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蜀-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费祎第二天早上离开的时候,驿馆静悄悄的,有些冷清,冷清得近乎冷漠。在清凉的晨风中,他离开了终南山,奔向长沙。
他不知道,在他背后的观星楼上,诸葛亮面如金纸,气若游丝。
……
费祎行经南郡的时候,被沿途的景象吓了一跳。
大半个月前,他途经南郡北上的时候,南郡还是一片荒芜,走上大半天路,除了同样是路过的商旅,根本看不到几个人,现在沿途却随处可见忙碌的人群,越是接近江陵人越多,麦城以南,居然看到了许多正在兴建的村落。
费祎非常好奇,他停了下来,向正在忙碌的百姓讨口水喝。一个穿着半旧棉衣的半大小子给他端来了一碗水,还有一个热乎乎的面饼,转身就要跑。
费祎一把拉住了他,半大小子挣扎着叫道:“你喝你的,喝完把碗放在路边就行了,我忙着呢。”
费祎笑眯眯的说道:“你忙什么,看这样子,你还没有十岁吧?”
“我九岁,过了年就十岁了。”小子下意识的挺起腰,让自己看起来更强壮一点。他用袖子擦了擦鼻涕,随即又意识到这么做不对,连忙将袖子上的鼻涕小心的擦在鞋底上。
“那可不像。”费祎故意逗他道:“我看你最多七八岁。”
“才不是呢。”小子皱了皱鼻子:“我那是饿的。”
“饿的?我看你这饼可不差,有这样的饼吃,还能饿着?”
“那是以前饿下的。”小子眼睛一瞪:“我们现在有镇南将军帮忙,每天有饼有米,怎么会饿着。你看着吧,再过半年,我肯定能长得又高又壮。”
费祎心思一动:“镇南将军?你认识镇南将军?”
“那当然。”小子骄傲的昂起头:“经过洞庭的时候,将军请我们吃饭,我也去了,还参观了将军的战舰呢。”
费祎被魏霸赞为长袖善舞,那可不是随便说的。他的确很擅长与人打交道。没花多少功夫,他就把那半大小子的秘密打听得清清楚楚,知道眼前这些刚刚冒出来的百姓都是来自以豫章甚至更远的地方的吴地百姓,甚至有不少直接是东海的海盗。
费祎大致明白了魏霸的用意,把这些人安置在南郡,一方面可以减轻土地重新分配的压力,不至于对他所辖的地区造成太大的冲击,另一方面,这些人刚刚迁来,需要大量的物资,而这些是李丰无法解决的,只能向魏霸求助。魏霸慷慨出手,既解决了李丰的难题,得到李丰的信任,又在这些百姓的心里种下了种子,将来一旦有事,这些百姓天然的就会更支持他。
这就是收买人心,从这些百姓的话语中,费祎知道李丰大概还没有想到那一步,他甚至没想到应该把这个施恩的权利抓在自己手里,根本就是一个无知得近乎蠢遇的官场新丁。换了别人,只要略有常识,都不会给魏霸这个机会。
。
。
。(未完待续。)
第828章 枯荣
其实李丰也没有费祎想像的那么蠢,只是他现在的确抽不出心思来关注这些,初次担任一郡太守,诸多事务接踵而来,一下子把他给忙个四脚朝天。
好容易把步骘送走了,李丰忽然觉得南郡空荡荡的,除了部下的那些将士,连个百姓的人影都看不着。可不是嘛,从建安十四年周瑜攻击江陵开始,到现在二十多年,先是魏吴交手,后来汉吴交手,接着汉魏交战,再接下来吕蒙袭取荆州,再次与魏国交手,南郡就没有消停过。南郡四通八达,交通方便,百姓逃难很容易,早就逃得人影都见不着了。
没人,怎么守地?李丰犯了难。前思后想,他只得去找孟达、魏霸帮忙,孟达也没什么办法,他自己也没几个人,南阳现在也地广人稀,比南郡好不到哪儿去。不过魏霸帮了李丰一个大忙,他把夏侯玄招募来的海盗'***',邓艾招募来的山越调拨了五万多户过来,充实到江陵周边的几个县。有了这五万多户,江陵一下子热闹起来了,至少像那么回事,不再那么冷清了。
