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金陵春梦-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事实发展并非象孙科想象的那么顺利。李宗仁的活动比他强,特别是在人心思和的情形下,立法委员慢慢地倾向南京。南京反而没有先前那么紧张,人们对中共过江这件大事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致缓和下来了。李宗仁的私人代表甘介侯仆仆京沪道上。一忽儿与章士钊,颜惠庆,江庸,陈光甫,冷御秋等人茶叙,一忽儿又出现在黄埔系统的大员之前,诸如此类,差不多法定人数即将够数,孙科等人大急,赶紧派人到京沪一带活动;李宗仁也不含糊,忙派代表南下劝孙回去,孙科的答复天真极了,他说:“我姆妈要我到澳门去呢!你们却要我回南京。”直把坐在他身边的副院长吴铁城气得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于右任在穗本想劝孙科回去,他老先生也认为这局势如朝“备战”方向发展,国民党一家一当非完不可,李宗仁“虽非同类”,但他至少表面上在做“和”的工作,于右任于是决定劝孙顾全大局,不如归“宁”(南京简称),不料反给孙科挽留了好几天,这位老先生在广州一哭再哭,在黄花岗前黯然流泪时,却被新闻记者们发现,跟上一问,老先生立刻放声大哭,老泪如雨,记者们个个无法下场,为他干着急,生怕他年老体衰,支持不住。于是向他多方劝慰,找个地方喝茶休息。于右任叹道:“没料到我这把老骨头会碰到这种日子。前些时听说陈立夫在广州大哭,我不表同情,他哭活该!又听说谷正纲也在这里大哭,我也不能同情,他哭活该!又听说戴季陶在吞声饮泣,我也不能同情,他哭活该!可是今天我也哭了,不过我的眼泪是干净的。”说罢长叹。半晌,索纸要墨,当着记者们龙飞凤舞,写下一首诗题目是:“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台远望有感:
黄花岗前草连绵,白首于郎拜墓前;四十年来如一梦,凭栏独立更凄然。
至此方知稼墙难,每思开国一惭颜;人豪寂寂余荒冢,唤得英灵往活还。
写毕掷笔大哭,第二天独个儿南京去了。
蒋介石综合各方消息,认为此事不妙,连忙给陈立夫一个电话,有所安排。
原来陈立夫在那当儿奔波宁、沪、穗等地专为蒋介石担任”特种工作“,如今宁、粤之争惨烈,眼见孙科既动摇不定,又恋栈政院,情形危殆,该由他出马了。于是蒋介石电话中如此这般”附耳过来“,陈立夫马上自沪飞穗。下得飞机,开门见山对孙科道:”奉总裁之命到广州来,希望有助于政院。现在只有一句话:留在广州好了,总裁支持到底!“孙科大喜。于是胆子更壮,宁穗分裂之局也将形成。李宗仁派决定在南京召开立法院会议,立法院秘书长陈克文正式宣布了开会日期。李宗仁派俨然胜利在握,准备推翻孙科内阁。而孙科也有恃无恐,嘻嘻哈哈决定硬顶,反正推翻孙科就是推翻蒋介石,而默察形势,李能把蒋推翻才怪。张群见状”不雅“,出马去穗调解;吴铁城也伤脑筋,出马去宁商量。这样走马灯似的转来转去,问题果然转缓几分。蒋介石对孙科这张牌透了口气,李宗仁对他的内阁也稍感放心。可还在混持状态,而立法院之会眼看就到。南京方面大为焦急。桂系群臣筹策通宵,到底想出了一记杀手锏:只见李宗仁率领甘介侯、程思远,邱昌渭等人,在二月二十日那天一早,乘坐军用运输机,杀奔广州去也。
