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烽烟-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对李景遂来说,李从嘉做的比李景遂最好的一点就是斥候兵的运用,若是那夜李景遂也将斥候派出,他也不会让婺州军和衢州军轻易的靠近大营,就算是让敌军靠近,他也能做出及时的应对不会给打得措手不及。

第239章 内讧

    0313

    (求收藏)

    李从嘉见全军迅速到位之后才回到营帐,不顾天气闷热穿起铠甲,再出营帐直接等待婺州大军靠近。

    钱弘仿将李从嘉当成了大意的李景遂,在出征之前还问过给他俘虏且投降的刘彦贞一些关于李从嘉银枪都的情况,刘彦贞虽然怕死,但一家老小还在江宁府,投降也是迫不得已,他恨不得钱弘仿打败仗给唐军俘虏,便故意将李从嘉说的一文不值,因为刘彦贞的这几句话,钱弘仿这才更加坚定了出兵的信念。

    钱弘仿依旧采取与偷袭李景遂大营同样的策略,两万大军兵分四路,从四面向银枪都大营奔袭而来。

    钱弘仿因为刘彦贞的几句话对银枪都不屑一顾,出战时也因为天气炎热只着一件儒衫,骑在马上的他走在全军的最前面,身后还有两名亲兵也骑在马上给他打这扇子不停的扇风。行军队伍中火光将一路照的通亮,根本就没有夜袭的模样,倒是像在夜里行军。

    钱弘仿大军从四面涌来,还未到唐军弓箭的射程范围,李从嘉站在前门的瞭望塔上就看到点着火冲来的吴越兵。

    李从嘉见到这番情景不禁咧嘴,心道李景遂能给这样的军队偷袭成功,他可真是毁了一世英名了。

    从望远镜中看去,李从嘉见军营前门最前侧的婺州军是一个只比自己大不了几年的男子,这人却是未着盔甲,身边还有亲兵给不停的扇着扇子。

    李从嘉不禁一笑,见这人这样怕是就是那钱弘仿,心中暗笑他连这样小苦都吃不得,也不可能有多大作为,但也没有过于轻视。

    眼见着婺州军冲进射程,李从嘉站在瞭望塔上亲自吹响号角,唐军大营之内箭矢也从四个方向同时射出,箭雨纷纷,将正在往前慢行的钱弘仿惊得差点从马上掉下被后军踩踏而亡。

    只是一瞬间,眼见己方给唐军弓箭射杀无数,钱弘仿立即叫全军后退,在他本人退出唐军的弓箭射程之后,这才又命令全军冲锋,后军以火箭压制唐军。

    可同样是弓箭,银枪都士兵能够射杀婺州兵,而婺州兵的箭矢却是只能落在唐军营帐外五十步之外,对唐军大营造不成任何威胁。己方士兵在自己的眼前不停倒下,可是钱弘仿依然命令全军冲锋,让弓箭手再进五十步向唐军大营放箭。

    李从嘉哪里会给他这样的机会,银枪都营中箭矢足量,就是婺州再来一万人怕是也很难冲进大营,而吴越军这时却是不将手中的火把扔掉,直接将自己暴露在银枪都的箭矢之下,让自己成为唐军射杀的猎物。

    吴越军两万人偷袭,分成四路,每一面都很平均都有五千兵力,其中弓箭手也只有一千,步卒四千,但仅仅两盏茶时间四面统计下来,银枪都就消耗了四万只箭矢,而吴越军还未靠近就损失了万人,每个人的身上都不只插着一支箭矢。

    当年蜀吴联军缺箭,诸葛亮借天气使妙计草船借箭,每个草人身上都挂满了箭矢。在李从嘉眼里,钱弘仿的所为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做法也是相差不多,只不过不是在水面上,而钱弘偓也将草人换成了真人。

