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蜀-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费祎、胡综趁热打铁,拥着李丰来到魏霸的大帐。
    魏霸的大帐里人声鼎沸,数十名将领正围着沙盘讨论战术,争抢首发的机会。魏霸被围在中间,看到李丰进来,魏霸摆了摆手,将领们立刻闭上嘴巴,让开一条道路,好奇的看着李丰和费祎等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临战前的兴奋,有的咧着嘴直乐,不知道是不是在盘算能立什么战功,有的转着眼珠,不知道在想什么主意,有的互相之间横眉怒目,似乎刚刚因为争功而发生了冲突。
    李丰有些不安,脸色也有些僵,魏霸聚将议事,准备攻城,根本没有休兵的打算。他这是故意做给我看吧,我如果现在让他罢手,他会不会让这些蛮子把我给砍了?
    李丰硬着头皮走到魏霸面前,强笑道:“将军,大喜啊,吴王同意称臣了。”
    “哦,是么?”魏霸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李丰,又不满的瞟了一眼他身后的费祎和胡综,双手一摊:“其实他不同意也没事。少将军你看,我军士气正高,人人争先。诸事俱备,只等明曰少将军一声令下,我们就可以攻破益阳,生擒孙登。”
    胡综紧张的看着李丰,连大气都不敢出。
    李丰假咳了一声,笑得比哭还难看:“诸位勇气可嘉,实乃国家干城。不过,为天下百姓计,既然吴王称臣,大将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又何必再动干戈,让无辜的将士抛头颅,洒热血呢?就此休兵,各自回家安居乐业,共享天伦之乐,岂不更好?”
    魏霸声音大了起来,掩饰不住的怒意。“难道我们这么多天的准备就此放弃?少将军,你要三思啊。气可鼓不可泄,大军集结在此,不战而撤,岂不是劳师动众,枉费民财?少将军,以末将之见,不如一战。”
    。
    。
    。(未完待续。)


第819章 弄巧成拙
    魏霸话音未落,大帐里顿时吵成一片。
    “对,谈下来的不如打下来的,最多半天,我们就能拿下益阳。”
    “孙权那碧眼儿,不打不老实,现在他迫于形势低了头,可是过两天,还不知道会出什么坏主意呢。打,打得他老实了,他才会听话。”
    “可不是么,称臣有什么屁用,孙权原来还是曹魏的吴王呢,后来不照样和曹魏开战?依看我,不如灭了吴国来得安稳。”
    李丰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眼睛死死的盯着魏霸。魏霸面沉如水,一声不吭的看着他。两人像好斗的公鸡一样对视着,一个也不敢让步。
    费祎咳嗽了一声,上前一步,冲着魏霸拱了拱手。
    “将军,我能说句话么?”
    “哼,你能说什么,还不是劝我休兵。”
    “不错,我是想劝将军休兵。不过,这却不是我一个人的愿望。这也是陛下的愿望,也是大将军的愿望。”费祎极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温和些,以免惹怒了魏霸,同时还要保持足够的威慑,免得魏霸不把他当回事。“将军,大将军派少将军亲临武昌谈判,正是对这件事的重视,如果不然,他又何必让少将军以身犯险,直接下一道军令给将军你和镇东将军便是了。”
    魏霸眉头一松,面色有些缓和。李丰则不由自主的挺起了**。。
    “将军,别的不说,少将军为了促成这件事,吃了多少辛苦?你想想看,从成都到合浦,再从合浦到临沅,从临沅到武昌,再从武昌赶到益阳,奔波万里,心力憔悴啊。将军,你没去过武昌,不知道我们在这条路上赶得有多辛苦。你看看少将军的脸色就知道了。为什么这次我和胡伟则来,张温没有来?实话告诉你,张温累垮了,现在卧床不起。他赶的路还没有少将军多,如果不是少将军身体强健,他也早累垮了。”
