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至尊皇女之驸马凶猛-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文尚听的眉头就是一皱,再次忍不住起身抢在阿凤之前道:“太后,长公主殿下还没有入学,这个问题太……”他哪里想到太后开口就是这样的大题目。
  不要说不曾入学的阿凤了,就是五皇子等人也不可能答得很好:这题目,太大了。当然是有一些现成的答案,但是拾人牙慧绝不是这种时候应给出的好答案。
  皇帝听的都忍不住摇了摇头,心想范文尚还真如人所言,对他认定的弟子不但尽心的教导,且还有点护短。
  阿凤心头还真是有点小小的暖意:“老师,我真的能答呢。”
  太后看一眼阿凤:“皇家人学的就是王道,这种题目才是最合适的,也是最考验他们的。”她答的是范文尚。
  五皇子看了一眼皇帝想要开口,见皇帝向他打眼色他才闭嘴坐好;他又能出来见天日,当然是得益于皇帝对他的偏爱。
  但是他知道,要成大事还是要讨得皇后和阿凤的喜爱才可以。这一次,他绝对不能再行差踏错一步了。
  所以他是不放过机会的想要讨好阿凤,自然是不落痕迹的讨好;既然皇帝暗示他不用开口,那阿凤就是不需要帮手。
  他哪里知道,皇帝也很想听听阿凤会说些什么;其它皇子皇女们的说法他不感兴趣,因为他都能猜得到他们会如何说。
  但是阿凤,他真的不知道她会如何理解王道两个字。
  阿凤看着太后笑嘻嘻的:“王道啊?嗯,仇敌、对手——反正就是所有想要算计我的人,统统的碾压在地!”
  太后愣了一会儿才知道阿凤已经答完了。这是她听过的最简短的回答,本来她还认为阿凤还会有更详尽的解说,没有想到只有一句霸道无比的话。
  “这就是你认为的王道?”她的眉头皱了起来:“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她的言外之意不说旁人也都听的明白。
  不过她并没有就此放过阿凤:“你如果这样答的话,那哀家再来问你——何谓霸道?!”其实这已经是质问了,在说阿凤答错了。
  阿凤却一本正经的回答:“不是仇敌的,也不是对手的,统统打翻在地才是霸道。”她答的很流利,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
  听的皇后都微笑摇头:这女儿,性子随了谁!唉,幸亏她是皇帝的女儿,也幸亏早有一个江铭在,不然的话只怕是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了。
  太后被阿凤的话噎道了,缓了一口气放下脸来:“真是越说越不像话了,你要好好的学学孔孟之道……”
  “太后教训的是,孙女儿会好好的和老师读书学习孔孟之道。学完孔孟之道后,孙女儿在打人之前会告知他一声,嗯,要打的他口服心也服。”阿凤很恭敬的说出了让范文尚差点吐血的话。
  太后看一眼脸色难看的范文尚心中笑了:你认为你得到了一个弟子?这本就是一根朽木,绝对成不了材的。
  “错的越发离谱了!照你这样说,你身为我皇家长公主,还不是想打谁就打谁,想杀谁就杀谁?那岂是我皇家所为!”太后是义正言辞。
  阿凤点头受教:?“太后说的是,不过想要打谁就打谁,想要杀谁就杀谁的,那是天道。”她摇头晃脑:“除了天道外,就连父皇也不可以随心所欲的。”
  太后瞪起眼来:“阿凤,你真是让哀家失望,居然连天道也给哀家扯了出来!天道岂是……”
  “不是吗?几天的暴雨就能夺去多少人命,一场地震就能让多少人失去家园?这些不都是上天所为?天道在做这些之前都不需要和人打招呼,需要和人说一声的那是孔孟之道。”阿凤说完看一眼范文尚,很及时的把最后一句话吞了回去。
  她差点顺嘴问一句范文尚:老师,您说是不是?