    钱弘仿哪里想到唐军弓箭威力居然这么大,他率军袭击李景遂大营时也见唐军有射出箭矢,可却没有这样的威力,那一次两军互射也是互有伤亡。

    仅仅半个时辰不到,见己方还未给唐军造成任何威胁就已经损失了万人,钱弘仿这才捶胸顿足的退了兵。

    夜里情况不明,李从嘉也不能确定钱弘仿在后面是否有埋伏,见婺州军撤退倒是没有派人追出去,只是叫张衡派出斥候继续查探,又命令全军休整回营帐休息,准备明日攻城。

    银枪都弓箭的威力刘彦贞倒是不知,他没有想到钱弘仿这么快就败退下来,很怕他会处罚自己,便想着连夜在城内躲起来,可是人还未藏起就被愤怒的钱弘仿给抓了起来。

    钱弘仿认为他听了刘彦贞说的话才会出战,却是没有想过没有刘彦贞他也会出战,只不过是刘彦贞的话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而已。

    刘彦贞本还想多解释几句,哪里想到钱弘仿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就怒吼着叫人将他拖出去砍了。

    这死伤的一万人都是钱弘仿新征之兵,在李从嘉大军来前他征兵两万,而这两万人他可是付出了十万两白银的代价,这已经相当于钱弘仿的一半身家,他认为是刘彦贞几句话使得他损失了五万两银子,自然不会饶恕他。

    在银枪都大营之中,李从嘉对这金华城内发生的事情一概不知,就是李景遂军中都没人知道刘彦贞活着且被吴越军俘虏,所有人都将刘彦贞当成已经战死,甚至朝中魏岑还为刘彦贞争取过丰厚的战后抚恤。

    ***********

    钱弘仿夜间偷袭,但李从嘉也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攻城计划,从钱弘仿的偷袭扔下一万尸体狼狈离开,李从嘉看出婺州军没有任何纪律,也没有太大的战斗力,而吴越大军逃回也一定会自乱阵脚,因此李从嘉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趁着钱弘仿偷袭失败金华城中军心不稳将城打下。

    一夜太平,再无钱弘仿的骚扰。若是李从嘉是婺州主将倒是不会就这样让唐军好好休息,考虑到夜间唐军不知婺州方面是否有伏兵,断然不敢出兵反击,李从嘉会不断的去袭扰唐军大营让唐军疲惫,白日间也无法再战。

    可钱弘仿却是没有,他在砍了刘彦贞之后就回到寝室没心没肺的睡下。

    翌日天气晴朗,一大早就异常的闷热。

    卯时银枪都大军已经全部整备完毕,银枪都从杭州出征金华共计两万人,李从嘉攻城只带出一万五千人,又命令剩余五千人守营防止婺州兵偷袭己方大营。

    此次只有银枪都一支部队,不能分兵而功多个城门,李从嘉相信只要自己猛攻一门,城内不懂兵的钱弘仿就会将兵力全部推到此门,也正给了李从嘉将敌军全部消灭的机会。

    银枪都杀到金华城外时,钱弘仿还在昏昏沉沉的大睡中,李景遂来到金华一月有余未攻城,他也没想李从嘉才到三日,且在昨晚自己袭营之后就开始攻城。

    直到城头响起鼓声,钱弘仿才猛然惊起,他还以为城给唐军破了,胡乱了套上衣衫就往外跑去,见只是唐军来攻城,他这才舒了口气缓缓上了城门楼。

    李从嘉从望远镜中见钱弘仿又是一身儒衫站在城头,便叫弓箭手准备就位,若是此时他能将钱弘仿射杀,那他攻城也就更容易了一些。不过钱弘仿昨晚就给唐军的弓箭吓怕,这会儿一见唐军弓箭兵有动作立即就吓得跑回了府邸,他回到府邸居然脑子瞬间短路,不顾唐国大军攻城将守城的所有将领也给叫了过去商议退敌之策。

    钱弘仿在和钱弘偓两人打败了李景遂大军之后,积攒起的那点斗志在昨晚不到半个时辰之内就给银枪都大军给打破。这会儿看到唐军站在城外即将攻城,钱弘仿直接给吓得跑回府邸,士兵则更是惶恐。

