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土佐之梦-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把泉州城交给……秀兴殿下?”本多正纯惊讶的向我确认道。
“不错,也该让他承担一些责任了!看人家景秀,都已经立下了那么多大功!”我挥了挥手,“他跟随右京殿下多年,怎么也该有些长进吧!”
……,……
在我攻击毛利家的同时,秀吉自然也没有闲着。他重申了和上杉家、北条家之间的盟约,稳住自家东线的态势;又降伏了真田昌幸,将其配置在北信浓森长可配下,与河尻秀隆一起负责武田家的收尾攻略,将德川家解放了出来。
先前在骏河前线时,德川家康亲眼见到敕封井伊宣直为骏河守的情形,再结合我早前的消极支援态度,明白我不会允许他领有三河、远江、骏河三国,更不会允许他进一步扩大势力。因此,他选择了支持羽良家,因而得以担任秀吉在东海道方面的总大将,与北6方面总大将羽良秀长并为秀吉的两翼。到了现在,两方面皆是厉兵秣马,准备和本家一决胜负。
很显然,形势已经毫无转圜的余地了,先前的南河内之战,以及濑户内海战,等于是将两方推到了决斗场中,所有的谈判、所有的权衡都已经失去了意义,只剩下一场决战而已。而这场决战,显然就将决定天下的归属。
秀吉甚至曾经向朝廷进言,希望宣布本家为朝敌,以此打击本家的信望。可惜我名声向来极佳,对朝廷和公家十分慷慨,又担任着源氏长者和正二位权大纳言,修缮过皇居御所,重建过相国寺和大半个上京区……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是朝敌的,朝廷和公家有极为充足的理由和动机拒绝这个要求。
等到穗井田家降伏,秀景前往备中国主持,秀吉终于忍不住了。他尽起播磨、但马、丹波、摄津、山城五势,以率领北近江众、南近江众的景秀为先阵,又召集北6道、东海道军团前来畿内助战,准备趁着秀景不在的机会,先将泉州城这个钉在畿内的大钉子清除,然后放心的和本家进行决战。
秀兴向来负责内政,对于军务并不擅长,尽管有众位家老辅佐,却难以对付久经战事的景秀,一连丢掉了好几个城呰。好在泉州城极为坚固,比昔日的石山本愿寺有过之而无不及,海上还有伏波分舰队的支援,羽良家一时也拿此城毫无办法。
在这个时代,要攻略这样的城池,方法实在不多,最有效的就是断水断粮、打击士气、策反守将这几种,而这正是秀吉的长项。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云集重兵,想着先拿这座城来开刀。只不过,泉州城背靠大海,有水军源源不断的提供支援,补给和士气都毫无问题;策反守将的话,有亲缘的浅野长政已经被调离,城中几乎没有人具有织田家背景,主持的都是水谷、清井、立山等原香宗我部家一门的同族谱代众。他们经历过前些年的衰颓,一度被外来的长宗我部家压制得无法翻身,难得宗家的嫡脉如今这么兴旺,自然是忠心耿耿的倾力追随,秀吉想调略这些谱代同族,很显然要踢到铁板上。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泉州城的攻略依然进行着,而我也终于等来了毛利家的使者。
使者居然是小早川隆景本人。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听到他的通名,我忍不住仔细的打量着他,他身穿朴素的蓝色松纹礼服,头戴乌帽,脸色很有些心力交瘁似的黯黄,但是精神尚佳,态度更是非常的沉着,目光也十分沉静,大致符合我设想中的形象。
我向他点了点头:“没想到居然是中务殿下亲来……中务殿下的大名,我是闻名久矣,今日得见,足感欣慰。”
“在下此来,是代表着本家的诚意,”小早川隆景不卑不亢的欠身道,“关于上川殿下的事情,本家也非常遗憾。然而,战阵之上,什么都可能生,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倒是太常公的那番报复,实在有失仁者之风,于太常公的名望亦是极为不利的。”
“我现在已经隐居,名望什么的,不过是天边浮云而已!”我的语气很是唏嘘,同时也带上了一丝威胁,“爱子身亡,无论是从个人感情还是本家的尊严考虑,我都必须有所动作……这些事情,信景可能不方便做,也做不出来,就只好由我替他做了,也算是挥余热吧!”
