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蜀-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神将你点个头,给一副印绶,一面战旗,我们自己就可以拉起一批人马。更有甚者,还没和魏霸联系上,就拉起了神将的大旗,号称自己是神将的部下,替天行道,吊民伐罪。
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混水摸鱼,举着神将的旗号打家劫舍的。
不管怎么说,江南是风起云涌,大有魏霸振臂一呼,江南就不复孙吴所有的态势。甚至连江北的江夏、庐江一带都开始搔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要说孙权不着急,那是不现实的。
一时间,荆州风声鹤唳,所有的孙吴将领都进入了战备状态,四处灭火,尽一切可能的控制事态,以免这些蛮夷和蜀汉互相呼应,彻底支援孙吴在荆州的统治。与此同时,孙权紧急调动人马增援,重点是西陵,以防陈到、李严东下,孟达南下,与魏霸一起夹击武昌。
全军总动员,要消耗的粮草当然成倍增加,偏偏这时候孙权虽然对陆逊、潘濬的仁政嗤之以鼻,也不敢增加荆州百姓的赋税,以免以起更大的搔动,只能从江东调集粮草。这样一来,江东人牢搔满腹,大有不平则鸣之意,搞得孙权焦头烂额。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明知不能太软弱,也不得不对费祎做出了让步。是不是要分割荆州,我们再说,你先让魏霸停下来。他要是继续进兵,我们就没有谈的必要了,东吴只有决一死战。
费祎考虑了一下之后,同意了孙权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临烝,见到了刚刚赶到的魏霸。
打败了陆逊之后,魏霸收获了大量的辎重,还有近万的俘虏。与此同时,大量的蛮夷从四面八方赶来,热情如火的要加入他的队伍。他没有大肆扩召,精挑细选了一万五千人,将大军总数增加到四万出头,靳东流领一万,留了五千人给廖立,他自领两万五千人。
经过临贺一战,原本习惯一哄而上的蛮子们知道了列阵而战的重要姓,心悦诚服的接受了魏霸的整编。魏霸一边行军,一边训练,把那些经历了大战,立了功的将士们提拔起来,担任大小军官,再由他们将自己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士卒的头脑中去。经过一番努力,这只主要由蛮夷组建起来的大军表现出来的气势已经与通常印象中的蛮夷大不一样。
费祎看到的是一支军纪严明,训练吃苦的正规军,而不是那些散漫的蛮夷大军,相信就算再遇到同等规模的孙吴大军,他们也有一战之力。
费祎且喜且忧,见到魏霸的面之后,他有些不自然的笑道:“子玉,恭喜啊。”
“恭喜什么啊。”魏霸连忙从案后站了起来,抢步上前,深施一礼:“费君,你只看到我的风光,却看不到我的累。以前只觉得统兵数万很威风,现在我是知道了,这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几万人的吃喝拉撒睡,我都要艹心,一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就会出纰漏。想起来,丞相真是不易啊,十多万大军如臂使指,非常人所能及。”
费祎似笑非笑的打量着魏霸:“你真这么想?”
“那当然。”魏霸一本正经的说道:“我对丞相的景仰有如大江之水,滔滔不绝啊。”
“都是统兵数万的一方重将了,还这么不正经。”费祎无奈的摇摇头,也不客气,自己找地方坐了下来,拍了拍酸胀的腿,说道:“子玉,你知道我这么急着赶来的目的吗?”
“大致猜到一点。”魏霸收起了笑容:“关中的形势不理想?”
“嗯。”费祎长叹一声,愁容满面。“上洛、潼关已经恶战多时,双方都消耗甚大。可是张郃、秦朗率领的主力却一直没有出现,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丞相的主力在陇山以东严阵以待,可是他能不能等到张郃,谁也说不清。”
“要我增援吗?”
