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乡人家-第3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想去试试?”
“哎呀你要死!看我不打你!”
……
方初被下面人吵得惊醒,将哨子从嘴里拿出来,低头用帕子仔细擦拭。擦干净了,放进荷包。将穿荷包的络子拉紧,又端详那荷包:上面绣着青松,是清哑为他做的;荷包里还装着一道平安符,是无悔从慈安寺求回来的,亲自给他装在荷包内,要爹爹出门在外平安健康,想到软软的小女儿,他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溢出浅笑。
********
咱们清哑也没闲着,随便插一手,坑死人不用偿命!(未完待续。)
第1199章 疑心
方初感觉肚子有些饿了,正要起身去吃饭,忽见坡下来了牛二子,和女工们打趣说笑。那些媳妇们自不必说,对他满口奉承,小姑娘们也不甘落后。北方的女孩子大胆热烈的多,不比南方女孩子羞怯含蓄。有两个女孩子把自己带来的点心请牛二子吃。二子接了。还有一个女孩子好像送他什么东西,二子对着她说了句什么,那女孩子竟然捶了他胳膊一下,旁边人也跟着哄笑。
看见这情形,方初微微皱眉。
他长身起立,大步走下坡去。
姑娘媳妇们顿时都停止忙碌,都看向他,胆小害羞的脸便红了;胆大的对他行礼招呼,叫“方大爷”。
方初目光掠过,众女神色尽收眼底。
他从小到大看惯了各种女子爱慕的眼光,这些小户人家女子因不善掩饰,更显慌乱和狼狈,其心思一目了然,他哪里会放在心上,略一点头道:“不必多礼”。
牛二子笑着迎上来,殷切道:“大爷,我正找你吃饭呢。”
方初答应一声,道:“叫人送过来。你且随我来。”
牛二子忙转身吩咐一个女孩子,让小厮去厨房把大爷和他的早饭端了送来桃林,然后跟着方初向一间凉亭走去。
方初见冬儿在另一边和女工们说话,对二子道:“叫冬管事过来。”
牛二子忙亲自去请了冬儿过来,到亭中,方初已经在石桌边坐下了,两人站在方初面前,等他示下。
方初不出声,上下打量牛二子。
牛二子心头惴惴,不知怎么了。
正不安间,就听方初道:“你也不小了,该成亲了。你看上了谁,叫冬管事为你牵线搭媒。早日成家也好,能安心做事。”
牛二子急忙双手乱摆,连声道:“没有!没有看上谁!大爷,我想娶紫竹姐姐,正要求大爷对大奶奶说呢。”
方初把脸一沉,道:“既如此,你怎么同那些女孩子嬉笑无忌?”
牛二子赔笑道:“我就是和她们玩笑几句而已,没别的想头。”
方初道:“你没有想头,人家未必对你没有心思。你是作坊里的大管事,这里除了冬管事就是你当家了。谁不巴结奉承你?我猜,这会儿不知多少人想攀上你这个金龟婿呢。”
牛二子急道:“可是我……”
方初道:“可是你想娶紫竹!”
牛二子拼命点头。
方初喝道:“那你便要管住自己!从私情论,若你胡作非为,大奶奶岂能把紫竹许给你?从公论,织造这行多是女工,这里就像个女儿国,你身为大管事,若不能严于律己,纵使你没有下流心思,但上行下效,其他管事未必不学着你,难保不起龌龊心思。若那心思龌龊的人,借机行男盗女娼之事,内外勾结之下,什么事做不出来?你们可要仔细了!别叫这坊子成了藏污纳垢的所在。”
牛二子悚然而惊,束手道:“大爷教训的是。”
方初又对冬儿道:“当日派冬管事过来,就是为的这个。女工多,非得女人来管。男人若管女人,早晚接触,容易出事。但你是女子,在外抛头露面终究不便,所以叫二子也来了。”
冬儿听见他说“内外勾结、男盗女娼”,早已脸色惨白,怔怔地绞着手帕子,把手帕子绞成了一根布绳而不自知。
方初道:“……所以我叮嘱你们:内外有别。从今儿起,要严加管理,平日不许男人进入这园子里面来。若来,也是大家查点清账时,许多人一块进来。连你自己也算在内,没事不许进来瞎晃悠……此事由冬管事牵头,带领几个有年纪的媳妇执行……”
方初正颜厉色说着,却见冬儿没回应,疑惑地叫“冬管事?”
牛二子忙轻轻扯了下冬儿的衣袖,叫道:“冬儿姐姐!”
