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妃反穿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珠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有答案。
新闻是在第二天晚间的特别报道中播出来的,彼时金珠一家也坐在了电视机前等着收看,因为村长通知了她。
新闻的主题是一个十二岁的农村留守女孩因为没钱给五岁的弟弟看病,带着三个弟弟妹妹投江自杀,被村民救起了之后,在村委会的帮助下,这姐弟四个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尤其是这做大姐的,开始自立自强,带着弟弟妹妹做点小生意,撑起了一个残缺的家。
电视上姐弟四个的脸都打上了马赛克,不过从电视上可以看出来,这家的房子有多破旧,屋子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台十四英寸的电视,金珠后来才想起来,这电视是杨大力家淘汰下来送过来的。
这则新闻播出之后,不出所料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打进电视台的电话和网上的留言很多,有人提出要给这姐弟四个捐点钱;有人提出要去看看这姐弟四个;有人甚至直接买了些过冬的衣物被褥送到了电视台;也有人提出应该找到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一家团聚;更多的人则提出了质疑,这么困难的家庭,村委会为何没有早早给予关注?他们难道不清楚这家人过的是什么日子?
还有,为何总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才想起来补救,如果不是这姐弟四个命大被救了起来,后果是什么谁都清楚。
金珠是不清楚这些的,因为她没有网络没有报纸也没有通讯工具,但是她感觉到了生活的确跟以前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金珠一走进学校,就有人对她指指点点的,“看到没有,那个就是杨金珠,就是她带着弟弟妹妹自杀的,啧啧,你们说她心怎么这么狠?”或者是“哎,你们看,那个就是杨金珠,那个带着弟弟妹妹们自杀的杨金珠,你们说,她弟弟妹妹长大了会不会恨死她?”
等等等等。
诸如此类的话总能传到金珠的耳朵里。
至于金杨几个则好一些,他们三个还是在村子里,村子的那帮孩子们早就知道了这件事,这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是新闻,所以也没有什么可谈论的。
不过令那帮孩子们羡慕的是就是金杨几个上了电视,虽然脸被遮住了,但那也是上了电视,是值得羡慕的一件事情。
不光孩子们这么想,大人们也这么想,而且,值得羡慕的并不只是有这一件事。
因为新闻播出的第二天,村委会很快给金珠家送了三十只鸡鸭鹅苗,没两天镇里也派人来金珠家大张旗鼓地送了很多米面粮油以及小孩子的衣服、过冬的棉被,还有二千三百块镇里社会各界的捐助款,再过两天,县里也来人来车了,同样给金珠送了一大堆的生活必需品以及五千块县里社会各界捐助款。
令金珠不高兴的是,县里来人的时候县电视台也来人了,他们要求金珠姐弟四个站在那些捐赠品面前,手里拿着那五千块钱,然后教金珠对着镜头说些感谢的话。
金珠断然拒绝了。
这岂不是让金珠再次把自己曝光在众人面前?以后金珠还怎么走出去念书?
如果必须以这种方式来换取社会各界对她的关注和帮助,那么她金珠宁可不要这种帮助。
县里的领导们没想到金珠的个性这么强,颇有些下来台,只好草草录了几个那些领导们站在那堆慰问品面前的镜头。
谁知这还没完,紧接着是市电视台的人陪着市里的领导们来看望了金珠一家,依旧是那些东西,不过这一次的社会各界捐助款达到了一万五千块钱,这么大的一笔钱,归属却成了一个难题。
谢谢克丽丝塔儿的礼物,么么哒。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三十五章、又一个要跳江的
市里的领导们来了自然也是要录像的,金珠仍是不愿意把自己曝光在镜头前,电视台的人便为难了。
这时,刘萍想到了一个主意,金珠不肯配合,不是还有周水仙吗?周水仙是金珠的奶奶,她代表这一家子接受这份捐助也是名正言顺的。
这会的刘萍只想着完成任务,全然忘了周水仙是怎么跟她抱怨金珠姐弟几个的。
周水仙本来就在一旁看热闹,暗自眼红这么多东西和钱又进了金珠的口袋,突然见刘萍拿着那一万多块钱放到她手里,让她对着镜头说几句感谢的话,周水仙乐得合不拢嘴,上电视这么体面的事情居然轮到了她,而且还不白上,说几句话就有上万块钱,这可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呢。
可金杨见周水仙手里拿着这一沓钱准备开录她又不干了,以她对周水仙的理解,这钱到了她手里,肯定是要不回来了。
这可是一万五千块钱,这么大一笔钱,足够他们姐弟四个念完高中了。
所以金杨就上前去抢周水仙手里的钱,周水仙见金杨要抢她的钱,二话不说,习惯性地给了金杨一个耳光,骂骂咧咧的,金珠见了,忙过去护着拉开了金杨,并走到为首的官员面前。
“这位领导,我想问一下,这钱是捐给我杨金珠家的吗?”