  太后正要大怒发作阿凤一番,然后再贬斥几句,顺势就可以把阿凤关起来读书——到时候想收拾阿凤只要逼她紧一点,就等着阿凤犯错闯祸就行了。
  “太后,父皇母后,皇姐所说虽然白话但是极有道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五皇子站了起出来。
  皇后看一眼五皇子微笑:“皇儿的学问向来是极好的,本宫听着也是这么一个道理。”她看向范文尚:“阿凤这孩子胡闹惯了,以后还要劳烦先生多费心。”
  阿凤胡说八道气气太后她帮腔倒也没有什么,范文尚莫要被气到了:听人如此解说王道、天道,怕是气性大些的大儒此时已经气晕过去了。

☆、816。第816章 老实人

  阿凤也有点不好意思的向着范文尚欠了欠身子,抬起头来时还吐了吐舌头。
  她是故意和太后为难,却并没有对天下儒生的不满,更没有对儒教的不敬;因此她要让老师知道,免得明天被天下儒生群起而攻之。
  皇帝也嗔了阿凤一句:“你呀,虽然行过了万里路却没有读过一本书,道理都似是而非……”
  范文尚起身跪倒在地连叩三次响头:“皇上,臣以为长公主之言并非全错。虽然天地不仁之语非出于孔孟,但其也是极有道理的。”
  天地不仁的下一句就是圣人不仁——虽然阿凤没有说出来,但如果范文尚多出一点点的心思来,都会猜疑阿凤会不会在指桑骂槐。
  “长公主踏遍四国,也游历了大半的大楚国土,想必是极深的了解了民生艰苦,看到了百姓的艰难;再有近来的大事,也让长公主看到了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说白了也不过是谁的拳头大些——话是白了些,但是道理不白。”
  范文尚是有点迂,却没有迂到认为只要讲孔孟之道就可以保家卫国;大楚能雄立世间靠的可不是仅仅是孔孟之道,没有大楚的雄师铁骑现在能还有大楚在?!
  “长公主没有读过书却是赤子之心,有所见所闻才会有所言,又有什么错?以长公主所见到的,所谓的王道、天道等等,就是长公主所说的那般。”
  “心怀天下黎民啊,长公主真的是仁慈之心啊,皇上。”他连叩几个响头:“皇上,大楚有长公主,是皇上之福、是百姓之福啊。”
  事情急转直下,居然转向了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方向——就连五皇子都没有料到,他站出来不过是打个圆场罢了,示好于皇后与阿凤才是最重要的。
  他知道皇后并不在意他的存在,不然他用的手段皇后不会不理睬,任由他重新出现在皇帝的眼前。
  现在,他只要让皇后和阿凤知道,他和贤贵妃真的不是一路人,上一次的事情他也真的不知情。
  阿凤咳了一声。她的脸皮自认还是不薄的,就算是皇帝夸她是天下最美丽的公主,她都不会脸红的;但是被范文尚夸了两句,她却真的有些脸红了。
  她只是在胡说八道,天地良心啊,她真的没有想到什么天下的百姓:她被范文尚一说,心中还生出一点不好意思来,就仿佛不为百姓们想一想有点对不住百姓们了。
  皇后也低咳了两声。她相信在场的人除了范文尚外,都知道阿凤是胡说八道;可是有了范文尚的话后,谁还敢说阿凤在胡说八道?
  能得范文尚这样一句夸奖,就等于是让阿凤在儒生们当中有了极好的声誉,这种好事求都是求不来的,做母后的没有往外推的道理是不是?