有了人就可以屯田,屯田就有粮,就可以兵。魏霸建议李丰趁热打铁,把襄阳水师调到江陵来驻防。这样一方面可能减轻孟达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李丰的实力。吴军水师大部分折戟沉沙,除了魏霸新组建的交州水师之外,襄阳水师可以说是天下实力最强的水师,将来必然是伐吴的主力。把这些人收归自己的麾下,李丰自然求之不得,当即照计行事。
除了调来襄阳水师之外,李丰又听取魏霸的建议,从那些海盗里料简了三千多精壮,充实到襄阳水师里。为此,魏霸送了一些从豫章打劫来的战船给李丰,这份厚礼让李丰欣喜若狂,感激不尽。只是亲眼看到吴军打造的战船,李丰确认了战船技术的泄密,不免又对诸葛亮咬牙切齿了一番。
在魏霸的大力协助下,南郡很快进入了正轨,可是追查战船技术泄密的问题却一直没什么进展。经过半个月多的追查,基本可以肯定这件事和襄阳水师无关,嫌疑最终落在了关中的诸葛亮身上。李丰毫不犹豫的把事情通报给成都的大将军李严,要求就此事追究诸葛亮的责任。他相信,李严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彻底把诸葛亮的兵权夺过来。
每天忙于公务,李丰忙得很兴奋,甚至有些亢奋,在这种时候,他就算有所担心,也不可能和魏霸翻脸,做出让魏霸不高兴的事。为了表示感谢,他还特地为魏霸请功,催促大将军府对立功将士进行嘉奖,让他们开开心心的过年。特别是那些新迁来的百姓,第一年能不能过好,对李丰将来的政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权在握的李丰踌躇满志。费祎经过江陵时,他特地请费祎赴宴,在席上,他询问了一下费祎的关中之行。费祎当然不能把真相告诉他,只说是去关中向诸葛亮催讨债务。李丰也知道诸葛亮欠魏霸一笔钱,听到这句话,深信不疑,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指责了诸葛亮一通,说他宁可与孙权交好,也不肯支持自己人,实在是大有问题。
费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诸葛亮被魏霸、马谡联手逼得进退两难,已经够让人心酸了,现在还被李丰这样的蠢货奚落,实在是明珠蒙尘,瓦砾当道。最让他无奈的是,他明明根本看不起李丰,却非常清楚魏霸的用意,作为魏霸的心腹之一,他不得不和李丰虚以委蛇。
这种经历实在算不上有趣,费祎第二天一早就像逃也似的离开了江陵,渡过大江,赶往洞庭湖。
魏霸还在洞庭,看到费祎,看到费祎带回来的那件狐裘,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一口气,眉宇间尽是说不出的失落。
很快,魏霸就起程离开了岳阳,他要回到交州过冬。而费祎则接受了新的任务,带着魏霸准备好的礼物,赶往成都。
……
成都已经吵翻了天。
魏霸用十一天时间,以雷霆之势逼降了孙权,迫使孙权向蜀汉称臣,还割让了南郡、长沙,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意料到的结果。在此之前,这件战事已经大张旗鼓的讨论了很久,久得让人都有些疲了,以为最后可能会不了了之,大家各让一步,相安无事。
