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至尊皇女之驸马凶猛-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可不是平常的老妇人,可是随着夫君征战多年、杀敌无数,令敌国将士闻风丧胆的女中豪杰。
所以她每一掌轻飘飘的击在地上,却都发出极为响亮的声音,然后两三下就把一块汉白玉石击裂了。
可是让阿凤注意的不是郑王妃的击打,而是她的大哭:那真是放声大哭,声震慈安宫啊。
“我苦命的儿啊,薄命的媳妇啊,你们早早的走了,丢下我们老的也就罢了,还丢下了我们郑家的一根独苗啊。”郑老王妃一哭,中气十足的慈安宫外都听清楚她的话。
“可是我们两个老的没有本事啊,无权无势没有女儿送进宫啊,现在我们老郑家的独苗要保不住了,我对不起你们啊。”
“我也对不起你们的兄弟啊,我一辈子生养了儿子好几个,你们兄弟却只留一根独苗,临死都让我把我们家这根独苗养大,不要让他被人欺负半分。”
“可是你们母亲无能啊,就要保不住这根独苗了。”她又拍向地面一掌,汉白玉石当即就碎了:“郑家就要绝后了,我对不起郑家的列祖列宗啊——”
郑王老妃哭了一半的时候,鲁老王妃站了起来,她不紧不慢的裙子拉起一角在腰间掖好,又把两只袖子束紧扎好。
然后,她看向德贵妃:“郑老王府一家上下男丁十几个,为国杀敌、向皇上尽忠,如今只余下一根独苗。”
“我,不能看着他们家绝了后。”她手伸出掌心向上:“贵妃娘娘,我们两家都是行伍之人,旁的也不会,如今这事儿的对错就用我们两条老命来抵吧。”
她的话一出阿凤的脸色刷一下就白了,她刚要开口却被鲁柔柔一把就捂住了嘴巴。
鲁王妃看向太后:“臣妾请与德贵妃娘娘赌斗,为示公平是用刀还是有枪还请太后示下,臣妾绝不敢有怨言。”
“臣妾只有一请,那就是不死不休!”她说到这里一双眼睛转而看向德贵妃:“如果贵妃娘娘赢了,臣妾自是难逃一死,郑王妃也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阿凤终于听懂了,当下垂下头来,再次认识到自己果然是“没有出息”。她不忘扫一眼皇帝,发现皇帝还是面无表情,也没有要开口的意思。
太后闻言差点背过气去:“你们、你们够了,你们是什么意思?!”
☆、135。第135章 不死不休
太后最气的还是那句“为示公平”: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和一个久经沙汤之人比武——那纯粹就是让德贵妃上前被人砍啊。
而鲁王妃居然那么义正言辞的说什么公平,当真是不把她这个太后和德贵妃放在眼中啊,这是鲁王府要谋反啊。
鲁王妃看着太后神色平静:“回太后的话,臣妾没有什么意思,也不过是小孩子的事情,大人要掺合。”
“那我们这做长辈的也只有替小孩子们接下来了,总不能把自家孩子送给贵妃娘娘砍头吧?”
“简单来说,那就是要打小的了,老的只能出来。虽然我们已经年老眼花没有几分力气了,可是为了自家的娃儿,也不得不出来拼回命。”
她说到这里还蹲下行了一礼:“臣妾请太后成全。”
这话说的太明白了,这话也说得太打脸了。
阿凤听的嘴角都抽抽了,为了不让皇帝和太后发现,她不得不扭转脸:咳,鲁柔柔和郑小侯爷没有长歪了,可能是祖父们比较正直吧。
太后大怒:“你的意思是,你们孩子打了皇子皇女后,还教训不得了?如果是这样,皇子皇女们打伤了他们,你们是不是也眼睁睁看着?”
