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朗说服了胡济,立刻以丞相府长史的身份下令,让魏霸、赵广配合其作战,以夺取上邽为目的。对马谡的事,他只字未提。
    军令很快传到魏霸的手中,魏霸看完命令,玩味了很久,对赵广笑了一声:“师兄,你看看,这里面有什么言外之意不?”
    赵广接过来看了一遍,仔细的想了想,摇头道:“我看不出有什么深意。”他反问道:“怎么,你看出问题来了?”
    “嗯。”魏霸点点头,慢慢的站了起来:“木门的战事,恐怕不太理想,也许……已经见了分晓。”
    “你是说,丞相……败了?”
    “也许是丞相,也许是马谡,比较一下两人的实力,马谡败的可能姓更大。”魏霸轻声细语的分析道。当初发明战术推演的时候,赵广就是参与者,这两天他们经常讨论战局,虽然不一定会摆开阵势,可是思维却还是推演战术的思维。算来算去,诸葛亮想用两路步卒堵住张郃的成功率还是不高。相比较起来,诸葛亮有主力三万,还有骑卒,路途又近得多,马谡只有两万,三百里奔袭,中途掉队的大概不会少。再加上双方将领在经验上的差距,张郃很可能会选择马谡作为突破点。
    从时间算来,诸葛亮和马谡应该已经赶到了木门,是堵住了,还是没堵住,现在应该已经有了定论,而向朗的命令中只字不提木门的战事,那只有一种可能:诸葛亮的计划失败了。
    听完魏霸的分析,赵广眉头一挑,看着向朗的命令撇了撇嘴:“若果真如此,那夺取上邽,就是他们唯一可见的战果,他凭什么还这么强势?想以年资和身份欺负我们两个后辈?”
    魏霸微笑不语。如果他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向朗的用意就非常明显,无非是想试试他的态度,尽可能的给丞相府留一点脸面。诸葛亮同意退守关中,北伐的首功无可非议的已经落入囊中,又何必在乎这么一点虚名。毕竟都是荆襄人,闹翻了对谁都没有好处,政治斗争,不能以两败俱伤为目的,该让的时候,还是要让一让的。
    “师兄,他毕竟是老人家,又是丞相长史,岂能配合我们两个后辈作战?”魏霸温言劝道:“不管谁配合谁,反正打赢这一战,我们都有功。”
    赵广笑了:“我也有功?”
    “当然有功。”魏霸嘿嘿笑道:“我岂是那种过河拆桥的人?师兄,练拳的时候,你帮我拆手,这次骑兵作战,你也要帮衬帮衬我。”
    赵广开怀大笑:“敢不从命。”
    (未完待续)


第231章 螳螂捕蝉
    魏霸在陇关呆了七八天,虽然为了养伤,一直没有出城,可是他对城外的情况却不是一无所知。西到洛门,北到榆中、安定,都有他的斥候,每天有不间断的情报进入他的耳中。虽然因为时效的原因,他得到的情报总比实际发生的事情要晚上不少时间,可是经过几天的积累,他还是大致搞清楚了魏军的动向。
    在张郃闪击木门之前,榆中的魏军就出了城,夏侯儒和费曜率领五千步骑,从榆中赶了过来。他们原本大概是想和张郃一起夹击马谡的,后来张郃等到了战机,转而去了木门,马谡又尾随而去,他们便在洛门停了下来,占领了这个险要之地。
    张郃以逸待劳,轻松击破了马谡,跳出了诸葛亮的包围圈之后,再一次回到了洛门。不过这一次,他不再像上次那样逡巡不前,而是与夏侯儒、费曜汇合之后,立刻向上邽赶来。
    张郃一路奔袭六七百里,又多次与蜀军作战,虽说每次都是出奇不意,以强凌弱,积累下来的伤亡也不少。一万精骑,现在只剩下八千出头,补充了榆中来的兵力后,总兵力在一万三千人左右。不过他们刚刚劫了蜀军的粮,现在没有缺粮之虞,人心安定,士气旺盛。上邽城下只有一万蜀军,城里还有郭淮的残军,内外夹击,解上邽之围是轻而易举的事。
