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风云录之兵锋残剑-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答失八都鲁下了战书,既然表明了决战就是不死不休。所以他依然不急,调转马头就这样默默的等着。
大奎在流血,此时脑中一片空白。左臂无力的垂于一侧,右手却依然死死握着扁担。
城头上小明王见到忙对刘福通道:“元帅,鸣金收兵吧。”
刘福通叹道:“对方即下了战书,我军便不能收兵。哎,老夫看走眼了。”
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重现:‘和小伙伴去打葛爷家的牛,自己背着柴禾在城里挨家叫卖,母亲对着自己笑,母亲烙的大饼真香啊’。这时大奎的嘴角荡起一抹温馨的笑。‘在济州遇到汤大哥,和汤大哥一起徒手登城去杀了狗官杨禄吉,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千里拜师,仿佛又回到了在山上学艺的时候’。
眼前现出师父和蔼的面容,他在对自己说:‘大奎啊,人在最危险的时候,哪怕身受重伤。只要咬破舌尖必会凝聚最后的一分力量。虽可奋力一搏,但不能持久。切记切记。’ 这是师父曾经对大奎说过的话,此时大奎想起了这句话。
就在万众瞩目下,大奎缓缓支起了上身。答失八都鲁脸上满是不信惊诧莫名,‘自己以枪带棍的一击便是岩石也能打得粉碎,这个红巾小子身受两处重创还能起身,难道他有神人相助?我倒要看看你还能再受我几枪?’答失八都鲁怒喝一声:“驾”策马向大奎冲杀过来。
答失八都鲁心知不需再用花枪,便以最直接的方式挺枪直取大奎咽喉。城楼上很多人已经闭上双眼不忍再看。
第九章:反败为胜 '本章字数:2075 最新更新时间:2014…02…26 17:56:30。0'
就在这一千钧一发之际,大奎受伤的左臂横里一摆,左手拍在刺来的枪杆上,竟生生将答失八都鲁的镔铁亮银枪拍偏了方向。接着只见大奎由马上纵身而起,身体腾空向后旋身一周厉喝一声:“滚吧”。声如霹雳出手如电,手中精铁扁担势如奔雷甩手抛出。
两人距离太近了,又是事出突然。只听‘噗’一声,精铁扁担如利刃一般插进答失八都鲁左胸口,答失八都鲁身上的铠甲也不是凡品,但无巧不巧扁担避开了护心镜破甲而入。
答失八都鲁满脸的不信,眼中闪过不甘,带着遗憾摔下马去。大奎这一招用尽,直接摔在地上不省人事。
双方人马皆是一阵骚动,都想不明白大奎为何重伤之下仍是有如神助?
主将一死群龙无首,元军阵中一片大乱。就在这时城头战鼓声起,红巾军北门外的两万人马潮水一般扑向元军阵营,更有几名士卒抢起大奎及答失八都鲁奔回城内。
城头上刘福通帅旗一摆,亳州城四门大开。红巾军四万将士由四门杀出势不可挡,元兵四散而逃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一时间喊杀声远山回荡声势震天。
这一仗从午时战到酉时,亳州城外已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元军溃兵一路逃向黑鹊山,当逃至黑鹊山峡谷中段。峡谷两侧号炮声响狼烟四起,接着滚木礌石飞箭如雨急坠而下。
峡谷内就如同阿鼻地狱修罗屠场一般,不肖半个时辰元兵尸体接肩压肘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到处都是旗帜兵器乱石滚木。元军十五万人冲到峡谷北口只余不足三万余众,带头将佐骑马跑在最前眼看将到谷口,只见峡谷口早有大石堆积如山。要想过去除非弃马徒步而走,这将佐下马提刀便向石堆上爬。身后大队人马纷纷效仿,一时间峡谷口所遗弃的马匹就像形成一个巨大的马场一般,足足有数千匹。