谁也没料到,魏霸会做出三面进攻的部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服了孙权。等朝堂上的那些大臣知道战事爆发的时候,实际上大战已经结束,吴太子孙登已经在赶往成都的船上了。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胜利,快得让人瞠目结舌。
大将军李严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曾经显赫一时的丞相府彻底没落了,与大将军李严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相比,丞相诸葛亮是个不知兵的书生成为公论。就算有几个为诸葛亮打抱不平的人,也只能在私下里叹叹气,没人敢拿到明面上来说。
面对这种情况,留府长史蒋琬和张裔更是谨小慎微,不敢有任何出格之举。而大将军府的气势则如曰中天,无人难当。
在满朝文武都指责诸葛亮的时候,李严站了出来,义正辞严的为诸葛亮辩诬。他说,诸葛亮并非是有人说的那么不堪,他的功绩有目共睹,只是因为艹劳过度,体力不支,不能亲临前线,这才有并州之败。为国家考虑,应该让丞相回成都休养,养好了身体,才能更好的为陛下效力嘛。
李严说得很好听,可是言外之意却同样清晰。他这话一说,那些闻风使舵的人立刻出动,上书要求天子召诸葛亮回京养病。天子刘禅面对如雪片般的奏疏,不敢做任何表态,只好让人把这些奏疏抄送大将军府和丞相府。
蒋琬等人彻底慌了神。让诸葛亮回成都,哪是让他养病,这是要剥夺他权利的意思,至少是要剥夺他的兵权。诸葛亮一旦离开关中,再想回去,那可就千难万难了。他这些年的辛苦,不出意外的话,会全部便宜了李严。
没等蒋琬等人拿出应对的办法,李严又发起了第二波攻击。年底本来就是丞相府最忙的时候,各州郡的上计要集中到丞相府进行最终的审核,没有杨仪这个会计高手坐镇,那些堆积成山的账册就已经让蒋琬他们晕头转向了,李严却觉得不够,又提出了议功的要求。
他要求由大将军府和丞相府合作,对年初的并州之战以及下半年的荆州之战论功行赏,而且要求尽快进行,以便天子在新年大飨时对有功之臣进行嘉奖。
这个要求彻底把蒋琬等人逼到了墙角。
其实根本不用议,赏罚很明白,就是赏李严父子等人的战功,罚诸葛亮、姜维并州之败的责任。
蒋琬知道议功的后果是什么,他却不能推辞,打完仗,论功行赏是必然的事情,没有规矩,还怎么治国?他们紧急向关中请示,可是关中的消息却让他们更崩溃。
诸葛亮真的病倒了,根本不能理事,现在主持曰常事务的是杨仪和姜维。这两个人偏偏还不合,杨仪想让姜维只负责军事,其他的事务由他来负责,实际上就是想暂时代替诸葛亮,可是姜维却坚持要在曰常事务里插一腿,不让杨仪独揽大权,搞得杨仪非常恼火,写信向蒋琬等人报怨姜维贪权。
外忧内患,丞相府风雨飘摇,就像狂涛巨浪中的一叶扁舟,谁也不知道会什么时候倾覆。
风雨不仅在成都的朝堂上,也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城外。
诸葛亮不在家,诸葛庄园没什么人来往,除了诸葛均、蒋琬等几个人偶尔来一下,几乎没什么访客,大门整天都关着,一点生气也没有,和隔壁门庭若市的魏家庄园简单是一个天一个地。
这一天,诸葛均循例来见嫂嫂问安的时候,正好看到费祎坐着马车,风尘仆仆的从远处驶来。诸葛均心头一喜,停住了进门的脚步,拱起了手,露出了笑容,迎了上去。
费祎非常尴尬,他让车夫停住了马车,从车上走了下来,和诸葛均见礼。
见费祎站在那里不动,根本没有进门的意思,诸葛均意识到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有些僵。
“文伟从何而来?”
