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越战的血-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军却可以把机枪自射孔中探出居高临下的朝装甲车扫射……只听“哗哗哗”的一阵乱响。装甲车就被打瘫了好几辆。
苏军装甲部队要真要说对我们有威胁的……还属那种被称作是bmp的步兵战车,这玩意似乎就是在坦克与装甲车之间的一种装备……坦克装甲厚,火力猛,但行动不够灵活;装甲车行动灵活,但火力太弱、装甲太薄。
而步兵战车吧……火力适中,装备的是一门73mm的滑膛炮,最大仰角为33度……这个仰角可比坦克的17度几乎要大上一倍。装甲也适中……既不像坦克那么厚重笨拙,也不像装甲车那么薄,而是采用钢板焊接刚好能防12。7mm的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德什卡式高射机枪。
于是这玩意就难对付了……装甲能防高射机枪的话,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的枪械对它都起不了作用。另一方面它火炮的仰角又足够大。射程也足够远……最远射程1300米,这就使得它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外围一边运动一边开炮……因为它是运动的,使得我军的火炮很难打中它。
好在我军的工事大多都是建在棱线上的……这步兵战车的火炮又是精度不高的滑膛炮,所以对我们的伤害还不是很大。
对我军威胁最大的依旧是武装直升机……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在地形复杂难以机动的地方直升机毫无疑问的会是最好用的一种武器,因为在其它装备都受到地形的制约而限制了战斗力时,直升机却几乎不受地形的影响……它只受天气的影响,但阿富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都是晴天。
苏军这次一共派来了三十架米24……其中十架分别用于配合山谷两头的苏军装甲部队的进攻,这十架没有伤亡。另二十架分别用于掩护两个米8直升机群,空降兵空降之后就配合空降兵作战……这些武装直升机因为中了我军的埋伏伤亡惨重,只剩下了六架。
也就是说到现在苏军的米24一共剩下十六架……但就是这十六架米24也很难对付,原因是这时的他们已经不需要掩护什么可以放开了手脚打,更不会再像刚才一样中了我们的埋伏而让我们“哗哗哗”一口气就干掉十余架……
而反观我们,依旧还是缺乏对付武装直升机的武器……高射机枪打米8也许还可以,但对付起米24来就显得很吃力,小口径高炮的确能有效击毁米24,但反应实在有些慢,很难击中在空中高速飞行的直升机,而且体积也过于庞大……整个平台有6米长、2米宽……再加上两个高耸的炮管,很容易就会成为敌人直升机的目标。
不过好在我们的高射炮个个都建有坑道,在战前我又严令必须坚持“先保存自己,然后再考虑消灭敌人”的原则,所以战士们总是打几炮之后就马上把高射炮给推回坑道去躲避……苏军直升机一时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只是这么一来……直升机又开始在希杰奥山谷上空活跃起来,它们两架一组互相掩护着又是机枪又是导弹,配合着空降兵和装甲部队不断地朝我军山口发起攻击,只打得不亦乐乎……但很显然的是,因为顾及到我军山谷中有相当数量的高射机枪和防空火炮,再加上之前还损失了那么多的“同伴”,他们的进攻已经有所顾虑没敢像以往那么嚣张了。
这种情况既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
在意料之外的是……我没想到苏军这一次会派上这么多的米24投入战斗……我们从政府军投诚来的游击队队员那得到的消息是……整个阿富汗政府军拥有的米24不过10架,苏军的数量不详……这些机密情报苏军是不会轻易让阿富汗政府军知道的。
不过想来也不会太多,原因是米24没有多大的运输能力,但却是消耗补给的机器……这对于补给困难的苏军来说是很难维持一个庞大的米24机群的。
后来我才知道我猜的没错……这时的苏军拥有的米24总共才只有四十架,也就是说苏军这是把四分之三的米24投入这场战斗了。
在意料之中的是……我知道那次针对苏军武装直升机的埋伏不可能会把米24一口气消灭干净……这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肯定很小。再说了……就算我能把米24消灭干净……也不代表苏军就不会派新直升机来增援,空中优势对于苏军来说是一大杀手锏,旦凡苏军进行稍大一点规模的清剿时,就肯定会利用这一点。
也就是说现在这种局面早就在我意料之中……如果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防空炮就能有效反制米24的话,那么历史上的美国根本就不需要冒险将“毒刺”装备阿富汗游击队。
这也是我从一开始就要求山口处的工事要能够“防炮、防空、反步兵”的原因……山口里的许多工事都是挖在地表深处的坑道……而且这种坑道还是由原木支撑的十分坚固,直升机的机枪和火箭弹再厉害,也打不穿厚达一、两米的土层吧!
