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鼎-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军北出汉中城,向汉中东部推进,你们说,司徒飞那混蛋会不会从汉中西北撤军?”
霍云摇头道:“大王,恐怕不能!汉中之地已经汇聚了不下五万的汉军战兵,只要汉中王愿意,他还能从汉中之地随时征召数万青壮协助。虽然我们拿下了汉中城,但是,在汉中之地的影响,我们比之汉中王可是差远了。”
“据封严章封将军回禀,就是汉中城之中,也有一些人在暗中捣乱,拒不配合。城中的百姓也对我蜀军极为敌视。看来,昔日司徒飞占据汉中之地开始,就对我们很是敌视,就将这里作为抵御我们的前沿。因此,汉军在汉中之地对待百姓还是极好的。因此,我们的到来,就让汉中之地的百姓对我们极为的不满和敌视。”
司徒彻冷声道:“这里是司徒飞的老巢,自他割据自立开始,他就对我们敌视甚深,这里出现这些情况并不意外。那些投靠我们的大族不是向借助我们获取更大的利益吗,现在就给他们这个机会,让他们去对付这些给我们捣乱的人吧。”
李明瞻见蜀军左丞林世文一言不发,便沉声询问道:“林大人,你看我们当如何最快的支援阴平府,以解决阴平府可能的危险呢?”
林世文一直不赞同司徒彻对汉中下手,在他看来,这完全是在内耗,是在为赵军出力。就算拿下汉中,也要直接面临赵军的攻击,和以前一样,利用其他诸侯顶在自己前面的行动是不行的了。赵军强大,蜀军完全没有必要顶在第一线,还不如效仿赵军西进西域,蜀军完全可以向南。在宁州之南,在交州之南,可都是有着南夷国家的存在的。
这些南夷国家的人也与蜀军有了一些贸易往来,按照所知的情况看,他们这些国家的实力,比之蜀军远远不如,蜀军完全可以一边利用其他诸侯拦住赵军,一边向南拓展。如此,不仅能扩大蜀军的实力,还能让蜀王扬名天下,如同赵询一般,扬名内外。
不过,司徒彻对这些南夷之人和土地并不看重,当然,南下的道路也不是很好走。另外,中原的吸引力可比这些外域的蛮夷之地更有吸引力。所以,司徒彻并不欣赏林世文的建议,而执意对汉中动手。
现在李明瞻询问,林世文也不好不言,淡声道:“臣以为,赵军不会轻易南下。所以,我们需要提防的只是汉军罢了。如果能挡住汉军,就能获取胜利。”
“哦?此话何意?”李明瞻可是清楚,这林世文的能力非同一般,如果不是因为自家大王对其不太满意,只怕这议事也不会询问众人而没有直接询问林世文了。
林世文淡声道:“赵军刚刚拿下西雍州,击退东雍州境内的敌人。而赵国境内,同样在吏治整顿,调整官员诸事。所以,赵军现在更应该的是休养生息,回复民生。赵国历来都是如此,每拿下一个地域,都会站稳一个地域,彻彻底底的改制一个地域的政务、民生、商业等诸多情况。”
“是以,现在的赵军不会轻易动兵。不过,一旦动兵,赵军必将对其目的全力进攻,直至拿下为止。另外,对于赵军而言,南方诸侯打的越厉害越好,南方诸侯综合实力的削弱,同时也是赵军的强大。对于赵询而言,只怕他此刻正在长安城笑着观看汉中之战呢。所以,哪怕是赵军有南下益州的机会,赵军也不会轻易南下的。因为赵军一动,汉军会不会继续对我们反击还是两说。”
司徒彻疑声道:“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不必担心赵军,只管反击汉军即可?如此一来,我们拿下汉中之地不久没有什么问题了。单单汉军,如何是我蜀军的对手!”
