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乡人家-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请大少爷放心。”张恒道。

    “还有,”方初浓眉一拧,眼中煞气一闪,“去给我好好查清楚,那定国公三少爷刘愉的劣迹。他和公主叔嫂通*奸外,还有什么勾当。”

    张恒坚定道:“是。他敢算计大少爷,就凭这一条,也要叫他死无葬身之地!”又问“公主呢?”

    方初道:“公主啊……再换水!”

    他又扛不住了,那井水都被他泡热了。

    张恒忙叫人“快换水!”

    正在这事,就听外面清哑问:“大爷怎么样?”

    ********

    四更,今天木有了,看完洗洗睡吧,别忘了送张月票……给方初。(未完待续。)

第893章 不舍

    张恒大喜,高声道:“少奶奶回来了!大爷没事。正泡着。”

    清哑奇怪:方初泡什么?

    她也不问了,直接推门就进来了。

    张恒则暗自擦了把汗,心想少奶奶回来就好了,少爷也不用泡冷水了,直接用少奶奶解毒就完了,便急忙告罪一声出去了。

    方初见清哑回来,心一落,热切地叫“雅儿!”

    清哑也欣喜,走上前来,问:“你泡了就没事了?”

    一面朝桶内看了看,还伸手试了试水温。

    方初忽然急叫道:“雅儿你快出去!”

    清哑纳闷问:“怎么了?”

    方初艰难道:“我泡泡就没事了。你出去吧。”

    清哑却看见了他伤臂,惊道:“你受伤了?”

    一面低下头看他伤臂,又问:“他们打你了?”

    那口气隐含愤怒。

    方初往桶下缩了缩,道:“不是。你快出去!我……”

    他只觉体内欲*火沸腾,把那井水蒸成了热水,催得他热血叫嚣,要把清哑扯进桶来,不由得眼睛又红了,脑子也迷糊起来。

    这绝不是一般的催*情*药物。

    方初大叫:“快换水!”

    一面冲清哑叫:“快出去!”

    他总算体会到当初清哑生完孩子后,为什么不让他碰,坚持等身材恢复才让他碰,因为不想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他眼下就是这心理。

    他和清哑在闺房中,清哑又是极安静纯真的性子,他总情不自禁地哄她,变着法儿宠她爱他,再放纵,也是道不尽的柔情蜜意。

    若他不管不顾,像条发*情的疯狗一般对她……

    想想那个情景,他便打了个寒噤。

    他中了毒,清哑当然不会怪他,可是他定会吓着她,甚至在她心上留下阴影,往后若害怕抵触他怎么办?还有,若他疯狂之下伤了她,明天她起不来了,岂不害她跟着他丢脸?

    算了,还是用冷水泡吧。

    他见清哑不肯走,先瞅瞅旁边没人,才小声对她道:“清哑,你出去,我见了你就忍不住。可我受伤了,没力气。”

    原来是没力气,可怜。

    清哑忙也小声体贴道:“你不用出力,我能行。”

    这话仿若火上浇油,方初霎时觉得血气上涌。

    他急道:“我会控制不住自己!你先出去。我叫他们再换一桶水。换冷水就好了。你放心,这样能解毒。”

    清哑见他忍着难受坚持,替他想道:“也好,若泡冷水能解毒,就省得折腾他了。不然他身上带伤,再纵*欲过渡,会伤了根本。”

    她也没深想,只想着以他的性子,若是合体更方便解毒,他肯定不会推拒她的;既推拒,说明泡冷水更好。

    她便命人进来帮方初换水。

    方初见她退到门外指挥,才松了口气,便********抗拒体内欲*火。等换了一桶新打来的井水,又泡了一会,他才重新安定些。

    清哑在窗外担忧道:“这么泡冷水,会受寒气的。”

    方初安慰道:“没事。”

    又问她到公主府的情形。

    清哑便说了个大概。

    方初听说是韩希夷救她出来的,一怔,莫名不舒服。

    恰在这时,有人来回:“大奶奶,韩大爷来了。带了解药来。”

    清哑大喜,问:“真的吗?”