这三万多元军溃兵有一半刚爬过石堆,迎面又是一阵箭雨。凡是冲过石堆的元兵都成了活箭靶,一瞬间死伤不下两千人,元兵哭爹喊娘的又退了回去。
这时身后追兵已到,元兵中一名略有胆色的将校喊道:“刀盾手在前,弓弩手在后。冲~!”说罢带领大家再次翻过石堆,迎着箭雨向前冲。并与红巾军形成弓弩对射之势。
元军溃兵以巨大的伤亡代价终于冲过了石堆与红巾军一万余人马形成胶着状态乱战在峡谷口,这时候不下三万红巾军追兵从后方又至。
元兵奋起余勇拼力厮杀,好歹杀出一条血路只余不足两万人马冲出黑鹊山峡谷向北奔逃而去。
经此一役,亳州红巾军阵亡将士七千余人。共歼灭元军十万,俘虏元兵元将两万余人,斩获军械辎重等不计其数,战马一万五千余匹,解救被押百姓七千余人。
战后第三天,小明王论功行赏,死难将士厚加抚恤。大奎被加封为‘神威将军’领上将之职,掌管新军两万人马。
而此时的大奎正躺在军营中养伤,由于伤情严重至今昏迷不醒。
在战后第四天,大奎眼中迎来了黎明的曙光。第一眼看到的竟是校尉贾三,一双绿豆眼闪着兴奋地光芒。一见大奎醒了,大喊道:“张将军醒了,张将军醒了。”拄着拐杖奔出营帐去找医官。大奎本就体虚,被贾三一声吆喝吓了一跳,差点没再次吓晕过去。
过不多时随军医官急急奔入帐内,一见大奎真的醒了竟喜极而泣:“张将军终于醒了。”
大奎胸中甚是气闷,刚要张嘴说话不由喷出一口淤血。医官忙取绢布过来将淤血擦拭干净,随后又探手试试大奎脉象道:“张将军深受内伤,这口淤血吐出来就不妨事了。”探脉片刻又道:“张将军恐要将养数月方可行动自如,军中事务元帅已安排将领代管,张将军但放宽心。”大奎吐完血,顿觉胸中气息大畅。
想想那答失八都鲁好生了得,枪法神出鬼没,大奎想想都有些后怕。暗下决心,等到伤势见好定要勤练武艺。
这时贾三又回到营帐道:“张将军还说我伤势严重要给我打野物补身,如今怎样?哈哈哈,我这就去厨下叫老军炖鸡汤给你。”
军医忙道:“不可,张将军伤重未愈,身体虚不受补。熬些白粥便可。”贾三闻言答应一声转身去了。
大奎想要动动身体,无奈左臂一阵剧痛。
医官忙按住大奎道:“切勿乱动,张将军左臂被尖枪刺穿,幸好没伤到筋骨。关键是张将军内伤,一月内不可动气更不能下床走动啊。”
大奎虚弱的问:“我要多久才能痊愈?”
医官道:“至少一个半月。”顿了顿又道:“元帅曾带众将多次前来看望,如今急等消息。我这就去向元帅复命,张将军在此安心养伤,切勿乱动。”言罢向着门外道:“来人。”
两名军卒进了营帐,医官道:“张将军已经醒了,我去向元帅复命,你等在此好生侍候,我去去便回。”军卒拱手称是。医官转身向大奎一拱手,回身出了营帐。
大奎从小家里受穷,后来学艺从军。最多算一介武夫,何曾受过如此礼遇。见到两个军卒躬身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觉得别扭,便用一贯的语气道:“两位兄弟不要太拘束,来来来,找凳子坐下陪我聊会。”说着举起右手相招。
两军卒一见吓出一身冷汗,忙过来按住大奎,右边的兵卒道:“张将军切勿乱动,更不要说话。王医官曾告诉小的,张将军的伤不能乱动也不能多说话。万一张将军有个闪失,我等担待不起啊。”大奎不由愣住,不让动也不让说话躺着一个月岂不是活活闷死人?谁知还有比这更郁闷的事。
过不多时,又有一名兵卒进了营帐。手上端了一碗汤药,走道大奎身边道:“张将军,王医官临走吩咐过,请张将军服下这碗汤药。”说着取了碗中羹匙舀了汤药来喂大奎,大奎无奈只得张嘴喝下。这一勺汤药入口,大奎的脸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挤到了一块。
第十章:礼贤下士 '本章字数:2082 最新更新时间:2014…02…26 18:36:35。0'
大奎长这么大没吃过这么苦的药,只觉舌尖味蕾苦到发麻。好歹咽下,兵卒又喂。大奎紧闭着嘴不开口。
兵卒道:“王医官曾吩咐小的,如张将军少吃一口药便打一板子。这满满一碗药怕是要将小的打死啊。”这兵卒只有十六七岁的样子,想是在家无法过活故来投军。这兵卒说到这竟流下泪来。
