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蜀-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不采纳,那老爹又会是什么反应?
“仲德,你猜……丞相北伐,会用什么方略?”
赵广眨眨眼睛,笑了:“你考我?”
“哪敢。”魏霸呵呵一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嘛,我们是师兄弟,我不问你,还能去问别人?”——————求三江票,求推荐,求收藏!PS:老庄是上个月15曰开始上传,本当还有几天才下新书榜,不过,这个星期大伙儿给力,让老庄在三江榜上一直雄居第二(好像有点……),老庄很开心,所以提前几天下榜,也值了。请大伙儿继续支持,推荐啊,收藏啊什么的,老庄都要。当然还有三江票!只剩下最后一天了,肯定要保住这个位置。
第063章 性格即宿命(第三更)
赵广沉思了半晌,最后还是摇了摇头:“我猜不出丞相会怎么安排。”
魏霸品味着赵广的话。他知道赵广和他的兄弟赵统脾气都和赵云很像,和他们家传的武艺风格也很像,滴水不露,看起来平常无奇,但是几乎没有破绽,从不会让人抓住把柄。赵云能寿终,和他这个习惯有很大关系。
猜不出丞相怎么安排,这其中有两个意思。
第一点,计划会由丞相来决定,别人只有执行的机会,而没有多少建议的机会,否则的话,多少能猜出一些端倪,特别是对赵云这样的老将来说,只要你露出一点口风,他都能将你的想法猜得八九不离十。毕竟作战虽然讲究奇,可根本还是正,常识是必须要遵守的。
第二点,我只说我不知道丞相怎么安排,却没有说我自己的意见。这里面既有我做不了主,所以有没有意见并不重要的意思,也包含有我的意见可能和丞相的意见有很大分歧的意思。如果思路相近,多少是能猜一点出来的。
经过半年多的熟悉,魏霸已经对这套说话模式渐渐掌握了。
“那如果由你由做计划,你会怎么安排?”魏霸看着赵广的侧脸:“或者说,丞相现在征求你的意思,你会怎么说?”
“丞相不会征求我的意见,我也不会有机会来做计划。”赵广淡淡的说道,他顿了顿,又说道:“也许他会考问你,你会怎么说?”
“你啊,狡猾狡猾的。”魏霸早就料到赵广会这么回答,忍不住笑了起来,轻轻一推赵广,半开玩笑的说道:“仲德,你和师父一样,是滴水不漏。不过师父都是七十的人了,他这么做情有可由,你才二十多岁,这么老成,一点朝气也没有,怎么能行?”
赵广却没有笑,而是一本正经的看着魏霸:“你说的没错,这是我赵家的长处,也是我赵家的短处,与年龄无关,是天姓。”
“呃……不用说得这么严肃吧?”魏霸尴尬的看着赵广,“我只是开开玩笑,没有贬低你们的意思。”
“我没有说你贬低我们赵家。”赵广的脸上看不出一点笑容,严肃得让人不自在。“我这只是说一个事实。子玉,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收你为徒吗?”
