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贼道三痴.雅骚-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丰肃之事杂家也听说了。”邢隆看了一眼顾起元的贴子,笑道:“张公子要见杂家,何须顾祭酒的帖子——张公子真是交游广阔,连红毛绿眼的西洋人也交朋友,沈侍郎太执拗,那两支火枪既是张公子的,还了张公子便是,又有焦状元出面说情,他竟推托。”连连摇头。
张原道:“沈侍郎是想把事情闹大,晚生以为,南京城在公公治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凭借两支火枪就要诬称天主教民叛乱,这实在说不过去,朝中虽有对天主教不满的大臣,但当年与泰西大儒利玛窦交好的官员也很不少——”
邢隆点头插话道:“当年叶向高、冯琦、李戴这些人都支持利玛窦。”怕张原不知道冯琦、李戴是谁,补充道:“冯琦时任礼部尚书,李戴是吏部尚书,这都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了。”
“公公记性真好。”张原赞了一句,又道:“但这样一来必起纷争,沈侍郎或许能借此教案扬名晋升,公公却是没有任何好处,处置不当只怕还会有麻烦,因为这南京城是公公治下。”
邢隆连连点头,冷笑道:“李老尚书不是瘫了吗,沈榷是想谋取南都礼部尚书之位,就在那没事找事,危言耸听——既然那两支枪是张公子让王丰肃托带的,那还有什么罪名拘捕王丰肃,驱逐传教士,京师都有传教士,京师都没驱逐,南都有什么理由抓捕驱逐他们——立即放人。”就把柳高崖叫进来,让他连夜去兵马司提人,记得把那两支火枪也带回来。
柳高崖领命匆匆而去,若要等柳高崖回来至少大半个时辰,邢太监已经是哈欠连天了,张原道:“那公公就早点歇息吧,晚生在外衙等着就是了。”
邢隆道:“哪有这样的待客之礼。”硬要陪着张原说话,还没过一刻时,就坐在那打起盹来。
张原赶忙让小内侍扶这老太监去歇息,不然感了风寒可不好。
邢隆也自觉熬不过睡意,打着哈欠道:“岁数大了,这精神头差,张公子,明日来,明日杂家请你喝酒。”
张原道:“多谢公公,晚生有很多同道赴京赶考的朋友,不好撇下他们,公公美意晚生心领了。”
邢隆道:“明日再说,明日再说。”
张原出到仪门外,在小厅等候,大约等了半个时辰,听得马蹄声自南向北急促而来,在内守备府大门前停下,张原走出二门,柳高崖就已大步进来,抱拳道:“张公子,那两个西洋人已经从兵马司带出来,卑职怕邢公公和张解元久等,所以先快马赶回禀报。”
张原道:“柳百户辛苦了,邢公公熬不住困,先睡下了。”
又等了一刻时,几个番役带着王丰肃和谢久禄二人来了,王丰肃见到张原,又惊又喜,在兵马司,柳高崖并未说是张解元要解救他们,只说是东厂要介入此教案,就把王丰肃二人和两把涉案的火枪从兵马司提出来了。
一个番役把一只长条状木箱呈给张原,木箱颇沉重,张原打开一看,两把燧发枪静静卧在木箱里,这种燧发枪大约四尺多长,胡桃木枪托,钢铁枪管在灯下泛着幽光,枪管口径塞得进大拇指,再仔细看,这不是那种转轮式燧发枪,而是撞击式燧发枪,张原对枪械知识比较贫乏,只知道转轮式燧发枪虽然比火绳枪先进,但造价昂贵,似乎也容易出故障,而撞击式燧发枪却更简便易用——
张原心下甚喜,对这种撞击式燧发枪他是梦寐以求啊,现在终于拿到手了,他要把这两支燧发枪带到京城去,请兵部和工部的人按样式制造,那样大明军队的火器战斗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当然,兵部和工部可不是他在山阴的镜坊,说仿制就仿制,他张原要获得那个话语权肯定有一番艰难曲折,但有样枪在手,那就是成功了一半。
柳高崖早已了解了案情,让手下档头很快拟了一份案卷出来,就是关于张原托王丰肃从西洋带了两支火枪回来的证词,张原看了看,签字画押,就可以把人带走了。
已经是三鼓时分,张原要带王丰肃二人离开,向柳高崖道谢并告辞时,那柳高崖却道:“张解元忠君爱国,卑职很是相敬。”
张原目光一凝,心道:“这个马屁来得蹊跷,我救了两个传教士,与忠君爱国何干?”
