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仙道横行-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早饭时间已过,酒楼客人稀少。

    店小二肩上搁着一块白毛巾,手肘撑在柜台上,斜斜靠着柜台一角,正和掌柜有一搭没一搭聊着。

    “大掌柜,小人见多了来来往往的客人,却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你看他住店的时候,随手就是一块大元宝,是十足的成色,我用秤称了称,足足一百两白银,分毫不差!你说他一个看相算命的江湖术士,一年下来只怕也存不了几两银子,哪能这么大手大脚,他凭什么呀?”

    店小二满脸不解,指了指酒楼之外,在门口处露出一角的摊位,道:“不过,他那白布上的字,写得倒是不错,‘包治百病’四字,写得四平八稳,肚子里应该有点墨水。不过我怎么看,都看不出他像个能治病的。”

    “休要胡说八道,客人的事情,岂是你我能说三道四的?”

    掌柜斥责了一句,侧过头,偷偷的打量着门外摊位,突然神色有变,道:“这客人莫非是城外的强盗土匪,如今来到郡城里,只为了踩点?先来此地考察考察,看看谁家有钱,谁家防范松懈,只等拿定了主意,便会领着山寨里的兄弟,手持大刀大斧,杀进城中,大干一场?”

    店小二大吃一惊,半掩住嘴巴,问道:“哎呀,大掌柜,你说咱们该如何是好?”

    掌柜的拿出算盘,啪啪啪拨弄几下,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什么都不懂,我哪里知道该如何是好?”

    “也对。”

    店小二笑了笑,道:“我们白云酒楼的钱,东家会按时收走,再存入钱庄里。那强人就算要抢,也是去抢东家,抢钱庄,哪里会对我们动手。”

    掌柜哼了一声,道:“这话要是被东家听到,你不死也要脱层皮。”

    店小二吓得脖子一缩,连忙跑开。

    这两人哪里知道,横江非但不是进城踩点的强盗贼人,而且真能治病救人。他们更不知道,这酒楼里人来人往,只怕也唯有横江,才真算是宾至如归。

    街道当中,横江摆摊之处,渐渐的有了行人驻足。

    他们对横江插在摊上白布里写着的包治百病四字,深表怀疑,故而只在远处观望,却不靠近。

    良久之后,才有一个老人家,抱着一个满脸病态的小孙子,来到横江摊位前。

    老人家上上下下审视着横江,试探着问了一句:“大夫,您这真能包治百病?”

    横江微微睁眼,“药到病除。”

    老人家道:“您看,您今日摆摊已久,却没有客人上门,这生意一直不见开张,这都是因为大伙儿觉得大夫面生,信不过大夫的医术。如果大夫肯露一手,治好我这小孙子,大伙儿就会知道,大夫您是有真本事的人。”

    这老人家与小孙子,身上衣服单薄,补丁打着补丁,一看便知是穷苦人家。

    横江也知道,老人家必定也没什么钱财,否则早就抱着孙子进医馆治病去了,哪里会出现在他面前。如今老人家多半是存着不用花钱就能治病的心思,这才有了如此一番说法。

    “世人常言,人老成精,果然不假。”横江轻叹一句。

    老人家脸色已有些窘迫,苦涩一笑,道:“我这也是没办法,我家中无钱,买不起药,这才来大夫这里碰碰运气,让大夫见笑了。”

    “也罢,治病救人,本是应该的。这一回,我不收你钱。”

    横江摇摇头,让那小孩伸出手来,再拿出一根金针,在小孩手腕处扎了一针。

    他乃仙门修士,身上有诸般仙门手段,治疗凡俗世人之病,自是手到擒来。

    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过后,小孩惨白如纸的脸色,渐渐恢复了红晕,从老人家怀里挣了出来,跳到地上,指着远处一个卖糖葫芦的人,“爷爷,爷爷,我要吃糖葫芦。”

    仅此一针,大病已除。

    老人家哪里顾得上什么糖葫芦,一把拉着小孙子,连连拜谢:“多谢神医!多谢神医!”