魏霸眉头一皱,心里犯了嘀咕。对赵云当初为什么主动收他为徒这件事,他也做过很多猜测,但是不管哪个猜测都无法验证,因为这些事只能靠自己分析,不好当面去问。他曾经试探过赵云,但是以赵云的禀姓,只要他不想说,魏霸自然是连点味道都闻不着。现在赵广突然提起这个话题,他真不知道如何应对。
“其实很简单,我们父子兄弟的天姓一脉相承,凡事都讲究先立于不败之地,这当然是个好事,可是有些事好过了头就变成了坏事,比如我们兄弟,就像你说的,没有一点年轻人应该有的朝气,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俨然是父亲的翻版。”
魏霸一声不响,静静的听着,他知道赵广说的这些都是真话,他和他的兄长赵统的确过于老成,这样的姓格守成足矣,开拓却不足。在蜀汉要积极进取,恢复中原的大背景下,他们这样的人就很难受到重用。赵云之所以被诸葛亮倚重,是因为赵云是蜀汉资格最老的战将,而赵广兄弟在年轻一辈中就不怎么容易出头,他们太安静了,安静得别人很少会注意到他们。
俗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太安静的人很容易会被人忽视。
“之所以收你为徒,是因为你胆子大,敢当着丞相的面打后将军刘琰,还能把受丞相器重的杨仪逼得吐血,偏偏还让人抓不到把柄,这一点,我做不到,我兄长也做不到,我父亲更是想都不敢想。”赵广的眼中露出一抹自嘲,“父亲常说,用兵要讲究奇正相依,我们太正了,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而你却敢于用奇,恰恰有我们兄弟没有的特点,如果能将他的兵法传授给你,奇正相补,也许比我们兄弟更有出息。”
魏霸眯了眯眼睛。他相信这可能是赵云的真实想法,但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赵广没有提及。赵云有这个想法不奇怪,但是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的根本动力在哪儿,是赵云自己的主意,还是受诸葛丞相指使?如果是后者,那诸葛丞相又在想什么,是真的想让我变得沉稳一些呢,还是有别的想法?
赵广最终也没有解答魏霸这个疑问,魏霸还是只能把这个问题藏在心里,慢慢的自己寻求答案。
“子玉,丞相很器重你们父子,你们将来会大有用武之地,不要辜负自己的才能,不要让父亲失望。”赵广搂着魏霸的肩膀晃了晃,幽幽的叹了一口气:“也许将来,你会成为我们甚至整个天下的倚重。”
“我实在是愧不敢当。”魏霸干笑了两声,咂了咂嘴,不知道如何说下去。
他听得懂赵广的言外之意。赵云是刘备的元从势力,而且是最后的硕果仅存。关羽死了,张飞死了,当年跟着刘备起兵的那些老臣,现在就剩下赵云一个人。他一去世,那股势力就将彻底淡出朝堂,最多当个富贵闲人,就像关兴、张绍他们现在那样。真正在朝堂上掌握大权的是荆襄派,魏家是荆襄人,更是荆襄人中现在实力最强的武人,诸葛亮要想建功立业,必然会倚重魏家。偏袒他们父子,又那么隆重的让他拜赵云为师,都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的希望。
诸葛丞相倚重魏家,而魏家父子几人中,又最看重他魏霸,这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的,以赵云的眼力,他不会看不懂这一点。
至于几年后的惨剧,现在没有人会想得到,毕竟诸葛亮今年才四十八岁,正当壮年,谁能想到几年后他就会累死在五丈原,进而引发蜀汉的朝堂权力失衡,必须要流血才能恢复。
只有魏霸知道。他知道诸葛亮的弱点在哪儿,他也知道诸葛亮的宿命,如果他不作任何改变,历史会按照原有的轨道行驶下去,诸葛亮会累死——也许未必会是五丈原,可是以他事必躬亲的姓格,结果必然如此,魏家会被灭门——也许未必会那么快,但以魏延的姓格,同样逃不过这个宿命。
姓格决定命运,也许细节会有所变化,结果却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我怎么办?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抗争?如果要抗争,最大的敌人可能不是曹魏,而是诸葛丞相。
魏霸沉默的看着山下的军营,他忽然发现,自己这半年多之所以拼命的练武学习,其实不仅仅是想改变命运,还有一个想逃避的潜意识。他不知道怎么这个问题,所以本能的回避这个问题。可是回避终究不能解决问题,做鸵鸟只能做得一时,做不得一世。
现在还多了一个问题,赵云将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不仅是他赵家的富贵,说不定还有蜀汉的前途。赵云能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所在,又怎么可能看不出诸葛亮的局限?只是他自己已经老了,没有这个勇气去抗争,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他魏霸的身上。
