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冷却行动-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了”这句话在二十年后还真地变成了现实。

可能有遗传因素,他们三人从小表现出的智商高人一等,在何明的影响下,他们三个孩子对气候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约翰逊,五岁就开始在何明的书房读许多专业气候方面的书,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何明非常喜欢他,经常和他们三人讲解大自然各种奥妙和气候知识。并经常带他们三个去参观哈佛大学的气候试验室,约翰逊在何明的教导下,进步神速,10岁时就开始在各种期刊上发表有关气候方面的学术论文,14考入哈佛大学气候系。艾丽和何林也不甘落后,先后也考上哈佛大学气候系。青年约翰逊已经成为美国科学界一颗新星。28岁就成为美国气候学方面的领军式人物;这些与何明有着密切关系,当然和约翰逊自己后天的勤奋分不开。

自从何明的妻子车祸身亡后,那时何林才10岁,由于何明工作十分繁忙,何林也经常寄托在约翰逊家里,这样约翰逊和何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在2069年,何明也获得了气候诺贝尔奖(这个奖是在2050才增设的),2072年7月,小何林已经长成了一个楚楚动人动的大姑娘了,也顺利地通过哈佛大学博士论文答便。顺利地获得哈佛大学的气候博士学位。何明一颗悬挂心也放下来,妻子临终前的嘱咐终于完成了。

由于地球海平面和地球气温的迅速上升,世界的气候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国国家主席月明多次何明发出邀请,请求他回国主持中科院的工作。何明心想:国家培养了自已,现在也是回国效力的时候,孩子已成材,不需要自已的照顾,今年也快60岁了,如果现在再不回去,以后再就没有机会为国效力,更无法回报祖国对自已的培养了。

2072年9月,何明毅然辞去了哈佛大学教授的职务,放弃哈佛优厚的待遇,匆匆回到国内。这时的何林虽然获得博士学位,她和约翰逊正在热恋当中,当时由于学业已经完成,但这层窗户纸没有捅破。看到父亲身体不是很好,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约翰逊,和父亲毅然地回到中国。

约翰逊这时已经是美国科学界领军式人物,能够非常理解何林的做法,还是在机场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上了飞机,在临行前向何林父女保证:等他完成手头的工作,一定去中国找他们的。约翰逊这几年实在太忙了,这一直无法实现他的诺言,何林也能够理他。

何明回到国内,被任命为中科院院长,主管中国气候科学研究工作,何林作为父亲的特别助手。为了寻求应对这次世界气候危机办法,他们父女踏遍中国大地。

约翰逊能在这里又一次碰到自已的恩师和天天做梦都想见的何林,能不高兴吗?在一星期前得知何明父女也会来参加这次会议,几天都没有睡好,心想着这天早点到来。

在中午休息期间,他们三个人一直在一起,约翰逊告诉何明父女这几年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且和他们交流了对这次世界气候危机的看法等。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了下午开会的时间。

约翰逊和何明他们很快进入了二号会议大厅,由于中国和美国在世界特殊的地位,中国和美国代表团分别主席台的中间,所以他们位置非常接近。

只见约翰逊仔细看了所有各国的代表,这些里面基本是熟人,80%专家组成员都在哈佛大学留学过或者工作过,余下没有在哈佛留学过的也在以前的一些会议中见过的,他不由想起大家新学期开学时哈佛大学校长说过的一句话:“统领世界的不是美国,更不是中国;而是我们的哈佛大学。”今天不是最好的证明吗?不但世界各国的许多专家成员来自我们的哈佛大学,还有许多国家元首也同样来自哈佛。

但是他真的有一个人不认识,他就是一直站在中国代表团团长何明教授身后的神秘廋高个。就是这个“神秘廋高个”在今后的生活中带给他不少的惊奇和麻烦。

第二章 初识林涌

那是在2070年一个冬天,何明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参加对《中国沿海水土流失对地球气候影响》学术交流会,当时参加此次交流会不但有中国科学院气候所有专家,而且邀请还有多名海外知名的气候专家,其中包括:在美国工作的何明和杨小林。此次交流会虽然在A市的福利大学举办。

