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蜀-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珍英拔出了长剑,紧紧的护在魏霸身边。她现在非常想冲到前面去和敦武并肩作战,不过敦武交给她一个最重要的任务:保护魏霸,不能让魏霸有任何危险,所以她虽然一心想和情郎并肩而行,却还是忠于职守的护在魏霸身边。她轻身术精妙,虽然不能像小说里那样平地飞行,可是却远比魏霸来得轻松,在茂密的林间飞奔,她有如闲庭信步,脚尖点过一根根参天大树,几乎不用着地就能凌空而行。手中的长剑轻挥间,一枝枝利箭被她拨在一边,一个个目瞪口呆的吴军士卒被她一剑穿喉。
以敦武等人为锋,魏霸为干,五十名武卒突然暴起,打了吴军一个措手不及。面对如虎豹一般腾跃而来的武卒,他们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抵抗。有的人刚刚从藏身处站起来,就遭到了一枝枝利箭的射击,没等他们回过神来,武卒们已经杀到他们的跟前。
雪亮的战刀一闪,劈开了他们的盾牌,劈断了他们手中的矛柄,割开了他们的皮甲和胸膛。
吴军的惨叫声此起彼伏,像是一阵轻风,不断的向吴军的大营吹去,所到之处,激起一阵阵恐惧。
激昂的战鼓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惊醒了更多的吴军,他们冲出帐篷,手忙脚乱的寻找自己的武器,站在清凉中的夜风中,看着远处刚刚露出影子的山林,听着一声声接近的惨叫,他们汗如雨下。
看不见的敌人,听得见的惨叫。这一切就像是遇到了鬼一般,让每一个吴军将士从心底里直冒凉气。
卫旌披上衣服,从帐篷里钻出来的时候,正好看到魏霸率领武卒从树林里冲出来。他看到了真真切切的敌人,反而没有那些先出来的吴军紧张。一看到部下三五成群的站在那里发愣,卫旌勃然大怒,冲上了指挥台,敲响了战鼓。
雄浑的战鼓声冲天而起,正式拉开了大战的序幕。
吴军被战鼓声惊醒,连忙寻找自己的战旗,在战旗下立阵,准备战斗。他们虽然竭尽全力,可是敌人越来越近的压迫感让他们无暇细想,昏暗的晨光也不足以让他们认清自己的战旗,场面混乱不堪。有的人拿着武器,却没有穿好衣服,精赤着身子在大营里乱跑,有的穿好了衣服,却没有武器,站在人群中,瑟瑟发抖,无助的看着越来越近的敌人。
两翼的阵地上想起了战鼓声,更增添了几分紧张的气氛。卫旌心如急焚,他打量着四周,不知道周围有多少敌人,而这些敌人又是从哪儿来的。如果说是蛮子,那蛮子一定不会少,否则他们不会轻易攻击大军。
卫旌不敢想象那是一个什么结果,他只能祈祷不是这样,可是当他看到穿着制式札甲,拿着制式环刀和盾牌冲出来的武卒时,他还是不由自主的倒吸了口冷气。
不是蛮子,是蜀军!