    费祎说得,把李丰推到魏霸跟前,再次请求道:“将军,你看看少将军瘦了多少。”
    李丰被费祎说得鼻子发酸。本来他还不觉得,费祎这么一说,他也觉得自己太伟大了,太辛苦了。
    魏霸沉默了片刻,长叹一声:“少将军,我也有句话,想请少将军三思。”
    “子玉,你说。”李丰连忙亲热的应道。
    “实在不是我好战,而是对孙权这个人,我的看法与少将军不同。”魏霸拉着李丰入席,坐了下来,恳切的说道:“大将军当初是希望孙权称臣,可是孙权他不识相啊。你看看,非要逼得我们出兵,他才肯低头。如今虽说是割了两郡,赔了几个钱,可是我们付出多少代价?我们付出这么多代价,仅仅是因为孙权不识时务。这次少将军放他一马,下次他再阳奉阴违,那可怎么办?大军作战,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次不一举荡平东吴,将来再举兵,可就没这么方便了。请少将军三思。”
    李丰也有些迟疑,胡综一见,连忙上前拱手说道:“少将军请放心,吴王称臣,顺应民心,合乎天意,从此就是大汉的藩臣,不敢有任何违逆之心,否则何以向天下人交待。镇南将军过虑了。”
    李丰也点点头,附和道:“子玉,你的想法有道理,不过我相信吴王的诚意。再者,主使大鸿胪杜琼已经与吴王谈妥了合约,若是因为你的担心而不肯罢手,那岂不是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杜琼的辛苦不过是一些口水而已。我大军集结多时,却临渊撤步,我担心大将军到时候会不喜啊。”魏霸依然不肯放手,继续劝道:“少将军,这个责任,我可担不起……”
    李丰一听,连忙说道:“这个你放心,大将军如果有什么指责,我自然一力承担。子玉,谈判的主使是杜琼,副使是费文伟和我,你只是配合我们行事,将来有什么事,自然也由我们来承担,不好由你来负责。”
    魏霸盯着李丰的眼睛:“少将军,当真决意如此?”
    “当然。”李丰不假思索的点了点头,大义凛然。
    魏霸长叹一声,恨恨的瞪了一眼胡综:“我本待三路大军齐出,为大将军前驱,一举灭吴。既然少将军欲施仁义于尔等,我也不好违了他的心意。只是尔等吴国君臣,当切记少将军此曰的恩情,莫要三心二意,否则将来天饶得尔等,少将军饶得尔等,我饶不得尔等。你将我的话如实转告吴王,让他刻在案右,时刻牢记,早晚诵读,须臾不可忘却。”
    胡综被魏霸说得面红耳赤,却不敢回嘴。
    李丰松了一口气,顾盼自雄。今天他可真是露了脸了,简直是力挽狂澜,挽大厦于将倾啊。吴国君臣父子真应该好好的谢谢他,要不然,孙权这个吴王能不能做成都是一个疑问。特别是魏霸最后这几句,简直说到了他的心窝里。将来他接任大将军,魏霸、孟达可不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两口锋利的战刀。有了这样的帮手,他还怕谁。
    虽然有些波折,不过李丰一出面,终究还是把事情定了下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无非就是怎么撤兵的事。魏霸想打没打成,有些意兴阑珊,根本没兴趣参与谈判,直接让邓飏代表他出席会议旁听,自己躲在大帐里不出来。
    李丰知道魏霸心情不好,也非常体贴,邓飏代表魏霸出席也更合他的心意。他们谈的第一件事,就让和益阳的孙登、临湘的诸葛恪联络,让他们撤出长沙,将长沙完整的交给魏霸。
    不过,邓飏代表魏霸提出了一个要求。吴军撤出长沙时,要交出所有的武器,甲胄和军械,只能携带最少的粮食,以免他们中途再起异心。对这个问题,胡综本来有异议,可是一想到魏霸那蠢蠢欲动的心,生怕惹得魏霸大怒,强攻益阳,到时候李丰也不好做人,没敢当面拒绝。
    他要求先进城和孙登商议。
    李丰答应了,他警告胡综说,镇南将军心情不好,耐心有限,你们最好认清形势,不要逼他动武。真要到了那一步,我也拦不住他,你们后果自负。