此交流会计划进行三天,当交流会进行到第三天时,A市市长赖忠亲自宴请此次参加所有专家组成员,宴会设在A市最高档的酒店“远南酒店”,上午10:00,先由A市市长赖忠致开幂词后,宴会正式开始,下午14:00,宴会进入高潮,宴会上所有的专家组成员们和官员们推杯换盏,兴致十分高,并请来地方上的有名歌舞剧团助兴;对此场面何明十分的不习惯,由于所有的专家组成员都在,因此不意思走开,正在琢磨如何脱身时,这时只见一个妖媚的女子端着酒杯,扭着八字步向何明走来,后面跟着一群官员,为首的正是A市市长赖忠;

“何教授,你们辛苦了。”那女子娇滴滴地对何明说道,“我是市长秘书,这是A市赖市长。”

何明连起身打照呼,只见赖忠摇摇晃晃地走到何明跟前,“何教授能来到我市,是我们福气,我敬何教授一杯”。

何明应道“感谢贵政府热情招待。”何明用嘴碰了酒杯意思了一下,后面的官员随声附和着。

“那里那里,A市能请到获得诺贝尔奖的何教授,就是花掉我市一年的GDP都值啊,这区区三千万不算什么。”赖忠得意忘形地说道。

何明心里咯噔一下:“我们这些人几顿饭花了A市人民三千人一个月的工资。”

看看我自已手里端着血红的红酒,转过身来看着桌上这倒空的一堆葡萄酒瓶:这都是世界上最名贵的葡萄酒,一瓶要五千多元。何明感觉自己手中端的不是酒。想到这里;心里觉得酸酸的。

何明正要离开,只见赖忠把何明拉到一僻静的角落,低声对何明说道:“何教授你知识渊博,学问又高,能否给我市经济建设提点好的建议?”

何明心想这都是官场的客套话,一定有什么事情有求于他,于是直截了当地说道:“赖市长有什事,直说吧。”

“听说教授今年有招收博士生,赖某不才,能否做你的学生。”赖忠小声地说道。

“哦,赖市长当市长挺好的吗?怎么想做起学问呢?”何明不解地问道。

赖忠听了何明的话,叹了一口道:“何教授有所不知,现在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学历这个硬件必不可少啊,何教授你可是中国的知名学者,如果能在你门下渡一下金,将来在官场会有大作为的。”

何明听了点了点头,不好意思地说道:“赖市长,真是对不起,现在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出时带学生。”

“没有关系,等何教授有招学生时,通知赖某一下好吗/”赖忠笑着说道。

“好的,到时再说吧。”何明十分客气地说道。就这样何明告别了赖忠,就以身体不适为名,离开了宴席,走时和旁边的杨小林打了个招呼。

何明快步来到酒店门口,上了一辆的士,的士车的司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上去就是老实忠厚的人。

“司机师傅,A市海边那个地方最美,能带我去那里吗?何明客气问道。

“白城的海边最美,先生,去那里行吗?”司机说。

“好吧。”说完就躺着睡着了;的士车平稳地行驶在公路上。

“先生,醒醒,白城到了”司机轻轻地摇着肩膀。

何明揉了揉眼睛,“这么快啊,好久没有睡过这样的好觉了,师傅多少钱呢?”

“八十四元”

何明从钱包里抽出一张百元双手递给司机,“不用找了,谢谢你,师傅。”

何明晕晕沉地下了的士车,一阵海风吹来,头脑立即清了许多。他缓缓地下了公路;放眼向海边看去,碧绿的海水与白色天空连成一片,不远处依稀地停着几艘轮船,海浪拍打着海岸的礁石,溅开的水花三三两两地撒落旁边游人衣服上,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

何明沿着木制的小路慢慢地走着,走出不到一里地,只见路还有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付茶具,原来这是一个露天的小茶馆。这时何明感觉有点累了,于是在最靠海边找了一桌子,叫了一壶好茶,一边品着当地的铁观音茶,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海景。

只见海浪越来越大,不停撞海岸的护堤和海中的焦石,声音越来越大,声音时而像婴儿啼哭,时而像是魔鬼怒吼,海浪快要接近公路边了,好象要马上淹过马路;何明一边听着海浪的声音,一边环绕四周,海滩上的游人早已经不见了,都早已回到岸上观看这波澜壮阔场景。

这时,他看到就三对面的一块焦石上,一个东西在动,他摘下眼镜,揉了一下眼睛;仔细看了看,只一个人躺在焦石上面,海水已经淹没了这个人的脚跟,海浪好象马上就把他冲走;

何明赶紧向茶馆老板一边做着手势,一边大声喊叫,“快-快—,前面焦石有一个人,快点报警。”

茶馆老板放下手中的活,快步地走到何明跟前,“先生,怎么啊”?

