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至尊皇女之驸马凶猛-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
尤其是大理寺,那是皇帝最看重的地方之一,她定不能让皇帝认为她有心要插手那里,左右大理寺查案什么的:相比起要谋害阿凤和皇后,她自己都不知道皇帝会更气她哪一件。
她的话没有说完,因为阿凤没有让她说完,直接对着她叩了个头:“阿凤没有怪三姑母,阿凤也不敢怪三姑母,三姑母教训的是,孝道大过天,阿凤绝对不敢生三姑母的气。”
“来人,扶三姑母起来,快,快啊。”她还生怕三公主不相信似的,命肖有福去扶三公主起身。
大过天?!皇帝忍不住又看了一眼三公主。
☆、863。第863章 信任
大楚的确是以孝治天下,但是经过韩家谋逆之事后,皇帝对于太后没有半点的怨言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因为皇帝和太后不是平常的母子,加之太后又没有打心底认为自己错了,所以这对母子依然有着心结。
太后认定是皇后和阿凤等人捣的鬼,就算韩家最终真的要谋逆了,那也是被皇后和阿凤所逼——她无法面对韩家背叛一事,更无法正视自己的推波助澜,差点害死自己的儿子,所以就找了替罪羊。
她把一切都怪到皇后和阿凤的身上,那么她就可以睡得着,且也能面对皇帝时理直气壮;而她所有的理直气壮全在一个字上:孝。
皇帝当然知道她的心思,所以他对太后的孝道便有点流于表面了,绝对不像他和太后相依为命时的百依百顺:他打心底认为,太后待他不是十成十的心思。
在这样一对母子面前说孝道大过天,这里面的道道便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太后自然是喜欢听到的,她不但喜欢听还抬头看了一眼皇帝:“阿凤虽然不懂事,倒是还知道学舌说对了一句话——孝道大过天!皇帝,是要问哀家的罪吗?”
她要发落皇后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自皇后回宫后,便被皇帝捧在手心里,又因为韩家的事情让她这个皇太后憋屈到极点了:每次只有她吃亏的份儿,那个皇后反而在宫中权威日盛。
今天,她说什么也不能再任由皇后和阿凤爬到头上去,尤其是阿凤这个小丫头,一次又一次的踩在她头上撒泼,实在是让她忍无可忍。
如果太后不开口接这么一句话,皇帝也就是看看三公主,心里对三公主生出些不快来也就罢了;如果不应景的话,日后皇帝很有可能会忘了今天三公主说过什么。
可是太后偏生就重复了一句,还居高临下的问了皇帝一句——你要治哀家的罪?那话里话外无非就是,你就算是皇帝,也治不了哀家的罪。
皇帝不高兴了,对那句“孝道大过天”就真正的反感了:在孤竹铁瑛就是天,在燕国燕帝就是天,在他大楚他楚帝就是那个天!
