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烽烟尽处-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领回来了。你看看是否合身,不合身的话,咱们赶紧找他换去!”
张松龄赶紧伸过两只手去,跟石头的手握在一起,晃了晃,然后笑着致谢,““谢谢石头大哥!谢谢!”
“进屋去说,进屋去说。石头,先把茶给老子倒一碗过来,他***,老纪那匹马闹肚子,被我留在医院了。这三伏天在太阳底下走回来,还真有点儿热!”
“噢!”石头儿狐疑地看了上司一眼,不太相信对方的话,但也不刨根究底。笑着引领张松龄进了屋门,在正中间有灶台的房子里的一张八仙桌旁安排两人坐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书收起来,拎着茶壶给每人倒了一大杯,“枣树叶子茶,我自己晒的。张兄弟也尝尝,不是我吹,味道相当地不错!”
“得了,你这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军官老苟端起茶汤,一口闷了下去。然后又抢过茶壶,自己给自己倒满,“人家张兄弟家里头是开铺子的,什么好茶叶没见过?你这破玩意儿,也就糊弄糊弄长官我!”
“嘿嘿,嘿嘿。”石头讪讪而笑,将茶壶朝自己面前挪了挪,笑容里隐隐带着一点儿尴尬。张松龄见状,立刻狠狠喝了一大口,然后学着老苟的模样,将茶壶抢在手里,自己给自己加满,“真解渴!还带着枣树花儿味道!清爽!我们家那个小铺子,平时也就倒腾有些茶砖和碎茶沫子,还不如这个上口儿呢!”
“真的!”石头儿的眼神立刻开始发亮,一闪一闪的,就像夜空中的星星般纯净。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138看书网…。13800100。文字首发,您的最佳选择!
第一卷 无家 第四章 旗正飘飘 (六 中)
第四章旗正飘飘(六中)
张松龄从来没在一个男人的脸上,看到过如此明亮的眼睛。【。13800100。文字首发138看书网】若不是古铜色的皮肤和那道鲜红色的刀疤破坏了整体美感的话,他甚至有些怀疑,自己面前这小石头儿是不是一个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专门剪断了头发,混乱他人视听。
好在只将目光稍稍向下挪动了几寸,他就发现了对方的喉结,笑了笑,轻声解释道:“这种事情,我何必骗你?!我们家的那个小杂货铺子,主顾本来就是些寻常百姓。能有东西杀口就不错了,谁还挑什么茶叶沫子不沫子。至于茶砖,那是用粗茶梗子压出来的,专门批发给即将出发去口外的行脚商,当地人根本不喝!口外那边天气冷,不长茶树。而蒙古人吃肉吃得又多,如果没有茶水刮去肚子里的油脂,很容易就瞎掉!”(注1)
这种生意经,外行人听起来肯定是满头雾水。石良材很快就被说晕了,摸了摸自家光溜溜的后脑勺,笑着道:“我原来老听人说什么砖茶,砖茶,还以为是什么高档货呢!原来是关内卖不掉,专门产了糊弄蒙古人的!那还真不如喝我这枣树叶子茶呢,好歹不拿梗子糊弄你!”
“也不完全是梗子,这里边还有老茶和新茶的学问。老茶需要味道冲,用靠近梗子的地方,比较经得起煮。新茶需要味道清新,用清明前后的嫩芽,泡出来味道、颜色和叶片的形状都是一流。呵呵,其实我也不太懂,都是道听途说的!”有心跟对方交个朋友,张松龄尽量往详细处解释。
二个谈谈说说,很快就没有了初次相识的疏远感。军官老苟在旁边凑了会儿热闹,打了个哈欠,意兴阑珊地道:“我先去睡一会儿。你们聊着。他***,昨天晚上又开了大半宿的会,困死我了!”
