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雅骚-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不求盈利,保本即可,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先要把翰社书局精品书籍的品牌树立起来,书局要借翰社的影响力打开销路,翰社也借书局书籍的流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

一旦条件成熟,张原就可利用翰社、利用翰社书局来宣扬自己的治国理念、道德理念和哲学理念,逐步形成一定的舆论气候,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在忠君、保国、利民的大旗下进行,先让自己占据道德制高点,这是让反对者闭嘴的利器——

杨石香这次带回去的还有焦竑的一部书稿,定名《焦氏笔乘》,约八万字,张原这些天在澹园读过这部稿子,这是焦竑以毕生学力在经学、史学、文章词赋和医学多方面的体悟和识见,涉猎广博,笔力宏健,可说是见解卓异,字字珠玑——

焦竑著述宏富,张原独选这一部由翰社书局出版是极有眼光的,首先,笔记体是晚明最流行的文体,广大士人喜闻乐见,其次这部《焦氏笔乘》不象焦竑其他著作那般深奥难懂,而且焦竑在这部笔记里展现的开明的思想、鲜明的主体意识、反对因循守旧、不屑时俗拘束的言论都是张原欣赏的,刊行这部书正是为宣扬翰社的思想宗旨打基础——

……

倪元璐没有随杨石香三人回去,他要等到冬月中旬与张氏兄弟一起回绍兴,这些日子就住在听禅居,有倪元璐在这里,张岱在国子监里就待不住了,干脆请假出监,每日陪倪元璐游山玩水,看倪元璐作画,反而是张萼在国子监里待得长久,当然,张萼也没在国子监里学到什么,唯一的成就是把那一百五十副昏目镜、一百二十副近视镜、一百只焚香镜全部售出,得银一千六百余两,与张原一分为二,各得八百两——

张原提议二人各取出五百两凑足一千两作为扩大镜坊的本银,待年底回乡,镜坊将取名为翰社镜坊,按张原的计划,要实行制镜流水线作业法,每个镜匠负责制镜的一个环节,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眼镜质量,而且也不用担心个别镜匠跳槽带走整套的制镜技术——

对张原的提议张萼是欣然同意,他母亲王氏上次写信来都夸他节省,以前他在家哪个月不挥霍掉几百两银子呢,这回去南京读书,竟然没向家里要过钱,大有长进啊。

张原谨遵父嘱,专心读书,每日上午在国子监听博士讲经,下午到澹园助焦竑编书,顾祭酒应焦竑之请又派了两个监生来做张原的助手,主要是读那些史料给张原听,这两个监生是黄尊素和阮大铖——

九月十九,南京刑部判决书下,国子监监丞毛两峰因为贪赃枉法不但官没得做,还要杖四十、徙一年,毛两峰案牵涉国子监司业宋时勉,十月十三,宋时勉因为受南京监察御史弹劾只好辞职,一个小小监生扳倒了五品司业,这在南都官场传得沸沸扬扬——

十月十五傍晚,张原为宋时勉罢官事去向南京守备太监邢隆致谢,这是礼节,锦衣卫抓毛两峰去审讯正是出于邢隆的授意,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太监最是恩怨分明,张原说起上回邢太监送给他父亲张瑞阳的两个礼箱,他父亲不敢收,嘱他找到送礼人婉言送还,邢隆大笑道:“令尊老先生真是太小心了,些许薄礼,不成敬意,杂家惭愧得很,想多送一些又怕张公子不肯收,那些小物事张公子必得收下。”

张原道:“公公这回是大破费了,施药院已开建,花钱如流水。”

邢隆道:“俗云破财消灾嘛,施药院这银子是要出的,行善积德也是杂家的本意。”

在内守备府用了晚宴,张原告辞出来,与穆真真、武陵三人行到通济桥,见月色甚美,想着有些日子没见到王微了,再过半个多月他就要启程回山阴,总要去等候道个别——

对于王微,张原毫无感觉是不可能的,王微之美,连瞎子都知道、连太监都悔恨,张原也是正常人,当然很愿意看到这个美丽多才的女郎,看她巧笑嫣然、听她娇音悦耳,不动心、没兴趣怎么可能呢,但张原志存高远,那种男子天生的占有欲被理智克制着,还有,每次看到王微,张原总会想到婴姿师妹,婴姿师妹是他心里的隐痛,他有坚定的救国之志,却缺乏给婴姿师妹幸福的勇气,人,有时就是这么矛盾——