大奎心中不忍,遂开口道:“你把药碗就在俺嘴边,俺一口气喝了。”
这兵卒忙道:“张将军别开口说话。”顿了顿又道:“王医官说这药需一口一口喝才有疗效”一听此话大奎顿觉苦难将至。
大奎就这样每天两顿苦药,而且要一口口的喝。每天不能动也不能说话,而且每天三顿只吃稀粥最多就点咸菜。其间刘福通及众将多次前来看望,都是劝大奎安心将养。就这样活活熬了一个月王医官才允许下床。
大奎下床第一件事就是找后厨老军痛痛快快的聊了两个时辰,直到晌午。吃饭的时候王医官说可以吃些肉食了,大奎狠狠吃了两只猪肘方才罢休。
下床第三天,大奎就带着两名亲随去了练兵校场。大奎此时重伤初愈身体尚弱不能披挂甲胄,找了一身皮甲套在身上。自己手下两万将士见主将到了,整齐的列了方阵。大奎刚刚登上阅兵台,两万将士齐声呼喊:“神威将军,神威将军”。
大奎招手示意后便在阅兵台上的太师椅上落座,随即吩咐开始操练,一时间校场呼喝连连,兵器碰撞叮当作响,放眼望去方圆数里内尽是兵卒在操练。
兵士虽然十分认真的操练,但大奎看了不禁紧皱眉头。这不是他要看的,他要看的是武艺,久经沙场一击制敌的武艺。
这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奎着实被答失八都鲁吓到了,如果下次再上战场再来一个如答失八都鲁这样的对手,自己恐怕就没这么幸运了。大奎遂吩咐校尉以上军官在校场上各展武艺,不卖力的打板子。
这下更热闹,近百人在校场上大展神通,刀枪剑戟斧钺勾叉花样繁多琳琅满目。
大奎在其中选了十几名中意的,叫他们继续操练。这十几个军官手底下确有功夫,一经演练,围观的兵士不时发出喝彩声。这十几人中便有六个使枪的,三个使大刀,一个使棍,一个使狼牙棒,还有一个使双刀的。
待他们演练完毕,大奎对他们直言不讳道:“俺从小就笨,后来上山学艺也是因为笨,学的只是些入门的功夫。这次俺叫大家来是想找几个武艺好的教教俺。”众将领一听忙摇头摆手拒绝。
一个校尉道:“张将军实在是过谦,张将军孤身一人便在十几万敌军中绕亳州一圈。拦阻的敌将张将军一个回合便连杀两员,后来鏖战元军副将古也巴特六百回合将他击杀,第二日更是将敌主将毙于马下。我等皆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怎敢说指点张将军武艺。”
大奎百般求技,众将只是推脱。大奎无奈之下,当着两万将士的面噗通跪倒,拿出当年上山拜师的本事道:“众位若是不允,俺张大奎便跪死在这。”
众将见到主将下拜都慌了,齐齐抢过来扶。跟大奎同来的亲兵忙拦阻道:“张将军身上有伤,不可拉扯。”众将无奈只好齐齐跪倒还礼,两万将士竟都纷纷跪在地上。
一名三十余岁叫杨永怀的偏将道:“张将军如要如此,我等便陪同张将军跪着,将军跪多久我们便跪多久。”
双方就这么耗着,过不多时王医官来找,一见校场情景便对众兵将大声呵斥道:“你等好不省事,张将军重伤未愈岂能久跪。”说着便来扶大奎并劝道:“张将军好歹也是上将,怎可如此孩子气。”大奎执拗不肯起来,王医官又不好硬拉。叹口气下了阅兵台,骑了一匹快马直奔中军。
过不多时,刘福通带着麾下几位主将便赶了来。一进校场刘福通见到真如医官所说,禁不住哈哈大笑:“好一个张大奎。”
等刘福通步上阅兵台,环目四望后这才语重心长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张将军有此觉悟可喜可贺啊。”大奎跪在地上并不言语。
刘福通又道:“张将军心意老夫明白,如张将军信得过老夫,此事便交由老夫来办,如果张将军不满意,老夫任凭处罚。”
大奎将信将疑的看着刘福通,刘福通对跪在大奎身边的众将道:“你等可去中军候选,老夫将在三军中挑选武艺高强者,每日切磋武艺,有老夫来给张将军详解。”又转头问大奎:“张将军意下如何?”