“您尽管去睡,张兄弟的事情,包在我身上!”石良材赶紧站起身,送顶头上司回房间休息。
张松龄也站了起来,目送老苟在东侧房间的草帘子后消失。还没等他将屁股沾上椅子,草帘子一抬,军官老苟又从帘子后探出了半个脑袋:“石头儿,你们也别光顾着聊天。有空的话,你带张兄弟出门转转,熟悉一下营地的情况。还有,顺便帮他把吃饭的家伙领了。第二师的那帮王八蛋,把咱们侧翼守得像筛子般,已经不知道被多少日本鬼子小部队渗透过来了。搞不好,咱们明天就得替他们去擦屁股!”
“知道了!您放心去睡吧,吃晚饭的时候,我再叫您起来!”石良材大声答应着,拉起张松龄的手,带着他走向西侧房间。“这几间房子是跟老乡借的,只有土炕。硬得很,好处是足够宽敞。我把你的行李放在炕东头了,那边稍微阴一些,晚上凉快!”
“谢谢石大哥!”张松龄对石良材很有好感,点点头,笑着致谢。
“都是自己家兄弟,客气什么!”石良材摆摆手,笑着抗议。
二人一前一后,手拉着手进了门。入眼的,便是一个宽大无比的土炕。足足有三米长,两米宽,上面铺着高粱杆皮儿编制的席子,黄橙橙,亮闪闪的,看起来非常整洁。在整洁的大炕两侧,则相对叠放着两套淡绿色的被褥,都是非常新,露在边角处的线头还呈纯白色。
西侧略比被褥高半尺左右位置的墙壁上,挂着一个木头做的格子支架。模样非常小巧,还可以随意调整高低宽窄。格子里边放的是书,最外侧还伸出来一个木头柄,上面挂着两把驳壳枪。
这是张松龄最熟悉的东西,他本能地就想伸手去拿。还没等靠近火炕,就听石良材在背后低声喊道:“别动,那是我的枪,你的挂在东面!”
喊完了,才发现自己的态度太急,赶紧又笑了笑,换了种口吻解释:“我的枪通常都不上保险,怕你弄走了火。你的在对面,我也给你做了个小木头架子,挂墙上了!”
张松龄讪讪地回头,果然在东侧的墙上,看到了自己的那两把驳壳枪。都刚刚被擦过,枪的表面纤尘不染。石良材解下自己的枪,扣上保险,信手交给张松龄,“为了出枪方便,我把准拿锯子锯掉了,你用起来肯定不顺手。”
张松龄接过对方的驳壳枪看了看,的确没有准星。笑着将它还了回去,低声道:“有准星我都打不准,更何况没准星了。你怎么练的枪,怎么不用准星也能瞄正目标?!”
“嗨,练呗!天天打,慢慢就打出感觉来了!”石良材将自己的枪重新挂好,笑呵呵的解释,“咱们特务营里头,我不是唯一一个把准星锯掉的。咱们长官和纪团长的盒子炮上,也没准星。若论枪法,他们两个可比我准多了。一百米内,基本上是指哪打拿,抬手就有!”
“真的!”这回,轮到张松龄的眼睛冒小星星了,盯着石良材,满脸难以置信。
“以后咱们还要天天一个锅里搅马勺呢,我骗你干什么?!”石良材笑了笑,毫不谦虚地反问。“对了,你那两把盒子炮,我都替你检查过了。其中有一把是上海那边仿造的,以后最好别再用了。万一在关键时刻卡了壳,就等于把脑袋卖给了人家!”
“嗯!”张松龄点点头,望着自己的两把盒子炮,眼神里依稀露出几分不舍。石良材猜到了他的心思,笑了笑,低声补充:“到了咱们特务团,你还愁找不到枪用?!刚才咱们长官不是让我带你去领吃饭的家伙么?咱俩现在就去,把三大件全领回来。你早点熟悉熟悉,也省得上战场时抓瞎!”
“三大件儿?”张松龄又楞住了,看着石良材,满头雾水。
“长官没跟你说过么?”石良材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笑着补充,“我以为他已经跟你说过了呢,咱们特务团的人,吃饭的家伙就是三大件,一长两短。长的就是汉阳造,最近刚刚换成了德制二十四式,短的家伙么,就是盒子炮和大刀片子!”
