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帝刘宏-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小弟认罚。”
庞德公和黄承彦开着玩笑的时候,司马徽向郑玄和卢植两人问道:“早就听说,陛下派人去请马大宗师入京主持编书。现在两位仁兄到了,那马大宗师一定也到了吧?一会儿,两位仁兄务必帮忙引见一下,也好让在下聆听一下大宗师的教诲。”
听了这话,郑玄和卢植。都不约而同的垂下了头。黄承彦见状连忙解释,原来马融在前不久已经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是一阵感叹。而得知马融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挂着编书的事情。硬是让两个得意弟子,千里迢迢的将他编撰的书籍,从扶风运到京城。众人,都被他这种情艹,感动的不轻。
“要不是两位千里送书,也不会赶上这千古未有的科举考试,这也算是好人有好报啊!”
众人又是一番感慨,随后司马徽说道:“要说好人有好报,还不如说我们的陛下运气好呢。要不是陛下提前弄出编撰典籍和那个百家论坛,把天下的读书人全都聚集到京城,这科举考试这么仓促的举行,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从这一点看,不管这是陛下早有预谋提前预备好的,还是单纯的运气,都足以说明,天运在陛下这一边。大汉,应该可以从陛下的手里中兴的。”
“是啊,我们也相信陛下,肯定能使大汉中兴。”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殿试也终于开始了。这次考试,其实就是走个过场,需要录取的人,刘宏早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不过就算是做样子,这个殿试也搞得相当的隆重。不仅要在大殿上当场答题,碰到刘宏感兴趣的,刘宏还会叫他上前当庭问对,一切程序在外人来看,都是无可挑剔。
当然了,那说的是刘宏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可是现在,他打定了主意当黑哨,这次殿试能公平才怪呢。
殿试的题目是《你心目中的大汉》,随便这些考生想象了。而这样的题目,刘宏最好发挥了,无论你写得再好,他要是不认可,别人是一点辙都没有。只要刘宏想录取,就算文章一无是处,刘宏硬说他的想法和文章一样,别人也没有办法。
考生答完之后,刘宏现场阅卷,他想录取的肯定是全都录取了。不过就算是刘宏昧着良心当黑哨,可是寒门士子的整体素质,还是和世家门阀有着很大的差距。再加上,这次需要录取的人数实在太多,要录取好几百人,才能满足全国的需求。
所以,从总体上来说,还是世家门阀笑到最后了。因为他们的子弟,占到了录取量的将近百分之八十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虽然已经在尽量培养人才了,可是他的培养方式,弄出来的人才,都是些实用姓的人才,几乎没有适合当官的。他们,根本就适合不了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事情。而他知道历史名人,现在不是太小就没出生,仅剩的这些,几乎全都让他划拉来了,也不过十几人,照着需求差的太远了。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就要普及教育,否则的话,寒门子弟永远赶不上世家门阀。”
;
91 改革开始(上)
PS:诸位童鞋,有时间帮忙投张三江票吧,这马上就倒数第一了,有点难看!
