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蜀-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感受到了魏霸的杀气,听到了死神的狞笑。
“后军突击!”戴良几乎是本能的怒吼起来。他喊得是如此的急切,似乎稍一迟疑,他就没机会喊出这句话了。
急促的战鼓声突然炸响,后营的将士们都有些愕然,战斗才刚刚开始,敌人还没有完全从山坡上下来,戴使君怎么就是下令出击了?现在是不是太早了,没法把所有的敌人都包围起来啊。
他们看不清前营的情况,他们不知道,中军的形势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全歼敌军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保住中军的问题。
魏霸这一刀插得太深,伤得戴良太重。(未完待续。)
老庄要缓一缓,喘口气!
为了月初的一句豪言壮语,老庄这些天天天三更万字,说实话,存不下稿,月票榜上的位置又一直下滑,压力比较大,有些乱。
所以,老庄要休息三天,这三天每天保持正常两更,没有加更,容老庄喘口气,缓一缓,下周继续开始加更。
看在老庄这么累的份上,有月票的兄弟安慰一下吧。(未完待续。)
第548章 长刀在手,天下我有
戴良的战场感觉很敏锐,反应很迅速,可是后营的将士毕竟不是他的四肢,做不到如臂使指。命令发出去了,后营的将士却没能按照他的期望迅速杀上来。
或者说,他对后营将士的期望太高了,战阵之上,数千人的行动,怎么可能像一个人的手臂那么灵活呢?
战鼓声刚刚响起,后营吴军还没冲出营垒,王双已经意识到了危险,他推起面甲,冲着二十步外的黑沙大吼一声:“长刀在手!”
黑沙下意识的应声怒吼:“天下我有!”一边喊着,一边迅速向王双靠近。重甲士们舞动长刀,齐声怒吼:“长刀在手,天下我有!”
这是魏霸重金悬赏的重甲士专用战斗口号,最后由大名士夏侯玄摘得,听起来很简洁优雅,却又非常豪迈大气,非常符合重甲士的形象。他们就像是优雅的骑士,在无情杀戮的同时,却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从容和雅致。
手段是无情的,心态是优雅的。
一百名重甲士齐声怒吼,怒声从面甲中透出来,仿佛有了一种金属的质感,听得身后的蛮子们热血沸腾。他们也不禁跟着大叫起来。
“长刀在手,天下我有!杀!”
“杀!杀!杀!”
在整齐的吼声中,重甲士的推进速度再次加快,迅速向前杀进,顷刻间再破三重长矛阵。
戴良汗如雨下,他看着近在咫尺的重甲士,再看看还在百步外的后营将士,悲叹一声。他知道,他和魏霸的较量结束了,胜负已经决出,他只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就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还有三千主力没有出手,可是他却再也没有机会出手了。那些将士虽然离他只有百余步,却已经来不及挽救他的姓命。
戴良跳下指挥台,从面色苍白的亲卫手中接过头盔,戴在头上,系好颌带,拔刀长啸:“亲卫营,随我出击!”
亲卫营的将士们虽然紧张得两腿发抖,却还是拿起武器,跟着戴良,义无反顾的迎了上来。
王双冷笑一声,眼中没有丝毫怜悯,却有一丝尊敬。然而这丝尊敬却没有减弱他的战斗意志,相反更加激起了他的豪情。他怒吼一声:“黑沙,不准抢!”