“大刀片子?”张松龄越听,越感到迷惑。在他的记忆中,大刀片子好像是二十九军的专利,当年长城抗战,二十九军弟兄就是拿着这家伙,将日本鬼子砍了个人仰马翻。
“当然了,那可是咱们西北军的保命绝技!”石良材一挺胸脯,满脸自豪。“当年咱们老长官跟在冯大帅后面……”
接下来,又是关于二十六路军的辉煌历史。张松龄其实刚刚从军官老苟嘴里听到过一遍,只是听的时候走了神,左耳朵进,右耳朵又还了回去。此番被石良材重新补课,才想起来二十六路军和二十九军都同属西北军一脉,大刀片子乃是镇军之宝,基本人人拿起来都能耍几下。
左右闲着没事儿,石良材索性拉着张松龄的手出门,一边向他介绍营地内的基本规矩,一边朝军需处走。又往营地深处走了大约一里远路程,张松龄才发现特务团的确不是浪得虚名。别的不说,就单论道路两侧操场上那些光着膀子操练的弟兄,个个都长得虎背熊腰。倘若放在民间,恐怕一个能打十个。若是十个人排成队挥着大刀向前推进的话,恐怕一刀切下去,当者就全为齑粉了。
“那是二营一连和三连的弟兄!”见张松龄满脸敬畏,石良材笑呵呵地在旁边解释,“这两个连都以擅长夜战而闻名。而夜战又以近战为主,大刀最是顺手!”
“那咱们营…。。?”张松龄点点头,顺口追问。
“咱们营是一营,是咱们整个特务团的拳头。”石良材笑了笑,骄傲地补充,“大刀片子不比他们二营玩得差,最拿手是这个…。。”将右手拇指和食指分开,他比了个枪的形状,“讲究的是白天打水碗,夜里打烟头儿。你很快就能亲眼看到!”
“噢!”张松龄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摸过枪,知道那东西有多难掌控。甭说打水碗和烟头儿了,就是在一百米之外绑头猪让他打,三枪之内能将其击毙,他都得高兴得翻筋斗。
想到自己的枪法可能会给特务团丢脸,他心里就有些忐忑起来。恰好经过操场之后,便是靶场。三十几名身穿草绿色夏装的弟兄正举着驳壳枪,朝着百米外的靶子轮番开火。每打过六发子弹,便停止射击。紧跟着,有人从靶子下方的壕沟里跳出来,挥舞着红旗报数。
“一号靶位,六个十环!”“二号靶位,六个十环!”“三号靶位,五个十环,一个九环!”“四号靶位,六个……”
没等持红旗的弟兄将数字报全,对着三号靶位开枪的那名弟兄已经垂下了头,将驳壳枪乖乖地交给身边的同伴,然后跑开几步,抓紧一根石头杠铃,一下接一下举了起来。“一、二、三、四……”
足足举了二十下,他才满头大汗地放下杠铃,小跑着归队。那边的弟兄们却无人同情他,继续板着脸,朝着刚刚换好的靶纸倾泻子弹,“乒、乒、乒、乒……。”
“一号靶位,六个十环!”“二号靶位,六个十环!”“三号靶位,六个十环!”“四号靶位,六个……”
报数声再度响起,听得张松龄心里头一阵阵发虚。石良材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拉着他走向一个空着的靶位,冲着旁边监督训练的军官喊道:“老钱,借你的枪来用用。这位咱们营新来的学生兵,让他也打几发过过瘾!”
“不借不借!绝对不能借!”被叫做老钱的军官头摇得如同波浪鼓般,却同时将自己腰间的驳壳枪解下,单手递了过来,“你小子就别显摆了行不?我手下这些弟兄刚练了不到两个月,受不起你的打击!”