冬儿惊醒,急忙道:“大爷说怎么做,我们一定用心管束。”
方初看了她几息,才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一遍,还说,晚上让黑风派人在庄子内值夜巡查,严禁有苟且私*通等事发生。
冬儿和牛二子齐声应了。
牛二子尤其心惊、后怕。
他正少年,被方初派来这地方管理厂子,平常也没个消遣去处,他又是从江南繁华之地来的,难免觉得寂寞。他便常和姑娘媳妇们说说笑笑。有好些个女孩子都对他崇敬爱慕,暗送秋波,甚至直言表白心意,他虽没接受,心里却很享受。
这些姑娘中也有拔尖的,但再拔尖,也比不上大奶奶调教出来的人。像紫竹她们,无论眼界见识、言行举止、穿衣打扮,比那小商户家的小姐都还强呢。二子心性高,早就看上紫竹了,正谋划要向织女求亲呢。现在听方初这么一说,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也不光是为了他自己的终身,而是方初说的:若别人上行下效,迟早要出事。他可是知道的,手底下那些汉子们背地里常议论坊子里的这些女工,说谁最美、谁最妖,说了解闷呢。看来往后他真要收敛自己言行,可不能出事,否则大爷和大奶奶定会对他失望。
此事传开,女工们对方初固然感激,还失望。
自从他来了,姑娘媳妇们每日上工都打扮得干净俊俏,如今都熄灭了一腔热情;连带对二子有一段心思的姑娘们,也熄了心思。
然方初提出一个新措施,又唤起了众女工的热情:他命冬儿挑选一批手艺出众、头脑灵活的女织工。他将带她们去京城。郭织女会亲自调教、培养她们。这个调教和培养包括带她们在京城增长见识,比如观看制作各种服饰,所有费用都由公账中出。将来她们这些人都会得到东家重用,就像冬管事一样。
冬儿精心挑选了十人,有成亲过的媳妇,有未婚的姑娘;有长得俊俏的,有长得粗糙的;有脾气火爆的,有性子柔顺的。
这意味着:女工们不需要靠长相来决定前程,可凭自己的双手博取未来。若是能被东家重用,还怕嫁不到像牛管事这样的人?
一时间,女工们积极性高涨,做事比从前用心许多。(未完待续。)
第1200章 发现和调换
四月中旬,方初带着二子去了奉州府城。
方初先去了郭家纺织厂和郭大有碰面,忙了一天;第二天又去大方氏查看经营情况;最后去军工织造局找蔡铭和严未央。
四月底,方初带着十名女织工返回京城,陪亲人过端午。
端午后,他再次来到河东县,那十名女织工则留在京城。
八月初,方初又回京城过中秋。
中秋后,他带着十名女工返回河东。
前两次他来,都事先传信给牛二子,这次来却是临时决定的。他原不准备来的,是方瀚海提醒他:军服制作非同小可,岂能撒手?
经过河东县城时,他命张恒先带女工们出城,他要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张恒便先走了,他自带着几个随从去访友。
经过一条街巷,方初看见前方一户人家院门口停着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睿明郡王正扶着一个戴帷帽的女子上车。
那女子身影很是熟悉,方初急忙勒住马,留心观看。
只见睿明郡王托着那女子手臂,低头在她耳畔说着什么,含笑的神情,很是亲密和体贴。那女子似乎没搭理他,自顾低头上车。接着,睿明郡王也上了车,然后马车启动,往前去了。
直到马车走得看不见了,方初才催马前行,一面心中疑惑:那戴帷帽的女子是谁呢?看样子,是睿明郡王的新宠。
为什么他觉得熟悉呢?
方初回到舒雅纺织厂,正好碰见冬儿也刚从县城回来,在庄子门口下车,也戴着帷帽,桑儿和桃儿在旁扶着。他顿时想起,这不正是他下午看见的和睿明郡王一起的那个女子吗!
方初心一沉,催马上前问道:“冬管事这是去哪了?”
冬儿看见他,忙对他施礼,回道:“县令夫人生辰,我去恭贺了。大爷怎么来了?事先也没传信给我们。”
方初点点头,道:“嗯。我来的突然,就没传信给你们。”目光从她和桑儿桃儿等人身上一扫而过,没再问其他。
冬儿也没再多说,只问他路上平安顺利等语。
方初淡淡回了,众人便簇拥他们一起走进庄子。
当晚,方初找了个机会把桑儿和桃儿叫去问话,“你们今天一直跟在冬管事身边贴身伺候的?”