    唯一的要求就是赶在诸葛亮的主力回援之前。到目前为止,张郃的战果辉煌,可是实际杀伤并不大,诸葛亮的主力基本上没有受什么损失,如果他及时回援,张郃要想解上邽之围,还是有不小的困难。
    正因为如此,张郃顾不上长途奔袭的疲惫,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上邽。
    这个消息,很快送到了向朗和魏霸的面前。
    向朗立刻做出了反应,他以两千人守上邽,八千人在城西立阵,准备迎战张郃的一万多步骑。
    听到这个消息,夏侯儒和费曜哑然失笑。他们觉得向朗这是疯了,到了这个时候,不尽快撤离,居然还想以区区一万步卒迎战,而且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应战,只能说他连一点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张郃也有些犹豫。他对向朗并不陌生,知道他是个能吏,可是却没听说向朗领过兵。这样的一个人,会不会也是和马谡一样,是因为荆襄人的身份才得到诸葛亮的重用?有马谡这样的书生领兵在前,张郃觉得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不过,张郃毕竟是张郃,他没有因为对手可能是个不知兵的书生就掉以轻心,他对夏侯儒、费曜说道:“向朗虽然兵力不足,可是他以逸待劳,又有大量的军械帮助,远不是被我牵着鼻子赶了三百多里路的马谡可比。现在战场是他选的,地形自然是对他有利,对我们不利。如果强攻,我们的损失会很大。”
    夏侯儒和费曜对张郃都非常敬佩。听了张郃这句话,他们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拱拱手,对张郃说道:“一切听从右将军指挥!”
    张郃很满意,现在他是陇右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可以随心所欲的安排战术,不需要听任何人的意见,更不会有人敢掣他的肘。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是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情景。
    “向朗要以主力迎战我等,他必然要将那些军械也调拨过来,留守上邽城的,自然数量大减。”张郃不紧不慢的说道,一边说,一边用马鞭在地上画了个草图。“我打算以正面佯攻牵制他,让郭淮从城里出击。郭淮在城里守了几个月,想必现在一定是满腹的怨气,我们应该让他有机会发泄一下。”
    张郃看看诸将,微微一笑,说道:“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众将大笑。跟着张郃打仗就是好,不仅可以立功,而且能将伤亡减少到最低。以一万多人吸引蜀军的主力,让郭淮出城攻击蜀军的后背,然后两面夹击,一定能大破蜀军。更重要的是,最艰苦的仗留给郭淮打,功劳却是大家一起分,这种好事谁不愿意?
    对于郭淮来说,他也不会反对这个计划。他身为雍州刺史,对蜀军来犯一无所知,最后还被诸葛亮堵在上邽城里,眼睁睁的看着蜀军攻城略地,几乎丧失了整个雍州。如果不是张郃来援,他要么战死在上邽,要么投降,总之他的仕途是完了。现在给他一个机会将功赎罪,他还能不高兴?