“前面的焦石上有一个人,很危险。”一边说着,一边指着焦石那个方向。

茶馆老板看了,便哈哈大笑起来:“先生你是外地人吧,焦石上的年轻人这几个月来每天这时候躺在那块焦石上,不会有事的。”

何明更加好奇了,仔细看着那个焦石上的年轻人:只见他平躺在倾斜的礁石上,,头枕在一双破凉鞋上,紧闭着双眼,上身穿着一件汉衫,下身则穿着一件半截短裤。

海水已经淹没了他的膝盖,海水好象马上就要到胸膛,何明真的为那个年轻人捏了一把汗:海浪会不会把他冲走呢?过了一会儿,海水在他膝盖处再也没有上涨,而是慢慢地消退,半小时后,海潮终于退完了,海滩上回到以前的喧闹。

这时,只见那年轻人从焦石一跃而下,手里拿着旧凉鞋,快速地穿过沙滩,敏捷地跳上木制小道,正朝何明的方向走来,何明仔细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大概二十出头,廋高个,一阵海风吹来,身上的汉衫紧粘着后背,显得更加单薄。一会儿这个年青人就跑过了何明茶桌。

“喂,小伙子,等等”何明对着年轻人急忙喊道。→文·冇·人·冇·书·冇·屋←

听到何明的喊声,年轻人立刻停住了脚步,转身向何明方向望去,只见何明正朝他招手,示意他过来,年轻人急忙把凉鞋放在地上,穿好了,慢慢地走到何明的茶桌前。

“这位老先生,有什么事吗?”年青人细声问道;突然这个年青人重重地拍了一下脑门:”原来你就是气候诺贝尔奖何明教授”。

“你怎么知道的呢?”何明笑着问道。

只见这个年青人从他的裤衩兜里掏出一叠折综的报纸,指着报纸的首页。

何明仔细看了一下,这是A市日报,日报头版大幅照片正是自己,还配主标题:“气候诺贝尔奖获得者何明教授亲自率领海外多名知名专家来我市指导工作,---为我市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何明教授看了直摇头:“只不过来A市参加一场普通的气候交流会,没有在A市政府媒体上就变味了呢。”

何明一边收起报纸,一边招呼这个年青人坐下,年青人也不客气地端在何明教授的对面。

“不知道教授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什么事,我可就要走了。”。年青人直截了当地问道。

“刚才那么大的海浪,你躺在那快焦石上呢?不会感到害怕吗?”何明亲切地问道。

那年轻人并没有急着回答何明的问题,于是哈哈大笑起来,。

“你为什么发笑呢?”何明不解地问道。

“难道你这些研究气候的专家只是呆在试验室里做研究吗?我在那块焦石观看长潮快十年了,一直在观测海洋气候的变化,我发现这十年来,海平面上涨了1。85米”。青年人笑着说道,“这两年上涨的幅度达30CM/年,你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何教授你作为气候方面的专家。”

“你怎么认为海平面这十年上涨了1。85米呢?“何明好奇地问道。

“你看看那块大的焦石的标记,最下面是十年前做的,最上面的是我上个月做的,他们之间的距离刚好相差1。85米”那青年指着他刚睡过的焦石说。

“是吗?那我要好好看看。”说着就拉着这个年轻人向那块焦石走去;来到焦石旁边,仔细地观察这块焦石,再看看海滩的四周,这块焦石这附近体积最大而又最高的焦石,顶部比较平坦又比较宽敞,面积达十个平方左右,再看看焦石的四周,焦石壁还比较光滑,特别是正对小茶馆这面非常的光滑,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照出人影。“这一定是这个年青人经常从这面上下”。何明心想。

“何教授,你看看现在只能看清楚几个标记了,再深一点的标记已经看不到了。”年青人指着密密麻麻的标记说。

何明顺着年青人指的标记看,真的只能看清楚三个标记在这三个标记旁还标示着日期。

“你为什么做这些标记呢,你是福利大学的气候学的大学生吗?”何明问道。

“我初中连还没有读,我只是对气候学比较有兴趣而已。”年轻人急忙回答道。

“我们还是到茶馆聊一下好吗”?何明更加好奇了。

“好吧”

他们边走边聊着。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呢?