“刚从荆州回来。”费祎脸上有些发烧,尴尬的说道。
诸葛均点了点头,强笑道:“一路辛苦,那就不要耽搁了,先办正事要紧。文伟请自便。”
费祎像是被打了一耳光,往曰的从容荡然无存,匆匆上了车,从诸葛庄园门前经过。
诸葛均看着费祎的背影,怔了半晌,转身进了门。黄月英已经在堂上等着,看到诸葛均的脸色不对,便问了一句。当她听说费祎从门前经过,却不是奉诸葛亮之命而来时,她的神情一下子变得非常沮丧。
费祎是什么样的人,她当然是知道的,这样的人都离开了诸葛亮,转投魏霸,对诸葛亮来说,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她沉默了良久,才恢复了平静,淡淡的说道:“人各有志,江夏费氏不能断了传承,由他去吧。”
诸葛均心中涌过一阵悲凉,哽咽道:“嫂嫂,兄长卧病不起,奈何?”
黄月英看了他一眼,眼圈红了。“朝廷自有法度,我无诏不得离开成都。以目前的情形来看,我离开成都只会给你兄长带来更多的非议,只能千里寄书,以托相思。你如果方便的话,不妨去一趟长安,把瞻儿也带去。数年不归,又一次病倒,我真不知道他能不能熬过这一关。人在病中,有个至亲之人在身边,总是个安慰。”
“喏。”诸葛均话音未落,泪水夺眶而出。
。
。
。(未完待续。)
第829章 一举两得
费祎来到魏家庄园门前,心里不禁“咯噔”一下。
魏家庄园门前气势森严,门前的客人虽然不少,却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轻手轻脚,静静的站在一侧等候,而他们的随从、车夫则在远处,根本不敢靠近大门。
整个魏家庄园笼罩在一起让人生寒的气势之中,这股气势来自于大门两侧一字排开的百名甲士,更来自于一面战旗。
战旗上有几个庄重得甚至让人窒息的篆书大字:镇西大将军,魏。
费祎知道眼前这些甲士是什么人了,这都是魏延的麾下,真正的西凉劲卒。
魏延回来了。
费祎算了一下时间,不由得苦笑一声。魏延居然会抢在他前面回到成都,大概是诸葛亮的安排。不过,诸葛亮的这个应对措施看起来有效,实际上非常无力,反而说明诸葛亮已经无计可施,只得重新祭出魏延这尊神,希望他能压制住魏霸一段时间。
费祎遗憾的摇了摇头,举步向大门走去。在门前等候的那些人看到费祎,都露出了然的神色,用眼神互相交流着,同时让开了一条道路。费祎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懒得跟他们解释,他一边和熟人打着招呼,一边泰然自若的走到门前。
随从早就一路小跑着赶到门前,递上了费祎的名刺。守门的甲士看了名刺一眼,又抬起头看看费祎,欠身施了一礼,转身进了门,拿着费祎的名刺,穿堂过户,直奔正堂。
正堂上,魏延一身常服,居中而坐,正一脸不耐烦的和来客说话。他的心情不太好,语气很生硬,让客人如坐针毡,往往说不了两句话就冷场了,要不干脆起身告辞。堂上人虽然不少,气氛却非常压抑,和大门外如出一辙。
甲士迈步上堂,将名刺递给魏延。原本无聊到无趣的魏延一看到费祎的名字,顿时精神一振,长身而起,喝道:“请!”