    横江挥挥手,继续闭目养神,不愿多言。

    不过,治了这一回之后,那些观望之人,便知晓了横江有真本事,找他治病之人就多了起来,而且多得是凡俗间医生大夫治不好的疑难杂症。

    横江来者不拒,药到病除。

    不过,他收纳的诊金,却时高时低。

    他完全根据对方的家业大小与财产多少,有时候一文不收,有时候十两百两随意收取。也有些富贵人家,又吝啬钱财,于是就装扮成穷人前来就诊。

    他们这般举动,哪里瞒得过横江的法眼?

    富贵人家就算穿上了破布衣服,手上也生不出长期劳作磨出来的老茧,脸上也张不出风吹日晒过后的沧桑。就算用了精妙的易容之法,横江也只需用出宣明道场的观人、看相之法,只需一眼,就能看出对方财运是长是短,福禄是深是浅,知晓此人目前是贵是贫。

    短短三五日,横江就在郡城里出了名,被尊称为“世间神医”。

    于是,就连距离郡城上百里的人家,也慕名而来。

    这一日间,横江沐浴更衣,正要摆摊,刚一出门,就被一大群脸色惨白,面黄肌瘦之人围住。

    “拜见神医!”

    众人帮着横江摆好摊位,便围成一圈,朝横江拱手大拜,叙说着自己的病痛与症状,不过他们却大多口齿不清,说起话来结结巴巴。

    横江把青莲枪做成的长幡,插在摊位上,环视四周,却见众人那打着拱手的手臂,竟都在不受控制的颤抖、抽搐。

    横江只看了一眼,就已然明白,今日这群求医之人的病因,皆是铅汞中毒。

    铅汞二字,在横江所读的炼丹书籍当中,比比皆是。丹书有言:铅为命,汞为性。此乃服用丹药的修行之人,性命交修之根源。

    甚至有人在丹书中写着:一朝识得真铅汞,便是长生不老仙。

    此言未免太过于夸大其词。

    对于铅汞二物,仙门中人比喻众多,或曰阴阳,或曰青龙白虎,或曰后天之炁、先天阳精等等,在炼丹炼药一途用处繁多。可对于凡俗世人而言,铅汞之物,却会让人中毒,甚至有性命之忧。

    宣明道场在藤东郡里有三处产业,其中一处为朱砂矿,其主要成分是汞,其伴生矿为铅……

    “终于来了!”

    横江眼神一亮,坐了下来。

    这次横江来到藤东郡,为的就是师门产业一事。他在郡城里治病救人,等的就是这一批在朱砂矿里做事,因常年接触汞铅而中毒之人。

第一百七十五章:众怒如雷

    “神医,我们的病还有没有得治?”

    “休要胡说,神医能生死人肉白骨,咱们这些小灾小病,到了神医手里,自然是手到擒来。”

    “神医,还请你救救我的等。”

    一群人七嘴八舌,围在摊位周围。

    横江轻咳一声,便让众人安静下来,齐齐翘首期盼,看着横江,等他说话。

    横江问道:“你等可是朱砂矿里的矿工?”

    众人点头称是。

    横江又道:“我听闻那朱砂矿,是宣明道场的产业。宣明道场乃是仙门正宗,高门大派,你们既是替宣明道场做工,宣明道场怎会让你们中了汞铅之毒?莫非是朱砂矿里的管事之人,故意不按照宣明道场的规矩办事,没有安排好矿内事务,才让你们中了毒?”

    对于某些仙门中人而言,凡俗世人性命,或许不值一提。

    不过,中土帝国三**道场,明面上来说,都是仙门正宗。既然是名门正派,那就会把面子上的功夫做足。即便是寻常道场,也会在自家产业里做好诸多措施,防止那些前来务工之人死伤,否则这等事情一旦传了出去,必会遭人口舌,颜面不存,被别的仙门中人唾弃。更何况宣明道场号称东南七大道场之首,门规戒律又极为森严,怎会连这种事情都不考虑周全?

