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书成道:“这并非大王和赵军的错误,大战起,百姓流离失所是在所难免的。另外,大战一起,无数将士阵亡,他们的家眷,自然会对入侵的敌军报以仇视,除非己方君主对他们太过苛刻。”
“不过,以赵军的制度和政策,这些百姓要不了多久就会接纳赵军,接纳大王的统辖。对于百姓而言,参加军队,死亡已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对他更重要的则是安稳的生活。”林书成深沉的说道。
林书成如此一说,赵询顿时沉默了下来。赵询恍然发现,自己只顾东征西讨,却忘了对地方民生的关注。或许,也是因为自己对军事的太过注重,才使得各地官府之中,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出现那么多的贪官污吏。甚至是,自己的监察体系都不足以监察诸事。
得到东雍州战报之后,赵询对立刻前往东雍州,查察东雍州战事,甚至对荆北出兵之事,已经不是太过重要了。汉军并没有对东雍州造成太大的伤害,当然,坚壁清野之后,对地方进行回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沉默了少许,赵询沉声道:“本王对你在西雍州的所作所为也是比较清楚的,西雍州在汉中王麾下,百姓生活也是最为稳定的。想来,这里的百姓能协助你们守城,也是多因为如此。”
“你对军事、政务多有建树,我赵国之地,地方军、政、财税和督察是各自分开的,互不统属。正如你所言,现在确实是该休整一段的时间了。西雍州新附,这里确实是我们最需要注重之地。”
“林爱卿才能不凡,但毕竟是新进归附,所以,直接将你提至中枢,不仅不少官员有意义,想来林爱卿也不太清楚我们赵国的一些制度。所以,这西雍州之地,就算是林爱卿你向他人展示自己实力的地方。”
“不知林爱卿是要负责一地民生政务、财税、府军还是督察?”赵询准备让林书成负责西雍州一地事务,也算对其考察。
“政务!财税和督察,正如大王所言,臣对赵国的一些制度确实不太熟悉。府军倒是不错,西雍州刚刚拿下,地方之上,定然存在不少汉军残部、各地还有一些山匪。但臣昔日为了抵御赵军,采用了并不光彩的手段,已经让许多汉军将士不满,想来赵军之中,对臣不满的将校同样很多。此外,这些山匪、溃军,也是昔日臣之部属,臣也不愿对他们下手。”
“臣在西雍州这一年余的时间里,对赵国的各种制度和政策也多有了解,臣愿意负责一地政务,以民生为重。”
赵询点了点头,道:“也好!对于西雍州地方的了解,没有人对你更清楚。这西雍州的民生诸事,就交给你了。正如你所言,修缮城池、水利工程、驰道,也一并提上地方政务日程吧。”
安排了林书成之事后,赵询就让人带其回其家眷所住之地。当然,还要将其的任命传至幽州各部衙门,让幽州各部做出相应的安排。
在林书成离开之后,司徒亮、杨望清等人也被赵军召集了过来。赵询将林书成之事告知诸人,诸人也是大为惊讶。他们也没想到,林书成竟然会这般干脆的归降大赵。
“大王,这林书成可信否?这实在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刘文契一脸惊讶的说道。
赵询摇了摇头,沉声道:“可信不可信,本王也不甚清楚,不过,他不被汉中王所重倒是真的。此人能力出众,能为我所用,自然是最好。”
司徒亮笑道:“林书成不被汉中王所重,除了汉中王,他还能归附何人?以他的能力,自然不甘心归隐山林。再说了,其家眷还在我们手中,据我们了解,林书成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现在为大王所用,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再说了,我们现在并非在前线战场,也没有与诸侯开战,林书成就算再有其他心思,也难以对我们造成祸患。”
“现在他负责西雍州政务,并不能对其他诸事插手,再加上督察官员的监督,兵权和财权的分割,他已经不能祸乱地方。”