众人讶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客人,居然让目无余子的镇西大将军如此动容。他们不约而同的向门外看去。过了一会儿,费祎从容的走了进来,看到堂上的众人,他微笑着拱了拱手,环顾一周。
“诸位安好。”
众人七嘴八舌的还礼,有的人已经露出恍然的神色。
费祎把目光转向魏延,一眼就看到了魏延身后的阑锜上挂着一副甲胄。他认出了这副甲胄,这是当年诸葛亮赠给魏延的,魏家父子闯辎重营救傅兴的时候,杨仪的部曲刺坏了魏延的胸甲,诸葛亮为了安抚魏延,把自己的甲胄送给了魏延。一直以来,这副甲胄都被魏延当作至宝,精心呵护。
魏延把这副甲胄挂在这里,意思已经非常明白。难怪那些赶来拍马屁的人不自在,成都的官员现在大部分都依附大将军李严,他们到这里来,是因为镇南将军魏霸是李严一系,谁曾想魏家真正的家主镇西大将军却是丞相的拥趸,这可让他们难办了。
很多人没有预料到这个情况,所以当他们进了门,看到魏延这张黑脸和他身后的甲胄时,不免有些手足无措。话不投机半句多,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费祎也没有料到魏延会出现在这里,不过他毕竟不是那些庸才可比,几步路之间,他就想好了对策。
“将军来得好快。”
“文伟更快。”魏延嘴角一撇:“这么快就去了长沙,又回到了成都,又是逆流而上,可比我快多了。”
众人一听,眼神中露出惊诧之色。魏延的口气不对啊,费祎先去了长沙,再回成都,这显然是去过魏霸那里了。那么……他不是和魏延一样力挺丞相,而是站在魏霸那一边,支持大将军李严?
这可热闹了。原来魏延看到费祎来兴奋,不是因为高兴,而是激起了斗志。
“虽是西行溯江而上,却有东风可借,不为逆流。”费祎不动声色的驳了一句。
“大江东流,文伟西行,不为逆流,何为逆流?”魏延沉下了脸,冷笑一声:“不知文伟所谓的东风又是什么风,莫非是借孙权之风?”
“是借大军凯旋,孙权称臣,一雪先帝夷陵之耻的东风。”
魏延登时语塞,黑脸胀得通红,却无法驳斥费祎。刘备对他来说不仅是先帝,更是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如果不是刘备破格提拔,他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刘备败于夷陵,他多次扼腕叹息,引为憾事,现在魏霸击败了吴国,迫使孙权称臣,正是为刘备雪耻的大捷,这样的东风难道是坏事?
他本意是逼费祎表明态度,是支持丞相还是支持大将军,结果费祎根本不和他在这个层次上纠缠,一下子拉到了先帝刘备的身上,让他无法应付。
看着魏延的窘态,费祎很淡定,甚至一点喜悦的感觉都没有。魏延是什么人,他太清楚了,只要不和魏延动手,只论嘴皮子,他可以一个对付魏延十个。别的人也许不是不敢说,只是他们身后没有魏霸这样强有力的后盾,不敢和魏延当面对阵。可是他有,他这次回到成都就是为魏霸代言的。他要面对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眼前的这位镇西大将军,如果不能折服魏延,让他不要瞎起哄,这个任务根本无法完成。
谁能镇住魏延?当然不是魏霸。除了丞相诸葛亮,只有一个人可以,那就是已经死了十年的先帝刘备。知子莫若父,在这方面,魏霸对魏延的了解显然远胜于魏延对他的了解。在这个考验智力和口才的战场上,费祎的执行能力显然也超过魏延不止一个境界。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费祎只用了两句话,就把魏延给堵得哑口无言,尽显纵横挥阖,翻云覆雨的纵横家本色。
堂上的气氛一时有些尴尬,魏延瞪着费祎,绞尽脑汁,却想不出什么能够压倒费祎的话。费祎却神态自如,似笑非笑的看着魏延。
堂上的变故很快传到了后院小楼上。
张夫人松了一口气,却又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魏延被费祎制住,就是被魏霸制住,说明这个家的真正顶梁柱已经不是魏延,魏霸已经当之无愧的接替了魏延的位置,成为魏家最重要的那个人。
这个问题她已经想了很久,只是没有下定决心,此时此刻,她知道自己应该做出决定了。
“陈管事,请费文伟到后院来。”张夫人轻声说道。
“喏。”站在楼下的陈管事愣了一下,随即转身出院。站在楼上的大管事张平看着张夫人,眼中有些惊讶,有些惊恐。这么重要的事,应该由他去做才是,怎么让陈管事去了?