    横江心中暗想道:“若是连此事都是那写掌管朱砂矿的书吏故意为之,其罪当诛!”

    众人见横江问起朱砂矿之事,就变得谨慎了许多,不再七嘴八舌乱说,而是推举出了一个年纪稍大,长得五大三粗,看似颇有威望之人,来和横江答话,

    那人越众而出,朝横江拱手一拜,道:“小人叫做李大彪,是朱砂矿里的小工头。我们中毒的事情,和朱砂矿没多大关系。我们在朱砂矿里做工,每隔一季,矿上就会发放一件能罩住全身的袍子,一年会发四件,听书吏说,只要做工的时候,穿上那长袍就不会中毒。”

    横江皱眉道:“那你等为何中毒已深?”

    李大彪很不好意思的咬了咬牙,又叹了一口气,道:“我们就把矿上发下来的衣服,拿回家去,让老婆把衣服拆了,重新裁缝出新衣,给老婆孩子穿,这一来全家人都省了衣服。至于我们自己,则只留了一身袍子,破了之后就缝缝补补,反正我们不是在山里挖坑,就是在炉子前烧制汞铅,做的都是脏活累活,哪里用得着一年穿四回新衣服。没想到,最终还是中了毒,身体越来越差,矿上的书吏说了,要是治不好病,以后就不能继续在矿上继续干下去了。”

    横江又问:“宣明道场的朱砂矿,给你们开多少工钱,够不够你们养家糊口?”

    “这……”

    李大彪有些犹豫,道:“神医问的这些,和咱们的病情,没什么关系吧?”

    横江闭上了眼睛,道:“你若不说,我便不治。”

    听闻此言,有几个矿工已经面带怒意。

    他们本就是身强体壮之辈,全靠着有一把子力气,才能进入朱砂矿做事。如今虽中了汞铅之毒,却也觉得拥有自己仙门产业里矿工的身份,不是寻常凡俗世人能比得上的,便想要对横江动手动脚,以势逼人。在他们看利,横江虽相貌年轻,却白发苍苍,多半是未老先衰之辈,经不住他们两三拳,便会跪地求饶。

    有人想要动手,却被旁边的同伴拉住。

    双方拉拉扯扯,骂骂咧咧。

    横江闭着眼睛,仿佛这些事情,与他全然没有关系,他只在心中想道:“我在此摆摊,本是治病救人,施恩四方,可却有人想要对我拳脚相向。这世间之事,便是如此波谲云诡,古怪难测。也不知我师门那些,从未沾染过世俗,从未见识过世态人心的师弟师妹们,遇到这样的事情,是何感想。”

    那李大彪见横江不理会他们,便追问道:“神医!神医!我们这病,能治不能治?”

    横江看了他一眼,又闭上了眼睛。

    李大彪又道:“听说神医收取诊金之时,是按照病人家财多少,价格各有不同。我等虽是矿工,却绝不吝啬诊金,神医只管开价。”

    横江微微一笑,掐指算了算,随口道:“一人,一百两。”

    李大彪道:“这……未免太高了。”

    横江道:“你若嫌贵,那就去别处求医。”

    李大彪怔怔的看着横江,神色阴晴不定。他这等中毒之症,若是这郡城里其他医馆能治得了,他又怎会来这里治病?正因为无人能治,他在得到郡城出现神医的消息之后,才领着一大伙人,连夜赶路,马不停蹄来到此地,就怕来得太晚,神医已经离开此地,云游四方去了。

    李大彪眯着眼睛,注视着横江,道:“神医开的诊金,实在是太高了。我们只是区区矿工,全靠一把子力气,赚的都是血汗钱,只能养家糊口,哪来的一百两银子。”

    横江摇摇头,道:“阁下听错了,我说的是一百两金子。”

    “这……神医你莫不是在消遣我?”