“唉,为人祖父母者,难啊。”鲁王妃看着太后很认真的回答:“做没有了父母孩子的祖父母,更难。”
“如果两个孩子打赢了那是他们的本事,如果他们打输了——想打我们孩子我们老的就要拼命,那真打了我们孩子我们老的也就只有拼命了。”
她说到这里又是一礼:“鲁、郑两家加一起几十个男丁,如今数一数算上我们老的,男男女女加一起不满十个手指。”
“这两个孩子就是我们的心头肉啊,剜下来疼,碰一下也疼啊。可是我们这些老的不会经营,又没有生下女儿送入宫中为妃,如今除了拼命外也别无他法。”
鲁王妃说的很明白:我们孩子打人打赢那是他们本事,你们不能追究;如果他们打输,你们这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啊,所以打了小的那老的就会出来拼命。
无他,我们无权也无势,可是现在大楚国是用我们两家几十口人的性命换来的,所以我们就是无赖了。
放到明处的无赖,无赖的理也直气也壮。
太后盯着鲁王妃根本无法,她很清楚鲁、郑两家的功勋,不要说是打了一个贵妃娘娘、两个公主、一个皇子,就算是再打上几个贵妃娘娘,打了所有的公主和皇子又如何?
她能当真杀了郑、鲁两家的人吗?看看郑、鲁两家的子孙,再看看她的孙子孙女,她怎么能向大楚国的将士交待:她有如此多的孙子孙女,还不是因为郑鲁两家保了大楚的江山?!
可是,她是太后,高高在上、无人能冒犯的太后。
“皇上,你就不说句话?”她把事丢给了皇帝,想着儿子怎么着也要给她出口气才成。
鲁王妃和郑王妃张口闭口就是没有女儿送入宫为妃,那讥讽的是谁?还不就是韩家嘛,在说韩家对大楚没有什么功劳,只是送了女儿入宫为妃才会有今天的一切。
更加不能让太后容忍的却是:郑、鲁两家居然明明白白的站到阿凤的身前,清清楚楚的向她这位太后表明,两家已经选择站到阿凤那一边。
站到阿凤那一边就是站到先皇后一边,就是站到了韩家对立的那一边,自然也就是和太后对立为敌的那一边。
太后不能容忍,可是她又说不过鲁王妃:她的嘴巴太慢了,鲁王妃说十句她也说不了一句——练武之人中气十足,比吵架她十个也不是郑、鲁两位王妃其中之一的对手啊。
再加上郑王妃还在那里大哭,太后听得心烦却不能让人把郑王妃拖出去,只能听着她哭诉。
皇帝先欠了欠身子,又左右动了动屁股,最后还咳了好几声,才在众人的注视下开口:“朕记得当年柔柔她们入宫和天福她们玩耍时,就曾说过一句话,小孩子们的事情大人还是不要掺和的好。”
“现在也不过是小孩子们打闹罢了,哪里就当真了呢?”他说的很轻描淡写:“天福兄妹也没有伤到,就是身手不如人嘛。”
“这么大了,还只知道哭、只知道告状,可不是什么有出息的事情。”他看一眼天福兄妹:“你们也应该反省一下。”
太后听的脸色铁青:身手不如人?!你把全朝所有文臣家的孩子们都叫出来,也没有一个是武将家孩子的对手!
可是让武将家的孩子和文臣的孩子比一比吟诗作对,怕身手不如人的就不是文臣之子了。
天福现在胆气壮了起来:“父皇,他们两个天天练武,孩儿怎么可能会是他们的对手?”
“你们当知道不是他们的对手,既然知道还要招惹是非,吃了亏还不能长一智,再次吃亏又能怨的何人?”皇帝的脸沉了下来。
郑王妃已经不哭了,她规规矩矩的跪下向皇上叩头:“皇上圣明,大楚千秋万代!”