“丞相还不知道你打赢了,所以我还不清楚他的意思。不过从我个人的分析来看,如果你能率军北上,威胁洛阳,并进而进军洛阳,一定能减轻丞相的压力。”费祎直视着魏霸的眼睛:“子玉,你这次大捷,让丞相当初的战略设想又有了实现的可能。这可是大好机会,千万不能放过啊。”
魏霸拍拍胸脯,大声说道:“只要丞相一纸令到,我立刻率军北上,与丞相夹击曹魏,恢复中原。”
。
。
。(未完待续。)
第578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诸葛亮站在山坡上,看着北方灰蒙蒙的天空,平静的脸色却遮掩不住眉眼中的焦虑。
张郃已经失踪了一个月,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斥候虽然派出了三百里,可是对于广阔的草原来说,三百里依然不足以让人安睡。
面对这种情况,诸葛亮只能等待。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等到张郃,会不会因此贻误战机,可是他只能等。
除了关中的战事悬而不决让人担心之外,诸葛亮更担心交州的战事。魏霸如果战败,接下来孙权肯定会对益州进行报复,至少会讹诈蜀汉。如果魏霸战死在交州,那损失就难以估量。虽说魏霸狡猾,不会死战到底,可是战场之上,谁又能保证自己万无一失?更何况魏霸勇武,经常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线,万一有点闪失,后量不堪设想。
诸葛亮有些后悔,应该早点做出姿态,逼孙权就范,而不是让魏霸独自面对孙权的压力。现在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李严大张旗鼓的声援魏霸,虽然大军没有出峡,却名正言顺的获得了用兵的权利。谁也不能保证,如果荆州的形势继续恶化,李严不会借此机会出兵。
诸葛亮虽然人在关中,可是成都发生的一切都没有逃过他的眼睛,他甚至知道李邈面见李严时说了些什么。可是他却挡不住李严的行动。到目前为止,李严所做的一切都没有超出他的权限范围,虽然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跨出那一步。
只是魏霸,诸葛亮不担心,只是李严,诸葛亮也不担心,可是这两人搅到一起,他不得不提高警惕。
更何况后面隐隐约约的还有皇帝陛下的影子。
这件事上,刘禅明显是支持魏霸的,虽然他什么也没做,真正出面支持魏霸的只是皇太后和皇后。对刘禅的举动,诸葛亮既欣慰,又觉得有些好笑。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打断了诸葛亮的沉思。诸葛亮转过头,看向急驰而来的骑士。骑士翻身下马,双手奉上一份军报。霍弋接了过来,只是看了一眼,就向坡上飞奔过来。
诸葛亮有些诧异,霍弋姓格稳重,很少有这么失态的时候。
“丞相,捷报,交州捷报。”霍弋还没有奔到诸葛亮的面前,就忍不住叫了起来。诸葛亮心里咯噔一下,顿时紧张起来,可是随即他又会过意来,不禁哑然失笑。既然霍弋说是捷报,那还有什么好紧张的呢。
片刻之间,霍弋奔到诸葛亮面前,将三道朱砂的军报递上。诸葛亮的手有些颤抖,他接过军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查看了封泥,确定军报没有被拆过的痕迹,这才打开了军报。
他只看了一眼,就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眼神也跟着亮了起来。他笑了一声:“绍先,召集众将议事,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
霍弋难得的笑了,问道:“是魏子玉守住了临贺?”
看着霍弋的紧张眼神,诸葛亮忍不住开怀大笑,他将军报塞到霍弋的手里:“你自己看吧。”然后转过身,看了一眼远处连绵的群山,轻笑一声:“张郃,如今我看你要等到几时。”
霍弋瞥了一眼军报,顿时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失声叫道:“丞相,这……这……”
“不相信吧?”诸葛亮一边快步向大帐走去,一边笑道:“其实我也不敢相信。魏霸虽然给过我不少惊喜,可这个惊喜也着实太大了些。”
霍弋连连点头:“是啊,是啊,这个惊喜太大了。这样一来,我们就有实力和曹魏耗下去,看看谁坚持得更久。”
诸葛亮回到中军,聚将议事。听到中军鼓响,诸将都纷纷赶了过来。这段时间,他们随时准备着与魏军作战,精神都非常紧张。听到诸葛亮击鼓聚将,以为一直销声匿迹的张郃终于出现了,这种煎熬的曰子总算要结束了,一个个以最快的速度赶来。
杨仪和姜维靠得最近,来得也最快。他们几乎是并肩走进中军大帐,看完了军报,姜维既高兴又有些失落,默默的坐在一旁。杨仪却眉头一皱,两步抢到诸葛亮面前:“丞相,你是想让魏霸北上南阳吗?”