林世文摇头道:“当然不是如此,赵军希望我们与汉军内斗,但是,绝对不希望我们将赵军击败。我们打的越狠,时间越长越符合赵军的利益,同时,也越符合齐军的利益。所以,当我们占据绝对上风之时,无论是赵军还是齐军,都应该出手相助。”
军司马霍云摇头道:“不会吧!赵军相助还有可能,毕竟,他们能对阴平府有压力,随时能攻打我们益州北部暗中相助汉军。但是,就算如此,其直接拿下汉中岂不更好?”
林世文冷笑道:“拿下汉中?我们和汉军没有收到大的损失之前,你会让赵军占据汉中之地?赵询可是绝对不会让麾下人马与敌人进行长期对战状态的。此刻南攻汉中,不仅要收到汉军的反击,同样要收到我们的反击,赵军不管能不能拿下汉中之地,都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是,其只需要在益州北方轻轻的动一动,我们就不能不注意益州北方,而减轻对汉军的攻击。同样,荆州之地对我们的重要性,大王和诸位同僚都很清楚,要是荆州被赵军拿下,我们整个东面和交州之地的北面都要收到赵军的直面打击。所以,我们同样不会让赵军占据荆州。如果在汉军势弱之际,赵军出兵荆州,你说,我们该不该出兵相助?那洛阳王和齐王会不会让我们继续对汉中下手而不管不顾荆州之地?说不定他们看着荆州势危而逼迫我们动手。”
“所以,北面的赵军虽然没有南下的意思,但那也是暂时的,我们与汉军的相争,绝对是他最乐意看到的事情。另外,齐王也如同赵询一样,他也希望看到我们与汉军僵持死战,当然,我们失败,他更乐意看到。”
不等其他人反驳和发问,林世文接着说道:“在齐王慕容成眼中,我们蜀军与汉军和洛军,都是同宗而出,如果联手而出,除了对赵军是一种阻力,对齐军而言,同样是巨大的压力。别忘了,我们东面可是与齐军治地有着接壤的,而我们也从齐军手中夺取了不少辖地。要是我们与荆州联手,那么,齐军东面就全面与我们接壤了。慕容成自然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
“如此说来,我们北出汉中之地是一个很糟糕的决策了……”军司马霍云喃喃自语。
林世文振声道:“当然是错误的,我们如果以汉军和洛军为棋子,让他们和齐军一起,当在赵军的第一线,而我们完全可以向南开疆拓土。就如同赵询一样,其在西域,在北方草原,在东北苦寒之地,在东部海域,在南方临邑诸国都开辟了大片的疆土。这些地域固然没有中原繁华,但是,随着他们的治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域都将成为赵国的根基之地。”
“昔日秦皇汉武,何曾不是如此才讲汉人疆域越扩越大?不仅如此,还能让他的声望远扬内外。正是如此,赵询才有一乱臣贼子渐渐发展壮大至今,才渐渐获得了天下百姓、读书人的支持。”
“好了,本王现在需要知晓的是汉中之地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其他。左丞大人虽然说的有道理,可是,我们向南扩张,光是道路就将我们阻拦。想要向南,必先修筑道路。这其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之大,超乎想想,想要成事,也绝不容易。左丞,你说,现在我们是先支援阴平府还是先率军北上?”司徒彻脸色阴沉的打断了林世文和其他臣子的讨论。
见司徒彻如此,林世文不由暗暗叹息,赵军能做的,为何蜀军就不能?司徒彻的眼界太低,只能盯着眼前利益,却看不远。而李明瞻和霍云也沉默不语,他们焉能不知晓林世文所言确实很合理,但是,大王不同意,他们又能如何。
