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袭-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插人手,都只能是通过赏赐一个通房这样的举动来,既惹人显眼,还惹得大房的人反感。

    所以,要在迎春堂布眼线,还真是一件不怎么难的事情。

    今天尹恒是和尹仁一起回来的,尹仁因为又闯了祸,怕让尹中元知道又是一顿家规的抄写,便只好求了尹恒帮自己。

    本不是什么大祸,尹恒自然也能帮着弟弟解决,可尹仁在尹恒面前便是低着头的模样,显然是被尹恒给打击的惨了。

    三姑娘正在里头和尹箢说话呢,听闻是兄弟二人回来了,也是高兴的很,早就已经传话会靖王府了,会在尹箢这儿用过晚膳再回去的。

    一见尹仁垂头丧气的模样,尹箢便开心了不少,反正尹仁以逗她为乐,她就以尹仁在尹恒那儿吃瘪为乐。

    三姑娘见尹仁尹箢二人玩儿倒是开心,便将尹恒拉到了一边,将方才的事儿都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担心的话,她倒是不担心,因为这毒物本就要天长日久才能见效,何况阖府的人都吃了,她还怕什么?张院判又保证过,能将身子调理回来。

    她也不担心尹箢。方才她可是瞧的真真的,小娘子年纪轻轻就知道忍字怎么写了,又有两个兄长和父亲的保驾护航,也出不了叉子。

    听着三姑娘精话说完,尹恒的眼中闪过厉色。他素来是温和稳重的模样,喜怒不形于色,三姑娘却明白,他现下心中定然是盛怒,否则不会在她面前就有这样的眼神。

    兄妹几个依旧是热热闹闹地吃了晚饭,尹棠因为要回靖王府所以不能久留,吃完了便回去了。

    尹中元从外头回来了,派人来凝亭苑传话:已经在外头用过饭了。

    尹箢眼眸一闪,瞬间消失不见。

    对于凝亭苑的小小风波,别说是别的地方,就连信春堂都没有人知道。尹箢下了令要封口,没有人敢将这事儿往外说,任凭诗言是如何想要打听里头的消息,都是没有那个机会。

    可是老太太那边急啊!这个通房派过来都有一段时间了,可怎么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往荣喜堂送呢!老太太不高兴,招诗言前去说话了,简而言之呢,就是:我让你过去,也能让你回来。

    诗言不愿意,便卯足了劲儿打探。她是到了信春堂才知道的,几位用饭都不像府里别的老爷一样在正堂用饭,都是到八姑娘的凝亭苑里用饭的,而尹恒白天在公务,晚上在凝亭苑用饭,凝亭苑又是看守的紧,不是谁都能进去服侍,她这是真的一点儿手都插不上。

    记得慌乱,世子又从来不碰她!什么消息?她哪儿来的消息!

    现下的日子倒是过的顺遂,且马上要过年了,虽说琚逸伯府刚办过丧事,可年还是要过的,只不过不能用那么喜庆的红色了。

    但是哪怕是要过年了,琚逸伯府的东西都有下人采购布置,琚逸伯府的姑娘们,还是得一天不落地闺学。

    今儿是礼学,也是最重要的一门。闺学中,你不通诗书不打紧,识得字就行;你不一定非得学会骑马射箭,会看会评就行。但是礼学,却是闺学中最重要的一门。不说满京兆的姑娘们,就是尹府,也从来没有出过礼学上不能顺利毕业的人。

    此刻屋内熏着暖炉,姑娘们脱了笨重的大衣后便显得纤盈多了。

    窦嬷嬷此刻正在指导姑娘们走路。尹兮是学的认真,尹箢是轻车熟路,尹毓因为被尹箢给关在了佛堂里,连礼学都免了她出来,直接给派了一个嬷嬷过去教。这待遇够好吧?可尹府上下可没有姑娘家羡慕十一姑娘,因为是被禁足在佛堂,这是多大的耻辱!