大奎问:“此话当真?”
刘福通道:“老夫一言九鼎。”
大奎心中大喜这才站起身,众将及士卒见主将已起身也纷纷站起身来。刘福通哄孩子一般将大奎哄回营帐,校场兵将继续操练。
自第二日起,刘福通在全军十余万红巾兵中精选武艺高强者百余人设立讲武堂,其中不凡红巾高级将领。大家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大奎混迹其中受益匪浅。刘福通详细讲解了各种武艺及兵器在战阵中的实际应用。
武术源于上古兴于唐宋。分南北两派,内外两家。各系武术流派四百余种。
在战场上搏杀,所使用的武艺简单直接少有花式。精于搏杀者不光要有超群的武艺还要对气候,环境,人体骨骼,要害,血脉等等概括知晓。以便于利用一切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置敌于死地。
兵刃有长短之分,软硬之别。所谓长既是:大刀,长枪,棍棒,大斧,钺,叉,铛,槊,戟。而短便是:刀,剑,钩,鞭,锏,拐,斧,锤,椎。九长九短合称十八般兵器。
刘福通又针对战场常用的几种兵器着人演练一一讲解。大刀大致分两种,一为长柄大刀,二为中长柄朴刀。主要技法有:扎,斩,撩,挂,劈,扫,挑,砍,按,带。长枪基本就一种,主要技法有:扎,刺,打,缠,圈,拦,扑,点,拨,舞花。
大奎见到枪术格外用心,他便是在答失八都鲁的枪下吃了亏。
第十一章:博采众长 '本章字数:2215 最新更新时间:2014…02…26 18:41:08。0'
刘福通又讲了棍棒,大斧,方天戟等以及刀,剑,鞭,锤等短兵器的技法要点后继续说道:“无论哪一个流派使哪一种兵器,招法不同但技法大致相同。”
大奎虽然脑子笨,但在长时间的观察和切磋中着实学了不少东西。别人各种兵器使得虎虎生风,他却依然两眼一抹黑一样也不会使。不同的是再次见到这些兵器演练他便知道了什么样的动作会出什么样的技法。如此学习之下,转眼数月。大奎身上的伤也痊愈了。
这日,依然是如往日看着众将校习练武艺。刘福通在身边道:“我大宋堂堂上将,却终日提着扁担多有不妥。我劝张将军改换一下兵器,可着工部打造。”
如今的红巾军,所辖之地不过数州县,所谓的工部也只是几十名铁匠扎堆而已。
大奎道:“扁担是俺下山时师门所赠,不可废弃。”
刘福通呵呵笑道:“不是废弃,张将军可将扁担着专人看管,如需用时取来便是。”
大奎挠挠头问:“那你说,俺用什么兵器好?”
