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战的血-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不如59中多,但性能却要比59中好得多。
所以。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中**人肯定会以性能不如t72但数量却占优的59中发起集团式攻击也就是狼群战术来以多打少吧!
谁想中**人非但没有这样做,反倒只出动四辆。
很明显,这么一来59中就是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处于绝对的下风……这不是找死吗?!
所以越军根本就没有将这四辆59中放在眼里,这使得那些在142高地上构筑工事的越军根本就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越鬼子十分熟悉我军坦克的性能,知道59中无法在行进中瞄准。
但越鬼子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因为下一秒这四辆行进中的59中突然就“轰轰”的朝142高地打出了几发炮弹,而且这几发炮弹全都十分精准的落入142高地上并在越军人群中炸开。
这一来就把越鬼子全都打懵了,事实上在听到一线炮兵观察员报告这个战况的时候我也大惑不解……不是说59中无法在行进中瞄准的吗?黄建福这家伙是怎么做到的!难道说我军59中这时也改进了火控系统?
不可能啊,59中虽说有改进,但不过就是加装了测距仪,仅仅只是改变以前开炮看炮手的感觉而已。再说了,要是59中改进了火控系统,我这个合成营的营长怎么会不知道。
后来才知道,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59中并没有改进其火控系统,这仅仅只是黄建福玩起炮兵试射的方法而已。
简单的说,就是在越鬼子上来之前,也就是142高地还在我军手里的时候,黄建福就带着他的坦克连将坦克开到142高地附近进行一次详细的试射。
这些试射的位置全都不一样,有的坦克在这有的坦克在那,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142高地。
炮弹准确命中目标之后,黄建福就把这些位置及坦克炮的诸元给记了下来并列成一张表发给每一个坦克手,甚至还为了方便协同为这些特定的位置编了序号并进行一次必要的演练。
于是问题就变得简单了,59中在行进中无法瞄准是没错,但是如果目标是不会动的142高地呢?
那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开打时每一辆坦克基本都进行着这样的事:
首先是车长大喊一声“三号位置”,这就表示坦克即将驶向数据表中的第三号位置,于是驾驶员马上将坦克开放三号位置。炮手按照数据表里的数据调整好坦克炮诸元。接着在坦克驶入三号位置时车长大喊一声:“放”……
“轰”的一声。炮弹就准确的砸在了142高地上。
142高地总共才只有几百平米,而这时该高地上还到处都是越鬼子在活动,于是随便打上一发炮弹都能将几名越鬼子炸上天。
这一来就让越鬼子大惊失色,尤其是坦克兵……因为我军59中看起来就像是在行进中“有的放矢”,于是想当然的就以为中**人是不是把坦克升级成拥有可以在行进中准确的火控系统了。
其实这不怪越鬼子会这么想,当时就连我以及在一线看到这一幕的四十师步兵们也这么想。
更何况,越军也很清楚中**人这几年的装备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兵装备由以前的56半、56冲发展成现在的八一杠,反坦克装备也在不断改进甚至还有反坦克导弹。尤其是炮兵方面还投入了先进到他们无法想像的炮瞄雷达。
于是自然而然的,越军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59中很有可能在美国佬的帮助下已经能够在行进中射击了。
那这还了得?中**人拥有二十辆这样的坦克,而越军只有六辆。
这一来就给越军坦克兵一个下马威,让他们因为拿下142高地刚刚高涨的士气马上就矮了一截。
但越军的特点就是从来都不愿服输的,不仅步兵是这样,坦克兵也是这样。
于是下一秒他们的t72和装甲车很快就迎了上来……
但令人意外的是59中并没有与越军坦克作战的意思,反倒是拐了一个弯就朝位于中部的狭谷驶去……142高地是不会动的,所以打得准,这种方法用在会动的敌人坦克和装甲车上就不管用了嘛!