来到幽兰馆门前,幽兰馆的门没开在正对街面处,却有些偏,看着有些奇怪,武陵前去叩门,一边喊:“薛童——薛童——”

门很快开了,薛童欢天喜地道:“小武哥,介子相公来了,真真姐——”说罢撒腿便往里跑,叫道:“微姑,微姑,介子相公来了。”

王微正食粳米粥,三样小菜,简单精致,这女郎自奉微薄,除了对品茶要求高,其余日用都很节俭,但幽兰馆男女老少也有十多口人,每日开销也不小,王微闭门谢客,坐吃山空——

檐下悬着的黑羽八哥听到薛童叫,也赶紧叫唤起来:“微姑你好找介子——微姑你好找介子——”

这些日子黑羽八哥也有长进,把“介子”两字说清楚了,不再是“微姑你好找棋子”了,而是“微姑你好找介子”,好似王微整日望眼欲穿、寻寻觅觅找介子——

王微放下竹筷,小婢蕙湘端水来,王微漱了口,用绢帕拭了拭嘴唇,迈步出房,檐下那黑羽八哥还在起劲地叫着,王微娇喝一声:“闭嘴。”

那鸟立时噤声,王微不禁“嗤”的一笑。

王微快步轻盈来到堂前,却见张原立在阶墀下,望着院墙边那数十竿修竹,王微福了一福道:“介子相公,偷得浮生一刻闲吗,哪得至此。”

张原微笑着打量这女郎,布袍竹钗,丽色天成,不事脂粉,极其耐看,说道:“路过,就来探望。”

王微延张原入厅坐定,小婢上茶,张原道:“时光荏苒,我五月初离开山阴来此,转眼就是半年了,我与两位族兄商议,下月上旬就要启程回乡。”

王微心里微微一跌,含笑问:“在国子监百余日,介子相公学业长进否?”

张原道:“读了很多书,交了几个朋友,在澹园为焦太史编书最受益,不虚此行。”

王微沉吟了一下,问:“那介子相公明年还来求学否?”

张原道:“交通不便,明年没时间来了,要留在家乡专心准备八月的乡试。”从山阴到南京,一来一回,花在路上的时间都要两个月,对见识过动车、飞机的张原来说实在是有点苦闷了,不过张原懂得风景是在路上,若是朝发夕至,错过的也很多——

王微显然对张原说“交通不便”颇为不解,从山阴到南京,无论陆路、水路都极顺畅,哪有什么交通不便,却也明白张原明年是不会来了,说道:“这么说介子相公是来和小女子道别的了?”

张原道:“虽然还要过些天才走,但怕到时酬酢事繁,无暇来向你告别,就先告诉你一声,免得万一仓促失礼。”

王微垂眼看着自己的白皙纤美的手,说道:“多谢,介子相公真把小女子当朋友呢,礼数周到——”

张原道:“不是吗?”

王微抬眼含笑,曼声应道:“是——”,又道:“相聚难得,王微想向介子相公讨教一局围棋,可好?”

张原自无不允的道理,便与王微纹枰对坐,王微笑问:“介子相公还是下蒙目棋吗?”

张原道:“不了,让修微姑娘占些便宜也好。”

王微轻轻皱了皱鼻子,暗道:“我怎么占你便宜了,你若下棋分心能怨我吗。”心里却是有些欢喜、有些得意。

夜色沉沉,灯焰明明,这局棋下了很久,张原小胜,闲言数语,起身拱手道:“我要回去了,将交三鼓了。”

王微送张原三人出门,道:“介子相公何日离金陵请告诉王微一声,总要为三位张相公送别。”

张原答应了到时派人来告知王微,回头见幽兰馆大门偏僻,便随口问了一句:“这门为何不对着街面开?”