那边厢孙科等人倒也大吃一惊,不知此番吉凶如何,也只得硬着头皮去接。李宗仁双脚落地,使劲握手。接着发表声明。这个声明也确乎难以措辞,说什么”斥责企图不理会人民和平愿望的一切党派“。新闻记者一拥而上,东问西问。李宗仁只是摇头,对一切提问概不回答。他匆匆忙忙进了办公室,召开了一连串紧急会议。
蒋介石闻讯大急,忙叫在穗人员详细报告李宗仁所为何来?所作何事?广州、汉口之间电波忙碌,彻夜不断。
有的报告说:”李某此行志在弥缝裂痕,拉孙返京。他今日除声明外,拒绝发表谈话。明日将举行党政军联席纪念周,向文武百官训话,并将去湘、桂晤程潜、黄旭初。“
有的来电说:”外间传言孙将去职,而李的军事助手白崇禧、何应钦未随南来,颇堪注意。白坐守南京,何仆仆来京沪,活动甚烈。张发奎、邓龙光等曾访李长谈,内容不详。“
有的回报说:”如果李劝孙回京之举失败,则李将于短期内返京后改组内阁,驱出孙科。立法院既已决定在京开会,李之改组内阁已有宪法上的根据及政治上的后盾。京、穗之间的问题已使李宗仁在毛泽东面前感到万分尴尬。而下星期,邵力子将在平晤见中共方面大员进行初步和平谈判,因此李之行动显然在于摆脱其狼狈地位……“
蒋介石大急。
蒋介石催报中共看法。来自北平的报告说:”中共否认在香港有和平谈判事实,也否认香港有南方局。对李宗仁广州之行,北平有评论说:李宗仁这种奔跑表示了国民党反动政府里,死硬派的主战叫嚣,实际上已经没有市场,连薛岳之类都在干吼,要反对蒋介石的独裁……“
”北平的评论还说,党棍和特工已经失却控制,如因循时日,再不’团结党内力量‘和’消除误会‘,那么一旦解放军渡过长江,政府就会立即土崩瓦解。李宗仁敢于飞到广州,表示了宁粤暗斗的第一阶段已经被李宗仁看穿了广东’主战派‘的底牌,所以他一方面大放’和平前途乐观‘和’与中共方面已有接洽‘的空气,来提高他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行尊降贵,亲自到广州来’感格‘和说服他的群臣,使他们懂得只有’党内团结一致‘,让他出面’和谈‘,还可以保全一部分实力。否则,再没有别的前途可以指望了。“
”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李宗仁的计划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蒋介石至此透了口气,说下去道:”因为,第一:李宗仁的这种想法和做法,立脚在一个主观愿望上,直到今天为止,他还幻想着’内部团结一致‘了,就可以和中共讨价还价,换言之,也就是到今天为止,李宗仁及其一派还没有坚决地用行动来接受毛泽东所提出的八项条件的诚心。没有这一个决心,即使他飞到北平,也不可能得到任何的结果。第二:李宗仁的这种想法和做法依旧存在着一种投机和侥幸心理,企图由他来包办’全面和平‘,始终没有正确地认清中国人民现有的力量和他们自己所能包办的反动派的力量。换言之,他还不肯丢开那臭不可闻的’法统‘,他还想纠合那些不堪一击的反动派残余力量来作’对等的和谈‘,根本忘记了他自己还没有在支票上签字的资格。这两种观念不改,那么即使说服了广东封建势力,即使中共同意了他去北平’和谈‘,那时候中国人民信任这买空卖空的掮客吗?中国人民肯放松获致真正和平的八项条件吗?中国和一切民主党派,会毫无保证地接受他冒签的这一张根本靠不住的支票吗?……“
蒋介石再透一口气:李宗仁不可能真正代替他,至少他得不到对方的”谅解“;但蒋又不能放心:孙科是不是他的对手?