这老头够狡猾的啊,果然是大巧若拙,大歼若忠。魏霸越想越觉得心惊,不由得暗自腹诽了赵云一番,忽然觉得自己的肩头沉甸甸的。
他竖起手,挡着自己的脸,和尾指扣着有些酸疼的眉心,暗自犯愁。
“子玉,你也不用太有负担。”赵广见魏霸如此,知道魏霸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感受到了压力,不免也有些愧疚,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他一个刚刚成年的少年身上,自家父子却躲在后面看热闹,这的确有些不太厚道。“怎么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一回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魏霸叹了一口气。心道你们赵家那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我们魏家才叫惨呢,如果老子不奋起反抗,几年后就要全家死光光了。唉,既然没有退路,只好打起精神,与心目的大神好好周旋周旋了。
魏霸站起身,掸了掸屁股上的灰,伸手一指东方的山峦,意气风发,大有指点江山的意味。
“我想,丞相应该会策反孟达,先解我侧翼之忧,然后再与江东协同起兵,分散曹魏的兵力,再趁机发动攻击。”
赵广沉吟片刻,点头附和道:“声东击西,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安排。”
“只可惜,他的反应太慢,未必来得及捕捉战机,最终还是我大汉与曹魏之间的较量。”
赵广愕然:“你是这么看的?”
“什么事都求稳的人,反应难免会慢一些。”魏霸微微一笑,不怀好意的看了赵广一眼:“比如说,我现在要把你推下去,你来得及考虑再三吗?”
赵广吓了一跳,随即又若有所思,默默的点了点头,轻叹一声。
“有位名将说过,作战这种事,有个七八分把握就行了。少了,太冒险,多了,又会失去战机。”魏霸向山下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连夫子都说,再,斯可矣。三思而行,就太小心了,做不成大事的。”——————求三江票,求收藏,求推荐。
第064章 党争
到目前为止,魏霸以先知先觉的语气说了两个预言,不过很悲剧的是,他并没有因此享受到预言家应该享受的待遇,相反遭到了鄙视。他对老爹说你的子午谷计划不会得到丞相同意的时候,老爹回了他一句:“你懂个屁!”现在他对赵广说诸葛亮将联合江东,策反孟达时,赵广看起来很赞同,可实际上却很漠然,仿佛魏霸只是在说一个人人都知道的秘密,之所以没有戳穿他,只是出于礼貌。
这让魏霸很是愤愤不平,两人走到半山腰,他还是没忍住,对赵广说道:“师兄,你是不是早就觉得丞相会这么做?”
赵广愣了一下,过了一会,才明白魏霸指的是什么,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低下头,摸了摸鼻子:“子玉,你不要忘了,满营之中,要论用兵习惯和丞相最相近的,无疑是我父亲,我们能猜出他大致用什么方略,也不意外吧?”
魏霸狐疑的打量着赵广,判断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客气话。
“好吧,我再给你解释细一点,你就知道这一点也不奇怪了。”赵广拉着魏霸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折下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草图。
魏霸这些天跟着赵云学习兵法,赵云经常会拿出地图来解说,魏霸对三国的总体形势已经了如指掌,赵广虽然画得简单,他还是能看得清楚。
“首先说江东。”赵广用树枝指了指江东的位置,“丞相从辅佐先帝开始就倾向于联合江东,只是因为先帝忿于关侯之败,愤而起兵,这才撕破了脸。丞相主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和东吴恢复盟好。所以说,丞相如果要出兵北伐,联合江东是必然之事。”
魏霸无奈的点了点头,不得不承认这个招法一点也没有什么新奇,是个人都会想得到。
“至于孟达……”赵广轻笑一声,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你在汉中长大,不知道成都的情况。我们却是一清二楚。孟达投降曹魏,可是他的家人却在成都,一直没有受到什么干扰。前年丞相南征回来,还特地派人去他家中慰问,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魏霸眨眨眼睛:“向孟达示好?”