柳高崖低声说了一句:“三月间,卑职曾到了山阴。”说罢微笑着退后作揖。
张原瞬间就明白了,东厂的一项职责就是监视地方各级官员、士绅名流以及各种有影响的社盟和帮会,三月间翰社在山阴龙山的社集声势不小,南京的厂、卫就派人监视了,这事邢隆对他只字未提,那老太监城府深哪,柳高崖现在露了口风应该是有讨好他的意思——
可是被人监视着,这种感觉很不好啊,张原拱手道:“再次感谢柳百户美言,柳百户以后有用得上张原之处,尽管吩咐。”
柳高崖对张原说了那句话后就有些后悔,这是违反厂规的,但听张原这样回答,这才放心,这张解元果然是一点就透的聪明人,含笑道:“卑职岂敢,张解元有事尽管吩咐卑职才是。”
张原记起一事,笑道:“在下还真有求柳百户之处,旧院王微,在下要为其脱籍,不知门路,还请柳百户指点迷津。”
柳高崖躬身道:“愿为张解元效劳,乐户脱籍归礼部下属的祠部的教坊司管,卑职明日陪张解元去礼部,如何?”
张原道:“正需柳百户相助,我今日驳了礼部沈侍郎的面子,就怕他刁难我。”
柳高崖道:“释放教案人犯是邢公公的意思,沈侍郎何敢有怨言,张公子准备何时去祠部教坊司?”
张原道:“那就明日上午正辰时,在下先来谢过邢公公,然后就请柳百户陪我去一趟教坊司。”
——————————————————
明天会更新五千字的大章,提前预报,也是提醒自己要努力完成,请书友们监督。
☆、第三百四十七章 骑驴找驴(求票)
第三百四十七章 骑驴找驴(求票)
时交三鼓,街市俱静,武陵和汪大锤一左一右挑着一盏灯笼照路,地上已经有一层薄薄的积雪,张原陪着王丰肃、谢久禄两位传教士边走边谈,穆真真跟在张原身后,四周一片昏暗,但见那灯笼光中,细小的雪花如飞蛾扑火般专往光亮里落——
王丰肃对张原的感激自不待言,但莫名其妙被抓去关押了两天,受尽屈辱,当然是愤愤不平,一路向张原控诉着,张原没有一味偏向他说话,郑重忠告王丰肃回到利玛窦的传教路子上来,要尊重大明朝民众的风俗习惯,不要激进,举行读经、祈祷仪式时切忌过于张扬,对佛教徒也应持宽容态度……
王丰肃默然,半晌方道:“鄙人深知张公子的好意,但天主圣教并非见不得人需要秘密传播的邪教,而且鄙人从未强迫南京民众信教,都是光明正大传播,教堂平日对教民治病济困都是有目共睹的,即便不是圣教教民的一般民众有困难找到鄙人,鄙人都是竭尽所能相助,鄙人实在不明白那沈侍郎为何这般仇视圣教和鄙人!”
张原心道:“你不明白那就是说明你在大明这么多年是白待了。”问:“然则利公为何一向小心谨慎传教?”
王丰肃道:“利公初来大明传教自当小心谨慎,但现在三十年过去了,时境不同,似乎不必过于谨慎。”
张原暗暗摇头,这王丰肃被关了两天还不吃教训啊,说道:“我闻利公临终遗言说及在大明传教之事,不知是怎么说的?”
一直默不作声的谢久禄说道:“利公言道‘我把你们留在一扇敞开的门前,通过了这扇门,就可以得到极大的回报,但是途中充满了危险与艰辛’。”
张原暗赞:“利玛窦的智慧果然是罕有,深谙大明国情,对中西文明的巨大差异有着清醒的认识,而龙华民、王丰肃这些后继者是远远不如。”
王丰肃又不说话了,因为天冷,几个人都走得很快,从内守备府衙门到止马营码头三里多路,不需一刻时便到,夜已深,张岱、黄尊素诸人都已经睡下,只有张原船上的金尼阁和那孙姓教民还围着火炉苦等消息,见到王丰肃、谢久禄回来了,金尼阁大喜,赶忙跳上岸来询问事情经过?