  也就只能厚着脸皮替阿凤认下了。皇后的主意打定了,不过开口间她还是有点不好意思,所以话也格外的温和:“阿凤的确是仁厚之人,如若不然也不会吃了那么多苦,只为大楚百姓免受战祸之苦而踏遍了四国。”
  天福在心中一叹,这就是有母亲的好处了。不过,她倒没有生出嫉恨来,因为阿凤的关系,她在皇后面前可是极有体面的。
  因此在这个时候她第一个站起来拜倒在地上:“父皇,女儿会好好向皇姐学习,要时时记得大楚百姓,解百姓之忧、为父皇分劳。”
  她说话了五皇子差点把舌头咬一口:居然迟了一步!平白让皇后和阿凤把感激记到了天福的头上。
  五皇子也连忙跪下开口,同样也是要好好的向阿凤学习;有他们姐弟为榜样,其它的皇子皇女们都跪了下去,人人都要以阿凤为榜样。
  皇帝眨了几次眼睛,底下就跪倒了一大片的人,他也只能道:“看来圣人所言极对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你们读的书不少可是懂的却不如你们皇姐多矣。”
  阿凤见皇帝对自己使眼色,她才反应过来此时自己应该跪倒谢恩了——她在跪下前看了看太后,见太后脸色发青她就跪的很欢快了。
  实在是她也有点反应不过来。在她的预想中,接下来就是太后大怒,而后她再激上几句就能让太后气个半死,最终这场宴会就会不欢而散。
  她并不在意会被人当作没有学问的人,因为她的确没有读过书嘛,所以也不算丢人;可是她刚刚才承认的老师,说他有点迂还真是迂啊,居然硬生生把她的话拧到天下苍生那边了。
  鲁柔柔抽了几次嘴角,看向郑小侯爷道:“我长的也不错吧,为人也比阿凤好太多了,可是我怎么就没有遇到一个这样的老师呢?”
  郑小侯爷张大的嘴巴合上了才答她:“是啊,我这么有福气的人,连天下最好、最强的女子都娶为妻子了,为什么就没有这样一个老师呢?”
  江铭却在琢磨:要补一份像样的拜师礼了,准备什么样的东西既能讨得范文尚的欢喜,又不会让范文尚嫌太过贵重呢?
  太后瞪着跪在地上的范文尚,真想让人把其拖出去乱棍打死!她现在就很想用一用阿凤的王道或是霸道,甚至是天道——你范文尚不是说阿凤讲得很有道理嘛,那哀家就让你尝尝滋味儿!
  可是皇帝都开了口,又跪了一大片的人,事实已经不可挽回,她再恼怒再不可能再斥阿凤不学无术了——她太后再有学问,还能有范文尚这个名闻天下的大儒有学问吗?
  范文尚在得了皇帝平身的御旨后,又对太后拜了下去:“太后,您真是深知长公主之人,非您相问臣和天下人也不可能知道长公主有如此的见识与胸怀。”
  “大楚当兴啊。不言皇上厚德,不言大楚群臣尽心,只我大楚有贤德慈爱如此的太后、有贤良明大礼的皇后、还有如此胸怀百姓、能解君王之忧的长公主——天兴我大楚啊!”
  他说完当真激动的又拜了三拜。
  谁都看得出来他是肺腑之言,绝对不存丝毫的机心;可是太后之心现在谁不明白,所以此时太后听到这样的话,真就像当众被人打了三记耳光般。
  那叫一个火辣辣!每一个字都是在讥讽太后啊,换作平日太后早就发作了出来,但此时她瞪着范文尚硬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阿凤听的那叫一个爽:老实人原来不骂人,也能把人硬生生气死啊。

☆、817。第817章 背叛

  好机会阿凤从来不会错过,所以她在范文尚之后更加用力的褒奖太后,把她能想到的赞美都用到了太后的身上:而太后当然知道阿凤在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反话。
  太后却不能反脸,只能僵着脸听着阿凤说完。可是江铭又是省油的人灯了?何况他身边还有郑小侯爷和鲁柔柔在:他们把范文尚和阿凤的每一句话都重复了一遍。
  能明着骂太后的机会,有吗?!绝无仅有啊,如果今天不出这口恶气,那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所以江铭对太后那是大夸而特夸。在他和阿凤的带领下,再加上有郑小侯爷和鲁柔柔推波助澜,接下来众人早忘了今天太后设宴是为考皇子皇女们的功课了,所有的人都不停的赞颂太后。
  轮番上前敬酒,哪一个都要舌灿莲花——本来也没有什么,除了江铭和阿凤几个,没有人敢含沙射影的讥讽于太后。
  但是有阿凤在一旁啊,她总会适时的表达一番她有多么的赞同敬酒之人的话,从而就把一大篇赞美变成了没有半个骂人字的谩骂。