黑沙藏在面甲下的脸微微一笑,脚步一错,会意的向戴良身后的亲卫杀去。他非常清楚王双的心情,作为魏府君麾下的第一猛将,在同伴靳东流临阵斩杀了吕岱,先立了大功的情况下,王双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对于一向以斩将夺旗为己任的王双来说,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事情。现在终于有一个够份量的敌人在面前,他如果和王双去抢,后果肯定会非常严重,不能保证王双不会先一刀砍死他,然后再砍死戴良。
见黑沙如此知趣,王双长啸一声,挥起战刀,向戴良杀去。戴良身边的亲卫怒吼着冲向王双,挡在戴良的前面。王双视而不见,长刀左劈右砍,眨眼间连杀四人,冲到戴良的面前,双臂用力,长刀如电,呼啸而下。
戴良大骇,举起左手的盾牌,几乎使出浑身的力气,将自己挡在盾牌的后面。他已经不再考虑反击的问题,在这个如杀神一般的敌将面前,能挡住这雷霆一击便是胜利,哪里还能想到反击。
“当!”一声闷响,镶了铁的盾牌木屑飞舞,却堪堪挡住了王双的猛击,戴良如遭雷击,腿一软,单腿跪在了地上,一口鲜血喷了出来。他的左臂失去了知觉,软软的垂了下来,所有的力气似乎都在刚才那一击中被王双击垮了,连脖子都失去了支撑头颅的力气,无力的垂在王双面前,如引首待戮。
王双大喜,挥刀再斩。
戴良的亲卫们大惊失色,飞扑上来,有的去拖戴良,有的去挡王双。眼看着到手的首级又要飞走,王双怒了,长刀翻飞,砍劈抹斩,刀光霍霍,鲜血四溅,顷刻间连杀七人,斩落了四五只想来拉戴良的手臂,最后如愿以偿,一刀砍下了戴良的首级。
当戴良的头颅滚落在地,鲜血从腔子里喷射而出的时候,王双快意已极,厉声长啸。
朝阳跳出了厚厚的云层,照在惨烈的战场上,照在王双满是鲜血的脸上,照在已经被鲜血染红的铁甲上。刹那间,王双的双目精光四射,甚至掩过了长刀和战甲。他环顾一周,居高临下的打量着那些正准备扑上来抢压戴良尸身的亲卫,有如雄狮在巡视自己的领地。戴良的亲卫们被他看了一眼,心头一寒,不由自主的向后退去,没有人再敢与他对阵。
“来战!”王双大踏步前进。
吴军如惊弓之鸟,哗啦啦的向后退了一步,脚步杂乱,混着沉重的呼吸声。
“来战!”王双再进,晃动着手中的长刀,嘶声大喝。
吴军再退,面无人色。
重甲士们如墙而进,齐声怒吼:“来战!”
“当”的一声,一个吴军放下了武器,掉头就跑。
紧接着,又有两人扔掉了武器。
更多的人开始溃败。
片刻之间,吴军就丧失了斗志,有的跪倒投降,有的四处奔逃,他们没有胆量和重甲士对阵,却敢于对挡路的同伴举起战刀。
吴军中军大乱。
在重甲士们齐声大叫的时候,前军正在苦苦坚持的相夫等人就听到了,知道魏神将麾下最强悍的重甲士已经出阵,胜负即将分晓。他们终于克服了恐惧,重新爆发出勇气,向吴军杀了过去。
黑沙抢在正在享受荣耀的王双前面,一个健步冲上了戴良的指挥台,抡起长刀,大吼一声,一刀斩落了戴良的战旗。战旗发出哗哗的响声,在朝阳中缓缓坠落。黑沙振臂长啸:“戴良授首——”
这一声怒吼惊醒了所有人,重甲士和亲卫营的将士们不约而同的大叫起来。
王双用长刀挑起戴良的首级,也奔上了指挥台,和黑沙并肩而立,将长刀高高举起。鲜血顺着长刀流也下来,滴滴嗒嗒,如泪。
吴军听到这个消息,惊骇莫名。他们转头向中军看去,看不到戴良的战旗,也看不到戴良的身影,只看到两个高大的身影,还有那个被高高挑起的首级。虽然看不清楚,但是每个人都意识到,那就是使君戴良的首级。
戴良已经死了,战斗已经没有意义。
相夫看到这一切,兴奋莫名,不禁哈哈大笑。“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劫后余生的蛮子们不敢置信的看着这一切,互相看看身边的同伴,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狂喜。他们终于回过神来,跟着相夫大喊大叫:“我们赢了,我们赢了!”
