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妃反穿记-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她知道的话,只怕会更失落,因为金家三姐妹的青梅竹马都修成了正果,而她自己的青梅竹马却只能做兄妹。
康老太太和李睿钟都很快反应过来康馨说的是谁,因为唐紫妍早产的事情,康老太太着实把金珠厌恶上了,所以一听康馨提到那家人,先就有了几分不喜,继而老太太从自家孙女的语气里听出了点酸味,也就是说,李睿钟是照着那个叫金珠的丫头挑选的对象。
这还行?
这岂不是意味着那个丫头把她孙女比下去了?
她就不明白了,一个没父没母的乡下丫头有什么好的,把她孙子迷得失魂落魄不说居然连这个成天在女人堆里打滚的花花公子也动了心?
故而,老太太脸上的不喜很快也变成了气恼,没等李睿钟开口便先拍了拍孙女的手,“你一个小姑娘懂什么,什么乱七八糟的人也敢往你二哥跟前送?亏得是在家里,这要在外头,人家就得笑话你没常识了。”
这几句话的含义就多了。
尤其是最后一句,明着像是骂康馨,实际上却是把金珠狠狠地踩进了泥土里。
什么叫常识?常识就是金珠这样的出身根本配不上康家李家这样的世家,否则就是笑话。
“康奶奶,我爷爷就是农村出来的,不对,正确地说我太爷是农村出来的,我爷爷也是从农村长到十八岁才来的城里,因此我的出身也是农民,我所有档案上的籍贯填的都是我爷爷老家的那个小山村,所以我可没资格嫌弃别人的农村出身,其实我倒觉得找一个农村人也不坏,至少她身上没有骄娇二气,我都一把年纪了,可没有心思去哄小姑娘了。”
这话不光打了康馨的脸,也打了老太太的脸,李家祖上出身农村,康家比李家又强了多少?那个年代的人出身有几个不是来自农村?
是,康家的人目前都位居高位,可真正说到底,除了康学熙和康馨,康家的其他人又有多少才学多少见识多少修养呢?不还是靠着祖上的荫封吗?
可李家就不一样了,至少李老爷子是靠着自己的本事有了今天的声望,人家是蜚声中外的画坛大师,又是一流大学的教授,这个跟靠着祖上荫封的政客有本质的区别。
还有,李睿钟的父亲如果不是出了家庭变故,现在只怕也是有名的画家和教授了,还有他的母亲,虽然不是出身名门,可也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因此李家的书卷味是很浓的,跟一般部队大院的家庭不太一样。
不过李睿钟也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话有些过了,忙上前挽着康老太太的胳膊撒娇,“康奶奶,说归说,我可没这个意思真找个乡下人,康奶奶是看着我长大的,吃过的盐比我吃过的米多,肯定知道什么样的女孩适合我,这事,我真就拜托康奶奶了。”
“臭小子,你也知道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从小我就拿你跟小熙一般看待,你说我能不为你着想嘛?好了,从明儿开始,我让你康妈妈好好替你寻摸寻摸。”康老太太虽然不太情愿,倒是也给了李睿钟这个面子,顺着台阶下了。
主要是这些年她确实也习惯拿他当自家人看待了,以前总想着他一个没有亲妈的孩子委实可怜,加上李睿钟也确实会来事,从小就嘴甜,比康学熙讨喜多了,康家也不缺这口吃的,就让他长期长在康家了。
这样的关系让康老太太一时之间也没法翻脸去苛责他,尤其是李睿钟先服软认错了,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总不好跟一个三十岁的晚辈去计较什么。
“寻摸什么?”康学熙听到动静下楼了。
“老大,我正求奶奶替我寻摸一个好女孩,我也想通了,不玩了,要结婚生子了,总不能以后你儿子可以打酱油的时候我儿子还不会走路,到时你儿子就该嫌弃我儿子不带我儿子玩了。”
康老太太听了这话心里的气又顺了不少,这说明李睿钟没有和他们康家生什么外心,这人啊,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当官,身边肯定是要有几个相帮的好兄弟好哥们,就像李睿钟之于康学熙。
“大晚上的你不回家就跑到我家来说这事?”康学熙夹了李睿钟一眼,坐在了康馨的身边。
“呵呵,这不白天没空嘛,大哥,我干儿子呢?没睡着吧?我能不能去看看他,我都有一个多月没见他了,他都该不认识我这个干爹了吧?”