    此时金华城头面对银枪都大军这一侧皆是新兵,没了主将新兵更是慌乱,金华守军越是怕什么可唐军偏偏就来什么,钱弘仿一跑,李从嘉就命令弓箭手向金华城头的守军射去。

    顿时城头上哀声遍野一片死伤连连,只是三轮箭雨之后就见城头上的吴越守军已经没了防守之心,纷纷向后退去或是将身子缩在女墙之下。

    李从嘉见此便微微一笑,心道这场战争怕是要比以往的每一次攻城战都要容易,不回头直接命令冲锋队上前趁机炸开金华城门。

    就在冲锋队刚刚冲上前去之时,被钱弘仿召集到府内的军中将领也都回到岗位。钱弘仿倒是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通知大军死守,守不住要他们的命,若是以死相拼,就算是钱弘仿不要他们的命,也没有几人能逃过银枪都陌刀兵的砍杀。

    将领回到防守岗位也没有任何办法,虽然守军缩了回去,可是唐军为了掩护冲锋队的箭矢依然在不停的射出,更是让缩在女墙之下的士兵不敢露头。

    强迫来的果子始终不甜,钱弘仿这时才算是真的明白,他那十万两银子是彻底的白花了。

    唐军箭矢停下,城头新兵就开始四处逃窜试图冲下城去离开这是非之地,可是此时城下试图协助新兵防守的老兵也在往上,正好将新兵的退路挡住。两军相互挡住去路,新兵为了活命,老兵为了守城都互不相让,新兵又不听主管将领的命令再去防守,老兵将领也不想让新兵退下,就这么僵持起来。

    不知新兵营中谁突然喊了一声:“让我们下去,不然就砍死你们。”

    话才说完老兵还没等将领吩咐新兵的钢刀就挥了起来,局部战瞬间就扩大成为新兵与老兵的全面战争。

    新兵为了活命英勇异常,原本这些新兵在强迫入伍之前就都是庄稼汉,整日劳作不停,身体都异常结实健壮。面对唐军的弓箭使不上劲,可是这会儿见老兵挡住了自己活命的道路,都拼了老命。

    老兵入伍多年,唯一比新兵多的就是从军的经验。婺州军多年没有正规的训练,军营之中喝酒、狎妓、赌博盛行,这群老兵早将身体糟蹋完了,单兵根本就不是这些新兵的对手。但奈何新兵在城头给唐军箭矢射杀了很多,昨日在偷营时就已经消耗了一万人,这会人数已经不足八千,老兵在城内足有两万,人数比新兵多了一倍,虽然新兵英勇但人数和经验都不够,面对多过自己两倍的老兵很快就又被压迫回城头,将自己暴露在唐军的箭矢之下。

第240章 请罪

    0313

    (求收藏)

    李从嘉在望远镜中突然见到金华军起了内讧,顿时一惊,还不知发生了什么就见张衡从前面跑回大声喊道:“殿下,金华军新兵和老兵起内讧了,我们是不是趁火打劫?”

    李从嘉再次拿起望远镜往金华城头看去,见到城墙上两方各有死伤,沉思片刻便将冲锋队撤回,等到两方内耗完再攻城。

    虽说直接攻城,李从嘉可以趁乱打劫将金华军一起歼灭,但是这样也可能让敌军清醒共同来对付自己,使得自己的伤亡增加。因此李从嘉便决定战斗结束之后再进行攻城,等冲锋队下来之后,李从嘉就命令全军坐在休息等待金华城内内斗结束。

    钱弘仿在府内听传令兵来报说己方新兵老兵在城内打了起来,不禁暴跳如雷,他恨不得将人都抓起来砍掉,不过在谋士的劝说下他很快就安静下来。

    钱弘仿也怕唐军弓箭,极不情愿的穿起盔甲这才在亲兵的拥护之下出了府。

    钱弘仿出来就见城内乱哄哄的一片,城内的百姓早给战事吓得藏在了家中。只剩下城内的新兵和老兵的厮杀声震天响起,城下城上死尸血水和兵器满地,处处狼藉,明白的人知道这是内斗的结果,不知道的可能会给当成唐军刚刚冲进城来了。