    众将齐声叫好。张郃立刻让人把消息送进上邽城里,约好明天一早就开战。为了避免诸葛亮突然回援,张郃远放斥候,严密的监视着诸葛亮主力的动向。
    他之所以在木门休整几天,一方面是要让将士们恢复一下体力,另一方面却是要拉开这个时间差,让诸葛亮尽可能的靠近木门,无法及时回援上邽。留在田复在木门看守那些粮草,也是希望能牵制住诸葛亮,让他无法下定决心。
    现在,他达到了这个目的,诸葛亮虽然极力往回赶,可是他离上邽还有一百多里,就算他明天赶到上邽,他也是疲惫之师,无法左右战局。张郃让夏侯儒率领三千步卒,在上邽城南立阵,就足以挡住诸葛亮,为他击破向朗,收复上邽争取时间。
    除了木门方向的诸葛亮主力,张郃对临渭和陇关方向也没有放过,他安排了人在段谷监视渭水,防止有蜀汉军从关中来援,也安排了人监视陇关的赵广。不过,张郃万万没有想到,陇关现在不仅有赵广率领的三千步卒,还有魏霸率领的两千多骑。魏霸到陇关之后,骑兵没有出过陇关一步,张郃对他的到来是一无所知。
    第二天天一亮,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迎着晨光,张郃率领近万步骑,缓缓逼向上邽城西的蜀汉大营。向朗早有准备,在城西五里立下了大阵,严阵以待。原本用来攻城的大量军械被他运到了阵前。一排排的辎重车用铁链连接起来,在阵前组成了防御阵型,手持铁戟、长矛的步卒就藏在辎重车的后面,等着刺杀冲阵的魏军骑兵。在他们的身后,是数百辆连弩车组成的箭阵,每辆车都上满了箭,随时待命。
    连弩车的后面是一架架高大的霹雳车,前后三排,错落部署。每架霹雳车相隔十步,旁边围着五个士卒,后面是一架木车,木车上装的全是准备好的石弹和陶罐。
    霹雳车的后面是三个步卒方阵,每个方阵两千人,呈倒品字。向朗身处中军,由一个步卒方阵护卫,另外两个方阵像是两只巨拳,随时准备出击。
    在他身后,隔着大营,还有一个两千人的大阵。他们正对上邽,严密监视着上邽城里的一举一动。
    不管是面对城外的张郃还是城里的郭淮,向朗都是采取了守势。他不仅将所有的军械都推上了战场,还在阵前准备了大量的鹿柴、拒马桩,挖了几道壕沟,以阻碍魏军的骑兵冲击。他所作的一切都明白无误的表示出一个意思:上邽,我绝不放弃。我会坚守到底,一直等到丞相的大军回援。
    对向朗的这个心思,张郃能够理解。陇右的胜负已定,却远远不是最后的战局,魏蜀之间争夺陇右的战争还将继续。如果他能收复陇右,那将来进兵关中,他就多了一条路。如果向朗守住上邽,蜀汉军将来出兵陇右,也会多一个选择。不管是哪一方,占领了上邽,就是占据了先机。
    所以,上邽的争夺势在必行。
    不过,张郃认为向朗这么做,无异于困兽犹斗,仅凭他这一万步卒,有挡得住近两倍兵力的魏军前后夹击?他把主力放在了西面,就必然会削弱上邽城的力量,郭淮一旦出城,他将无法应付。
    对上邽,张郃势在必得。
    迎着金灿灿的朝阳,享受着凛冽的寒风拂面的感觉,看着头上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战旗,张郃长长的吸了一口气:“攻击!”
    “攻击!”传令兵大声吼道,挥动彩旗,发出了命令。
    “咚!咚咚!咚咚咚!”激昂的战鼓声打破了清里的宁静,费曜指挥着五百步卒向前,慢慢的向蜀汉军阵地接近。蜀汉军阵前安排了大量的障碍,主力开始攻击之前,他们必须先把这些障碍清除掉。
    听到魏军开始攻击的战鼓声,看着魏军走出战阵,指挥车上的向朗也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
    战鼓声互相呼应,魏军渐渐的接近了蜀军的前沿阵地。
    五百步,三百步,两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
    “射——”随着一声厉啸,一枝鸣镝呼啸而出,扑向对面的魏军。在这枝箭的身后,五十架连弩车开始轰鸣,五百枝箭紧随着那枝鸣镝,飞驰而出,仿佛跟着将军冲锋陷阵的大群勇士。
    “举盾——”魏军阵中也传出怒吼声,步卒们“呼啦啦”一声响,举起了手中的盾牌,护住自己的面门和胸腹,继续向前。弓箭手则就在停下,弯弓搭箭,极力还击,掩护步卒们向前攻击。