越军当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坦克和装甲车紧紧的追了上来。同时一边追着还一边朝59中开炮。
这的确是他们开火的大好时机,59中这时面对着他们的是较为薄弱的侧面装甲甚至是背面装甲。一旦被t72那125mm的滑膛炮命中那就无疑就玩完了。
但是让越鬼子气恼不以的是,因为这一带的地势起伏不平,所以就算t72能够在行进中射击却根本就没法瞄准,它们打出的炮弹在坦克的颠箥中离59中都有十万八千里,有些甚至都打到了5号、6号高地上。
这其中有两辆t72比较聪明,它们选择了停车瞄准……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命中目标的机率,至于追击目标就让其它坦克来做。
只可惜由于地势起伏的原因,目标的轨迹也同样无法预测,但这些炮弹至少不会偏差太多,大多都打在59中周围,还是能给59中构成一定的威胁。
不过越军的时间却不多,因为59中很快就驶入了5号、6号高地之间的峡谷,接着一个拐弯就不见踪影了。
这时“s”形峡谷就发挥了作用,不管越军坦克在后头怎么轰炸,它们的炮弹总不会拐弯,于是全打在谷口处而无法对驶入的59中造成半点伤害。
“好!”指挥部在听到前线炮兵观察员的实时汇报之后,很快就响起了一片叫好声。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还能打成这样,那的确是不容易。
但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一辆越军坦克不知死活的跟进了峡谷……
我想,这也许是因为越军不服输的民族特性造成的,这种特性在大多情况下是好的,比如越军可以在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殖民和侵略下长期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
但有时又是不好的,比如在战场上往往憋着一口气就不顾生死的往前冲,这就是“意气用事”。
不过我想,这辆坦克之所以敢闯进峡谷,其实也有一探峡谷究竟的意图,所以跟着这辆坦克进来的还有两辆装甲车,装甲车上很快就下来了十几名步兵为坦克担供掩护。接着坦克就带着步兵缓缓驶入了峡谷。
其结局就不用多说了。
峡谷两边早就安排好了我军的反坦克部队,无后座力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等一应俱全。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是不会使用反坦克导弹的……这玩意一枚就几万人民币,所以能不用咱们还是尽量不用,同时在峡谷我军与越军坦克接战时距离不过一、两百米,在这种距离上完全没必要用反坦克导弹。
等到越军坦克深入到我军包围圈后,随着黄建福一声令下,草丛里、石头后,突然就冒出了一个个火箭筒射手或是无后座力炮,轰轰的就是一阵乱打……t72装甲是厚,我军有许多火箭弹是居高临下的打击其薄弱的顶部,于是当即就将t72打成了一团火球。
至于后头跟着的步兵和装甲车吧,除了被火箭弹炸得抬不起头外,他们还要面对缓缓从拐弯处开上来的59中。
这时自然就是59中发挥作用的时候了,一炮就将一辆装甲车轰上了天,接着并列机枪和高射机枪冲着越军步兵一阵乱打,只打得越军一阵鬼哭狼嚎惨叫不已。
这一幕就更是让峡谷外的越军感到一阵阵的毛骨悚然……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如果是亲眼看到了就不觉得有什么,反而是那种没有看到的,就会让人在脑海里产生无限的暇想,结果是越想越恐怖。
就像现在这样,谷外的越军看不到谷内的情况,只听到谷内一阵枪声、爆炸声,还有越军的一阵阵惨叫声,接着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越军一个也没有走出来……这使得这个峡谷似乎就变成了一个吃人的机器,就等着越军送上门去自投罗网。
这时越军就有两个选择:
一是按计划进攻5号、6号高地。
但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中国坦克部队还在,它们随时都可以再次上演一出这样出来绕一圈再藏身进峡谷的好戏。而那时又很有可能是越军在5号、6号高地上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另一个就是继续寻找战机与中国坦克部队作战。
但中国坦克部队现在不出来又能奈他何呢?