“你就这么空手去看他?”
“失误,失误,我明天给他买一车的礼物来。”
“不稀罕。”
“老大,不带你这样为难人的,得了,我也不跟你掰扯,我直接找大嫂看我的干儿子去。”李睿钟说完真的起身要往楼梯去走去。
“回来,他睡觉了。”
李睿钟一听这话,嘟囔了一句,倒是也转身回来了,依旧坐在老太太身边,陪老太太又说笑了一会才告辞。
出门的时候,康学熙特地送他出来,在李睿钟打开车门的时候对他说了句话,“既然拿定了主意就不要三心二意的。”
“这话是说你呢还是说我呢?”李睿钟直接问。
“说你也说我。”
说完,康学熙没有再看李睿钟,转身进去了。
回到家的李睿钟思索了一个晚上,想着既然康学熙决定了不三心二意,他也就没必要去打扰金珠了,因此,他也很快放下了这件事,把心思用在了相亲上。
金珠自然不清楚这些,这几天她也是接连的喜事不断,根本无暇顾及旁的。
暑假时她发表的那篇《论辽国灭亡后契丹人的去向》的论文引起了国际上很多史学家的关注,热度还没怎么下去,近期她又发表了一篇关于西夏风土人情的论文又引起了轰动,因此她接到了好几个大学的学术研讨会邀请,风极一时。(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出彩
金珠在谢晋华的指导和科普下,才明白一般的学术研讨会就是某一学会或是一群有同样兴趣爱好的研究员针对某一项学术研究开办的一个讨论会,这种研讨会通常会要求发表人先递交著作摘要或者论文样稿,届时由研讨会成员审核其学术研究成果是否成立或者准予发表。
由于金珠的论文已经在学校的论文期刊上发表了,且被国内外多家杂志社转载过了,并引起了海内外很多史学家的关注,因此这几所大学研讨会的目的就是大家坐在一起用专业的眼光探讨一下金珠这两篇论文有多少史学基础,能不能在专业领域内站住脚。
为此,金珠才知道原来不光国内,国外也有这么多的人对契丹和西夏的历史感兴趣,有的甚至也花费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精力去找寻契丹或西夏人的足迹,只不过他们的运气没有金珠的好。
关于发现契丹后裔的那篇论文基本没什么争议,除了他们口口相述的契丹历史,金珠还拿出了很多文字性的材料,上面记载了他们的祖辈们是如何跟着蒙古人爬山涉水来到这西南边陲,又是如何从蒙古人的手里逃脱隐居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坳里,几百年来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这些记载他们历史的文字跟辽代纪念馆里珍藏的那些契丹文字如出一辙,而且因为与世隔绝,这些契丹人的后裔至今还保持了很多他们本民族的传统,比如说服饰、头饰、祭祀等。
当然,也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太大,他们的建筑、饮食、居住、生存等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变。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任何一个民族经过几百年的变迁都会有些这样或者那样的变化,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的。
可《还原一个真实的西夏》的那篇文章引起的争议就比较大,因为目前的史学资料关于西夏这段历史记载的资料比较少,且这个民族也早就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说考古的时候发现了不少他们留下来文字和图片,可问题是这些西夏文字目前还无法完全破解,仅凭几张图片能够推测出来的东西毕竟有限。
因此,外界普遍认为金珠这篇论文证据不足。
这可不是一般的辩论赛或者是普通的毕业论文,可以任由自己的想象力去发挥,这是要求相当严谨的学术论文,金珠必须拿出真正能让别人信服的论据。
由于金珠的身份目前还是一个帝都大学大四的学生,故而谢晋华在请示系里的领导后,系里的领导又请示了学校的领导,最后决定以帝都大学的名义组织一场西夏史的学术研讨会,把那几个邀请金珠的研讨会资深成员一并邀请到帝都大学来,同时,也给海内外的几所著名大学专门研究西夏的教授发了邀请函。
因此,这场研讨会的规格是相当的高,丝毫不亚于著名教授或者是知名专家开办的学术研讨会。
为此,金珠的压力有点大,一方面是怕自己准备的资料不全,不足以说服别人;另一方面则是怕自己不能很好地解释出自己的知识来源与出处。
幸好,系里的领导为了照顾她,给了她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这一个月,除了正常的上课,其他时间金珠基本是在图书馆过的,周六周日的时间还得去帝都图书馆或者是国家图书馆,因为本校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