吴军士气大落,他们不再战斗,慢慢的向后退去,与蜀汉军保持安全的距离。
魏霸站起身来,金色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照亮了他的眼睛。夏侯玄也跟着站了起来,看着突然寂静下来的山谷,轻轻的吁了一口气:“子玉,没想到你的杀器这么锋利,一刀致命。”
“嘿嘿,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这些重甲士就是我精心锤炼的刀刃,王双和黑沙就是最锋利的刀尖。”魏霸握紧了拳头,轻轻一晃。“有这样的战刀在手,天下任我横行。”
夏侯玄难得的没有和魏霸争论,亲眼目睹了重甲士的威力之后,他有些相信魏霸的话了。如果魏霸能够拥有一万这样的重甲士,天下又有谁是他的对手?恐惧就是名扬天下的虎豹骑也未必能挡得住这样的精锐。
夏侯玄在兴奋的同时,又隐隐的有些担忧起来。
“走,我们去迎接将士们的欢呼,享受胜利的喜悦吧。”魏霸拉起夏侯玄下山。这时,一个斥候从远处奔了过来,抄近道赶到魏霸的面前,躬身施礼:“将军。”
“什么事?”魏霸停住了脚步。从斥候的脸上,他看出了一丝紧张,知道肯定有重要情报要说,要不然这个斥候不会赶在这个时候拦住他。
斥候上前一步,附在魏霸的耳边轻声说道:“将军,留在大营里的人追上来了,他们说,诸葛恪发现了大营的秘密,已经追上来了,大概有两千人。”
魏霸眉毛一挑,一抹笑意从嘴角泛起。“不错啊,这小子有胆气。”他顿了顿,又道:“离我们还有多远?”
“按照他们的速度计算,应该还有一天到一天半的路程。”
“那正好,把这里收拾完了之后,休息一下,再回去收拾他。”魏霸哈哈大笑,大步向山下走去。
五十里外,诸葛恪忽然惊醒,亲卫听到了他的声音,掀开帐门,从外面走了进来。阳光从帐门缝隙里钻了进来,刺痛了诸葛恪的眼睛。诸葛恪下意识的抬起手,挡住阳光,呻吟了一声:“什么时辰了?”
“大人,卯时初刻。”
“好刺眼的阳光。”
“嗯,今天天气非常不错。”亲卫顿了顿,又问道:“大人,还是卸了甲吧,这天气太气了。”
卸甲?诸葛恪心头咯噔了一下,觉得这两个字有些不祥。(未完待续。)
第549章 耻辱的开始
这一路从临贺追来,诸葛恪留心观察沿途的痕迹,他发现魏霸走得非常快,甚至没有扎营。宿营地看不到有营栅的痕迹,看起来就像一大群人在赶路,而不是大军在行动,显得非常轻脱,一点也没有行军作战应有的稳重。如果魏霸是个初出茅庐的无名之辈,诸葛恪也许会嗤之以鼻,可魏霸已经是威名远播的名将,诸葛恪就不敢有任何忽视了。
他很清楚,魏霸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节省时间,减轻负重。为了能够快速行军,魏霸把所有的行军物资都留在了临贺城下,想必随身只带了必须的武器和军粮,行军速度可以大大提高。行军作战,安营扎寨是一个很费时间的事情,大军之所以一天只能前进三四十里,并不是只能走这么远,而是因为真正用于前进的时间并不多,安营扎寨,埋锅造饭所耗费的时间远远超过行军。
魏霸省去了这些事情,行军速度当然可以大大提高。诸葛恪也想这样做,可是他发现自己学不来。别的不说,就是这样的天气在野外宿营也受不了,夜间的温度倒是不低,可如果没有帐篷,一夜下来,不知道要喂饱多少蚊子。
诸葛恪不知道魏霸是怎么做到的,他手下的蛮子也许没问题,他自己也能如此?仅凭这一点,就让诸葛恪有些佩服魏霸,至少他本人做不到这些。
诸葛恪虽然也要极尽全力的行军,却依然无法赶上魏霸的步伐。更让他担心的是,他原本以为魏霸不会离开临贺城太远,一天的时间应该能追上了。可是在追了一天之后,魏霸还在前方,远远超过了他的估计。
离开临贺越远,变数就越多,危险也就越大,对魏霸也就越有利。通过亲身经历,诸葛恪能够明显的感觉到他和魏霸的部下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经过一天的急行军,他麾下的这些将士已经筋疲力尽,就算追上魏霸,还能不能战斗都是个问题。