王丰肃神情沮丧,道:“全仗张公子相救,明日,噢不,后日一早请张公子光临正阳门教堂。”
张原婉辞道:“王会长也知道我行程匆匆,实在不能多待,而且同行有这么多友人,在下这次到天津卫还要拜访师兄徐子先。”
王丰肃脸露笑意:“很好,张公子可与保罗兄长谈。”
“保罗兄?”张原一愣,随即醒悟“保罗”是徐光启受天主教洗礼后的教名,听着很怪异啊。
金尼阁道:“张公子,敝人想搭张公子的船进京,不知可否?”见张原稍一沉吟,又说:“敝人对天文历数颇精通,对火枪制造亦有了解。”这位四十来岁的神父金尼阁知道张原重视知识、喜欢火枪,赶紧自我介绍专业长项。
张原笑道:“好,金司铎后日午前可来这里与我一道出发。”
王丰肃、金尼阁四人借了武陵的灯笼回正阳门教堂去,张原看着那一点灯火走远,心道:“王丰肃这次若不能吃一堑长一智,天主教在大明遭受挫折那就不可避免,我也算仁至义尽了,只能帮你们这些。”又想:“过于激进张扬或许受些挫折也好。”
“少爷,赶紧上船啊,烤一会火就睡觉。”来福在船头招呼道。
张原叫汪大锤上船去,命来福把这装有燧发枪的木箱收好,不得擅动,穆真真和武陵随他去幽兰馆,旧院离此四里多路,这时雪已经停了,三人踩着薄薄的薄雪往钞库街那边赶,走过钞库街,来到曲中旧院,这烟花繁华之地此时虽然少见行人,但左边河房,右边院落,时时能听到笙歌箫管,冰冷的空气中,有胭脂和醇酒的隐约香气——
走过梅竹掩映的湘真馆门前,青石板路薄雪湿滑,张原走得急,滑了一跤,他身边的穆真真眼疾手快,急伸手来搀,却一起滑倒了,张原坐在地上笑道:“把真真也给连累了。”
两个人爬起身,互相看看,还好青石板路比较干净,臀股着地处只有一块湿痕。
幽兰馆正对旧院长街的是院墙,大门却在偏僻处,静夜里的敲门声清空响亮,还有武陵的喊声:“姚叔,姚叔,是我们。”
过了一会,门开了,姚叔挑着一盏灯笼相迎,笑道:“微姑才歇下不久,一直在等张相公。”
张原道:“有事耽搁了,忙忙碌碌到现在。”
一位中年妇人一边走还一边系着长袄,过来施礼道:“张相公,小妇人带张相公进去吧。”
姚叔向张原介绍道:“这是贱内林氏。”姚叔也是有妻室的。
武陵就留在这边与薛童同床睡,张原和穆真真跟随姚妻薛氏绕过数十竿修竹,走过长轩、前厅,来到王微居住的曲院,门关着,有寒兰的香气透出,幽兰馆张原去年来过一次,但只在前厅品茶,未到过这曲院,姚妻林氏敲了好一会的门,才有一个仆妇来应门,上下打量张原,问林氏:“这是山阴张公子吗?”
姚妻林氏笑道:“那还会有错,微姑不是一直等到三鼓吗,等的就是这位张公子,薛妈,赶紧领张公子进去吧,这夜里冷得紧。”
这仆妇领着张原和穆真真进到曲院,但见院中有数百盆兰花,夜里看不清,只嗅到幽香阵阵,进到小楼,“咚咚咚”楼梯响,小婢蕙湘披着袄摸黑下来了,打着哈欠道:“张相公怎么才来,微姑都睡下了。”
张原笑道:“抱歉抱歉,打扰了。”
“我还没睡呢。”
楼梯转角处,王微披着夹袄,左手端着瓷灯,右手防风,腰肢款款,一步步走下来,晕黄的灯照着她白晳的脸庞,铅华洗净,明媚动人。
张原上前接过瓷灯,说到:“才把两个传教士解救出来,所以来晚了。”
上到二楼,小婢蕙湘拉着穆真真到她小房间去歇息,张原进了王微的卧室,这卧室布置与王微在杭州盛美号布庄的摆设差不多,简洁、雅致,张原道:“本来看夜深了,就准备在船上歇,但明日上午要与你去教坊司,就半夜三更赶来了,路上还滑了一跤,这算是急色之薄惩吗。”
王微吃吃的笑,转到张原身后,看到后襟那块湿痕,问:“摔痛了没有?”