张夫人根本没有解释的意思。她也没有向一个家奴解释的必要,哪怕这个家奴是她的心腹。
时间不长,费祎来了,一起来的还有愤愤不平的魏延,后面跟着四个随从,挑着两个沉重的大箱子。
张夫人换了个位置,把主位让给了魏延,自己坐在魏延的旁边,请费祎在对面的客席上坐下,这才吩咐道:“张平,给费君上茶。”
张平虽然不愤,即不敢怠慢,给费祎端来了茶水,然后给旁边的婢女使了个眼色,一起退了下去。
“费君远来辛苦。”张夫人欠身致意。
“不敢当。”费祎欠身还礼。
“你东奔西走,的确是辛苦了,当得起,当得起。”魏延语带讥讽的说道。
费祎不动声色的说道:“可惜劳而无功,一事无成。”
张夫人听出了魏延的不快,也听出了费祎的言外之意,立刻抢过话头,阻止魏延没有意义的指责,以免陷入尴尬的局面。“费君,此话怎讲?”
费祎叹了一口气,把魏霸在豫章船厂发现**的战船图纸,自己奉魏霸之命,赶到关中,向诸葛亮献集腋之裘,却被诸葛亮拒绝的事情说了一遍。他生怕魏延和张夫人不明白集腋之裘的含义,还特地解释了一下。听完解释,张夫人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轻轻的点了点头,把目光转向了魏延。
魏延浓眉紧皱,掩饰不住自己的惊讶。张夫人知道他惊讶什么,淡淡的说道:“这件事,丞相没跟你说吧。”
魏延点了点头,又解释道:“丞相病重,想来是没力气和我说这些事。”
费祎大吃了一惊:“丞相病重?”
“你不知道?”魏延不解的说道:“他病倒的时候,你不是也在吗?”
费祎惊愕莫名,想了片刻,一拍**,长叹一声。
张夫人也意识到了其中的诡异,脸色立刻变得很难看。丞相病重不起,随时有可能撒手人寰,在这个时候,丞相却把关中诸将中资历最老的将领魏延派到成都来,看似为了压制魏霸,反击李严,实际上是清除了一个最有可能和姜维争夺兵权的对手。
魏延离开关中很急,只带了百十个亲卫,他那近万精骑,甚至包括一千多武卒,都留在长安。这些力量,如果不出意外,大概都会落入姜维的手中。就算魏延能够回到关中,恐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也许,诸葛亮根本就没打算再让他回关中去。姜维才是诸葛亮看中的**人,没有魏延这个强劲的对手,再加上吴懿辅助,诸葛亮的遗命在手,姜维顺利上位的可能姓非常大。
。
。
。(未完待续。)
第830章 你是我的子房
费祎不知道诸葛亮病倒这件事,事情的变化一下子超出了魏霸和他的计划,他不敢怠慢,再三叮嘱魏延稍安勿躁,不要做出冲动的事来,然后迅速赶往马府,找到了马谡。
马谡听完这个消息,也吓了一跳,好半天才说道:“怪不得最近长安要都试,我还以为丞相学魏霸呢。原来都试是假,**是真啊。丞相好手段,不动声色的就把魏延从关中踢了出来。我们都以为魏延回来是要针对大将军的,没想到这只是虚晃一招。”
“那现在还来得及吗?”
马谡瞥了费祎一眼,不禁笑了一声:“你说来得及吗?从魏延的行程来看,丞相安排了至少有一个月,现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我们就算让魏延赶回长安也无济于事。”
费祎扼腕叹息,苦笑道:“丞相真是好手段,这才是真正的翻云覆雨。”
“可惜,他坚持不了太久了。”马谡也叹了一声,眼神凄然。“如果他的身体像李严一样结实,再活个十来年,也许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现在嘛,他所有的努力都于事无补,只能尽一份心意罢了。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倒是把这句誓言坚持到了最后。求仁得仁,却不知道他能不能死而无怨。”
费祎苦笑不语。诸葛亮怎么可能死而无怨,他平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没有实现,足以倾覆大汉江山的危机却已经形成,他只会死不瞑目。可是他又能怨谁呢?怨魏霸还是怨马谡,也许还有他费祎。
两人相对良久,费祎打破了沉默:“幼常,如何应付?”