赵询沉声道:“确实如此,原本本王还准备暂时让杨爱卿和刘爱卿负责西雍州民生之事,以等待幽州城重新安排人手。现在看来,已经不需要了,这林书成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本王先前忘记了一点,这西雍州百姓,不少人都对我们有所敌视。尤其是这里在林书成效仿我赵国制度,使得这里的百姓生活的比较稳定,我们的到来,却让他们之中不少人家破人亡。所以,让对西雍州最为熟悉,这里的百姓也比较能接受的林书成出任地方巡抚,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当然,对他的监控,也不能放松。虽然我们不惧这里出现大的问题,但也不能出现骚乱。”
“另外,传令幽州工部,让他们派出工匠,前来负责西雍州之地的驰道规划、建设。林书成有一点说的没错,这西雍州之地,连接东西,道路畅通,对我们统治凉州和西域两州极为重要。”赵询将林书成先前所言的建议,向诸人说了一边。
刘文契直接点头道:“大王,林书成所言甚是有理啊。现在确实是坐山观虎斗的时候,趁此机会,我们回复民生,修缮西雍州境内的驰道,勾连东西,恰到好处。而且,现在修建,比日后我们统辖天下之后修建更合适。”
司徒亮也赞同道:“没错,以工代赈,让那些俘虏、流民修缮驰道,现在恰是时候。可以慢一些,但能早一日开始,就早一日获利。”修筑驰道,不仅仅是军事用途,在商业之上,同样有很大好处。修筑驰道、水利工程,不仅对西雍州百姓是好处,同样能带来商业的需求。各种工坊的出现,同样会让这里的百姓获利,进而让赵国稳固这里。
“而且,我们安定下来,南方诸侯才能放松对我们的警惕,才能开始放心的内斗。汉中王不敌蜀军,自然会拉上洛军和齐军。没有我们的进逼,他们也不会劝解汉军与蜀军以和为重,共同对抗我们。”刘文契补充道,“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可以将我们手中缴获的一些用不上的兵甲器具贩卖出去。除了获利,也让弱者与强者有内斗的力量。”
赵询沉声说道:“即如此,凉州东进的禁军第六镇折返凉州。其余各部,就地修整。另外,派人加大对荆北之地的查察,尤其是对洛军的探查。要不了多久,荆州就是以洛军为主了。”
“据林书成所言和我们对荆州的探查,这现在的洛阳王已经与旧日不一样了。汉军西去,荆州则以洛军为重。也就是说,不仅之后,我们在荆州的主要敌人则就是以洛军为首了。”





第842章 


安排林书成负责西雍州民生政务诸事,司徒亮、杨望清、刘文契等人都没有意义,虽然林书成是新进投降,但他们都没有反对。
除了林书成才能过人,能为己用自然对赵军有利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长安城破之后,赵询就曾经安排枢密副使的杨望清和刘文契负责西雍州政务诸事,以求尽快在西雍州实施赵国的各项新政制度。
但是,在任命下达之后,接替各地府县的官员和一些督察使都向赵询谏言,枢密副使乃是负责赵国军队战事的官员,不可出任地方政务官员,已经有悖赵询当初定下的各司分立制度。所以,他们出任西雍州政务官员不合适,当然,他们二人放弃枢密院官职另当别论。
但是,枢密院的官职可比地方巡抚等政务官员的职务高了几个品级。除非是犯错被贬,否则,如何会让枢密副使放弃其职务,担任地方政务官员?而杨望清和刘文契为了避嫌,也向赵询推辞此任命。
赵询原本还准备让幽州吏部重新安排,但现在林书成出现,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此后,林书成也就无法成为枢密院、都察院体系官员。
当然,除了这个赵军内部原因,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那就是处理西雍州政务,势必要对西雍州地方大族动手。而让林书成担任此时,自然也是对其的考验。林书成自己也很清楚,在赵军提出四个选择之时,他就明白自己该选择什么。