难道是蜀军发动攻击了?可是不管是永安的蜀军还是涪陵的蜀军,他们要翻越崇山峻岭赶到这里,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真要发生了这样的状况,那就意味着吴蜀之间又一次恶战开始了,而且是在吴人没有一点准备的情况下。
卫旌就是没想到魏霸。在他的潜意识中,魏霸应该还在酉水以东的历山,根本不可能出现在这里,更何况他手下只有一两百蜀军,只要是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不可能主动向他发起攻击。
卫旌觉得不可能出现的魏霸此刻正率领着武卒狂飚突进,他们像一柄滚汤的尖刀刺进了黄油一般,轻而易举的楔入了吴军的阵,将卫旌和他的左翼分割开来。他们没有攻向卫旌的中军大帐,而是勇不可挡的向水边杀进。
就在卫旌觉得不解的时候,王双、魏兴从右侧杀了出来。比普通人足足高出一头的王双怒声咆哮着,左手举刀,右手舞锤,大踏步前进,每一次挥动铁锤都扫倒一片敌人,在他的面前,再勇猛的吴军也和小孩子没什么区别,除了抱头鼠窜,就是头破血流。(未完待续。)
第411章 似是而非
晨光已经照亮了天空,山林间却还半隐在黑暗之中,敌人从茂密的树林里冲出来,势如破竹的杀入大营,将大营里搅得纷乱,卫旌却还没有看清究竟有多少敌人。
他只能根据大营里的混乱情况大致分析,至少有两股敌人,分别从左右两侧杀了过来,他们的战斗力很强悍,照目前的形势,他们很快就能切断自己与左右两翼的联系。
卫旌以酉水为边,以渡口为中心,立下了一个半圆的阵势。整个阵势的攻击方向是渡口和水面,而不是背后。现在敌人突然从背后冲了出来,让他措手不及,再加上对方的攻击势头太猛,没等他看清眼前的局面,敌人已经攻入了他的大营,让他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根本无法冷静的思考。
卫旌不是一个大意的人,人的才气和他的脾气一样大,在身后的丛林里,他至少安排了两百多个暗哨。通常来说,如果有大批的敌人出现,在五百步外,他就可以接到警报,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迎战的准备,如果敌人接近到了两百步,那些埋伏在树林里的士卒就会从藏身之处冲出来进行阻击,并且给主力指明敌人来袭的方向。
现在,他安排的暗哨一点作用也没有,听到警报的时候,敌人已经杀到了面前,没有给他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
卫旌一面观察着战场,一面紧张的思考着。他原本以为是蛮子,现在发现这些不是蛮子,而是蜀军的时候,他更加慌乱。一滴滴汗珠从额头滚落,打湿了他的战袍。
如果真是蜀军来犯,那将不是一场小小的战斗,而是一场战争的开始。一想到自己可能成为这场战事的第一目击者,卫旌就觉得嘴里发苦。
“府君,敌人来势汹汹,当小心为上。”主簿廖安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头上的冠歪戴着,身上的衣服也只是胡乱的掖在腰间,看起来很狼狈。
卫旌哼了一声,很不高兴。情况不好,还用你提醒,谁都能看得出来。
“以子平之见,当如何?”卫旌一边观察战场形势,一边随口问道。
廖安本来也就是说个场面话,谁曾想卫旌会问他的意见。他一时语塞,看了一眼战场,突然灵光一闪。他指着两侧正在努力向水边杀进的敌人说道:“府君你看,敌人从两个方向杀来,分明是想切割我军侧翼与中军的联系,等他们将我们一截为三,到时候中军就要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敌人用心险恶,不可不防啊。”
卫旌皱了皱眉头:“子平,你没看到我已经将中军的将士安排出去了吗?”
廖安定睛一看,这才发现卫旌已经做好了安排。中军有五百将士,除了一百亲卫被安排在卫旌身边之外,其他的四百人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前锋已经和敌人接战了。他一时尴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敢看卫旌的眼睛,下意识的扭过了头,一眼看到了正前方的树林。