“原来如此,”小早川隆景点了点头,突然转变了话题,“那么,关于本家和贵方联合护卫着的上川殿下遗体,太常公准备如何安排呢?如今时值炎夏,地气正盛,若是需要迁葬,恐怕要抓紧时间才行。”
这个人,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忍不住捏紧了拳头,估计脸色也变得异常难看。景重之死,小夏失常,是我此生最大的痛处,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天,可是一回忆起景重的音容笑貌,我依然无法释怀。至于他的遗体,恐怕是草草埋下的,如今早已面目全非了吧……一想到这,我就忍不住感到心痛和心寒,甚至根本没有办法去面对,也就迟迟没有作出迁葬的决定。
如今听小早川隆景这么说,再想到小夏的情况,我总算能下定决心了。
“人说入土为安,就在当地安葬了吧!”我尽量平复了心情,“土佐这边,我会令人为他建造灵塚和供养塔,倒是不必劳贵方费事。”
想到景重居然要埋骨异乡,我忍不住又是一阵黯然。可是,武家之人,本来就是这样的。当年声威赫赫的今川治部大辅,遗体和级都葬在桶狭间附近;而击败他的织田太政公,甚至干脆就尸骨无存,只能以木雕替代。
为免死者不安,生者不忍,就不要再折腾什么……这样想着,我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明白了,本家一定切实配合,”小早川隆景仔细看了我几眼,也出一声长叹,低低的伏下了身躯,“那么,现在就请太常公宣布对本家的安排如何?”
“唔,”我点了点头,语气转为了严厉,“中务殿下是聪明人,多的话我就不说了。此次本家动用近二十万军势,无论如何,都必须有一个合适的结果,否则战事只好继续下去,而双方的余地也会越来越小,直到毫无转圜的地步……关于这一点,贵方是否有了充分的觉悟呢?”Ro
┏━━━━━━━━━━━━━━━━━━━━━━━━━┓
;
┗━━━━━━━━━━━━━━━━━━━━━━━━━┛
【……第一百五十二章:态势之争……】a!!
第一百五十二章:态势之争(中)
“在下已经得到家主的授权,可以全权代表本家。”小早川隆景低头答道。
“如此甚好,”我再次点了点头,“第一件事情,是关于备后鞆城的前公方足利左中将……”
小早川隆景微微一怔,抬起头来,面带惊讶的望着我。
我没有理会他的惊讶,继续说了下去:“……自从天正元年以来,足利左中将一直兴风作浪,试图扰乱时局,挑起纷争,贵方既为他提供庇护,也听从了他的教唆,致使山阳道陷入了好几年的战乱。因此,贵方必须驱逐左中将,或者说服他隐退出家。”
“这一点没问题。”小早川隆景很快回答道,神色甚至还轻松了一些。至少,我将这件事情交给他们,就代表着会保留他对备后国的统辖权。
“第二件事情,是关于贵方领地的处置,”我略一沉吟,说出了早已考虑好了的方案,“大内家乃是数百年的名门,所谓‘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因此,周防国作为大内家世代惣领,必须返还给大内家。相应的,我也为毛利家保留安芸一国,以延续镰仓名门大江氏的祭祀和血脉;备后国交给中务殿下的小早川家,并负责安置备中穗井田元清和清水宗治,具体方案由中务殿下斟酌。”
关于这个方案,我曾经斟酌过一阵,主要就是穗井田元清和清水宗治的处置问题。考虑到穗井田元清十分配合,又是小早川景元的同母兄长,而且嫡松丸(毛利秀元)深得毛利辉元喜爱,有望入继宗家,我决定保留他的性命。至于清水宗治,乃是小早川隆景的爱将,历史上秀吉水攻高松城时,毛利家很干脆的承翰交出五国,却在清水宗治的处理上和秀吉生分歧,可见对他的器重。如今高松城尚未降伏,为了尽早结束事态,也不妨宽松一些。
“……本家将遵从太常公的安排。”小早川隆景沉默了片刻,低头向我表示道。
“那么就没有问题了,”我微微露出一丝笑容,“两国的安堵状,我将尽快颁,也希望贵方立刻提交周防、备中两国的相关文书,以及向本家投诚的誓书和人质。”
“本家会尽力配合。”小早川隆景欠身道。既然作出了抉择,他也表现得非常干脆。然而,紧接着他却话锋一转,“这是山阳各国的处置……然则关于山阴方面,太常公有何安排?”
“山阴方面?是说吉川家么?”我哼了一声,“据我所知,毛利家对山阴方面已经失去控制了吧?这次和议,吉川家根本没有参与过吧?我可是听说,他们正在接待羽良家的使者来着!”