战事之后,民生凋敝。不过,随着地方官府的努力和赵国新制度、新政策的实施,西雍州百姓渐渐开始放弃了对赵军的敌视。尤其是赵军拿下各地之后,新到官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张贴告示,以示赵军接管这里之后,新的税收制度。
其次,随着赵军分派各地,配合地方官府清查地方豪强,收缴豪强不法田地,购买豪强多余田地,并分配给那些无地之百姓,更是让更多的西雍州百姓对赵军报以支持和拥护。
现在赵国官员在各地实施新制度,并没有像以前那般,对地方大族豪强的田地强制的收缴和购买。赵国官府的制度,一是加征那些超额田地的税收,越多税收越高。当百姓都有了自己的田地,这些拥有大量田地的大地主就会发现,他们拥有的田地不仅不能为他带来更对的收获,反而让他们的田地无人租种。
二则是官府限制土地私自买卖,限制租种土地所应上缴的租子。加上商业之上需要的大量人手,也使得一些百姓转而去做工而取代耕田。商铺、工坊,各种来往贸易,都吸纳了大量的人口,而限定的工钱,也开始使得这些百姓不必只能依靠种田生活。
三则是开垦西域之地、北方,尤其是东北的土地,鼓励百姓迁移西域、北方两地,不仅能让赵国稳固边界,也能让这些地域的土地正真利用上。在不久的将来,南方之地,或许更远的海域海岛都将士赵国扩展之地。
最后,官府还将一些官府特定的商贸之事,各地城中店铺的位置,都用以换取这些大族豪强的田地。这些大族豪强大都清楚,在赵国,商贸可是一见赚钱很快的事情。这些大族豪强想要从中获取更大利益,或者更好的获利,就要拿出自己的田地。
赵询没有东进洛阳,而是继续停留在长安。之所以留下,一是,西雍州新进拿下,地方顽固分子倒是不少,有了赵询亲自坐镇,很多事情,地方官府做起了,也果决了很多。当然,有赵王亲自坐镇,他们办事也迅速了很多。
二来,赵询希望南方诸侯不要将主要精力继续放在自己身上,而是希望放在汉中之地的蜀军和汉军即将发生的争夺。西雍州南部就是汉中,汉中有事情,西雍州之地最是便捷。
坐镇西雍州,一边关注南方情况,一边与林书成、司徒亮等人商议西雍州诸相事务。不得不说,林书成从辅佐雍王司徒雷开始,这么多年,对地方民生政务,却是有一手。西雍州在林书成的主导下,再加上赵国的制度政策,渐渐开始回复过来。最起码,各府县都因为战乱而四散的百姓,现在也都渐渐安定下来。
林书成短短数日功夫,就将西雍州数府之地的情况给正理了一个大概,就是赵询也感到惊讶。毕竟,一些地方现在还是军管配合原来的官员联合处理地方事务,而赵国新派的地方官员,还有不少没有到任。
“大王忘了,臣昔日可是长安留守,统辖西雍州军政诸事。尤其是,长安还是西雍州核心所在,在这里,府库档案之中,可是记录有各地的情况。从档案之中的记录加上地方官员和军官的大体统计,臣这里就有了大体的数据。当然,虽然不能说十分准备,但也相差无几。”林书成看的赵王和诸人惊讶不已,笑着解释道。
赵询不由赞叹道:“看来,本王让你处理西雍州民生政务,正是再合适不过。既然数据有了,接下来的诸事安排,也就轻松了许多。修筑驰道、水利工程、关卡城池等工程行动,你现在就可以安排了。做好安排,无需急躁,慢慢进行,有什么问题,直接让各衙门配合行事。工部官员已经安排了一批相应的工匠正在向此地赶来,想必,预备队多久,他们就能来至此地。”
林书成沉声道:“大王如此安排,诸事定然顺利。不过,最近地方各衙门,尤其是各大城池衙门之中,都有大族富户向官府请求,请求大王也赦免他们的商税。”
西雍州被在拿下之后,首先就将此地的田税免除了一年,其他的一些苛捐杂税,更是直接取消。但是,商税并不在此列。不过,对西雍州户籍的商人而言,他们有一个优惠,则是优先得到官府的各项采办订单。
听闻林书成所言,赵询冷声道:“看来,这些大族豪强还是贪心不足啊!商税?行商之人,多是家有余财之人。他们可不是普通百姓,没了土地就无法生活。不交税,不交税就无法修筑驰道,就无法供养西雍州官府、军队所需。没有驰道,水利工程,他们能更好的行商,货物能更好的流通,百姓有钱财购买他们的货物?”