”快把李宗仁在党政军联合纪念周上说的话报告过来!“
”报告:李宗仁在中山纪念堂对立委、政府官员、军事人员等二千五百人训话,再度呼吁团结,历时二十五分钟,掌声稀疏。据一般观察,李的呼吁并非无人同情,乃是与会者最多只有一成听得懂他的广西官话。李所强调的是党的团结,并警告’凡是反对和平的人将为人民所痛恨。‘……“
那边厢,李宗仁在广州举行了一连串会议之后,同孙科在密室谈心。他开门见山道:”哲生兄,这次我来得太快,实在是事情紧迫,不得不如此,请你原谅!“
孙科在心头乐开了花,笑得合不拢嘴,忙说:”不敢当,不敢当。代总统日理万机,却因政院小事亲自来穗,实在使我惭愧!“
”哲生兄,“李宗仁道:”过去的由他去了,本党如不团结,则大难临头!而本党如要团结,行政院非回南京不可。否则正如人家所说的,我们这个政府一国三公,身首异处,你说如何能和谈?而目前形势又告诉我们非和谈不可!如果谈不好,拖不成,那么新兵训练未成而共军先渡江,请问到那时光南京固守不住,广州又有什么好处?“
”是啊!“
”再说,即使我对哲生兄有礼貌欠周的地方,但兄弟己亲自到广州来向你谢罪,向你迎驾,你老兄也该消消这口气了吧?“
”不敢当不敢当!“孙科心头暗喜。
”哲生兄肯答应我回去吗?“
孙科一怔,忙说:”代总统降尊行贵,使我惭愧!回去当无不可,无奈问题复杂。如果回去,我,我,我也有我的困难。“
”没有关系!“李宗仁道:”哲生兄的困难我明白。不过蒋先生如果知道哲生兄回去,也不会见怪的!“李宗仁重重地说:”华盛顿支持的是南京,不是溪口!“
孙科无言,思潮起伏。
”再说,如果哲生兄不回去,立法院诸公对政院的误会,恐怕越来越深,不易消除了。“
孙科试探道:”现在又何尝不如此?“
李宗仁会意,拍拍胸脯道:”如果现在回去,我可以保你无事!“
孙科再试探道:”咳!这一点我也明白,我如果回京,立法院在南京已有法定人数,一定会同我过不去;如果不回去呢?那么我的政治生命,也就完咯!“
李宗仁大笑:”哲生兄,你以为我同蒋先生一样,会对人轻诺寡信,出尔反尔的吗?不,不,一百个不!我可以写张字条给你:只要你老兄回去,我李宗仁保证你继续出任行政院长!这不行了吗?啊?“
孙科热锅上蚂蚁般团团打转,忐忑不安,进退不得。半晌说:”好吧,让我考虑考虑。晚上再说。“一到晚上,孙科欣然答应李宗仁重回南京,把李宗仁乐得什么似的。
”哲生兄头脑清楚,真是顾全大局!“
”你糊涂透顶!不顾大局,气死我也!“陈立夫闻报直奔孙科官邸跳脚:”你知道你的背后谁在撑腰!李宗仁凭什么同总裁比!你糊涂透了!你气死我啦!“陈立夫抚胸顿足:”你知道我正在广州,尽力帮你,让各地立委在穗开会,支持你同姓李的打擂台,彻底摧毁姓李的局面,可是你一不和溪口商量,二不与我研究,贸贸然答应他回南京去,你到底吃了什么迷药啊,天哪!“
挨了陈立夫一顿痛骂,孙科讪讪地说:”人家降尊纤贵来到这里,一切为了和谈,我能不敷衍敷衍?“
”你这位莫名其妙的院长啊!“陈立夫气得只好跳脚:”什么和谈,笑话!别开玩笑了!你自己也主张继续戡乱,有什么可以敷衍的?“于是飞往台湾,不再和孙科”敷衍“下去了。
正是:要保乌纱帽,两头不讨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 ”敲和平门“ 颜惠庆直飞北平 ”念战争经“ 张荫梧案发被捕
书接上回。陈立夫对孙科说的”气话“,其实倒是他的心里话。在蒋介石、陈立夫的眼里,和谈只是个笑话,而事实上他们也真的在制造笑话,以加强”和谈只是开玩笑“的闹剧气氛。在这期间,南京曾出现过一名演员,其名曰:”吴裕后教授“,打出”南京人民代表求和团“的旗帜,飞往青岛、北平,向当时的北平市长叶剑英”呼吁和平“。叶剑英心头雪亮,问他有什么资格代表人民?那吴裕后本来名不见经传,中外记者因为他见过叶剑英,还播发了不少”吴教授谈话“,俨然成了个新闻人物,于是在下不得不记上一笔。