对于这一套我们是太熟了……先不说咱们部队抗美援朝时就是用坑道来防美国佬的飞机大炮,在越南战场上咱们也是在坑道里头躲出来的。
因为有这些经验,所以这一上来就把坑道给弄得有模有样的功能齐备,里头有通气孔、有粮食、有弹药、有水……
而且这些坑道还有十分隐秘的进、出口,这有点像越鬼子构筑的那些地下长城,那些坑道口若不是有针对性的搜索根本就没法发现。
更重要的是……苏军对我们的这一切布置都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于是我们就有了可以利用的地方!
“一号山口!”看看苏军的进攻也差不多了,我就朝步话机下令道:“按计划撤退,把苏军放进来!”
“是!”瓦杜德在步话机那头应着。
于是很快的……一号山口就有一部份游击队佯装扛不住苏军的火力,丢下山口旁的制高点和工事就往两侧的山区撤退……
这由不得苏军不相信……事实上在苏军坦克、步兵战车、直升机等火力的猛攻之下,游击队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让苏军吃惊了,所以现在他们退往山区深处才是正常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退往山区深处的游击队队员只是一部份……
第七十四章 移花接木
最先是一号山口被苏军占领,接着就是二号、十四号、十三号……
看起来好像是苏军坦克、直升机加步兵的夹攻起作用了,我军在苏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山口一个接着一个的丢失。
苏军则一路高歌猛进……不到一天就连下五个山口……北面三个山口,南面两个山口。其中北面的三号山口让苏军有些意外……因为其它山口都是在苏军装甲部队、空降兵和直升机的三面夹攻之下“崩溃”的,而三号山口的另一面并没有空降兵……所以苏军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能把三号山口打下来,只是乘着天色还没暗下来就试着用装甲部队和直升机照着山口一阵狂轰滥炸,然后派一个连的步兵发起一次冲锋而已。
但没想到这三号山口的游击队那么不坚打,前后半小时不到就落荒而逃了。
后来我从游击队那得到消息……这时的苏军对这种现像的解释是:“游击队被他们打怕了”,“游击队的防御是外强中干,外面防御的是精兵,里面的全是老弱残兵!”……
于是整个苏军的士气就是空前的高涨,部队里甚至都传出明天就能占领整个希杰奥山口歼灭“74部队”的传言……苏军所说的这个“74部队”指的就是我们这支中**队。苏军不知道我们的番号,但因为我们全军都是装备ak74,而且每每在战场上捣乱使苏军损失惨重……于是他们就把我们称作“74部队”。
在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差点就笑了出来……这名字对我们倒也合适,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让苏军有气没地发……所以74部队不就是“气死部队”吗?气死苏军的部队!
然而苏军所不知道的是……就连之前的那些传言都是我让阿富汗游击队放出去的,这其中包括“外强中干”。包括“明天就能结束战斗”。
要散发这些传言其实并不难……因为苏军的部队里有一部份是阿富汗政府军……这是苏军在阿富汗作战的特色。带上阿富汗政府军可以说好处多多。比如排雷的时候,再比如火力试探的时候,还有到山区里搜剿游击队的时候……政府军一方面可以给苏联军队当炮灰,另一方面还熟悉地形占有当地人的优势。
然而这么做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坏处其实也不少……比如战斗力不强却同样消耗补给,有时还会成为游击队逃跑的缺口等等。
至于现在嘛……我对政府军的利用就是散布谣言……随便让几个身在政府军里的内奸说几句话,其它一结合今天的战场形势……一天就打下了五个山口,整个希杰奥山谷只有14个山口……那明天再打得狠一点。说不定还真能打到围歼“74部队”的时候了。于是也就信以为真。
这使得苏军的警惕心大大降低,我们甚至还在黑夜中听到苏军士兵在军营中唱起了“喀秋莎”……
“营长!”赵敬平在旁边问了声:“看苏军这样子……咱们今晚就动手吧,免得夜长梦多!”