她这句话让太后和德贵妃的脸黑了,可是不等她们开口,皇帝亲自上前虚扶郑王妃:“快快起来,你们是国之重臣、真正的功臣,朕如果薄待了你们不但会被天下万民痛骂,朕也无法对自己的良心交待。”
郑王妃起身再次谢过皇帝:“鲁、郑二姓的子子孙孙当知道皇上的大德,保大楚千秋万代无怨无悔。”
太后这次无法再说话了,她什么也说不出来了:真要认真追究,那会伤了大楚万千将士们的心。
大楚国的太后也要大楚国安稳才能享福的,其中的利害她当然懂。
天福跺起脚来:“父皇,你放过郑家的也就算了,鲁柔柔……”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刚刚还站的挺直、说话还挺硬实的鲁王妃扑通一下坐倒在地上,一腿屈起一腿盘在其上,同样也是一手搂腿一手捶地。
双眼一闭,张开嘴她就哭上了:“我那苦命的儿啊——!”
郑老王妃马上站起来,看着太后张开嘴就道:“老身也只粗通一点拳脚刀枪的功夫,有事也只懂一个道理——打,打输的人就是有错。”
“我就在这里,哪个要我们家未来乖乖孙媳妇的命,想让我郑家断子绝孙的人站出来吧,老身与她决以死战,不死不休!”
阿凤的眼睛直了,原来两个老王妃的戏是这样唱的啊。
☆、136。第136章 退位
阿凤看着两个老王妃一立一坐,一哭一骂,打心底佩服的不行。
德贵妃却被郑老王妃的话气的很想打人——如果在她对面的不是两位王妃,不是鲁柔柔和郑小侯爷,她真的会动手。
她不动手不是忌惮于郑、鲁二府的功劳,而是忌惮于对方的身手:她很清楚自己上前只有被打的份儿。
尤其是在挨了郑、鲁两位王妃的一脚后,她更明白对方是绝对敢对她下手,且还敢下重手的人。
眼前亏当然不能吃了。德贵妃也就只能大叫:“你们没有尊卑上下,居然敢对皇子下手!皇上,皇上,你不能不管啊,皇嗣可是国之大事。”
在宫里混了这么多年,多少总会学到点东西的,比如说把小事化大。
郑老王妃看着德贵妃脸色都没有变化:“贵妃娘娘喊的这么大声,也无非就是想要老身等人的性命罢了。”
“说起来我活的也足够长了,贵妃娘娘想要拿去便是,臣妾倒也不是小气的人。”她说完挽了挽袖子,上前一把就揪住了德贵妃的衣领。
她嘴里说着自己年岁大了,可是下手的时候阿凤都没有看清楚,那叫一个快!
“只是贵妃娘娘想不想拿自己的性命来换?”郑老王妃神色淡淡的:“皇上的妃嫔不多,但也不是少了你就不行。”
“少了你一个还可以给其它人挪挪地方,宫外有的是貌美又贤良无双的姑娘家。我杀了你,皇上再补一个妃子就是了。”
德贵妃连敢看郑王妃的眼睛也不敢:“你、你敢!杀人是要偿命的。”
她在郑王妃的眼光里看到的只有寒冷,是那种没有一丝感情的冷意,让她打心底生出惧意来。
此时她才想起来,眼前这位老妇人可不是她这样的女子,那是上阵杀过敌的:死在其手中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啊。
只一个眼神就让她心胆差点吓裂开,心中生出了几分悔意:要算计人的法子多了,自己为什么非要面对面的挑衅这两个满朝皆知的疯妇人呢。
“杀了你,老身自当偿命。以一命换一命,老身算了算还算公平。”郑王妃笑了一下。
她不笑还好,一笑倒把德贵妃直接吓昏过去了。
郑王妃皱起眉头来,摇了两下德贵妃见她没有醒过来的迹像,非常不满意的把人直接丢在了地上:“就这么点胆子,还想成为当朝国母?!”
“如果我们大楚的皇后是这样的,怕是会被人耻笑的吧?”她说完看着皇帝很认真的道:“这事儿,依臣妾来看是真的不行。”
皇帝轻轻的点头:“朕没有要再立后的打算。”
太后怒道:“皇帝!”她没有想到郑王妃真敢下手,居然把她的侄女当场活活吓晕了。
皇帝看向太后:“母后有何吩咐?”