    李大彪眼中已有些许怒火,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激烈起来,道:“我等贫苦之人,一百个铜钱都拿不出来,哪来的一百两金子?”

    横江摇了摇头,指着李大彪身上那件,已经穿破了,打着不少补丁的长袍,云淡风轻道:“这种长袍,虽稀松寻常,质地也及唯品团,可此物却终归出自于仙门道场,如若是新的,拿出去卖,定然价值不菲。”

    横江已然知晓,这些矿工未必是把矿上发的衣服给老婆孩子穿,多半是拿去卖钱。

    一年四身衣服,皆是仙门之物,若拿出去卖钱,还真是一条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听闻此言,李大彪猛地一咬牙,怒道:“你想要讹诈我?”

    横江懒得理会,已然闭上了眼睛。

    李大彪见横江无视他,心中更气,道:“这藤东郡的朱砂矿,是宣明道场的产业。我等来到郡城办事,就连守门的军士,都不敢收我们的进城税。便是城中捕快见了我等,也许好意问候一声。你明明能治我们的病,却狮子大开口,故意刁难我们,莫非堂堂宣明道场,都入不得你的法眼?”

    这等人,也配狐假虎威,也配打着宣明道场的旗号?

    横江颇为不屑,连眼都不睁,老神自在,若无旁人。

    李大彪盯着横江看了看,随即和周围之人小声讨论了一番。突然间,他猛地一掌,拍在横江摆摊的桌子上,怒道:“我告诉你,今天这病,我们治定了!你是治也得治,你不治也得治!”

    横江微微皱眉,心中生出几分火气。

    “我等本不想动粗,如今神医故意刁难,我们别无办法,还请神医多多包涵。神医的医术,已经名传藤东郡,如果今天神医被我们打伤,想必神医略施手段,就能药到病除。”

    李大彪阴沉着脸,朝周围之人招呼一声,一大群人便朝横江围了过去。

    不料,正当他们要动手的时候,周围突然传来一声大吼。

    “他们要打神医了!”

    “干死这群狗娘养的的,连神医也敢打。”

    顷刻之间,许多围观之人,持着扁担,锄头,路边的石头,甚至是炒菜的锅勺,做包子的擀面杖,哗啦一下子围了过来。

    横江在此行医,已有数日。

    他看病效率极高,一日间不知治好了多少人的顽疾旧症。这周遭街坊邻里,贩夫走卒,或是亲自来此看病,或是介绍亲朋来自看病,人人都受过横江的恩惠。

    众人见横江被人刁难,就早已有所戒备。

    如今李大彪尚未来得及对横江动手,已有好几个人围在他身边,朝他一顿乱打,顷刻间就打得他分不清东南西北。至于其他矿工,也是遭人围殴。

    众人殴打李大彪等人之时,还不忘记大声高呼。

    远处之人听到呼喊,还以为神医被人打了,就纷纷赶了过来。旁边酒楼里吃饭的客人,听闻神医被打,竟拿起酒楼里的凳子,急速冲了出去。

    一时间,便打得李大彪等人呜呼哀哉,大声求饶。

    动手之人极多,人多便能壮胆,打起人来,下手没个轻重,若非横江挥手阻止,只怕已打出了人命。

    众人打完了,还不忘记告诫李大彪等人,让他们莫要对神医无礼,随即才心满意,足各自散去。也有城中捕快,闻讯而来,却听闻是神医被打,众人才替神医打抱不平,便装作没看见。那捕快心中记得清清楚楚,昨日他带老娘前来看病,神医只用一根金针,就治好了他老娘的腿疾,让他瘫痪已久的老娘,片刻之间,就能行走自如。

    横江见众人散去,这才睁开眼睛,朝躺倒在地的李大彪问道:“现在能说了?”