不管怎么说,史上第一次科举考试,算是顺利完成;。录取了八百多考生,也终于可以推进官制改革了。
八百多的新晋官员,要是不改革官制,根本就用不了。可是现在新官制一实行,这八百多人,加入到大汉十三个州,一百多郡、国,上千的县、城之中,还真不一定够。
不过就算是不够,也只能以后再想办法了,因为刘宏已经下令,新的爵位改革,和新的官制改革,即曰起就要实行了。
“陛下,你不在考虑一下了吗?微臣老是觉得,陛下弄得这个官制改革,有点冒进。”
刘倏说的这些,刘宏也清楚。他搞的官制改革,严格的说,步子迈得有点儿大。一不注意,很有可能扯到蛋。但是,刘宏已经顾不得了。
这个世界上,做什么没有风险啊?吃饭可能被噎死,喝水可能被呛死,就更别提这关系到万千人命运的改革了。
尤其是刘宏知道,只要他手握军队,再掌握着经济大权,基本上,他就可以确保无忧了。就算是改革有什么变故,也绝对出不了大问题。所以,他才敢这么冒进的改革。
其实刘宏弄得官制改革,要说超前的,不过就是众议院和国会,这两个地方而已。两千年后的华夏,都还没有实行呢,对于汉朝的百姓来说,他们要是一下子,能弄明白这两个地方,那就纯粹是扯淡了。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都到了汉末了,社会矛盾已经很突出了。要是再不想办法,将这些矛盾转移了,大汉朝脱不了鸡飞蛋打的下场。
“皇叔,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习惯的过程。虽然现在看来,这个官制改革有点冒进,那不过是因为,百姓不明白这个官制的好处。只要咱们,能确保这制度顺利的推行下去,就算现在老百姓不明白,时间长了,他们习惯了,也就成为自然了。在等百姓的文化程度提高之后,他们自然就会明白这个官制的好处。”
“既然陛下下定了决心,微臣会全力配合的。”
果然,众议院和国会制度一实行,下面的老百姓都是一头雾水。刘宏知道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老百姓文化程度太低,理解能力太差。只要加强百姓的教育,这个情况自然就会好转。
所以刘宏打定了主意了,就算所有的人都不明白,这两个部门,也都得先成立起来。下一步,他就要普及教育,从根本上解决这个事情。
监察工作,这是重中之重。确保官员的廉洁,监察官员的工作效率,看他们是不是称职。这也是最需要官员的部门了,新晋的官员,有一大半,都是为这个部门准备的。
由于它是皇帝直辖的部门,和其他没有什么牵扯。刘宏直接任命杜密为左都御史,郭泰为右都御使,让他们在各地组建监察部门。
裁决之地,这应该是老百姓,最在意的地方了。老百姓有了冤情,有了不平,就要找个说理的地方,为自己求个公道。如果朝廷能够满足百姓的需求,百姓就会满意。而朝廷满足不了百姓,就会引来百姓的仇恨,而这种仇恨一旦多了,下场不言而喻。
既然裁决之地这么重要,刘宏就为它起名为大理寺。让刘矩担任首任的大理寺卿,为了表示对他的重视,还让他兼任了宗正之职。
之所以不按后世叫法,将它称为法院,刘宏就是想让裁决之地,成为一个说理的地方。刘宏认为,只有国家的审判之地讲理,老百姓才能得到公道。
但是刘宏又十分的清楚,只要判决的权力,掌握在官员的手里,老百姓要想得到公道,那基本上,就只能是个奢望。所以刘宏,直接把这个权利交给老百姓了。
刘宏规定,每次开庭,必须由九个随机抽选的老百姓,组成陪审团。审判结果由他们说了算,他们认为有罪,法官才能按照有罪的裁定,根据具体的法律条款进行判决。而他们认为无罪,就是法官再怎么反对,也是白搭,只能把人放了。
至于说陪审团,都是由老百姓组成,没有专业的水平。可能会错放坏人,也可能冤枉好人。
对于这点,刘宏根本就不担心。老百姓虽然没有专业的技能,可是他们最基本的是非观念可是有的。而且他们作为普通人,眼光和广大的百姓基本一致,这就代表了民意。
只要民意认可,无论对错,其实真的并不重要。如果判重了,那只怪你惹起民愤了,那完全是你活该。而放错了,那就更简单了,老百姓觉得他情有可原,就足以说明并没放错。
就算真的偶有失误,也是可以原谅的。毕竟,天下哪个庙里,没有冤死的鬼。没有人能确保不出现冤案,只要不是官员造成的,对于刘宏来说就行了。毕竟他就是用这种手段,来转嫁矛盾的,能达到这一步,他已经得到目的了。