王微听张原问起这大门朝向,蓦然想起一事,脸竟红了起来,仿佛抹了一层淡淡胭脂,月色下犹可见桃花色,支吾道:“是我母让人这么建的门——”

张原“哦”了一声,一揖离去。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三千里外万言书

旧院石板路,寒月映照,宛若霜晨,想那人渐行渐远,应是屐痕处处,然而月色如水,将那痕迹都洗净了——

十月十五,立冬已过,再有几天就是小雪节气了,夜风很冷,时不时有落叶翩飞飘落到脚下,这风露立中宵的女郎轻轻跺了跺冻得冷痛的脚,转身回幽兰馆,进门时右手指尖轻划木门,有木屑零落,心道:“马妈妈三十年前遵照一位江西堪舆术士的指点,将馆门改向,因而脱贫,俗语有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这风水已经变了吗?”又想:“极少有客关注这门朝向的事,张介子真是心思极细的男子——”

三十年前,马湘兰二十多岁,善画兰,能诗词,才名扬于旧院,但因为容貌算不得很美,而且脚大,所以肯花钱的恩客寥寥,与一些穷书生诗画酬唱,反而要倒贴茶酒钱,曲中名妓,以马湘兰为最贫,某日,一位姓舒的江西术士来幽兰馆,这术士曾在一次酒宴上见过马湘兰,欣赏马湘兰之才,怜其贫,登门说:“湘兰,你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贫穷吗?”马湘兰羞惭道:“年长色衰,以致门前冷落。”术士说:“非也,你这幽兰馆大门朝向是退财,你照我指点,将门改向偏左,财当大进,年内当有灵验。”马湘兰遵教改门,逾三月,有浙江金华府的虞公子,慕马湘兰的才名,相见欢好,前前后后在幽兰馆花费了银钱数千两,马湘兰以此致富——

王微没听马妈妈说过这件事,王微是听薛素素薛婆婆说的,王微不怎么相信,她只知道马妈妈一生苦恋苏州名士王穉登,却最终不能在一起,王微认定是王穉登无情薄幸,薛婆婆也是这么认为的——

……

“那张介子若要出资梳拢我,我该答应他吗?”

马湘兰爱兰花,临终还叮嘱王微要照看好兰圃那三百盆各色品种的兰花,这个冬夜,女郎王微走过兰圃,嗅着寒兰的香气,此情此景,难免会想到被人梳拢这件事上,被夜风吹得冰如寒玉的脸颊霎时火热起来,她想:“我会答应张介子吗?”

王微不敢确定,她对那些有意梳拢她的男子不自禁的反感,张介子若与其他那些觊觎她美色的男子一般以为凭银钱就能征服她,那就不是她欣赏、爱慕的那个张介子,可若张介子对她完全没有那个意思,她又怅然若失——

王微心想:“或许是那回在玄武湖船上,那个太监说要出银让张介子梳拢我,当时我羞愤交加,说了些激烈言语,把张介子吓坏了,从此不敢再提那事——”

一念及此,王微无声地笑了,随即又黯然,心道:“张介子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岂会不明白我对他的心意,而且,大名鼎鼎的张介子可不是胆小的人,哪会被我吓坏,这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吗?”又想:“介子相公对我还是极好的,真当我如朋友一般,上次的事若不是介子相公帮忙,我只有被迫离开金陵,这幽兰馆我都保不住,同样一件事,那汪然明只想着纳我为妾,介子相公却没有任何市恩求报的意思,依然彬彬有礼——”

这个冬夜,这曲中女郎拥衾辗转反侧,一轮寒月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此后半月,王微每日学诗、作画、照看兰花,那些金陵名流公子请她游宴,一律托病不出,冬月初六的这一天傍晚,李雪衣和小妹李蔻儿过来与王微闲话,王微迎她二人到暖阁坐定,蕙湘捧上茶,李雪衣体弱怕冷,王微将手炉递给她捧着,笑问:“姐姐今日怎么得闲来看我?”

李雪衣道:“栖霞山方山人一帮清客成立什么诗社,送下东道邀我去,天这么冷,我婉拒了。”

王微道:“姐姐是上厅行首,自然应接不暇了。”

李雪衣蹙眉不喜道:“修微可是讥讽我?”