一群飞鸟向两边四散飞去,惊惶莫名。廖安一惊,随即恍然大悟,他揪着卫旌的袖子,一指那些飞鸟:“府君,真正的敌人在这里。”
卫旌顺着廖安所指的方向看去,顿时觉得头皮发麻。虽然他还没有看到敌人的影子,可是从那些惊飞的山鸟和从树林中仓惶逃出的哨兵可以知道,又有敌人来了,而且……很多。
究竟有多少敌人?他们既然能分成三路出击,总数怕是不在自己之下。
卫旌看不清树林里的情况,本能的做出了一个符合常理的判断。通常情况下,只有人数占优的时候才能分兵,才敢有一举击溃敌人中军,生擒对方主将的想法,否则,无异于自取灭亡。用兵的人都知道合则强,分则弱的道理,轻易不会分兵。卫旌原本就怀疑是蜀军大举来袭,现在看到眼前的这个情况,很自然的把对方的兵力提高到了与自己相当甚至更多的地步。
卫旌心神剧震,手脚发麻,看着剧烈摇晃的树林,脑子里一片空白。
赵统率领四十多名矛兵,从树林里杀了出来。每五人为一伍,在树林里的时候是散阵,以伍为单位,一冲出树林,他们立刻聚到了赵统的周围,组成攻击阵形,赵统率领两伍亲卫冲在最前面,用长矛扫开眼前的杂草,势不可挡的向吴军的中军杀去。
赵统面色沉郁,两眼炯炯有神,棱角分明的嘴抿得紧紧的,除了发出一个个短暂有力的命令之外,他没有大声怒吼以激励士气。因为他知道,赵家矛兵的士气已经不用激励,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赵统也等待很久了。之所以不顾一切的跟着魏霸杀出夷渊,一路奔逃,就是因为他相信魏霸需要他的帮助,正如他需要魏霸给他机会。魏霸在孙鲁班面前喝斥他,他虽然有些不悦,却也没有太多的想法,直到魏霸要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他,他才真正明白魏霸的用心。
击杀卫旌,这将是他在战场上的第一功,有了这第一功,他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成为魏霸麾下的得力干将,而不仅仅是靠着他们师兄弟的关系。蜀汉五虎将,关张马黄赵,赵家排在最后,现在,除了绝后的黄忠之外,关张马赵的后人都聚集到了魏霸的身边,而赵家因为赵云是魏霸师父的原因,已经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赵云、赵广已经在关中立功,成为魏延在关中的得力助手,如果他再立下战功,赵家的地位自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
赵统很珍惜这个机会,他绝不能辜负魏霸的期望,一定要完成任务。
“杀!”赵统低吼一声,双手执矛,向前飞奔。
赵家矛兵是在一起战斗多年的悍卒,不用太多故意的调整,哪怕是在快速前进之中,他们也能保持阵形。他们在赵统的率领下,如一枝离弦的利箭,势不可挡的杀入吴军阵中。他们一律不带大盾,只在左臂上绑一个臂盾,仅能遮挡面门和胸腹,这样防护能力虽然有所减弱,却解放了左手,可以让他们双手持矛战斗,威力大增。
没等吴军反应过来,赵统已经冲到了吴军的营门前,他轻叱一声,数名亲卫应声举起弓,向营门口正准备关闭营门的吴军射出了急促的箭雨。
数十枝箭离弦而去,那些吴军猝不及防,纷纷中箭摔倒,当后面的士卒想冲上来关上营门的时候,却发现营门被尸体绊住了。他们连忙去搬,赵统却没给他们留下机会。眨眼之间,赵统等人杀到营门前。人未到,矛先到!数杆长矛抖动,“嗤嗤”声不绝,锋利的矛头已经刺破了吴军的胸甲,洞穿了他们的胸膛。
赵统踩着吴军的尸体,杀入营中,双手舞动长矛,一拦一挑,将一名冲上来的吴军士卒刺倒,紧跟着曲臂收矛,迈出一步,长矛再次突刺,矛头准备的刺中一杆长矛的矛柄,强悍的力量荡开那柄长矛,矛头如风一般刺入吴军的中门,“扑”的一声轻响,矛头刺穿了那名吴军士卒的咽喉,鲜血从血槽中喷溅出来,被矛缨挡住。飞舞的矛缨被鲜血一浸,顿时粘在了一起。
赵统收矛,振臂,长矛猛的一颤,矛缨上的鲜血如珠般散开,晃动的矛头如灵蛇一般,寻隙而进,再次洞穿了一名吴军弓箭手的胸膛。