小早川隆景叹息了一声。吉川家确实是那样做的,显然感受到了我刻意传达出的敌视态度,这句话他没有办法反驳。可是,他依然努力向我争取道:“虽然这样,但是太常公刚才说过,‘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吉川家原居安芸国,如今除了山阴诸国的直领和守护领外,还在安芸国内保留着三千余石的惣领,希望太常公能允许吉川家的三子吉川经信继承,以昭示太常公的仁德。”
“吉川经信么?”我略一思索,明白了他说的是谁。吉川经信,就是后来的吉川广家,在关原之战中吃了半天空便当、拉着毛利秀元一起打酱油的那个人。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继承着吉川家的“经”字偏讳和世代的三千石惣领,还曾经因为领地太少,主动提出入继石见小笠原家,结果受到父亲吉川元春和母亲新庄局的好一顿斥责。也幸亏这样,后来吉川元春和吉川元长相继身亡时,他才得以继任吉川家的当主,并按照毛利一族的命名格式,改为那个与小早川秀林同样流传后世的鼎鼎大名。
这个人的话,倒是无所谓的……我点了点头:“就依中务殿下的意思。”
“非常感谢!”小早川隆景伏去,“那么,太常公的条件,本家是切实的接受了……也希望太常公能够接受本家的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我有些不耐烦的皱起眉头。真是,到了这个地步,毛利家还和我讨价还价么?我的这番处置,对比历史上的德川家可谓是仁厚得多,不仅领地要大一些,而且还让他们保留了惣领,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请太常公纳本家的女儿为侧室,”小早川隆景低头回答,“如此一来,将大为加强家中诸位对吉良家的认同;若是有子嗣的话,也能稍解太常公丧子之憾,而本家将以此为羁绊,世代协助吉良家安定山阳方面。”
居然是这么一个条件啊……我忽然明白,之前小早川隆景为什么要提起景重的后事了。
他是在试探我的真实心意,看我是不是愿意重视亲情的人。如果我对景重的死耿耿于怀,势必会在心中降低接受毛利家的底线,而他就不得不放低姿态,防止双方的谈判破裂。不过,如果我很在乎的话,他就可以用两方联姻来扳回一局,那么等到有了子嗣,不仅会从我手中得到一两个分国,也会成为本家和毛利家之间的纽带,毛利家固然会对本家更为忠诚,我也势必会因为孩子的血缘,对他毛利家高看几眼。
对于双方来说,这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虽然小夏依旧在病中,这样有些对她不住,我自己此刻也没有这个心思,但这毕竟是关系到山阳局面的事情。
或许,可以先订立盟约,一年半载后再正式纳入。
“你的心意,我能够明白,”我沉吟着说道,“可是,据我所知,无论是毛利家,还是小早川家,都没有合适的公主吧?”
“此事不劳太常公担忧”,小早川隆景很是胸有成竹,并且趁机确定了联姻之事,“既然太常公已经应允,那么在下立刻回去安排。”
“如何安排?收养女儿么?”我随口问道。
“太常公明鉴,”小早川隆景低头解释,“不瞒太常公,本家确实没有合适的公主,但是在下长姊家有,可以过继到本家来……太常公应该知道,本家家主的正室,伊予河野家的正室,还有吉川家嫡子元长的正室,都是家姊所生,因此在身份方面,担任太常公的侧室是没有问题的。”
“哦,是穴户家的女儿吗?”我点了点头。正如他所言,他嫡亲姐姐五隆局所生的女儿,在毛利家身份都是极高,的确有作为养女来联姻的资格。
“不错,”小早川隆景欠身道,“正是在下外甥穴户元秀的长女天满姬。”
“穴户元秀的女儿?”我微微一怔,“不是令姊的女儿吗?”
“太常公说笑了,”小早川隆景奇怪的望着我,“家姊的三个女儿,刚才在下介绍过,都已经出嫁了啊!”
我更加奇怪的望着他:“那么,你说的那位天满姬,今年多少岁?”