  太后的脸僵硬的都要挂不住了,可是她却只能硬挺着;此时离开她就真输了,而且还会被人再一步小看:她在宫中与宫外的影响,会比皇后更小。
  最终还是皇帝看不下去了。倒底是他的母后嘛,一声令下让众人各回各家,才让太后解脱了出来。
  范文尚到了最后,还不忘再向太后表示一番他的敬意,又大礼相拜之后才在人的搀扶下离开了。他真不是有意针对太后,他只是为自己原本对太后生出的怀疑心中愧疚,所以才会一再的上前表示他的敬意。
  他完全没有感觉到太后听他话时脸上的肉一抖一抖的,更完全没有想到他的话对于太后而言,每一个字都是利刃。
  阿凤回到安凤阁还笑个不停,对自己的老师的满意到不行。
  皇帝更不可能生范文尚的气,反而发现他是一个真正正直的人,且对弟子也是发自真心的回护,而认可了他成为阿凤真正的老师。
  范文尚虽然失了太后的欢心,却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虽然他已经无心仕途,但对于他的弟子及子侄却是极大的机缘。
  不过,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太后苦心的算计最终的结果,却是在阿凤和江铭身边聚集了一大批的名士:不是那种沽名钓誉之辈,而是真正有学识的人。
  这些人后来大半都出仕,当中有人封侯拜相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只是到人们注意到的时候,阿凤对大楚朝堂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
  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阿凤只是得到了一个极好的老师,而她真正的开始读书了。有名师指点,阿凤人又聪明肯学,不能说是一日千里,但成绩嘛看范文尚对阿凤越来越喜爱就知道了。
  只是苦了郑小侯爷和鲁柔柔:虽然他们对范文尚不喜欢——不是不喜欢其人,而是不喜欢他做他们的老师;可是范老先生喜欢他们啊。
  所以在两府老王爷的约束之下,加上老王妃的棍棒相逼,他们也成了范文尚正儿八经的弟子。
  太后接下来的日子消停了,因为吃了好几天的药。据御医说,是肝郁之病,除了用药外还要太后保持一个好心情。
  明妃也就没有再出现在太后的宫中,老老实实的每天都去皇后那里请安;只是暗中给还在静修的元妃送了一封信。
  元妃没有等到她要的好消息,只能窝在静修之地修身养性。她本来没有料到会东窗事发,直到她得知身边的女史奉了皇后的旨意离开——说是其贤德另有大用。
  而元妃同时得到了皇帝的旨意,因为她静修之时无法做到真正的静心,所以她的静修要加长三个月。
  “你出卖我?”元妃没有瞪起眼睛来,只是眼中带着几分淡淡的不相信,还有几分淡淡的伤心。
  “娘娘何必如此,婢子跟随娘娘多年,最知娘娘的心性,此时娘娘又哪里会有什么伤心与不相信。娘娘向来比婢子聪明,话问了出来就已经是确认了。”万女史没有否认,非常的坦然。
  如果不是要收拾一下东西,她现在早已经回去了,又哪里还有那个功夫和元妃磨嘴皮。现在反正要等着小宫人收拾妥当,左右无事闲的无聊,就当是打发时间吧。
  “娘娘会问也让婢子小小吃惊呢——正是娘娘教婢子的啊,多年来婢子得娘娘教导,才有娘娘如今元妃的名份,婢子也才能做个小小的女史。”
  “婢子时刻都把娘娘所教奉为玉律,所以今天婢子脱困而去也是托娘娘的洪福。娘娘应该早就料到了才对。”
  她说到这里嫣然一笑:“娘娘的大恩大德婢子不会忘,本也要好好感谢娘娘一番的,只是娘娘如今身不由己,婢子的好日子娘娘也不能亲见了。”
  “不过,到时候婢子定会遥敬三杯酒给娘娘,祝娘娘能身体康健。”她说到这里站了身来,因为她的小宫人把她的东西收拾妥当了。
  此地她是一刻也不想多留了,以后她发誓也不会再来此地。
  元妃没有在意她话中的夹枪带棒,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她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情:“你有喜事?我就算还未脱困,也还是备一份厚礼替你真心的相贺的。”
  “待到脱困之日,我再亲贺你之喜——不知道你的喜自何来?你向来不是眼浅之人,不会把一时得皇后之心而当成喜事吧?”