桑儿忙道:“一直跟着的。”
她以为方初怕她们伺候不尽心。
方初道:“是吗?”目光沉沉地看着她们,不辨喜怒。
桑儿心一跳,不知他为何这样。难道是冬管事在大爷面前说她们什么了?她们可没躲懒呢。
桃儿机灵些,觉得不对,想了想,用手扯了下桑儿衣袖,小声道:“也不是一直跟着的。”
桑儿眨眨眼,困惑地看着她。
桃儿道:“你忘了,冬管事那会儿在酒宴上喝了两杯酒,说头有些沉,去睡了一个多时辰。是县令夫人亲自带人安排的。”又向方初解释道:“我们原要留下陪伴的,县令夫人让我们去吃饭。冬管事也让我们去,我们才离开的。”也就是说,她们有一个多时辰不在冬儿身边。
桑儿也想起来了,忙道:“是了。就是那会儿不在身边。”
难道出了什么事吗?
她忐忑地看着方初。
方初听后不语,半响才道:“此事不必再提。你们也不用告诉冬管事我找过你们。还像以前一样伺候……”
桑儿和桃儿齐声道:“是。”
彼此对视一眼,退了出去。
方初又命人叫黑风来。
……
去京城学习的那批女织工回来后,形象简直脱胎换骨,身上穿的衣裳耀花了众女工眼目,言行举止也不一样了。
目睹这变化,众女工羡慕、嫉妒,再不能淡定,为了争取下一次能被选上,人人都拼命起来。
方初每日监管军服的制作、质量检验、入库、出库、交货等各个环节,务必使每个环节都毫无漏洞。
将士们的冬衣,一般都会赶在入冬以前运往边疆,发放到将士们的手中,以免入冬后,天寒地冻、道路难行。夏天的衣物,也会在春季运往边疆,否则夏日炎炎,同样不利运送。因此,春秋两季便成了运送军需物资最佳季节。相应的,制作军需的工坊都要迁就朝廷,所有衣物都要提前制好、入库,平日便忙碌了。
目前,奉州军工织造局负责西北玄武王麾下、以及北部边疆将士的军装置换;小方氏和郭家负责西南边疆朱雀王麾下将士军装置换;睿明郡王的作坊负责西部边疆白虎王麾下将士军装置换。
方家曾被诬告与玄武王勾结,小方氏自不能与玄武王合作。
睿明郡王负责西部白虎王麾下将士的军需衣物置换。皇帝担心他刚涉足纺织业,若是完不成任务,可就近请方初援手。小方氏和郭家生产能力强,完成任务还有余力,可随时支援他。
结果,睿明郡王不负皇帝厚望,居然完成了兵部下派的任务。
至于小方氏,在九月下旬就将最后一批军需衣物出库,送到奉州和岷州交界的中转储备库,自有岷州地方禁军派人来接手。
朝廷在边疆各州府设立中转储备库,专门接纳、存储和转运军需物资,是考虑运送物资的民工不可离家太远,否则费用增加不说,在异地他乡还容易生病受伤,不如运到哪,就用哪里的民工。
岷州和奉州交界的中转储备库,方初带着黑风等人,将押送的四万套军服交割完毕,在当地歇了一晚,次日返回奉北河东县。
方初走后,一队禁军驱使民工将他送来的军服提出库房,送去西部边疆——白虎王麾下;另一队禁军从储备库另一个库房内调出一批看上去和方家同样的军服,押送往西南边疆——朱雀王麾下。
一夜间,两批军服调换。
去向变了,生产商家也变了。
方初对此一无所知。
返回途中,他派出两拨人,分别去奉北睿明郡王处,以及汉中府谢家作坊,探听消息。十日后两拨人都返回。
奉北府,睿明郡王纳了谢吟诗为侧妃。在她的协助下,睿明郡王将靖明织造行经营的十分兴旺。——靖明织造行是他创立的作坊。
汉中府,谢家却遭遇困境。
********
终于出手了!大家周末愉快哟,每天一更作者都不好意思留言给你们(*^__^*)(未完待续。)
第1201章 谁能笑到最后
谢吟月选汉中,原本是为了生产织锦,然混纺布一出,冲击了锦缎的销售。方初和韩希夷去年都缩减了织锦的经营规模,谢吟月反大规模经营,遭遇打击是必然的。
方初纳闷:以谢吟月的眼光,怎会犯如此错误?