太后感觉胸口被什么撞了一下般,又闷又痛却又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过了半晌,她见皇帝还是用问询的目光看着自己,咬牙道:
“皇帝想如何处置?”她看向郑王妃和鲁王妃,又瞅了一眼被人扶到一边的德贵妃。
皇帝摸了摸下巴,又想了想,还不忘扫阿凤一眼——阿凤送过去一个白眼,心道太后问你话呢,你看我做什么?
皇帝终于开口了:“爱妃,你说要如何处置为好?”他居然去问德贵妃了。
德贵妃长长的吸了口气,瞪着郑王妃道:“皇上,请您为妾做主。”
皇帝听明白了,点点头:“好。既然爱妃有这个想法,朕不能不成全——爱妃是想和郑、鲁两位王妃比试一番呢,还是想以命换命要了郑老王妃的性命?”
“爱妃只要一句话,朕马上就下旨。”他轻轻一抚掌:“爱妃,朕没有想到你是有如此的勇气,朕心甚慰啊。”
德贵妃傻眼了,一时间都忘了她不能直愣愣的瞅皇帝,就那么看着皇帝看了好一会儿,看的眼珠都没有转一转。
她真的没有想到皇帝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太后脸色由青转紫,盯着皇帝自牙缝里往外挤字:“皇帝是在说笑吧?”
皇帝忽然一掌击在桌子上:“母后认为儿臣是在说笑吗?儿臣可是九五之尊,天下的共主,出自口中的都是金口玉言,方才有君无戏言一话。”
“可是朕刚刚说过了,小孩子们的事情由小孩子们自己去处置就好,可是谁听进去了,啊?!”
“朕的父皇是和郑、鲁两位老王爷一起长大的,他们也曾打的满身满头是泥;而朕也是同两位王府中的同辈们一起长大,打的厉害时头都出了血!”
“朕的父皇可有责罚过哪一个,还不是一句小孩子的玩闹就罢了!父皇不是因为郑、鲁两位老王拼命相救的话,早在降龙镇就被敌军所杀。”
“至于朕,没有两位王府中的英杰、两位王妃的儿子,朕此时还能站在这里吗?!”
“这些,德贵妃不知道母后不知道吗?朕已经说过了,左右都是小孩子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偏要咬着此事不放?”
“朕的话既然如此不被放在耳中,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让朕依着你们的想法行事,那你们何不来做这个皇帝,朕退位就是!”
他瞪起眼睛看着太后和德贵妃:“只要你们能高兴,朕马上就退位,然后你们想打杀谁就打杀谁岂不是痛快。”
扑通一声,全殿上的人除了太后外,没有一个是站着或是坐着的了。
皇帝大怒已经很少见了,更何况他吼出了退位两个字来,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太后感觉心痛,是真的心痛,一抽一抽的痛,看着面前狂怒的儿子,她很想很想一记耳光甩过去:每一句话不都是在骂她这个做母亲的吗?
可是她能答皇帝的话吗?不说皇帝的话都有那么几分道理,让太后有点不知道如何辩驳,就算能辩她真的能开口?
皇帝如果不再是皇帝,那她还能是太后吗?她之所以是现在的她,就因为她所出的儿子是当今天子。
所以,她再气也只能闭上嘴巴,只能压下所有的怒火,只能垂下头避开儿子那对喷火的眼睛。
她没有料到,皇帝居然会如此维护鲁、郑二府的人,没有想到皇帝会为鲁、郑两位王妃做到如此地步。
☆、137。第137章 主祭
阿凤也被皇帝吓到了。
她从来没有见到过今天这样的皇帝,也从来没有见过皇帝会如此对太后说话。
退位?这句话实在是太重、太重了,重到就算是太后也没有办法承受。
她悄悄看了一眼太后,却发现太后的眼中、脸上全是愤怒,还有委屈:是对着鲁、郑两位王妃的。
阿凤轻轻一叹,太后居然还不明白,到现在她还不知道皇帝要维护的并不仅仅是鲁、郑两家人啊。
皇帝大怒自然无人敢再说什么,所以不管是公主还是皇子,再加上贵妃被打了还是被骂了,自然只能不了了之,无人敢再提及半个字。
因为现在要是德贵妃敢再开口,皇帝肯定会让她去和郑王妃比一比刀枪:德贵妃很清楚,所以她伏在地上没有再开口。
“立后的事情,朕再说一次,”皇帝的声音低沉了下来,却带给众人更多的压抑:“朕不会再立后,永远都不再立后。”
“朕,是有皇后的。”他说完最后一句话,扫了一眼德贵妃,又瞧了瞧太后。
“如果还是有人认为朕的话不合他的心意,还想着左右朕的意思,那不如朕直接把皇位送给他!”