在天之上不管有什么,也不是皇帝能容忍的。从前的太后和皇帝都母慈子孝,就因为做母亲的把皇帝的利益时刻放在了心上,有了母慈所有也就有了子孝。
现在的太后让皇帝打心底都不相信,又如何相信她是位慈母?把孝道至于他这个皇帝的头上,也就等于是把太后置于他这个皇帝的头上。
三公主本来就没有想过要起身,尤其是听到太后的话,她更想一头撞在地上:现在她都不知道如何才能取得皇帝的信任了。
正在此时肖有福过来扶她,她自然是要推拒的,没有皇帝的话她哪里敢站起来?可是她却偏就被肖有福扶了起来,却不是因为肖有福强自有力拉起她来的。
三公主那是公主,在皇帝面前没有皇帝的话,肖有福绝对不会动粗的:如果他连这点眼力架都没有,不要说混成宫中的大总管,就是小命也早没了。
三公主是失神之下被肖有福扶起来的——她的心思全被肖有福悄悄的两句话引开了,完全忘了跪在地上的事情。
肖有福在她耳边轻轻的道:“我们公主谢公主殿下您了,您请太后来的时间真的是不早也不晚,没有让我们公主久等。”
“而您说出来的那番我们公主想要听的话,也实在是很及时,不但入了这些宫人太监的耳朵,也正好让皇上听到了。我们公主说,为了感谢殿下您,江旭那个祸害就替公主教训了,免得日后再害得公主您身败名裂。”
“您,不用谢我们公主。我们公主说了,孝道当头,这都是她这个小辈儿应该做的。”
肖有福的话说的极快,动作又极慢:看上去就像是三公主不情愿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又要起身的模样。
三公主的身子站直了,肖有福的话也说完了。
上当了!三公主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阿凤会那么的胡闹。想不到她会被一个小姑娘给算计了,还要听一个老太监的挤兑。
她扬手就给了肖有福一掌:“你敢,你们敢!江旭如果少一根汗毛,本宫就杀掉江铭以及江铭身边的所有人。”
三公主是怒斥出来的。被骗的恼火,还有被威胁的怒火,让她恨不得把肖有福拖出去活活杖毙。
阿凤看着她一脸的不敢置信:“三姑母,您说的所有人里,也包括我了?!”她忽然捶了地面两下:“我就是个傻子,三姑母和太后本就是赐我死了,岂会不包括我。”
皇帝的脸已经由青转白,显然是气的太过了;不过他没有看向三公主,反而回身看向了身边的元妃:“今天的事情,你有没有份儿,给朕老老实实的说,不要让朕使人去查!”
元妃哪里能料到皇帝会发作到她头上呢?在她看来,今天的事情同她完全无关的,但是宫里哪有一个是傻的,尤其是皇帝。
皇帝如果傻的话,他怕是做不成皇帝,也活不久的;平常他不理会后宫的纷争,那不过是他不想理会,如果他想理会的话,有什么样的心思是他真正不明白的:也不过是个时间早晚的区别罢了。
元妃和三公主之间的那点事情,还真的不能算高明,在此时皇帝能疑心到元妃身上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阿凤只是看了一眼皇后——皇帝和元妃的事情,她的母后难道早就知道了?
元妃扑通一下子跪在地上,想了想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不停的向皇帝叩头;她最了解楚帝,因此在这个要紧的关头,她不敢虚言相欺,可是又不能直承其事便只好叩头求饶了。
皇帝抬起脚来,一脚就踹在了元妃的身上,把人踹出去后他才咬牙:“朕最相信你,朕一直以为你的心思最纯,绝对不会算计于朕。没有想到,你、你不但敢而且还想和人联手谋害朕的妻女!”
☆、864。第864章 借风
元妃和旁人的最大不同,就是她是皇帝身边的老人儿。
在楚帝没有登基之前,她就伺候楚帝,陪着楚帝走过了那个时候最艰难的一段时光,并且还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
但是她咬牙坚持了过来,并且也真的在楚帝登基一事上多少有那么一点作用,才让其在楚帝登基之后,一跃成为楚帝的妃嫔,还是楚帝最为相信的人之一。
就是信任二字,让其在宫中如鱼得水,就算是后来楚帝有了皇后,和皇后的感情极深,皇帝待她也是不同的,从而让皇后都要对她相让三分。
因此,哪怕她有错被罚去静修,她也没有真正的心慌过,因为她知道皇帝对她的信任还在;但是今天皇帝的一脚却让她全身上下都出了一身的冷汗。
元妃并不是因为皇帝对她动粗,且用了那么大的力量而伤心:她自打开始就知道,皇帝的心与情不是任何一个女人能要得起,因此她从来没有如皇后一样对皇帝抱有那样的心思。
她出冷汗是因为害怕。皇帝的一脚明明白白的告诉她,皇帝从此不会再相信她了——这才是真正能要她性命的事情!