与狂呼杀进的魏家武卒不同,赵家矛兵舞动手中的长矛,拦、磕、挑、刺,招术简单而直接,五六柄长矛刺出去,就是一片矛林,收回来,同样整齐划一。他们不需要任何语言,心意就能相通,能根据眼前的情况自由的组合,有时两人互个配合,一个掩护,一人突刺,有时三人配合,交替前进。
矛影嗖嗖,血红的矛缨飞舞,如一个个舞动的精灵,每一次跳动,都是一次从心底迸发出的欢叫。
四十多名矛兵在赵统的率领下,生生杀出了千百人的气势,像一口巨大的镰刀,无情的收割着吴军的生命,那些仓促之间各自为战的吴军将士根本挡不住他们犀利的长矛阵,被杀得狼狈不堪,步步后退。赵统等人的每一步前进,脚下都踩着几具吴军的尸体。
简单而有效,凌厉而直接,这些赵家矛兵充分体现了赵家矛法的精髓,没有任何一招是花招,每一招的目的都很分明,每一次出击,都直击对方要害,干净利索,没有一丝迟疑,仿佛他们面对的不是活生生的姓命,只是一个个没有生命的靶子。
吴军被这些沉默的杀手惊呆了,虽然他们的人数远远超过赵家矛兵,却无法鼓起勇气,发起反击。
凡是敢站在赵家矛兵面前的,都被他们杀死了。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开始逃跑,慌乱的吴军开始溃败了。
卫旌一直死死的盯着从树林里杀出的赵统,天色未明,他看不清究竟有多少敌人,但是他看到了那个大大的赵字。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赵云。步骘给他的消息中,只有魏霸的名字,根本没提赵统什么事,而卫旌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把这支人马和魏霸联系起来,他已经认定这些人是突然来袭的蜀军,一看到赵字战旗,他本能的想到了蜀汉军中硕果仅存的宿将赵云。
蜀军大举来袭,领军的还是宿将战云,这个结果瞬间击溃了卫旌继续战斗的欲望。
“撤!”卫旌惊慌的叫道:“召唤战船驰援!”(未完待续。)
第412章 擒将
人们常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很多人就觉得三军夺帅并不严重,实际上他们都误会了,用三军可夺帅来衬托匹夫不可夺志,正是因为三军夺帅非常严重。
将源兵魂,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普通士兵无法了解整个战场的局势,他们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与敌人搏杀,所闻所见,不过是眼前这方寸之地,全靠登高瞭望的将领来了解整个局势。如果己方占优,他们就有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战斗力,如果己方失利,则可能忧心冲冲,战斗力大打折扣。
因此一个将领的判断直接关系到整个大军的士气,他的动摇,也会直接影响所有士卒的战斗意志。战场上的崩溃,大多情况下都是因为将领先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卫旌被一连串的意外打乱了思路,得出了一个蜀军大举来袭的错误判断,在没有确认对方有多少兵力的情况下,仓促的下达了召唤水师驰援,撤到战船上去的命令。这个命令一下,还在抵抗的吴军士卒立刻士气大坠,再也没有人愿意抵抗,纷纷向水边退却,准备登船撤退。而两翼阵地上正准备救援中军的吴军听到这个命令,也不再全力救援,而是伺机撤退。
吴军顿时大乱,不战先溃。
魏霸等人士气大振,追亡逐北,杀得痛快淋漓。
三路人马急速杀进,所到之处,如汤泼雪,吴军只顾着逃跑,根本没有抵抗的想法。酉水也不是特别深,吴军士卒会水的更不少,当越来越多的人退到河边的时候,不少人被挤到了河里,干脆扔到武器,泅水而逃。
有一个逃,就是两个跟着,有两个逃,就是五个跟着,等魏霸等人追到水边的时候,发现至少有一半的吴军已经游泳逃跑了,就连卫旌的一只脚都踩到了水里,神情狼狈。他的身边除了两百多亲卫之外,其他人要么被杀死了,要么逃跑了。
见此情景,魏霸当机立断,下令围攻卫旌,务必生擒之。
战鼓声再起,魏家武卒和赵家矛兵齐声大吼,向被围在河边的卫旌发起了总攻。
魏霸举刀大呼:“杀!斩杀卫旌者,赏万钱!”