王微忙道:“没有没有,姐姐是知道我的,王微怎会讥刺姐姐。”

李雪衣莞尔一笑,伸一根葱管般的食指,在王微吹弹得破的粉颊轻轻点了一下,笑问:“花径留待何人扫,蓬门深锁待谁开?”

王微娇嗔道:“姐姐可恶,取笑人——”

一边的李蔻儿“格格”的笑,她听得懂姐姐话里的意思,曲中女孩儿,懂事早啊。

李雪衣斜了小妹蔻儿一眼,正色问:“修微,那三位张相公近日可曾来过?”

王微摇头道:“未曾来,也许就是这几日就要离开金陵回绍兴了。”

李雪衣察言观色,问:“那修微是怎么想的呢?”

王微面色泛红,道:“当然要为三位张相公送行了。”

李雪衣道:“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修微这样闭门谢客,不都是为了介子相公吗?”

“姐姐莫要乱讲。”

王微赶忙否认:“我一向喜清净,很少见客的,姐姐又不是不知道。”

李雪衣会心微笑,轻言细语道:“修微,你我情同手足,我可是有话直说的哦,介子相公端谨一些,不比燕客相公任性,你既喜欢介子相公,何妨让介子相公知晓,你别瞒我,你对介子相公,很有托终身之意。”

王微满面羞红,摇头道:“姐姐有所不知,托付终身之事,现在我还真没深想过,嫁人作妾难道还要匆匆忙忙捷足先登吗,张介子未娶妻,不可能先纳一个扬州瘦马回家,而我,也没想过做他的妾——喜欢只是喜欢,没想太多。”最后一句,声音渺然难辨。

李雪衣点点头,说道:“修微总是很有主意的,倒不须我饶舌,只是你这幽兰馆这样如何能长久支撑下去,好些人是靠着修微吃饭呢。”

王微却不发愁,含笑道:“多谢姐姐关心,马妈妈还有一些积蓄留存,昨日我让姚叔和薛童将我分株繁植的两盆寒兰抱到府街去卖,卖得一两五钱银子,不说其他,单是靠这个兰圃,也能维持幽兰馆十四口人的日常用度呢,无非节俭一些罢了,我亦不是奢侈之人,也没人逼着我要多多挣钱——我可不是说李阿母,李阿母也不会逼姐姐。”李阿母就是李雪衣、李蔻儿的生身母亲。

李雪衣笑了笑,轻叹一声,说道:“修微和马妈妈一般的痴心呢。”

王微否认道:“不,我不会象马妈妈那样,王穉登不值得马妈妈那般相待,看马妈妈去世后王穉登写的悼词诗就知道此人薄幸,诗亦不佳,情亦不真——”

“什么诗?”李雪衣问。

王微念诵道:“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赢得满青楼。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这诗不见悼亡之痛,只见风流自赏。”

李雪衣“嗯”了一声,吟诵鱼玄机的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哪里去寻那个肯珍惜我们的人呢?”

这两个美丽的曲中女郎在灯下默对,各陷入痴想,十三岁的李蔻儿不识愁滋味,自去逗那黑羽八哥说话——

“微姑,微姑——”

薛童跑进来道:“小武哥来了。”

武陵进来向王微见礼,口冒白气,说道:“微姑,我家少爷明日上午动身回乡,让我向你说一声——雪衣姐姐也在这边啊。”

王微赶紧让惠湘取些糕饼来给武陵吃,问了武陵一些话,打发武陵回去了。

李雪衣道:“张相公他们虽未告知我还乡之事,可我既已知道了,那明日也与修微一起去相送吧。”

王微道:“好,那我明日来唤姐姐一起去,姐姐莫要睡懒觉。”

李雪衣笑道:“知道了,明朝早早起,陪王修微送情郎。”