    一面回头向内对方初道:“我去问问他,若解药是真的,你就不用受罪了。”说完匆匆下了台阶,往前面去了。

    韩希夷也只是来告诉清哑一声,没打算进去。

    他想着,方初一定和清哑在做那事,他怎么好意思进去呢,因此将解药交给赵管事,叫先用只猫儿试一试,回禀了方初再酌情使用。

    结果清哑却出来了。

    他眼睛一亮,脸颊有些热。

    清哑不觉,惊喜道:“你出来了!”

    仿佛玉瑶公主府是龙潭虎穴,脱离魔掌可喜可贺。

    韩希夷含笑点头道:“出来了。”

    并不详细解释。

    清哑也没追问,她有更重要的事问。

    她迫不及待问道:“那解药是真的吗?”

    韩希夷微怔。

    清哑想到方初的情形,有些尴尬地解释道:“他用冷水泡,我怕他受寒。他身上还有伤,抵抗力弱。”

    韩希夷惊问:“一初受了伤?怎么回事?”

    清哑道:“还不是玉瑶公主他们害的。”

    她到现在还不知方初手臂上的伤是怎么回事,想当然以为是玉瑶公主的人打伤了方初,眼下先不管,回头她要讨这个公道。

    韩希夷也很生气,似乎明白了方初为什么要泡冷水而不是和清哑欢好——伤势太严重不能动呗——便急忙道:“解药应该是真的。我已经叫赵管事在试。”

    玉瑶公主在那种情况下对他说的话,应该不会骗他。

    韩希夷相信玉瑶,清哑相信韩希夷,这解药便送到了方初那。

    照理说催*情*药没有解药,但方初以为他中的是非同一般的催*情*药,肯定还添加了些别的东西,有解药也合理。

    他服用一丸后,果然体内欲*火渐渐平复。

    清哑大大松了口气,忙将他从桶内挪出来,送回内院,在床上躺好,又命人请来大夫为他诊治伤势。

    忙乱中,韩希夷悄悄离去。

    回到韩家在京城的宅子,就有随从来回:定国公府暗中开的锦绣行要包揽韩家运来的新织锦,并暗示说,方家的织锦已经让给永安侯府的兴华商行了。

    听说方家让步了,韩希夷心中一动,略想一想,便命人:让给他们,价钱随他们开,不许争;又命人悄悄去查已故定国公世子。

    来人得了消息大喜,这一下可赚得盆满钵满。

    方韩两家的织锦都是今年新出的,除了贡给宫中的,这是京城独一份。他们不用千里迢迢去江南,连运费也不用出,不操一点心,不沾一点路上风险,用极低的价格弄了来,坐等赚钱。

    永安侯夫人觉得这钱来得太容易,心里有些不踏实。

    因对永安侯爷道:“会不会给皇后添麻烦?”

    永安侯爷嗤笑道:“什么麻烦?我们正正经经进货,谁敢说什么。你以为那些锦商世家背后没有权贵支持?没人支持他们敢如此嚣张?现在,我们也不过是和方家韩家合作罢了。往后少不了他们的好处。他们还沾了我侯府的便宜呢。”

    侯夫人听后,觉得是这么个理儿,才放心下来。

    永安侯爷又自语道:“皇上正要拿他们开刀呢。”

    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仿佛揣着一个大秘密。

    ********

    早上好!礼拜天,估计你们还没起来吧?(*^__^*)(未完待续。)

第894章 剁了!