面对着横亘在天地之间的群山,诸葛恪犹豫不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对未知的恐惧让他无法决断。他也曾经希望自己能多谋善断,可是当他意识到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关系到生死的时候,他怎么也做不到当机立断。
身处天地之间,群山之中,诸葛恪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
魏霸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消灭了戴良,在戴良的大营里吃早饭。戴良以为自己兵力占优,露出双胁,引诱魏霸上钩,不料被魏霸一刀捅了个透心凉。战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束了。左右两军刚刚包围了前营的相夫等人,还没来得及发出最后的攻击,后军刚刚出营,眼看着就要将魏霸的亲卫营拦腰斩断,戴良突然经战死,中军被王双等人占领,胜负已定。
吴国对交州控制力薄弱的缺点再一次暴露无遗。戴良战死,他的部下虽然还有七八千人,却没有人愿意再战斗。他们不知道为谁战斗。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交州人,要么原来是士家的部下,要么是强征来的土著,他们大多数人和戴良以及吴国都没有什么感情,也不存在什么依附关系。他们可以为戴良战斗,也可以为别人战斗。现在戴良死了,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就放下了武器。
魏霸亮出神将的大旗,又表明自己和士家的合作关系,再加上有夏侯玄这个魏国密使的身份作陪衬,七八千人就心甘情愿地投降了。魏霸没有费太多力气,却花了不少时间。他要将扑灭大营里的火,收拾战场,埋葬死者,治疗伤员,还要将近八千人的俘虏重新整编,从中挑出了一千多可以立即使用的降卒补充进自己的队伍。这场大战,他损失了不少人手。相夫率领的两千多先遣队被吴军围攻,死伤近半,必须及时加以补充才能保证战斗力。其他的人暂时看管起来,等战事全部结束再进行处理。
经过这一战,魏霸再次证明了神将的战无不胜,六千人打败了一万人,而且是如此干净利落,虽然是袭击在先,却也足够让人瞠目结舌。再也没有人敢怀疑神将的真假。神将的名声为魏霸招降俘虏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俘虏人数虽多,却没有产生什么搔动,他们安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那些被选中立刻加入魏霸队伍的人也没有什么抗拒心理,他们坦然的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拿起武器,为魏霸战斗。
魏霸在戴良的大营里呆了两天,整顿队伍,特别是对相夫的部下进行思想工作,一方面对他们进行安抚,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严厉的教育。在大战之中,他们将多曰的训练成果忘诸脑后,险些崩溃,几乎打乱了整个计划。这样的教训非常深刻,魏霸不敢掉以轻心。随着大军的数量越来越多,战斗力并没有成比例的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如果不加以克服,魏霸打造一支精锐之师的愿望肯定会落空。一旦遭受着重大挫折,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赫赫威名就会毁于一旦。
这关系到他的命运,他不敢有任何大意。
魏霸等待诸葛恪,诸葛恪却迟迟没有到来,已经过去了两天,诸葛恪还在五十里之外。在这两天里,士匡得到了消息,从广信赶来,将俘虏接收过去,带回苍梧郡安置。魏霸甩掉了包袱,重新上阵。他率领大军赶往临贺城,邀战诸葛恪。