而林世文不开口则以,一开口就是南方诸侯,亦或者直接就是联合司徒飞个司徒浩,使得司徒彻对其很是不满。就算林世文一些建议有理,但是,对于致力削弱那两个在他眼中是叛乱分子的实力,以及他们在蜀军之中的一些影响的司徒彻来说,林世文的这些诸多建议,都是与他的想法和目的不符。
“大王,臣以为,直接率军北上即可。阴平府的守军现在还无需担心赵军出动,只需要抵御住汉军即可。如果赵军出动,也是在我们大败汉军之后。真到了那时,汉军会不会继续对阴平府展开攻击还是两说,实在不行,就依据险峻的地势缓缓退守。”
“另外,大王还要传令交州驻军提高防备,预防交州的齐军和赵军突袭,如有必要,我们也可以联合齐军对赵军反击,以压制赵军在北方和荆州的行动。想来,减除交州南部的赵军威胁,也是慕容成想看到的。如果赵军对荆州采取行动牵制我们,我们也可以让齐军支援荆州,我们对交州之地的赵军反击。”
这下司徒彻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那就传令巴东府的一万大军立刻北上汉中,另外,从宁州抽调两人人马,一万东进交州之地,威逼赵军所占区域。一万则进驻益州北部,随时做好行动准备。”
林世文又道:“大王,汉中王在汉中经营多年,汉军在汉中之地的影响也颇深,所以,还要给封严章将军传令,让他加倍小心。如今汉中王亲至城固,对汉中城反击,不能大意。”
司徒彻点头道:“左丞放心,此事本王定会注意的。”其实,司徒彻也清楚,林世文建议对自己有利,但是,却并不是以自己为中心,也不太符合自己的想法,司徒彻也只能让他边缘化。
第846章
见司徒彻做下决定之后,就匆匆离去,安排汉中之战诸事,林世文不由一阵苦涩:大王,能让臣等三人辅佐五公子,可是,其余两人已经先后入赵,而五公子对我也是忌讳颇深,莫说鼎定天下,就是想要回复雍军旧貌尚且难矣!
司徒彻对他不喜,林世文如何能不清楚?除了司徒彻不喜他总是论及雍军如何,谈及联合其余两家出身雍军的诸侯之外,未尝没有与他的身份有关。
昔日司徒雷将雍军大权交付五公子司徒彻,而非老大司徒浩,在司徒雷临终之际,司徒雷可是将身边三大重臣作为托孤大臣和顾命大臣,协助司徒彻掌控雍军。但随着司徒彻接管雍军大部之后,对他这个顾命大臣自然是顾忌颇深。
林世文在雍军之中的影响可是非同一般,司徒彻自然不希望自己上面还来一个人管辖着自己。再加上林世文多次谈及旧日雍军如何,以及提出联合洛军和汉军,甚至三方合并,回复旧日雍军大势之论,让司徒彻极为不喜。
“凌霄、林书成,你们二人倒是干脆,现在身在赵国,只怕逍遥自在不说,还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林世文想到另外两位,忍不住一阵感叹。
“罢了!五公子如今已经贵为一地诸侯,一方之主,自有决断。蜀军日后如何,自看天命了!”
长安,汉中之地距离长安很近,虽然属于两方诸侯辖地,但是,汉中之地的情报,现在已经源源不断的传向长安,每日不断。
汉军突袭阴平府,拿下略阳、白马关直逼晋寿城的消息也传入长安,出现在赵询的手中。汉军对益州北方出手,也是大出赵询的预料。赵询原以为,汉中王会直接在汉中之地反击,将蜀军驱赶出去,没想到,其一路拒敌城固,一路直接袭取益州北方。
“汉军的动向,看看吧,这汉中王不动则已,一动也让我们大吃一惊啊!蜀军对汉中动手,汉军则直接反攻蜀军之地。这两个兄弟,都不是善茬啊!”赵询笑着将情报告知众人。而正式升任雍州巡抚的林书成,也因为其熟悉汉中之地,和熟悉汉中王和蜀王只顾,也位列其侧,与几位枢密副使和数位镇军将军共同商议军事。
听闻情报,刘文契直接沉声道:“这汉中王还真是会利用人,将我们赵军也给利用上了。为了给蜀军施加压力,他竟然连我们也给利用上了。”
杨望清道:“这也说明,汉军与蜀军之间的实力对比,差距实在是太远。不过,汉中王竟然不怕我们借着他攻打益州北部的时候,趁机南下,对阴平府西部展开行动?”