嘻笑一阵,李雪衣和李蔻儿回湘真馆去,王微与姚叔几个男仆一道将百余盆畏寒的兰花搬进暖房,然后栉发沐浴,于灯下作了一幅写意画“绝壁垂兰”,三鼓后才歇息——

……

张原听到了三更鼓声,他还没歇息,在灯下给师兄徐光启写回信——

今日晚边他和大兄、三兄到澹园向焦老师告别,焦竑让侍僮取出一封厚厚的信交给他,却是徐光启从天津卫寄来的,今日午后才寄到,焦竑笑道:“这信算赶得及时,张原你先看,看后读给我听。”

焦竑担心徐光启劝张原入泰西天主教,所以要张原告知他徐光启信的内容,徐光启之所以会给张原写信,正是焦竑一个多月前写给徐光启的信中提到了张原,说张原也推崇泰西人的学问,张氏镜坊能制昏目镜、近视镜甚至千里镜,所以徐光启就写了信来——

张原当场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叠书,分别是是六卷本的《泰西水法》和六卷本的《几何原本》,还有一封洋洋万言的长信,徐光启在信里对素昧平生的张原热情而耐心地阐述了他治事功用、重视科技的思想理念、回忆他求学之路以及与泰西人交往的经历,对天文、地理、几何、水利都有表述,徐光启有强烈的济世责任感,识见超卓,对科学作用的认识超过当时的泰西人,他希望师弟张原成为他的同道,推广泰西之学,利益万民,徐光启在信里倒没有劝张原信天主教——

张原得到徐光启的信,极是振奋,徐光启只是偶闻数千里外的张原仰慕泰西之学,就立即写来热情洋溢的信,这样的努力实在让张原敬佩,张原要找的同道也正是徐光启这样的开明志士,所以他连夜复信,写了近两个时辰犹未停笔,张原在信里表述了自己对科学、道德、财富、时政、外患的看法,相信这封信一定能引起徐光启极大的共鸣和惊喜——

穆真真端来热水给少爷洗手,张原在写长信,穆真真就在一边陪着,张原不歇息,这堕民少女是不肯先睡的,看少爷写信写得眉飞色舞的样子,穆真真心里也是极快活,嗯,明天就能动身回家了——

第二百九十章 谁是悬崖采兰人?

曲中旧院的清晨是极安静的,一夜的行酒纠觞、红牙碧串、妙舞轻歌、繁华艳冶,此时都沉淀成秦淮河水面那一层脂粉腻,无声无息流去——

湘真馆门前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冷凝的静,女郎王微立在门前梅树下,看着薛童敲门,笑语道:“莫敲得太急,难道人家都是等在门后,一听敲门就开的吗。”

半晌,一个驼背老仆来开门,满面堆笑道:“微姑早,我家姑娘刚起床,还未梳洗呢。”

王微道:“我进去看她梳妆。”

往日,上厅行首李雪衣梳妆没有半个多时辰是出不了门的,这回有王微帮着挽发梳髻,稍微快了一些,辰时初,李雪衣盛妆靓服,娉娉婷婷,袅袅娜娜,与王微出了湘真馆,李雪衣的小妹李蔻儿也跟着,在钞库街下船,顺流至通济桥上岸,姚叔早已雇好两顶轿子在桥畔等着,王微和李雪衣上轿,一路到了鸡鸣山下听禅居,却见门庭若市,为张氏兄弟送行的国子监生熙熙攘攘,数十张嘴在同时说话,天冷,一个个口冒白气——

李雪衣艳如牡丹,王微清丽如白梅,这两个旧院名姬一下轿,听禅居外就是一静,数十团白气消失,数十位监生都闭嘴注视这两个美丽女郎——

张萼迎了过来,喜道:“雪衣姑娘、王微姑娘,来得好早,还有蔻儿,请进请进。”

众监生这才哄闹嘻笑起来,旧院李雪衣、王微的名声他们都是听过的,没想到这二姬都会来给张氏兄弟送行,才子名姬,定情佳话吗?

王微一直很想来看看张原的住所,今日终于看到了,听禅居,很有禅意啊,张原兄弟三人很快就要离开这里,以后也不可能再来这里住,人去楼空,王微比张原、张萼更惆怅——

南京国子监从冬月初五始休课,因为那些远在岭南、福建的监生要赶回家过年差不多就应该要上路了,不然年三十前赶不到家乡,张原因为要绕道青浦,所以也尽早启程——

王微见这里人多嘈杂,对李雪衣低声说了几句,二姝向张氏兄弟施礼道别,祝一路顺风,就出门上轿——

众监生诧异,这告别也太平淡了吧,竟不来点执手相看语凝咽,是士之薄幸,还是青楼无情,都是逢场作戏吗?