一个月后,金珠走进了系里的小礼堂,这次研讨会的与会人员一共有六十来位,除了本校历史系的老师和教授外,还有来自q大、人大、师大、南大、川大等高校的多位专攻西夏史的资深教授,此外还有来自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几位西夏史研究员。
在会上,金珠先是宣读了自己修改后的论文,然后开始引经据典,她的论据多半是从唐、五代十国和宋这一时期的史籍、典籍或者传奇话本等中找出来的,因为传奇话本中不光有文字介绍,有的还有那个年代的插图。
金珠上一世就看过这样带插图的文字话本,因而这一次她也同样把精力放到了找寻这些书籍上。
此外,金珠在宁夏的时候也参观了西夏王陵里流传下来的壁画,她会根据壁画上的人物形象推断出他们的服饰、头饰特点以及所属的社会阶层。
还有,前段时间在波士顿的时候金珠也没少去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查询资料,她的论文就是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完成初稿的,回国后在谢晋华和谢晋华的博导邓教授指点下又修改了两遍。
当然,金珠去年跟着谢晋华查阅的宁夏、山西、陕西等地方志也受益匪浅,里面也有一些关于那段历史的介绍。
在大量翔实的材料面前,金珠的口才与文章征服了与会的绝大部分人员。
发言结束后,令金珠比较意外的,除了正常的学术讨论,大家普遍质疑的是她到底读了多少典籍和史籍。
要知道,很多做了一辈子研究工作的老学究都未必有金珠这么丰富的史学知识。
“杨小姐,我听说你对契丹的历史和文化也很有研究,我看过你写的那篇论文,能不能问问,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在三年之后再度寻找那个村子?”一位日本的研究员在组织者提醒研讨会结束后向金珠问道。
他一开始对金珠写的那篇关于找到契丹后裔的文章是嗤之以鼻的,可仔细研读之后,他觉得跟以往的那些哗众取宠的文章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为此他特地带人去了一趟云省,找到那个村子,经过多方考证,相信了那确实就是契丹人的后裔。
从那之后,他对第一个发现契丹后裔的人有了兴趣,特地研究了些金珠的资料,觉得这个女孩子实在是不简单,年纪轻轻的居然有了这么多成就,不光是对契丹历史熟,对西夏历史也熟,对唐史更熟,看过金珠写的几部长篇小说,他相信金珠对唐史的了解绝对不次于他这个研究了唐史一辈子的人。
金珠听完翻译的话,思忖了几秒钟,笑着说:“是因为他们的头饰和服饰,还有一把刻着狼的镰刀,这几样无不告诉我,这绝对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于是,我对他们有了兴趣。”
接着金珠把暑假去云省的经历说了出来。
“我是一个学历史的,本身就对民族的迁徙和变迁感兴趣,一直就想找机会再去探访一下那个村子,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我只能说,我的运气很不错。”
“这不仅仅是运气,如果你没有翔实的历史知识,你根本不会一直对他们念念不忘。”另一位教授用汉语说道。
“我想知道,你今后的专攻方向会是什么?”又是那位日本教授。
“这个我没有想好,大学毕业后我会做邓教授的学生,继续念几年书,好好充实一下自己。”
“有没有兴趣出国念几年书?”美国的教授问。
“不好意思,我是一个学华夏历史的,出国念几年书就没有必要了,毕竟我们才是正宗的华夏历史传承者。当然了,如果有机会,我很愿意去国外的大学转转,因为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有的历史资料散佚在国外,很多孤本或善本的书籍珍藏在你们的图书馆里,我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拜读一下。”
“杨小姐,我觉得以你的才学完全可以做研究了,有没有兴趣来我们学校做一个汉语言学教授?”一位韩国的教授问。
“暂时没有这个考虑,未来几年之后就说不准了。”
“杨小姐,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日本和你们华夏民族的渊源很深,说我们的先祖就是当年秦始皇派出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和他的童男童女,我想知道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是另一个日本的教授。