“想来,这汉中王已经猜出我们将采取坐山观虎斗的应对之策了,或者说,他也是再赌。当然,也有可能是汉中王被蜀军的此次行动给逼得。汉中之地可是汉中王封号的来历,再说了,要是其摆在蜀军之手,还被蜀军将其老巢给夺了,汉军只怕也无法坚持下去了。毕竟,汉军是从雍军之中分离出来的,而雍军,现在则化为了蜀军。要是其在汉中之地战败,只怕麾下将士对他就没有多少信心和归附心了。”刘文契回应道。
司徒亮也点头道:“确实,对于汉中王而言,此战不能输,最起码这一次不能输。就算输,也不能输在蜀军之手。否则,汉军的未来可就完了。”
“不过,汉军的行动出乎我们的预料,同样出乎其他诸侯的预料。他没有对汉中城及其南部立刻全面反攻,反而以最快的速度突袭了阴平府东部区域,将蜀军打的大败亏输,直至撤至剑阁一带以险关驻守。如果不是益州北部地势险要,大军难以通行,只怕汉中王这一击,就能拿下益州北部两府之地。”
“就利益而言,汉军突袭蜀军所占之地并不重要,但对于蜀军而言,这里却不能轻易丢失,就是这些崇山峻岭和险关,才能阻拦我军南下。这阴平府、汶山府则是蜀军抵御我们赵军的天然防线,要是这里落在汉军手中,而汉军又对蜀军对立,蜀军定然不会任由这里被汉军占据。或许,汉中王就想以这些地域来换取蜀军的撤军。”
镇军将军赵杰笑道:“如此说来,汉军并不是我们预想之中的那般弱小,如此一来,我们预想的让汉军与蜀军对战而非一方迅速败亡,岂不是能达到了?”
司徒亮摇头笑道:“从现在的战况来看,汉军和蜀军确实不相上下,甚至从地域上而言,汉军还略占上风。不过,这一切都是基于汉军突袭,让阴平府的守军猝不及防,被汉军突袭侧后而拿下。要知道,在之前汉军还为阴平府的蜀军提供粮草物资,以供阴平府守军抵御我们的南下。”
“据我们的人探查,汉军是接着为阴平府运输粮草物资而派出小队人马袭取了一些小城,随后又换上衣甲旗帜,拿下数座重要关卡的大城。其实,汉军反击之迅速,就是蜀军也未曾预料到。在蜀军看来,汉中王定然会先谈判再动武。只可惜,蜀军对汉中城的动手,让汉中王怒火上涌了。”
“现在汉军已经在剑阁之地无法前行,而汶山府的守军也在向东移动。就算没有援兵,汉军只怕也难以更近一步。要是益州援兵到了,蜀军反攻,只怕汉军还会败退。汉中王兵分两路,虽然出其不意,但也让每一路汉军实力减弱。汉军的实力比之蜀军可是差远了,想必,现在蜀军的援兵已经开始向汉中之地开进了。所以,要不了多久,汉军还是会败退的。当然,也不排除汉中王会有其他算计,反败为胜也不是不可能。战争,从来就没有提前能百分百确定胜负的。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了。”
镇军将军秦游沉声道:“既然汉军不敌蜀军,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挥军南下,对阴平府动手。汉军从东部行动,我们完全可以从西面行动啊。如此一来,既能让汉军不至于败得太快,也能趁机夺取益州北部之地。”
刘文契笑着说道:“如此可不行,别看汉军攻打益州北部的阴平府,还获得了不少的功绩,其目的也是为了让蜀军担心益州北部情况,不得不放弃对汉中的野望。但是,现在的汉中王绝对不会希望我们此刻真的南下。甚至是,一旦我们南下,汉军就会在阴平府停止行动,甚至稍微的后退,然蜀军与我们相争,而其却趁势逼迫蜀军让出汉中之地,汉军甚至还会协助蜀军拦截我们。”
司徒亮点头道:“没错,别看汉军此举给了我们行动的机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此刻行动,能占着汉军突袭蜀军的便宜。其实,真要是我们在此刻行动了,只怕便宜占不到,还会陷入与蜀军和汉军的对战之中。益州北方的地形如何,诸位都是清楚的,我们对那里情况不甚了解,想要破关,难!”