女孩儿李蔻儿悄悄踅回来,对张岱道:“张大相公,微姑和我姐姐在桃叶渡汶老茶肆等你们。”说罢,俏丽一笑,扭着小腰走了——

张岱看着这女孩儿的背影,心道:“小小年纪就颇有风情,也是个尤物。”

两辆马车、二十个挑夫,进进出出搬取器物,巳时初,该搬的都搬了,张氏三兄弟连同仆人及送行诸监生五、六十人离开听禅居往通济桥,那姓徐的屋主将房门锁上,喧闹的听禅居顿时一片冷寂——

经过澹园时,黄尊素、阮大铖与张氏三兄弟一道进去向焦竑拜别,张原将自己写给徐光启的长信交给焦老师,请焦老师转寄徐光启,白发萧然的焦竑勉励了张原几句,送出大门,让儿子焦润生再送一程。

到了通济桥头,一艘五明瓦白篷船已经等候多时,这是早两日来福以二十六两银子雇好的,随张氏三兄弟一道同船还乡的除了上虞倪元璐外,还有余姚的黄尊素,都是绍兴府的人。

阮大铖执着张原、张岱的手道:“能结识贤昆仲,阮大铖之幸,明年三月三,山阴社集再见。”

阮大铖知道张原主盟翰社,决意参加,张原自是热情结纳,现在的阮大铖是东林党魁高攀龙弟子,先祖是竹林七贤的阮咸,同乡是鼎鼎大名的左光斗,根正苗红,交游广泛,才名正佳,而血溅桃花扇的李香君还未出生,论起来阮大铖实在是比较倒霉,天启初年吏科给事中出缺,左光斗召老乡阮大铖入京补缺,但当时东林党人自己也内讧,赵南星等人与左光斗不睦,不用阮大铖,改任高攀龙另一位弟子魏大中为吏科给事中——

当时魏忠贤听说过阮大铖的才名,本着与东林党人对着干的原则,偏就任命阮大铖为吏科给事中,阮大铖一生从此毁了,背上了背叛师门和阉党的恶名,任给事中还没一个月,就承受不了师门和东林党可怕的压力,弃官逃回桐城老家,两年后,魏忠贤大权独揽,召阮大铖入京任太常寺少卿,阮大铖是高攀龙弟子,崔呈秀等阉党不信任他,东林党人更是唾弃他,阮大铖两面不讨好,没几个月又弃官回乡闲居,崇祯帝继位,阮大铖因名列魏阉逆案,被复社人物当作打击对象,其实阮大铖一直想重归东林,对东林党人都是刻意讨好,奈何东林党人非白即黑,不肯给他机会,终崇祯一朝阮大铖没做过官,南明政权时阮大铖任兵部右侍郎,风光了几天,随即投降了满清,死在仙霞岭上——

阮大铖的人生悲剧是张原的前车之鉴,张原要游走宦竖内官与东林党人之间实在是险途,稍一不慎就会象阮大铖那样两面不是人,当然,现在阉党尚未形成,各党之争尚未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其实所谓阉党,就是依附魏忠贤的浙、楚、齐党,以浙党为大,张原的族叔祖张汝霖就是浙党,看来张原成为阉党很有基础——

……

张氏三兄弟和黄尊素在船头向岸上诸生长揖告别,五明瓦白篷船驶离通济桥,逆秦淮河向上,天阴阴的,北风凛冽,河水沉沉寒碧,近日可能就有大雪——

张岱吩咐船家到桃叶渡暂泊,笑对张萼、张原道:“李雪衣和王微在汶老茶肆为我们饯行。”

张萼喜道:“我说呢,她们两个不会与我们就那么草草作别。”

倪元璐笑道:“还待怎么样,难道临别要恩爱一番,订个百年之约吗?”