再说了,就算是判错了,不是还能向上一级大理寺上诉吗。再要不服,还能一直上诉,直接到了皇帝那里为止。这个过程,不用担心被地方官员抓回去关小黑屋。所以,错案的几率,基本为零。真要是在这种情况下,案子还能判错,那他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至于说要是这样的话,对于这个人很不公平,可是刘宏也没有办法。对他来说,这样做利大于弊,这就足够了,其他的,就不能再强求了。
大理寺审判庭一成立,刘宏就催促着国会修改法律。刘宏认为,一部法律,不管是合情合理不合法的情况多了,还是不合情不合理但是合法的情况多了,这部法律都不是一部好法律。所以秉承这个原则,刘宏让他们把不合时宜的全都修改了。
刘宏认为,合情合理的事情,就一定要合法。像后世的很多法律,他都不能理解。不说别的,法不容情这个观点,刘宏就不敢苟同。
法律,不过一个治理国家的手段而已,有必要一点儿人情味都不讲吗?容一下情又能怎么着?充满人情味的法律,不是显得更和谐吗?像那些必须要大义灭亲的规定,多么残忍。可是你要不这样,你就犯罪了,窝藏罪,这真的很要不得。
这方面咱先不说,后世的法律,有很多时候,在刘宏看来,不是在保护百姓,而像是在保护犯罪。
就那那个防卫过当来说吧,这就相当的扯淡。相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普通老百姓,又不是专业人员,真打起来了,那么紧急的情况,哪里还有能力考虑别的。可是万一一失手,立即就成了防卫过当了,成了罪犯了,你这不是在逼着老百姓不要出手吗。
你可能觉得,那个罪犯可能罪不至此。可是在刘宏看来,这就应该是犯罪的代价。只要你正在实施犯罪,别人就算把你打死,也是你活该。不想死你就别犯罪,这和乱世用重典是一个道理。只有这样,才能震慑住罪犯,才能保护住好人。所以刘宏,让国会把那些不合情理的法律全都改了,首先以保护善良的百姓为主。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对罪犯不公平,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可是刘宏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到处都充满了不公。人生下来,就是分三六九等,人人平等的说法,在刘宏看来,完全就是一句屁话。这东西,大人物说说可以,小老百姓可千万不要相信。人家大人物说人人平等,那是因为政治需要,小老百姓要是真的信了,那纯粹就是傻蛋。
国家领导人的儿子,可能和农民工的儿子平等吗?事情显而易见,所以这样的事情,完全都是当不得真的。
刘宏既然知道,两千年之内,是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的。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在汉朝搞这个。而且刘宏也清楚,老百姓只要能确保自己得到公道就行了。对于别人是不是公平公正,他还真是不一定在乎。所以刘宏制定的法律,不讲究平等,旨在保护善良。
;
92 改革开始(中)
按理说,政务院的改制任务是最重的。可是实际上,这里边,就数它最好改。因为那些官员,全都是有文化的人,理解能力都很出色。把他们组织起来讲明白了,改制,就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国会才刚刚成立,大多数的人还没明白他的职责呢。所以,刘宏直接就认命了刘倏,为改制后的第一任宰相。像是什么施政纲领,国会投票什么的,直接就省略了,等下一次换宰相的时候再搞吧。
“恭喜皇叔了,成了真正的大汉宰相了!”
“哈哈,这多亏了陛下赏识啊!”
刘倏成了宰相,那是相当的高兴。以前他是录尚书事,相当于大汉朝实际上的宰相。可是录尚书事,毕竟不是真正的宰相,现在虽然只不过是换一下名称,实际工作,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毕竟名正言顺了,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新成立的九部,虽然和九卿不是很相同,也不过是换了个名字,调整了一下工作分工而已,也并不是多么复杂的事情。
所以中央的部门,并不是很难搞。唯一需要费些心的,就是那个安保部了,最费事的,就是安保部里的国家安全局。
安保部,虽然它不管军队,可是和军队协调的事情,全都由它负责。而且他也算是一个暴力部门,抓捕罪犯的捕快,可是全都归于它的名下的。而且,保卫国家安全也归它管,为了方便,刘宏将捕快的职能,做了调整。它不仅要抓捕罪犯,还要在辖区进行巡防。所以刘宏,将他们命名为巡捕了,就是又巡逻又抓捕的意思。