直到此时她才真正的后悔,为什么一定要和皇后过不去?从前她是元妃,皇后是皇后,她在宫中是超然的一位;现在皇后归来了,她依然还是元妃,如果肯老老实实的,她会一直都是元妃。
她发现自己蠢的可以。宫人出身的她,不可能踏上凤座的,而想助她儿子登上龙座的最好途径,就是她和皇后结盟而不是除去皇后!
没有人再多看一眼元妃。阿凤等人是不关心,宫人太监们是不敢,因此元妃被皇帝踹出去后,她只能自己挣扎着爬起来,然后端端正正的跪在地上。
元妃的确是聪明的,此时她如果大哭大叫着求饶或是解释,只会引来皇帝更大的怒火;只有乖乖的认错才能让皇帝的心头火气稍减。
怎么说她和皇帝也有二十多年的感情,皇帝一脚踹出去后,元妃人如飘叶般远去,心里还是生出了一丝痛意来:见她跪在地上后,便也就无法再发作她。
太后感觉一口气冲了上来,在她看来皇帝哪里是在踹元妃,分明是在打她的脸,给她这个皇太后脸子看。
“皇帝好大的脾气!有什么……”她的不满自她的话中流露了出来,显然今天她认为自己是占住了道理的,想要和皇帝好好的说道说道。
皇帝吸了一口气才缓缓的道:“母后,儿子处置完了朝中之事,再听母后的教导。”他说完看向了三公主:“江旭和江铭,是怎么回事儿?”
三公主的脸色有些许的变化,她在思索要如何开口才能让皇帝知道江旭是被欺辱的,而她更是被人不放在心上,且还有太后的旨意也被人不放在眼里。
“皇上,”柳芽看到元妃滚了出去,心里说不出来的痛快;这个元妃一直高高在上的模样,早就让她很不爽了:“妾有几句话要说,不知道——?”
可是其人在皇帝的面前还真的有几分重量,所以柳芽才会忍了这么久。今天终于看到元妃要倒霉,她自然是无比的高兴。
她最痛恨的人当然就是阿凤和皇后,但是眼下却不是除去皇后和阿凤的好机会,因为很明显皇帝是要偏袒皇后和阿凤了:因为皇帝只是看了她一眼,却没有开口问她一句。
柳芽能在皇后离宫的时间内,成为皇帝心中除了皇后之外的第一人,其心思手段说白了就只有一句话:皇帝所思所想就是柳芽应该说与应该做的事情。
皇帝看向了她,只看她全身的狼狈与她刚刚和阿凤在一起的情形,他也能猜出她的模样应该和阿凤有关。
阿凤句句不离死字,他认为柳芽也脱不了干系,不然的话阿凤为什么不去找三公主大闹,却要先来找柳芽呢?
“你有什么话?”他的声音有些低沉,显然是压了火气的。看他的样子谁都知道,只要柳芽的话有个不对劲儿,元妃就是柳芽的榜样。
柳芽叩了几个头:“妾知错了。”她说完又向皇后叩头:“请皇后娘娘责罚,柳儿愿意领罚,如此才能让柳儿记下今天所犯之错,再也不会做出错事来。”
“皇上,妾不应该和江家人通信的,更不应该把听来的话写在信上,以致于江家人……”她倒真的很干脆,把事情竹筒倒豆子般全说了出来。
虽然江家人的所为她并不知情,但是也能猜出来;还有,她也不是要为江家人说什么,而是陈述自己的过错,因此没有多说江家人的所为。
她还没有提元妃或是三公主、太后一个字,从头到尾只说自己的错在哪里。几句话后,她很诚恳的叩头:“柳儿的德行为嫔都不足够的,自请降为宫人,好好的思过。”
“至于长公主所为,柳儿以戴罪之身多说几句,还望皇上和太后恕柳儿多言之罪。”她看一眼阿凤:“长公主实在也是被逼急了,唉,自长公主和皇后回宫以来,事事处处都不顺心。”
“宫里宫外多少人与长公主为难?连成个亲也是一波三折,这长公主做的实在是憋屈啊,皇上。”
“其它的事情柳儿一介妇人,也不知道什么对与错,自有皇上明断。可是长公主所为,妾以为真的是有情可愿——长公主不如此做的话,皇上您只怕真的看不到活着的长公主。”
柳芽说完又叩了几个响头,然后如同元妃一样端端正正的跪好了。
阿凤却听的如同吞下了几十只苍蝇,那叫一个难受!她最清楚柳芽是不会放下过去的,为了能得到皇帝的欢心,柳芽居然能为她说好话:这样的人,更让阿凤心生警惕。