德贵妃几乎要把整个人都钻进了地里去,哪里还敢再看皇帝一眼:她终于明白,皇帝的喜怒真的可以决定她的一切。
她并没有什么可高贵的,就算是出身韩家在皇帝面前也没有高贵哪怕一丝一毫。
皇帝说完缓缓的坐下:“都起来吧。”
没有人敢多嘴,都乖乖起身,只是没有皇帝的话无人敢坐下。
“都坐吧。两位老王妃坐吧,朕绝不会忘了先皇的交待,也不会忘了为护朕死在乱刀下的两位兄长。”他的声音有点沉痛:“大楚在一日便不会薄待郑、鲁二姓之人。”
两位老王妃却跪倒在地上,很谦虚的推掉了皇帝嘴上的功劳,称两府之人所为是理所应当,不敢居功等等。
同她们刚刚的张狂完全不同,几乎让阿凤认为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
两位老王妃坐下了,事情到此就了结了:立后的事情不会再提,而她们和鲁柔柔、郑小侯爷打人的事情,自然揭过了。
太后的额头一阵一阵的抽痛,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事情怎么就变成了眼下的样子:她正在逼皇帝立后,然后阿凤就要去祭先皇后,再接着阿凤就打了德贵妃。
接下来应该问罪阿凤的,可是现在倒成了她和德贵妃的不是,还因此惹的皇帝大怒喊出退位的话来,眼下她和德贵妃都不好再随便开口了。
事情不太对劲。太后扫一眼两位王妃,感觉就是她们捣的鬼,可是两个人除了打人、骂人外也没有做什么——为什么就是她和德贵妃理亏了呢?
她和韩家的图谋没有成,还落了一身的不是。
阿凤喜滋滋的看向两位王妃,悄悄的谢过了两位王妃:说是悄悄自然也落进了德贵妃和太后的眼中。
可是现在太后和德贵妃也只能当作没有看到了。
阿凤眼下也不是没有疑惑的:她在想,两位老王妃真的是她请进宫来的,还是她那个父皇请进来的呢?
不然的话,皇帝也太会找机会了,居然发了一通脾气就把立后的事情解决了,而且还让人不敢再提起:至少近期是无人再敢提了。
“皇上,太后,南蛮国国君求见,南蛮国皇弟求见,江铭江公爷求见。”宫娥这次学乖了,跪下直接就说没有多看太后一眼。
反正她也不可能留在慈安宫里,自然不必再多在意太后的脸色。
皇帝抬了抬手,宫娥自去请江铭和南蛮国的两个人。
阿凤撇了撇嘴,这个江铭也不是那么可靠嘛,回头要好好的找他算帐:这里事情都快完了你才来。
江铭带着两个人进来,虽然他只是大楚的公爷,可是因为他身后的两个人,就算是皇帝也不能不对他侧目。
南蛮国的国君当然不必对皇帝跪下,可是他却转身拜倒在阿凤的脚下,换来的当然是太后的一脸铁青。
江铭没有开口,乖乖的站到了阿凤的身边,怎么看都有点狗腿子的意思。
南蛮国的新任国君是大皇子——他感觉自己好倒霉,可是此事他又做不了主,只能咬牙认下了。
此时他对着皇帝抱拳:“臣要回国了,但是走之前想拜祭一番先皇后,以全我为臣之礼。”
南蛮国自他被捉那日就注定成了大楚的属国,所以他自称臣。而他要回去登基了,临走之时拜别大楚的皇帝和皇后是很正常的礼仪。
这要求一点儿都不过份,而且大楚皇帝不管是为了显示自己对南蛮国君的宽厚礼遇,还是为了彰显大楚的国威,他都不能拒绝南蛮国君所请。
死了的皇后也是大楚的皇后,你南蛮国的国君也要拜别一番才能走——所有一切说白了其实只有这么一句话。
太后的脸更长了。
她没有看南蛮国的国君,反而把目光投向了江铭:是江铭带着两个人前来的,而此事理应在朝堂上说的,怎么可能追到她慈安宫里来议?