原来当年出足风头的”吴教授“是浙江浦江人,当年约三十五六岁。他自称是日本明治大学政经系毕业。民国二十七年还出版了一本关于《日本研究》一类的书,除了”作者玉照“十分漂亮外,内容不忍卒读,迄今未见第二本出版。民国二十九年曾任”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中校政治教官“,课程为”敌性研究“和”日语“。日语教官除他之外,还有两名自幼生长在日本的朝鲜人,他与那两位教官所教日语发音相差甚远,但他总说自己所教的”最最正确“,而他本人也毕业于这个”游干班“,受训地点在湖南衡山。那时国共合作抗日,这个”游干班“的正副教育长由汤恩伯、叶剑英分任,中共为了帮助国民党抗日,曾派出许多优秀干部参加,教授游击战术,吴裕后因此”认识“了叶剑英,到处吹嘘与叶有”交谊“,于是在南京危在旦夕时,这个廖化竟被用作”和谈“的先锋了。
民国三十年间,长沙曾发生一宗轰动一时的”大老千“案。当时薛岳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有一天,忽然有人拿了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介绍信求见,介绍来人到河南做县长,薛岳越看越蹊跷,便一面派人监视此人,一面电询陈诚。陈诚回电否认,于是此人被薛逮捕,在他衣箱里搜出了许多伪造的重要机关关防和要人私章。薛岳要把这个骗子处死,幸亏这老千有个”能干“的太太四出求情,花了不少功夫,才算刀下留人。在国民党中,骗子是无往不利的。因此这家伙不知怎的又在南京”捞“’了起来,西装笔挺,常常挟着一双黑色的公文皮包,内中装满了警官学校和重辉商专的讲义。这就是”吴裕后教授“。
吴裕后还是一个律师。他招揽诉状,曲笔词讼,但从未出过一次庭。据说,他的律师事务所兼公馆设在南京四条巷良友里,一楼一底洋房,办公室中悬着在中训团受训时”蒋中正团长“的玉照,壁上还有”党国要人“的题字。内中比较有交情的是朱家骅,浙江旅京同乡会会长是朱,而这位”教授“是总干事。
以后又据说,他和南京中央警校教育长李士珍”关系密切“,又做了中央警校的教官。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充当了”求和团“的代表,这个和谈精神也就可想而知了。就连蒋介石听到吴裕后”求和“事迹之后都说:”这是在吃豆腐!“不过不久,蒋介石又一次听说吴裕后的”事迹“后,也不能不侧目而视了。
张群告诉蒋介石道:”总统,选派和平代表应该慎重考虑,有一个叫做吴裕后的人,在南京搞了个和平代表团,到北平走了一趟,莫名其妙。现在,他又到香港出洋相,给香港政府押回广州来了。“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蒋介石淡然问:”又闹什么笑话啦?“
”我听香港来的人说,“张群道:”他在二十二日那天从广州飞到香港,对新闻记者说,他进行‘和谈’完全出于自愿,但得到孙院长的支持,否则他无法于得起来。“
”他到香港干什么啊?“
”说是找中共代表,“张群笑笑:”他还发表谈话,说他的代表团经费是自筹的,不过东南西北到处飞的机票,却是政府给的。他说他一个月只有两块大洋薪水,合港币只有十来块,但他住的六国饭店房钱,每天却要十几块。“