“回禀太常公,天满姬今年十一岁,明年就可以举行着裳礼,也就达到了出嫁的年龄。”小早川隆景若无其事的回答道。
……,……
不管怎么样,毛利家是切实的向我降伏了,而之前回归的小早川景元,也再一次作为人质送到了信景军中。东线方面,清水宗治也交出了备中高松城,由秀景率领着南九州三势接收。之后景秀留下一万五千伊予国众镇守松山城、高松城及日野河谷,率其余六国国众和宇喜多家共六万余人侵入播磨,摆出前往和泉为秀兴解围的态势。
对于秀吉而言,播磨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北近江是他的迹之地,那么播磨国就是他飞黄腾达的舞台。而等到他迁到伏见城,就把国府姬路城和周围领地交给了妻弟木下家定(也是秀景的妻兄),足见他对这一国的重视程度。
不过,由于秀吉召集了国中的军势围攻泉州城,这一国如今正处于空虚之中,秀景进攻这一国,无疑是极为合理和自然的选择。
秀吉接到消息,也很快做出了反应。他的反应是如此的剧烈,倒让我很吃了一惊。因为他动员了麾下的大部分军势,包括直属的山城、丹波、播磨、但马、摄津五国,景秀的北近江、南近江军势,织田信雄的尾张军势,以及东海道德川家、美浓池田家和统一飞驒的金森家,一共是十三国国众,人数过十二万。只有北6方面的羽良秀长部留在了畿内,继续围困泉州城。
这或许是他的本意。他原本的计划,就是将决战地点放在播磨一带。这一带是他征战多年的地方,他对当地地形极为熟悉,而且拥有着极高的信望,能够占住地利与人和两方面的优势。之前围攻泉州城,恐怕只是等待德川家康的幌子而已,因为根据津岛方面的情报,德川家前来汇合时,除了两万五千军势外,还携带着大量从北条家重金收购的军粮,足够支撑十六万大军两月之用。
结果,秀景这次进攻播磨,倒像是送上门去挨揍似的,他才攻到姬路城下,秀吉的大军已经运动上来,然后被逼得节节后退,一直退入了备前国。于是攻守之势立刻逆转,现在轮到秀吉方面气势十足,分别攻击备前和美作两国了。
也就是说,在我算计秀吉的同时,他也在算计着我方的动作。毕竟,能够达到问鼎这一步,谁都不会是笨蛋。
我依然没有前往战场,只是从吉良城馆前进到了祝疃嘟虺恰U驹谔焓馗蟮耐ㄉ希艉O嗤木褪潜盖昂兔雷髁焦抢镎且黄茄蹋蚓圃诙灾抛牛皇本捅怀〉某逋唬涔婺?氨攘焦竺浣械木稣健
这些情报,很快就汇总到秀景那里,然后由海路送到我这边。
除了备前的态势以外,安芸国和畿内的情形也不断送过来,让我能够掌握全局,作出全盘的规划。
“泉州城那边没问题吧?”我关切的询问安排在秀兴身边的伊贺众。
“回殿下,泉州城那边没有问题。北6方面虽说是攻城,实际上只动用了一半力量,另一半军势都留在和泉南部,防止纪伊方面的袭击。倒是秀兴殿下,这一阵很是稳重了许多。”
这么说来,秀长并没有忽略周景,但他只能守备6路,海路方面完全没有办法。至于秀兴的进步,那是非常自然的,当初如果景重也那么安排……我摇了摇头,将这些与战事无关的思绪排除出去。
“右京殿下那边情况怎么样?”
“禀大殿,右京殿下说,支持倒是没有问题,但是否能够收缩战线,放弃一些隘口和据点,依托后面的冈山城等两三处坚城守备?这样寸步不让的分兵据守各处,等于是在比拼兵力,对于羽良家更有利些。特别是上月城那边,已经爆过三次冲突了,本家很是受到了一些损失。”
“兵力不够么?那么就让信景的中九州和北九州军势上来吧!”我顺口说道。
“太常公是想在备前、美作一线对峙?打持久战?”新近回到四国的细川真之皱起眉头,“不是说,羽良家得到了大量军粮补充么,有什么值得对峙的呢?这样纯以正兵相应,实在不怎么符合太常公的风格啊!”