    钱弘仿来到城下大吼了两声,可是他的声音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也只是能让他身边的未冲上前去的老兵安静下来。钱弘仿带兵能力不足,面对突发情况根本无法应对,见到己方自乱阵脚不听从号令只能叫执法队上去将打在一起的己方军队拆散。

    银枪都执法队中皆是训练刻苦,平日里纪律良好者,钱弘仿手中执法队却都是一些好奉承拍马不学无数之人,手中功夫根本就不行,只能逞口舌之利。仗着钱弘仿在后面冲上前去的执法队队员,还没挡上两招就都给新兵当成是来帮老兵的帮手砍死在地,后面还未冲上去的执法队员就给吓得不敢再动,等着钱弘仿的命令。

    钱弘仿之前倒是没发现这帮新兵战斗力很强,不过这会乱哄哄一片没有人听自己的命令,他结合利弊之后只能做出叫弓箭手放箭的决定,将这些新兵全部射杀。

    在钱弘仿命令放箭之时,李从嘉在城外已经看了近一个时辰,见吴越军已经开始放箭,再见城头被压在一起的新兵已经剩下不多,就知道城内的内斗接近了结束,便再次命令冲锋队冲了上去。

    金华城头内讧还没结束,这会根本没人注意到唐军已经再次发起进攻,老兵的箭矢还在不断向新兵射去时只听见轰隆两声,接下来就是城墙的微微颤抖和城门倒下的声音。

    城头的屠杀终于停了下来,没给射死的新兵也已经放下武器加入了对唐军的作战之中,但八千多新兵这会只剩下两千不足,而老兵近两万人这会只剩下一万五千人,内讧消耗了一万人,这一万人若是能放在抵抗唐军之上,至少也能抵达半个时辰。

    城下门口的金华军见到城门突然给唐军弄开,脸上都惊得惨白。不过眼见远处冲来的唐军,在没有钱弘仿还没下命令时便往城外冲去试图给唐军挡在门外。

    如此战况倒是与李从嘉在打杭州内城时不尽相同,都被守军挡在城外进行战斗。但这支军队与那一只禁军相比,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相差太多。就是那支禁军也在战斗中给银枪都屠杀了八千人,李从嘉更不用怕刚刚才从城内冲出的金华军。

    金华军刚刚在内斗时也消耗了很大体力和士气,两军在城外交锋,只是一照面就被整齐划一的银枪都陌刀兵从中间给分隔开来,将一万多人分成了两个方阵。

    硕大的太阳正高高的悬在天上,两军战士皆是汗流浃背,与金华兵相比唐军陌刀兵更是如水洗一般,但李从嘉艰苦的训练和充足的后勤保障一直让他们毅力在战场之上。

    钱弘仿昨晚就见识过唐军弓箭的强大威力,这会再见这铁甲军更是惊讶,他眼中倒下的只有吴越军,而在这半盏茶时间内唐军却是从未有一个人倒下。他这时才认识到什么是实力悬殊,什么叫差距,他手下的金华兵在李从嘉的银枪都面前,就像是一个五岁的孩童与一个二十岁的成年人打架一般,胜负根本就不用分析。

    钱弘仿眼见着自己的兵倒在屠刀之下,这会儿死的心都有,他在这会儿也才明白,偷袭李景遂大军得逞不是因为自己太过强大,而是因为那支唐军太过软弱。

    他眼前的这一支唐军才是真正的军队,与他们相比他的金华兵来给人做后勤都不配。

    午时太阳炙烤着大地,李从嘉从战斗开始一直骑在马上观望着战局,他不知吴越城内新兵和老兵内斗消耗了多少,但见冲出城的金华士兵几乎都给砍杀,城头上还有一些零散的弓箭手在往下放箭,但箭矢对唐军铁甲无效,他们偶尔还会将己方士兵误伤。

    钱弘仿站在城头上,李从嘉从望远镜中看去,他的脸上除去汗水之外还有颓唐。

    两个时辰之后,李从嘉见己方陌刀兵伤亡不足一百,而金华军伤亡惨重,这会儿只剩下不足千人还在城外抵抗。他不想钱弘仿自杀便命令前军撤下来休息,同时命令传令兵去给钱弘仿传信,希望他能主动献出金华城。