第一百一十三章 7。12战役(十二)
这时越鬼子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占领了142高地,但其实他们根本就没能有效的控制142高地。
甚至还可以说他们拿到的这个142高地还像是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都会把他们炸上天……因为可以预见的,中国步兵随时都会在坦克的掩护下朝142高地发起大规模的反扑,而142高地的坑道内还有中国士兵在坚守,那时越军就会陷入被“内外夹击”的尴尬境地。
听到这里我不由暗暗点了点头,看来黄建福是真的准备好打这一仗了。更为难得的还是,黄建福这个计划同时还考虑到我军的具体情况。
也就是现在是越鬼子在抢时间巩固阵地,他们必须抢在我军储备足够的炮弹之前组织好防御或是站稳脚跟。当然,我们也在抢时间,我们是在抢时间运炮弹。
至于一线尤其是142高地方向,那就应该采取缓兵之计磨时间,只要拖延到我军储备足够多的炮弹就可以发起反攻了。
现在黄建福的坦克连做的就是这事,他们的行动就像是与越鬼子打太极,敌人急得跳脚想要打的时候他们就不动手,等越鬼子偃旗息鼓的时候再冷不防的给他们来这么一下,而且打完了就走。
这就使得越军尽管占领了142高地的表面阵地,但还是像往常一样无法放心通过142高地往前运送补给并展开兵力。
从这一点来说,黄建福这家伙还是很有大局观的。
后来我才知道,我其实是高估了黄建福的战略观了。因为战后我问起黄建福这时的想法时。黄建福摸了摸脑袋回答道:“我也没怎么多想。就是不想让越鬼子过得太舒服。所以怎么能让他们难受我就怎么来!”
听到这话我就不由狠狠的在心里骂了一句三字经,还以为这家伙有所长见呢,没想到还是那德性。
越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用炮火、坦克及反装甲部队封锁住5、6号高地的两翼,同时派出步兵朝5、6号高地发起强攻。
应该说这想法还是不错的,毕竟越军上来的这支部队是越军的摩托化步兵团,其反装甲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就像现在这样,越军在两翼组织的反装甲部队不但有坦克、火箭筒等。还有几门加农炮。
另一方面,如果越军能够拿下5号、6号高地话,那么我军坦克部队就再也无法实施这样的骚扰计划了,也就是说,那时142高地才算是真正的在越军有效的控制之中。
但越军显然是低估了我军炮兵的能力了……
虽说我军这时炮弹严重不足,但这并不代表我军炮兵就毫无用武之地,尤其是在我军还有炮瞄雷达的情况下,忽视我炮兵显然就是个严重的错误。
“营长!”一小时后赵敬平就报告道:“我炮兵营已经储备了一个基数的炮弹!”
“嗯!”我点了点头。
这倒不也我意料之外,要说一开始炮弹运得慢是因为我军炮兵阵地刚刚移动过,那么在知道我炮兵阵地的位置之后。这炮弹就要运得快了,而且我炮兵营还是优先供给的单位。一小时能储备一个基数的炮弹并不困难。
这时的我哪里会知道,这其实是后勤部队动员了大量的民用车辆的结果,这其中甚至还险些出现意外:百姓直接将炮弹拉进我军炮兵阵地,甚至还有相当一部份司机以为炮弹就应该卸在火炮的屁股背后,于是直接倒车就往火炮的屁股后头顶……开玩笑,这整车的炮弹放在火炮旁边,几发炮弹过来引起殉爆那还得了?!要不是我军战士拼死命的拦着,这车都要把火炮给顶翻了。
“现在我们是不是……”赵敬平就指着地图上越军的炮兵阵地问着。
我知道赵敬平的意思,我炮兵营的任务就是打击越军炮兵,现在储备了一个基数的炮弹,那么就该给越鬼子炮兵狠狠的来这么一下。
这既可以为我军一线部队提供援助,也可以让越鬼子知道我军炮弹已经得到一部份的补充,让他们不敢再嚣张的朝我军阵地打炮。
事实上,这也是我下令优先供给炮兵营炮弹的目的。
有句话叫“杀鸡给猴看”,炮兵营如果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再次发挥作用的话,那就很有可能会对越军炮兵形成震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打掉越军一个炮团,越军所有炮兵很有可能都不敢打炮了。
但是想了想,我就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方案。
“这些炮弹用于支援142高地!”我说。
“支援142高地?”闻言赵敬平就有些不解。
142高地的确重要,但比起整条战线上越军的炮兵威胁来说还是属于次要地位,毕竟我军一线步兵现在正在越军的炮火之下苦苦抵抗越军的进攻。
“嗯!”我接着说道:“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次我军炮弹不足……虽然对越军来说是一个机会,但对我军来说同样也是个机会!”
赵敬平和魏参谋等人对望了一眼,脸上一阵茫然。
他们不能理解也是正常的,因为这时我军正因为炮弹不足这件事急得跳脚呢,这怎么能说是一次机会!