    侯夫人见如此,也不敢问详情,只要对自家有利就行了。

    又向侯爷道:“和礼部吴尚书家二姑娘的亲事妥了。今儿皇后娘娘亲自对吴尚书夫人提的。听吴夫人那口气,应是愿意的。”

    侯夫人想为三少爷求娶吴青梅,特请皇后出面试探。

    永安侯爷觉得这是意料中的事,并不在意,只嗳了一声,一切凭夫人办理,他还想朝廷那些事。

    再说宫中,乾元殿早朝时,顺昌帝和众臣商议:将郭织女研制出来的混纺布用在军中,改制军服。为此,要在西北和北方成立军用织造局,专门生产经营混纺布,制作军服。

    顺昌帝要大臣推荐合适的人管理织造局。

    这可不仅仅是做官,还要懂得纺织经营才行。

    革新派趁机提出:从锦商世家中挑选人。

    所谓“革新派”是指怂恿皇帝革新朝政的大臣。

    “革新派”鼓吹的新政有:

    其一,提出在江南设立官营织造总局,专织宫中和官用的锦缎,收回锦商皇商的经营权,压制民间锦商。

    其二,限制海上贸易、边境通商。

    理由是:重农抑商,杜绝商贾与民争利、聚敛财富。

    这几道革新措施牵扯利益太广,有反对有赞成。

    不论结果如何,朝廷既有人提出,方家等织锦世家都不会无动于衷,所以纷纷命族中子弟参加科举,做两手准备。

    眼下,革新派提出从织锦世家中挑选人管理西北军用织造局,看似重用锦商,其实想不动声色收回锦商的经营权。

    试想,若方初在西北军用织造局当差,方家还能像以前一样经营织锦吗?为了避嫌,只能放弃。

    革新派的提议遭到了另一拨人强烈反对。

    乾元殿吵成了一锅粥。

    新任吏部侍郎崔嵋暗自打量皇上神情,心下揣测忖度。

    忽听顺昌帝道:“江南织锦收归官府经营一事,容后再议。先商量眼前这事。众卿以为,西北军用织造局若要选人,选谁为好?”

    有人便推举方瀚海,有人选严纪鹏,还有人选韩希夷,有人选方初,还有人选郭大全——他虽没什么才学,可是郭家名望高啊,有郭织女在后支持,便可服众。

    崔嵋推举了方初。

    顺昌帝见众人争持不下,便宣布退朝。

    下午,皇帝招来林世子,问他对此事看法。

    林世子眼神一闪,道:“皇上别急,这事嚷嚷两年了,也不在这一时。皇上何不去问问锦商自己意见?就先问郭织女吧。”

    顺昌帝沉吟了一会,点头道:“也好。看他们怎么说。”

    次日一早,皇帝命人拟了圣旨,亲自带着传旨太监和林世子等人来到幽篁馆,要先给方初和郭织女一个惊喜,再问其他。

    一行人到幽篁馆门前,传旨太监对赵管事说,皇上来了。

    那意思叫赵管事赶紧进去通报,要方初夫妇出来迎驾。

    赵管事呆住,不是欣喜若狂地叫人进去报信,而是惊慌的目光闪烁,结结巴巴道:“我们大爷……织女……那个……那个……”

    他紧张又害怕,一时间乱了分寸。

    见众人诧异,他才反应过来,才扑通一声跪下,道:“请皇上恕罪!小人这就去通报,请织女出来迎接皇上。”

    说完,连滚带爬起来,往后面去了。

    顺昌帝听了狐疑不已——赵管事只说织女,没提方初。

    他也不说话,紧跟着赵管事后面就往里走。

    赵管事回头看见,呆住,似没想到他跟来。

    皇帝淡淡地瞅了他一眼,也不吭声,越过他就进去了。

    赵管事急叫“皇上驾到!”

    那一嗓子,比乾元殿早朝时太监喊的还响亮。

    顺昌帝也不在意,这本是礼数,总要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不是,不然仓促见驾,失了规矩体统皇上看了也不舒服。

    一面想,一面就进了第一进内院。

    进来后,总算明白赵管事为何惊慌了。

    只见满院子堆的都是木头和连杆,还有烧的几堆布、纸灰烬;几个家仆正挥斧子对着一架大花楼织机的底座猛剁,一斧子下去,那架子“哗啦”就散了,看得顺昌帝心狠狠一抽。

    林世子急忙问:“怎么都剁了?”