    钱弘仿昨日他手上还有四万人,这会儿居然只剩下不足三两千人,他才算是知道什么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再见唐军送信要他投降,只是沉思片刻便决定将手中一切拱手献出,当即钱弘仿就扔下手中的钢刀,又退下身上的盔甲在亲兵之前走下城去。

    李从嘉在望远镜中看到钱弘仿的所做所为露出一丝笑意,这次打下金华对他来说损失是最小的一次,银枪都陌刀兵先前到底者都是给高温热的晕了过去,四千人除去这百十人没有一个伤亡。

    钱弘仿投降,金华城拿下,相对来说婺州治下其他县府义乌、东阳、武义、永康等等就更为容易,有钱弘仿在手,衢州也就更为容易。

    钱弘仿拖着疲惫的身子出城,带着放下兵器的残军来到李从嘉面前,见到李从嘉与他年纪相仿或许还要更小一些不禁惊讶万分,随即又躬身说道:“罪人钱弘仿见过郑王殿下,还望郑王殿下能够饶恕罪人以及金华城内百姓。”

    李从嘉淡然一笑道:“这些你且放心,本王向来不杀无辜之人……。今日之后你就是我唐国百姓,我大唐圣上心胸开阔,有海纳百川之势,只要你肯效忠定少不了你的功名利禄……。”

    李从嘉说完钱弘仿这才如释重负一般长出了一口气,将李从嘉一众人请进城,又将武胜节度使大印和婺州刺史印主动献出。

    李从嘉笑着叫亲兵接过。

    当初钱俶自焚而亡,钱弘仿能与钱弘偓两人共同对抗唐军,就能看出两人不甘心给唐国为臣,这会儿钱弘仿是否真心归附李从嘉也不能确定,一切都还要再看以后的表现。

    李从嘉只在城内小坐片刻,又带着银枪都大军在城内转了一圈,见城内几近恢复太平这才与钱弘仿说道:“钱将军,如今你已经是我唐国臣子就要起到表率作用,明日还请前将军将金华治下所有州县户籍和田产卷宗给本王送去城外大营,除此之外本王还要交给你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义乌、永康、武义、兰溪等县的招抚就都由你来做,不知前将军是否接受?”

    钱弘仿就算是心中不愿也不敢不接受,恭恭敬敬的说道:“下官多谢殿下信任,定竭尽全力不辜负殿下的一片心意。”

    李从嘉见此就点头说道:“招抚之事要尽快,这事做完本王还要去打衢州,这也少不了前将军的帮衬。”

    “属下明白。”钱弘仿应声点头。

    李从嘉如此做一是想给自己省些时间少些消耗,二是想试探一下钱弘仿的是否真心,他若是真心,李从嘉在打衢州时也好将他带上去做说客,能少些兵戈就少一些。若是在钱弘仿的游说之下钱弘偓不同意招抚,那再战也不迟。

    临出城回大营之前,钱弘仿又叫人给李从嘉送来十几箱子的金银作为见面礼,李从嘉推脱一番见他认准死礼便叫人带回军中。

    见李从嘉最终收下钱弘仿才低声说道:“罪官还有一事求得殿下原谅。”

    李从嘉低下头看着比自己矮了近半头的钱弘仿笑问:“钱将军该不会是要这些金银来贿赂本王吧?”

    钱弘仿一脸尴尬,怔在一旁。

    李从嘉见此哈哈大笑问道:“本王只是说笑而已,前将军不妨说说你想求得原谅你什么。”

    钱弘仿见李从嘉爽朗的大笑,才又低声说道:“罪官将昨日袭营败退之后,将从李景遂大军中俘虏来的刘彦贞将军砍了。”

    钱弘仿说完就像是等待李从嘉给他宣判死刑一般,低着头不敢抬起。

第241章 证人

    0314

    (求收藏)

    唐国朝中所有人都认为刘彦贞战死了,李从嘉也给误导的就这么想,哪里想到他居然被钱弘仿给俘虏了,钱弘仿刚刚说出李从嘉就一咧嘴,随即又问刘彦贞被俘虏的过程。

    钱弘仿如实说完,他这才知道在吴越军偷营之时刘彦贞正在营中与女子苟且,对战事丝毫不过问,在卢绛战死之后他才给冲进大营的婺州军俘虏,且被带进金华城内不等用刑就主动的投了降。