但是……
“因为我军没有炮弹,所以越军就放心的将更多的步兵及炮兵投入到这片战场上!”我说:“也就是说……”
“哦!”闻言赵敬平和众参谋就反应了过来。
“也就是说!”赵敬平接着我的话说道:“当我们储备足够多的炮弹的时候,越军的损失就更加惨重!”
“对!”我点了点头:“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事,不应该是把越鬼子的炮兵给压制住,虽然在炮瞄雷达的指挥下我们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但这样一来,越鬼子很有可能就察觉到我军储备炮弹的速度,并估算出我军反攻的时间,从而不再继续进攻新的阵地转而专心巩固已占领的阵地,这无疑对我们的反攻是十分不利的。”
“营长说得对!”魏参谋赞同道:“尤其是越鬼子运输炮弹的能力与我们相比差很多,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他们很多时候都需要用人力运输炮弹,这也会使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错估我军储备炮弹的时间!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加以利用。”
“但是对142阵地的炮火增援……”赵敬平问。
“142阵地的炮火增援不一样!”我回答:“这片区域不大,而我们也是有意识的进行有限范围的炮火增援,比如每门炮只打十发或是更少的炮弹……这么一来就会给越军一个错误的信息,他们以为我们这几个小时才只存储了不到十发的炮弹,依此估计,要储备到能打上一仗的一个基数的炮弹,就可能需要二十四小时或是更久,到时我们就能打越军一个措手不及!”
“有道理!”赵敬平点头道:“这样不但可以让越鬼子投入更多的步兵和炮兵,还可以让他们一味的扩大战果而没有组织好防御,一旦我军做好准备发起反攻……那越军可就要被打惨了!”
“怎么?”我开玩笑的问:“你舍不得了?!”
“哪能呢!”赵敬平苦笑着回答:“你这说的是哪的话,弄得我跟奸细似的!”
哄的一声,指挥部里的众参谋就会心的笑了起来。
方案定下后马上就开始执行了。
话说这时黄建福的坦克游击战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越军的压制……毕竟142高地的面积并不大,坦克能够活动的区域也不多,越军两翼的反坦克部队这么一放,我军坦克再上去的话就要冒相当大的危险了。
就在黄建福感到憋气的时候,我就一个电话打到他那里。
“真的啊,太好了!”黄建福一听我要为他们提供炮火援助,霎时就高兴得跳了起来,但转念一想,他又回答道:“营长,我知道我们的炮弹不多,这些炮弹还是留给你们打越鬼子炮兵吧,这里我们能顶得住!”
闻言我心里就不由一阵感动,这就是我们的战士,他们就算是在战场上也会先考虑别人。
“这些问题就不用你考虑了!”我说:“你要考虑的就是制定一个计划,一个有炮火援助的计划并传给我们,明白吗?”
“是!”
黄建福的计划很快就出来了……
这个计划的原则就是“以攻为守,主动出击”,简单的说,就是乘着越军进攻5号、6号阵地的时候,用炮火压制住越军分布在两翼的反坦克部队,然后坦克带着步兵迅速出击并与5号、6号阵地的甚至是142高地的步兵配合,打击越军有生力量。
看到这个计划时我不由一阵苦笑,这小子胃口是越来越大,手段也是越来越狠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战场是个适者生存的地方,我们不对敌人狠就是对自己狠。
所以,像黄建福这样成长的又何止他一个。
第二百一十四章 7。12战役(十三)
在黄建福的指挥下,142高地方向再次发生了一次大屠杀。
尤其让越军感到气妥的是,这次大屠杀的状况似乎跟上一次差不多,同样是中**人的坦克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两翼穿插并夺取了142高地将越军包围,同样是以坦克对越军步兵进行大规模的杀伤。
也就是说越军在同一个地点犯了两个同样的错误。区别只是……第一次越军是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第二次是在越军有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只不过越军没想到我们火炮竟然能突然发威将其反坦克部队给压制住而已。