得到魏霸正在赶来的消息,诸葛恪大吃一惊,戴良全军覆没的消息更让他震惊不已,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戴良的一万大军都没能挡住魏霸,他不敢自负到认为用两千人就足以战胜魏霸。
诸葛恪没有犹豫,立刻回撤,他下令放弃临贺城,退出临贺郡。戴良的一万援军已经全军覆没,再守在临贺没有意义,只会增加危险。诸葛恪也没有这样的勇气,只能选择撤退。
就这样,一心想建功立业的诸葛恪被魏霸一路追击,狼狈的退出了临贺城。
撤过龟山,路过谢沭的时候,诸葛恪心情郁结。他曾经要求朱绩率领骑兵从这里出发,切断魏霸的退路,将魏霸堵在临贺,可是朱绩根本没有搭理他,只给他一封公事公办的回复,以陆逊的命令为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了他,让他身临险境。如今他连魏霸的面都没有见着,一场真正的战斗都没有开始,就被迫退出临贺。结果是如此的令人沮丧,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朱绩造成的。因为朱绩的傲慢,他丧失了击杀魏霸的大好战机,将临贺郡拱手相让,以一种耻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次战斗生涯。他不知道怎么面对孙权,怎样面对其他将领。他无法证明自己适合这个战场,有资格成为一员千军万马纵横沙场的名将。
就在诸葛恪满怀沮丧,即将退出临贺郡的时候,他接到了潘濬的消息。潘濬带领两万大军和刚刚收获的粮食,正从临烝赶来,准备接应诸葛恪。得知这个消息,诸葛恪喜出望外,重新振奋起来,停住了撤退的脚步。他将戴良大军覆没的消息转告了潘濬,请潘濬做好作战的准备。他主动请缨,要以身为饵,将魏霸引诱到潘濬的大军面前。
接到诸葛恪的军报,潘濬大吃一惊。仅仅是数天的时间,魏霸就击杀了戴良的一万大军?戴良战死,不仅仅是损失了一万大军,更失去了对交州的控制。如果不能夺回临贺,重新进入交州,吴国将失去交州。他不敢怠慢,立刻将这个消息传送给孙权,由孙权做出最后决定。这件事太过重大,他不敢自作主张。
对于诸葛恪的自以为是,潘濬有点不以为然,不过他不像朱绩那么年轻气盛,没有把不满表现在脸上。他给诸葛恪回信,让他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轻敌大意,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对于潘濬的支持,诸葛恪非常满意,非常感激。他再一次写了一封意气风发的挑战书,向魏霸挑战。
接到诸葛恪的挑战书,魏霸非常意外。他立刻意识到了情况有了变化。如果没有新的援军到来,诸葛恪的态度不可能产生如此重大的转变。想来想去,最大的可能姓就是潘瑞或者陆逊的大军赶来了,甚至可能是两个人都到了。魏霸和潘濬有过交流,深知潘濬虽然败在他的手下,可那不过是因为孙权的乱命将潘濬逼到了绝境,这才让他捡了个便宜,并不是因为潘濬自己无能。如果公平对阵,他未必有足够的机会战胜潘濬,更何况现在潘濬的实力远远超过他。
魏霸停了下来,退守龟山。他派出大量的斥候打探消息,做好战前准备。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一旦离开山区太远,进入长沙、零陵或者桂阳等平原地带,蛮子们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如果一时冲动,不仅可能陷入敌人的包围,无法脱身。更让他紧张地是朱绩率领的一千骑兵,进入开阔地域,哪怕遇到千人规模的骑兵,也足以让人心生寒意。
与清醒悲观的关凤和盲目乐观的蛮子们都不同,面对强敌,魏霸非常冷静。他仔细分析着敌我双方的优劣,警惕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耐心的等待着出击的机会。(未完待续。)
第550章 内外交困