    而过了这件事,尹府的姑娘们心眼儿也都和莲蓬一样多了起来,明白了,即便八姑娘没了生母,也不是个好欺负的!不要看她平日里对姐妹们笑眯眯的,脾气也很温和,但真的动起手来,还不是让人家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十姑娘,同人说话的时候,眼神要聚集在对方的眉间,不要东张西望。”窦嬷嬷很是无奈,她是淑妃求太后赐给温宜县主教管家的,结果碰上老太太来求,说是让窦嬷嬷教导教导府里姑娘们的闺学,无奈下同意了。

第五十八章 烦心

    其他姑娘家的都还好,可是怎么就这十姑娘,仅仅是这一点就纠正了很多遍了,可十姑娘仍旧不该藐视人的脾性,也让窦嬷嬷感到无从下手。

    尹环如今养在二夫人的膝下,经过二夫人的一番教导,又是特意将她带到外头去见过人,胆子什么倒是大了不少,人前也不再是畏畏缩缩的模样。看到窦嬷嬷实在无奈的神情,尹环真是快活的快要笑出来。

    七岁的孩子,自然是忍不住的。

    十姑娘就是这么个性子,仗着自己是嫡嫡出的身份,她们那些庶出嫡出的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她这个庶出的庶出?就连面对如今府上身份最高的温宜县主的时候,也是想让她吃跟头的,可是温宜县主不好相与,反倒让十姑娘自己吃了一个又一个的跟头。

    嫡出有什么重要的吗?三老爷就是个混从六品的闲职,平时混吃混合的哪一样落下了?倒是自个儿的父亲,虽说是庶出的,但好歹是正四品官职,能力什么的简直是甩了三老爷一整条街去。

    这往后的日子啊,看谁且得意!想着,到底是才七岁的姑娘家,不但憋不住笑了十姑娘,还流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啪!”

    清脆的声音在屋子里响起,府内的众位姑娘们皆是惊呆,尹环捂着自己的脸更是不可思议,一时还没能缓过神来,只能由着十姑娘骂:“你有什么可得意的!不过是一个庶出庶出的身份,以为记了嫡母名下就能算作是嫡出了吗?即便你是嫡出,也不过是个庶出的嫡出!要不是沾了府里的光,你哪里能有机会学礼学!”

    十姑娘对自己嫡嫡出的身份看的重,连尹箢都入不得她的眼里去。尹环一个七岁的女孩儿,你也甭指望她会忍气吞声,当场便和十姑娘不干起来,扑上去便要打架。

    有窦嬷嬷在,哪里能让这样的事儿发生?连忙上前去将二人给分开。贵女们斗狠,她们见过;可贵女们这样明目张胆地不给人面子,她却是从来没见过。好容易将二人分开了,宋嬷嬷一手拉着一个,去荣喜堂见老太太去了。

    姑娘们没了学闺学的时候,只能是改散的便散了。尹箢前世的时候也有这么一个场景,当时她不屑为了缓和气氛说点什么,现在她也不愿意。

    十姑娘这样的性子,有的她吃亏的时候。老太太越是宠着三房,她便越是恃宠而骄,等到长大成人的一日,只怕也没能有什么指望了。

    三房的人,她一概都不想搭理。

    荣喜堂。

    看到自己的女儿红着眼睛过来了,陪着老太太的三夫人什么都没说,便惊呼:“阿沁,这是怎么了?”

    十姑娘嘴角一瘪,当即飞奔到三夫人的怀里:“母亲……十三妹妹笑我!”

    三夫人狠狠地瞪了一眼尹环,柔声安慰自己的女儿:“莫哭了……”

    老太太看了一眼尹环,小姑娘脸上明显有个红红的印子,叹气,自己这个孙女刁蛮惯了,如今居然也动手了!担忧地看了一眼窦嬷嬷,道:“怎么回事,嬷嬷只管如是说来便是。”

    窦嬷嬷本来就不打算隐瞒,遂将方才的事儿如实都说了。三夫人听的生气,一指窦嬷嬷:“你胡说什么!我们阿沁怎么可能动手打人!”