”胡闹。“
”是啊,“张群道:”吴裕后说他同各方面接触,完全是传达意见性质。搞和平嘛,就是讲价钱,要这方面减点,那方面加点。他说根据他的观察,双方条件越谈越近了,他看不见国民党对和谈有什么妨碍,不过他说当他飞北平时,他的弟弟吴天开在浙江家乡被国民党政府人员暗杀,因此他自己的安全也发生问题。汤恩伯想抓他;到广州,陈立夫,朱家骅也在中常会演讲时,主张把他驱逐出境。“
”有这种事?“
”这个人怪话不少,“张群道:”他说他要求孙院长惩凶,为他弟弟报仇,又要叶剑英把‘战犯’改为‘腐化反动分子’。“
”他到香港找到中共的人了?“
”没有。笑话可有一大箩。“张群再笑笑:”他说叶剑英告诉他,有空可以到香港走走,看看这方面的朋友。有什么意见也可以由他们转达。据说叶剑英还给了他一个地址,可以到弥敦道二一三号新中国通讯社去找一个叫做李涛的人,但香港的新闻记者们到那个地址一找,嘿!既没有通讯社,更没有李涛,倒是里面的住客对他们讨厌得不得了。“
”胡闹!“
”还有不成话的,“张群道:”香港政治部总帮办黄翠薇在机场上等了他两天,第三天吴裕后到了,他陪他同坐警车过海,到六国饭店开房间,还派了五个便衣跟着他,请他吃了一顿早饭。“
蒋介石也笑出声来道:”香港政治部也请他吃饭,吴裕后倒真是个兜得转的人啊!“
张群皱皱眉毛道:”香港政府只怕他出事,增加警方麻烦,因此不得不招呼他,还拨给他一辆车子,但只经过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吴裕后的把戏就被拆穿了。新闻记者说他买空卖空,他不但不知道自己要找的中共代表是谁,甚至当他到达香港后,旁人告诉他的几个民主人士,也没有一个愿意接见他。吴裕后说在日本时曾经做过许世英的翻译,但许世英分明在香港,也不愿接见他,于是人人都说他是个‘白撞’,香港政府也请他立即出境了。“
蒋介石透了口气:”他回广州啦?“
”还是黄翠薇总帮办送他走的。来的时候坐飞机,走的时候人家送他一张佛山轮的三等舱船票。“
”笑话!“
”是笑话啊!“张群道:”香港的朋友们说,这个样子的和谈未免太儿戏,太离谱了。“
蒋介石对吴裕后的”求和团“自然不感兴趣,对李宗仁、甘介侯组织的”上海和平代表团“却兴趣极浓。这个代表团的任务,用李宗仁的话说,是去北平”敲和平之门“的。代表团人选是颜惠庆(七十三岁),章士钊(六十九岁),江庸(七十二岁)和邵力子(六十八岁)。随机同往北平的有李宗仁的联络官黄启汉和私人代表刘仲华等人。临行前,李宗仁召见了黄启汉,要他向毛泽东和周恩来转达李的六点意见:一、希望能实现全面和平,倘有局部人反对,再合力以政治军事力量对付之;二,和谈以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八项原则为基础,但战犯问题之处理,最好留待新政府成立之后;三、绝不期望以外援进行内战,只要答应进行和谈,可作公开声明;四、希望能及早派定代表,开始商讨和平方案;五、对蒋介石本人,如认为他留在国内于和谈有碍,可提出使之出国;六、对国际关系,希望中国成为美苏友好关系的桥梁,不希望依附一国反对另一国,美苏两国的友谊,均需争取。
代表团预定二月上旬出发。但上海那几天阴雨连绵,把代表团的行程耽搁下来。直到十二日晚间,甘介侯打电话通知颜惠庆,说接到北平长途电话,气候好转,代表团可以起飞了。
十三日清晨,章士钊,邵力子、江庸就集合在颜惠庆的公馆里。天色明沉,大家心事重重。九点半钟,邵力子的秘书张胄丰和机场通了一次电话,一列小汽车即向机场出发。中央航空公司一架”XT五三七号“客机已经准备妥当,候机室中挤满了各式各样人物,除了代表们的亲属和新闻记者外,还有来自溪口的监视者,空气紧张,似乎要出什么乱子。