“这是不是有点跑题?”金珠看了一眼前台就坐的组织者。
“没关系,研讨会早就结束了,现在是自由时间。”对方笑道。
“我对秦朝的历史所知不多,不过我知道徐福东渡日本肯定是史学界公认的事实,至于徐福和你们的先祖有什么渊源,这个就看你们自己怎么讲了,但有一点很肯定,你们的文化传承肯定出自于华夏文明,不知您以为然否?”金珠把球推了过去。
“跑题了,杨小姐,我想知道的是你凭什么觉得一把镰刀上刻着的东西就能代表他这个民族的图腾?”一位台湾口音的教授问。
“因为我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我知道我们苗人喜欢把自己本民族的图腾刻在银饰上,绣在服饰上,雕在门楣上,镌在芦笙柱上,我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想要努力记住的印记。”
一场好好的研讨会,最后变成了一场金珠答教授问,这些教授们问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跟学术有关,有的跟学术无关,不过这些教授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都想把金珠收到门下。
这个学生太出彩了,做他的老师绝对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能在教学中跟金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很容易出研究成果的。
可惜,金珠早早被定下来了。
由于这次研讨会是在本系的小礼堂举办的,因此学校的内网有现场直播,故而金珠这次在研讨会上的表现很快通过网络传播出去了。
别人看了金珠的表现除了赞叹就是震惊,唯独康学熙看了之后陷入了沉思。
他再次怀疑起了金珠的身份。
金珠熟知的这段历史恰恰是康学熙最熟知的这段历史,那个时候西夏虽没有建国,可也有着近似于独立的政权,而且因为中原政权的分割和动荡,没少入侵邻国的土地。
还有契丹,契丹彼时已经建国,也一直觊觎中原的土地,数次挥师南下,他和金珠的父兄都不止一次跟契丹人或西夏人交过手。
故而,他完全有理由相信,金珠之所以能找到契丹的后裔,能还原出西夏的风俗风貌,绝对是借助了上世的知识。
原本,康学熙是想再次去找金珠确认的,谁知偏偏不巧,他儿子那几天突然着了凉引发了小儿急性肺炎,康学熙抽不出时间来,也没有心情去琢磨别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康学熙没有足够的证据来驳斥金珠,因为上一次他找金珠求证的时候金珠是极力否定自己的身份,这一次他同样拿不出什么有新意的证据来,他有的只是一种感觉,而他的感觉又来自他的上一世。
而他是万分不愿在不明了金珠身份的前提下先把自己的秘密暴露了,他也是一个怕麻烦的人。
金珠是不清楚康学熙的纠结的,因为黎想回来了。
由于黎想是和李睿钊、于嫃以及李老爷子一趟飞机回来的,因此,他回家的第二天便接到了李蒹葭的电话。
其实,这真是一个巧合,黎想也是上了飞机才知道他们也在飞机上,只不过人家是商务舱,他是经济舱。
可李蒹葭不信这是一个巧合。
加上她也想见见这位传说中的侄子了,于是,便给黎想打了个电话,这电话号码自然是问李睿钊要来的。
“珠珠,你说我该不该去见她?”接到电话,黎想抱着金珠问。
他实在是腻味了李家没完没了的纠缠,可他担心如果他不露面的话,对方会不会把气撒到金珠头上。
“阿想,偶尔任性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她伤不到我们的,大不了我和你一起留在美国生活,她的手还不够长。”
金珠知道黎想刚和去年的那几家大公司又签了一年的广告代言,拿到了二千多万的代言费,再加上他卖给康学熙的主题公园创意设计费一千万,这些钱他定期存在了金珠的账户里,足够他们在任何一个国家体面地生活了。
更别说,金珠自己的名气也很大了,这一次研讨会过后,当时便有三家海外的大学给她发出了口头邀请,请她去教授华夏史。(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章、不惧
金珠和黎想两个拿定了主意不去见李蒹葭,为了躲开李家的纠缠,黎想特地带金珠去了一趟杭州,正好金珠赶上了一个元旦假,两人去看望了一下麻春生,顺便又从杭州去了一趟苏州,黎想接了一份园林设计的活,想去苏州找点灵感。
从苏州回来,已经是一个五天之后了,到家后,黎想到底还是去见了一趟李蒹葭,因为在杭州的时候李蒹葭又给他打了个电话,语气很不善。
其实,李蒹葭想见黎想也没有什么正经的大事,她就是想看看这个在外人眼里十分优秀的戏子见到她会有一番什么样的表现。
要知道,李蒹葭是十分看不上黎想的出身的,一个山里女孩的私生子,从小没有父母教导,跟着一个农村老太太长大,能有多少见识能有多少学识?