    窦嬷嬷面对疾言厉色的三夫人,神情却是淡定的很:“府中的姑娘们都见着了,是不是老奴胡说,老太君传人过来问一问便知道。”

    老太太横了一眼三夫人,三夫人这才没有将接下来的话说出口。

    老太太将尹环召到身边,叹气:“可怜见儿的。”转头吩咐朱嬷嬷:“去给十三姑娘配上好的药过来。”然后才对着窦嬷嬷:“阿沁也是,学了一点儿拳脚功夫,便管不住手了。下回可不能有这样无意的时候了,知道吗?”

    十姑娘在三夫人的怀里点点头。

    着人将十姑娘和三夫人送回去,老太太才略略一指跟前的椅子,疲惫的道:“你也坐。”

    朱嬷嬷只做了一点儿的椅子,坐下道:“老太太今儿是累了。”

    老太太抚着额头:“你说这瑾儿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十四好歹是同府的弟妹,她居然连问都不问一句!好歹是顾着面子上的情分,也是要问一问的!她可是个长辈!”

    老太太觉着焦心,从前急着将王府的人多和尹府联姻,以能多一重保障,可没想到求娶求娶,临了了嫁过来的是同临安候夫人交好的三弟妹的孩子王瑾。大的没了,要不是早些年的那桩事儿……

    老太太定了定心神,复又想到今天的事儿,当真是懊恼的不行:“你瞧瞧这瑾儿,我说了她多少次了,将老三院子里的妾室给弄没了的时候,那阵仗是巴不得别人知道是她干的,我几次和她说了,再是不满意,也别是这么明着来,她倒好,偏生不听,总是怎么张扬怎么来。若不是我拦着,你瞧瞧那皖哥儿和贺姨娘还能活下来吗!”

    朱嬷嬷斟酌了一下用词,才赔笑:“三夫人只是性子急了一些,不碍事。倒是老太太您今儿已经罚了十姑娘了,到底也算是给了二老爷体面了。”

    一说道十姑娘,老太太更是来气:“阿沁倒是个聪明的,看到她娘和我了便知道哭,还哭的这样惊天动地。只是她这性子到底是让瑾儿给养歪了,你瞅瞅,今儿还当着宫里的嬷嬷的面都敢这样和府里的姐妹们动手,她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不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我瞧着她这模样,还真是替她担心。若是哪天我去了,老三是什么性子你知道的,就是个不成器,老大也只是碍着情分上帮帮老三,瑾儿又是这么个没心思的,阿沁又没有兄弟可以依靠,日后可怎么办才好。”

    朱嬷嬷伺候老太太这么多年了,自然知道老太太心里是怎么想,现在在这里指责十姑娘,可到了外人面前却依旧将十姑娘给护得好好儿的,谁也没能碰一下。

第五十九章 查证

    “十姑娘还小,有老太太护着,铁定错不了。”

    “还小!”老太太有些怒气:“现在都八岁了!你瞧瞧府里的姑娘们,有哪一个是像她那样儿的?不友悌妹妹,反倒还落下一个蛮横泼辣的罪名。”

    老太太说起来,真的是愁的不知怎么才好。自己这几年,一直在努力拉近三房和大房之间的关系,奈何大房却总是淡淡,三房也不见会真的赶上去,这让咱们偏心的老太太操的心都碎成饺子馅儿了。

    老太太是真担忧,可朱嬷嬷却暗暗叹气。十姑娘这性子,还不就是老太太和三夫人惯的吗!

    可怜尹环虽说让窦嬷嬷给带到了荣喜堂,脸上却是一滴眼泪都没有,听了老太太的话,心里觉得无比憋屈,但也不敢在荣喜堂怎么样,只能是由窦嬷嬷送回了燕春堂。

    窦嬷嬷无奈,看来这尹家老太太偏心眼儿,还真不是旁人虚构的。一句无意,连道歉都不用!虽说是庶出庶出的姑娘,可如今既然已经记到了二夫人的名下,就是名义上的嫡出姑娘了,老太太也不愿意给这份体面。

    唉。窦嬷嬷看着尹环,还是觉得这个姑娘可怜。将人交给了二夫人,自己便折回了凝亭苑。

    二夫人见到尹环脸上的红印子的时候,还是免不了惊呼一声,然后将姑娘招到自己身边:“这是怎么了?”