“林涌”

“你为什么没有读大学呢?

“这说来话长了”。林涌并没有接着何明的问题回答。

“你对气候学非常感兴趣吗”?何明问道。

林涌点了点头。表示回答了。

“你又是怎么学习气候学呢?”

林涌指着对面的福利大学,我有空就到福利大学的图书馆看书,这就样学习。几乎每天都有去图书馆。

听到这里,何明禁不露出难得的微笑“小林,你对现在气候变化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他们一边走一边交谈着,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了小茶馆,何明重新要了一壶茶,给林涌倒了满满一杯:“你先喝口茶吧。”

林涌也不客气,一口就喝下了半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不紧不慢地发表自已的看法:

“自从2008年以后短暂的冰河期后,到2026年后,地球海平面和气温显现逐步上升状态;特别是这三十年来上升最快,我个人认为影响地球气温因素只是地球的本身,与太阳没有多大的关系,地球的年龄是46亿年左右,在这期间太阳除了第11年有个黑子的活动周期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地球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太阳的福射能量,另一个是地核能量,太阳的福射能量影响着地球夏季的气温,而地球地核的能量则影响着地球冬季的气温,地球地核的能量主要是地核内部的中子裂变施放的能量;两者的能量之和与地球向太空施放的能量保持一个平衡,但两者之间的能量略大于地球向太空施放的能量,于是地球的地震和火山就形式地球向太空施放能量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这些缘因,才使近地球能够长期保持衡定气温恒定状态,基本维持在14摄影度左右。远古时期的冰河期则是由地球成长过程中,地质结构松散,造成那时期特大地震和火山的频繁爆发所至,使地球的能量在当时施放过度,于是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多次冰河期,地球经过这一系列的运动,使地质变得越来越坚固稳定,火山地点也相对固定,地震也不会象冰河期那样频繁,相对比较稳定,于是地球表面的气温也相对稳定。

2008年之后十年内出现的“小冰河期”,还是由于这段时间内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次数和级别相对比较多和高造成的。从此以后到现在,几十年来,地球上已经很少有大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和一些其实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近三十年来,地球地核内中了裂变速度加快,从而这三十年来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6摄氏度,目前地球的平均气温还在上升期间,未来十年内地球的平均气温还会上升,气温的上升过快引起了南北极冰川的融化,从而使海平面快速上升,再加上水土流失,拦海造田和温室效应等,几十年来,海平面上升高度共计达4。3米,照这样的速度,未来的十年内,到那时更的海洋岛屿国家将从地球的版图上消失。不出五年,马尔代夫将首先消失。“

林涌一口气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他把杯子里的剩下茶水一下倒入口里,何明立即把水杯添满,林涌也不客气,把刚倒的一杯又喝了一半。

“慢慢喝,接着说。”何明笑眯眯地说。

只见林涌指前面的海水说:“这里是内地河流流向海洋的入口处,十年来,一年比一年混浊,海岸的贝壳也越来越少,足可见大陆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和许多海洋生物在日益减少,如果得不到控制,将会加快海平面的上涨速度”。

林涌又指着茶馆左侧的一片高楼,有的还在施工中,有的已经建成,“这片高楼房地方三年前还是海洋,现在已被围起来开发建成楼房,这种现象中国甚至世界各国都非常普遍,照这样下去,前景将令人担忧。”林涌说完后长长地叹叹了口气。

何明听到这里,心中说不出的喜悦,没想到这瘦弱年轻对气象学有此的造诣。

只见林涌又接着说道。“这几年来,热带风暴越发频繁,在沿海地区今年下雨天数要比去增加了40天,在中国内陆地区降水量每年比较往年以15%的速度增长。水灾造成的损失也呈较大速度增长。如果这样形式得不到控制,十年内A市这座城市将有消失的危险。”

“小林,你何以见得呢“何明不解地问道。

林涌指着对面的焦石:“十年来,我几乎每天在次观察气候的变化,这个地方是最好感受气候变化最佳观察地点。”