“杀!”将士们兴奋的吼叫着,向前奋勇杀进。敦武已经退回到魏霸的身边,韩珍英终于解脱了,挥舞着长剑,冲到了第一线,剑光霍霍,一个接一个吴军倒在她的剑下。她身法轻灵,剑法犀利,当者披靡,杀得吴军胆战心惊,根本没有勇气抵抗,丧失了一个又一个反击的好机会。
看着一个妙龄少女杀得如此勇猛,一向自认为天下第一强兵的魏家武卒当仁不能示弱,他们狂呼杀进,将一个个挡在面前的吴军斩杀,和韩珍英齐头并进,坚决不让她独占了风头。
在另一侧,王双已经收起了战刀,从身后掣出了另一柄铁锤。双锤在手,王双如虎添翼。他虽然苦练发劲技巧,将自己的武技提高到又一个层次,可是他最喜欢的战斗方式还是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杀人模式。在他看来,用铁锤将敌人的脑袋砸得稀巴烂,远比一拳击碎敌人的心脏过瘾。铁锤在手,他就是一尊活生生的杀神。
铁锤卷起一阵阵狂飚,刮得吴军立足不稳,叫苦不迭。这些普通的吴军士卒不是魏霸那样的高手,他们捕捉不到王双的破绽,更没有那样的能力抓住这样的破绽,在王双狂暴的打击面前,他们只有抱头鼠窜的份。不管是战刀还是长矛,只要被铁锤碰到,磕飞是小事,砸断是常事,不管是脑袋还是盾牌,只要被铁锤砸中,破裂是意外,砸烂是常态。
“当!”一只头盔被砸扁,头盔里的面容顿时变了形,鲜血从眼睛、鼻子和嘴里喷了出来。
“哐!”一面盾牌被铁锤砸中,木屑飞散,盾牌后面的士卒口吐鲜血,倒飞而起。
“喀!”一柄长矛被铁狂硬生生砸断,吴军士卒手握半截矛柄,刚退了一步,就被飞到的另一锤砸中太阳穴,脖子“喀”的一声响,整个头就歪了下来,颓然倒地。
跟在王双背后的那些武卒大部分原本是魏军俘虏,他们被生擒之后,即使到了魏家,也难免被那些真正的魏家武卒笑话。现在是他们雪耻的时候了,跟着王双,他们狂呼杀进,一边杀一边注意着另一侧的魏家武卒,无论如何也不肯落后。
赵家矛兵还是那么冷漠,他们在赵统的率领下,列成三角阵,一杆杆长矛如纺车一般倏进倏退,每一次出击,面前的敌人都会倒下一层。
赵统舞动长矛,面无表情,原本白晳的国字脸被鲜血溅成了红色,看起来份外狰狞,可是更让他害怕的却是他那冷酷无情的眼神,看上去就让觉得心惊肉跳,和他平时温和的眼神判若两人。
被围在中间的吴军吓呆了,他们根本无暇去观察敌人的阵地,只知道步步后退。其实如果他们能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围着他们的敌人其他数量有限,即使他们已经被包围,只要他们鼓起勇气,还有一战之力。如果他们能召唤两翼阵地上的同伴支持,他们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将这些敌人包围歼灭。
很可惜,吴军已经乱了心神,他们的太守卫旌已经被挤到了河岸里,根本看不到岸上的直实情况,他看到的只有围成一圈,凶神恶煞般的敌人。他没有看到赵云,只看到了两个身穿将领甲胄的年轻人,但是此时此刻,他还是没把这两个年轻人和他要追杀的目标联系在一起。
远处传来了战鼓声,一艘战船破浪而来。
已经陷入绝境的吴军看到战船来援,顿时抵制不住狂喜,欢呼起来,纷纷向水里冲去。卫旌身边的护卫们再也没有战斗的欲望,他们夹着卫旌,涉水向战船冲去。赵统面前的阻力大减,更加迅猛的杀进。他知道,再迟疑片刻,生擒卫旌的机会就没了。
他大吼一声,双手舞矛,片刻间连杀三人。
“掩护我!”赵统将血淋淋的长矛扔给一个亲卫,伸手从腰间拽出了弓,顺手扯出两枝雕翎箭,瞄准卫旌的后心,连射两箭。
“嗖嗖!”两只箭几乎不分先后,穿过纷乱的人群,向逃跑的卫旌急驰而去。
卫旌根本没有看到这一切,他只顾着奋力前进,早一点回到战船上,早一点脱离危险。正好他身后的廖安回头看到了赵统,吓得魂飞魄散,来不及多想,就向卫旌冲了过来,同时尖叫道:“府君,小心!”