赵敬平的建议当然是有道理的……苏军新胜……虽然这个胜也只能说是惨胜,因为这一天下来他们损失的直升机比入侵阿富汗后加起来还要多得多,严格来说还不能说是胜……但苏军却不知道这一点,于是现在就已经开始骄横嚣张只等着明天报大仇了。
另一方面,对于游击队来说更适合作战的应该是夜晚……原因很简单,直升机等空中力量在夜色里很难发挥作用,尤其是在我军还有许多高射机枪和小口径高射炮的情况下……这时候米24如果还敢打着聚光灯上来参战,那就跟找死没什么两样。
所以我军如果是在夜里发起突袭的话……那毫无疑问的会占得很大的先机。
但我却并不是这么想的……
我摇了摇头。指着地图说道:“狙击连侦察的结果是这样的……苏军这次出动了两个团的机械化部队,其中北面一个团、南面一个团。另加四个营的阿富汗政府军,至于空降部队……目前为止苏军已经投入了两个营,也就是总兵力达到四个团一万余人!”
赵敬平闻言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四个团一万余人……对付我们四、五千人的游击队?这还没算上空军?”
“嗯!”我点了点头:“苏军这次是专门针对希杰奥山谷的清剿,刚才我已经从基地得到证实……苏军在其它地方并没有大规模的清剿行动!”
“这也就是说……”赵敬平脸色十分难看的说道:“苏军这次行动不会有补给方面的问题了!”
这是当然的……苏军积蓄两个月的弹药就会够二十万的部队打一场全面扫荡或是清剿行动,那么现在仅仅只是针对希杰奥山谷而且只出动一万兵力……这一万兵力对我们来说虽然很多,但对苏军的二十万来说也仅仅只是一小部份而已。
“苏军的兵力布置是这样的……”我指着地图说道:“以北面的一个团为例……他们把两个营的主力放在山谷外,01号山谷放两个连、02号放一个机械化连兼一个空降连,03号山谷就是两个空降连,其余的都是阿富汗政府军!”
“哦!”被我这么一说赵敬平就明白了:“苏联鬼子的主力并没有进入山谷!”
“没错!”我说:“其实也并不是说没有进入……而是苏军在天黑之前把主力撤出了山谷,这说明……虽然苏军对我们有了轻敌之心,但他们的指挥官却十分谨慎。或者说……苏军指挥官知道游击队在黑夜里会有所行动,所以防范还是很到位的……比如每个山口都派有几辆t62、t72协助放哨……这些坦克有夜视功能,可以在我军靠近山口前就发现我们!”
赵敬平点了点头:“苏军也许是在夜里被偷袭怕了,所以在夜里反而更小心……”
“所以……”我最后下了结论:“我们在白天偷袭成功率反而会更大一些,而且战果也会更大……因为那时苏军会把部队派进山谷对4号山口发起强攻……其它山口驻军的注意力会被山谷深处的战斗所吸引……”
“营长说得对!”教导员点头道:“苏联人总以为白天是他们的天下,以为他们有直升机有坦克我们就不敢偷袭,我们偏偏就在这时候偷袭,反而能打他个出其不意!”
“营长!”赵敬平问道:“那我们……今晚就什么也不干了吗?”
“当然有事做,怎么能这么便宜了那些苏联鬼子!”
看着赵敬平和教导员疑惑的目光……我就接着说道:“你们难道忘了越鬼子对付我们的战术了吗?现在该是我们移花接木的时候了!”