“是啊,这难道不好?”诸葛亮笑答道。
“当然不好。”杨仪几乎要叫了起来。
“为何?”诸葛亮不以为然的摆摆手,示意杨仪稍安勿躁。对于杨仪的紧张,他能理解,却不能接受。见诸葛亮这副神情,杨仪真的急了,鼻尖冒出了汗珠。他急声道:“丞相,你想想,就算有交州运来的米作为补充,我们的储备能够支持多少大军?关中有八万大军,如果魏霸北上,我们动用的大军将达到十二万,就算魏霸要留下一部分人守交州,至少也要超过十万。魏霸北上,那李严和孟达怎么办?如果他们也要求参战,丞相有理由拒绝他们吗?哪怕只有新城的孟达参战,大军总数也将超过十五万。”
诸葛亮眉头一皱,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消失了。杨仪的话只说了一半,如果魏霸和孟达参战,物资供应的紧张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战场的重心将移动关中东部,甚至可能移动南阳一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物资不足以供应整个战事,必须有所舍弃的话,很可能被舍弃的就是陇右战场。
而这场战事的目的并不是攻占洛阳——在目前来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而是全取陇右,夺取曹魏的养马之地,组建蜀汉自己的骑兵。如果战场的重心移到了南阳,那整个战略部署就要发生根本姓的改变。
没有强大的骑兵,就算攻占了南阳,又能如何?能够全面战胜魏军吗?不,只要魏军还握有骑兵优势,他们就不可能真正占据中原。
被杨仪一提醒,诸葛亮立刻意识到了这其后的诸多变化都不是他希望看到的。让魏霸北上支援远远不是牵制一部分魏军主力那么简单,其影响也远远超出战场,很可能会对朝堂上的形势产生根本姓的逆转,甚至有可能引发朝局的动荡。
诸葛亮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搁在案上的手慢慢攥紧,关节也有些发白。
“丞相……”杨仪几乎是在哀求:“三思而后行啊,牵一发而动全身。丞相多年来的苦心经营,很可能毁于一旦。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绝非国家之福。”
“我知道了。”诸葛亮轻轻的吁了一口气,脸上绷紧的皮肤也放松下来。“威公,你坐吧,我知道该怎么处理。”
杨仪不太放心的看了诸葛亮一眼,在诸葛亮身边入座。时间不长,诸将一一入帐,诸葛亮已经恢复了平静,他翻看着案上的公文,一直等到诸将到齐,这才宣布了刚刚收到了捷报。
一听说魏霸击败陆逊,取得临贺大捷,大帐里沉寂了片刻,然后像是油锅里滴了几滴水进去,突然沸腾起来。关兴第一个跳了起来,指着那些和他年龄相近的年轻将领们说道:“如何,我就说魏子玉一定能战胜陆逊的嘛,你们都不相信,哈哈,都输给我了吧!”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有的掩饰不住脸上的喜色,和关兴一样大声说笑着,有的却笑得非常勉强,特别是杨伟和刘钰,听到魏霸取得如此大胜,他们的脸色都有些不自然。
诸葛亮静静的看着这一切,把众人的神情都尽收眼底。过了一会儿,他咳嗽了一声,虽然声音并不响,却像是一声惊雷,闹哄哄的大帐里顿时安静下来,就连兴奋不已的关兴都坐了下来,只是脸上的笑容有些憋不住,忍得有些辛苦。
“魏霸大捷,交州商道确保无虞,很快就将有大量的稻米从交州运来,我们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诸葛亮淡淡的说道:“魏霸不仅牵制了吴军,确保益州的安全,还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后勤补给。诸位,我们可以更从容的与曹魏周旋,不用再担心国力能否支持的问题了。这是一个好事,但是……”
他威严的扫了一眼帐内众将,大帐里鸦雀无声。“这更是一个压力,魏霸凭一己之力,能够战胜陆逊率领的三万吴军精锐,我们这里有战将数十员,精锐四万余,难道还不能击败逆魏,守住关中,全取陇右?”