当然,这一场战斗因为越军拥有反坦克部队,所以虽然我军打死打伤越军步兵两百余人,并摧毁了越军装甲车五辆,t72坦克三辆,但自己也付出了五辆坦克的代价。
事实证明在这种地形上t72对59中的威胁并不大,就像之前所说的一样,在崎岖不平的地面上坦克要在行进中瞄准目标十分困难,就算t72也不例外。
所以在这一场战斗中,我军五辆坦克有三辆都是被越军步兵以火箭筒击毁的……阵地上到处都是硝烟和弹坑,越军火箭筒射手随便抱着个火箭筒躲在弹坑里,就可以对坦克构成相当大的威胁。
另两辆坦克其中一辆是在战斗中发生了故障不得不弃车,只有一辆是被越军t72击中。
同样的,越军被我军击毁的坦克也是由我军步兵拿着火箭筒和无后座力炮干的,装甲车则有一部份是在我军炮火覆盖中一下就被炸上了天。
虽然我军坦克也算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因为这一仗就使越军认识到了一点:他们根本就无法用反坦克部队阻止我军坦克部队穿插。换句话说。战场的形势还是没有变,表面上他们的确是占领了142高地,但其实跟没有占领区别不大。
更重要的是,就像我们预料的那样,越军很有可能再次跳下了我们挖下的陷阱,也就是根据我军在142高地打出的炮弹量来估算我军的炮弹的储备时间。因为就在这一仗之后,越军对我军防线的攻势就越来越猛烈其炮兵的轰炸也越发肆无忌禅了。
但正因为这样,原本就在一线顶得十分艰苦的步兵就越发困难。甚至就连老山的1072高地都失守了……这个高地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它一失守就意味着其上的高射机枪可以居高临下的压制周围的好几个高地,这也就意味着其它高地的防守变得更加困难。
甚至到后来,就连江师长也忍不住给我打电话:“你们炮弹储备好没有?一线快顶不住了,可不可以先把越鬼子的炮兵打掉一部份?”
战后我才从步兵战士们那了解到,越军是步兵是占着炮火的掩护和兵力上的优势对我军发起集团式冲锋,这使得我军战士驻守的防线不被攻破则已,一旦被攻破基本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这时的越军已经杀红了眼,一旦杀入我军阵地之后就不留活口。
对此我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设身处地的站在越鬼子的角度去想。要是我们的战友之前被敌人炮火给炸得那么惨,那么一有机会的话也会干同样的事。
然而。这并不代表越军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每往前跨出一步,就离死亡更近了一些。
我本来想咬着牙拒绝,但一想……演戏也不能演得太过火了,咱们就算要给越鬼子错误的信息,但过了这么久怎么说也该存了一些炮弹了吧,而且我军又有炮瞄雷达,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动手的话,那是不是太不合常理了?这样也许反而会引起越军指挥官的怀疑。
想到这里我当即就答应了,不过还是像上回一样,又是第门炮十发炮弹,消灭了越军一个炮兵四个炮兵连之后就再次偃旗息鼓了。
时间间隔差不多,打的炮弹数目也一样,越军指挥官只怕就更加确信自己的计算和预估是没有问题的吧。
战后我才确信了这一点:越军炮兵是预计我军至少要二十四小时才能储备足够多的炮弹打上一仗的,也就是说越军准备这样一直打二十四小时,然后再转入防御。
但实际上,在当天晚上十二点,也就是在我们打完了炮弹十二个小时后,全体炮兵都有了一个基数的炮弹,而且因为有了百姓数百辆民用车的运输,只要我们有计划的用,炮弹基本不会再出现之前这样长时间供应不上的问题。
直到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在把越军炮兵阵地的位置分发下去之后,我就给江师长打了一个电话。
“一切准备就绪!”我说:“随时可以发起反攻!”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了!”电话那头的江师长一下就跳了起来,用他已经呼喊得嘶哑的声音叫道:“做好战斗准备,等我信号!”