    一见到二夫人,尹环心中的委屈便悉数涌出来,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二夫人听完尹环断断续续的哭诉,也是咬牙:“也太不把咱们放在眼里了!”

    虽然不是自己亲生,而且有污蔑自己的前科,但尹环心性好在没有让万氏给带坏,教的起来,这几日,二夫人也是有用心培养的,结果让三房的人这样给作践了。

    宽慰了尹环几句,又只能叹气,老太太如今这心呐,偏的实在是不知去哪儿了。

    窦嬷嬷回了凝亭苑,便只见尹箢正在看庄子里交上来的账本,见窦嬷嬷回来了,笑眯眯地道:“十三妹妹回去了?”

    窦嬷嬷知道这个姑娘的脾气,最是喜欢听这府里的八卦!她刚来没几天的时候,温宜县主还没有露出本性,记过等她呆了有一个月,才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让她套走了好多八卦!

    无伤大雅,女子年轻的时候都是有过这样的经历的,何况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所以窦嬷嬷也由着尹箢去。

    喝了一口茶,窦嬷嬷才将方才的事儿都说了,连老太太的处罚都一字不落地说了。尹箢听的惋惜:“唉,可怜了十三妹妹了,竟是要生生受这样的委屈。”

    即便是庶出,也是府里正正经经的主子,让一个同辈的姑娘这样打脸,能不委屈吗!要知道,就算是她们主子身边的一等大丫鬟,也是容不得旁人打脸的!

    听完了八卦,尹箢又低下头去看账册。接近年关了,庄子的收成都报上来了,尹箢这个富婆也正式接手了母亲的财产,庄子多,因为早年的时候昌明候在南边儿也呆过,所以南边也有几个庄子作为陪嫁过来了。

    尹箢看着账册,不由得感慨:到底是江南啊,粮食的产量就是比京郊和南昌的几个庄子高了不少。

    除了庄子,还有许多店铺,胭脂铺首饰铺,一样样儿地忙活,尹箢倒是乐得沉浸其中,连闺学都向老太太告了假,说是要处理这店铺和庄子账册的事儿,没办法去闺学了。

    听听,这个理由多让人羡慕啊!又不用闺学,又可以数钱!

    这几日,府里进进出出的人也多了起来。如今二夫人掌管中馈,尹府也有很多庄子,也有店铺,总有人要来上报的,加上各个夫人们自己陪嫁的庄子之类的,来尹府的人突然间多了起来。

    尹箢正送走来上报庄稼地收成的一个掌事,却迎来了于陆。

    于陆行了礼,大周男女不设防,尹箢便直接接见了他,让络禾在门口把风,这才道:“有消息了?”

    于陆点点头:“跟踪了那马车有半个月,终于发现,马车是长宁长公主府的。”

    尹箢心里“咯噔”一下:“那马车里的人?”

    “正是长宁长公主。”

    突然间知道了真像的尹箢有些受不了,想到了父亲,到底,是父亲也和长公主有合谋呢?还是真的是长宁自己的想法呢?

    这想法让尹箢自己都吓了一跳,手中被子没能拿稳,打翻落在了地上,清脆的瓷器碎裂声响起,将尹箢给惊醒。

    于陆担忧地道:“姑娘?”

    尹箢稳定了心神,奂禾已经上前来收拾,尹箢对着于陆到:“你继续盯着。我先去换身衣裳。”

    于陆自然领命。

    等出来了,尹箢已经是回了神色,笑道:“见笑了。还有什么情况没有?”