皇后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一叹,宫中的争斗说白了也无非就是站队,就眼前来说宫中之人不是站在太后那边,就是站在她皇后这边。
柳芽原来是站在太后那边的,如今也不过是趁着机会站到了她这一边——不对,柳芽始终都是站在柳芽一边的,从前她要借的是太后的势,今天她却想借皇后的风。
☆、865。第865章 太后的凤裙
皇后是明白人,几个转念间便想通透了,所以她对着柳芽一笑:“妹妹明大义。”她从来不会把对人的厌恶放在脸上,因为宫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除非她是皇太后。
也只有皇太后再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也只有皇太后再也不用和人勾心斗角,可以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不过,如现在的皇太后,放着舒心日子不过非要自找麻烦的,那还真的不多。
阿凤撇了一下嘴巴,对柳芽的假仁假义很反感,但是看她父皇眼中闪过的柔和,她也只能闭上嘴巴:恃宠而骄不但是妃嫔们的大忌,也是公主皇子们的大忌。
皇帝点了点头:“嗯,你倒是真的知道错了,虽然说错事已经做下了,但是悔过永远不迟。你,不错。”
柳芽闻言高兴坏了。因为她自上次犯错后,遇到称她为皇贵妃娘娘的还有人在——比如阿凤这些人,但她们的称呼可不是对她的尊敬,而是一种讥讽。
但是现在有了皇帝的话,她扶摇直上的日子还远吗?得了皇帝的青眼,她就是这宫中最高贵的女子!
她连忙叩头又谦虚了几句便不再说话。虽然她如今已经明白的告诉大家,从此不再是太后的人,可是她也不想太过得罪于太后。
太后的心眼有多小,她真的太清楚了。
柳芽最后有一句话是必须要说的:“皇上,柳儿和长公主向来不和,就算今天柳儿为长公主说几句公道话,也只是依理直言,并没有要讨好长公主的意思。”
“柳儿和长公主的不和,全因为柳儿和长公主的性子不和,从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但是,柳儿也不能因为和长公主不和,就知道错了也不改,看到不公也不言。请皇上明鉴。”
她前面那些话是有了,但是最后这几句话才是点睛之笔。
皇帝果然大为满意,因为柳芽太过坦承了,而他现在最喜欢就是坦率的人,对他没有半点隐瞒的人;他看向柳芽眼神极为柔和:“嗯,朕知道朕没有看错人。人非圣贤,有错能改就好。”
“柳儿有错在先,但她能及时知错改错,且为阿凤说了公道话——她的话,想来不会有人有异议吧?要知道,柳儿和阿凤向来不和的,今天柳儿也不过是照直说,并没有偏袒之心。”
他说完看向了三公主。他看的人是三公主,但是人人都知道他这些话是在对太后而言。
太后哼了几声:“皇帝,你对哀家有什么不满,尽管说出来就是。”
皇帝欠身:“儿子不敢,母后息怒。只是赐死皇后或是阿凤一事——想来是她们惹了母后生气,只是皇后生死牵涉太多,想必皇庙里的皇叔祖们会有话要说。”
他治不了太后,却也不是就没有人能治得了太后了;皇家是有规矩的,太后也不能为所欲为,太过了自然有皇家的长辈们代先皇们问问太后。
大楚皇庙里的老王爷们,可是能请得动供奉在先皇们牌位前、由大楚开国之君赐下的三尺钢鞭:如果不是楚帝念太后生养他,在韩家谋逆之后老王爷们就会持鞭问太后几句话了。
太后盯着皇帝半晌:“那不过是哀家的一句气话……”她不得不退步,因为她知道真的被老王爷们请出了三尺钢鞭,那下场怕会很惨。
阿凤却哭倒在地上:“父皇,儿臣只要太后不插手大理寺查案,只要太后答应儿臣马上死在太后面前。反正儿臣也不得太后欢心,宫里宫外的人生事——”
“今儿是某个贵妃,明儿就是哪个公主,儿臣这日子过得还不如死了的好。可是江铭于大楚有功,于儿臣有救命之恩,又与儿臣有百年之约,如果不是因儿臣所累,岂会被人所陷害?”