卫旌本来就走得很辛苦,齐膝深的水沾湿了他的衣摆,粘在他的腿上,每迈一步都非常艰难,哪里还能挡得住这么一撞,顿时身子一歪,倒在了水中,连喝了几口浑浊的河水。
廖安撞开了卫旌,自己却被射得正着,一枝雕翎箭射中了他的大腿,他惨叫一声,倒在水中。
卫旌的亲卫们见卫旌落水,连忙去救,一时乱作一团,前进的速度大大减缓。赵统见了,抓住机会连射几箭,接连射倒几个卫旌的亲卫,接着他一面冲入水中,一面向冲来的吴军战船射击。
奔出十来步的时间,他一口气射出了七枝箭,终于有一枝箭射中了战船上的桅杆,巨大的船帆“哗啦啦”的掉了下来,将战船上的吴军吓得大惊失色。战船上的士卒挤在船边,有的放下跳板,准备接应同伴上船,有的张弓搭箭,准备阻击敌人。可是他们随即发现情况不妙,敌人并不多,又和同伴们搅杀在一起,很难保证不会误会同伴。更让他们震惊的是,敌人几乎都穿着两当铠,比起只穿了皮甲的同伴装备要精良许多,如果发射弓弩,恐怕敌人不会有什么危险,同伴却会误伤不少。
吴军一时乱了阵脚,他们急需得到上官的命令,可是此时此刻,卫旌被水呛得头晕眼花,天旋地转,哪里还想得起来指挥战斗。
就在吴军失去指挥的时候,魏霸等人追了过来,魏家武卒大多通晓水姓,在水里战斗是常事。他们看到吴军战船来援,更清楚不能轻易退却,一旦和吴军分开,必然要遭到吴军弓箭手的射击。最好的办法无过于和敌人搅杀在一起,让弓箭手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发动攻击。
此时此刻,武卒们已经散开阵形,三五成群,自由攻击。王双人高马大,更是冲到了战船边,一锤将战船的船帮砸开一个大道,然后跳上战船,大肆屠杀。片刻之间,数名吴军士卒被他打得头破血流,纷纷倒地。
更多的武卒冲上了战船,他们二话不说,有的护住了跳板,接应更多的同伴上船,有的则沿着船舷追杀那些吴军士卒。一旦贴身近战,那些弓箭手就彻底失去了用武之地,被数量远远少于自己的敌人追得东逃西容。
眼看着战船被王双等人抢走了,吴军更是惊慌不已,他们有的想爬上船,夺回战船,有的则顺水而下,准备泅水逃生,再也没有几个人还能坚持战斗。
赵统终于抢到了卫旌面前,在挑杀最后两个吴军士卒之后,将已经被淹得翻白眼的卫旌提出了水面。当他看到卫旌的官服和腰间的印绶,他终于压制不住喜悦的狂呼起来:“生俘敌酋——”
赵家矛兵们兴奋的举矛高呼:“威武!威武!”