    胡综不敢怠慢,立刻进城。
    听说孙权答应称臣,魏霸也同意罢兵了。处于绝望边缘的孙登长出一口气,虽然觉得魏霸的要求有些过份,还是答应了。与其被魏霸攻破益阳,做阶下囚,还是老老实实的交出武器,体面的走出长沙吧。
    当然了,孙登离开长沙就要赶赴成都为质,这也是条款中定好的,他只是回武昌和孙权见一面,然后接上太子妃周氏,到成都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自然要夫妻两个一起去。
    孙登同意之后,随即以太子的名义给诸葛恪写了一封信,让他按照魏霸的要求交出武器,撤出临湘。为了防止诸葛恪节外生枝,孙登特地派张承去见诸葛恪,以姊夫的身份压制诸葛恪,别做出蠢事来。
    事后证明,胡综的决定是正确的,孙登的担心也绝不是多余。听说要放下武器,割让长沙、南郡,向蜀汉称臣,诸葛恪气得暴跳如雷,如果不是张承,换一个人来,根本压制不住他。
    经过两天谈判,在胡综、费祎的穿针引线下,孙登、诸葛恪交出武器,撤出益阳、临湘。魏霸进驻益阳,靳东流接管了临湘。
    在谈判的时候,魏霸一直没有露面,由李丰、费祎等人主持各项事务的协调。谈判完成之后,魏霸派人请孙登和诸葛恪赴宴。在酒席上,魏霸一改之情的愤愤不平,谈笑风生,特别是大大的夸赞了一番李丰,推李丰为这次谈判成功的首功。
    李丰得意洋洋,假模假式的谦虚了两句。诸葛恪冷笑了一声,不屑一顾,一个人坐在一旁喝闷酒。
    孙登也有些尴尬,特别是面对坐在魏霸身边的关凤,他觉得无地自容。当年孙权以婚姻不成为借口,最后袭杀关羽,致使关羽尸首分离,现在关羽的女婿魏霸逼着他们父子向蜀汉称臣,他本人还险些成了魏霸的俘虏,真是报应不爽。
    关凤倒没会异常,事实上,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孙登一眼。她的眼里只有魏霸。
    ……
    孙权称臣,吴王质子孙登即将赶赴成都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成都,送到了大将军李严的手里。
    李严却没有一点兴奋,相反怅然若失。
    他刚刚上书天子,要求率领讨伐东吴,还要诸葛亮出兵策应。皇帝的诏书刚刚发出去,李丰的捷报却到了,协议达成,孙权称臣,荆州的战事已经结束了,他还忙乎的什么劲?
    李严恨不得把李丰从荆州拽过来海扁一顿。从李丰的捷报里来看,促成这个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李丰。魏霸不肯就此罢休,是李丰力主与孙权罢兵谈和,甚至还不惜动用了大将军的名义,强行压制住了魏霸。
    看到李丰自吹自擂的摆功,李严险些一口血没喷出来。
    这个没用的畜生,坏了老子的大事。
    李严想了很久,还是不甘心。他冥思苦想了半天,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
    。
    。(未完待续。)


第820章 自不量力
    马谡沉吟良久,摇了摇头。
    李严顿时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心有不甘的问道:“幼常,此计有何不妥?”
    马谡微微一笑:“大将军,此计并非不妥,而是时机不对。且不说朝令夕改是执政治军的大忌,在并州、荆州功罚未定之时,又要发动洛阳之战,恐怕将士们也会有怨言。”马谡话锋一转,又道:“当然了,最关键的问题是大将军此举会对少将军不利。”
    李严沉默了,半晌没说话。
    他一心想发动伐吴攻势,强取江夏,甚至攻入江东,建一个大大的战功。不料李丰急于求成,答应了孙权称臣,甚至不惜压制魏霸,这让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皇帝的诏书已经下了,却没了敌人,这可怎么办?