“不能让忠于大楚之人寒心,儿臣请父皇让大理寺秉公彻查,还真相于世上。天下会知道父皇的圣明,更会让天下人归心,儿臣就是死也瞑目了。”
刚刚威风八面,又是赐毒酒又是赐白绫的,现在想一句话就揭过?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太后现在想退一步海阔天空了,可是阿凤却不打算就此算了。
阿凤的话句句不离死字,又言明太后等人生事,她已经存了必死之心——不要说她对大楚立有大功,在百姓们中间负有盛名,就算是平常的一位公主被太后如此逼死,相信太后的名声都好不了,而皇庙当中的老王爷们也不会置之不理。
太后自然不会就此服软:“够了!难道你还想让哀家对你认错赔礼不成?!”
她这一喝不要紧,阿凤当场就在地上打起滚来,越发哭的凄惨了:“父皇明鉴啊,阿凤自幼无父无母傍身,一个人独自在安凤阁长大,哪里有那种胆子敢让太后向儿臣认错?!”
“儿臣只是想请太后答应儿臣一句话,也不需要太后为儿臣做什么,只是想让太后不要再插手江家的事情,让大理寺还真相于天下——这很难吗?”
“难道非要儿臣死也不能瞑目,才能换得太后开颜一笑?儿臣实在不明白,十几年来儿臣乖乖的在安风阁中守着,不言也不语,从不曾怨过任何一人。”
“对太后更是只有孝顺之心,为什么太后都不能容下儿臣一人呢?儿臣不明白,儿臣真的不明白,儿臣倒底做错了什么?”
她爬到太后的脚下,一把拉住了太后的裙子:“太后,我有什么不是以死谢罪还不成吗,您就大人大量放过江铭吧。”
“再说江家的事情也不是私仇,事关国事,太后您不能因为生我的气,就置国事于不顾,置父皇于不顾啊。”
太后被阿凤数落的恼火万丈,对阿凤编排她的不是更加的愤怒:“你在胡说八道什么,哀家岂是你口中的那等小人!”
她说着话抬脚向阿凤踢了过去,倒不是想要伤阿凤,只是不想阿凤拉着她的裙子擦鼻涕眼泪什么的。
阿凤在她踢过来就势一滚,然后就听到一阵的尖叫声响起,她才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件东西:太后的裙子!
她放开了太后的裙角,可是却把太后衣带缠在身上,她在地上一滚衣带就给带了过来,衣带到头的时候太后的裙子也就落了地,被阿凤同样缠在了身上。
凤裙加身,阿凤嘴巴一扁眼泪就流了出来:“我、我只是想躲开太后的脚。”
☆、866。第866章 孝道
阿凤极为委屈,因为是意外嘛,怎么看都是意外:太后不踢阿凤的话,阿凤就不可能躲开,也就不会缠走太后的衣带,也就不会把太后的凤裙给解下来。
凤裙之下自然还有衣裙在,太后也不至于因为凤裙解了下来,就会被人看到中衣;外面的凤裙衣带和裙子是一体的,但是里面的衣裙却有腰带紧紧的束在太后的身上。
就算太后还有两层衣裙在身上,可是当众被人解下凤裙来,自然也是极为丢脸的事情!要知道,如果真有人敢这么做,皇帝第一个不会放过那人。
今天的事情嘛,很意外,谁也没有料到;就算阿凤有过失,那也是无心之失,皇帝怎么可能会对阿凤生出杀心来?