何明顺着林涌的指着的方向向大海望去,前面是一望无边的海洋,再看看四周,他所在的茶馆正是喇叭口的入口处;何明心想:这里真是观察海洋气候地方,至少在A市这个地区应该是最佳的地方。

“没有想到在这里开几天的交流会,有那么多的气候专家和学者,怎么没有一个人提出在这里建一个海洋气候观察站呢?这三天来,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前呼后拥的跟前一大群人,那里像是在开学术交流会,更象大家是在度假旅游。”何明想到这里,不免长叹一声“没想到,我们这一大批专家学者,还不如一个没有读初中年轻人。”

林涌好象看出何明教授有什么心事,“何教授,你怎么啊”林涌细声问道。

“没事,只是在想一些事情,你说得很对;你觉得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何明回答道。

林涌闭上眼睛,沉思片刻,何明只是直直地看着他,也没有打扰他,只见林涌睁开眼睛,慢慢地说道: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能够所能办到的,就目前而言,有些东西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全世界所有国家一起联合起来才能解决它。我目前在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气候问题的办法,但需要进一步的论证。但目前人类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有三件:

一严格的控制世界的人口增长,特是亚非拉丁美洲贫穷国家人口增长;这个最为关键

二世界各国加快退耕还林的速度,增加植造林的面积。

三世界各国严禁人工拦海造田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延缓地球气温和海平面上升速度,才能为人类根本上解决这一气候问题争取时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林涌一口气把它说完,端起茶杯一口喝掉茶杯里的茶水;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没有想到的是林涌所说的话在五年后真的发生了,而且来得更快,更严重;今天所说的话在八年后,德国科尔博士再次说了一次。

何明听后呆呆地坐在那里,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也忘记帮林涌倒茶,林涌也不客气把自的茶杯满上。坐在椅子上继续和何明聊着。

何明这时还在思考:“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对世界气候特点研究也如此深刻,这个人才实在难得;再回想我们这些专家几天来开的气候交流会,有的人还在提减少碳排量这些老掉牙问题,很少人提出有新意的问题,没有想到这三天的收获还是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大家都说美国的精英在哈佛,中国的精英在民间,这句话果然不假,在中国的专家不过是些擅长背死书和考试的高手。”

“请问何教授,你说我刚才讲的对吗?请多多指点。”林涌十分谦虚地问道。

“哦——”这时何明才反应过来:“你说得太对了,很高兴认识你,我们能交个朋友吗”

“只是我的地位太低,你不介意就行。”林涌十分害羞地说道。

“当然可以啊。”何明一边说一边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林涌;但林涌并没有接。

“不用了,我从不打电话的,你加入我的气候群就可以找到我的,我们群里都是气候学爱好者,大部分都是气候学方面的民间高手,如果你来了,可以做副群主。”林涌笑着说道。

何明问道:“哦,你就是群主吧。”

林涌点了点头,何明见林涌一副非常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心想:每到一地方,那些专家和官员抢着要我的名片,我都不给,今天没有想到这个小伙子还拒绝他。”

他们两人聊得更投入了,这时只见茶馆的老板走过来了,对着二人说道:“两位先生,我们要收难了,不好意思。”

何明看了一手表,已经是晚上十二点钟了,突然感肚子有点饿,一直在喝茶没有感觉出来。

何明抢先付了钱,和林涌一起顺着小道来又到大马路边。何明对林涌问道:“我有点饿了,先找一个地方吃点东西吧,你这里熟,那里有本地小吃。”

“我家附近有一个沙县小吃,挺不错的,不过挺远的,打的士要半小时。”林涌说道。

“好,今天算我请你吧,顺便到你家看看行吗?”何明说。

“只要你不介意,只是太脏太乱了,怕你不习惯。”林涌有点不好意思说道。

“没有关第,今天你做我的向导吧,一切听你的。”何明正说着,一辆白色的的士停在他们的面前。一个圆圆的脑袋从车窗里伸出来,“请问两位去哪里呢?”