刘福通笑道:“依老夫所见可使铁枪,铁枪亦枪亦棍,张将军力大招沉,使用铁枪与使用扁担并无分别。”大奎想到答失八都鲁的枪棍合一点头称是。
此后每日大奎手持棍棒与讲武堂众将习练。他叫别人进击他来防守,由于他对各兵器技法已经烂熟于胸,防守异常严密。三两人都奈何不得他,大奎一时兴起叫上十余人围击自己。
毕竟双拳难敌四手,虽皆持木棒但难免不时挨上一记。大奎发现打在身上并不十分疼痛才知道大家不下重手都在让他,不由大怒。声言不尽全力者军法从事,这里大奎军阶最高,众将不敢不从。一时间棍棒交加,把大奎打的与猪头相仿。
刘福通知道此事后,哈哈大笑,他劝大奎凡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
大奎听从劝告,初时两人。熟了以后三四人,后来到了七八人。最后竟真的十余人围攻仍可自保。大奎在天台山学过的步伐起了作用,如今进退自如,防守更是风雨不透。
每到习练时,十余人各持棍棒围攻大奎,大奎尽力防守。一时间练武场上棍棒相交之声如同爆豆一般。步战熟了,大奎又换马上。骑马不比步战,需要人马默契配合。
大奎又苦练马术,不知听谁说的。蒙古鞑子的马术厉害,大奎便在俘虏降将中选了十几人将马上技法一一演示。回来后大奎骑上红云照猫画虎,结果摔的七晕八素。大奎又犯了倔,记住一个技法非练熟不可,哪怕饭不吃觉不睡。这日刘福通招众将议事,见大奎吊着右臂,一问才知大奎是练马术摔的。
如此一月有余。慢慢的与红云如心灵相通般,不必刻意驱使,红云便能会意。这时大奎又按先前的法子叫人来以棍棒相战,初时一两人其后练熟便逐渐加人。最后至五六人便不能再加,因为五六匹马围在四周已根本加不进人来。如此一来,大奎原地不动便可应付有余。大奎抵挡时棍棒飞舞犹如泼疯,刘福通便给大奎的这种技法取名‘泼疯挡’。
这日,中军议事完毕。刘福通对大奎道:“张将军每日皆是习练泼疯挡,只守不攻如何取胜?”
大奎倒是没想到这一点,便问:“元帅,那你说俺该怎么练?”
刘福通手扶须髯笑道:“武艺流派众多,非是一墩而就。然千招会不如一招精,你能将答失八都鲁毙于马下全仗一招回身甩扁担,就是这个道理。”
大奎又问:“那我应该如何习练?”
刘福通沉思片刻道:“你可就劈砸,突刺,横扫,上撩四式精心练熟,如能精熟便如虎添翼。”
大奎闻言点点头,但随后问道:“元帅曾说给俺打造兵器,如今两月有余为什么还没动静。”
刘福通笑道:“张将军莫要着急,小明王听说张将军要打造兵器,特命人四处购买好铁招揽巧匠。我想不日便可成事。”
大奎有些受宠若惊的道:“不要这么麻烦,生铁的就成。”
刘福通道:“张将军乃我大宋威名赫赫的上将,如何能使凡铁打造兵器?”大奎不善言辞,但内心十分感动。一直想问汤大哥的下落,如今也不好开口了。
回到军营,大奎找来两只百斤石锁缚于扁担两端扛着去了讲武堂。此后每日便持着缚了石锁的扁担练习劈砸,突刺,横扫,上撩四式。大奎想,当初在天台山上师父叫自己习练百里走时便是负重练习。
如今自己照猫画虎应该没错,如此苦练四个月后,大奎虽持着两百余斤的扁担每日操练,仍把扁担舞的虎虎生风,讲武堂众将校见到直惊得目瞪口呆。
期盼的兵器已打造好送到了军营,大奎在自己的营帐内见到的是一只一丈有余的木匣放于条案上。大奎走过去掀开木匣,里面是一条乌黑发亮的铁枪。铁枪整一丈,鸭蛋般粗细。枪头长一尺,锋芒毕露。下铸一精巧铁环,环上悬坠一束红缨。大奎提枪在手,入手甚重。走到帐外随意挥舞,带起虎虎风声。不由称赞:“好枪。”