赵敬平和教导员不由一愣,接着就半张个嘴巴半天也合不拢。
我所说的越鬼子的战术……就是越军的疑兵战术,当年我们在越南战场的时候可是吃尽了这种战术的苦头……越军付出的代价很小,只需要几个越军装成我军的样子混进我们部队里,找个机会乱开枪制造混乱……很快就会引起我们整个军营的混乱……原因是黑夜中很难识别敌我,有时甚至都搞不懂身边的人是敌是友,于是乱打一气……天亮一看,打倒的大多都是自己人。
这一招可以说是很损,不仅是对敌人损,对自己人也损……因为这被派出去混进敌人内部的战士基本是别想活着回来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尽管赵敬平、教导员等人都知道这一招,却没有人想要把这一招用在战场上。
但我却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方案提了出来……
原因有两点……一个是敌人是由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两支部队混编而成的,而且这两支部队语言不通,这无疑是用“疑兵之计”的大好时机。
另一个……则是我清楚的知道,战争这东西没有“损”或是“不损”的这种说法……战场就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方,就是千方百计的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的地方……现在机会就在我们眼前,如果我们不抓住的话,有一天机会在敌人手上……他们才不管三七二十一跟我们讲什么人道主义呢!
再说了……如果要讲人道主义的话,苏军就不应该入侵阿富汗,更不应该以阿富汗百姓为目标!
对于这一点……阿富汗游击队那是感同身受,所以我把这个方案一向哈桑和阿杜扎伊提出来的,他们想也不想就应承了下来……因为对苏军有切骨之恨,所以阿富汗游击队里有不少希望能与苏军以命换命的战士,更何况这个方案还是以一小部份游击队人的性命去换一大堆的苏联人的性命。
于是方案很快就定了下来,人选当然也不会是问题……在游击队中随便一号召就召集了一大批志愿者。
第七十五章 疑兵之计
前来应征的游击队队员竟然有数百人之多……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中,这就让我和教导员等人有点看傻眼了。
要知道游击队总人数也只几千人,而且为了保密……我们这次号召的还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也就是在哈桑及阿杜扎伊原部队里信得过的人里召集,这些人总数也只有一千出头,但来的却有五、六百人,也就是有一大半的人愿意担任这种几乎就可以说是有去无回的任务……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就连以“勇于牺牲”的我军都有点自叹不如。
从这一方面来说……阿富汗游击队打仗还是很勇敢的,他们缺乏的只是指挥人才、领导人才以及与之配套的装备。
最后我在这几百人里挑选了七十人……之所以要七十人是因为苏军一共占领了我们五十个山谷,每个山谷分配十个人进去捣乱正好就五十人,山谷外一南一北还各有两支苏军主力……于是正好就需要七十人!
赵敬平在听说我要派七十人过去的时候就插嘴说道:“营长……这么做是不是太狠了点,这可是七十人……这一去只怕就都回不来了!”
这就是我们中**人的通病……他们过于善良了,而且不管跟谁一起作战就会习惯性的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同志,就算是阿富汗人也一样……这不,赵敬平都开始为这七十人心疼了!
说实话其实我也有点舍不得……毕竟是与自己一同作战的战友,同生共死一番说没有感情那是假的。只是我很清楚现在的情况……这是阿富汗人的战场,身为军事顾问的我们……责任就是要出谋划策让阿富汗游击队与苏联军队进行抗争。现在就是他们抗争的时候。
所以说……战场上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指挥员。就必须得“狠”……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也狠!
我对这七十个人详细的交待了下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种注意事项……这些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越南战场上的经历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然后就是把政府军的军装发了下去……至于这军装是从哪里来的……这游击队中可太多人有了,许多游击队队员就是从政府军那投降过来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直到现在穿的还是政府军的军装……这一方面是因为穷,不舍得花钱买一身新衣服上战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习惯。但为了不至于识别混乱……所以就把军帽、军衔给摘了,戴上一个普通百姓常用的布帽。
接着随着我一声令下……七十名游击队队员就乘着夜色分成了七队朝不同方向潜去……
对于他们能否潜入正确的位置……我是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每一队人里都有一、两个是从小就在希杰奥山谷长大的。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颗石头、每一寸土地。
对于他们能否骗得过阿富汗政府军……我同样也不担心,因为每一队人里都有几个是由阿富汗政府军投靠过来的,不仅如此……我们还从混在政府军的内线那知道了阿富汗政府军的口令和番号……
要知道苏联军队与阿富汗政府军也是语言不通的,所以他们对阿富汗政府军的管理几乎就可以用“不闻不问”这四个字来形容,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下达一些命令让政府军去充当炮灰!