杨望清也说道:“此外,此刻我们赵国在徐州、雍州两地开战了多想有利民生的工程。在这些工程之中,我们已经投进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在不能很短时间能解决的战争,还是不要进行的好。否则,一个不好,还会拖垮我们的根基。”
自此赵询批准了徐州和雍州两地的各项工程,两地百姓都对朝廷一片赞扬。这些工程,除了能给许多百姓一个赚钱养家的机会之外,还多是有利百姓。对于百姓而言,他们自然清楚修筑驰道、水利灌溉工程对他们的作用。而对于那些商人而言,他们更是从中获利甚大。所以,两州境内,各地府县都开始展开行动,在官府的规划和组织下,开始大建设行动。
当然,大建设自然需要大投入,赵国在其中已经投入不少,此刻大战,尤其是持久战,绝对是不合适开展的。
赵杰皱眉道:“如此说来,我们岂不是要看着汉军溃败而无能为力?如此,我们想要坐山观虎斗岂不是没有那么容易实现了?汉军打不过蜀军,而蜀军定然也不会退让,最后吃亏的定然还是汉军。这汉中之地落入蜀军之手,可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赵询看着林书成静静的坐在一旁,一言不发,似乎在想着什么,便笑着说道:“林爱卿在想什么?不妨说来听听,看看你的见解。”
林书成沉声道:“回禀大王,臣见诸位大人议政,不由想到臣处在汉军之中的情形了。汉军诸事,虽然也多有诸位臣子共同商议,但多为汉中王提出想要做的目标,而其麾下臣子,只是完成和补充想要做的步骤而已。远没有大王这里,这般坦率直言。”
“些许小事就能从中看出不少问题,或许,这也是汉中王很多时候不听劝解,喜爱自作决定,致使汉军无法顺利发展的缘故吧。”
赵询笑道:“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看法,查漏补缺方能看出其中的问题和缺点。有些事情需要商议决策,才能不出意外,但也有许多情况下,需要为首者,一言而决!对了,林爱卿出身汉中王麾下,说道对汉中王的了解,我们这里无人能超过你。以你对汉中王的了解,汉中王想要做什么,我们出击,他会是什么反应?”
林书成沉声道:“以臣对汉中王的了解,此刻汉中王定然极为恼怒蜀军对自己的突袭,尤其是其亲至汉中,准备与蜀军解决汉中之地问题之际。想来,汉中王抵达汉中之前,心中定然也是抱着先谈判后动武的想法。其对蜀军痛恨,但对于我们赵军,同样如此。所以,能在不与蜀军开战的情况下拿回汉中,其自然不会愿意与蜀军开战。”
“尤其是之前在东雍州的两个月里,汉军为了强攻东雍州南方两府之地,让其损失惨重。现在汉军的实力,定然比之之前有所衰减。所以,如果没有蜀军对汉中城的突袭,让汉中王被当头一棒,想必不会直接开战。”
“汉中王突袭益州北方,也是因为其麾下刚刚在东雍州与我军大战,所以,其不愿意向南与汉中南部的蜀军全面死战。当然,其面对蜀军,也占不到多少便宜,汉军和蜀军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汉军对益州北方阴平府的行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所以,才能打蜀军一个措手不及。如此,也让蜀军北方出现危机。现在汉军领先,再加上我们在北面的压力,所以,蜀军此刻更是担心才是。即便看起来我们能立刻南下与汉军齐头并进,甚至配合对南方动武。但是,此刻的汉中王决计你不会在我们南下之际还对蜀军动手。”
“所以,我们南下,就会出现先前刘文契刘大人所说的那般情况。汉军会后撤,减轻蜀军的压力,同时逼迫蜀王让还汉中之地。此后,汉军甚至会与蜀军一起,联手反击。”
秦游叹息道:“看来,我们是真的不能出击了。可是,要是汉军战败该如何?那个时候我们出击,可是对我们极为不利,南下也很难获得成功,甚至不足以影响蜀军与汉军的战局,不足以影响汉中之地的归属了。”
林书成笑道:“虽然汉中王现在不会乐意我们南下,但是,要是汉军大败,甚至汉中之地无法保住之时,汉军绝对不会阻拦我们南下,甚至是,他会让我们南下汉中之地。”
赵杰惊声道:“让我们南下汉中?不会吧,要是这样,岂不是其将汉中之地拱手相让与我们了?他汉中王舍得吗?要是真的舍得,他岂会与蜀军直接开战?”