“不要理会他们,要是再敢继续不思正事,拉拢商人在地方胡闹,就取消他们行商资格。”赵询知晓,这些叫嚣着要求免税的商人,绝对不是那些小商户,而是大商人和大商会。对于这些人,赵询才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
赵询以前给商人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但是,随着赵国商业的兴起,赵询也发现商人对国家的不利影响。所以,对待商人,可以给于他们地位,但是,绝对不会让他们爬得太高。就是各地的商会,也大都在王府名下的商号统辖。
对于赵王的回复,林书成早有预料。免除苛捐杂税和一年田税,则是有利百姓,特别是那些下层百姓。至于商税,自然是不会轻易免除的,随着西雍州与赵国的相容,这里的商业很快就会兴盛起来,商税将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很大一块,赵询如何会让他白白流失?莫说是赵王,就是林书成自己,他也不会将他们免除的。
…………
在赵询镇守西雍州,与林书成等人商议西雍州政事之时,襄阳的洛阳王也在与麾下商议汉中王发来的请求。
汉中王在得知自己偏师遇袭全军尽墨之后,当即就立刻撤军,不敢在河南府继续停留,深怕深陷其中无法脱身。同时,痛定思痛的汉中王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所处的情形,重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重新鼓起了斗志。当然,最重要的是,其决定不再将自己的力量消耗在北面的赵军身上,而是要重新拿回自己的根基之地汉中。
虽然自己不再继续攻打赵军,自己现在更在意的是汉中,但是,汉中王并不能影响北方赵军的判断。毕竟,不是说你想攻打别人就攻打别人,想不打就停手。你汉军愿意停手,但并不能保证赵军也停手。
为了让自己在与蜀军争夺汉中之地时,荆州不至于被赵军占据,汉中王决定向洛阳王求助,希望洛阳王加重荆州防务。所以,汉中王就派了王贺文亲至襄阳,向洛阳王诉说自己的请求和条件。
洛阳王自然没有立刻给王贺文回复,而是询问了一下汉军在东雍州的战事之后,以需要商议之后才能给出答复为由,暂时拖延了下来。
“没想打,本王丢了东雍州之后,你也跟着将西雍州给丢了!昔日从我手中拿走我洛军利益之时,你就该想到了,没有了我东雍州作为东部防线,你西雍州三面受敌,又能坚持多久呢?”
“更愚蠢的是,还将大军不断的向东雍州开进,想要攻打东雍州来逼迫西雍州赵军撤军?围魏救赵也不是这般玩的,赵军在东雍州周围的冀州、兖州、豫州以及并州都布有大军,你以为你单独一人,再加上两万还不愿配合的所为联军,就能拿下东雍州?”