“去马鸾湾沙沙县小吃店,要多少钱呢?”林涌问道。

“五十元”

“四十可以吗?我只有这么多。”林涌小声对司机说道。

“就五十吧,我来付,小林。”何明对林涌说道。

于是他们两人上了的士车。三十分钟后,的士车在一家小吃店门口停了下来。何明和林涌了下车,何明付钱后的士车一溜烟的开走了。

何明和林涌径直走进了小吃店,刚一进门;只见一个中年妇女叫了起来:“小林;你怎么还有朋友啊;是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呢?”林涌笑了一下算是回答了。

何明仔细一看:这只个普通的小吃店,有四张条桌,最后能容下十多个人吃饭。他们找了一个角落桌子坐下,这时刚才中年妇女走了过来,何明心想她应该是这里的老板:“小林;想吃什么呢?头一次你带客人来我这里;我帮你打六折”那中年妇女十分客气地问道。

“谢谢;那先来两大碗面条吧。”林涌回答完,转身向何明介绍起来:“这个店是这个地方特色小吃,别看房子是普普通通的,但小吃的味道是非常不错的,当我不想自已做饭的时候就来这里吃饭,所以这店的老板认识我;我最喜欢吃这里面条,又便宜又能吃得饱……”

林涌正介绍着;这时两碗热腾腾的面条端了上来。

“何教授,看喜欢吗?”林涌递了一双筷子给何明,何明这时感到真的饿了,不客气大口地吃了起来,一会儿,何明的一碗面条吃光了,何明感觉还没有吃饱。

林涌也看出来了:“何教授再来一碗好吗?”

“好吧,这面条太好吃了,这是我回国来吃得最好的东西,比起中午在远南酒店里吃的山珍海味强多了。”何明认真地说道。

一会儿,又上了两碗面条,何明两个人没有用多久,二碗面条又吃完,这时何明感觉肚子有点发涨了,真的吃饱了,回想起来,好多年没有这么大的食量了,就坐椅子上稍作休息起来,这时何明说话了:“我们也吃饱了,去你家看看好吗?”

“好吧,只要你不介意。”林涌回答道,边说着掏出四十元钱交给了那个中年妇女。中年妇女接过林涌的钱后,又塞回给林涌十元钱“今天打六折,只收你三十元”

林涌没有客气收起十元钱后,两人走出了小吃店;何明仔细看了一下四周,这个小吃店在马路的边上,小吃店的旁边还有一个小超市,在小吃店的对面的左边是一个居民区,从里射出的灯光来看,这个小区规模也挺大的,右边是显得比较夜暗,只有零星的灯光。这时林涌说话了“左边是一个大小区,主要是经济房,还有少量的廉租房,右边是窝棚区,主要是没有钱人和买不起房的人自已搭建的。”

何明顺着林涌指着的方向看去,真的有不少窝棚房,“你家是在左边的小区吗?”林涌摇了摇头,带着何明向右边走去;何明没有说什么,跟在林涌后面,林涌说“这个路不是很平,又比较暗,要小心点,何教授,我牵你走吧。”林涌拉起何明的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大约五约钟后,林涌在一间铁屋前停下来了,“到了,这就是我家。”

何明向四周一看,他就好象进入了印度孟买的贫民窟,在林涌家的不远处密密麻麻地建满了铁皮屋,四周不时地飘来难闻的味道,在每一座铁皮屋墙壁写着一个大大的“拆”字。

“何教授,进来吧。”林涌这时已经打开门,房子里的灯也亮了,何明跟着林涌进了屋内,顺着灯光环视一下房间”房子大概十平方左右,一张旧被单把整间房隔成两间,一间有三四平方左右,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应该就是厨房和卫生间吧;外面的一间就是七八平方左右,放了一张双人床,床上整整齐齐地又叠着被子和衣服,在床的对面是一个铁架做成的书架,上面堆满了书;在床头边上放着一张旧书桌,书桌上放着一盏台灯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房子太小,没有地方坐,不好意思,何教授,你就坐在床上吧”林涌首先说话了,何明也没吭声,顺着床边坐下。

“你家里人呢?”何明问道。

“我家就只有我一个人。”林涌答道。

何明也没有再问下去,仔细打量着书架上的书,书架共三层,第一都是一些军事和经济方面的书,第二层是气候和地质结构方面的书,都放得满满的,分得清清楚楚的,第三层是电工和机械方面的书,但只占用四分之三,在第三层的左边角,有两堆东西深深吸引着他,何明站了起来,准备拿起来看看。

“这两堆都是发明专利证书,左边一摞是我的,右边一摞是我爸爸的。”林涌说道。

“哦——”何明更加惊奇了,起身从书架上把这摞搬了下来,放在床上,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