    李大彪今日才知道,所谓“众怒难犯”四字,到底是什么道理。他更知道,如若不配合横江,周围那些人必会暴起而来,让他再挨一顿打。

    众怒如雷,轰杀人也!

    李大彪别无他法,只能配合横江。

    照他所言,朱砂矿给的工钱不低,养家糊口不是问题。至于矿上发放的衣服,则果然是被他们拿去卖钱,借此发家致富,甚至买了不少田产,置办了颇为客观的家业。

    “可怜之人,多半有可恨之处!”

    横江摇了摇头,又问:“这些年来,朱砂矿产量如何,是否变化很大?”

    李大彪答道:“每年每月,矿上的产量都差不多,一直都没什么变化。”

    横江又问:“今年呢?”

    李大彪老老实实,道:“今年也和往常一样。”

    听闻此言,横江点点头,不再多问,挥手言道:“你走吧,下次记得带上百两黄金,我再给你治病。”

    李大彪如蒙大赦,挣扎着爬了起来,和众人相互搀扶,离开了此地。他们虽遭了一顿打,受的却都只是些皮外伤,只需找个医馆,贴些膏药再开上一些方子,便能治好。至于找这里的神医治伤,李大彪却万万不敢,他倒不是怕横江打他,而是担心诊金太高,支付不起。

    “朱砂矿……朱砂矿……”

    横江把手掌搁在摊位上,轻轻的敲着,眼神越来越冷,心道:“矿山没有减产,可今年冬季上交的供奉,却远远不如往日。莫非朱砂矿里那些书吏,是觉得我宣明道场之人,太过仁慈,不懂杀人二字,故而软弱可欺?”

第一百七十六章:金风玉露

    朱砂矿所在之地,距离藤东郡城不远,若循路而去,道路蜿蜒,又有长河大山阻挡,路途有上百里之遥。可若横江施展青天揽月术,凌空飞行,可自空中直达朱砂矿,其距离不过五六十里,用不上多少时间。

    今天前来看病的,比起前几日更多。

    只因横江神医的名声越传越广,知道他医术高超的人越来越多,而诸多贫苦百姓,知晓横江对于真正的穷苦人家,收的诊金极低,有些时候还能免费就诊,若真的是身无分文之人,这神医甚至还会拿出铜钱接济病人。

    今日客似云来。

    其中有不少人,帮横江动手,狠狠揍了李大彪等人一顿。

    医者仁心。

    横江在此行医,心中怀着救死扶伤的念头,如今就算查明了,那朱砂矿的书吏,是故意拖延供奉之物,他也没有立刻启程前往,而是要在这白云酒楼,再留一日。他孤身一人,虽是仙门中人,却未曾修炼万象分身法,分身乏术,就算天长日久留在藤东郡,也保不得郡中数百万民众百病消除。不过今日来到此处求医的民众,横江却不能袖手旁观,还需救上一救。

    这白云酒楼的东家,在横江摆摊的第二天,就知道了此事。那东家也不嫌横江引来诸多民众,堵住他酒楼的大门,影响了酒楼的生意。这东家反倒是大开方便之门,请来木工与泥瓦匠,一夜之间,就在横江的摊位之处,撑起了一座亭子,替横江遮风挡雨。又替横江免了房钱饭钱,好吃好喝供着,还在亭子里烧了几炉炭火,用来取暖。

    虽说仓廪实而知礼仪。

    世间为富不仁之辈,虽不在少数,却也有些富长良心之人。

    不论是为富不仁的人,或是富长良心之辈,一旦真正发了家,腰缠万贯之后,都会做一些替自己增长名声,增添面子的事情。有些人会修桥修路,有些人会布粥赈灾,有些人会赡养孤寡。不论这人暗地里干了多少坏事,或者明里暗里都是个善人,表面上都会尽力去做一个善人,喜欢听别人夸他是积善人家。

    这东家不论是何种人,横江都是泰然受之。

    不过,当酒楼东家带着家人,前来就诊,横江也未曾区别对待,依旧让东家领着人去排队候诊,收取的诊金,也是以百两计算。

    如此一来一去,缘聚缘散,不偏不倚,方是仙门中人处世之道。

    不知不觉,时刻已到了下午。

    一位年岁三十左右,下颚有须的汉子,抱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儿,排了大半天的队,终于是轮上了。

    这人一坐在横江面前,周围有些认得此人的,已是议论起来。

    “这不是李半仙吗?”