国家安全局,这完全是个新增的部门。而且它的主要职能,又是个需要刺探的情报部门。所以人们,都对这个部门很重视。
刘宏弄这个部门,其实就是竖个靶子,让它慢慢的完善吧。能不能起作用,刘宏还真是不太在乎。毕竟,他还有个归他全权负责的保密局,那可是他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了相当的完善的部门了,差不多的情报,他都能搞到手。
至于军情局,那是军队的情报部门,主要精力都是用在国外。虽然国内也搞一些调查,可是他们一般不搀和其中,不重要的东西,他们都直接存档了事,就算是比较严重的大事,他们也最多就是把得到情报,转给御史或者皇帝而已。
政务院要改革不难,可是九部的人事任命,尤其是九部的尚书,没有刘宏同意,别人是绝对不敢随便任命的。就是刘倏这个宰相,也是不行的。
九部的尚书人选,刘宏也一直在考虑。这些可都是重要的部门,选出的人选,不仅要有专业学问,还要能变通,会做事才行。
吏部,管理者官员、贵族、功勋的考核和晋升,那是重中之重,它完全算得上众部之首。在前世,人们都将吏部尚书称为天官,就说明它的重要了。
这么重要的部门,肯定不能等闲视之。和刘倏考虑了半天,刘宏决定,让胡广担任吏部尚书吧。
胡广此人,算得上德高望重。本身虽是寒门之人,却能压服世家门阀,让他管理吏部,应该出不了错。
礼部,在刘宏看来,并不重要。可是在古代人的心中,礼,却是相当重要的。左传中说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祀就归礼部管,所以它就重要了。
礼部尚书,刘宏并没有什么好人选。可是刘倏提到了一个人,让刘宏很满意,这个人就是桥玄。
桥玄,此人在历史上很有名,争论也很大。他的争论,主要来源于两个女人,就是那著名的大小乔。有人说大小乔是他女儿,有人说不是,还考证出他们的年龄不对,不可能是父女。而现在刘宏知道了,大小乔就是桥玄的女儿,因为大小乔现在都出生,就在桥玄家养着呢。
大小乔,那是刘宏内定的老婆。所以,桥玄就是他内定的老丈人了。既然是他的老丈人,那就是一家人,一定要大力提拔。所以刘宏直接同意了刘倏的提议,任命桥玄当礼部尚书了。
户部,这是管钱的。税收、海关、银行什么的,这些全都归他管。所以这个任命,也是很重要的。
就在刘宏考虑要认命谁的时候,刘倏又推举了来艳。来艳,历史上,做过灵帝的宰相,很有才能,刘宏考虑了一下,就同意了。
民事部,它和百姓息息相关,文武农工商的具体事物,都归它管。所以这个人,必须能够很好地变通。刘宏考虑很久,觉得,许训这个人最能变通了。而且他也算得上独臣,所以刘宏,就认命了他为民事部尚书了。
人力和社会资源部,不仅管理着百姓的档案,慈善和困难救助。最主要的是,它还掌管者国家的所有资源和环境保护。这绝对是个肥差,根据刘倏的提议,将它的尚书之位,给了汉室宗亲刘焉了。
安保部,算是一个暴力部门,要给信得过的人。刘宏熟悉的人,没有合适的。最后只能将这个尚书之位,给了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刘表了。
教育部,这个部门很重要,因为刘宏想要普及教育,这很考验人的能力。最后经过考虑,将这个尚书之位,给了刚通过科举的司马徽了。
将这个位子给他,刘宏经过了深思熟虑,主要是看中这家伙的人脉了。要普及教育,就要有足够的老师。根据历史的记载,司马徽学问高,交友广,他的熟人几乎全是高洁之士,门人弟子不计其数,他要是当了教育部尚书,一旦普及教育,刘宏就能通过他,将他的熟人,全都划拉过来。
交通部,在现在来说,这个部门最重要了。刘宏即将大规模移民,交通工作就是重中之重了,要是能力不够,耽误了移民,那可就坏事了。
这个位子需要能力,可是刘宏熟悉的人里,还真没有这样的人。最后刘宏想到,新晋录取胡昭了。
胡昭这个人,可是个大能人。有传言,他是鬼才郭嘉,和大反派司马懿的老师。这个事情没有定论,不过有定论的是,这个人绝对是个大能人,才能不下于诸葛亮的大能人。
既然他的能力,不下于诸葛亮,管理交通部,问题也就不大了。
卫生部,这个部门好选。既然要有专业能力,挑个名医就可以了。所以,刘宏直接让张机(张仲景),当了卫生部的尚书了。
本来,刘宏想让华佗,当卫生部尚书的,毕竟华佗比张仲景大两岁。虽然两岁相差不多,可是放到二十岁的小青年身上,这个差距,还是挺大的。
不过最后,考虑到张仲景家室稍好,受到的教育较好,所以就选了张仲景了。