脚步声响,那个叫薛妈的仆妇端了一盆热水上来,这是先前王微就让薛妈准备的,张原洗脸、烫脚上床,说道:“这被窝还是热乎乎的,真惬意。”
王微搂着张原的腰,抚到张原后臀,按了按,问:“会痛吗,相公?”
张原道:“没那么娇贵。”也伸手抚摸王微那白圆挺翘的美臀——
王微轻轻扭动腰臀,娇笑着不让张原乱动,说道:“都过了正子时了,相公今日奔波了一天,也倦了吧,早点歇息,早点歇息。”柔声细语说了一会话,没听到张原应声,却听得轻微的鼾声,睁眼看,张原就睡着了,不禁偷笑,心道:“相公真是困了呢,这么快就睡去了,相公是想要多陪我一会,后日就要启程北上的,所以忙到三更,天还下着雪也要赶过来。”
这样一想,王微心柔软得不行,眼泪蓄满了眼眶,又怕眼泪滴到张原的手臂上,一动不敢动,过了一会,觉得眼泪收了,轻轻凑过去在张原唇上吻了一下,含着笑,心想:“这是我王微托付终身的奇男子,我很喜欢,真舍不得他离开——”半偎在张原怀里,不知不觉间也睡去了。
……
张原睡眠质量一向很好,昨夜虽然睡得很晚,但依旧在天色微明时醒来,精神饱满,低头看怀里的王微还睡得很香,喉间发出轻微的齁齁声,细密的睫毛覆着眼睑,两道翠羽一般精致的眉毛纹丝不乱,据说非处的眉毛会散乱,可知是胡说——
外面很冷,嘘气成雾,被窝里的温暖让人留恋,张原也赖床,隔着一层精棉小衣在王微细软的腰肢上轻轻抚摸,感着这女郎肌肤的温润细腻,听到廊上有轻微的说话声,穆真真和蕙湘已经起床了,穆真真总是很早就起来——
王微睫毛扇动了几下,好似倦飞无力的蝶翅,美眸似开还闭,极尽娇慵媚态,张原忍不住在她酥胸上轻轻一握,低笑道:“海棠春睡未足耶。”
王微缩着身子笑:“相公这么早就醒了。”趴着身子抬头透过纱帐看柳叶格窗棂透进的晨曦,说道:“映着雪呢,才显得这么亮,估计现在是正卯时,还很早,相公何时去教坊司?”
张原道:“先要去邢太监那里,若不是邢太监,那两个传教士我还救不出来,请了焦老师出面都不行,礼部沈侍郎只是推托。”
王微秀眉微蹙:“那相公岂不是开罪了沈侍郎,祠部教坊司都是礼部管的呢。”
张原道:“我考虑到了,所以我们一早就去,待沈榷回过神来我们就已大功告成。”问:“脱籍大约要花费多少银两?”