    他还抱一线希望,希望人回答说这是旧的报废了,不能用了,虽然他感觉这希望不大,因为那些木头看着都很新的样子。

    因赵管事喊“皇上驾到”,那些人见真是皇上来了,慌得丢了斧头爬在地上磕头,听见林世子问,就有人回道:“是织女让剁的。”

    顺昌帝深吸一口气,问:“为什么剁了?”

    那人道:“织女说,她再也不织布了。”

    顺昌帝心一沉,没再问下去。

    要问,也该去问郭织女,不该问他们。

    忽然上房东耳房出来几个女子,打头就是清哑——她并没看见顺昌帝等人——对身边媳妇吩咐道:“把那图纸也烧了。”

    顺昌帝心中“咯噔”一下——什么图纸烧了?

    郭织女可还没将混纺布的图纸和织机图纸交上去呢!

    她只交了样布,和几套军装。

    皇帝再也顾不得矜持,就要开口。

    却见清哑对天控诉道:“欺人太甚!”

    对,就是对天控诉,神情很悲愤。

    顺昌帝一下子就张不开口了。

    细妹劝道:“大奶奶别急,大少爷一定会好起来的。”

    细腰低声道:“大奶奶,皇上来了。”

    她耳目灵敏,一出来就发现了顺昌帝等人,赶紧提醒清哑。

    清哑也发现了,看向院中,和顺昌帝目光相撞。

    昨天,方初解毒后,她才放下心,又请大夫来帮他诊治、给胳膊伤处上药。这时她才知道:方初胳膊上的伤是他自己扎的,就为了保持清醒,不被催*情*药控制,以免被玉瑶公主得逞。

    她当场掉泪。

    方初哄了好一会,才哄歇她。

    她便在床前守护着他,为他弹琴,催他安眠。

    袅袅琴音中,方初逐渐陷入沉睡。

    开始还好,他睡得很安稳,晚间却发起烧来。这是他刺伤自己后,又反复戳那伤口,导致流血过多,又经情*欲烧身、冷水浸泡,寒毒趁虚侵入,于夜间爆发,病势汹涌,压垮山峦。

    清哑连夜命人请大夫,开门喝户,鸡犬不宁;又亲自以烈酒、冷毛巾等替方初降温,幽篁馆上下忙乱一整夜。

    至清晨,方初终于烧退,睡沉了。

    ********

    二更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895章 封赏

    大清早,就有昨天方初派出去查探的人来回:查到公主府那死去的侍女、想射杀方初的侍卫都和定国公府有关,而定国公府和永安侯府都是此次革新派的主力,永安侯府截留了方家织锦。

    接着,又有源源不断的消息送了进来。

    方初未醒,张恒便不得不将消息报给清哑。

    于是清哑便知道了更多丑恶的内幕。

    一夜之间,就能查清这么多事,足见方家实力。

    方家只是皇商,可是方家祖上也是官宦。

    表面看,方姓官员数不出几个。

    但细细一数,方家亲友遍布军中和朝野。

    有些亲戚远了,如老太太一辈的外嫁姑老太太,在方老太太死后,一表三千里,难以亲近。但方家一向有财势,并非没落家族,俗语说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亲戚们都没疏远方家。再加上方瀚海父子善于经营人脉,方家的关系网比朝中权贵还要全面。

    比如,京城三十里地的驿站驿承也是方家表亲,但凡来往京城的官员有什么风吹草动,方家绝不会不知道。

    种种迹象表明,革新派想怂恿皇帝对锦商下手。

    清哑心寒,如果辛苦努力的结果是让亲人遭受伤害,她宁愿今生再不碰织机。当下她便带着丫鬟婆子等人,叫进小豆子小黑子一批小厮,将织布机、织锦机、纺车等全部搬到院中,用斧子剁了,带来的资料和织出来的样品都烧了。