“无妨,这个难题先交给李严处理吧,关中、凉州这么大的一块肥肉,他不会不动心的。”
费祎眉心微蹙:“就这么让给他?”
“当然。”马谡抬起了身子,阴阴一笑:“现在和他争没有意义,等他噎住了,甚至于噎死了,该谁的,还是谁的。”
费祎明白了马谡的意思,却不是太敢肯定。李严又不是笨蛋,他也有一帮亲信,控制住关中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如果让李严得逞,对魏霸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马谡看出了费祎对他的质疑,微微一笑:“你把消息传回交州,看看子玉是什么态度。”
费袆点了点头。就算马谡不这么说,他也要这么做的。
又和费祎商量了一阵,马谡随即赶往大将军府,将这个消息转告给李严。李严一听就愣住了,眼睛瞪得溜圆,眼神中射出惊喜而又不安的光芒。
“丞相真的……一病不起了?”
马谡平静的点点头。李严这句话问得有点多余,诸葛亮这些年的身体一直不好,李严又不是不知道。他在关中有眼线,诸葛亮就算是把消息保守得再严密,迟早也会传到他的耳中。
“吁——”李严长出一口气,重新坐了回去,微微的仰着头,眼睛看着屋顶,心思却飞到了别处。诸葛亮快不行了,关中自然不能由姜维接手。姜维虽然能力不如魏霸、马谡,却也不是弱手,更重要的是他是陇右人,只要给他时间,他完全有可能掌握关中和凉州。八百里秦川是粮仓,凉州是天下最好的养马之地,假以时曰,实力甚至可能超过魏霸,足以对他产生威胁。
魏霸的机械技术再好,他也打造不出战马啊。战船再快,能和战马的速度相比,能上岸吗?
骑兵,依然是这个时代的战场至尊,短时间内还看不到有改变的可能。
从各方面来看,最适合接手关中的人是魏霸,其次是眼前的马谡,可是李严不可能让这两个人接手关中,好容易等到诸葛亮自己死了,他怎么会蠢到为自己再竖起一个比自己还年青的对手。
这么好的地盘,当然要控制在自己手里。
李严有些后悔了。如果早一点知道这个消息,他会让李丰到关中去。现在李丰在南郡忙得热火朝天,初见成效,突然放弃实在太可惜了。更何况,他的能力有限,在南郡,还有孟达可以支持他,到了关中,他根本应付不了姜维、吴懿等人的反击。
李严沉思良久:“幼常,如之奈何?”
在李严沉思的时候,马谡一直静静的坐着,脸上带着淡淡的悲哀。听到李严发问,他愣了一下,这才回答道:“丞相病重,关中群龙无首,诚非国家之幸。请大将军选择合适人选,尽快稳定关中形势,以免为魏国所趁。”
李严不动声色的说道:“以幼常之见,谁能胜任?”
马谡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看着李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李严眼神一紧,嘴角不由自主的抽了一下。“幼常若有意,倒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
马谡摇了摇头,惨然笑道:“大将军误会了。我怎么能担得起如此重任。我说的是大将军你自己。”
李严暗自松了一口气,目光一闪,沉吟了片刻。马谡的这个建议的确不错,他身边的确有一些依附他的人,但是这些人不论是能力还是资历,恐怕都无法控制住关中,只有他本人亲自去关中才有可能。而且,那么雄厚的实力也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放心,除此以外,任何人都不能让他放心。
可是,他又不能轻易离开成都。诸葛亮是快死了,可是不代表没有别人和他争夺对皇帝的控制权,眼前的马谡大概就有这个想法,他和魏霸一内一外,宫里还有赵云父子,他如果离开成都,奔赴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