王微道:“这个并无规定,只是要打点那些官吏,少则四、五十两,多则一、二百两——相公,我这里有二百两银子的积蓄,相公拿去吧。”
张原笑道:“岂有此理。”伸手下去在王微圆翘的臀上拍了一记,手感真是绝妙,若不是时间有些紧,果断要来一场隔山讨火,这时只有坐起身道:“赶紧起床,随我去内守备府。”
……
辰时正,张原与王微乘车来到内守备府衙门,东厂百户柳高崖早在门前候着,拱手笑道:“公公在里面等着呢。”
邢隆见张原带着那旧院花魁来拜见他,笑呵呵道:“才子名妓,风流佳话啊,对了,这就是去年小钟说要为你出资梳拢的那两个花魁之一吗,杂家见过一面,却记不得了,好,很好,好生服侍张公子,荣华富贵有得你享用。”这后面几句话是对王微说的,王微唯唯称是。
邢太监就吩咐摆酒,张原道:“晚生还要去祠部教坊司——”
邢太监道:“哪里需要张公子亲自去,杂家让人去把祠部主事和教坊司曹官唤来,就在这里把尊宠脱籍之事给办了,张公子只管喝酒。”
在可以展现自己权力的时候,邢太监是不会放过的,既是向张原示好,也是他自己摆谱——
南京六部衙门离内守备府衙门都不远,只有两、三里地,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礼部下属的祠部正六品主事和主管教坊司的八品曹官匆匆赶来了,关于王微的案宗身契也带上了,现场办公,效率一流,不须一刻时,脱籍手续办好,一分银子都没收。
张原请祠部主事和教坊司曹官同坐喝一杯,邢太监也就顺着张原的意思道:“不必拘谨,一起喝一杯吧。”
那祠部主事就坐了,那曹官不敢坐,站着喝了一杯,夸赞邢公公的酒美。
邢太监淡淡道:“这是宫廷御酒太禧白。”
祠部主事倒还矜持,那教坊司曹官就已是啧啧赞叹,倍感荣幸了。
小坐了片刻,两位礼部属官告辞回衙门,在礼部大堂前正遇侍郎沈榷,沈榷一早来坐堂就命差官去知会兵马司巡城御史,对那两名传教士要严加看守,不得轻易释放,沈榷就是担心张原会托顾祭酒或者谁直接去把王丰肃给放了,张原此人能耐不小——
很快,差官回话了,说那两个传教士昨夜就已被内守备府的东厂柳百户带走,一早有审讯结果回复兵马司,说那两支火枪是山阴举人张原托王丰肃捎带的,王丰肃聚众叛乱查无实据,已释放——
沈榷惊怒交集,他没想到张原能指使东厂百户放人,而且还是连夜从兵马司提走人犯并释放,沈榷忘了自己昨日对焦太史的推托之语了,就准备派人去质问柳高崖,这时遇到祠部主事和教坊司回来了,还带着酒气,当即板着脸问二人从哪里来?
祠部主事就向沈侍郎禀明了方才之事,沈榷铁青着脸,一言不发回到公堂,看着案头写好的《参远夷疏》,踌躇片刻,还是决定要呈上去,只待朝廷批复准许,他就要名正言顺抓捕传教士和教民,以整肃南都风气,礼部职责就是宣扬道德仪制搞整风的。
……
这一夜云雨巫山,颠鸾倒凤,王微是旖旎妖娆,百般奉承,张原是坚忍不拔,孜孜不倦,二人即将远离,倾力缠绵,床如筛糠,被翻红浪,直至精疲力竭,方交颈叠股而眠——
冬月初四,清晨,幽兰馆,枕上,那黑羽八哥清亮地叫:“微姑找介子,微姑找介子——”
张原低头看,怀里的女郎眸光晶亮醉人,张原道:“这鸟好象偷懒简化了,去年是叫‘微姑你好找介子’。”
王微“格格”的笑:“八哥已经忘了这么叫了,是小童前日回来重新教它的。”
张原感着女郎妖娆的身子挤压着他,说道:“介子都被微姑压在身下了,怎么还要找,这不是骑驴找驴吗,呃——”自己大笑起来。
王微更是笑成一团,笑过之后,察觉张原下面很不安分,脸儿红红道:“是要找呢,修微要找介子一辈子,很怕丢了。”凑到张原耳边道:“修微还要骑一骑。”遂分腿骑上,驰骋一场……
二人备水洗浴后,已经是辰时末,张岱从隔院湘真馆踱过来,眼圈有点发黑,张原以为大兄有点纵欲过度,张岱却说李雪衣肚子痛了一夜,他衣不解带安慰照顾了一夜,王微听了吃吃的笑,悄悄告诉张原,李雪衣有痛经之疾,每月都要痛那么几日,夜间尤甚——
这时李雪衣和李蔻儿姐妹过来了,李雪衣说是腹痛一夜,但现在看上去精神比张岱还好一些,而且那种弱不胜衣的楚楚风致很让人怜惜,去年十三今年十四的李蔻儿身形软媚,只比姐姐李雪衣稍矮一些,前发覆额,眉目如画,频频注目张岱,姐妹二人是来给张岱送行的,当即与王微一道送张岱、张原到武定桥,昨日傍晚张岱的四明瓦白篷船溯流泊在武定桥下。