    她言语简断,并不怒骂怒喝,只静静吩咐。

    众人却都不敢劝,也不知如何劝。

    正砸着烧着,顺昌帝等人就进来了。

    顺昌帝一下子就被清哑目光吸住,也许只有一瞬间,也许对视了良久,他体味到她丰富的内心语言,不足为人道。

    皇帝心狠狠触动。

    他后宫许多女人,她们娇嗔的方式各种各样,都不及郭清哑这无言的谴责触动他——是的,他看出清哑在谴责他。

    他忍不住想知道:他哪里做错了,辜负了她。

    他用了“辜负”这个词,是因为她对他的社稷民生贡献极大,他由衷佩服她感激她,不想辜负她,更不想让她伤心。

    清哑走下台阶,跪倒下拜:“民妇参见皇上。”

    细妹等人也都跟着她跪下。

    顺昌帝没有叫起,保持着天子的威仪。

    他微微侧首,朝传旨太监示意:宣旨。

    眼下情形尴尬,说什么都不合适,把圣旨宣了,不管郭织女为什么生气伤心,听了这圣旨也能有些慰藉。再者,皇帝有预感:这圣旨必须抢先宣了,不然过后郭织女和方初还以为他是为了补偿他们才下的旨意呢,白白浪费了他一片嘉奖之意。

    宣了圣旨再问其他的话,就方便多了。

    传旨太监忙上前,大声道:“方初、郭织女接旨。”

    清哑低声回道:“夫君病了。”

    传旨太监瞄向顺昌帝,顺昌帝沉声道:“宣!”

    传旨太监忙展开圣旨,大声宣读。

    圣旨共有两道。

    第一道称颂郭氏织女研制出混纺布,为社稷百姓做出莫大贡献,特赐封“郭织女”,享一品夫人俸,御赐牌匾。

    原先赐的“织女”只是个荣誉封号,现在,顺昌帝将这个封号落实,级别等同一品夫人,享受朝廷俸禄。这是区别那些诰命夫人,她们是依赖夫君受封,但清哑是靠自己的能力受封。

    第二道圣旨是赏适哥儿的,赞方无适不负父母教导,深处虎穴与虎谋皮,揭发叛党阴谋,且不顾自己性命,智救韩非花。称他“年幼机智,果敢过人,既孝且义”,特命工部建造孝义牌坊,以示嘉奖。

    算上前两道牌坊,这是清哑得的第三道牌坊。

    虽然这牌坊是以适哥儿名义赐建的,但明眼人都知道,朝廷是为了嘉奖郭织女,否则寻常小孩子有此经历,即便受嘉奖建牌坊,也未必能得皇帝下旨赐建御制牌坊,这是牌坊的最高级别。

    清哑磕头谢恩,接了圣旨。

    顺昌帝暗中打量她,见她神色平静,不禁纳闷:这两道圣旨,随便一道都是天大的荣耀,怎么她就无动于衷呢?

    倒是细妹等人有些喜意,为适哥儿高兴。

    清哑恭请皇帝等人入上房吃茶。

    她再单纯性直,还不至于敢藐视皇权,那是给家人招灾。她可以在家发脾气,把织机剁了,但面对皇上,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将来如何打算,还是等方初来应对,他比她有经验。

    见她还算有礼,顺昌帝很欣慰,他很怕她趁机哭闹。

    看来,她比宫中那些专门邀宠的女子就是不同。

    落座后,皇帝关切地询问方初病情,林世子也问。

    清哑道:“高烧,昏迷。”

    言语平静,暗含怨气。

    顺昌帝和林世子同时一惊,顺昌帝急命太监速去传宫中最好的太医来,一面温言安慰清哑,叫她别急,方初一定没事。

    林世子也问:“怎么好好的病这么厉害?”