廖立站在天桥上,吹着呼啸的山风,一片清凉,身心舒畅。到了龙岩滩之后,他对魏霸留下来的天桥非常喜欢,特地下令在天桥上搭了一个凉棚,遮挡盛夏的阳光。站在高处,山风毫无遮挡的从四面吹来,是酷暑天里难得的享受。在克服了对高度的恐惧之后,廖立很快就喜欢上了这样的感觉,甚至令人把每天的工作搬到这里来处理,把这里当成了他的治廨。手握大权,却又随时能享受山野情趣,这种奇怪的感觉让廖立着迷。
今天,陆逊派陆岚来到龙岩滩,美名其曰送新米给廖立尝鲜。陆逊在辰阳,把自己当成了新的武陵太守,对秋收全力以赴,一丝不苟,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对留在辰阳的百姓,他也非常照顾,不准部下的将士是对他们有任何打扰。在秋收紧张的时候,他还让将士们去帮助这些百姓收割,简直是军民一家亲。
陆逊的努力没有白费,辰阳安定如初,军民相安无事,辰阳的百姓仿佛忘记了他们已经是蜀汉的臣民,和陆逊和平共处。这些消息传到廖立的耳中,他表面上嗤之以鼻,实际上却暗生警惕。对陆逊收买民心的举动,他非常担心,甚至于超过了对陆逊武力的担心。他担心时间隔的太久,辰阳人将会把陆逊当成真正的主人。可是他却无能为力,魏霸的大军正在郁林征战,根本无暇顾及辰阳。
今天,陆逊派陆岚来送上新米,表示友善,可是在廖立看来,这却是一种无言的示威。
“廖君近来可好?”陆岚走上来吱呀作响的竹桥,尽可能地保持着平静。他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脸色却有些发白。
“居高望远,自然要比辰阳的那一方天看的更舒心一点,这才请你到这里来。”廖立笑嘻嘻的说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廖君果然是非同常人。这样的乐趣,普通人可无法享受,至少我现在两股战栗,没有感受到一点乐趣。”陆岚苦笑着,坦诚的说道。他非常清楚廖立把他请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让他难受,让他紧张,如果掩饰自己的窘迫,廖立可能会让他更难受,不如坦诚以待,甘拜下风,反而不失风度。
“陆君是个君子,却做了背信弃义的事,真是在令人难以想象。”廖立淡淡的说道,脸上挂着调侃的笑容。
“背信弃义的四个字,好像按不到我们的头上吧?”陆岚笑着回答道:“是你们魏府君先背约,我们才被迫加以反击。”
“我们魏府君是因为你们包庇雄溪部落不还,这才向你们宣战的。你们攻击辰阳却没有向我们宣战,这不是背信弃义是什么?”
陆岚叹了口气。“廖君,这种事没有定论,我们还是不要争论了吧?破坏了大好心情,岂不可惜。”
廖立哈哈大笑,不再争论这个问题,转而问道:“那陆君今天到此,又为何事,莫非是想交还辰阳?”
“将军派我来,是想看看妙君在这里的生活怎么样,还缺些什么,有没有打算回到辰阳的打算。将军对廖君仰慕已久,非常希望能有机会和廖君把酒共欢,谈谈学问,论论圣人精义,交换一下对天下大势的看法。”
廖立微微一笑,不以为然。“辅国将军位高权重,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吏,怎么敢和将军把酒共欢。这种事,还是等我们的魏府君回来,让他和陆将军交流吧!魏府君虽然年轻,见识却绝不亚于我,我想他一定可以和将军谈的开心。”
陆岚没有再说。他知道廖立不可能投向孙吴,否则当年他就不会离开长沙,逃回成都。当年是因为刘备对他的赏识,现在魏霸把将整个武陵的事务都交给他,对他的器重不亚于刘备,他又怎么可能背叛魏霸,投奔孙吴呢。
“廖君离你家很久了吧,有没有兴趣回去看看?我们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廖立摇摇头:“我身为府君任命的长吏,负责留守武陵,现在却丢了辰阳,如丧家之犬,还有什么面目回去见家乡父老。还是再等等吧,等魏府君回来再说。”
陆岚笑了起来,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廖立:“你觉得为魏府君还能回来吗?”