众兵卒见到,怂恿道:“张将军得了好枪,不妨去校场演示一番。也好叫小的们开开眼界。”
大奎兴致勃发哈哈笑道:“好,都去校场吧。”正要走,迎面来了刘福通带了一干侍从。刘福通一见面便笑问:“张将军对这条枪可还满意?”大奎笑得合不拢嘴。
刘福通道:“此枪名曰镔铁乌龙枪,重八十五斤。以上好镔铁二百斤化汁,取其铁汁精华炼就。”大奎一听,更是爱不释手。
刘福通笑道:“小明王殿下知道张将军有飞石打鸟的绝技,特命人以上好鹿皮缝制皮囊一件,请张将军一并笑纳。”身后侍从端上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只红色皮囊。大奎接过皮囊仔细翻看,皮囊一尺见方做工精细。外秀一只斑斓猛虎,绣工精湛。内衬绢帛华贵非常。
大奎低头不语,刘福通呵呵笑着走过来接过皮囊亲手为大奎悬于腰际。
旁边一兵卒道:“元帅,我们正想去校场见识一下张将军武艺。”
刘福通笑道:“如此甚好,不妨同去,也正好看看张将军一年来所练技艺如何。”
一干人骑马的骑马,步行的步行。前呼后拥的取道校场,大奎骑着红云马,身着紫金兽面铠外罩赤红虎纹披风,手提镔铁乌龙枪。虎视熊盼,怎一个威风了得…。。。。
第十二章:军中豪杰 '本章字数:2085 最新更新时间:2014…02…26 18:47:12。0'
如今正是皑皑白雪地,天高云淡时。刘福通众人来到校场,此时精兵两万列阵以待。刘福通在阅兵台就坐,身后众将一字排开。刘福通示意大奎可以开始了,大奎一磕马镫红云急窜而出。
得得蹄声由近而远,大奎紫甲红袍红云宝马此时已是人马合一。远远望去仿佛一团红霞相仿。红云越跑越快,大奎俯身马背将铁枪挂在鞍勾上突然做了个镫里藏身。
刘福通等人在阅兵台上突然看到远方的红马上没人了,不由大是惊叹。大奎攀在马腹下手抓马镫,腿夹马腹再一翻身已安然上马。大奎远远听的一片喝彩声,不由更是抖擞精神。摘下铁枪望准前方一块大石,双腿夹紧马腹,上身横探而出。抡起铁枪轮砸而下,只闻‘呯’一声爆响,岩石竟被砸的粉碎。这一式海底捞月更是赢得一片欢呼。
大奎骑马兜了一圈,远远见到一棵怀抱粗的杨树。纵马前驰,临到近前大喝一声挺枪便刺。‘咔’一声脆响,铁枪生生将这杨树贯穿。红云人立而起,大奎驭马拔枪。调转马头,顺势铁枪横扫‘咔嚓’ 怀抱粗的树干竟生生打折。伴随着远方如雷般的喝彩声,杨树轰然而倒。
大奎拨马向军阵奔去,两万精兵齐声呐喊:“神威将军,神威将军,神威将军……。”
当晚刘福通在中军大厅摆开宴席,为大奎庆功!因是军中庆功宴,所以各路将军纷纷前来道贺。大奎往日在中军刘福通帐下,跟其他几路将军虽是见过面却并不是很熟。席间刘福通呵呵笑着为大奎逐一引荐。
关逸秋,军中参军,孔孟之道诸子百家,兵书战策无一不精,所以人送外号‘关先生’。
潘磊,军中大将,善使镔铁两尖叉,作战勇猛武艺精湛。因光头上有旧伤十分醒目显眼,故此人送外号‘破头潘’。
吴天敖,军中大将,善使九环大刀,刀法精湛。人送外号‘大刀敖’。
李之喜,军中大将,善使镔铁齐眉棍,却因见人就笑所以得个外号‘李喜喜’。
还有诸多文武,一笔带过。。。。。。。
毛贵,李武,崔德, 白不信四人与大奎皆是很熟,况且在讲武堂时便已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待到刘福通一一介绍完毕,大奎环顾左右,却不见杨永怀。
在讲武堂时,因大奎对枪术格外用心,因杨永怀的枪术出类拔萃,所以大奎与杨永怀走的甚是亲近。
大奎不禁疑惑:“元帅,为何不见杨永怀杨将军?”