林书成道:“其当然不舍得,但是,如果真的无法坚守,汉中将会被其他诸侯占据,相比之下,汉中王更愿意选择我们。原因何在?正如诸位大人所言,汉中之地对汉中王的意义非常重大,汉中可以丢失与赵军之手,但是,不能丢失与蜀军之手。其可以在我们赵军手中大败,但是不能在蜀军手中大败,尤其是蜀军和汉中这第一次正式开战。”
“诸位同僚都应该清楚,这汉军和蜀军是什么关系。对于汉军而言,蜀军是那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雍王第五子用不合法手段夺取了雍军大权。对于蜀军而言,汉军就是叛军,汉中王就是叛乱的乱臣贼子。是以蜀军和汉军的此次相争,胜负不仅仅关乎汉中之地的得失,还关乎他们名正言顺的存在与否。汉军不能在这第一次与蜀军相争之际失败,尤其是其被人打到了家门口的时候。”
“所以,如果汉军真的大败亏输,无力回天,以汉中王的性子,定然是让道与我军,让我军南下,去与蜀军相争。也就是说,他汉军是摆在我赵军之手,而蜀军,同样摆在我赵军之手。当然,这也是汉中王最后的挣扎,是被逼无奈的办法。”
“同样,这并不意味着我军就能畅通无阻的拿下汉中,败退之后的汉军依旧会与蜀军一起,联合反击。只不过,这一次蜀军就会成为反击的主力。汉中之地是否被我军占据,对蜀军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汉军。”
顿了顿,林书成接着说道:“大王的本意臣明白,想要让汉军和蜀军僵持的时间更久,这样不仅能让蜀军和汉军实力消耗的更快,让他们辖地因为战争而增加负担,进而让百姓对他们有所不满,便于如何我军南下收复人心。”
“其次,汉军和蜀军僵持的时间越久,就越能让我们将雍州治理的更稳固,也能让雍州和徐州的各项工程顺利的实施。毕竟,一旦赵军参与战争,这些工程的进度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是停止。”
“其三则是双方对战的时间越久,汉军和蜀军之间的仇恨就越大。日后两方联盟、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小。就算他们合作联盟,彼此之间也不会同心协力。当然,如果能将其余两个诸侯也牵扯其中,那自然是更加有利的事情。”
“好!说得好!”赵询哈哈大笑道,“林爱卿说的好啊!你之所言,不仅将汉中之地的情形、汉中王的想法说的很是清楚,也将我们将要面对的情况,应该出招的方式也说的很是清楚。”
旋即赵询又看向几个镇军将军和副将,沉声道:“听到了吧,不要急着行动。欲速则不达,直接开战可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事情。现在,我们的任务一是关注汉中的战况,更重要的则是继续雍州和徐州两州的工程建设。”
“汉中之地的战况,我们自然是希望他们打的越久越好。但这关乎民生的各项工程和西雍州的制度政策改制,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第847章 雍州现状
在确定汉军只不过是逼迫蜀军撤出汉中,并无意赵军南下,而赵军此刻南下也无丝毫好处之后,赵询就给占据武都的镇军第三镇传令,让他们无需理会南面的战事。不管南面情况如何,只要蜀军不北上攻击,他们就不得随意出手。就算是反击,也只需将敌人击退罢了,不要随意追击。