    好好的?

    清哑目光一冷,不想说,更不能当着这些人说。

    她现在全部心思都在方初身上,刚才正准备丢下这些人,要回房去看方初醒来没有,听见皇上说传太医,她才没动了。

    林世子感觉到她的冷意,心下疑惑。

    他并不知昨日方初在公主府受了伤。

    顺昌帝微笑道:“好在朕来了。朕想着给织女传旨,也有件事要问问织女和方初看法。谁知方初病了。”

    一面将在西北设立军用织造局的打算说了。

    清哑不语——这关她什么事?

    顺昌帝一滞,对身边一长须老者示意,“冯爱卿可将昨日早朝商讨的革新措施告诉郭织女,听听织女有何想法。”

    老者姓冯,内阁老臣,户部尚书,和永安侯府是姻亲,也是革新派中坚力量,领头人,一派正气凛然。

    皇帝唆使他出头,是要试探清哑。

    若清哑是因为革新这件事生气,就好办了,双方可顺着这个话题谈下去,有意见可以提嘛,怎么能把织机剁了呢。

    冯尚书早对皇上如此迁就清哑不满了。

    换一个人,早治她一个狂妄之罪。

    听了皇上的话,他便端肃神情,将朝廷欲在江南设立官营织造局,取代锦商,从此各种新颖上好的织锦只能由官方织造局制造,锦商们不得染指的革新措施说了。

    ********

    热烈庆祝中国女排夺冠!o(n_n)o~~今天加更,我本来还想拖两天再加的,稿子还没修改好,先赶一赶。(未完待续。)

第896章 自私

    清哑当即问:“若锦商织出比官府好的锦缎怎么办?”

    官方织造局肯定竞争不过民间商人,除非垄断。

    按照惯例,优等织锦都要列为贡品。

    冯尚书道:“当然要献给官方织造局。”

    清哑道:“那和强盗有何区别?”

    冯尚书两眼一瞪,道:“大胆郭织女,敢骂皇上!”

    清哑点头道:“我是大胆,实话实说。胆小的不会当面说,只会在心里偷偷地骂。”又看看他道:“不会骂你。老百姓才不管你是谁,他们只认皇上,会骂皇上强盗。好名声你落了,你是忠臣。”

    冯尚书哆嗦道:“你……你这是血口喷人!”

    一面急忙上前,跪在顺昌帝面前,磕头道:“老臣绝无陷皇上于不义之心,老臣一心为了朝廷……”

    顺昌帝面沉如水,心堵得厉害。

    不等他发话,就听清哑问:“这样做能为朝廷增加税收?”

    冯尚书嗫嚅道:“是不能。可是……”

    这样做,朝廷商税收入毫无疑问会降低。

    清哑又问:“这样做,能增加百姓就业机会?”

    林世子忙问:“什么就业机会?”

    清哑道:“就是让百姓多条谋生的路子。”

    冯尚书张张嘴,又闭上了。

    设立官方织造局,民间锦商被压制,生意肯定大受影响,织工肯定要被裁减,所以很多人会失去差事。

    清哑再道:“这样做,官府会不贪污、百姓会感激皇上?”

    冯尚书不敢回答。

    官府怎会不贪污?

    锦商也肯定会骂官府“强盗”。

    顺昌帝心堵得更厉害了。

    在朝堂上,大臣们引经据典,各说各的道理,他听了头晕,此时被清哑几句话一问,隐隐觉得答案呼之欲出。

    难怪林世子要他听听锦商们自己的意见。

    锦商们对纺织行当的了解,比朝廷学儒们深刻多了。

    冯尚书怎肯被清哑三言两语击溃,他在乾元殿和反对派辩论,也没如此窘迫,眼下却被一妇人说哑了,他怎甘心,便搜肠刮肚想理由,想引经据典,驳倒清哑。

    他冷笑道:“织女直说舍不得巨大利益就是了。从来商人趋利,我等提出重农抑商的革新,是从长远考虑,杜绝商贾剥削百姓。”

    他乃儒家老顽固,轻视商人的意思很明显。

    他讽刺清哑舍不得方家每年巨额织锦利润。

    清哑脑子有些短路,说复杂了她跟不上。

    但她很实在,想了想便点头道:“是。我很自私,比不得大人高风亮节。”她是舍不得,方初凭自己能力赚钱,有什么错?