    李从嘉见他这么说虽然不能确定真假,但想到刘彦贞在富阳的恶行也对他没有好印象,直接笑道:“钱将军杀的好,刘彦贞在富阳就为祸百姓,你不杀他本王在战后也要弹劾他,这也省了本王的事。”

    钱弘仿见李从嘉的表情和语气倒不像是在说谎,心中的大石头这才算落了地,拱手说道:“罪官明日就去义乌等县,命其归降于我大唐,在处理好这些琐碎之事后罪官还想戴罪立功,为郑王殿下去劝说钱弘偓归降。”

    李从嘉刚刚就与他说过此事,见他应下不禁心中高兴,说道:“那就有劳钱将军了。”

    李从嘉再次笑道:“钱将军明日出发,本王给你一千军士作为护卫,若是义乌等县不从,钱将军也知道该怎么做。”

    “罪官明白。”钱弘仿点头应道。

    虽然天下间还有当权者制定下规矩,但这是个强者为王的时代,李从嘉在钱弘仿面前就是强者,在银枪都军士和俘虏眼中他也就是王,对于不从命者也只能有一死,钱弘仿自然明白李从嘉的意思,心中只能盼着所有人都从命,但他却是还希望有人不从命,也好让李从嘉看看他的真心。

    李从嘉将银枪都崔福骑兵营派去护卫钱弘仿,说是护卫其实还有防范,毕竟李从嘉两世为人见过的尔虞我诈的事太多了,他不能就轻易的相信钱弘仿已经对吴越王朝死心。

    但李从嘉的担心也是多余的,在他轻易拿下金华的第七天之后,钱弘仿带着崔福一营骑兵马不停蹄的跑遍了婺州所有州县,游说六县成功,且在回程时将六县的县令皆一同带去了金华以表忠心。

    就在李从嘉不费一兵一卒将婺州全部掌控在手,准备兵发衢州之时,李景遂和李徵古两人正在皇宫中在一众朝臣的眼前接受李璟的质问。

    李景遂这会儿才知道李徵古与李从嘉说出了他所做之事,这会儿他很后悔没在路上将李徵古杀掉,可是后悔已经晚了。

    此刻李景遂的眼前摆着三本奏章,一本他诬陷李徵古的,另外两本则是李徵古送回京中的,其中一本是他与李景遂合谋欺君的,另一本则是李徵古在李从嘉的强迫之下写出举报李景遂的。

    李景遂明白李徵古举报自己李从嘉逃不开关系,他也恨不得将李从嘉杀掉,可是转而一想李从嘉或许也不是故意针对自己,这事李从嘉没有任何过错,南线战事与他无关,他能收到消息也是因为自己没有控制住部下,而强迫李徵古也是因为自己确实欺君。

    李徵古这会儿也是恨极了李景遂,他哪里想到自己为了帮他,给他拉下水,到头来他居然将事情都推给自己,看来他的那些仁义还真的是徒有虚名。

    李景遂在李璟面前怒视着李徵古,而李徵古自然也不甘示弱怒瞪着李景遂,两人似乎都想将对方给吃掉。

    ***************

    李弘冀和李从嘉暗中让人在京中散播出去的事情李璟还没有追究,李景遂与李徵古的三本奏章之事他还没有搞明白,不过李景遂带来一万八千人却是给李璟派人挡在城外二十里。

    私自带兵进京等同于谋反,李璟不会不过问,但若是李璟确定他没欺君这事倒是不会太深追究,只做个简单的惩罚就足够,但若是确定了李景遂欺君,那他的罪责定然逃不掉,也轻不了。

    “谁来与朕解释一下?”李璟见两人怒视不禁皱眉问道,他认定两人之间有了很深的矛盾,从奏章互相攻击,再到朝堂上怒视都能让人看出两人的矛盾很深。

    听见圣上问话李徵古立即开口抢着说道:“陛下,臣的第二本奏章所说句句属实,如有半点虚假臣愿给五马分尸,况且臣还有证人能够证明臣所说都是真实。”