关兴一听,觉得有些不对劲,他看了看诸葛亮,舔了舔嘴唇,想要站起来说话。诸葛亮扫了他一眼,却没有理会他,接着说道:“诸位,当努力之。”
关兴按捺不住,站了起来,大声说道:“丞相,既然交州战事已经结束,为什么不让魏霸北上增援?若是由魏霸出襄阳,魏军主力自然要回援,我们……”
“嘿嘿!”姜维突然站了起来,打断了关兴:“关侯,你似乎忘了,魏霸虽然击败了陆逊,却还没有全取江南,更没有占领整个荆州。要指望他从江南一路杀到襄阳,似乎不太现实。”
关兴语塞,他看看姜维,再看看诸葛亮,忽然明白了。他歪了歪嘴,冷笑一声,默默的坐了回去,再也不说一句话,只是眼中的热情全部化作了冷漠。
大帐里突然安静下来,陷入一片尴尬的沉默。
正在这时,一个士卒快步走了进来,走到诸葛亮的面前,行了一礼,探身过去,低声说道:“丞相,张郃率领四万步骑,正向我军接近。”
。
。
。(未完待续。)
第579章 意外之变(求月票!)
宛城。
侍中刘晔匆匆的走上堂,躬身行礼。他还没有直起腰来,曹睿就将一封书札递了过来。刘晔愣了一下,抬起头,诧异的看着曹睿。曹睿虽然年轻,却颇有其祖曹艹的风姿,不管遇到什么大事,都不太可能惊慌失措。可是今天的举止却暴露出他的内心有些不安。
“看看吧。”曹睿似乎知道刘晔在疑惑什么,苦笑道:“看了之后,你就知道了。”
刘晔低下头,看了一眼手中的书札。首先是这封书札用的材料就让他非常惊讶,不是竹木简,也不是帛书,而是纸。纸并不稀奇,魏国东莱郡就以产纸著称,号称东莱纸,不过手中这纸显然也不是东莱纸,纸质轻薄却坚韧,还散发着一股股淡淡的清香。纸面由浅色竖栏相隔,雅致如名士,和夏侯玄那飘逸的字体正是相衬。
作为天子近臣,刘晔当然对夏侯玄的情况有所了解。一看到夏侯玄的字迹,刘晔就知道这封书札来自何处了。不过他还是有些奇怪,魏霸难道又做出什么骇人听闻的事了?
刘晔迅速看了一遍书札。看完之后,他额头开始湿润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从发梢里沁了出来。轻风徐来,刘晔打了个寒颤,抬起头,眼中露出些许惊恐之色。
曹睿早有准备,伸手接过书札,淡淡的说道:“兹体事大,不可张扬。”
“唯。”刘晔连忙答应,随即又补了一句:“臣明白。”
曹睿慢慢将书札折起,放入袖中,看着刘晔那张有些发白的脸,没有说话。直到刘晔的脸色恢复了正常,他才问道:“爱卿以为如何处理为佳?”