他哪里知道,谢吟月凭借前世记忆,卯足了劲要在汉中大作为,因为前世他选了汉中经营蜀锦,兴旺了小方氏。然而,今世清哑提前将混纺布研究了出来,市场形势变了,后果也出乎谢吟月预料。
谢吟月低估了混纺布,以为比不上锦缎华贵,不会影响锦缎销售,就像棉布影响不了锦缎销售一样。谁知毛呢料子一出,便以厚重、挺括引人注目,做成披风和大氅等衣裳,配上贵重皮草,显得庄重、大气、华美,比缎面衣裳更适合冬天。富贵人家图新鲜,趋之若鹜。以京城为中心,有钱人今冬全部选用它来做冬衣,供不应求。锦缎自然就遭遇冷落,恐怕到春天才能缓过来。
汉中府,谢吟月坐在桌前,从容地翻看最近的销售账簿;坐在她对面的谢天护却满脸急色,问:“大姐,这如何是好?”
谢吟月问:“京城这边销售锐减,其他地方呢?可有信传来?”
谢天护道:“混纺布刚上市,郭家和方家接了军方订单,无暇他顾;其他商家生产的多销往京城和附近州府,江南等地自然影响不大。但这只是暂时的,等明年、后年,肯定也要受冲击。”
他声音带着恐惧的颤音。
谢吟月把账簿一合,道:“那就改!”
谢天护一愣,问:“怎么改?”
谢吟月淡淡道:“我们也经营混纺布。”
谢天护眼睛一亮,喜悦道:“我跟大姐想的一样。”
谢家并非没基础,郭家的水力驱动技术谢家也买了,筹建混纺工坊也不麻烦。虽然起步比别人迟了些,强于一直错下去。他之前没提,是怕打击谢吟月的信心。她对谢家这次东山再起寄予很大希望,谁知刚开头便遭遇打击。现在要她转去经营混纺布——混纺布可是郭清哑创出的——他怕大姐心里会有疙瘩,以为被郭清哑比下去了。没想到谢吟月很决断,并不像以前固执己见,他感觉欣慰万分。
谢吟月神色淡然、坚定。
之前是她大意了。
她太相信前世记忆了!
在汉中,不单有谢家建立的织锦作坊,谢吟月自己的嫁妆产业也建在这,否则她已经是韩家妇,韩希夷怎会允许她坐镇汉中,为娘家出力!这么大的织锦生产规模,在混纺布的冲击下,若她不立即转变经营方向,再坚持下去,后果她承受不起。
她也没必要坚持。
原本她就计划,在织锦买卖开拓稳定后,再涉足混纺布经营,因为她预计:纺织市场即将会面临一场混乱,而她将趁机崛起。
能屹立在大靖纺织界不倒的商家,才是最后的胜者,至于是谁创立了混纺布,谁又最先创出华美的锦缎,有什么关系呢?
她坚信,她会笑到最后!
胜者为王!
腊月初,方初准备回京。
临行前,他将冬儿和牛二子叫去,吩咐:“虽然混纺布供不应求,咱们万不可贪心。就按这规模经营,也不许逼迫织工们熬夜赶工。人是最要紧的,切不可做那杀鸡取卵之事,品质更要保证。”
冬儿和牛二子束手答应。
方初又把目光对准牛二子,道:“二子,你是我从市井间捡回来的。当初收留你,并非可怜你。若只是好心肠做善事,帮扶你姐弟几两银子也就罢了,无需将你带在身边调教,后来更让你管理人事。用你,是看你机灵有才干,可堪当大用。”
牛二子红了眼睛,哽咽道:“大爷,这些二子都知道,也很感激。”
他与大爷的相遇,那是一见钟情——啊不对,是一见如故,就像戏文里说的,大爷就是他命中的贵人、福星。
方初道:“世上聪明的人多的很,并非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牛二子诚恳道:“请大爷指点。”
方初道:“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自己努力,还要有机遇,要有远见。你自身够努力,我也给了你机会,你也抓住了,剩下远见——”
他停顿,目光变得幽深。
二子屏息凝神,静静等待。
冬儿也专注地看着方初。
方初静默一会,才接着道:“当初,卫家、曾家、刘家,都是织锦世家。你们大奶奶的织锦技术,也都无偿转让给了他们。这么好的发财机会,为何他们没发财,却反而家破人亡了呢?”
二子愣了一瞬间,便激动道:“二子知道了!请大爷放心:二子绝不做那忘恩负义、叫人挖祖坟的事。今生今世,二子跟定了大爷!生是大爷的人,死是大爷的鬼!”