    李严把目光转向了洛阳。孙权服了,曹睿还没服啊,趁着这个机会攻打洛阳,就凭着魏霸和孟达两员虎将,加上不得不从的诸葛亮、孙权,拿下洛阳还不是小菜一碟。就算无法打服曹睿,收复洛阳也是奇功一件,比收复江夏可威风多了。
    一念及此,他就像怀春的少年一样急不可耐,反复思量,越想越觉得可行,这才把马谡请来商量,不料马谡给了他这么一个建议。
    李严很失望,不过他终究是在朝堂、战场上混迹多年的人,遇到相反意见的时候,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仔细考虑了一下马谡的意见。他觉得马谡的建议有道理,至少更稳妥。马谡看到的一些问题也是他之前没有注意的。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姜维兵败并州、魏霸在荆州大胜的功过还没有赏罚。罚赏不明,是用兵大忌,将士们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为的不就是加官进爵吗,如果有功不赏,有过不罚,那还有谁会把你大将军当回事,又有谁肯为你拼命?姜维和魏霸一起出现在战场上,如何才能区别他们的优劣高下?
    况且,他当初逼孙权称臣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功来衬托诸葛亮的无功,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正是收拾诸葛亮的时候,怎么能轻轻放过,反而去发动洛阳之战呢。如果这次诸葛亮立了功,那以前的责任还追究不追究?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虽然他心里埋怨李丰办砸了差事,当断的时候不断,不当断的时候乱断,可是不管怎么说,在外人看来,这的确是李丰办得不错的一件事。逼着孙权献地称臣,太子孙登入质,这是多大的一个功劳啊。不趁着这个机会扶李丰上位,却忙着去发动洛阳之战,岂不是本末倒置。
    “幼常言之有理,是我荒悖了。”李严道:“这件事,的确应该往后拖一拖,先消化了吴国这件事再说不迟。孙权虽然称臣,我们对江东的控制却还很薄弱。”
    “大将军明鉴。”
    “那幼常又有何妙计教我?”
    “大将军**远瞩,哪里需要我来置喙。”马谡笑道:“不过,既然大将军垂询,我也不敢藏拙,有几点拙见,供大将军参考。”
    马谡侃侃而谈,说了几个意见。
    第一,当然是立刻派合适的人手控制南郡、长沙。长沙的事情比较简单,魏霸既然已经入驻,再让他退出来,恐怕不太合适,再说也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重点是南郡。
    建安十四年,周瑜与曹仁争夺南郡,连番大战之后,南郡就成了双方反复交战的前线,早就荒无人烟。不过,南郡荒了,只是因为战事连绵,百姓逃窜,并不是南郡本身的问题。南郡土地肥沃,交通发达,只要加以整顿,迁入人口,那里很快就能发展起来,相关的情况可以参照关中。关中也曾经荒芜多年,可是诸葛亮夺取关中之后,这几年发展非常迅猛。
    如果派得力人手进驻南郡,再迁入百姓,凭南郡的条件,很快就能成为一个新的实力增长点。这么重要的地方当然不能留给别人,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南郡和南阳联在一起,实力将不弱于关中。
    第二,当然是进一步控制吴国。孙权虽然称臣纳质,但是他肯定不服。因此,如何让他既不至于狗急跳墙,又不让他重新坐大,便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魏霸和孙权多有冲突,这个人只能作为威慑孙权的重器,却不能让他和孙权走得太近。最好另外派一个信得过的人和孙权打交道,使用怀柔手段,慢慢的在孙权身上捆上更多的约束。一旦孙权不听话,则动用魏霸这个打手,软硬兼施,把孙权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化作自己的力量。
    第三,当然是论功行赏。这次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迫使孙权称臣,一是大将军策略得当,二是前线的文臣武将配合默契。比如少将军,为了促成这件事,来回奔波万里,大鸿胪杜琼不顾身体老弱,来回劝说,就连费祎等人都付出了不少心血。至于魏霸,动员了三路大军,近十万人马,更是有功之臣,这样的人如果不赏,下次有行动,他们怎么能有动力呢?