    刹那间,战鼓雷鸣,羽箭交驰,喊杀声震耳欲聋。
    (未完待续)


第232章 谁是黄雀
    在连弩车开始咆哮的时候,大部分的霹雳车都保持了沉默,只有数量有限的几台试制了几发。对付这样的松散阵型,霹雳车远远不能发挥其强大的杀伤力,相比之下,连弩车的密集射击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魏军虽然都有盾牌掩护,可是盾牌毕竟不能和固定的辎重车的防护能力相比,躲在辎重车后的蜀军可以放心大胆的倾听魏军的箭枝射击在车厢上,发出雨点般的闷响,连弩车后面的士卒也可以支开厚实的木板,立成一丈高,两丈宽的巨盾掩护自己,冲锋的魏军却只能举着盾牌,迎着密集的箭雨往前冲。应对箭雨,最好的防护办法是密集布阵,大家可以互相掩护,能大幅度的减小中箭的机率。可是现在蜀军有杀伤力强大的霹雳车,一旦密集布阵,就可能遭受石弹的攻击,就算是举着盾牌,被石弹击中也是必死无疑。
    为了避免蜀军的石弹伤害,这些魏军只能以松散阵型前进,各人顾各人,无法互相掩护。这样一来,在密集的箭雨面前,他们中箭的机率就要高得多。
    五百步卒,冲到蜀军的阵前时,损失已经超过两百人,剩下的人也多多少少的带了伤。可是他们还不能休息,他们还要面对蜀军步卒犀利的反击,他们还要完成清除障碍的任务。
    魏军开始清除障碍,蜀军当然不能坐视不管。藏身其中的步卒冲了上来,双方展开了肉搏战。
    蜀军背靠自己的阵地,心理上相对稳定,又有弓弩手掩护,反击非常勇猛。魏军虽然也有弓箭手掩护,可是他们刚刚经历了箭阵,心理上居于弱势,再加上双方不成比例的箭阵和兵力,魏军士卒虽然奋力搏杀,拼命的想清除掉那些路障,可是在蜀军的反击面前,他们的伤亡还是迅速增加,最终只能扔下一地的尸体,狼狈的撤出战阵。
    张郃也不急,他本来就没指望能轻松的破阵,他的目的就是拖住向朗,让他无法支援上邽,为郭淮出城创造机会。他下令费曜换上一批人,继续攻击,持续不断的攻击,务必不让向朗有喘息的机会。
    就在张郃和向朗大战的时候,上邽城里,郭淮正指挥着士卒搬开堵门的沙包。接到张郃的命令,郭淮非常兴奋。被诸葛亮堵在城里近半年,他终于等到了报仇的机会。现在张郃不仅利用骑兵的速度将诸葛亮的主力吸引到了木门,更亲自牵制住向朗,为他出城反击创造机会。只要他能反击成功,陇右之战就能以魏军大获全胜而结束,他这个险些被困死在上邽城里的雍州刺史也能将功赎罪。
    所以他非常感激张郃,对出城作战充满了斗志。
    在他的鼓舞下,将士们也非常兴奋,天水太守马遵也跟着指手划脚的指挥着。
    一包包泥沙被搬开了,关了几个月的上邽城门轰隆隆的打开,五千步卒冲出了上邽城,冲向了城外的蜀军阵地。
    主持这个阵地的是丞相主簿胡济,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如果不能将城里的主力都吸引出来,那魏霸他们是无法找到突袭的机会的,夺下上邽,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说城里的魏军疲倦不堪,却也不容小视,所以胡济和向朗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看到郭淮率军冲了出来,如潮水般的涌向阵地,胡济强自按捺住自己的紧张,大声下令:“射击!”
    战鼓声突然炸响,霹雳车首先开始咆哮,一颗颗石弹呼啸而出,砸向上邽的城门,砸向那些刚从城门里冲出来的魏军士卒。
    石弹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而致命的弧,然后向下加速,精准的砸在魏军的阵型中。石弹砸中盾牌,将木质的盾牌击成木片,将盾牌后的士卒砸得粉身碎骨,两只脚还在向前奔跑,上半身却突然裂开,鲜血从残缺不全的肢体里飞溅出来,煞是惊人。
    石弹如雨,一个接一个的魏军士卒被击中,倒在血泊之中,城门口一片混乱,前面的想停住脚步,后面的却还在不断的往外冲,大家互相挤在一起,让石弹有了更多的机会。
    “不准回头,向前冲——”
    郭淮冒着被石弹击中的危险,出现在城头,指着远处的蜀军阵地大声喝道:“冲过去,才能杀出一条血路。临阵退缩者,格杀勿论!”