这也是许多阿富汗政府军愿意帮助游击队的原因……他娘的!好事全都轮不到政府军,坏事就一个不落……跟着你们苏联人打仗迟早得落下个死无葬身之地,反而是跟游击队搞好关系还有点好处……就像上回的德兹诺团长一样,一旦“合作”就又能不送命又能在苏联军队这边讨到好处……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啊!
也正因为这样……历史上的阿富汗战争,才会有许多阿富汗政府军与游击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听起来也许很可笑,政府军与反对派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这却是事实。更让人啼笑皆非的还是……苏联军队明知道这一点却拿他们没办法,威逼政府军或是追究责任吗?说不定就逼着这些政府军揭杆而起了。
发展到后来……竟然都有苏军的侦察兵穿着政府军的军装进入山区侦察。因为他们知道游击队不打政府军。
一切看起来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我似乎只需要坐在指挥部等着好消息了!
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因为还没一个小时山谷里就响起了杂乱的枪声……
“怎么回事?”我问。
我明明是告诉他们三小时后再动手的……原因是各分队路程不一,尤其是那要开赴南面山谷的……这其中必须还要搭车穿过整个山谷,然后再混进敌人营地的,三个小时能到达已经很赶了……这也是我定下三小时的原因。
“报告营长!”赵敬平回答道:“刚从哈桑那传来的消息……有一队人没忍住,急着混进政府军被发现了……没办法只得提早行动!”
闻言我不由一阵苦笑……这样的行动也有办法没忍住?不过就是让他们潜伏到附近的时候多等一些时间而已。
接着整个场面很快就失控了……其它几支潜行到位的部队一听到附近传来枪声,于是就在猜行动是不是提前了,也有的听到枪声一个紧张……也就再也顾不上什么命令,跟着也就展开了行动……于是山谷很快就热闹了起来,黑夜中到处都是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偶尔还有几声苏军在喇叭里的乱喊乱叫,似乎是想控制住局面……但那喊的是俄罗斯语,谁会买他的帐啊,所以山谷里头是越打越热闹……持续了一整夜也没有停下来。
更让我意外的是……我本以为南面的那些苏军也许会因此而提高警惕了,毕竟这中间相隔了两小时……南面的苏军有可能得到警告而事先做了准备。
但他们最终还是无法幸免……南面的枪声在两小时后按时响了起来,而且打得比北面还要激烈。
第七十六章 叛变
阿富汗游击队就是这样……虽然很多人都不怕死、愿意跟侵略者拼命,但却很难让他们有组织、有纪律。
就像史密斯之前带领游击队打过的那一仗一样……他竟然以为只需要在每支游击队中安排几名军事顾问就能组织起游击队一起打上一仗……结果就只会是打成一种“乱战”。
至于我们的部队吧……那是用了一大堆的中**人去领导、去控制……比如每门高炮就得安排两名中**人带领四名阿富汗游击队队员,每几挺高射机枪就需要安排一个中**人去做排长……就算是这样也要经过一次一次的训练、交流、演习……然后才能发挥出战斗力。
而且就算是这样我们控制起来已经很困难了,因为游击队队员人数在增多,而我们中**人严格来说一直都在减少。
而且有些战争还必须得让阿富汗游击队自己干,就比如说现在。
但是,这一次应该来说还是乱有乱的好处……原因是我们本来就是捣乱的,更重要的还是苏军及阿富汗政府军根本就没见识过这种战术……所以南边的苏军和阿富汗军虽然得到了警告,但却啥都没做,个个都在庆幸这把火没有烧到南边,有些人甚至还伸长了脖子等着看好戏……丫滴!让你们白天的时候比我们多打了一个山口,现在让你们知道抢功的后果。
可是这念头刚落枪声就响起了……接着就是与北面同样的混乱……这时他们才意识到游击队并不是只“庞幸”北方,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这一晚希杰奥山谷可以说没多少人有睡觉……
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就不用说了,一个晚上都在担惊受怕的……至于我们吧。之所以睡不着那纯粹是因为让枪声给吵的。
当然。许多阿富汗人睡不着则是因为太兴奋了……最初他们在听到枪声的时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召集敢死队员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告诉他们计划。