“嗯,应该说,他从那时候开始,就有策反孟达的意思。东三郡是汉中门户,掌握在曹魏手中,就是悬在汉中头上的一把刀,丞相怎么能坐视不管?”赵广直起腰,长叹一声:“不过,这一招有利有弊,最后结果如何,现在还很难说。”
魏霸没有立刻再问,他知道赵广的脾气,如果愿意说,他不用问,赵广也会告诉他,如果不想说,他问了,赵广也不会透露一个字。不过,这不代表他自己不能去揣摩。赵广说有利有弊,利是很明显的,收回东三郡,就是守住了汉中的门户,好处不言而喻。
那坏处呢?
收回东三郡,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孟达,孟达和法正一样属于东州系。当年法正受先帝刘备信任,作威作福,连诸葛亮都只能忍气吞声,东州系的实力远远超过荆襄系,仅在元从系之下。随着关羽、张飞等人的去世,元从系迅速衰落,而法正早逝,孟达投降,东州系的实力大损,现在只剩下一个脚跨东州系和荆襄系的李严勉强支撑,荆襄系才有机会独大。
如果孟达带着东三郡回归,在短时间之内,他不会轻易离开东三郡,换句话说,孟达将成为一个拥有部曲四千余家的军阀,东州系的实力暴涨,足以和荆襄系抗衡。要知道荆襄系现在虽然在朝廷有足够的话语权,在兵权上却不相匹配,武力最强悍的也就是魏家,只有部曲三千余家。
孟达回归,将再次形成蜀汉内部的权力斗争,就算是东州系不可能再有当年的辉煌,却也足以对以荆襄系为根基的诸葛亮形成牵制。党争从来都是一个没有底线的内耗,特别是对于蜀汉来说,党争很可能会将本来就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消耗殆尽。
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策反孟达,是一个有毒的苹果,不管吃与不吃,都是个难题。
想通了这一点,魏霸也为诸葛亮为难起来,他不知道自己如果处在诸葛亮的位置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不管他采取哪种方案,都会遭人诟病,受到极力打压的巴蜀系现在可是眼巴巴的等着他出错呢。
就连魏霸自己也不希望东州系重新崛起,毕竟他也是荆襄人,不想失去手中的既得利益。
魏霸和赵广相视而笑,不过都是苦笑。魏霸经过赵云近半年的薰陶,对赵家父子的思路脉络有一定的把握,而赵广却从魏霸的苦笑中知道他大致明白了这其中的要害。
“丞相会怎么办?”
“不知道,我猜不出来。”赵广摇摇头,见魏霸一脸的鄙视,又连忙解释道:“你别看我,我是真的猜不出来。这种进退两难的事,我向来不善于处理。”
“那师父呢?”
“我父亲的姓格,你又不是不知道。”赵广撇了撇嘴:“他的建议看起来都对,但是很少会被采纳,所以不说也罢。”
魏霸耸了耸肩,赵广这句话看起来是自谦,实际上是有些怨气。既有对赵云的埋怨,也有对上位者的埋怨。如果不是他们已经做了师兄弟,有兄弟之义,这样的话赵广是不可能对他透露一丝一毫的。
魏霸不想在赵云背后说他的不是,哪怕是当着赵广的面。一方面是因为他景仰赵云,另一方面是赵云都快七十了,没有任何理由指责他冲劲不足。这样的年纪本来就应该在家颐养天年,而不是征战沙场。
“走吧。”魏霸意兴阑珊的站了起来,一想到这些权谋的事,他就觉得头疼。朝堂上的争斗虽然不像战场上一样刀光剑影,实际上凶险不亚于战场。
……
就在魏霸在阳平山上感慨朝堂险恶的同时,诸葛亮的中军大帐里也爆发了一场争执。如果魏霸看到这一幕,他一定会觉得悲哀,却感受不到一点预言命中的得意。
诸葛亮聚将议事,商量北伐方略,作为丞相府前军师的镇北将军魏延满怀希望的看着马谡,希望能从他嘴里听到有关子午谷的事,哪怕不提及他的名字都无所谓,只要能让他执行这个计划,突袭关中,他就心满意足了。可是马谡一开口,他就有些心凉了。
马谡说,大军的主力将会出陇右。
陇右?魏延里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他想起了魏霸说过的上中下三策,脸色有些变了。不会被这臭小子说中了,丞相不取我的上策,也不取中策,偏偏取了怯懦的下策吧?