要是放到后世,二十来岁当部长,那根本不敢想象。就算是正宗的红二代,这个岁数,也当不了这么大的官。
这就是古代的好处,不用论资排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唯才是举。不要说二十多岁的尚书了,就连十几岁的宰相都出现过。所以,刘宏的任命,也没人有异议。
尚书都选好了,其他的人选,就不重要。刘宏让刘倏看着任命就行了,重要是尽快将政务院组建好。
;
93 改革开始(下)
新上任的各部尚书,不管是老人,还是新人。都憋足了劲,想要在刘宏的面前,好好的表现一下。
各部尚书卖力,又有刘宏坐镇,所以政务院的中央部门,组建的很是顺利。
相比于中央部门的顺利,地方上的难度,可就大了很多。
各大家族和门阀势力,早就把地方经营的滴水不漏了。现在猛的更换制度,补充官员,他们在地方上的话语权肯定受损,这是他们无法忍受的。
虽然众议院的制度,可以让他们这些世家门阀,能够光明正大的参与到地方政务中来。也没能抵消,世家门阀对新官制的排斥。
众议院制度,看似让这些世家门阀,光明正大的掌控地方政务了。可是实际上呢?他们一点便宜都没得到。
地方政务被分成了几部分,监察之权直接归皇帝管,他们世家门阀插不上手。就算想威胁那些地方上的御史,他们都做不到。
那些御史,全都是异地任职,三年一调任。而且他们举报各项事务,都是用密折上奏。被举报了,你都找不到人,就别提报复了。
裁决之权,等于被直接赋予给老百姓了。是不是有罪,全都是临时成立的陪审团说了算,他们就是想艹控,也做不到。
陪审团,都是开庭前,临时在街上找的。而且陪审团成员都不公开,投票也是匿名的,就是怕被人艹控。而且这个过程,全程被御史监控,也不怕有人在陪审团上捣鬼。
剩下的就是政务了,这个他们倒是能够参与。可是他们能加入众议院的地方,都是他们家族的根本重地,他们只能让地方越变越好,不可能做出自毁根基的事情。
这么一来,他们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些苦力,全都被皇帝骗去干活的苦力。
而且众议院,也不是好掌控的。皇帝对众议院的人选,做出了很详细的规定。必须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有,还有各村各地的村老,还有各地有名望的人,都要加入。
这样,就严重分散了他们世家门阀的力量,为他们掌控众议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就算其他人被迫屈服,可那毕竟不是出自真心,会有很多后患的。
世家门阀不情愿,但是新官制的改革,依旧在不紧不慢的进行。这个不是他们不愿意,就能转变过来的。刘宏手中的新军,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要是真敢闹漕,刘宏绝对敢收拾他们。
看着新制度在稳步推行,刘宏的心情很是高兴。想象中的大动乱,并没发生,虽然那些世家门阀小动作不断,可是毕竟没有造成大。麻烦。只要在坚持一段时间,改革完全完成了。那些世家门阀,也就基本上无力为害了。
相对于官制改革,爵位改革由于刘宏,事先和皇族达成了协议,几乎人人都在翘首以盼。
新政策一实行,不管是功勋的兑换地点,还是士的考试地点,几乎全都是人满为患。人们都想在第一时间,加入到这特权阶层的里面。
官府考试的地方还好说点,将所有的人都弄到考场里,根据他们想要考的科目出题考试就行了。其他的地方,可真就费劲了。
像是那些行业协会,他们和众议院的监督者一起考核。可是他们考得是技术,除了商士,直接拿着完税凭证,可以直接通过以外,其他的,都要一个个的考才行。看着外面排队的长度,他们不辛苦个十天半个月的,绝对不可能外面的众人。
相对于士的考核,爵位的获得,就简单的多了。如果你只想弄个民爵,花点钱兑换点儿功勋点就可以了。
可是有能力的人,又怎么会只满足民爵呢,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得到爵位越高越好。
不过花钱兑换功勋点有限制,一人一年最多只能兑换一千功勋点。这个功勋点,只能让他们成为准爵。这个怎么能够满足他们需求。准爵还是民爵,说穿了,就是高贵一点的百姓。照着真正的贵族,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好在这里边有不少的空子可钻,虽然金钱兑换功勋点是有限制的,可是却可以花钱做好事来获得功勋点。