    于陆俯首:“还有。属下查到了府内的胡管事与陈大夫有接触,每月都会去陈大夫处取药,至于是什么不得而知,药拿回来,都是悄悄儿地往三房送的。”

    “胡管事?”尹箢皱眉,府里是有这么个胡管事,可胡管事只是一个管事,她自然也记不得这么多。

    “是。”于陆接着道:“胡管事原与三房无关,只是胡管事生性**,勾搭上了三夫人身边的二等丫鬟丁香,却让三夫人给抓了个正着,就是因为这个,三夫人才拿这事儿威胁胡管事,让胡管事给她办事。”

    于陆是个稳妥人,事儿既然查了,就要将背后的原因都给查清了才算好。

    而尹府的家丁自有尹府的规定,只有说是得了主子赐婚的,若是得宠一些的丫鬟家丁未必不能有美满的姻缘。但胡管事……他已经让三夫人给赐了一个丫鬟了,原先也是三夫人身边的一等丫鬟,如今同三夫人身边的二等丫鬟搞上,可不是一件蒙羞的事情!若是让老太太知道了,这可是足以将胡管事给赶出尹府的罪责,最后恐怕一丁点儿的好都落不到。

    既然有三夫人抛出的橄榄枝,胡管事怎么会不接。

第六十章 郎情妾意

    尹箢拨弄了一下自己的裙摆,状似无意地道:“胡管事是明哲保身,可选的方法是错的。”

    于陆是何等心性?一听便明白了这位姑娘的言下之意:胡管事的事儿既然知道了,只管闹出来呗,反正丢人的是他们三房。

    闹出来,也只是在尹府闹罢了。毕竟折了胳膊往袖子里藏,家里的事儿,还轮不到上外头说。

    这一个个的闹腾劲儿,是时候收拾收拾了。

    仔细想了想,双眼看着地面,放低了声音:“去查查,陈大夫胡管事,和长宁长公主府上的有没有什么接触。”

    事到如今,她是真的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于陆领了令,等到尹箢将事儿都吩咐完毕了,这才躬身下去了。

    出来的时候刚好碰上了来寻妹妹的兄弟俩,于陆自是行了个礼便退下了。尹仁看着于陆的背影有些不解:“妹妹什么时候喜欢和江湖人打交道了?”

    “江湖人有江湖人的好处。”尹恒道,对于于陆,刚开始听说的时候便已经派人打听过了,是个稳妥的人,并没有什么糟糠的心思,只不过是个江湖人,倒是很听大夫人和尹箢母女俩的。

    尹恒都这么说了,尹仁自然也不能说什么,应了一声便欢欢喜喜地进去**她那个妹妹去了。

    启祥宫内。

    淑妃温和地看着华凤,目光中的**让华凤浑身都不对劲,最后让淑妃给看的受不了了,才终于开口:“母妃,您要这样看我到什么时候啊!”

    淑妃看着华凤,感叹了一声:“唉,我的女儿到底是大了,旁人瞧的,我这个生你养你的娘亲倒是瞧不得了。”

    华凤让淑妃说的一阵云里雾里,但也知道此刻是体现女儿风范的最佳时机,便粘上去:“母妃~您瞧着儿臣无碍,只是您那眼神啊,真是让我害怕!”

    淑妃看着华凤,却不吃她这一套:“你也不小了,自己有没有相中的人家?”

    华凤不晓得淑妃会冷不防地来这么一句,当时整个人便愣在了当地,好一会儿,脸上才正常地浮现出女儿家应有的娇羞:“母妃您说什么啊……”

    看着素来傲气霸道的女儿这般模样,淑妃心里却是乐呵的不行:她可算是找到让女儿服软的地方了!华凤自出生以来就让淑妃给娇养着,淑妃,皇帝加上太后,连皇后都要给华凤几分面子,不过好在华凤的性子并不是无理取闹的霸道,只不过是不会吃亏的霸道,这才让淑妃放心了不少。

    “我竟是不知道,你居然心里已经有了人家了。”淑妃点了点华凤的脑袋,掩嘴笑。

    华凤微微张着嘴,有些意外的模样,没头没脑地冒出来一个蠢问题:“您怎么知道……”

    “人家都找上门来了,我还能不知道?”淑妃看着华凤微红的脸庞,笑道:“今儿你二舅母来我宫里了,说是琚逸伯找上了你二舅舅,托你二舅母进宫来问一问我和你的意思。”

    华凤低下了头。表哥能力超群,长得又是丰神俊朗自有一番气度在里头,还是为数不多的年纪轻轻就上过战场的贵族子弟,同京中的那些贵族子弟完全不一样,和宫中的好多贵族子弟也不一样。

    要说一点儿感觉都没有,那是骗人的。

    从小,琚逸伯夫人就会带着表哥进宫玩儿,表哥自小便是聪明的,什么东西都是让她,但有时候又是恰到好处地赢她一局,倒是让她留恋起和表哥的见面时光来。

    想到这里,华凤的脸更加红了!暗自懊恼:他怎么真的做了这样的事儿!