  “聪明如你,也正如你言,我教了你多年,如果你把此时皇后的青眼当作喜事,那真就会让我失望了。你知道我知道,那完全是靠不住的。”
  万女史笑了笑:“那是当然,娘娘的教导婢子怎么会忘呢?娘娘说过的,在这宫里真正能靠得住的人,只有自己。”
  “我的喜事,当然就是亲事了。一个女子还有什么可以称为喜事的?还有,救我的人看上去是皇后,其实有一个秘密娘娘有所不知。”
  她凑到了元妃的耳边:“婢子真正的贵人是太后。而婢子的喜事到了,娘娘您一定会知道的。”她说完笑着抬脚就走,没有再回头看一眼元妃。

☆、818。第818章 驸马开荤

  明妃和元妃暗中窜通一气,算计皇后和阿凤的事情,被万女史告知了皇后,阿凤也就知道了。
  阿凤倒没有什么反应,因为明妃也罢、元妃也好,左右都不能算是朋友;如果明妃真的要和皇后、阿凤过不去,皇后和阿凤还能有什么法子?兵来将挡罢了。
  倒是万女史的确是个心思灵活的人,在皇后的宫中不过三天,就让上下人等几乎人人称好。除了第五。
  第五只对皇后说了一句话:“我不喜欢万女史的为人,更不喜欢万女史这种背主之人。她能背叛元妃,也就能背叛他人。”
  皇后微笑并没有说什么,对万女史还是挺不错的,看起来极为信任她的样子;但是她的事情与阿凤的事情,万女史三天来却没有打听到一星半点儿。
  万女史能打听到的,都是宫中几乎人人知道的事情;至于旁人不知道的事情,也不知道是皇后宫中的人机灵,还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反正万女史没有打听出来半点儿。
  就连江家的事情,她都没有听到人提起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江家的老宅如今成了阿凤的行宫,而江家人如今又买下了一处宅子,比原来的确要大上不少——这些万女史都不用皇后的人来告诉她!
  万女史是个聪明人,三天时间也就明白皇后并没有真正的信任她,表面上的东西向来是做不得准,可却是极好的口实:皇后待她的好宫中无人不知,此时她却真的不能说半个不字的。
  只是,她在太后那里却不太好交差了。太后给了她一条明路,还会给她一场富贵,但她要让太后相信自己肯定是个有用的人才行。
  阿凤大婚的事情定了下来,还是由皇帝下的旨,日期就定为三个月后:虽然在江铭看来有点久,但是长公主大婚对大楚来说是大事,马虎不得,三个月已经是极短的时间了。
  现在宫里当差的人都要忙翻了天——公主出嫁那要准备的太多了,除了各宫各殿的娘娘们及她们身边人之外,宫里就没有什么闲人。
  三个月真的不能再短了,再短就是委屈阿凤了。有了皇后的这句话,江铭和阿凤虽然很想不兴师动众,但又怎么说得出口呢?