自然是江铭的主意,所为就是阿凤的那一句,让她这个太后、让大楚上下臣民全都无法再阻拦。
本来,就算她这个太后答应了,还可以让皇族的人、让朝中的大臣们阻止此事的。可是现在,谁还能再说一个“不”字呢?
人家南蛮国都如此有诚意了,你们大楚国的人不同意是几个意思:家丑不可外扬啊,不管太后和朝中有多少人忌惮与先皇后有关的事情,此时也不可能拿出来摆到南蛮国人面前。
嗯,大楚的人有时候很要面子。
皇帝当然没有其它话可以说,一抬手:“准奏。”
江铭一个字也没有说,就让太后及所有可能反对的人闭上嘴巴,让皇帝痛痛快快的答应了。
“臣请奏。”江铭终于表明他不是来慈安宫打酱油的,上前一步跪倒在地:“南蛮国诚意十足,为示我大楚之诚意,祭先皇后要比以往更隆重些,以示我大楚国威。”
他说到这里一叩头:“臣请与宁国公主主祭,万望皇上准奏。”他说完连叩三个响头。
☆、138。第138章 抢饭碗的
阿凤刚刚已经踩了江铭的脚好几下,以表示她对其现在才到的生气。
就算明知道江铭不会被她踩痛,她依然要踩,因为那是她的态度。也正因为她知道自己不会弄痛了江铭,所以她更是放心大胆的踩。
江铭目不斜视的承受了。
从头到尾他没有看阿凤一眼,哪怕是被踩了好几脚,他依然面色郑重的看着前面:就仿佛他是个再正经不过的人。
到后来阿凤心里有都点小嘀咕,认为江铭到此时才来,可能会是因为有什么变故,而江铭已经被麻烦缠身,所以才能如此的正经无暇他顾?
可就在阿凤惊疑不定的时候,江铭忽然转过头来对她一笑,悄声道:“阿凤,想我没有?”
不等阿凤有反应,他就上前一步跪倒在地上,开始他正经的奏对。
阿凤愣了一下下脸上有点飞红,恨恨瞪一眼在心里啐自己:干嘛为他担心,他这种人不害别人已经很好了,怎么可能会被人害到?
听清楚江铭的话后,阿凤完全明白过来了:她要去祭母后只能算是皇家的私事,自然想要阻拦的人有的是。
就算成行,到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麻烦在等着她。因为想也知道,肯定有人不会想看到她祭皇后之事顺顺利利——少不了下绊使坏的人。
但现在江铭把事情弄成大楚国和南蛮国共同的事情,那就是国事:如此,太后等宫中妃嫔都只能失声,就算是太后再多话皇帝都可以不必理会的。
国事,自然也没有阿凤什么事情了,顶多让她跟着去,却不是以她为主。至于她能不能去成,还要再做一番努力呢,太后岂会轻易答应?