少年满脸坚定不移。
方初懒得计较他语病,点点头又把目光转向冬儿,眼神锐利了几分,沉声道:“冬管事,我买二子花了十五两;你大奶奶却为你支付了一千两银子给你婆婆。你可知道为何?”
冬儿屈膝道:“大奶奶怜惜冬儿,冬儿不敢忘记大奶奶恩德。”
方初认真道:“‘恩德’两个字就别说了。方家就算是积善人家,也不能这样花银子救人,不然再大的家业也会败光。织女费心救下冬管事,不仅有相处几年的情分,还因为冬管事值得她费心。织女对冬管事寄予厚望的。冬管事要格外谨慎,就不为自己打算,也要为你儿子打算。——宝儿将来前程全靠你这个娘亲了。”
虽然方初和牛二子先有了一番对答,冬儿还是觉得方初对自己的嘱咐有些异样,似乎话中有话。
她抬眼,直视方初的眼睛,认真道:“请大爷和大奶奶放心。冬儿今生今世都不会背叛郭织女,绝不会像曾少爷和卫昭一般。”
方初定定地看了她好一会,才点头道:“我相信冬管事。”
又向牛二子道:“河东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牛二子和冬儿同声道:“请大爷放心。”
方初长身而起,大步走出去。
冬儿、牛二子、黑风等大小管事一齐送到村庄路口,直等方初和张恒一行人马跑得看不见了才转身。
********
知道谢吟月预计的纺织市场混乱是什么吗?(未完待续。)
第1202章 方家家主
方初经过奉州城时,照旧去找了郭大有和方剑。
方剑这几年一心扑在奉州,如今终于做出成绩,不免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再不复从前富家子弟混日子的态度。
他向方初道:“三哥放心。弟弟虽比不得三哥,守住奉州这一块还是成的。若连这一处都管不好,还有什么脸面管其他?”
方初满意地看着堂弟,笑道:“奉州混纺商行的建立,你功不可没。父亲很是夸赞你,说你出息了。今年是混纺布上市的头一年,利润就有不少呢。族中少不得要奖赏你。”
方剑笑得合不拢嘴。
他前年在奉州收的妾室春桃为他生了个儿子,他特命春桃抱了出来拜见方初这个三伯父。
方初少不得奉上一份见面礼,因见那春桃温婉娇柔,脸上好鲜艳颜色,抱着孩子站在方剑身边,看去很是亲爱的一家,而方剑已经几年没回祖籍了,弟媳独自带着孩子在家中侍奉公婆,眼前情形让他觉得有些刺眼,只是当着春桃面不好说的。
等春桃进去后,他对方剑道:“明年我和父亲都要回江南。你在奉州不得回家,趁早把弟媳接来。总不好让她在家里一直守着。”
方剑忙道:“弟弟知道了。这就给家里写信,接她来。”
方初点点头,这才罢了。
后堂内,春桃听见这话,暗自咬牙,使劲绞帕子。
方初离开时,方剑带着几个管事和掌柜送到大门口。
看着方初走远,一姓冯的管事转身对方剑笑道:“从此西北就是剑少爷主事了。我说句大胆实在的话:小辈里头,除了三少爷是头一个,再往下就是剑少爷了。若不是二老爷从前是家主,又有三少爷和织女撑腰,剑少爷比则少爷更适合继任家主。”
方剑笑道:“别胡说!我能有什么?全靠三哥三嫂在旁指点。”
冯管事忙道:“剑少爷太谦虚了。虽然有伯爷和织女指点,不过是发个话而已。奉州混纺商行从筹办到经营,上上下下哪不是剑少爷谋划操劳?这份任事能力和手段,我们都看在眼里。”
众人纷纷附和,都赞方剑有能力。
方剑嘴上谦虚,心里着实欢喜,觉得自己当得起他们这夸赞。回到内室,他坐到炕上,开心地抱着儿子逗趣。
春桃捧上茶来,放在几上,看着他父子笑道:“爷整天说三哥如何如何,三嫂如何如何,今日见了三哥,我倒觉得平常。这两年间,他不过来了奉州几次,每次不过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一应大事小事,那不是爷在操心费神!爷没日没夜地忙,那些辛苦我比旁人都清楚。我觉着呀,爷比三哥强!便是家主也能做得。”
方剑笑道:“你倒把爷捧得高。小心摔死了爷!”