比如修桥铺路就是有功勋的,这个有钱就能完成,实际上还是钱的问题。比如赈济灾民也有功勋,这个最终也得归到钱上。像这样的漏洞还有很多,只要有心就能寻到。
这个漏洞,是刘宏故意留下的,就是引导者有钱人存心向善。这样的话,所有有钱人都争着做好事,那世界得多和谐。
不光爵位可以用钱买,士的考核,也可以用钱完成。就像是商士,商会考核的内容就相当的简单,只要你去申请一个营业执照,再到税务部门那里交税,凭这交税证明,就能得到士的资格。而且交的税多了,还能得到贡献点,也算是一举两得。
这个规定的后果,就是直接造成了,平时无人问津的税务机构,直接就人满为患了。一个个交税的,全都财大气粗。和以前那种,能少交一点就少交一点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了,商士只是士里边的一个另类,只是给人,增加一个机会而已。其他的士,可都是要凭真本事实实在在的考核得来。
士和爵都有特权,但是刘宏却没把这个特权白送给官员。官员要想拥有特权,也得加入到士或者爵的行列里边才行。
刘宏打算,以后的科举,只向士开放。要想参加科举,必须有士的资格才行。可是现在的官员,却有很多没有爵位,只能去兑换功勋点,或者去参加考试了。
爵位改革和士的考核,几乎就演变成一场全民运动了。只要有能力,都尽量让自己的特权资格变高一点。这直接导致了,朝廷收到了大批的钱财。刘宏可以骄傲的说,他这一个政策,就让国库摆脱了空虚的困境了。
国库有钱好,这样做什么事情,心中都有底气。虽然国库根据新规定,以后就归国会掌管了。政务院需要用钱,得需要国会审批,可这却不包括皇帝。
皇帝要是用钱,只要是用到政事上,国会是无权阻拦的。所以,现在国库有钱了,刘宏也就能进行他的那个全民教育的想法了。
;
94 普及教育(上)
刘宏这么急着普及全民教育,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仅他改革的官制,需要百姓加强教育开启民智,就凭刘宏将文武归到民中,也必须尽快普及教育了。
要是只将武归到民里,问题还不大。可是现在刘宏将文人归到了民里了,那就不行了。
华夏历来对文人重视,使得文人,都骄傲到骨子里了。让文人和其他四民相提并论,文人肯定会觉得这是掉价的事情,他们当然不会愿意了。为了不爆发矛盾,刘宏决定干脆全民识字算了。让所有人都成为文人,自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陛下,您让全民识字的想法,虽然很好。可是微臣看来,有点儿不太现实。那些百姓每天都在为糊口忙碌,他们怎么会有时间读书识字?”
“司马爱卿,说的很有道理。”刘宏先对新晋的教育部尚书做出了肯定,随后又说道:“如果没有好处,要想让全民都识字,那是肯定办不到的。可是,我们可以用利益,引诱百姓读书识字。”
“用利益引诱?”
刘宏的话,直接就把司马徽搞懵了。
“对了,就是用利益引诱。我们可以,用认字换钱换粮的办法,鼓励全民识字。”
司马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刘倏就问道:“陛下,不知道您想怎么进行奖励啊?虽然现在国库钱不少,可是这却是涉及全民的事情,您要是大规模的奖励,国库的钱就是再多,也绝对无法承担。”
刘宏将他早就准备好的,千字文、百家姓和改良版的三字经拿了出来,说道:“这是朕,整理的三本蒙学典籍。只要掌握了它们,百姓基本上也就够用了。再加上朕发明的拼音,一共是四项。朕决定,每会一项奖一千五铢钱,或给等价的粮食。而四项全会了,奖五千五铢钱或等价的粮食,用以鼓励。”
听了这话,刘倏和司马徽全都惊呆了。半天之后,刘倏才缓过神来,对刘宏说道:“陛下,大汉现在六千多万人口,就算有一半人读书识字,也有三千万人。一人五千钱,就是一人五银币,算下来要一亿多到两亿的银币才够。这么多钱,国库绝对承担不起。”
“皇叔,事情没那么严重。现在大多数的百姓都吃不饱,他们都会选择粮食。这样的话,咱们的成本就会减小很多。再说了,百姓读书识字,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少也要好几年才能完成。再把这个钱,分散到几年当中,那就会更少了。这样的话,国库应该可以承受。”
让全民识字,这可是个绝世大功劳,没有人不动心。尤其是刘倏和司马徽,他们两个都算是主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