    顺昌帝猛然咳嗽起来。

    冯尚书也涨红了脸。

    这话换任何一人说,他都不怕;可这是郭织女说的,是无偿奉献织布机、纺车的郭织女,是几次无偿转让织锦的郭织女,是宣布“郭家无秘密”的郭织女,是奉献混纺布的郭织女说的!

    她自承自私,这天下还有人敢说自己无私吗?

    反正高喊革新的冯尚书是不敢和她比的。

    顺昌帝微笑道:“织女若自私,这天下便没有无私的人了。”

    冯尚书不敢则一声,生恐被谴责。

    清哑道:“不敢。民妇只要家人平安就行,别的管不了,也没本事管。皇上坐一会,民妇要去看夫君去了。”

    说完转身就走。

    冯尚书讥讽道:“郭织女好大的架子,敢把皇上晾在这。”

    他实在不甘,一心找机会压制清哑。

    清哑停步,对他道:“我夫君病得七死八活,我一个女人家,不去伺候夫君,应该在这陪皇上?老大人这想法真是奇葩。”

    冯尚书再次涨红了脸,急辩道:“本官并非那个意思。”

    顺昌帝轻喝道:“好了,冯卿家不必多说!”

    越描越黑,还带累了他。

    又转向清哑,郑重问:“织女毁了织机,可是为了革新?”

    他到底忍不住,还是亲自开了口。

    冯尚书这老儿,根本指望不上。

    清哑抬眼直视天颜,道:“若民妇努力织布,却给家人带来灾难,民妇宁可一辈子不再碰织机。民妇就是这样自私的人!”

    这话一出,林世子吃了一惊。

    原来是为了昨天那桩事,难怪。

    顺昌帝也吃惊地问:“什么灾难?”

    清哑不答,转身就走了,这回是真赌气走的。

    林世子忙上前,道:“皇上……”

    顺昌帝脸一沉,道:“你知道?”

    林世子轻轻点点头。

    顺昌帝沉声道:“说!”

    并未雷霆震怒,然沉沉的威压却散发开来,连一向与他君臣相投、私下常玩笑的林世子也噤若寒蝉,更别提其他人。

    林世子想说,又顾忌什么。

    最后不得已,他凑近顺昌帝耳朵轻轻说了两句话。

    顺昌帝面色不变,但右手却攥紧拳头,攥得关节发白。

    静了一会,他才吐了口气,问:“太医还没来?”

    随侍的太监急忙回道:“已经去传了。”

    这不刚走吗,皇上这是找人撒气了。

    顺昌帝在幽篁馆坐等太医到来,期间找机会入静室单独听林世子说了方初被玉瑶公主算计经过,气得浑身发抖。

    他问林世子:“据你看,这件事有没有革新派的功劳?”

    林世子摇头道:“臣不敢妄言。还请皇帝明察。”

    顺昌帝咬牙道:“自然要明察。”

    一面对外喝道:“让冯卿他们先回去!”

    冯尚书等人只好先走了。

    少时秦太医赶来,为方初诊治后,已无大碍。

    秦太医是明阳子的侄儿,顺昌帝就命他继续替方初诊治,直到痊愈为止,秦太医领命。

    那时,方初已经醒了,顺昌帝便亲往内室探视。

    方初见了,惊得躺不住,就要起身磕头。

    顺昌帝忙上前一步,按下他,又示意林世子让闲杂人都出去。

    林世子知皇上要亲自问方初话,忙带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