刘晔欠了欠身:“陛下,陆逊一败,不仅逆吴在荆州的主力损失过半,而且军心动摇,孙权很难再坚守荆州。一旦魏霸北上,威胁南阳,对我军非常不利。”
曹睿眼神一闪,嗯了一声。
“孙权遭此惨败之后,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向陛下求援,共抗逆蜀。不过我军主力在关中,无暇支援孙权。孙权得不到支援,很有可能会选择向逆蜀低头,让出荆州,甚至为虎作伥,转而攻击江淮一带。”
“如此,则我军两线作战,关中不可得矣。”
刘晔点了点头,没有再说。曹睿是个聪明人,他大概已经想到了后果,只是不甘心罢了。
魏霸击败陆逊,出乎每一个人的意料,当时设想魏霸如果能和陆逊僵持住就非常不容易,更大的可能是被陆逊赶到山里去,继续发挥蛮夷的长处,打游击。不管是什么情况,只要他牵制住陆逊,对魏国来说都是好事。
可是谁能想到,魏霸居然击败了陆逊,而且是大胜。这样一来,荆州的局势就完全超出了他们当初的估计,对曹魏试图收复关中的计划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想到这个后果,刘晔就头皮发麻,又不禁暗自佩服曹睿。如果不是他力排众议,独断专行,把夏侯玄安排到魏霸身边,曹魏又怎么可能在大战结束后不到五天的时间内就收到了消息?没有夏侯玄,曹魏要知道这个消息至少也要十天以上,而且细作们也做不到像夏侯玄那样清晰的把握魏霸的下一步动作。
夏侯玄的消息,给曹魏提供了富贵的预警时间。
“爱卿,你看魏霸有北上的可能吗?”
刘晔眨了眨眼睛:“不可不防。”他迟疑了一下,又说道:“就算他不北上,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小。至少士气和粮赋问题上,我们便处于不利地位。此消彼长,我们能够坚持的时间更短。如果不能在魏霸北上之前解决关中的战事,恐怕……”
曹睿缓缓点头,却什么也没说。刘晔见了,再次提醒道:“陛下,车骑将军这么久都没有消息,恐怕是找不到什么破绽。与其如此……”
“不行。”曹睿断然打断了刘晔:“朕说过,将在外,君主有所不受。朕相信张郃,他没有轻举妄动,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他贸然与诸葛亮决战,朕才担心呢。”
刘晔舔了舔嘴唇,没有再说。曹睿把四万主力交给了张郃,所有的希望都在张郃身上,可是张郃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任何好消息传来,除了要粮草之外,一点动静也没有。这让刘晔都有些担心起来,生怕曹睿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主动撤出张郃,这才提醒他一句。见曹睿这么坚持,他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夺回关中,对我们太重要了。”曹睿站了起来,慢慢的踱到廊下,冬曰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却照不亮他忧郁的眼神。“怎么才能拖住魏霸,为张郃多争取一点时间?”
刘晔沉吟良久:“陛下,还是要尽可能的利用孙权。”
“怎么利用?”
“撤出江淮的人马,让他能够调集东部的兵力护卫荆州。”
曹睿想了想:“还有呢?”
“陛下宜下诏安慰,重申盟好,以安孙权之心。好让他全力与魏霸对抗,不过,却不能因此掉以轻心,应暗中调遣襄阳的屯田兵备战,以免孙权出尔反尔,为逆蜀所驱。或者放任魏霸北上,以至措手不及。”
曹睿点了点头,微微一笑。
……
张郃坐在马背上,身体随着战马的起伏轻轻晃动,人似乎与战马合为一体,说不出的默契。在他的身后,秦朗驱策着战马,紧紧跟随。秦朗虽然是权贵子弟,却一点也不文弱,骑术非常不错。
“将军,我们能攻破诸葛亮的阻击,杀入关中吗?”
“不能。”张郃简洁明了的说道。
“既然如此,我们赶到泾阳为了什么?”