就算顶着一个状元的头衔进了q大,那又能说明什么?不还是进了娱乐圈,不还是靠着自己的脸混饭吃吗?就算拿了一个所谓的建筑设计奖,谁知道真实的情况是怎么回事,一个娱乐圈的明星,有的是钱,想买点什么荣誉还不简单?
可现在的问题是,老爷子十分喜欢这个编外的孙子,自家哥哥虽然不说,心里只怕也是惦着他,要不然的话,也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说好的不认这个私生子,可私下却没断了来往,也难怪袁媛会有这么大的怨气了。
其实,李蒹葭很不喜欢自家父亲和二哥的性格,做事一点也不干脆利落,温吞不说,还爱感情用事,经常在关键时候分不清轻重,比如说当年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二哥不想着帮父母抚平伤痛却一个人不声不响地跑了,一点责任心也没有,害得母亲伤心之余还要动用大量的人力来找他。
说句实话,如果当年不是他这么任性,何至于冒出来一个什么莫名其妙的黎想?何至于让他们夫妻反目,何至于让袁媛一个到手的少将飞了,何至于八十多岁高龄的父亲要跑到美国去动手术?
总之,现在李家的一切麻烦都是源于李一方当年的逃避和不严谨的生活作风,明知道家里都乱成一锅粥了,他还有闲情在外面游山玩水玩女人。
当然了,腹诽自己的亲哥哥同时李蒹葭更恨的是黎想的母亲,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对方想攀高枝,不是对方刻意去撩拨李一方,李一方怎么会看上一个山里的妹子?这点从李一方回家后便把那山里女人抛到脑后便可见一斑了。
独身男人在外面有几个能禁得住女人的引诱?
引诱就引诱吧,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男人在外面打野食有几个穿上裤子能认账的?
可问题是,二十多年后突然蹦出了一个大儿子,现代的科技又这么发达,动不动就来一个什么dna鉴定,李一方想不认账也不行。
这事就麻烦了,关联也大了。
因着这些原因,李蒹葭看见推门而进的黎想,脸上一丝笑模样也没有,冷冷地打量了站在餐桌对面的小伙子,个子很高,不像南方人,除了那对浓粗的眉毛,五官长得不怎么像李家人,有点男生女相,娘气十足。
“坐吧。”李蒹葭眼皮往下一搭,吐出了二个字。
黎想连外套都没脱,直接拉开一个凳子坐了下来,眼睛也盯着对面的这位女士。
从对方的脸上,他看不到一丝亲人之间该有的热情、温和、亲切、开心、喜欢等等情绪,看到的只有厌恶。
感知到黎想打量她,正在翻看菜谱的李蒹葭抬起了头,“有什么想吃的吗?”
“不了,我不觉得我们的关系可以熟到坐下来共餐,李女士有什么话不妨开诚布公些一次性说出来,我很忙,李女士想必也不是很愿意见到我。”
“你。。。”李蒹葭微微动了点怒,不过很快克制住了,“这是饭店,进门后点餐是最起码的礼貌。”
要不是因为黎想的明星身份,李蒹葭也不会挑来挑去挑了这家高档会所,因为这样的会所包间私密性很好,不会有人轻易来打扰他们说话,而且服务员素质也高,不会遇到一个明星就要求合影或者是签名什么的。
可既然来了,她也不能什么也不点吧?
她可丢不起这人。
“礼貌?据我所知,客人进门点个头微笑一下也是最起码的礼貌,难道李女士的礼貌是选择性的?”黎想的嘴角勾了勾,嘲讽了一句。
李蒹葭听了把菜单“啪”地一下合上,“好吧,不是你一个人忙,我也很忙,我们长话短说,你一直在我们家人周围阴魂不散的,到底想做什么?”