  皇后只有一个女儿啊,她这一辈子最大的心愿也就是看着女儿高高兴兴的嫁人了,如果委屈了阿凤,不管阿凤是不是在意,皇后肯定会有所遗憾的。
  万女史帮不上什么忙,不管是皇后的还是太后的,所以她几天下来眼圈就乌黑乌黑的:夜里睡不着啊。
  一大早起来,万女史还没有梳洗完,就被太后的人叫了去;她在走时很有些不知所措,想要去见皇后分说两句,但是皇后没有见她:皇后也刚起,只是让人告诉她一声放心去就是。
  万女史这一去,直到晌午也不见回来,皇后也没有放在心上。她的确没有料到万女史会是太后的人,但是现在知道了又能如何呢?
  是太后的人就是太后的人,知道与不知道,万女史也不会是她皇后的人,早晚都是要回太后那边去的,现在走了也不是坏事儿。
  阿凤此时正和江铭在一起,所谈也不过是成亲时的事情。原来,阿凤认为成亲是个大喜事,是个极高兴,能让她兴奋到睡不着的事情。
  直到成亲的旨意下了,她才忽然发现成亲的确是喜事,但更是能累倒人的事情:她真的没有想到会有如此多的事情要做。
  大到成亲当天的礼仪,小到拜堂时用的蜡烛等等,事事都要她过目的。这还是有皇后在、还有后宫六司的人在忙——阿凤只要选中用哪一样就成,却也让她忙的晕头转向。
  因为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江铭自然更忙了。他是皇家的驸马,要学的东西比阿凤只多不少,要准备的东西更多了——他没有家人可以帮忙,江益珊现在还在生他的气,不肯和他说一个字,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亲力亲为。
  “瘦了。”江铭可怜兮兮的摸着自己的脸:“拜堂的时候只怕会更瘦,我们的那些礼服不会再要重新修一遍吧?”
  阿凤呻吟:“不要,千万不要,会死人的!”她是真被折腾怕了。
  “太后懿旨到——!”一声公鸭嗓子就打断了江铭和阿凤的抱怨,两人对视一眼站起来迎出去,已经准备好要面对太后的刁难了。
  皇帝虽然下了圣旨,但是太后那里肯定不会就此消停;阿凤这几天虽然忙的不可开交,却还是担心太后的动静:不来找她阿观的麻烦,不会是要直接向皇后下手吧?
  现在太后的旨意到了,阿凤反而放下了大半的心思。怕什么,反正过招很多次了,能应对就应对,不能应对就撒泼呗。
  对太后就不能太过客气了,不然的话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因此阿凤看到来传旨的太监,笑的很有点杀气四溢。
  说实话准备成亲的事情的确高兴,但是除了高兴之外就是累,除了累之外还有的就是无聊。阿凤这几天还真的很想活动一番手脚——太后如此的知情识趣儿,让阿凤很满意。
  传旨的太监不敢对阿凤说三道四,现在的阿凤可不是从前的阿凤了,他只怕说错一个字就逃不过一顿打:问题是他挨了打也是白挨打,回去后敢说出来,太后倒是高兴了但是皇帝哪里肯定会不快啊。
  如他们这些太监们,太后不快他们倒霉,但是皇帝不高兴了他们一样会倒霉的。唉,说起来就只能怪他今天运气不好,碰上这么一件倒霉的差事。
  太监看了看阿凤,发现阿凤没有要摆香案接旨的打算,他思量了一下后就直接把太后的旨意奉上,再给阿凤叩了三个头直接转身回去了。
  肖有福忍不住赞一声:“果然是宫中的老人儿了,心思真是通透啊。我去送送他,大老远的跑一趟。”他紧跟上去却让那传旨的太监眉眼间苦了起来——肖有福肯定是有话要问他。
  阿凤也没有为难传旨的人,打开看了一眼太后的旨意就丢到了地上:“她想得美!”
  肖有福已经回转了:“殿下,此事还真的不能推脱。因为,这就是规矩,也是为了公主好。”
  阿凤闻言差点就跳起来:“为我好?有这样为公主好的嘛,在公主大婚之前,先让驸马开开荤!那不如直接先给驸马爷纳上十个八个妾侍得了——还公主,做公主要如此的话,我还真不稀罕做什么公主了!”