“怎么样?西雍州没了,汉中之地也危在旦夕!现在,终于看到自己的错误之处了?本王昔日就说过,你早晚难逃赵军之手。”让汉中王使者王贺文退下之后,洛阳王一人自言自语,冷笑不断的说道。
“禀大王,诸位大人和诸位将军到了!”门外亲卫的声音打断了洛阳王自语声。
随着洛阳王的批示,洛军之中的诸臣齐齐汇聚。洛阳王也不耽搁,直接将汉军现在的情况和汉中王向自己求援一事说了出来,并让诸人给出意见。
第一个发言的不是洛军左丞王道,而是武将出身的林子勋:“大王,臣以为,我们不能接受汉中王的要求!不,应该是请求。汉中王为何会将荆州的利益让出一部分?无非是因为他要与蜀军争夺自己的老巢汉中。但争夺汉中之地与驻防荆州并无太大关系。想来,就是齐王也不会在此刻再招惹我们荆州。”
“所以,汉中王真正担心的并不是荆南问题,也不是他已经激怒的齐军,而是北面的赵军。赵军将西雍州给占去了,但是,汉军也在东雍州猛攻几近两个月。赵军本就对荆州虎视眈眈,现在又有了这么好的借口,他们焉能不出动?”
“要是我们接替了荆州防务,那么,负责抵御赵军的可就成了我们了。东雍州之战,汉军损失之大,我们可都是知晓的。说句不中听的话,我们洛军还真不是赵军的对手。大王,末将以为,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些许利益,将自己的人马当作拦截赵军的急先锋。”
“昔日我们与汉军共同驻守南阳府,自此东雍州丢失之后,汉军就一直鄙视我们,就是大王,也多次遭遇汉军主将轻视,此次如何能替汉军阻拦赵军?”
洛阳王脸色不变,一脸平淡之色。不过,从其微微紧了紧的右手就能看出,对于昔日汉军轻视洛军与他,洛阳王并不是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林子勋的话也代表了军中诸多将领的意思,当初与汉军一起驻守南阳府之时的情况,他们可都是深有体会。而且,为了不引发意外,洛阳王更是下令,军中将士,不得轻易招惹汉军,避免发生冲突。实际上,实力大减的洛军如何会去招惹汉军,从来都是汉军主动招惹他们。因为洛阳王的交代,洛军将领不敢轻易反驳,可是被汉军嘲笑了不少次,而其中汉军将领,则就是已经降赵的汉军偏师主将秦江。
军司马方战沉声道:“大王,臣以为,我们应当接受汉军的请求。这不仅仅是利益问题,同样是关乎我们生存的问题。”
“荆州之地是汉军的,同样是我们的。正如林将军所言,因为当初我们丢失了东雍州,使得实力大减,不仅汉军轻视我们,而且,我们为此也将原本属于我们的财税权利让出了一部分,并将荆州主导权也让给了汉军。所以说,我们和汉军一样,都是被赵军夺走了家业的受害者。赵军要攻打荆州,还会因为驻守荆州的是汉军还是洛军吗?”
林子勋皱眉道:“难道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为汉军承担两地防线?我们现在这般埋头发展岂不更好?无需担心外敌,只需要加强自己的实力、财力即可。”
方战沉声道:“然后呢?发展起来呢?难道一直处在汉军的阴影之下?主导荆州之权,其中意味着什么,林将军应该很清楚,汉军此次北征,从荆州强征的青壮和钱粮就说明了问题。如果这些青壮和钱粮为我们所得呢?我们会不会更加强大?”
“因为当初我们失去了一部分财税大权,失去了主导荆州之权,所以,一直以来,我们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兵员、钱粮、地方的影响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也是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关键因素。”
“林将军担心我们会成为汉军抵御赵军的急先锋,但是,难道说,荆州被赵军占据了我们就有好处?汉军无法抵御赵军,难道我们就任由荆州失守?汉军还有汉中之地可以落脚,那我们呢?”
“所以,我们需要荆州主导权,需要汉军让出的财税权利,需要发展自己,需要联合汉军抵御赵军与荆北之外。”
“另外,就算汉军继续驻守荆北,联合齐军抵御住了赵军,我们继续埋头发展,可是,现在的我们已经没有潜力继续壮大了。钱财和人员,都已经用到了极致,我们需要更大的权利,获取更大的潜力。故而,接受汉中王的条件,承担荆北防务,既是我们必须做的义务,也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军司马方战的话让林子勋等拒绝的武将一时陷入沉默,不再继续说话,而是等待洛阳王的回复。
洛阳王司徒浩沉默半晌,转而对左丞王道说道:“左丞,你的意见呢?我们是接还是不接?”