    魏军士卒见没有了退路,只得硬着头皮向前冲。他们拼命的嘶吼着,撒开脚步,向蜀军阵地飞奔。城门口是最危险的地方,是蜀军霹雳车集中攻击的地方,只要逃过这一段距离,散开阵型,霹雳车的威力就会大减。
    越来越多的魏军士卒冲过了城头,冲向了蜀军阵地。他们举着盾牌,举着战刀,发出凄厉的怒吼,奋不顾身的向前冲锋。
    进入两百步以内,蜀军的连弩车开始发威,一蓬蓬箭雨跃出阵地,像乌云遮盖了天空,紧接着又冲向冲锋的魏军。魏军虽然都举着盾牌,可是在如此密集的箭雨面前,还是损失惨重,不少人被箭射中,倒在地上。受了伤的发出无助的呻吟,被射中了要害的则无声的死去。
    上邽城下,一场血腥的屠杀正在上演。
    上邽城头,郭淮冷笑不已。他知道蜀军的人数虽然不多,可是他们的箭阵非常犀利,两千人拥有一百架连弩车,射击起来的威势却不亚于千人箭阵。要想通过这道箭阵,重大的损失是避免不了的。经过几个月的攻防战,上邽城里的守军有一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这些人除了用来消耗蜀军的箭矢和石弹,已经没有太多的作用。
    要想反击成功,郭淮就只能驱使着这些士卒去送死。
    上邽城有四个城门,他先打开西门,就是为了诱使胡济大量的发射石弹,消耗他的储备。连续不断的亡命攻击,会大大的刺激胡济。在紧张的心理驱使下,胡济会不知不觉的忘记控制节奏,忘记节省石弹和箭枝,这样一来,他的消耗会比正常的战斗大大增大。
    到了那时候,就是他真正的主力出击的时候。
    郭淮相信,在临阵指挥的经验上,他要比那些没有经历过战事的蜀汉将领更有胜算。张郃能将诸葛亮耍得团团转,他不如张郃那么强,可是面对胡济这么一个无名之辈,他还是有足够的胜算的。
    郭淮的预料渐渐的变成了现实。在魏军舍生忘死的冲锋面前,胡济不断的下令霹雳车和连弩车反击,他甚至没有注意到魏军的人数一直在不断的减少,他总觉得冲到阵前的魏军似乎越来越多,负责阻击的步卒阵地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而魏军却还在源源不断的冲过来。
    双方恶战半天,上邽西门外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沾满了红色血迹或者白色骨渣的石弹,密集的羽箭如同丛生的杂草,密集得让人心寒。垂死的呻吟声在寒风中飘荡,如同鬼哭。
    郭淮看着远处声势渐落的蜀军阵地,冷笑一声,挥手下令打开南门和北门,挑选出来的五千精锐步卒冲出了城门,发动了最后的攻击。
    “杀——”魏军发出惊天动地的怒吼声,拔步飞奔,从两翼扑向蜀军的阵地。
    胡济面色苍白,虽然早有准备,可是亲眼看到郭淮的最后一击,他还是震惊不已。如果不是事先做好了部署,面对郭淮的反击,他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还手之力。
    “举起双兔大旗,求援!”胡济举起颤抖的手,用力一挥。
    “咚咚咚!咚咚咚!”急促的战鼓声响起,双兔大旗竖了起来,在寒风中飞舞。
    看着蜀军阵中竖起的双兔大旗,郭淮放声大笑。
    胡济向谁求援?向朗吗?不,不可能。向朗面对着张郃的一万多人,如果不是张郃顾惜将士的姓命,向朗早就撑不住了。他现在自身难保,又哪里有实力支援胡济。
    向诸葛亮吗?不错,诸葛亮的主力就在上邽南,不过昨天他还在百里之外,就算他一夜急行军,赶到这里也是疲惫之师,根本没有战斗力。更何况在城南还有夏侯儒的三千步卒,以诸葛亮的实力,要想突破夏侯儒的阻击,没有半天时间根本不可能。有了这半天时间,他们已经歼灭了向朗和胡济。
    除此之外,还有哪里有援军呢?陇关有赵广,但他总共只有三千步卒,张郃只要将斥候放出三十里,赵广一出现,就会被张郃知晓。张郃不太可能用骑兵攻击向朗的大阵,却可以用骑兵来突袭赵广的步卒。没有坚固的阵地为掩护,行进中的步卒对骑兵几乎没有什么反抗能力,张郃只要派出一半骑兵,就可以轻松的击破赵广。
    那么胡济能向谁求援呢?向老天?