分别在即,王微努力让自己微笑着,张原叮嘱她话,她只是使劲点头,喉头已有些哽咽,那李雪衣却是言笑晏晏,与张岱低语了几句,一脸倦容的张岱顿时精神一振,容光焕发起来。
张原和大兄上了四明瓦船,船工解缆,白篷船离了武定桥,将与止马营埠口范文若等人的船汇合,出长江口往镇江——
张岱立在船头不停向李雪衣姐妹挥手,张原只静静看着桥畔的王微,举着手没有放下,王微似乎流泪了,站在王微边上的是擎着鸟笼的薛童,黑羽八哥在叫“微姑找介子”吗,船顺流而下,离得远了,已经听不见。
————————————————————
五千字大章更到,求十张月票,有十张月票小道明天就再次大章更新。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山夜戏
第三百四十八章 金山夜戏
白篷船顺着秦淮河往右绕去,武定桥看不见了,张原是满怀离别的惆怅,张岱却是按捺不定很快活的样子,而且欲言又止,明显是想让张原问他,张原就问:“大兄,李雪衣和你说什么了,大兄这么快活?”
张岱压低声音道:“雪衣姑娘方才对我说‘当为宗子相公媒’——”
张原不明白:“这是何意?”忽然一拍额头,瞪眼笑道:“大兄,大兄!”
张岱见张原明白了,乐不可支,说道:“去年初见,我就心爱之,因年幼,不忍言,此番再见,那种娇声宛转,软媚着人,让我心痒难熬,雪衣姑娘答应为我养着她,明年或者后年,我再来迎娶。”
张原摇着头笑,大兄风流,这是萝莉养成啊,说道:“难怪我看那李蔻儿频频拿眼看你,原来已有奸情。”
“胡说。”张岱笑道:“我真是一夜衣不解带侍候李雪衣,当然,李蔻儿也在边上——”
张原道:“是在同一张床上吧。”
张岱大笑:“介子神算,什么也瞒不了你,真是在一张床上,衣不解带也是真的,天那么冷,不上床焐一下岂不冻坏了我,就说了一夜的话,但不及于乱。”
张原说了两个字:“神往。”
……
雪后放晴,日色朗朗,止马营码头上,高高矮矮立着一大群人,四条船静静泊在岸边等待起航,分别是张原的船、范文若的船、翁元升的船,还有阮大铖的船,张原从绍兴出发同行的是六位举人,到嘉兴、到苏州,现在到南京,聚起了二十四人,都是翰社社员,除了范文若、文震孟、焦润生、罗玄父四人是前科举人外,其他二十人都是乙卯新科举人,那种勃勃英气是困于场屋多年的士子所没有的,功名富贵当然要求,但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雄心壮志这时也是有的,当然,很多人的理想和志向会在此后一次一次的落第中被消磨,会在官场倾轧纷争和利欲熏心中被改变——
不知为何,张原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杭州小景徽临别对他说的话,小景徽说:“张公子哥哥你可不要变得太多哦,还是这样子最好……”
张原心道:“我不会变,我会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一步步使之实现——”
“介子兄,宗子兄。”
码头上有人朝这边船头高声叫着,人多,看不清是谁,听声音似是琉球王子尚丰,张原和张岱朝人群挥手,待船泊下,便跳上岸去,只听焦润生叫道:“宗子、介子,到这边来,家父在此。”
人群让开道,张岱、张原走过去,就见须发如银的焦竑立在一顶帷轿边,焦润生、罗玄父等人随侍左右,焦竑笑呵呵道:“今日晴朗,就来河边为你们送行,盼春春闱捷报早传。”
张原与焦老师说了几句话,琉球王子尚丰和他的两个伴读侍臣林兆庆和蔡启祥挤过来了,恭恭敬敬向焦竑行礼,焦竑不认识这琉球王子,对张原道:“是你的友人吗,你们自说话,我再叮嘱润生几句。”
张原便与尚丰寒暄,尚丰埋怨道:“介子兄到了南京也不告知在下一声,差点错过。”
张原致歉:“实是行程匆匆,也不知道尚兄还在国子监。”
尚丰神情有些悲伤,说道:“在下明年初就要归琉球,不知与张兄还有没有再见之期!”