左丞王道沉声道:“接!臣以为,方司马先前所言甚是有理,我们必须要接受汉军如此要求,除非我们想要荆州丢失。同时,接受荆州防务,得到更多的财权,得到荆州的主导权,也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之所以然大王接受汉中王的条件,是因为,臣以为赵军现在不会继续对荆州采取进攻,按照赵军的行动来看,他们现在应该是等着汉军和蜀军在汉中的纷争,而不是立刻南下荆州。坐山观虎斗可比直接南下,引起大家齐心协力反击更简单,赵军不会不懂得选择。所以,我们接替汉军负责荆北防御重任,短期之内,是没有不利情况的。”




第843章 汉军西进
王道的话让洛阳王司徒浩感到一丝诧异,旋即又微微点头,沉声道:“左丞所言有理,现在赵军确实不会轻易南下,而是做看蜀军和汉军为汉中之地相争。”
林子勋疑声道:“左丞大人的意思是?我们接管荆州防务,不会有危险?”
王道摇头道:“这到不能肯定,不过,赵军刚刚在西雍州大战,东雍州也因为汉军的围攻,让地方民生遭遇很大的破坏。所以,赵军现在更应该回复民生,将雍州之地稳固下来,而不是立刻寻汉军报复。”
“要知道,在荆州,不仅仅有我们洛军和汉军驻守,就是齐军和蜀军,也同样不希望荆州之地落入赵军之手。如果赵军南下,说不定,蜀王和汉中王暂时停下对汉中之地的纷争,转而抵御赵军南下。”
军司马方战摇头道:“汉中王只怕不会放弃对汉中之地,臣估计,就算是赵军南下,其也不会放任汉中被蜀军占据。”
王都道:“确实不会,但是,齐军、我们都不会在赵军来袭之际,让汉军与蜀军发生争执。”说着,王都苦涩的叹息道,“其实,为了整个大举考虑,我们现在就应该拦住汉军与蜀军的冲突,毕竟,至于联合起来的南方诸侯才能抵御赵军的入侵。我们越是内斗,我们就越弱,而休养生息的赵军,不仅能让新进拿下的雍州之地成为他们稳固的根基之地,成为他们日和南侵的后方,还能在我们内耗的同时,壮大自己。”
“此起彼伏,一弱一强,如何,我们地域赵军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我们南方诸侯的实力比之赵军也越来越弱。不过,我们现在无力阻拦汉军和和蜀军,他们也不会听从我们的劝解,而齐军在赵军没有南下进逼之际,也不会理会汉军和蜀军的冲突。甚至是,齐军还希望蜀军和汉军的冲突,毕竟,蜀军弱,对他也是有好处的。”
王都虽然没有明说,但其话中也包含另外一层意思,我们洛军何尝不是与齐军一样,向借着汉军与蜀军的冲突发展壮大自己呢?
林子勋沉声道:“可是,如果赵军真的打着报复的旗号南下荆州了呢?那样,我们岂不是要抵挡在第一线?”