“嗦!”石良材一把抓过驳壳枪,看了看,然后交给张松龄,“拿去打,千万别替老钱省子弹。他专管新兵训练的,手头里子弹有的是!”
张松龄原本不想丢丑,却又经不起驳壳枪上那瓦蓝的钢铁光泽的诱惑,试探着将其接了过来,对准一百米外的靶子,小心翼翼地瞄准儿。手抖得厉害,靶心在视野里,也抖得厉害。
毕竟曾经下过一番辛苦,很快,他的手就不再抖了,屏住呼吸,第一次扣动扳机。“乒!”子弹呼啸着飞出了枪口,在靶子中央偏上方,留下了一个黑点儿。讪讪地笑了笑,他又第二次瞄准,再度扣动扳机,“乒!”子弹再度飞出,打在靶心下方,掏出一个圆洞。张松龄深吸一口气,第三枪、第四枪、第五枪,转眼把规定的六枪打完了,却又打了一个七环,一个五环,还有两颗子弹,却是连靶子都没沾着,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石良材在旁边认真看着,边看,边不断点头,摇头。待张松龄的枪声完全停了下来,他迅速上前,伸手包住张松龄手背,“你这一看就是野路子!盒子炮枪口往上跳,是天生的缺陷,神仙也解决不了。你得这样,注意眼睛盯着靶子,不要想怎么扣扳机,感觉有了,就立刻勾手指头……。”
说着话,他将张松龄的右手翻转,手心向下,手背向上,从左到右缓缓移动,“开枪、开枪、开枪、开枪……”
“乒、乒、乒、乒……”随着喝令声,一颗颗子弹连续飞出,在百米外的靶子上,拦腰打出一道直线。
“换手!”将张松龄的手松开,石良材命令,声音里不带半点人间烟火。张松龄机械地接受命令,将驳壳枪换到左手,随着对方的指点机械地动作,“翻腕子,手心向下,手背向上。用胳膊的移动抵消枪口的跳动,开枪,开枪,开枪……”
“乒、乒、乒、乒……”又是一阵连续的枪响,子弹飞出去,左左右右,将靶子上打得到处都是弹孔。
注1:砖茶长期以来,都是草原民族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手段。如果失去砖茶供给,则会因为维生素缺乏,而染上各种疾病。所以民间素有,茶能刮油的说法。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138看书网…。13800100。文字首发,您的最佳选择!
第一卷 无家 第四章 旗正飘飘 (六 下)
第四章旗正飘飘(六下)
此后数日,张松龄便在石良材的指点下,刻苦练习起特务团赖以安身立命的三**宝来。【。13800100。文字首发138看书网】只可惜他的射击天分实在有限,虽然有明师引路,也只能做到一百步距离内不脱靶而已,照着石良材“抬手便射,指哪打哪”的要求相差甚远。倒是大刀片子,因为身体素质远好于同龄人的缘故,被他舞得虎虎生风。才练了几个下午,就已经似模似样,乍一眼看去,能蒙住不少外行了。
到了晚上,二人的师徒角色便又掉了个。轮到他当老师,指点石良材读书算账了。石良材是个孤儿,一天学都没上过。完全靠着自己努力,现在已经读完了初中一年级课程。正在花大功夫硬啃初二的语文和算数课本。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念书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出去独当一面儿。因为老营长就是因为读书读得好,才入了冯玉祥长官的法眼,成为后者麾下十三太保之一的。自己既然是被二十六路军养大,就理所当然拿老营长当楷模。