张萼故意问:“汝玉兄,那位一夜洗七次浴的美姬没来送你吗?”

这事倪元璐已被张萼取笑过多回,说道:“休得取笑,哪有一夜七次浴,最多六次。”

张萼笑道:“只听说一夜七次郎,没听说一夜六次浴,汝玉兄因这事而名闻金陵旧院珠市,名姬美妓,望倪汝玉而色变。”

众人皆笑。

船到桃叶渡,早见薛童和老姚几人候在渡口,张原和大兄、三兄上岸,径赴闵氏茶肆,王微和李雪衣在明窗雅室品茶,闵汶水亲自烹煮,张岱一揖道:“汶老,今日一别,不知何日能再品到汶老的茶!”

闵汶水须发如雪,执壶为张岱斟上一盏热茶,说道:“三位张公子前程远大,日后路过金陵,能再来老朽茶肆一坐,老朽当大欣喜。”

张氏三兄弟齐声道:“一定,一定,一定来再访汶老。”

这里虽不似先前在听禅居人多嘈杂,但归船就在渡口等着,张原三人也不能久待,啜了一盏茶,与王微、李雪衣说了一会话,便起身告辞,李雪衣有礼物送给三位张相公,送给张岱的是佳茶和洞箫,送给张萼的是名酒和折扇,送给张原的是端砚和湖笔,女郎赠遗,都无俗物——

王微给张岱的礼物是一盆名品寒兰,乃是她手植,张岱甚喜,给张萼的礼物是王微手抄《忘忧清乐集》二卷,这是围棋谱,张萼也很高兴,给张原的是一幅画,卷着没打开,不知画的是什么?

张氏三兄弟也有礼物回赠,张原给王微、李雪衣的是每人西洋布、倭缎各三匹,俗就俗点,好在实用,张原给王微的还有应王微之请写的“论公安、竟陵与前后七子诗”的长文——

王微扶着李雪衣到桃叶渡口送张原三人上船,李雪衣道:“三位张相公,明年是秋风桂子之年,三位相公必是高中的,那就要进京会试,请一定来金陵,妾身与修微为三位相公祝酒饯行。”

张萼道:“我肯定是不中的,我大兄和介子弟志在必得,到时他二人与你二人两两相配,少我一个正好。”

李雪衣掩面娇笑,说道:“燕客相公大才,也能中的。”

张萼道:“不管中没中,到时也跟着一起进京看热闹,不能让他二人独乐乐。”

王微只说了一句“三位相公珍重”,目视张原,美眸盈盈,别无他话。

兄弟三人上船,五明瓦白篷船离岸溯驶,桃叶渡、桃叶亭、岸上并立双姝,渐渐都远了,苍山寒水,天阴欲雪,就连整日快活的张萼也感到惆怅了,叹道:“这次在南京半年,真是一事无成啊!”

张岱道:“燕客你说什么?”

张萼道:“今日看到李雪衣娇艳无比的样子,我是心头火热,我第一次见到李雪衣就大为心动了,却一直没机会一芳泽,在南京半年只中秋夜喝了一回花酒,真是太拘束了。”

张岱、张原嘿然而笑。

却听张萼又道:“那王微更是可惜,介子你要后悔死,装什么道学,钟太监出资让你梳拢王微,你就笑纳便是,王微虽然骂你,那也是假骂,心里定是暗喜,王微早已芳心许你,你却辜负人家,以后这俏生生、水嫩嫩的名姬便宜了什么茅止生、汪汝谦,你就是连中六元又有何意思!”

一边的黄尊素、倪元璐听得大摇其头,多少读书人为求科举及第白了少年头,谁见过为一名妓放弃科举的,张燕客这种没有长性的人要他痴心对一个女子也绝无可能,说这话也只是一时兴之所至,反正他不爱读书——

张原皱了皱眉头,没说什么,望着船头的流水,心道:“由着自己性子来,怎么爽快怎么来,这是只有涉世未深、做事一厢情愿的人才会这么想,人世充满了种种规矩、拘束、矛盾和妥协,你要由着自己性子来只会处处碰壁,只会惹下诸多麻烦,就说这王微,她似是对我有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