    特别是杜琼、费袆,一个是益州大儒,一个是丞相府参军,大将军赏他们,一方面是明赏罚,另一方面也是树起一个榜样,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来支持大将军。这可是关系到壮大实力,进一步挤压丞相生存空间的重要机会,千万不能轻易放过。
    李严听得连连点头,他本来就有一些想法,现在听马谡详细的一说,他更觉得此事不能缓。这可是他对诸葛亮的重大胜利啊。
    “那……谁去南郡比较好?”李严故意看着马谡。
    马谡心知肚明:“还有谁比少将军更合适?”
    李严装模作样的摇摇头:“他不行。从这件事来看,他还是疏于政事。南郡过于敏感,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怕他再误了大事。”
    “大将军,这次出了些小差错,却不是少将军的责任。益阳到成都三千里,滩险流急,就算是六百里加急,也要五六天,如果路上有所担搁,七八天到不了也是正常。少将军促成罢兵之时,根本不知道大将军的命令,他又何从领会?总的来说,这件事少将军处理得还是妥当的。初次出马,就能完成得如此妥当,是可造之材。”
    李严正中下怀,却依然不肯答应。
    马谡又道:“大将军,有句话,不知当讲与否?”
    李严哈哈一笑:“幼常,你我之间,又何必如此客套,有什么话,尽管讲来。”
    “多谢大将军。”马谡很郑重的说道:“大将军以为,丞相为何会如此窘迫?”
    李严目光一闪:“为何?”
    “当然是因为他没有根基,只能倚靠荆襄人,却又防着荆襄人。”马谡一顿,又接着说道:“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诸葛瞻尚幼,根本指望不上,因此他才过继诸葛乔。诸葛乔原本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可是他却死在刺客手中。他还能选谁,又能谁能代替自己的儿子?”
    李严心有同感,微微颌首。诸葛亮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这的确是一个硬伤。诸葛乔的意外身亡,对他无异于晴天霹雳,而魏霸收容刺客彭氏兄妹,甚至纳彭小玉为妾,恐怕也是诸葛亮无法容忍魏霸的原因之一。魏霸大概也清楚这一点,这才死心塌地的背弃了诸葛亮,跟着他,要不然,以魏延对诸葛亮的敬重,又怎么会发生魏霸和诸葛亮反目这样的事。
    有了继承人,还要着意培养。诸葛亮就是因为着手太迟了,所以青黄不接。自己的身体虽然不错,可是也近过五十,再不把李丰放出去锻炼,以后还怎么接替他的权力?
    “这件事……关系重大,我再思量思量。”
    马谡知道李严早就心动了,现在不答应,不过是官场上的客套话。他没有再说,他把基调定了,接下来的事,李严自然会安排其他人去做。身为大将军,李严的脾气虽然不太好,手下还是有一帮趋炎附势的人,只不过没有他和魏霸这样杰出的人才罢了。他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难免遭人嫉妒。
    马谡离开了大将军夜,上了马车。天气渐凉,马车四周已经挂上了车帷。放下车帷,挡住四周的目光,马谡的嘴角才露出一抹鄙夷的微笑。
    李严利欲薰心,想捧李丰上位,简直是痴心妄想。李丰这次看似立了功,其实被魏霸耍得团团转而不自知,这样的人安排到南郡,迟早有一天会被玩死。他之所以强烈建议李严安排李丰到南郡,并不是出乎对李严的忠诚,而是抛出一个香甜的诱饵。谁让李严食言,要把原本属于他和魏霸的权利转交给自己的儿子李丰呢。不玩死他们父子,岂不是没有天理。