颜惠庆等人一到,新闻记者就分作三组,分别包围颜、邵以及被记者们封为”侯爵大人“的”尴尬侯“。
”颜先生曾出任苏联大使,“记者们问:”对这次和谈,有什么意见?“
颜惠庆不说活,只是岔开道:”我老了,身体不大好,这一次还请了一位大夫同往。“
”邵先生也出任过驻苏大使,“记者们又问:”对这次和谈有什么看法?“
邵力子沉着地笑笑:”我此刻没什么意见,将来一定有话说,那就是我的看法了,今天无可奉告。“
甘介侯极力作忙碌状,嘻皮笑脸,但记者们也没什么可以问的了,大伙儿集中目标到章士钊身上,只见这位老虎先生在大发雷霆道:”记者先生们!我们几个老头子奉命奔走,颜先生带了一位大夫,我也带了一个人沿途招呼,可是我们甘介侯先生不赏脸,我拼老命为大家奔走,却不讨好,有人乘机大搬家,大家说说看:这还成什么样子?我章某人宣布退出代表团,不干了!“
记者们弄清楚老虎先生发脾气是甘介侯的错误。他不该漏掉沿路招呼老人的机位;同时又弄清楚”大搬家“者不是别人,正是李宗仁的私人代表刘仲华。此人随带太太一名、小姐四位、公子一名、外加大小行李十四件。刘仲华搬家倒没什么,但既然是”和谈专机“,理应该先照顾代表,于是邵力子立刻打圆场,东劝西劝,甘介侯也向刘太太做苦相,希望让出一个位子,结果一切照旧,而章士钊脾气发过,也就算了。
代表团中出现了电影明星兼导演金山,人们以为他是来拍新闻片的。但一登机,他也鱼贯而入。有些人见状紧张,问他北上何为?邵力子道:”他是我的随员。“也就过关。十点半钟,潘公展匆匆赶到,与章士钊耳语道:
”这一次,您辛苦了。“
”嗯嗯。“
”溪口的意思,但求他们不动手,就上上大吉,一切全仗大力!“
”难说难说,“章士钊叹道:”看情形再说吧。能够办得了的事,我们会办,办不了呢?这就难说了。“潘公展闻言强作笑容,同代表们寒暄一阵,算是送行。接着贺耀祖、陶百川等跟着来到,免不了扯上几句,独独不见市长吴国祯。
”他该来啊,“记者们聊天道:”如果不来,代表总该派一个。“
”不见得吧?“有人说:”我们这位市长对和平不感兴趣,他还要戡乱呢!“
笑声中有人说:”可是这次和平代表北上,对他们大有好处呢!如果共产党打将过来,他的上海市长还能干得下去?“潘公展闻言瞪了一眼,于是寂然无声,旋见飞机破空而去。
那边厢,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颜惠庆等人的代表团身上,日夕苦候消息,心头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烦躁之极。十六日那天消息来到,说北平市长叶剑英往访颜惠庆,这是双方第一次接触,可是谈些什么,却未透露。十七日消息在深夜到达,说叶剑英再访颜惠庆,上海那个代表团正在推选代表深入华北某地晤见中共主席毛译东本人。如果这次会晤成功,那么上海和平代表团所负的使命,确定正式谈判的时间与地点将可完成。
蒋介石紧张、枯瘦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因为消息中提到中共接待代表团的情形相当不错,这使溪口和南京的乐观气氛陡地浓厚起来。而蒋介石也比较能够安睡,第二天精神较佳,这当儿阎锡山自太原只身逃来,蒋介石对着这个死硬反共的老西极力安慰,同时试探道:”啊,你来了,真好里昨天还有人对我说,山西己经顶不住,外面有‘北平式解放’的谣言了。“