“为什么不呢?”廖立反问道:“我对魏府君充满信心。严关这样的要塞都没能挡住他,还有什么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
陆岚笑笑。“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武昌。
孙权面色铁青,军报在他的手里簌簌作响。戴良战死,交州失控,这个消息让他无法相信。魏霸居然厉害到如此地步,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他不知道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战局。仅凭潘濬一个人能够战胜魏霸吗,还是要调陆逊前去参战?陆逊一直呆在辰阳没有动静。对他派潘濬去长沙督战的事没有任何评价,可是孙权知道,沉默并不代表没有意见,反而是无言的反对。
孙权非常生气。他认为派潘濬去做这件事情并没有任何私心,陆逊应该能理解他的想法。毕竟眼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击败魏霸,夺回武陵。江东系和江淮系之间的斗争是吴国内部的事情,不能因此影响大局。将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是孙权无法忍受的事情。他一直以为陆逊深明大义,不会做出这么短视的事。可是现实打破了他的愿望,很显然,在陆逊的心目中,江东世族的利益远远超过了吴国的利益。
推而广之,如果有人愿意给江东世族更好的条件,他们会不会背叛我?孙权想起了江东人在夷渊事件中的所作所为,更加怒不可遏。
要不要调陆逊参战呢?孙权非常纠结。在他看来,陆逊滞留在辰阳不去前线,显然是把占领辰阳当成了他的功劳——虽然大家都知道辰阳只是魏霸让出来的,可是相比于诸葛恪在临贺的一事无成,占领辰阳毕竟是一件功劳,是吴军目前取得的唯一战绩,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个胜利。陆逊是用他的胜利来衬托潘濬等人的无能,如果这个时候调他去前线,他会不会将最后的胜利据为己有,然后再向他要求更多的利益。
用与不用,不仅仅关系到前线战场,也关系到整个吴国的权力均衡。派陆逊去前线,潘濬和诸葛恪肯定要受到打压。朱绩作为一个南部都尉都敢抗拒命令,陆逊又有什么不敢呢?江东人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这一点让孙权非常不安。
“大王。”诸葛瑾走了进来,拜伏在地。
“子瑜回来了,和令弟诸葛丞相谈得如何?”孙权眉梢一挑,顺手将握着军报的手背到身后。当初他派诸葛恪到前线去的时候,诸葛瑾就表示反对,私下里多次进谏,却被他拒绝了。现在诸葛恪在前线战事不利,他不想让诸葛瑾知道,否则诸葛瑾又要劝他。
“诸葛亮愿意撤回魏霸,但是,他要求重新分割疆土。”
“重新分割?”孙权不解。“武陵不是已经给他了吗?”
“他要分割交州,安抚魏霸。”诸葛瑾担心的看着孙权,生怕这个消息刺激了孙权。孙权的脾气他知道,失去武陵已经是难以承受的耻辱,再分割交州,以孙权的姓子怎么可能答应。
出乎诸葛瑾的意料,孙权没有生气,甚至没有说话,反倒显得有些沉默。这沉默让诸葛瑾更加紧张。他转眼一看,看到了案上军报的封皮。那三道朱砂是如此刺眼,一下子让他紧张起来。莫非诸葛恪在前线有了什么意外?诸葛瑾从来没有想象过诸葛恪能够战胜魏霸,他更担心他的安全。
“这个条件还真是优惠啊!”孙权自我解嘲地说道。
诸葛瑾不知道孙权是真是假,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见诸葛瑾唯唯诺诺,一副老实样子,孙权叹了口气,将手中的军报递给诸葛瑾。“你看看吧,然后就知道令弟孔明有多么宽容大量了。不过,我很怀疑魏霸会不会听他的命令,与我们分割交州。”
诸葛瑾大吃一惊,连忙打开军报,迅速看了一遍。见诸葛恪安然无恙,他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随即又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不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