    权柄是重器,不是每个人都玩得动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不仅享受不了权柄带来的利益,反而会被权柄所伤。朝堂上的聪明人太多了,要想把这些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没有足够的智慧怎么行。就凭李丰那种水平,也想在这样的地方起舞?实在是自不量力。这样的人太多了,屠夫大将军何进是一个,李严父子将是下一个。
    。
    。
    。(未完待续。)


第821章 釜底抽薪
    鄱阳湖西岸,一辆双驾马车在数十名吴军甲士的簇拥下急急前行,马上坐着两个文官,其中一个死死的抓住车轼,气急败坏的大叫道:“慢点,慢点,老子的心肺都被你们颠出来了。”
    坐在他右侧的文官根本不理他,连声催促道:“快,再快点,再快点。”
    驭手连挥马鞭,两匹骏马喘着粗气,发力奔驰,马车在官道上狂奔。甲士们催马前行,一个个神色紧张,小心翼翼的控制着座骑,生怕和快要飞起来的马车发生摩擦。
    “咕咚”一声,坐在左侧的文士眼睛一翻,倒在马车上,手却还死死的拽着车轼。
    右侧的文士大吃一惊,连忙大叫一声:“停!”眼疾手快,一手抱住晕倒的文士,一手拽着车轼,免得被颠簸的马车扔出去。
    “吁——”驭手长啸一声,拽住了缰绳,慢慢的控制住了骏马。
    “先生,醒醒,醒醒。”文士焦急万分,拍打着晕倒者的脸颊。晕倒的文士一抬手,紧紧的扼住了他的手腕,眼睛睁开了,两道狡黠的目光看起来是那么的可恶。
    “别打了,再打,老子不被颠死,也被你打死了。”
    “哼,原来先生没晕。”文士怒道:“那你何必如何拖延,你拖延一刻,我军损失就会增大一分。”
    “那关我什么事?”装晕的文士坐了起来,慢条斯理的整理了一下衣服,脸上看不出一点惭愧。他斜着眼睛,一脸痞气的看着急得脸色通红的文士上。“我跟你说,你再这么拼命赶路,老子就是到了那里,也要休息几天再宣布命令。”
    “你……”
    “我怎么了?不满意?不满意老子现在就回去,换一个让你满意的人来。”
    文士气得一跃下了车,捶胸顿足,却不敢再下令向前急行。旁边的甲士也恨得两眼冒火,不少人把手放在了刀环上,却没人敢真正对车上那个无赖拔刀。
    他们就是刚从武昌赶来的使者,装晕的那个是魏霸的使者,大名皮二丁,原来是长安城的一个混混,机缘巧合,认识了当时在长安行间的魏霸,还和彭小玉成了熟人,后来便到了荆州找生活,因为那层关系,再加上能说会道,现在成了魏兴的副手。
    停战协议签订,皮二丁肩负着传令给夏侯玄、诸葛诞的重任,跟着孙权的亲信是仪一路赶往柴桑。等他们到了柴桑,才知道夏侯玄已经率领水师直接杀入鄱阳湖,即将和留守的豫章船厂交战。是仪一听就慌了,催促前进,希望能早点把命令传到夏侯玄的手中,结束这场战斗,为吴军保留一点元气。
    可是皮二丁不干了,他找了好多理由拖延时间,恨不得等打完了再去。现在,他更是拿出了做混混时的无赖,逼得是仪暴跳如雷,却无计可施。
    谁让皮二丁传的是口令呢。皮二丁要是不高兴,这仗就没法结束。
    是仪很清楚皮二丁的打算,可是现在主动权不在自己手里,他着急也没用。事实上,他并没有把所有的情报都告诉皮二丁,否则天知道这货会不会直接装死,一步都不肯走了。
    不光是夏侯玄到了鄱阳湖,邓艾也到了。邓艾率领纠集起来的数万山越,一路势如破竹,逢县破县,逢郡破县,长驱直入,已经攻到了豫章郡治南昌。他和夏侯玄会合之后,水陆并进,豫章船厂绝无幸免之理。
    这也不能怪驻守的吴军无能,只能说是形势所迫。吴军的主力现在就是山越,他们对被迫为军早就不满了,一看到举着神将战旗的部众,听上两句劝降的话,就欢天喜地的投降了,那些忠于吴国的战士少而又少,根本无法抵抗这些山越的内外夹击。邓艾一路几乎是兵不血刃,就算有几个拦路虎,在漫山遍野的山越面前,也都被踏作了烟尘。
    现在,邓艾才真正意识到魏霸将陈袆配给他做副手的用意,这神将的威名号召力实在太强了。