    可心底里,却有一丝丝甜蜜存在。

    淑妃看着华凤,这个女儿是她一手带大的,什么心思她还能不知道吗?看来还真是郎有情妾有意!

    “你表哥是个稳妥人,又是琚逸伯府世子,自个儿又是有能力的,你父皇正着手将他提拔上军机处,你且看看,有哪个人是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能进军机处的?”淑妃火上浇油一把,将尹恒的好处说了出来。

    尹恒她自然是满意的,这个外甥能力家世样貌一样不少,难得的是对自身的洁身自好,这么大的公子哥儿,多少都是有个通房在伺候的,可他却从未听过。

    哦,不对,如今有了!

    尹府的消息,别的堂不说,信春堂的消息,淑妃可是一点儿不落地掌控着。

    华凤也想到了这个,将头扭到一边:“他如今都有通房了。”说的神色好像是真的生气了。

    她当然是真的生气了!从母亲嘴里知道尹恒纳了一个通房的时候,她真的是想去质问他:你不是说不会有妾室的吗?你不是说连通房都不会有的吗!现在算什么!

    淑妃看的好笑,事情的始末她早已弄清楚了:“这是荣喜堂强塞给你表哥的人,你表哥刚回去,人就塞在了他院子里了。”说着,继而道:“就是通房赐下来的那一天,你表哥和你姨父说了,说是想尚了你回去。”

    华凤不解地看向淑妃,淑妃叹气,到底是自己的女儿,虽说心眼儿一个都不少,可偏偏情窦还没怎么开,便耐心地解释:“他那是怕倒时候自己的婚事也让人给强行做主了,所以先下手为强。”

    淑妃也不知道这样的比喻对不对,但对不对不要紧,女儿能明白最要紧。

    华凤也是聪明的,当然能明白,可眉眼间却是有忧色:“可姨母……”

    淑妃叹气:“你表哥要守三年的孝,这倒是一点,但你可不是那么急着嫁过去吧?”说罢,一脸笑意地看着华凤。

    华凤不说话,显然是真的担忧,可又禁不住自己母亲这样打趣自己,便有些腼腆:“母妃……”

    淑妃笑着将华凤的肩搂住:“三年孝也好,不用早些时候就定亲,只咱们自己知道,我明儿回了你二舅母,再去回了你父皇,等三年孝期一过,咱们就定下。”

    先不定亲,二人还能有接触的机会。若是订了亲,反倒是显得二人生分了。

第六十一章 定下

    诗言在院子里头伺候,每回只要是尹恒要熬夜呆在书房,便必有她的身影,不管尹恒和她说几次只要有琥珀就好,她就是不听,弄得一向稳重淡定的尹恒也对她发了火,可人家权当不知道,只在他身边伺候着。

    要不是诗言不识字,尹恒几乎就以为她是要偷着看自己每天的公文了。

    无计可施之下,尹恒终于向妹妹抱怨这件事。看着向来都是自己的靠山的尹恒这幅愁眉苦脸的模样,尹箢可是憋着笑的。

    可这却让尹恒更加地挫败了。

    这苦恼不能和安姨娘说,也不能和父亲说,信春堂是妹妹和姨娘一起管家,他也只能让妹妹给自己想想办法了。

    尹箢笑够了,才在尹恒略带幽怨的目光下坐直了身子,一脸正色地努力够上尹恒的肩膀,因为二人都是坐着,但九岁的姑娘家和十六岁的公子哥儿的身高还是差了许多的,拍了拍尹恒的肩膀,道:“这件事就交给我了!”