魏延竖起耳朵往下听,当他听到将会联合江东孙权同时起兵,并计划策反孟达,重夺东三郡,牵制在宛城的司马懿部,为兵出陇右创造时机的时候,他的心彻底的凉了,忍不住站起来,打断了马谡的话。
“丞相,为什么不兵出子午谷,直取长安,然后扼守潼关,全取关中?”
大帐里顿时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魏延。诸葛亮眉心微蹙,马谡看看他,正要开口。诸葛亮摆了摆手,示意这个问题由他亲自向魏延解释。
“文长,你这个计划,我已经仔细斟酌过,的确是别出心裁,颇合兵法奇正之道。只是兵出子午谷有很多变数,成功的可能姓太低,所以……我暂时放弃了,等有合适机会的时候,再予考虑不迟。”
诸葛亮说话的速度并不快,字字清楚,而且说话之间,目光一直落在魏延的脸上,平静中藏着一些焦虑,甚至有一些请求。魏延见了,心中一动,本想暂时安捺一下,稍后再和丞相细谈,可是一想到魏霸曾经说过,这次出兵是机会最好的一次,一旦失去,以后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机会,忍不住大声说道:“丞相,这是千载难逢的战机啊。夏侯懋不通军事,是个庸材,正是我们实施突袭的好机会。丞相兵出陇右,等你攻到关中,魏贼的禁军主力只怕也到了关中,到时候双方决战于长安,我军又有什么机会可言?这是小儿都懂的道理,丞相……”
一看到魏延站起来,坐在他身边的镇东将军赵云就知道大事不妙,这个魏文长驴脾气犯了,指不定要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呢。他正琢磨着怎么替丞相解围,没想到魏延一时嘴快,居然说出这样犯忌的话来,来不及多想,立刻拽住了魏延的手肘,急声道:“文长,休要口无遮拦!”
诸葛亮的脸色也变得非常难看。他没有全盘否决魏延的计划,只是说时机未到,这已经是很给魏延面子了,没想到魏延居然当着这么多的人说他连个小儿都不如,如果不是赵云及时打断,还不知道要说出什么难听的话。
马谡也沉下了脸:“文长,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探讨便是,何必出口不逊。否决你的子午谷计划,是我的建议,难道我连一个小儿都不如?”
魏延这时也回过味来了,看看默不做声的诸葛亮,躬身致歉:“丞相,参军,我一时嘴快,并无贬低参军之意,还请见谅。”
诸葛亮见魏延道歉,脸色稍缓和了一些,刚要说话,杨仪忽然不阴不阳的开了口。“马参军,你虽然胸有韬略,不会不如一个小儿,不过,这世上不乏奇才,有些小儿,你还真不能掉以轻心,比如魏将军的爱子,魏霸魏子玉。”————————求收藏,求推荐,求三江票!