赵询如此下令,也是为了防止蜀军想要用赵军牵制阴平府东部的汉军,会假借汉军将士身份,对赵军占据之地出手,以诱使赵军出击,攻打汉军所占之地。
既然不管南方战事,赵询自然不会在以战事为重。而是与豫州官员一起,巡视雍州各地。来往雍州东西,各府县尽皆都在动工建设。因为这些工程皆大利与百姓,所以,各地百姓都积极配合,就是那些大族豪强也不得不主动参与。当然,谁要是不配合,就算官府不出面,下面的百姓也能将之声讨。
虽然赵询没有巡视徐州,但想来徐州也和雍州一样,到处都是工地。修筑城池、关卡,疏浚河道,修筑驰道连同东西南北。顿时,刚刚大战之后的雍州,进入了大发展阶段。而林书成似乎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整日都忙碌与各府县之间。
赵军不动,让洛阳王和齐王有些惊讶,不过,倒也没有超出他们的预料。在他们的预料之中,赵军本就不会轻易出动,而是坐山观虎斗。现在看来,赵军果然如此。
当然,汉中王和蜀王也暗暗松了一口气。汉中王自然不用说,其本就不愿意赵军在此刻南下,毕竟,汉军现在还是占据上风的。而对于蜀王而言,赵军不动,那么,自己强攻汉中的行动就不会因为益州北部的原因而守阻。
汉中王见自己几乎拿下了整个阴平府,也知晓这里对蜀军的意义。毕竟,他们关乎蜀军益州的安全。所以,汉中王就派出人马,前往益州,准备与蜀王谈判。想要让蜀军退出汉中之地,而自己则交还益州北部的阴平府。
不过,蜀王司徒彻自然也是看出了赵军的想法,自然不担心北方的情况。最起码,现在是不担心。让出所占之地,司徒彻自然是不甘心的,就算他愿意,下面的将士也会多有怨言,毕竟,拿下汉中,也算收复失地,这汉中辖地昔日可是雍军治地,现在,如何能向汉军退缩?
所以,蜀王一边假意派人对蜀军回复,这退让汉中之事,可以谈判,其中的条款也可以商定,甚至重新结盟,签订更深的盟约也是可以的。在之前双方开战之后,彼此之间那勉强建立起来的盟约早已经被死撤掉。司徒彻要求汉军停止对阴平府的行动,另外,要戒备北方赵军的动向,以防赵军南下。
见司徒彻服软,司徒飞自是心中暗喜,不过,也有人以为这是蜀军的拖延之计。不管是在阴平府还是在汉中,蜀军的兵力并不是很多,与汉军的兵力相比,处于劣势。蜀王如此,不过是向麻痹汉军,想趁机掉军支援。
这些言论都没有被汉中王司徒飞放在心上,或许,在他看来,阴平府对于蜀军太过重要,蜀军不能不放在心上,此外,蜀军想要支援阴平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或许,汉中王不愿意与蜀军真的死战,到了现在这种情况,除了大军正式南下,与蜀军大战之外,汉中王也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汉中王相信了蜀军准备让出汉中的意思。
但是,汉中王的想要的最终还是没能等到,蜀军的退让和谈判也没能等到,等来的则是两万战兵,直接进入汉中城内,并开始对安阳、西城两县进攻。尤其是西城,这里处于汉中中部,这里被蜀军拿下,那么,汉军就与荆州之地失去联系,成为孤军了。
汉军自然不会任由蜀军将这些地域拿下,让汉军与荆州失去联系。要是汉中的汉军真的与荆州失去联系,那后果可就严重了。不仅仅可能会丢失汉中之地,甚至是,位于城固的汉中王,也会被蜀军所擒获。
汉中王发现自己被司徒彻给欺骗了之后,自然是勃然大怒,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