老营长指的是二十六路军的军长孙连仲。通过最近几天的强化补习,张松龄已经知道了这个昵称的具体出处。然而他却对石良材的解释,抱着姑且听之的态度。因为好几次半夜他在睡梦中醒来,都看到石良材仍旧坐在灯下苦读。只是读得已经不是曾经向他请教过的初中课本,而是另外一个表面包着厚牛皮纸的大本子。
每当这个时候,石良材总是歉意地冲他笑一笑,然后熄了灯睡觉。从不解释自己在读什么!张松龄也从不多问,因为在他们家里头,也有同样的一个大厚本子。平素除了老爹和大哥有资格翻看之外,其余闲杂人等,包括后娘和铺子里的大伙计,都找不到本子藏在哪儿。推己及人,他便能压制住自己心中的好奇,做到当时不问,过后就忘。毕竟他自己刚刚入营没几天,无法接触到特务团的一些核心机密才是正常事情。立刻就能把特务团从内到外摸个底儿掉,那才真是危险呢。
早晨醒来,则又是紧张而忙碌的一天。按照石良材为他量身制定的训练计划,张松龄首先要与警卫班的其他战士们一道,围着军营跑圈。待跑得浑身通透,汗出如浆了,就回来自己打水洗脸,然后端着饭盒去伙房领早饭。吃完了早饭,接下来便要整理内务,打扫院子。等早饭在肚子里头消化得差不多了,便去操场练习刀术。练完了刀术,紧跟着就是到靶场练习射击。先是长枪远距离瞄准慢慢打,然后是近距离盒子炮双手六**射。再然后是刺刀拼杀,大刀刺刀对练。待整套项目轮番练完一遍,则中午饭时间也就到了。二人搭着伴儿回到自己的屋子,再度打水洗手洗脸,然后把各自的午饭和顶头上司老苟的午饭一起打回来,共同享用。
大部分时候,军官老苟的午饭都是被石良材和张松龄两人分掉的。作为特务团一营的营长,此人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很少有闲暇在自己的房间里休息,即便偶尔偷懒补上一觉,也以一个小时为限。到了限定时间要么自己醒来,要么被石良材叫醒。然后穿好衣服出去,检查全营士兵的训练进度或者到师部开会。
这两项工作,他用不着带警卫。所以石良材就主动留在房间内,抓紧一切机会向张松龄请教学业上遇到的难题。他在读书方面的天分,与张松龄在射击方面的天分非常接近。到达了一定临界点之后,无论多么努力,无论师父多么高明,进步都微乎其微。
每次张松龄将一个并不复杂的代数运算解释到石良材终有所悟的时候,二人就都已经累得精疲力竭。这个时候,基本上也就到了该掌灯时间。军官老苟十有七八会从二十七师师部,或者二十六路军军部赶回来,一边喝着石良材用枣树叶子炮制的茶水,一边低声骂街:“他***,二十九军那帮王八蛋,都是一群被日本鬼子吓破了胆儿的孬种。说好了要坚持三天的,结果连一个钟头都没坚持住,就把阵地给丢了!”
骂完了宋哲元的二十九军,他接茬又开始骂关麟征的五十二军,“什么国之干城,什么再世关羽,狗屁。根本就不懂怎么打仗!上头让他守东线,他就真的撅着屁股死守。连向前动一动,攻敌必救都不懂,可惜了那么多德国佬给的大炮小炮了!”