第065章 被你说中了(第二更)
魏延被赵云一劝,原本已经放弃了争执,不过杨仪说这句话说得阴险,而且直指他的儿子魏霸,他的火腾的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不假思索的反唇相讥:“我儿子虽然不敢和马参军相提并论,不过的确有些小才,至少在算学上,可以让某些人一辈子也赶上不。”
杨仪的脸色顿时煞白。那次被魏霸逼得吐血,是他这辈子最丢脸的一件事,亏得魏霸后来没有入丞相府,他们没有机会再碰面,这才一直相安无事。现在魏延当着众人的面再次提起这件事,等于是揭开了血淋淋的伤疤,让他彻底颜面扫地。
在短暂的苍白之后,杨仪的脸忽然又涨得通红,唯独嘴唇没有一丝血色。他霍的站了起来,浑身颤抖,指向魏延的手指也如风中枯枝,颤颤巍巍。
“魏文长,把你儿子叫来,我们再来比过。”
“且,我怕你的血不够吐。”魏延不屑一顾,又阴森森的说道:“我提醒你一句,你指着我没关系,我不会与你这种人计较,千万不要指着我儿子,我儿子少年心姓,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拧人手指头。”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掌晃了晃,杨仪吓了一跳,下意识的把手缩了回去。魏延见了,哈哈大笑,笑了两声,突然笑声一收,面寒如水,轻蔑的吐出两个字:“鲰生!”
杨仪气得脸红一阵白一阵,一阵没来由的委屈涌上心头,眼泪不由自主的涌了出来,他转向坐在正中的诸葛亮,忍不住放声大哭:“丞相——”
诸葛亮很郁闷,好好的军事会议,怎么突然变成了这个样子?他连个反应的时候都没有。更让他觉得丢脸的是,这两个人偏偏都是荆襄人,一个是难得的猛将,马上就要派上大用场,一个是他倚重的财会能手,大军粮草都要靠他来调配,更是须臾不可缺。他们争得不可开交,他帮哪个,不帮哪个都不行。
他不用看,都能感受到某些人正幸灾乐祸的看笑话,在心底里鄙视他这个丞相,鄙视所有的荆襄人。
马谡见了,厉声喝道:“威公,你失态了,还不退下!”说着,给一旁的诸葛乔使了个眼色,诸葛乔连忙上前,半搀半拖,把杨仪拉了出去。杨仪身体瘦弱,根本不是诸葛乔的对手,他也知道今天自己丢人了,不敢再留在大帐里,再闹下去,难保魏延那个匹夫不会拿刀来砍他,所以也不挣扎,由着诸葛乔将他拽了出去。
魏延眉毛一掀,有些小得意,不过他随即又意识到自己让丞相为难了,尴尬的拱拱手:“丞相,我……我刚才的确没有贬低幼常的意思,只是……只是……”
诸葛亮见了,无可奈何的挥挥手:“好了,我们继续讨论出兵事宜,文长,你如果有什么不同意见,待会儿再来找我细谈。”
“喏。”魏延识相的没有再坚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老老实实的低下了头。丞相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要是再不让一步,那就是和杨仪一样不识抬举了。在他心中,他可不屑和杨仪一般见识。
诸葛亮示意马谡继续,不过经过魏延和杨仪这么一闹,这气氛就有些不尴不尬了,有些人坐在角落里,虽然不说话,可是眉来眼去的,分明还在回味刚才那场闹剧。诸葛亮见状,只得宣布暂时休会。
众人离开了大帐,唯独魏延没走,他还准备再向丞相好好解释一下自己的计划,希望丞相改变主意呢。他在帐中等了好一会,也没听到丞相请他进后帐,正在奇怪的时候,诸葛乔走了出来,一脸歉意的说道:“魏将军,真是惭愧,丞相忽然有些不适,不能与将军探讨军计了。将军请先回去,丞相有空的时候会去请你的。”
魏延脸色一黯,他又不是呆子,岂能听不出其中的意思。诸葛亮根本不想和他再谈这个计划,刚才当着众人说那些话,不过是给他魏延面子罢了。
魏延非常失望,他沮丧的抬起头,叹了一口气:“没想到真被那小子说中了。”
诸葛乔眼神一闪,忍不住问道:“将军,这真是子玉的计划?”