“所以我交给秀景指挥,”我微微一笑,“正面防守,统筹调拨,这是他擅长的风格。只不过,以前是守一城,现在是守两国的整条战线而已。”
这时候,又一份情报传来,说是吉川家已经在因幡鸟取城集中兵力,随时可能南下美作,攻击秀景的侧翼。
“让备中的伊予众顶上去,防守千代川河谷方向,”我略一思索,“另外,传令长门的岛津义弘、山内康丰和对马的二见光成,令他们水6联合,进攻吉川家的出云国,逼迫吉川元春分兵。”
“请问大殿,是否让毛利家予以配合?”正要返回安芸国的坪内景定问道。
“不用,”我摇了摇头,“拖住吉川家,长门国众和安澜分舰队已经足够。毛利家毕竟才被本家讨伐过,又要调整各家领地,内部很有些混乱,就不必麻烦他们了。”
内景定领命。
我微微闭上双眼,在心中默算了一番从安芸收兵开赴备前的时间,然后写了一封命令书,交给近侍统领前田利长:“你迅带人前去三重城,令虎御前集中伊势国的力量,前往大和国与伊贺众、大和众汇合,然后以虎御前为总大将,击溃生驹亲正的北河内军势,直接向京都进!”Ro
┏━━━━━━━━━━━━━━━━━━━━━━━━━┓
;
┗━━━━━━━━━━━━━━━━━━━━━━━━━┛
【……第一百五十二章:态势之争(中……】a!!
第一百五十二章:态势之争(下)第一百五十
……,……
生驹亲正的驻扎地,是在大和、河内两国边境处的信贵山城。这座城由木泽长政修建,后来又经过松永久秀的增筑,曾经与畠山家的高屋城、三好家的饭盛山城、游佐家的若江城并为河内四大坚城。但是和其余三座作为居城的坚城不同,信贵山城完全是为了操纵河内局势、攻略大和国而建的,在这座城的西北方,是南河内的若江城,西南方是北河内的高屋城,彼此间正好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直线距离不过十公里;城池的正北方是三好家的本城饭盛城,正西方是昔日的堺町和新建的泉州城,东南方是大和大和国中心地带的兴福寺、筒井城和新建的大和郡山城,距离也只有十五公里左右,因此无论是干涉哪一处,都绝对是非常的方便。
或许,也只有这两人才会格外亲睐信贵山城吧!木泽长政趁着主家两支对立(畠山総州家和尾州家)之机掌握领内主导权,利用一向、法华两宗之争消灭畿内政敌;松永久秀操控三好家弄权畿内,直至攻杀幕府将军,都是野心勃勃的阴谋家,他们亲睐的这座城,可谓是一座野心之城。也正因为如此,信长灭掉松永久秀之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废弃这座城池。
之前景秀派生驹亲正进驻此处,是让他监视大和郡山城方面,为西南面十公里外的北河内高屋城提供预警;秀吉攻略泉州城时,也给了他同样的命令,不过预警的对象就变成了西面十五公里外的泉州城前线。
除此以外,秀吉还将南河内管辖权也交给了生驹亲正,让他加强阵地的防御,以期能够抵挡住大和国众的进袭。在当时看来,这道命令似乎没什么必要,因为泉州城前线有秀吉和景秀的七八万军势,筒井顺庆只要不脑残,绝对不会轻易去捋虎须;然而如今畿内只剩下羽良秀长的北陆方面军团、若狭泷川一忠(泷川家长子,一益本人已经知趣隐居)和丹后细川忠兴,总人数只有四万余人,于是信贵山阵地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由此也可以想见,秀吉的确是早有定计,将主战场预设在了山阳地区,以防止自家的菁华地带遭到肆虐。
好在生驹亲正刚刚投效,又得到了南河内,正是感恩戴德、努力报效之时,并没有因为众人的俗见而心生怠慢。他一到达预定阵地,立刻就征调了附近好几家豪族,协助他加强阵地的防御。而经过大半个月的经营,他已经依托着昔日信贵山城各支城的遗构,建起了好几座算得上坚固的城呰,虽然比不了当年松永家的防御水平,却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攻下的。
关于信贵山城的情报,景政已经打探得非常详细了,甚至还拟定了好几种战术。等到井伊直虎率本家的北伊势众、长野家的安浓备和中伊势众、织田信包的南伊势众到达大和郡山城,见到前田利长带着的亲笔手令,他只好将这些情报和预定战术全部交给直虎,由直虎进行裁决。考虑到时间紧迫,而且兵力大占优势,直虎很快就选择了其中的分兵战术,将军势一分为三。其中,伊贺国众、中伊势众和北伊势众为右路,合计约一万三千军势,由景政率领着直取若江城;筒井顺庆的一万两千大和国众为中路,前往信贵山牵制生驹亲正;直虎自己率安浓备、上野备、南伊势众的八千余人为左路,向河内高屋城进发。
三路军势齐头并进,每一路都有抗衡生驹亲正的实力,中路负责牵制,其余两路笔直向目的地进发。这一下,生驹亲正估计会十分为难,他在这里的目的,是防御大和国方面,而他最大的倚仗,就是呈南北走向、分隔大和与河内两国的生驹山系,以及位于山系中段的信贵山阵地和势野口通道。可是对方仗着兵力占优,安排两路军势放弃最方便的信贵山势野口,强行翻过生驹山脉,他也不可能分兵前去阻截,否则只能是被对方各个击破的下场。
这就是情势的不同了。生驹亲正虽然控制着信贵山,却不是木泽长政或松永久秀,在他背后的河内国中,并没有畠山家或三好家那么庞大的势力可以借用,面对的却是大和、伊贺、伊势三国之兵。如今整个河内国的军势都已经集中在他这里,西北面的若江城和西南面的高屋城几乎都是一座空城,不可能抵挡多长时间。更为严重的是,若江城中还有软禁的生驹家长,一旦被对方解救出来,并且传檄讨伐他的话,至少北河内方面是不得安稳了。
不过,和泉国还有羽良秀长,他手下的四万军势,足以作为生驹亲正的后盾,甚至稳定整个畿内地区。我想,秀吉对他的期望,恐怕就是这样的吧!