“你是无心之失,太后会体谅的。”皇后最先开口安慰“吓坏”的阿凤:“你还不向太后认错?”
皇帝也就跟着说话:“母后,阿凤真的不是有心的,她只是出于对母后的畏惧之心,又在巧合之下才有此失。”
吕有寿不知道自哪里冒了出来,手里居然捧着一条大氅:给太后披上后,也就把太后整个包起来,不会再让人看到太后的凤裙没有在身上了。
太后咬牙,真要把自己的后槽牙咬坏了:“无心之失?!”她如果会相信,那只能是她疯了。怎么可能是无心之失,根本不可能是无心之失。
“哀家今天不应该说什么赐死之话,皇后也没有大错,长公主有错罪也不至死;这事儿,哀家的确不应该。”
她在盛怒之下开口,居然先承认了自己的错处,不说其它人,吕有寿的眼珠子都差一点掉地上:这还是皇太后嘛,或者说是太后真的已经气疯了是在说疯话?
太后看向皇帝:“大理寺的事情,不是哀家想要干政,而是事涉两位驸马,哀家当然要过问一二——大理寺如何查案,哀家当然不会管。”
皇帝微一皱眉头:“江旭和三皇妹,有些不妥吧?”他没有接太后关于大理寺的话,就是不想和太后谈相关的事情,因为那是国事。
阿凤用太后的凤裙一抹脸:“父皇,太后这是一定要江铭的性命,儿臣无法独活,也只有先走一步了!”
她起身对着皇帝就拜了三拜,又对皇后拜了三拜,最后还向太后拜了三拜:“儿臣不孝,请父皇、母后勿以儿臣为念。”
阿凤说完当真就向一旁的大石撞过去,不过有肖有福在,她当然是撞不到大石上,却弄的肖有福哭了出来:“公主,千万不要啊,您千万不要想不开啊。”
“您拦得住我现在,还能拦得住我下一次吗?你今天拦得住我,明天呢?”阿凤忽然转身:“我现在就去太后宫中,我要死在太后宫门前,以换太后开颜一笑,也是我最后对太后的一份孝心了。”
她自然不可能死得了,就因为如此她也真的豁出去非死不可——三公主不是说过嘛,一哭二闹三上吊,阿凤可是在三公主的指点下一丝不苟的做到。
哭也哭过了,闹也闹过了,如今自然就是寻死觅活了。
皇后垂泪对着皇帝跪了下去:“妾自回来后,宫中就无一天宁日,想来是妾的德行不足。如今阿凤这孩子被逼到如此地步,妾身为母亲心痛莫名。”
“做为母亲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妾实在是愧为人。阿凤自幼失母,妾回来后只想好好弥补于她,却没有想到有心而无力,如此妾实不忍阿凤自此之后依然是无父无母在身边,只好随她一并去了,才能好好的照顾于她。”
“请皇上勿以妾为念,也放心阿凤自有妾在身边照应。”她回身又向太后叩了一个头:“妾让太后不开心,都想除妾百后快,今天妾就应了太后的心吧。”
“只求太后看在心情大畅的份儿上,饶过妾的一家人,以及江铭那个可怜的孩子——那孩子无错,所有的错也只是被妾赐婚给阿凤,受我们母女连累罢了。”
皇后说完看向阿凤:“母后就先去九泉之下等你,以后你我母女就可以真正过个安静日子,再也不必担惊受怕了。”
她说完拔下头上的簪子,就要对着脖子刺下去:有第五在,她的手再快也不可能自尽在当场。
不过第五的手慢了一点儿,皇后脖子上就流下来一道鲜红的血色,在阳光下居然还闪烁出一点刺目的亮光。
皇帝一把抱住了皇后:“你如此,还不如在朕心头直接刺一下子!来人,把长公主给朕保护好。”
“阿凤,休要胡闹了,听父皇说。”他死死抱着皇后——以他对皇后的了解,阿凤可能是胡闹,但是皇后绝对不会是在胡闹,她说死就真的会去死。