    李景遂自然不甘落后,李徵古说完他便迫不及待的说:“陛下,李副使所说皆是谎话,臣弟的奏章所说才是句句属实,臣弟也有证人,江都军中一万八千人皆能证明臣弟的清白,臣弟愿用项上人头担保。”

    “证人?”李璟若有所思的盯着李景遂。

    他自然不会让李景遂所说的证人全部进京,他甚至想到李景遂早就算计好了,在他质问时说出证人,好让这些人进京为他谋反做事。

    “你有什么证人?”李璟放下李景遂不问又转而去问李徵古。

    李徵古腰板挺直朗声回答:“臣的证人是皇太弟殿下江都军中副将陈祚的亲兵胡梦之,当日陈祚在皇太弟殿下不顾众人逃跑之后,独自一人率领三千残军抵抗吴越军,以搏命之势击杀了敌军七千多人最后身死。胡梦之侥幸逃脱在与皇太弟殿下汇合之后不顾伤病欲为给陈祚将军请功,可是被皇太弟殿下无情的拒绝,他这才找到了微臣说出了战场上的所有事情,希望微臣能够直接向陛下……。”

    李徵古说完又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李景遂。

    李璟点头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随即又眼睛不眨的盯着李徵古,问道:“你的证人有多少?”

    李徵古恭恭敬敬的回道:“能给微臣作证的只有一人,但是胡梦之军中人缘甚好,且陈祚将军在江都军中也有不错的人缘,臣也不能确定有多少人能为陈祚将军出头。”

    李璟沉思片刻,想到城外都是李景遂的江都军,神武禁军已经全部给消耗在南线,若是这一万八千人都给那个胡梦之作证不是要都进城来,若是这些人进城转而又投向李景遂那一切还真不好说。李璟忽然想到李景遂与李徵古弄出的三本奏章是在给自己做戏,为的就是要他相信他们都有证人好让这群军人进城,联想到近日来京城之中不断传出的李景遂欲逼宫,李璟忽然嗅到一丝阴谋的味道。

    李璟坐在龙椅上盯着李景遂,看着这个兄弟忽然才发现他对这个兄弟有很多不了解,他难道真的会如外边所传一样在这时逼宫?难道是因为他在南线战败,又因为他给江都军中安置了监军让他看到自己对他的不信任,他怕失去储君之位再没有机会才会在此时迫不得已的要这么做……。

    李璟胡思乱想良久微微叹了一声,这才问道:“众卿认为该怎么去取证?”

    殷崇义看出李璟的担忧,遂回道:“陛下,微臣认为应该派人去城外军营取证。”

    殷崇义所说的倒是不错的主意,李璟听他说完下意识的拍了下脑袋,心道自己居然没绕过弯来,转而微微笑道:“那这事就麻烦殷内使了,还请殷内使速去速回。”

    城外二十里一去一回,还要取证少说得小半天,殷崇义心中欢喜圣上信任也不拒绝领命之后就往殿外退去。

    殷崇义一走,大殿之上李璟就瞪眼盯着两人,李徵古已经认罪说他是受了李景遂的蛊惑参与进了此事,这会见圣上盯着自己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倒是李景遂做了亏心事,一直躲着李璟的目光。

    作为自己的兄弟,李璟对李景遂的了解还是多少都有一点的,李景遂一说谎目光就不敢直视对方,这是从小就养成的毛病。从这李璟就看出十有八九是李景遂欺君,心中就在想着在殷崇义回来之后该怎么处置这两人,不管怎么说李徵古的罪责都是逃不掉的,毕竟他也参与了其中,李景遂做了错事这两人谁也捞不着好。不过若是不关李景遂,这事也只能有李徵古来承担所有责任。

    殷崇义去而复返只用三个时辰,朝中重臣一直都在等着,李景遂和李徵古给李璟扔在一边,看着李璟和殿中大臣处理其他大事,直到殷崇义回来李璟这才给再次想起两人。

    李璟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