羽良秀长这个人,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在平定山阴和北陆的战事中,他都有不错的表现,历史上还主持过备中高松城水攻、四国征伐和南九州征伐,逼降了清水宗治、长宗我部元亲和岛津家久。他在羽良家的地位,就相当于本家的秀景,平时担当的角色和负责的事务也非常相似。
然而,以他俩这样的身份,在决断力方面却免不了会有所不足。因为他们长期担任的,都是一些辅弼工作,已经习惯于执行按部就班的事务,或者是家主的现成安排,时间长了,固然能够培养出慎密的思维,以及拾遗补阙的能力,却不擅长应对复杂的情势和突发的事态。纵观秀长的大半生,很少独立主持过哪次的攻略,大部分时候都是以秀吉副将的身份行事,或者就负责收尾工作。唯一担任攻略总大将的一次,是对长宗我部家的四国征伐,但那时秀吉正生着重病,属于无可奈何的情况;饶是如此,秀吉刚恢复健康,立刻就打算接管攻略,只是鉴于兵力优势太过明显,秀长也没有给对方任何可乘之机,才接受了他单独主持的请求(四国御发向事)。
而我之所以把突破口选在秀长负责的畿内方面,就是基于对秀长的这种判断。我认为,以我在畿内安排的几步暗棋,足以让秀长无法应付了。而直虎的伊势众,只是暗棋的第一子;她前往增援大和国,只是暗棋的第一着。
面对生驹亲正的飞骑求援,羽良秀长很快作出了应对。他给生驹亲正传去命令,令他兵分两路,以北河内众回防若江城,以南河内众扼守信贵山阵地,又派出曾担任南河内守护的畠山政尚,率能登众前往南河内高屋城据守。此外,他自己也开始收拢军势,准备向河内国进发,击败入侵的三路敌军。
当直虎翻过生驹山脉,到达河内国境内时,畠山政尚已经进驻高屋城,并在城东的石川边布下了防线。直虎收到情报,立刻转而向南,前往石川东岸的通法寺和壶井八幡宫。
通法寺和壶井八幡宫,对于源氏一门意义极为重大。通法寺始建于长久四年(1034年),建立者是河内源氏之祖、时任河内国国司的源赖信。正是在源赖信时代,河内源氏确立了对坂东源氏(关东)的统辖权,获得源氏栋梁的地位,而通法寺则成为河内源氏的菩提寺,埋葬着源赖信、源赖义、源义家这前三代的源氏栋梁;壶井八幡宫由源赖义所建,是河内源氏的氏神,同时建立的还有源氏总氏神、镇压京都西南鬼门的石清水八幡宫(与东北的延历寺相对,地位仅次于皇室的伊势神宫),以及坂东源氏氏神、作为鹤冈八幡宫前身的鹤冈若宫。
不过,当初源氏栋梁所建的建筑,都已经在南北朝的战乱中焚毁,只剩下一片残迹。几个月前井伊宣直入主南河内时,我已经担任了源氏长者,因此他上任后的第一项大动作,就是以我的名义重建通法寺和壶井八幡宫,但因为景秀突然发难,整个工程不得不中途停止下来,只完成了两间寺庙主殿和一座烂尾神宫。
即使是这样,直虎转道前往这两处时,依然做足了拜谒和拜祭的姿态。她换上了繁复华丽的三层单衣,乘着临时征集来的牛车,以安浓备、上野备为前导,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