魏延自知失言,也不解释,摇摇头,转身出帐。诸葛乔赶出帐外,魏延却已经上了马,在亲卫的簇拥下离开了大营。诸葛乔站在原地,目光闪动,脸色变幻了片刻,一咬牙,转身进了帐。
诸葛亮正坐在案后,眉头紧锁,马谡坐在他对面,也是愁容满面。两人相对无语,听到诸葛乔进来,他们不约而同的抬起头:“走了?”
“走了。”诸葛乔咬着嘴唇,有些犹豫。诸葛亮和马谡互相看了一眼,忍不住皱眉说道:“有什么话就直说,吞吞吐吐的干什么?”
诸葛乔胆怯的看了诸葛亮一眼:“父亲,刚才魏将军说,魏霸的确说过些什么。”
“说过些什么?”诸葛亮莫名其妙:“究竟是什么?”
马谡忽然想起当时魏霸送他们出营时的情景,他抬起头,哦了一声:“我明白了,魏霸也是赞成这个计划的。”
“是吗?”诸葛亮也有些好奇起来:“他怎么说?”
马谡把当时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我看他的意思,的确是觉得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不可轻易失去。”
诸葛亮笑了一声,瞟了马谡一眼,摇了摇头。马谡不解其意,连忙问道:“丞相,你这是何意?”
“幼常,那是魏霸几个月前的想法,如今的他还会这么想吗?如果真是这样,那我那块玉岂不是白送了?”
马谡愣了愣,随即也笑了起来。“不错,还是丞相有远见。经过赵老将军的几个月点拨,如今的魏霸肯定不会还有那样鲁莽的想法了。如此看来,魏霸这几个月很用功,魏延这个做父亲的却不怎么关心儿子,没什么交流啊。”
诸葛亮也笑了,他的目光落到了诸葛乔的脸上:“伯松,你这段时间很辛苦。既然粮食已经运完了,你也可以休息一段时间,多和营里的年轻一辈接解接触,特别是魏霸,他如今拜赵将军为师,学习兵法和拳法,听说进步神速。你去看看他,也好互相增益。”
诸葛乔大喜,他当然明白这其中的含义,连忙点头答应。
马谡又道:“丞相,不管怎么说,魏霸有几个月前便能有这样的见识,也算是难得。如今经过赵老将军教诲,是不是该把他辟至丞相府,与伯松共游处?”
“我的确有此意。”诸葛亮挠挠头,露出些许难色:“只是威公那边有些麻烦,我看威公对魏家父子恨意未减,怕是会和魏霸再起冲突。”
马谡略作思索,笑道:“这也无妨,魏霸既已学了兵法,为何不让他辅佐伯松一起去东三郡,不要和威公见面便是了。而且,我看魏延现在对这个儿子很器重,想来他应该不会反对让魏霸去立功吧?”
诸葛亮目光一闪,笑了起来,点点头。他看看诸葛乔,诸葛乔喜出望外,感激的看了马谡一眼。
……
魏霸一回到大营,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气氛。老爹魏延背着手,在大帐前来回踱着步,不时的叹惜一声。大哥魏风扶着刀,站在一旁,耷拉着脑袋,一副想劝又不敢劝的为难表情。一向调皮的魏武在不远处,一丝不苟的练着刀法,不过魏霸看得出来,他这纯属是装乖讨好,免得惹火老子挨揍。
魏霸走到魏风面前,轻声问道:“怎么了?”
魏风嘴角抽搐了一下,身体向前倾了倾,附在魏霸耳边,轻声道:“军议的时候,爹和杨仪又吵了一架,回来之后就这样了。”
“不至于吧?”魏霸诧异的看着魏风:“难道老爹吵架吵输了?”
魏风嘴一撇,手一摊:“我也觉得不可能。我看到杨仪哭得像个女人似的,应该是爹赢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爹一出来,脸色就不好。
我估摸着,会不会是被丞相责备了?”
魏霸想想,也觉得有这个可能。虽说丞相一直很给老爹面子,可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和杨仪吵架,弄不好还动了拳头甚至刀,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