张原知道尚丰的痛苦,鹿儿岛大名岛津氏每年要从琉球征调上千民夫去鹿儿岛服役,还要琉球王进贡海鱼、熊掌、药材、矿产,贪得无厌,尚丰虽有不甘奴役驱逐岛倭的志气,但他不是世子,而且凭琉球自己的力量也无法与岛津氏抗衡,听尚丰说年初他还去了一趟京城,遍访阁臣和诸部,想得到大明朝廷对琉球的支持,但最终是失望而归——
琉球,钓鱼岛也在那里啊,但此时的张原也只能给尚丰一些口头的安慰,执手道:“弟与尚兄皆风华正茂,岂会没有相见之期,尚兄珍重。”
尚丰对自己在南监结识的友人张原极为看重,如张原这般了解琉球并同情琉球的大明诸生很罕见,张原深知琉球对大明在海洋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眼界和见识远超侪类,尚丰低声道:“衷心企盼介子兄春闱连捷,早掌阁部,这样我琉球或许能不受岛倭欺凌,世代为大明藩臣。”
张原也未谦逊,要给尚丰一点希望嘛,郑重道:“弟与尚兄一起努力。”
王丰肃、谢久禄、金尼阁这几位传教士也过来与张原说话,金尼阁自己背着行李,有点苦修士的样子,张原的三明瓦船住不下这么多人,而范文若的船比较空,黄尊素就搬到范文若的船上去,给金尼阁腾出一个小舱室。
午时初,赴京赶考的二十四位举人分别上了五条船,岸上送行者齐声恭祝诸位举人“春闱奏捷,金榜题名”,五条船陆续离开止马营码头,顺流而下,不须半个时辰就出了秦淮河口,汇入长江,顿觉豁然开朗,江面有十数里宽广,两岸不辨牛马,凛冽的江风浩荡而来,船从秦淮河进入长江水道,才让人感到江河之大,人力渺小——
阮大铖的船领头,阮大铖是长江北岸的桐城人,经常往来长江两岸,其船工对南京至镇江的这一段水道也熟悉,张岱等人的船就跟在阮大铖的船后面,顺流而驶,掌握好船向就行。
张原和王炳麟、金尼阁立在船头,看南岸风景,张原去年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数月,南京风景都未及领略,四百年间山川风景变化是很不小的,王炳麟在南监待了两年,白下青溪,栖霞牛首,这些地方都游玩过,指点南岸那一脉高崖道:“介子,金司铎,两位请看,那是直渎山,再看那突兀于江中的奇峰,便是燕子矶,万里长江第一矶,为金陵登临之名胜。”
船从燕子矶下过时,因江流被燕子矶逼仄,水流汹涌,船行甚速,寒风凛冽,张原几人不敢在船头站立观景,回到舱中坐定。
天主教徒饮食方面没有多少禁忌,只礼拜五不能食肉,还有大斋日要饿肚子,其余荤腥不禁,今天是万历四十三年冬月初四,金尼阁对张原说是礼拜三,在船上用罢午餐,张原、王炳麟与金尼阁围着火炉讨论历法,金尼阁果然是精通历法的专家,张原虽然不精通,但只要金尼阁一说,他都能很快了解并掌握,这让金尼阁惊叹,金尼阁有些观点是错误的,比如托勒密地心说,张原就问:“我闻泰西波兰国有学者名哥白尼,有日心说,金司铎了解吗?”
金尼阁顿时象被蝎子蜇到了一般,又是摇头又是摆手:“那是魔鬼邪说,敝人深恶痛绝,敝人毫无了解,也无意去了解。”
张原一笑,无意与金尼阁辨日心和地心,日心地心都是错,这些让伽利略去辨吧,他更关心的是《泰西水法》和舱内的那两支燧发枪,但金尼阁反而追问他是从哪里知道哥白尼和日心说的,张原就说是从一本泰西人的书上看到的,金尼阁连连摇头,说:“这等异端邪说不知是谁带到贵国的,十分有害,张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