十分钟后,三颗红色的信号弹就像催命符一样升上了夜空。
霎时我军阵地就万炮齐发,老山战场再次呈现出了我军占有压倒性优势的一幕。
这次战斗我们甚至都不需要做多少准备……因为它几乎跟之前的那场仗一样,各单位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按原计划打就可以了。
比如我炮兵营及炮兵四师的一个团,一样还是负责打击越军炮兵,其它炮兵部队该封锁的封锁、该打击越军步兵的就按坐标炸。而且因为不久之前刚刚有过这样的一次实战经验,所以各单位打起来都是十分熟练,只一轮炮火过去就把越军给炸得没声音了。
不过我想,这也许也是因为越军之前就经历过我军炮火的洗礼,心有余悸的他们原本还以为我军没那么快准备好,现在突然遭到我军这么猛烈的炮火打击……就使他们意识到他们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这个错误不仅是在时间上的估计错误,还将太多太多的兵力投到这个战场来再一次遭到中**人的封锁。
这从炮瞄雷达监测到的越军炮兵阵地的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越军蛮以为只需要加把劲,就可以赶在中**人储备好炮弹之前将老山夺回,于是不断的往老山方向增派炮兵、步兵。
步兵的具体数量我不清楚,但炮兵则可以由数据上看得出师来,在增调了一个炮兵师之后,又调了一个炮兵团及两个迫炮团。
而这些炮兵阵地,这会儿只怕都已经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了。
五分钟的停顿后,第二轮炮击又接着展开了。
之所以要停下五分钟,是想看看越鬼子的反应。其实这时我们还是希望越军能跟我们打上一场炮战的,毕竟炮瞄雷达只能监测到越军的炮弹,越军要是不打炮的话我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但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越军炮兵并没有还击。
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这是变聪明了,知道还击只会让他们伤亡更大。但后来才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
越军之所以没有还击,完全是因为在这一刻他们已经完全崩溃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我军用炮弹炸出一道火墙的恐怖情景还历历在目,这也使他们知道现在大势已去,他们不可能会有任何的希望。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我军没有炮弹的这段时间里,越军各部队都伤亡惨重士气遭到了相当严重的打击。
正如之前说的一样,越军在这十二小时内的进攻,是占着炮多、人多对我军发起集团式冲锋,这也就是我们常说:“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从这一点来说,越军倒还真是得到了我军的真传,尤其是我们面对这个316a师,这个师当年就是由我军训练并装备起来的,其中还有许多干部是在我军步校培训出来的。
这种仗的优点是能够争取到时间和战机,缺点就是会给部队造成相当大的人员伤亡,尤其是在四十师已经换装了81枪族之后。
所以,别看之前江师长一直叫得紧张,其实那只是看着地图上一个接着一个阵地丢掉。但是在人员伤亡上越军却是我军几倍甚至十几倍,就算越军有炮火支援也是这样。
比如119团2营,在遭到越军近两个团的围攻,抗击越军多次冲击,在十个小时的战斗**击毙了越军292名,伤敌100余名,而我军只伤亡四十余人。
再比如八里河东山方向的122团2营,连续击退了越军148团另加一个特工连的轮番围攻,毙敌252名,伤敌240名。我军只伤26人,牺牲5人。
其它的各种阵地像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就像142高地也是这样。
于是,在这种不对称的伤亡比之下,就算是越军的王牌部316a也被打得心惊胆颤。
但一直以来他们都抱着一个希望坚持着,他们以为再坚持着打上一会儿就能拿下老山所有的阵地了。
直到我军炮声再次响起来的时候,他们的希望才彻底破灭。
第二百一十五章 7。12战役(十四)
人不能没有希望,军队是由人组成的,所以军队也需要希望。
所以,尽管在我们面前的是越军强悍的316a师,但在希望破灭的时候,还是无法避免整个军队的崩溃。
做为炮兵指挥官的我,而且现在还是深夜十二点,所以当然看不见前线的那一幕:成片成片的越军从树丛里、峭壁后、石头旁一一抬着、背着、扶着受伤的同伴,三三两两的从各个高地上摇摇晃晃的溜了下去。
他们甚至都不等我军对这些高地发起进攻,也没有带上他们战友的尸体……这是敌我双方的传统,不管打什么仗都会尽力将牺牲的战友的尸体带回。就算带不走,越军一般也会将这些尸体就地、就近藏起来,等到战后或是再压回阵地时再将这些尸体带回。
但是现在,越军甚至连一具尸体都不带,甚至有些伤员也被丢在猫耳洞里任其自生自灭。
这也可以看得出越军撤下去的时候有多狼狈。
不过对此我却可以理解,要知道越军到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