后来听到哈桑等人解释才知道这是敌人在自己打自己。不由兴奋得哈哈大笑,成群结队的在高地上看着来自苏军方向的火光,在枪声激烈的时候还会暴发出几声欢呼……
第二天一早当天色渐渐亮起来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这次的“疑兵之计”效果是出奇的好……一大片一大片的敌人倒在山谷里,山脚下、帐篷旁、小河边……到处都是尸体和鲜血,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尸体还是分成两个阵营的,也就是苏军阵营和阿富汗政府军的阵营。
当然,这其中大多都是阿富汗政府军的尸体,苏军的尸体会少得多。
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因为我们的敢死队是阿富汗人。他们是混在阿富汗政府军中捣乱的原因……后来才知道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苏军与阿富汗政府军其实早就有嫌隙……苏军处处提防着阿富汗政府军会叛变,而阿富汗政府军却又不甘心被苏军所利用,不仅要承受苏军的不信任在战场上还要被当作炮灰冲在前面……只是因为苏军过于强大而且家人在喀布尔还要生活,所以这些矛盾都暂时被压着没有表现出来。
然而……矛盾没有表现出来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而是像火山下沸腾的溶岩一样在不断的集蓄力量……它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发泄口,或者说一枚炸弹需要一个导火索也可以。
而我派出的这些敢死队……就为这些矛盾提供了一个发泄口和导火索……
敢死队混入阿富汗政府军后,先是导致了政府军的混乱……这个混乱很快就蔓延开了,大家用的都是枪嘛,而且还是全自动步枪……这子弹飞来飞去的免不了就会飞到苏军阵营那边去。
苏军一见有子弹往这边打自然就紧张的还击……人家还以为是游击队来偷袭呢,都是拿ak47的。叫喊的都是波斯语……谁知道他们谁是谁。
只是这么一打就捅了马蜂窝了……阿富汗政府军暗道……丫的!苏联人竟然向我们开枪,平时就不把我们当人看。打仗的时候让我们冲前面,现在还把我们往死里打……这都不还手咱们还不是让苏联人当面团捏了。
于是二话不说就打了回去……
政府军那边打来的子弹一多……苏军这边又开始寻思了:看来不是游击队,游击队不可能这么多啊……那就是……政府军叛变!政府军在这周围都是游击队的时候乘机叛变!
这还了得!给我打……坦克、装甲车都给我调上来……一定要把叛变给我镇压下去!
于是这个误会很快就越结越深……再加上双方语言又不通,解释又解释不清,这一晚也就越打越热闹了,甚至有些地方打红了眼……就算是天亮了还是不愿意停战!火力和防御明显不足的阿富汗政府军个个都在心里骂娘……
“打死了我们这么多战友,就想这么算了,门都没有!”
“误会?哪有什么误会?苏联人早就看我们不顺眼了,现在是借这个机会把我们铲除!”
“别相信苏联人,他们是想把我们骗过去,然后不费吹灰之力杀掉我们!”
……
所以说做为盟友,信任真的很重要……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苏联人就是犯了这个大忌,用了阿富汗政府军却一直不愿意相信他们……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种局面。
这使得这四个营的阿富汗政府军是死的死、逃的逃……还有一些觉得被逼得没路可走了,干脆就投奔我们这些游击队来了!
而苏联军队方面呢……虽然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一场误会,但他们当然不会这么说的……这得负上多大的责任啊,弄不好就会被上级给臭骂一顿:“你是怎么指挥部队的,竟然会自己打自己人?”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错就错,于是一纸命令下去:“阿富汗政府军临阵叛变,尽数歼灭!”
第七十七章 五号山口
ps: 今天还是三更,只是因为白天有点私事,第三更会在十二点以后。
一整晚的内乱之后……四个营的阿富汗政府军可以说是土崩瓦解。
这里的土崩瓦解并不是说这三千余名阿富汗政府军都已经死绝了……事实上他们的死亡人数不过六、七百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