    “李半仙本是咱们郡城地界,张半仙收的弟子。那张半仙寿终正寝,驾鹤西去之后,李半仙就承袭了张半仙的衣钵,手艺倒也不错。替人看相算卦,卜问前程,抽签测字,风水堪舆、寻穴迁葬,凡此种种,也还算是有些名声。他本身也有医术在身,比起寻常医馆的大夫,分毫不差。”

    “是啊,可惜李半仙终归不是真正的半仙,只是江湖术士,他那看相算卦之事,比不得真正的仙门中人。把脉下药的医术,自然也远远比不得神医。早些日子他女儿生了病,卧病不起,若不是李半仙精通医术,只怕早已一命呜呼了。这几天,李半仙肯定是抱着他孩儿,外出求医去了,否则只怕早就来找神医求救。”

    众人议论纷纷,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变小,一个个睁大了眼睛,眨也不眨,看着神医。

    只因此时,神医竟眼睛发亮,不停的在打量着李半仙。

    李半仙被看得坐立不安,怀疑自己是不是衣服穿反了,或者是身上太脏,失了礼数,让神医不喜。

    “可前往别惹神医生气才好。”

    李半仙赶紧低下头,在自己身上不停的打量着,却发现并无异处。

    正当李半仙惊疑不定之时,坐在他对面的横江,开口道出一句:“李公子?”

    李公子!

    李半仙眼神一呆,心中犹如遭受雷击。

    他本就是贫家子弟,出身低微,哪里会是什么公子?

    不过,在许多年前,确实有人这么叫过他。

    那时候的李半仙,只是一个随着别人街头卖艺的流浪儿,因羡慕富家子弟的生活,于是就和队伍里另一个流浪儿,相互称作公子。对方把他叫做李公子,他就把对方叫做横公子,如此相互吹嘘,在称呼上过一过干瘾,心中则期盼着有朝一日,真能成为潇潇洒洒的公子哥。

    不过,自从与横公子失散之后,世间就再无人把李半仙叫做李公子了。

    故而,李半仙良久在从回忆当中回过神来,怔怔的看着眼前神医,却发现眼前这满头白发之人,以相貌而言,与他记忆中的童年挚友,确实在五官轮廓上,有几分相似。

    “横……横公子?”

    李半仙试探着问了一句。

    横江眼神发亮,挥手一拳,锤在李半仙肩上,笑道:“哈哈……好你个李公子,如今竟然得了张老头的衣钵传承,号称李半仙,也不枉费张老头对你的一番栽培!”

    他所说的张老头,自然是二十年前,收留二人的江湖术士张半仙。

    李半仙眼神一热,眼眶已然湿润了,焦急道:“横公子,闲话少说,快快救我孩儿。”

    “李公子慎言,休要胡说。”

    横江摇摇头,道:“你女儿健健康康,哪有什么病?”

    李半仙茫然不解,突然发现抱在怀里的女儿在拉扯他的衣襟,赶紧低头一看,却听到女儿稚嫩的说话声:“爹爹!爹爹!我饿了,我要吃大饼,我要吃红烧肉,我还要吃鸡腿……”

    “好好好!都吃!乖女儿想吃什么,咱们就吃什么!”