    结果,第二天,凝亭苑里头就多了一个人影:诗言。

    这事儿是在打老太太的脸,可人家只是借过来用一用而已,晚上又是照样放回去的,只不过宫里淑妃已经赐了两个教导人事的宫女下来,所以诗言的分量就越来越少。

    唉,尹箢不由得感叹:有权利真是好啊!

    宫中的消息一早便已经递了给黄府的大夫人,大夫人又是欢欢喜喜地上了尹府。

    尹中元还没在家,所以只能是在家算账的尹箢接待了大夫人。

    大夫人是尹箢的舅母,尹箢从一堆的账册里头抬头,对着大舅母歉疚地一笑:“舅母来了。”

    昌明候的世子夫人便是眼前这位温宜县主的大舅母,出身是极好,看到尹箢在看账册,不由得有些惊讶:“这些都是你一个人看的?”

    尹箢点点头:“还有孙嬷嬷帮着一道看。”孙嬷嬷从前是跟在琚逸伯夫人身边的,有孙嬷嬷的帮助,到底是能事半功倍。

    凭着尹箢上一世的阅历,这看账册到底是一个考验脑力的活儿,所以也是看的有些累了。

    络禾给看了茶,妥当的很。诗言在屋子里头正打扫,可突然见了来了一个眼生的贵妇,想了想,想来是从来没有在荣喜堂出现过的,可见信春堂的人都是恭敬地迎接伺候,连尹箢身边的大丫鬟奂禾和孙嬷嬷都亲自出来迎接了,要知道,这二人可是八姑娘的左膀右臂,等闲人哪里用得着这二人亲自出来迎接?心里便不免好奇了几分。

    眼瞅着人就径直走到了尹箢的屋子里头,诗言就更是好奇。一般的客人,那都是在正厅接见的,怎么这人来了就直接去姑娘的屋子里?

    带着几分好奇,便一步一步,挪向了尹箢的屋子。

    昌明候世子夫人赞扬了尹箢几句,完了便看着尹箢,笑眯眯的模样。

    尹箢知道肯定是有事儿发生,心里也是好奇的很,便道:“舅母今儿怎么有空过来呢?”

    昌明候世子夫人笑笑,尹箢心性通透,但到底是个未出阁的姑娘家,她却不好多说,只能道:“原是想来找你父亲,哪里知道他不在,我便先来同你说说话。”

    看着舅母的模样,尹箢心里奇怪的很,但是昌明候世子夫人可不是她府上的三夫人,既然已经打了圆场,便不好再问下去,绕过了这个,问起了家里人。

    尹箢本就是个小孩儿的性子,真是很得人欢心,听说她喜欢骑马射箭,倒是让昌明候夫人很是惊讶:“你原是喜欢这些的。那让你大表哥带你去,男儿汉的较量才叫爽快,你哪怕是看着都是舒服。”

    尹箢笑眯眯地应了。

    诗言在外头,原本是想偷听一下,但奈何尹箢的屋子里头,人手从来都不缺,且奂禾等人是受过训练的,但凡是尹箢的屋子,是没有人能听墙角的。

    咬了咬牙,别看八姑娘这儿一等的大丫鬟才两个,可八姑娘院子里的人都是**的很好,对她这个老太太跟前过来的一等丫鬟从来都没有别的院子里的那些丫鬟们趋炎附势的神态,反倒是不卑不亢。

    诗言原也不在乎这些,拉了一个三等丫鬟模样的人:“里面是谁?”

    那丫鬟没有奂禾等人的好脾性,面上隐隐露出嘲弄的神色:“里头那是昌明候世子夫人,是咱们八姑娘的舅母。”

    当初老太太并不是太同意黄府这门婚事,在黄府的婚事上,她还做过阻挠,所以黄府的人出了必要维持脸面之外,甚少踏足荣喜堂。

    诗言也不过才十六,当一等丫鬟也没几年,不认识这位夫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尹中元今儿原是能早些回来的,只是朝中有事儿绊住了才迟了一些回来。尹中元一回来便听丁大忠说了昌明候世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