管不了国事却能管得了阿凤啊,谁让太后是阿凤的皇祖母呢。
江铭当然不会遗忘了此事,在皇帝答应后他马上请奏,以阿凤和他这个准驸马主祭,那才是真全了阿凤的心。
太后这些人也不能再阻止阿凤,且还只能眼睁睁看着阿凤去主祭——她们都不能安慰自己说此事同阿凤无关了,她们的脸色可想而知。
所有这些,江铭也只是把南蛮国两个人推出来再加上他的几句话:太后已经要气的头顶生烟了。
江铭的可恶,太后认为自己一点也没有看错,更加的不喜江铭,也更认为江铭不是阿凤良配:对阿凤能有帮助的人,在太后的眼中都不是阿凤的良配。
江铭的话并没有说完,叩着头的时候嘴巴都不闲着:“皇上,容臣禀明主祭的缘由。先皇后只有宁国公主这么一丝血脉,而臣是先皇后指婚之人。”
“宁国公主与臣主祭,先皇后肯定会高兴。这是其一。”他说到这里抬头看了一眼皇帝,头微微的点了点,除了皇帝和他之外,满殿之人再没有察觉到他和皇帝间的那一点点隐秘。
“其二就是,宁国公主身份尊贵无比,由臣和宁国公主主祭,也是让南蛮国知道我们大楚对其的看重。”
皇帝微微一沉吟抬头:“准奏。”
太后的心就沉了下去,可是现在皇帝和江铭是在论国事,她再尊贵也不能开口说什么,只能阴沉下脸来。
她刚刚才想到,只要阻止了阿凤去拜祭先皇后,就算今天祭了先皇后又如何?却没有想到她还没有来得及做,甚至是说还没有说出口,就被江铭给绝了此路。
皇帝让江铭起身:“你所想很周全,不错,皇后没有看错你。”
这话就真的是夸的莫名其妙,可是皇帝的话又带着真切无比的意思,弄的江铭都愣了一下才施礼谢恩。
太后终于可以说话了:“朝中之事哀家也不懂不便说什么,可是阿凤主祭一事,皇帝还要三思为上。”
“阿凤去主祭哀家认为有三个不适宜,第一就是阿凤身为女子,如此大事岂有女子主事的?不要说是我们天家,就算是平常人家的女儿也没有抛头露面主事的。”
“第二嘛,阿凤主祭是不能胜任的,因为这孩子不懂什么礼仪规矩,到时候只怕会出大笑话,反而损了我们大楚的国威。”
“最后一个,阿凤主祭怕会让南蛮国以及大楚的邻国们误会——哪有女儿家主持如此大典,到时候有人讥南蛮国几句倒也没有什么,但我大楚岂不落个……”
南蛮国君急了,他不懂那么多的礼仪规矩,直接一跪就开了口:“哪个敢讥笑我南蛮?我就带兵灭了它!”
他和弟弟是机缘巧合下被江铭捉到,虽然有苦战,但那一战并没有影响到南蛮国的国力,所以他的话并非是大话。
“还有,什么规矩礼仪,那也是你们大楚的规矩礼仪,问问所有的国家,就连那个孤竹国在内,有那么多的规矩礼仪吗?又懂那么多大规矩礼仪吗?”
“祭皇后的大典无非就是心意,只要咱们诚心诚意的拜了,就算拜的不整齐,可是先皇后定会知道咱们的诚意。”
“诚意,不是最重要的吗?还有,没有比宁国公主殿下更合适的人选,因为她还是我们兄弟的主母。”
“其它主祭,我们兄弟不会答应。”南蛮国君又加上了一句:“还有比亲生女儿主祭更合适的人选?我不信。”
他们不傻,但性子就是一根筋,有什么就说什么,反而因为句句赤诚,让太后那番冠冕堂皇的话所隐藏的心机显而易见了。
“臣,孤竹国太子,见过皇帝陛下和太后千岁。”铁瑛在皇帝身边大太监张有德的伺候下进来了。
因为有铁瑛的进来,倒是解了太后的尴尬。
铁瑛先拜见了皇帝和太后,然后摸了摸下巴,看了一眼鲁柔柔后眼中有那么一丝尴尬:“祭皇后的大典,臣适逢其会,请皇帝陛下准臣代父皇拜一下旧友。”
皇帝抿了抿嘴唇,打心底吧是不想同意的,就因为那句旧友;可是两国之间的事情当然不能儿戏,他只能点头。
铁瑛看着皇帝和太后:“臣有个非份之请,大楚之国事本没有臣说话的余地,但是因为父皇与皇帝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