阎锡山叹道:”唉!不瞒您说,这一仗实在是凶恶之极!要不是日本兵帮忙,我恐怕早己吃了氰化钾,骨头也烂了。“
蒋介石恨恨地说:”共产党真的这样厉害么?日本兵守太原都守不住?“
阎老西哭丧着脸说:”一点不错,共匪实在越来越凶啦。“正说着侍卫长来见,一脸焦急之状,发现阎锡山在座,报告欲言又止。蒋介石不耐烦道:”阎长官没关系,有话就说。“
那侍卫长结结巴巴道:”报告总裁,奉化延年乡方桥镇,有我们的自卫队……“蒋介石不悦道:”这些小事也报告我?“侍卫长道,”报告总裁,这件事应该报告,因为那几发现敌情。“
”敌情?“蒋介石几乎叫起来:”方桥镇有敌情?为什么不早说!“
阎锡山也着急道:”怎么,共匪已到奉化啦?怎么听不见任何情报!“
”报告,“侍卫长满头是汗道:”不是正规军,是地方武装,那边有几个自卫队给俘虏了去,枪枝也损失一些。“
阎锡山透过一口气来道:”不要紧不要紧,这一定是游击队,……不过不能养虎贻患,得赶快剿清!“
阎锡山走后,蒋介石收到了来自北平的消息。消息说:”二月十七日在中共欢迎晚会上,先由徐冰副市长发表诚意言和的讲话:一、我们希望真正的和平;二、军事解决无问题;三、可以以北平式和平解放为例。叶剑英参谋长分别和“四老”个别长谈,希望南京政府确具诚意。二月二十日午后,共方假北京饭店由董必武、聂荣臻、叶剑英、薄一波、罗荣桓等人出面举行招待民主人士的宴会。宾客包括各党派,学术、文化界人士四百余人。颜惠庆、江庸、章士钊、邵力子等人列为上宾。气氛甚为和谐,笑声时闻,绝无剑拔弩张之状。叶剑英致词说,北平未经炮火而得解放,对人民是很好的。全国人民殷望和平,共产党对和平一片真诚,但对方依靠美帝、想作挣扎的企图是明显的。渠望邵力子等南返后向民众传达中共之意,齐为永久的真和平而努力。至于建设北平,需各界人士发挥力量。继由董必武对‘为人民服务’之政权意义加以说明。邵力子也被邀发言,自称为北上四位老人中之小兄弟,渠认为和平未能早睹系一大憾事,并说明此来不能代表任何方面,惟江南人民热盼和平,并且宁选择北平式之和平,而非天津式之和平。渠又称:一周来在平观光,印象良好,这种情况长此以往,成绩一定可观。来宾中又有张奚若,许德珩,陆志韦等教授发言,对共军纪律加以赞美。进餐时乐队不断演奏名曲,宴后并放映东北新闻片。……“
蒋介石听不下去了,但他无法不注意来自北平的消息。
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江庸等人到达石家庄,并且同中共主席毛泽东见面了。
”你往下念吧!“蒋介石要儿子为他诵读电报,蒋经国边看边说:”新华社厉害极了,一开头便说他们四人是‘以私人资格访问北平’的,他们在二十二日从北平飞抵石家庄,立即被毛泽东,周恩来接见,对于和平谈判和南北通航通邮等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二十四日,邵力子等四人由石家庄飞回北平。“
”就这一点?“
”还有,“蒋经国道:”电报又说:傅作义,邓宝珊二人与邵等四人同机往返。“
”他们去于什么?“
”没有说,只提了句:‘向中共中央诸领袖接洽公务。’“
”完了吗?“
”还有。“蒋经国继续念道:”二月二十六日,颜、江、章、邵四老在六国饭店设宴公请北平党、政、军各界首长董必武、叶剑英、聂荣臻、薄一波、徐冰、陶铸、谭政和傅作义、邓宝珊等人。借表临别时的答谢,并摄影留念。二十七日分别告辞。邵力子还去北京饭店分晤由沈阳来平的李济深、李德全、沈钧儒、章伯钧等人。十时离六国饭店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