即便是对于中央政府,军官老苟也是一肚子怨气,“答应给的野战炮和重机枪,从去年冬天就说快了,快了,到现在也没见到个影子。老营长每次打电话去求,要么说中央政府没钱付德国人的账儿,要么说轮船在海上受到了台风。狗屁,给咱们二十七师的大炮机枪没有,给第三师、第六师、第九师和第十四师的,却是一天都不会晚。等跟小鬼子拼命的时候,他老蒋的嫡系又往后缩,反而催着咱们二十六路军冲在第一线,拿大刀片子去拼日本人的坦克车!”(注1)
但是无论骂街的时候多愤怒,多气急败坏,每次发泄完了,军官老苟都不会忘记大声补充一句,“去他娘的,别人怎么办,咱们基本上都管不了。但咱们,自己总能管得好自己!”这句话与其说是给他自己的行为找注脚,不如说在自我安慰。仿佛不这样补充上一句,他就会因为过于愤懑而疯掉,或者像医务营的李营长那样变成一个大烟鬼般。
老苟骂街的时候,张松龄通常都在旁边静静地听着,既不插嘴,也不低声附和。与军营里广播中天天播放的“捷报”相比,他觉得老苟的骂街话语要真实得多,生动得多,也更有助于自己了解前线的动向。通过老苟的骂街,他总结得出,眼前战局情况不怎么妙,至少不像广播里说得那样,形势一片光明。曾经在长城上砍掉无数鬼子脑袋的那支二十九军,在承受了汉奸出卖和副军长赵登禹壮烈殉国的双重打击之后,士气一直萎靡不振。纵使宋哲元亲自下到一线督战,誓言要与阵地共存亡,也无法挽回颓势。目前已经接连丢弃了北平、天津、静河、马厂,主力已经“转进”到五十二军侧后,并且时刻还有继续向南“转进”的势头。
而关麟征所指挥的中央五十二军,也因为初来乍到,对战场和敌情都不熟悉,处于完全被动挨打局面。日本鬼子在汉奸的帮助下,派出了无数支小股部队,向五十二军的侧后方渗透。每到一处,或者杀人放火制造混乱,或者集结成中队以上规模,带领着沿途收编来的土匪汉奸队伍,攻击五十二军的仓库和补给线。害得五十二军不停地从前方抽调人手四处补窟窿救火,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两支友军都被日本鬼子折腾得自顾不暇了,突在最前方的二十六路军,便成了鬼子下一步的重点打击对象。从二十九军撤出北平那一刻起,日军集中了所有坦克、山炮和野战炮,反复轰击二十六路军所驻守的良乡阵地。而二十六路军,是有名的叫花子部队,甭说山炮和野战炮,就连迫击炮,每个营才配备四门。在中央政府答应配给的德国大炮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三十师和三十一师的弟兄们,愣是用手榴弹束和血肉之躯,挡住了日军的大炮和坦克轮番轰击。并且将近两个步兵大队的鬼子,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前线的惨烈战况,让张松龄心里火烧火燎。可每次他提出自己也想去第一线部队跟鬼子拼命时,军官老苟总是拍拍他的肩膀,撇着嘴说道:“急什么急,还怕没你杀鬼子的时候?别忘了,咱们可是特务团,老营长的看家班底儿。好钢肯定要用在刀刃上,什么时候,轮到咱们上战场了,要么是到了跟鬼子决战了,要么就是咱们二十六路军准备拼死一搏了。你乖乖地跟石头学习打枪,到时候,别给咱们特务团丢脸就是!”
“嗯!”张松龄讪讪答应着,继续去苦练特务团安身立命三**宝。步枪、大刀、盒子炮。到底有没有继续进步,他自己也不清楚。但捡回来上缴给军需处的子弹壳,每天都能装小半口袋。管新兵训练的老钱,每次见到张松龄拿子弹像大风刮来的一般用,都心疼得直摇头。可只要石良材把眼睛一瞪,他就又乖乖地将身上所有弹夹全交了上来。
“他的命都是老子从死人堆里捡回来的,敢跟老子吝啬,老子就拿枪崩了他!”对于老钱的表现,石良材如此解释。但具体到哪一仗,他却忌讳颇深。有一次被张松龄无意间追问急了,居然满脸通红,两眼之间的疤痕也愈发像一只活着的大蜈蚣,“你打听那么多干什么!反正老子救过他的命就是!在哪一仗?老子打过那么多仗,怎么会记得住具体哪一场!别乱问,老实儿练你的枪。老子就不信,这么多子弹堆,还堆不出个神枪手来!”
神枪手大多是拿子弹堆出来的,只有极少数天才除外!管新兵训练的老钱,也跟石良材持同样观点。为了报答石良材的救命之恩,他在职权范围内,尽可能给张松龄大开方便之门,期望着能培养出又一个双手使盒子炮的神枪手。只是,这个计划才进行了几天,就不得不宣告中止了。一天傍晚,总部传来紧急命令:特务团结束整训,连夜开拔。具体去向,谁也不准打听!