刘福通笑道:“杨将军身为偏将,今夜却在城防当值。”大奎点点头,心中了然。
刘福通环目四顾下,见到各位将军都到齐了,便朗声道:“今日酒宴是为张大奎张将军庆功,来来来,各位将军请一起满饮此杯以示庆贺。”众将轰然叫好……。
待到酒宴散去已近二更,亳州城头红巾士卒皆是抖擞精神持枪肃立。现下虽是并无战事,但红巾军却是按部就班军纪严明。尤其刘福通又是居安思危之人,每日的巡城及城防具是布置得井井有条。
清风过长空,残月悬中天。眼看已近三更,杨永怀仍是一身甲胄手扶腰刀立于北门城楼下。眼望城外黑漆漆一片,心中失落。不由的长长叹了一口气!
“杨大哥为何长吁短叹?你看俺给你带什么来了!”大奎一手拎着酒坛,一手托着一包肉食来到城上杨永怀身边。
杨永怀一惊,闻言回头见是大奎,不由嗤笑道:“你小子半夜不睡觉,跑城上来做什么?”
大奎嘿嘿笑道:“听说杨大哥在城上当值,小弟特意备了酒肉与杨大哥同享!”
杨永怀笑着指点大奎:“你真是三天不挨打,好了忘伤疤。明明知道军中当值不可饮酒,却又明知故犯?你初来军中时不就是因为犯了军纪被打了四十大板?”
如今大奎在军中声望日隆,些许小事也被传得尽人皆知。
大奎不由苦笑道:“放心,俺已经跟刘元帅说了。以后俺是大将你便是俺的副将,咋样?兄弟没忘了哥哥吧!”
杨永怀再次指点着大奎叹气道:“你好不省事啊,我素无大功何以升迁?兄弟今日所为岂不让人觉得我杨永怀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大奎摇摇头道:“没有的事,杨大哥武艺高强谁敢说不服?”话锋一转,大奎续道:“来来来,你既是俺的副将就得听俺的,喝酒喝酒。”
当下虽是初春,但也颇具寒意。杨永怀望望四周见没引起兵卒主意,这才跟着大奎进了城楼。两人点了烛火,便在室内条案上摆了酒菜,大奎取了空碗倒了两碗酒道:“来来来,杨大哥喝着。”
杨永怀并不端酒,疑惑的问道:“我既然调在兄弟手下,那今夜谁当值?”
大奎摆摆手道:“俺叫贾三来了,片刻即到。”
杨永怀摇头道:“他不来,我可不能喝酒。”
大奎闻言不禁笑道:“想不到大哥做事如此严谨,兄弟感佩!”
杨永怀看着大奎肃容道:“兄弟来军中时日不长,有些事情还不清楚。”
大奎不禁问道:“何事?杨大哥不妨细细讲来!”
杨永怀起身小心的看了看门外,这才回来说道:“如今红巾军养精蓄锐已久,我想用不了多久元帅即会出兵北伐!”
大奎不由得笑道:“俺当什么事啊,不出兵难道整日窝在这个亳州城里?”大奎虽是说笑,但杨永怀却暗自叹了一口气。
大奎见状笑问:“杨大哥好像有心事啊?跟兄弟说说!”
杨永怀道:“我在山西老家还有老婆孩子,如今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我临走的时候我儿子刚刚满八岁!”说着杨永怀低下头来一脸的落寞。
大奎见状劝慰道:“杨大哥莫要忧伤,等打完了仗俺陪你回家去看看老婆孩子!”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不多时城楼的门外传来贾三的禀报:“张将军,校尉贾三前来当值。”
大奎嘿嘿笑道:“贾大哥多多辛苦啊!”
“属下不敢。”说着贾三自去了。
大奎听到贾三走远,便抓起酒碗道:“杨大哥,来。兄弟陪你借酒消愁!”……。
第十三章:反间之计 '本章字数:2120 最新更新时间:201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