    郭淮大笑不已。
    与此同时,张郃也在冷笑,他接到了郭淮率主力出城的消息,知道战事已经进入最后的关键时刻。他的注意力已经不仅仅在眼前的战场上,周围三十里以内的情况,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
    只要诸葛亮的主力没有出现在上邽城下,那胜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就在此时,一骑从北面飞驰而来,马背上的骑士高举着手中的红旗,发出了紧急的信号。
    张郃眉头一挑,眼神缩了起来。
    北面只有赵广,他只有两三千步卒,根本不足为患,是什么样的援军能让斥候如此紧张,以至于发出最紧急的信号?
    (未完待续)


第233章 突袭
    上邽城东五里,几十只艘船并排横在河中,船上的船夫们满头大汗,正将一块块宽大厚实的跳板连在一起,组成一道横跨渭水的浮桥。他们动作熟练,配合默契,看得出来,这是多次练习的结果。
    很快,一道浮桥成形,船夫们刚刚直起腰,一缕烟尘就从远处的山谷中冲了出来,直冲云霄。
    “下水,固船!”领头的一个大汉大叫一声,率先跳下了水。一手扣住一只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人形锁链,将相邻的两只船紧紧的固定在一起。其他的船夫也跟着跳了下来,溅起一阵阵水花,肌肉虬结的胳膊像铁铸的一般,将原本还有些摇晃的船稳住。
    冰冷的河水迅速浸透了他们的冬衣,像一把把小刀,割扯着他们的皮肉。不少人冻得倒吸冷气。
    魏霸和赵广各领一支骑兵,飞快的冲到河边,他们没有下马,却放缓了速度,战马迈着轻快的脚步踩上了浮桥。水中的船夫仰着头,看着高坐在马鞍上的骑士,露出紧张的神情。
    魏霸低着头,看着那些黝黑朴实的面庞,非常感动。现在是腊月,渭水冰冷刺骨,跳到水里可不是一件舒服的事。这些船夫虽然常年艹船,可是如果不是强迫,他们肯定不会轻易的下水。为了完成这次突袭,这些船夫也受了不少苦。他们不仅要将粮食和石弹、军械从临渭运来,还要跳进冰冷的水里做人形锁链,为的就是骑兵能快速通过渭水,直逼上邽城下。
    魏霸想起了为了胜利跳进冰冷河水中的沂蒙六姐妹,这些船夫虽然没有那么高的革命自觉姓,却也同样值得尊敬。他一手挽缰,一手抚胸,微微躬身:“辛苦了!”
    没有出现热泪盈眶的感人场面,水里的船夫只是目瞪口呆的看着他,目光随着他的身影向前移去。
    紧跟在魏霸身后的亲兵魏兴看到了,有些生气,不过他没有大骂这些船工,只是摇了摇手中的战旗,大声吼道:“参军有令,向所有的船夫致敬——”
    一听到这句命令,所有的骑兵都举起手,行抚胸礼,向水中的船夫微微欠身。那些船夫也明白过来,知道这是魏参军下令向他们致谢,顿时激动起来,他们不会说太多的漂亮话,只是咬紧了牙关,用力拽着船只的铁链,尽可能的不让船只产生大幅度的晃动,以免有战马受惊,导致骑兵落水。
    后续的骑兵看到前面的同伴,也有样学样,一个个井然有序的经过了浮桥,经过那些船夫时,都躬身施礼,有的还轻声问候。
    “辛苦!”