    是仪希望能尽快赶到豫章,传达停战的命令,为吴军水师保存一点实力。奈何皮二丁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却对交州水师的实力有着难以置信的信任,他相信只要水师进入鄱阳湖,就算驻扎在柴桑的三万吴军追上来,也无法挽救豫章船厂的命运。吃掉豫章船厂,吴军水师的根基就算是被挖空了,为了这个目的,他什么不要脸的招数都玩得出来,甚至诈死不惜威胁是仪。
    是仪满腔怒火却无处**。面对这样一个连脸都不要的无赖,他就算是有千般妙计也只能望湖兴叹。
    实力不如人,再有学问又如何?是仪感到深深的悲哀和屈辱。
    ……
    邓艾远远的看着南昌的城楼,看着城墙上攒动的人影,笑了笑,随即下令继续前进。他现在根本没有兴趣拿下南昌,他的目的是鄱阳湖的船厂。
    他在船厂和南昌城之间布下了阵地,留下一万人列阵阻援,然后派出一万人向船厂的陆营发起了攻击。与此同时,鄱阳湖里的夏侯玄也升起了战旗,指挥三万多水师向吴军水寨发起了冲锋。
    诸葛直率领一艘楼船,数十艘中型战船,一马当先,杀入列阵迎战的吴军。身为降将,诸葛直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他不像诸葛诞那样是主动投奔魏霸的,而是战败被俘的,如果不努力作战,多立战功,他以后的仕途很难顺利。既然决定了要投靠魏霸,总要拿出点诚意出来。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显,吴魏都不是蜀汉的对手,而蜀汉实力最强,发展后劲最足的无疑又是魏霸,现在交州水师刚刚组建,机会还多,不趁着这个时候赶紧上位,难道等称霸天下之后再发力?
    接连几战,诸葛直都立下了大功,这一次也一例外,他毫不犹豫的做了前锋。
    吴军不甘示弱,派出两艘楼船夹击诸葛直。
    诸葛直一看到对面驶来的两艘楼船,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这是两艘吴军的楼船不假,可是这两艘楼船不是他熟悉的那种楼船,这种楼船两侧没有桨,和交州水师的楼船很相似,只不过没有那么大罢了。更重要的是,这两艘楼船的速度明显比他的座船快。
    这是秘密打造的新式战船?诸葛直一边紧急的思索,一边挂起了求助的战旗。前一阵子,孙韶曾经给他们吹风,说孙权正在豫章船厂试制新船,一旦成功,会优先装备他们。如果不是交州水师来得太急,也许这些新式楼船会成为他们的战船,现在却成了他的对手。
    诸葛直不敢怠慢,调整方向,向其中的一艘冲了过去。
    两艘楼船越来越近,双方将士冲到船航边,开始用手中的弓弩对射。诸葛直站在飞庐上,清晰的看到了对方楼船后面的水花,这和交州水师的楼船如出一辙,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楼船的速度也仅仅是比他快一些,和交州水师的楼船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吴军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现在正得意于自己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意气风发,准备一举歼来敌,特别是眼前这个无耻的叛徒诸葛直。对付诸葛直,他们有明显的优势。
    “轰!”一声巨响,两艘楼船相撞,诸葛直虽然抓住了栏杆,依然险些从飞庐上摔下来。对方的速度更快,甲板更厚实,他的座船被撞得猛的侧晃了一下,险些倾覆。不过对方也好不到哪儿去,船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