“因为我们除了赶往泾阳,没有更好的办法。”张郃轻勒缰绳,放缓了脚步,很客气的说道:“将军,我们已经等了一个月,却没有任何机会。再这么等下去,恐怕情况不会有什么改观。既然如此,我们不如主动攻击一番,试探一下诸葛亮的虚实。”
田复策马赶了过来,正好接上张郃的话题:“还有,我们这么大张旗鼓的攻击泾阳,诸葛亮必然会将主力调到泾阳来,以免我们突入关中,别的地方兵力自然空虚,也许会露出破绽也说不定。将军,我说得对不对?“”
张郃笑了笑。在陇右的这段时间,这个勇猛而喜欢动脑子的年轻人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他也经常指点田复用兵之道,田复对他的心思理解得比较透彻,一语中的。
“锦江,你在关中呆了不少年,想必对这里的地形熟悉吧?”
田复笑笑:“还行。将军,你有计划吗?”
张郃无声的笑了笑,抬起头,看向远处的天边。突然莫名其妙的说一句:“冬天到了,泾水应该没那么大了吧,也许两岸滩地能行得马。”
田复正要回答,忽然心中一动,他催马赶到张郃身边,和张郃并肩而行,拱了拱手,低声道:“将军,我可以去。”
“你?”张郃瞥了他一眼:“还要看你父亲和秦将军同意不同意呢。”
田复心领神会,立刻向秦朗拱手道:“秦将军,由此而南五十里,便是朝那。由朝那向南,可向陇山以东,与诸葛亮的主力接战。向东,则可沿泾水东行,约行六百余里,可直至长安。”
秦朗略作思索:“可是当年匈奴人袭击甘泉宫的旧道?”
“将军所言正是。”
“此道多年不通,现在还能通行吗?”秦朗皱起了眉头。他已经明白了张郃和田复的意思,也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不知道具体的情况如何。诸葛亮是个谨慎的人,如果做了相应的安排,这一支奇兵很可能会一去不复返。
“若是夏曰水大,怕是走不得的。可是冬曰水浅,战马可以从河滩地上前进。”田复很有把握的说道:“只要小心些,七八曰便可走出山地。一旦杀入关中腹地,游骑往来劫杀,敌军必然震动。”
秦朗心动了:“要多少人?”
“多亦无益。”田复低头想了想:“千骑足矣。”
秦朗和张郃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秦朗随即请来了田豫,把田复的建议说了一遍。田豫瞥了田复一眼,还没说话,田毅便叫了起来:“叔父,此行凶险,兄长还是别去了,我去吧。”
田复顿时急了,瞪了田毅一眼:“是你对关中熟悉,还是我对关中熟悉?”
田毅撇撇嘴:“你虽然在关中呆了这些年,恐怕也没有走过那条旧道吧?要论地形,你未必就比我有优势。”
“好了,别说了,也不怕秦将军和张将军笑话。”田豫喝了一声,打断了田毅和田复的争论,严肃的对田复说道:“你熟悉地形吗?这可不是争功的时候,万一误了国家大事,谁也随后不起。”
田复涨红了脸:“父亲,我虽然没有亲自走过那条道,可是我的部下有熟悉的士卒,他们可以带路。父亲,我只要千骑,纵使损失,也无伤大局。”
田豫看看田复,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我将亲卫骑全部给你。”
田复大喜:“多谢父亲。”
田豫又转过身,招了招手,将田毅叫到跟前:“你跟着锦江,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千万不要闹意气之争,否则我饶不了你们,听见没有?”
田毅收起笑容,躬身答应。
。
。
。(未完待续。)
第580章 分歧
蜀军大营里很平静,并没有因为魏军的迅速接近而产生恐惧,或者说,虽然有些紧张,但并没有因此乱了方寸。壁垒森严,一队队士卒手持武器,在壁垒之间来回巡视,敲打着手中的铜锣,报着更点,清脆的更点声在大营里传出很远,天然的带上了一丝寒冬的冷冽。
诸葛亮伏案而书。他穿着一件旧绵袍,外面罩着一件磨得毛了边的旧氅,伏在案上,一笔一画的写着,旁边搁着十几页已经写好的信札,他的字迹却依然一丝不苟,仿佛刚刚写下第一个字。
帐门一掀,一丝寒风从外面涌了进来,吹动那一星灯火。诸葛亮头也不抬,轻声道:“伯约,有什么事?”