除了三**宝和能够支持两天作战的口粮和弹药之外,其余东西,包括换洗的衣服和被褥,都留在了营地内,谁也不准携带。临行之前,一营警卫班长石良材将来之不易的初中二年级课本,郑重码好,锁进了正对着火炕的柜子里。然后又弯下腰,从柜子底下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角落,用双手挖出了一个小巧硬木箱子,打开看了看,包在包裹里,系于后背上。
“这东西,在咱们营里边,只有长官和我知道,你是第三个人。如果我哪天不幸被被子弹打中了,你别管我,先把这个盒子解下来收好。”他看了看在旁边欲言又止的张松龄,低声叮嘱,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般,脸上不带任何迟疑。
“我…。!”张松龄先是楞了一下,然后郑重点头,“好!”。
石良材非常高兴地笑了起来,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拍了拍张松龄的肩膀,他带着后者大步出门,加入即将行军的队伍。
窗外,已经有弟兄们开始出发,军旗高高地举在半空中,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
旗正飘飘!
向北,向北,再向北!
注1:第三师、第六师、第九师和第十四师都是国民党中央政府嫡系,最早开始装备德械,并聘请了德国顾问做指导。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138看书网…。13800100。文字首发,您的最佳选择!
第一卷 无家 第五章 上前线 (一 上)
第五章上前线(一上)
整整一夜,队伍都在不停地向北走。【。13800100。文字首发138看书网】沿着一条起伏不平的羊肠小路,路两边要么是石头,要么是大树,偶尔一脚踩到软地方,便听见有石块叽里咕噜滚进沟壑的声音。还没等来得及后怕,已经被身后的同伴死死拉住腰间皮带,紧跟着,便听见军官们低低的呵斥声,“小心点儿,都给老子小心点儿。注意脚下,你自己摔死了不打紧,把小鬼子飞机给引来,咱们这些人就全报销了!”
挨了呵斥的弟兄们不敢还嘴,吐吐舌头,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有时候,翻过一道山梁,就看见铁路正横在山脚下不到二里远的地方,两条轨道倒映着星光,就像两支沉睡中的蟒蛇。有时候,走进谷地,又能影影绰绰看到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村子里的狗子们听到异常声音,扯开嗓子,拼命地“汪汪”了起来。然后有的窗口便亮起了灯,紧跟着,狗儿一声呜咽,彻底变成了哑巴。已经亮了灯的窗口迅速将烛火灭掉,不敢出来观望,也不敢发出任何抗议。
张松龄在读高中时,曾经参加过几次学校组织的远足。一个白天时间,仅仅走了四十里路,就累得舌头都吐在了外面。可今夜,他却丝毫不觉得疲惫,只觉得自己心里头热乎乎的,仿佛全身的血液都在燃烧。
终于要去跟小鬼子动手了,并且是跟着大部队一起去。这曾经是多少血花社成员梦寐以求的殊荣?如今,大伙的心愿全都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膀上。他又怎能不激动,怎能不兴奋?
第一个打死的鬼子,算是替周大哥杀的;第二个,算是替田胖子和韩秋;第三个,则献给陆明与柳晶;第四个,要拿来祭奠彭薇薇;第五个献给魏爷爷;第六个……。,一边跌跌撞撞地急行军,张松龄一边在心里计算,自己到底应该杀死多少鬼子才算够本儿。他出身于买卖人家庭,习惯性地锱铢必较。在把所有人的血债讨完之前,他决不准许自己掉队!
第一夜急行军,完全在兴奋中渡过。天亮之后,队伍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山谷里隐藏了起来,开始吃饭,休息。
整整一个白天,大伙都在睡觉。不准随意走动,也不准点火烧水。到了傍晚,则又爬起来,在军官的督促下继续急匆匆向北走。这回,张松龄可就有些吃不住劲了。双腿沉得像灌了铅,腰杆子也酸的像被注射进了好几十斤老醋一般。
好在有石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