春桃撅嘴道:“不是捧,是说真心话。”
方剑道:“我也知道你说的真心话。那是你见识浅薄,才这样认为。但你可知我方家有多大家业?眼下我才管奉州这一处,便操劳成这样;若是管几十处、上百处,又该如何?”
春桃震住,半响才不甘心道:“横竖下面有人管,爷只要抓总就行。”
方剑道:“抓总?那也要别人听你的才行。你要没本事,底下人就能造反!我虽没经历过,好歹也听说过:二叔和三哥那样厉害,方家各地的大管事和大掌柜弄权的还不少呢,每年都有人落马。”
春桃忙道:“爷既知道,就慢慢学起来,总有一天能成大事。”
方剑笑道:“这还像句话。”
春桃上前,跪在炕上,小意为他捶肩,脑海里却想着方剑说的“你可知我方家多大家业”,若是方剑能成为方家家主,那……
次年三月初,清哑和方初回到阔别三年的霞照。和他们一块回来的,除了方瀚海夫妇、刘心夫妇,还有郭俭、阮氏和郭义等。
郭俭是回乡成亲的。
郭俭的亲事,顺昌帝还是插手了。也没有亲自出面,是由林世子做媒,说的是驻守荆州虎禁卫副将军赵明的女儿。赵明原是跟随顺昌帝的护卫,是朱雀王赵氏一族旁支。顺昌帝登基后,派他去荆州大巴山内,镇守火器研发中心。赵明的家人都住在回雁谷。他女儿赵燕性格泼辣,有将门之风。据说郭俭也认识的。林世子便根据郭俭的择媳要求,居中做媒,透过方初向清哑提这桩亲事。
清哑原还要考虑,靖安大长公主请了她去,提醒她其中关窍。
大长公主对清哑道:“你只问你侄儿满意不满意。若是满意,你告诉你父母哥嫂,别再另说了。郭俭即将进入火器研发中心做事,涉及军工机密,家眷要随他住在山中,轻易不能出来走动的。”
说到“军工机密”,她凑近清哑耳畔,声音放得极低。
也就是说,郭俭今后不能为郭家经营商务,还是别娶商女了。
清哑还能说什么?
她回府后,便叫了郭俭去问话。
郭俭听了此事,愣了一瞬间,恍然道:“赵燕?我认得。”
他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掐着下巴,咧嘴笑起来,笑得有些贼。笑了一会,忽然记起清哑还在等他回话呢,忙放下手,装模作样地咳嗽一声,对清哑道:“姑姑,那姑娘我见过。”
清哑问:“你觉得怎么样?”
郭俭道:“将将就就。”
很公正的口气。
清哑疑惑地看着他——将将就就是什么意思?
她怕侄儿没领会自己的暗示,回头弄岔了,索性敞开了说道:“你要不愿意,我就让你姑父回了林世子,再重新帮你选一个姑娘……”
话未说完,郭俭急忙道:“不用麻烦,就她了!姑姑这么忙,别为我操心了。随便给我娶一个,能过日子就行……”
清哑盯着这小子半响,终于确定他是中意赵燕的,不由暗自腹诽:什么“将就”!明明就是喜欢人家姑娘。都说女孩子矫情、口是心非,这小子看起来实诚,没想到也这样口是心非。
郭俭承受不住姑姑通透的目光,拘谨起来,坐在椅内腰背挺笔直,手搁在膝盖上不敢动,面颊泛起一层可疑的红晕。
********
还记得谢吟月教王妃说的话吗?从方家下面人入手,从郭家人入手。所以冬儿之后轮到方剑了。(未完待续。)
第1203章 认错媳妇
好在清哑不是爱嘲笑之人,也没取笑他,盯了一会就放过他了,遂命人给林世子回话,答应了这门亲事。
次日,巧儿得知消息风风火火赶来,见了郭俭劈头就问:“那个赵燕是将门女子,你能降得住她吗?”
郭俭正在工房里刨木头、做什么东西呢,闻言把刨子一顿,把眼瞪着巧儿,道:“我还降不住她?凭她怎么厉害,在我面前还不得乖乖的。这不来求我了!”得意之色掩饰不住——倒求亲啊,好有脸面的!
巧儿狐疑万分,然再怎么追问,郭俭却死都不肯说缘故。
巧儿心痒痒的难受极了,直说臭俭儿不听话了、不好哄了。
赵家来人和清哑议定:郭俭的婚期定在次年三月底。由于郭俭十几年没回家了,顺昌帝特准他两月假期,回乡成亲。成亲后再携妻子去荆州。
……
方家的大船顺着景江直下,清哑透过舱厅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