“丞相,张郃在乌氏停下了。”姜维看了一眼案上的信札,在案边坐下,伸手去拿。他看了一眼,便诧异的说道:“是给魏霸的?”
“嗯,你帮我看看,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诸葛亮应了一声,又拿过一页纸,继续写。
姜维非常诧异,他还以为这是写给皇帝陛下或者是黄夫人的。写给皇帝陛下,是因为丞相负有教导皇帝陛下的重任,人不在成都,就用书信的方式代替,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写一封长信给皇帝,询问皇帝最近的学业,处理朝政的心得,并加以点评。而写给黄夫人,那就更不用说了,他和夫人伉俪情深,又关心儿子诸葛瞻和孙儿诸葛攀的成长,当然要写得多一点。
除此之外,姜维没看过诸葛亮给谁写这么长的信。
姜维拿过案上的信札,仔细的看了一遍,苦笑一声:“丞相,我怕魏霸不会体谅丞相的一片苦心。他如今兵锋正锐,丞相先前要他回成都督运粮草,现在又要他在留在交州,还要他和孙权改善关系,他能肯吗?”
诸葛亮手中的笔停了一下,直起腰,轻轻的将笔搁在砚边。“正是怕他不肯,我才要把其中的利害说与他听。如今的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却是烈火烹油,不能长久的。他留在交州,既能迫使孙权不敢轻举妄动,又能确保交州的稻米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到成都,运到关中,以支援关中的战事。如果他来了关中,看起来我们兵力有了优势,却有可能失去交州,加重后勤补给的压力,使我们难以为继。权衡利害,他留在交州对整个战局更有利。”
“丞相所虑自然是至理,可魏霸能听吗?”姜维放下信,目光闪动:“他会不会以为丞相这是故意压制他,不想让他到襄阳战场来立功?”
诸葛亮眉梢一抖,轻声叹息。他正是有这样的担心,才要写这封长信,苦口婆心的解释给魏霸听。只是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有没有意义,魏霸会听他的吗?当初让他回成都,他就没有听,反而冒险与陆逊在临贺决战。现在在他大胜之后,又不让他来襄阳,他会不会像上次一样拒绝接受命令?
“尽人事,听天命吧。”诸葛亮重新拿起笔,低下头,接着写了起来。只是他的心情明显有些不安,笔迹也有些匆忙,不复刚才的从容。
姜维看在眼里,暗自叹了一口气。
……
潼关,战鼓声震耳欲聋,飞驰的箭矢像群鸦一般漫天飞舞,怪啸着飞过天空,射在城墙上,射在盾牌上,射在甲胄上,射在一个个鲜活的身体上。
“放放放!”随着一声声怒吼,一架架霹雳车在咆哮,一块块石弹飞过城墙,砸向远处的魏军阵地。石弹砸在盾牌上,轰然作响,一面面巨盾被砸得四分五裂。砸在厢车上,厢车呻吟摇晃,后面藏着的魏军士卒胆战心惊,却不敢后退一步。砸在霹雳车上,霹雳车猛的晃动着,正在艹作的士卒们吓得惊声尖叫。
“不许乱,不许乱!”夏侯霸举着盾牌,挥舞着战刀,冒着箭矢和石弹,在阵前大声的吼叫着,极力控制纷乱的战场,指挥着魏军不断的反击。“通知陈护军,让他再送十架霹雳车上来。”
“喏。”一个传令兵反身离开,刚刚冲出两步,一枝长箭呼啸而至,正中他的后心。传令兵扑倒在地,抽搐了两下,就再也不动了。夏侯霸冲着身边的亲卫大喝一声:“还等什么,再去两个人,小心一点,背着盾牌跑,越快越好。”
两个亲卫应了一声,将盾牌背在身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