    李半仙激动得流出眼泪,抓着衣袖胡乱擦了擦,再抬头看着横江,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了。时至此刻,他哪里还不知道,分明就是眼前这个童年挚友横公子,以神鬼莫测的手段,神不知鬼不觉的治好了他的女儿。

    横江行走四方,见惯了风浪,习惯了聚散如浮萍,如今重见李公子,也只是心中欢喜,第一想法就是要抓着这李公子,痛饮一场。李公子却一直留在郡城,虽在张半仙身边做徒弟,最终侍奉张半仙终老,可谓是一生安稳,未曾遇到几次大喜大悲之事,今日不仅治好了女儿的顽疾,还见到了二十年前的老友,一时间竟是涕泪满襟,千言万语堵在嘴里,又不知从何处开始说起。

    “李公子!走!咱们喝酒去!”

    横江把青莲枪当做手杖持在手里,拄杖走出亭子,踏步远去。

    李公子抱着女儿,跟在横江后头。

    诸多求医之人见神医要走,一个个惊慌失措,痛哭流涕,乞求横江治他们一治。

    顷刻之间,周围等着就医之人,跪了一地。

    众人的呼喊声,把酒楼里喝酒吃饭之人,以及街中行人,都吸引住了,齐齐看向街中,就连长街两侧楼房的窗户,也纷纷被人推开。群人翘首期盼,看着横江。

    “也罢!”

    横江停下脚步,看了看漫天风雪,又看了看许多少衣少食,在寒风里冷得发抖的病人,道:“今日大风大雪,诸位来此求医,实属不易,我若就此离去,未免有些于心不忍。”

    众人见横江似是改变了主意,便千恩万谢。

    横江也不多说,只拿出一直毛笔,在青莲枪上那一块写着“包治百病”四字的白布另一面,写写画画,口中亦是念念有词。

    他用的是九崇山的符箓之法,口中念的是画符之时的诸多咒语。

    笔走龙蛇,咒如闷雷。

    众多求医之人惊疑不定,不知横江在干些什么,却又不敢打扰。

    横江写完之后,将白布摘下,轻轻一抖,吟道:“雷水!”

    轰!

    白布中响起雷鸣,继而又有闪烁不定的雷电光芒,一层一层荡漾在白布之上,有人一层波纹激荡的流水。

    这一幕,惊呆了周遭之人。

    就连颇有些手段的江湖术士李半仙,也是双眼发痴。

    “甘霖!”

    横江抬手一甩,白布随风飞起,在空中轰的一声炸开。爆炸中央之处,吹起一股金色狂风,吹刮着一场不知从何处而来,犹如玉露的雨水,撒在这一条长街里。

    金风玉露,徐徐而下。

    此乃雷水甘霖之术,被横江化用于符箓当中。

    “走!喝酒去!”

    横江拄杖而行。

    李半仙抱着女儿,赶紧跟上。

    二人大步远去。

    周围求医之人,本想要追神医而去,却突然感觉到一阵轻松,身上病痛竟不知为何,突然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某些奄奄一息之人,竟也能开口说话了。

    当他们再去寻觅神医的踪迹之时,却发现那神医卷起一股清风,领着李半仙父女,一步步走向空中,正凌空虚度,踏风而行,渐行渐远。

    时至此刻,众人哪里还不知道,先前此地神医,分明就是仙门中人。

    “叩谢上仙。”

    “愿上仙寿与天齐,仙福永享!”

    众人一番叩拜,才肯离去,又在城外建了一座神医庙,做了一座神医的塑像,用香火供奉着。至于白云酒楼的东家,则把门口阁楼,改名为“逢仙阁”,又将这几日间横江治病救人之事,编成画册,绘在墙上,供人瞻仰。

    横江御风而行,直接飞出了郡城,来到城外一处山间。

    山下是一个村落,山上则单独建着一座院子,此地就是张半仙的住所。二十年前,张半仙在郡城里,救了横江与李公子,横江也曾在此住了一段时日。

    阔别二十年,横江再度来此,免不得睹物思人。

    张老头已不在人世,李公子长大成了李半仙,就连女儿,都有他们当年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