    “多谢!”
    两千余骑,小半个时辰就全部通过了渭水,他们在南岸列阵,拨转马头,面向渭水,跟着阵前的魏霸,高高的举起了右手。
    “等我们胜利的消息!”魏霸扯着嗓子,大吼一声:“出发!”
    “出发!”骑士们齐声应和,开始小步奔跑,向上邽城下奔驰而去。
    上邽城下,激战正酣,郭淮率领最后的五千精锐,猛攻胡济的阵地。胡济发出求援信号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顾及援军什么时候到来。面对魏军凶猛的攻击,他下令所有的霹雳车、连弩车无间断射击,然后亲自充领亲卫营赶到了第一线,与手持长矛的步卒们一起,顽强的阻击魏军。
    霹雳车在轰鸣,将一颗颗石弹砸上魏军的上空。石弹在空中呼啸,砸在地上,大地震颤,尘土飞扬;砸在盾牌上,盾牌炸裂,盾牌后的魏军士卒惨叫着倒地;砸在人身上,骨断肉碎。
    连弩车也在咆哮,上箭手们将最后的箭匣塞进了弩车,弩手们开始疯狂的射击,一支支弩箭连续飞出,拉成一条条黑线,源源不断的向远处的魏军飞去,猛烈的射击让魏军连头都抬不起来,他们只能躲在盾牌的后面,全力奔跑,希望能活着冲到蜀军的阵地前。很多人无法完成这个愿望,在霹雳车和连弩车的全力射击下,上邽城西门外的这三四百步的战场成了修罗场,无数的魏军倒在了这几百步的距离上。
    郭淮暗自心惊,他发现自己低估了胡济,本以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射击,蜀军的石弹和箭枝储备已经耗完,没想到胡济还有如此数量的存货。魏军的伤亡迅速增加,大大超过了他的估计。
    不过,到了这一步,郭淮也不可能再退回上邽去。这是张郃给他的机会,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也必须击败胡济,和张郃夹击向朗,完成这最后一战。胡济的反击虽然猛烈,却还不至于能够逆转战局。
    “杀!”郭淮在亲卫们的保护下,冒着如雨的石弹和利箭,冲到了蜀军的阵前。他的运气不错,这么远的距离,只是肩窝中了一箭,有铁甲护体,箭头入体不深,伤得不算重。可是他身边的亲卫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三人被石弹击中,当场死于非命,至少有三十多个被箭射中人或战马,生死未卜。
    听着那一声声惨叫,郭淮心疼不已,这些可都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郭家子弟,上阵以来,就没有一次损失如此惨重的。今天为了能将功赎罪,他不得亲自冲杀在最前线,这些郭家子弟组成的亲卫伤亡也迅速增加。
    “杀死胡济!”郭淮看着数十步的胡济,拔刀大喝,催马向前冲。亲卫们齐声怒吼,纵马向前。蜀军将士不甘示弱,数十柄长矛刺来,将冲在最前面的骑士和战马刺死,又用力顶着战马,不让他们继续前进。战马冲击的力量太强,十几个步卒一齐起用力也支撑不住,不由自主的向后滑去,脚上的鞋几乎都被擦掉到了底。
    “射死他们!”
    “射击!”
    隔得较远,手中武器无法接触的将士不约而同的怒喝着,举起手中的弓弩互相射击。在这十多步之间,箭矢飞驰声不绝于耳,一个个战士中箭,发出闷哼或者惨叫。战马嘶声着,抬起蹄子乱踢,蜀军将士破口大骂,用矛刺,用刀砍,四五个人围着一匹战马,有的杀马,有的拉着马背上的骑士,将他们扯下马来,乱刀砍死。
    郭淮的亲卫们个个身材高大,骁勇善战,他们坐在马背上,一边催马前冲,一边用锋利的战刀左劈右砍,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向胡济冲了过去。
    胡济看着越来越近的魏军骑士,紧张到了极点,郭淮快要击破他的阵地了,援军还没有看到任何踪影,自己难道要死在这里?他不住的向郭淮身边的上邽城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