自皇后回来后,他也一直在担心此事;因为第五曾经明明白白的回禀他,说皇后怕是带了必死之心回来的。
阿凤抹泪:“父皇,孝道在上,儿臣知道您的为难之处,所以罢了。只求来世如果再做父皇的女儿时,父皇你能多疼爱儿臣三分,至少不会把儿臣再丢到安凤阁中十几年。”
皇帝闻言看向太后,把手一摆,张有德带着所有的宫人、太监走退的远远的。
“母后,”楚帝的语气从来没有的沉重:“皇后为什么会被逼的要一死来遁世,阿凤为什么一直无人理会——韩家造的孽,母后您真的不知道吗?或者,真的要让皇叔祖他们来问您一句?”
他是真的横了心,要为自己的妻女撑腰了。原本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希望太后能收手的;可是在今天他真的不想再忍下去了:身为帝皇,如果连自己的妻女也护不了,他有何面目对人称孤道寡?!
太后的目光闪烁起来:“皇帝,你想要说什么直说就是,哪怕是发落母后呢,母后也不会多言一字。”
她不能为韩家人说话,所以也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了。
皇帝看着太后:“母后,儿子不孝,您应该好好的教训儿子,您下旨请皇叔祖们入宫吧。”他决定和自己的母后把所有的事情都说个清楚——他并非不孝,不然的话岂会让太后作威作福到现在?
☆、867。第867章 耳语
太后呆呆的看着皇帝,好半天都没有说出一个字来。她和皇帝从前真的是相依为命,没有她父亲与兄长的支持,不要说皇帝能不能登基了,就是她的小命也不可能保得住。
她对父亲及兄长是极为感激的,也想皇帝能记住韩家的付出,却没有想到最终的结局却是韩家灭门,只有她一个人还活在世上。
太后不止一次问过自己,如果早早知道儿子登基为帝后韩家会被灭门,她还会不会让父兄那么助她?她没有答案,所以痛苦至今无解。
也因此她是怨儿子的,同时也很清楚儿子知道她过去那些年吃过什么样的苦,才换来了儿子如今的皇位。所以,她才会一天比一天肆无忌惮:因为她发现皇帝待她没有变化,就算韩家灭门了,她的儿子依然会孝顺她。
太后确定了这一点后,也就对皇后和阿凤更加没有顾忌;她知道,就算她再把皇后逼死一次,皇帝也不会把她怎么样的,因为她是皇帝的母后!
可是今天她在皇帝的眼中看到了那个让她生惧的决定——皇帝不是在吓她,他是在说真的,真要把那些老不死的请进宫里来!
平常那些老不死她也不是没有见过,只不过那时她高高在上,那些老不死的要匍匐在地上向她叩头请安。
今天如果请了那些老不死的前来,他们抱着那根钢鞭进宫,要匍匐在地上的人就是她这个皇太后了。
皇太后是儿子封得,但却不是儿子可以下旨夺走的;可是世上的事情没有绝对,她的儿子不能夺走的她的皇太后之位,但是先皇们却可以:那些老不死的就代表着大楚的先皇们!
“皇帝。”她的声音干巴巴的:“你就为了一个女人,而不要生养你的母亲了?!一个女子而已,没有了她还有其它的女子,只要你高兴谁都可以成为皇后的。”
她真不能相信,在她儿子的心目中,她比不过皇后去。可是,她是生他养他的母后啊,是把他推到皇位上的母后啊,那个女人给了她儿子什么?!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