王都冷声道:“我们是抵挡在第一线,但是,汉军、蜀军和齐军,他们敢不一起抵挡在第一线吗?另外,我们照样能在抵御赵军的同时壮大自己。在荆州,我们的名声可比其他诸侯强多了。现在有机会,我们就不能放弃。”
“另外,从汉中王抽调丹阳府和北安府的情况来看,我们也应该注意,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让我们自己抵挡在第一线,齐军和蜀军更在乎荆州的得失。”
军司马方战点头道:“左丞大人所言甚是,以前,我们太过放低自己的地位了,太过在意齐军和蜀军的看法了。在荆北抵御赵军,几乎都是我们出人出力,而齐军和蜀军也不过是支援少了的人马和粮草物资而已。”
“但是,汉中王抽调荆州东部驻军,齐王虽然极为不满,但是,还不是不得不让齐地的齐军纷纷云动,以牵制豫州的赵军,护卫荆州侧翼。换句话说,荆州对我们很重要,但是,对于齐军和蜀军而言,同样很重要。”
“所以,我们和齐军、蜀军处在统一地位,如果他们不想让赵军将他们团团围困,四面受敌,就必须协助我们保住荆州之地。所以,臣也统一左丞大人的意思,接下汉中王的建议,主导荆州大权。”
“不过,除了汉中王给出的条件之外,我们还需要汉军留下一部分兵力协助我们驻守荆北之地。哪怕只是被汉中王强征的青壮,留下对我们也是有利的。”
商议一番之后,洛阳王同意了汉中王的建议,并添加了一部分洛军的要求,并开始调动人手准备进驻南阳府、丹阳府、北安府等地。
顺利折返南阳府的汉中王也不由松了一口气,虽然昔日为了西雍州,其在东雍州全力反击,但是,当西雍州被赵军占据,赵军援兵折返,并突袭全歼了他的一路偏师之后,汉中王也清醒过来,也担心赵军的追击。
得知王贺文与洛军的协议完成,汉中王司徒飞也是沉默半晌。他与洛阳王此起彼伏,一进一退,现在,二人都是丢失辖地的诸侯。
撤至南阳府的汉中王还没有来的及安排其他诸事,齐军的人就已经找上门了。不过,现在已经看清齐军对荆州,对自己的需求之后,其已经不再像以往那般将齐军看的太重。此外,其的目标现在是汉中之地,自然无暇关注与齐军之间的纠葛。
在给齐军的人回复,荆州防务交与洛军,荆州现在右洛阳王坐镇之后,就将齐军的人驱赶了出去。
随后,汉中王安安排麾下与洛军交接防务,同时下令大军西移,开始往汉中调动之后。其就直奔襄阳,与洛阳王会面。
“大哥,三弟我这一次是大败亏输啊!昔日西雍州丢失,三弟我就该从中西去教训,我们两个,完全成了齐军和蜀军抵御赵军的城墙了。”见面之后,汉中王苦涩的对洛阳王司徒浩说道。
洛阳王司徒浩也因为司徒飞的一句话,说的陷入沉思。半晌,沉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大哥我不就是丢了东雍州吗?东雍州,西雍州,合起来,可就是整个雍州。父王昔日可是雍王,而雍州,却在我们两个手中丢失。”
汉中王司徒飞冷声道:“要是齐军和蜀军能齐心协力,共抗赵军,这雍州之地如何会丢失?他们都只顾自己,不顾抗赵大局,眼看着雍州之地先后从你我手中被赵军夺去。大哥,你可是看到了三地我们调动荆州东部驻军的情况了。你说,要是荆州之地遭遇赵军攻击,齐军会如何?蜀军会如何?他们还能这般毫不在意吗?”
洛阳王司徒浩不由默然,淡声道:“对于他们,我们根本不能报以任何希望。对了,你这次决心要与蜀军强争汉中?”
汉中王恨声道:“与蜀军强争汉中?大哥,你不会忘了汉中之地是谁的辖地了吧?你也不会忘了汉中王是什么意思吧?这本就是我的治地,现在却被盟友突袭占据?对待这些背盟之人,我已经忍无可忍了。”
“现如今大哥与我都是一样,丢失治地,成为诸侯最弱。三弟我也就直说了,如果蜀军不退出汉中之地,那我汉军就在汉中与蜀军一战。事不可为之际,我宁可他落入赵军之手。”
洛阳王司徒浩眉头一皱,闷声道:“让与赵军之手?如此……”
“我宁可让与赵军之手,也不愿被自己盟军突袭所占,是可忍孰不可忍!叛徒可是比敌人更让人难以接受的存在。”司徒飞眼中泛红的说道。
“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