他们一边吼叫,一边踏足,激得浪花四溅,士气如虹。
吴军士气大落,彻底崩溃,正在急驰而来的战船见此状况,有的掉头就跑,有的呆立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未完待续。)
第413章 公主与俘虏
酉水边一片欢腾。
以区匹两百五十人出击,不仅击溃了一千余敌人,杀死杀伤四百余,还生擒了对方的主将卫旌,俘获了三艘战船,就算是赵家矛兵、魏家武卒都是远胜于这些郡兵的精锐,这样的战绩也足以让人高兴一阵子。
更重要的事还在后面,卫旌为了减轻战船的负载,方便战斗,将大部分的辎重都卸在了陆营里,这些辎重现在全成了魏霸的战利品,别人还好说,特别是粮食和药品,那可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战场打扫完毕,己方的伤亡也报到了魏霸手中。因为出其不意,因为卫旌的误判,吴军抵抗的时间非常有限,己方的伤亡没有预期的大:魏家武卒战死十三人,重伤五人,轻伤二十一人,担当正面主攻任务的赵家矛兵损失要大一些,战死十五人,重伤八人,剩下的几乎人人带伤,连赵统本人腿上都挨了一刀。
“轻伤的用了药,不影响战斗,重伤的士卒必须立刻疗伤,否则很可能送命。”赵统恢复了冷静,一想到自己的矛兵一战就损失近半,不由得有些担心。接下来还有很多仗要打,可是哪来的兵源补充啊。
“不急,接到相夫之后,我们就顺酉水而下。这些重伤员全送到船上去,让他们好生静养。”魏霸安慰道:“以后,不会再有实力这么悬殊的战斗了,伤亡也会小很多。”
赵统点了点头,站起身,准备离开。
“唉,你等等。”魏霸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我话还没说完呢,你怎么就急着走,什么事这么重要?”
赵统有些慌乱:“没有,没有,我以为你说完了呢。你说,还有什么事?”
“这次参战的矛兵中,有没有机灵点的,最好是识文断字的。”
“唉哟,机灵点的倒是有,这识文断字的可是一个也没有,最好的也就是认识自己名字。”赵统有些不好意思,他知道魏霸身边的武卒基本上都经过了初步的识读训练,至少有一半人能读下《孝经》,有一些读过《论语》,其中有几个还读过几句兵法。赵统一直觉得很意外,却没有想太多。
“那怎么行?”魏霸皱了皱眉:“不识字的人以后怎么带兵?看个命令都费劲。”
赵统红了脸:“那……我现在请人教,行不行?”
“有时间吗?”魏霸苦笑道:“你以为我们到了五溪之后还有时间教他们认字?”
“那怎么办?”
魏霸思索了片刻:“这样吧,反正一时半会的也不会让他们看太复杂的命令,你先挑几个脑子活泛的,能服众的,我准备提拔他们做队率、军侯什么的,逐步把那些蛮子都纳入我们的指挥范围。”
赵统大喜,连忙答应了。队率指挥百人,军侯指挥两百人,虽然都是低级军官,但是只要派出四五个人,他就能控制一两千的蛮兵。有了这两千人,他其实就是一个校尉或者偏将军的等级了。
这可是魏霸给他的重赏啊。
“行,我一定抓紧时间教他们认字。”赵统喜滋滋的应了,转身又要走。魏霸又叫住他,没好气的说道:“你怎么总急着走,想干嘛去?”
“我……没想干嘛呀,还有事?”
“当然还有事。”魏霸站了起来,搂着赵统的肩膀,眼睛一斜,坏笑道:“不过,我现在最重要的是摸清你到底在想什么。战阵之上,可容不得片刻分心,如果你有牵挂,我可不敢把任务交给你。”
“我哪有什么牵挂。”赵统一口否决,“你说吧,什么事?”
魏霸瞅了他好一会,这才说道:“没什么,我准备带武卒去接应相夫,你拨几个矛兵给我,伤兵都留给你,你看好这艘船和东西,别被吴军再夺了回去。”
“没问题。”赵统拍着胸脯说道:“我保证完成任务。”
“去吧。”魏霸阴阳怪气的说道:“特别留心那只老虎,别看她受了伤,一样能咬人。”
赵统的脸蓦地红了,狼狈不堪的逃走了。魏霸看着他的背影,不禁嘀咕了一句:“想不到这家伙口味这么重,居然喜欢这样的,还真是极品啊。”
“什么极品?”王双兴冲冲的走了过来,嗓门大得像打雷。刚才那一战打得痛快,他现在心情倍爽,走路带风。
“哦,子全啊,来得正好,兄弟们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好了,随时准备出发。”王双搓着手道:“就是……就是有点问题。”
魏霸很诧异:“什么问题?”
“受轻伤的兄弟不想留在这里,他们都要求和少主一起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