“这话反了吧?我从没有主动去找过你们,倒是你们一个个不厌其烦地来找我,我还想问问,你们到底是想做什么?”黎想有些恼了。
“这话骗骗我爸还差不多,骗我?有点嫩了吧?你敢说你进小钟的娱乐公司不是为了刻意接近他?你敢说那个叫金珠的女孩子不是刻意接近康馨?对了,还有那个叫金柳的女孩子,不也是小钟捧红的?还有,你接近方楚雁不就是想接近我父亲吗?我们李家一共才几个人?你自己说你们一家人围着我们一家人到底想做什么?”
“我和你没法沟通,也不想解释,我来,只想告诉你,我不想跟你们李家有任何牵扯,更没有认祖归宗的打算,你大可放心,我绝不会去觊觎那些不属于我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别的什么事情的话,我想我可以告辞了。”黎想说完真的起身了。
“站住,你是不是觉得你去美国念书我就动不了你?”李蒹葭直接把威胁的话说了出来。
她可没有闲情一次又一次地为这些破事伤神费脑的,还不如干脆些,一次性解决了。
“你什么意思?”黎想转过了身子。
“坐下,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李蒹葭盯着黎想,见黎想乖乖地坐下了,她这才端起了面前的水杯,慢悠悠地抿了一口。
“说实话,我个人也觉得这不会是一场愉快的会面,我也希望这会是我们最后一次会面。不过在这之前,有些话我还是应该跟你说清楚,那就是从此刻开始,离我们家人远一些,如果你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我们不会去为难你,可如果你有别的什么心思,那就对不住了,你若不信,你就试试。”
“李女士似乎搞错了一件事情,一直以来是我不想跟你们李家有任何牵扯,是你们李家人在纠缠不休,这话,麻烦李女士回家转告你的家人。”黎想气急了,也没细思李蒹葭的话有什么毛病。
她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凭什么代表李家?
李老爷子这个老祖宗还在,李一方这个当家人也在,李睿钟和李睿钊两个小辈也都各自成年了,她李蒹葭这个嫁出去的女儿凭什么在这扯着李家的大旗指手画脚的?
“哼,你也别说的这么好听,我知道我父亲有几分喜欢你,你也屡次打着不认他是爷爷却认他是师公的理由和他见面,你敢说这事不是真的?”
“我。。。”
李蒹葭大手一挥,打断了黎想的话,因为她还没有说完呢。
“还有我二哥那,我听说你们在美国的时候私下也见过几次面,我二哥还帮你引荐了我父亲的学生和我二哥的朋友,他这么做的目的你可别告诉我你不明白;还有小钟那,你现在虽然不接小钟公司的戏份了,可听说仍和他搞在了一起要建一个什么主题公园;至于小钊就更不用说了,你们两个一起在哈佛念书,你早不去晚不去的偏偏小钊去了你也去,你要说你没有什么企图,不想和李家的人有什么牵扯,恐怕路边的狗都不会相信吧?”李蒹葭说完冷笑了一声。
“认师公不认爷爷是他老人家自己提出来,原本我们也没答应,可他老人家又是以年龄大又是以身体不好暗示我们,我们不过是基于人道主义的原则去看过他两次,这也值得你拿来做文章?至于你说的我在美国私下见过你二哥几次,对不起,那不叫私下,我只是在老爷子动手术前和老爷子术后清醒的时候在医院见过他两次,当时有很多人在。”
“什么人道主义?你以为你是谁,慈善家?我就不信,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你们会这么热心吗?别把自己说成这么高尚?”李蒹葭摆明了不信。
“我不高尚,但我绝不卑鄙。对了,还有李总那,李总或许和康总有业务合作关系,但我合作的对象一直是康总,打交道的也是康总。此外,关于你说的李睿钊去哈佛事件,我不知你的消息来源是什么,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比他早一年拿到了哈佛的offer,只不过当时出了点意外,我不得不休学一年,这件事我的粉丝们都清楚。不好意思,本来不想解释的,因为我知道我们两个的精神认知不在一个层面上,说了你也不会懂,可我这人有一个毛病,最怕别人的威胁了,不知李女士打算要怎么对付我或者是我的家人?”
“你这是什么意思?”李蒹葭勃然大怒。
“什么意思?字面上的意思,我不高尚,但我绝不会卑鄙到去恃强凌弱,不会卑鄙到去利用手中的权利打压别人,我告诉你,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