☆、819。第819章 捏住的短处

  “开什么荤?我一直也没有吃素啊,成亲前还要斋戒吃几天素不成?!我又不信佛,阿凤更是不相信什么神佛的。”江铭不知道阿凤在着什么急,上前把太后的旨意拣了起来。
  肖有福被阿凤的话弄的很不好意思,咳了又咳才道:“殿下,我的殿下,您先息怒好不好?那个,话要说的文雅些好,驸马爷还在嘛。”
  江铭已经看完了旨意,闻言一脚就踹向了肖有福:“你就是那个啥嘴里吐不出象牙!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谁爱听谁听,我绝对是抗旨不遵的。”
  原来,按照宫中的规矩,公主大婚前,驸马和公主都要接受一下教育:男女之事的教育,以防他们新婚之夜不知所措。
  公主这边自然是有人把事情说清楚就好了,但是驸马爷那里却要有人调教一下,以便他新婚之时不要让公主殿下吃了苦头。
  而这个调教之人便是由宫中指定的,大半都是长相不错、德行极好的宫人担任;以后此宫人也就是公主的心腹,且在公主有不便的时候,也由她去伺候驸马爷——说白了,也就是放在暗处的驸马爷的妾侍。
  不过就是没有名份罢了。至于她万一有喜,那就全看公主的心思了:留与不留全在公主的一句话,驸马爷是没有说话余地的。
  这种荒唐事情怎么看都不像为公主着想,但这就是明明白白的皇家规矩,每一位公主出嫁前都是如此。
  所以阿凤才会暴走,而江铭也是一脸的铁青:他们就要成亲了,偏还要在他们中间塞个女子进来,添堵还是添乱啊!
  肖有福咳了一声:“人,太后已经选好且已经随着旨意来了。刚刚那传旨的人还是有几分聪明的,把人留在了外面不曾一起带进来。”
  还有人不知道阿凤的脾气吗?不用想也知道阿凤知道此事后会是什么反应,因此传旨的太监不想找麻烦,就把太后赐给阿凤和江铭的人留在了外面。
  也算是向阿凤买个好:让阿凤和江铭有个接受的时间,且他们的反应也不会让太后所赐之人得知,免得他们日后相处再有什么芥蒂。
  阿凤闻言就开始挽袖子:“人,都送来了?!那把人给本宫带上来,让本宫好好的瞧一瞧,胆敢染指本宫的人是个什么样子!”
  江铭咳了一声,看着阿凤想要说什么,但是想想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劲儿:不过如果这话换成他来说,是不是气势更足一些?
  肖有福弯下了身子:“殿下,太后等的怕就是殿下您的拳头啊。”他深信太后没有安好心,不然的话此事完全可以由皇后来做,太后凭什么抢在皇后前面下旨呢。
  “人,殿下也是认识的,在皇后娘娘的宫中见过几面。就是原本元妃的贴身女史,人嘛,机灵着呢。”他说到这里抬头看看阿凤。
  阿凤闻言挽袖子的手一顿:“她?”沉吟了一下,她怒道:“就是天老王子来了,敢和本宫抢男人,本宫也要打她个满脸开花。把人给本宫带进来。”
  肖有福见阿凤的眼睛里并没有怒意,便知道她不会冲动行事,便领命而去。反正左右有他和江铭看着,宫中还有帝后为阿凤做主,这天捅破了也不算什么大事,更何况只是教训一个女史呢。
  万女史如今真的和平日里不同了。太后说今天是她的大喜,让人给她备下了衣裙头面,这一装扮还真是娇艳赛过海棠花,还真有几分的动人之处。
  不过她的脸上和心里都没有喜意。当初太后应允她说,会为她找一个好亲事;只是以她的出身只能做个妾侍,但也不会亏待了她,怎么也要是个侯爷或是国公之类的。
  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太后会为她选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