“当然是。”
“那就麻烦你们把钱交到我们姐弟几个手里。”
为首的官员听了这话,没大明白金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杨济华见了,只好走到这位官员面前,简单地把金珠和周水仙之间的矛盾说了一下。
“百善孝为先,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不敬老,长大了还了得?你们这些做村干部的,不说帮着解决这些矛盾,怎么还能帮着推波助澜呢?”领导训斥道。
杨济华一听领导动怒了,哪里还敢辩驳?只好看着金珠摇摇头。
倒是周水仙听见了领导这几句话,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起来,说金珠姐弟几个是如何欺负她,说村长是如何偏心金珠几个。
“青天大老爷啊,我冤死了,你可得替我做主啊,我儿子把四个孩子托付给我,这几个月我是没黑没白地帮着他拉扯这几个孩子,一点好处没落上,反倒都是我的不对了。。。”
“我本来不想跟大家说这些,今天逼到这份上了,我不开口也不行了,这位领导,我想你也是念过书的人,百善孝为先是没错,但是孝,不是愚孝。《礼记》曾云:‘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做长辈的没有一点长辈的样子,动辄对我们非打即骂,刚才你们也看见了,我二妹不过是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钱,我祖母二话不说就给了一个耳光,请问,这样的长辈让我们如何孝顺?”
金珠的话刚完,为首的那个领导脸色立刻阴了下来,没想到这么多人都不敢驳他,偏偏是金珠驳他,而且居然搬出了《礼记》,让他一时之间不知该怎么回答了。
金珠当然也看出了对方的变脸,没等对方开口,又说:“事实上,当初造成我们姐弟四个寻死的罪魁祸首就是我祖母。。。”
接下来金珠把当日背着金牛寻上门要钱给金牛治病被周水仙训斥一顿之后,走投无路的金珠以为金牛必死无疑,害怕被父亲打死逼不得已才投江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她这么做一是为自己正名,二是为杨济华正名,第三,她当然不希望那钱落进周水仙的口袋。
为首的官员看了看侃侃而谈的金珠,再看看旁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周水仙,再想想杨济华说的话,他选择了相信金珠。
可问题是金珠才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刚念初一,这一万多块钱对这个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了,这么大一笔钱放在几个孩子身上,能安全吗?
于是,为首的领导跟村长商量,“要不这笔钱先放进村委会,你替他们保管着?”
杨济华点头同意。
“不行,这是给我儿子的钱,凭什么放进村委会,就该给我拿着,我得给我儿子把家看好了。”周水仙不干了。
她是怕这钱到了村委会,就到不了杨大山手里了。
“各位领导,如果这笔钱确实是给我们姐弟四个,放村委会我没有意见,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这钱我希望留着我们姐弟四个念书用,只有我们姐弟四个有支配权。”
市里来的几位官员没想到送钱还送出麻烦送出矛盾来了,正待商议一下如何处理这事时,只见有人跑过来说,江边又有人要带着孩子跳江寻死呢。
金珠趁大家乱糟糟地往村子东头跑的时候,伸手从周水仙的手里把钱抢了过来,事情走到这一步,这钱要是不要的话,岂不太便宜了周水仙?
“你,你个天杀的短命鬼,你,你凭什么抢我的钱?”周水仙奋力要来夺。
“你的钱,刚才你也听得真真的,这钱是给我们姐弟四个念书的,你别想着打这个主意。”
金珠说完,把钱放到自己衣服兜里,嘱咐金杨看家,她也要去江边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江边还真有人要跳江自杀,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姓田的婆婆带着她的两个孙子孙女,她家的情况跟金珠家有些相似,她家的儿子前两年得癌症没了,儿媳也扔下这个家去打工了,走了两年多没有回家,把两个孩子丢给田阿婆两口子。
谁知没几个月后,田婆婆的丈夫也查出了淋巴癌,因为没钱医治,便没进正规的大医院,而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吃点乡下偏方,倒是也拖了一年多了。
村子里早给这家人批了低保,可是一年三千多块钱的低保补助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于杯水车薪。
这不,听说金珠带着弟弟妹妹们自杀上了电视,有这么多的人给金珠家送东西送钱,有人也给田婆婆出了这个主意,这不正好趁着市里的大干部和电视台的都在,还不用像金珠似的等好几个月呢。
杨济华知道了暗暗叫苦,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西志平和县里的领导们来了。
西志平是接到杨济华的电话,知道市里来领导给金珠送关怀了,他这个做镇长的肯定是要来看看,可巧他正在县里开会,跟县领导汇报了一下这事,县领导对金珠的不配合印象深刻,担心金珠这样拧着来会得罪市里的领导,所以便跟着西志平一块到乡下来了。
哪曾想一下乡就碰上一个这样的难题。
偏偏周水仙在一旁看见了,也要去跳江,说她也不活了,说她也是一个女人家在家拉扯两个孩子,从来没有拿过村子里一分钱的补助,村长还伙同金珠一起欺负她等等。
这一闹,彻底乱套了,河堤上站满了看热闹的村民。
市里的领导把县里的领导斥责了一顿,骂他们是怎么做群众工作的?
县里的领导只好拿西志平撒气,问他是怎么做基层工作的?
西志平满肚子的委屈只是说不出来,当初他就说了不让报道不让报道,可是谁听他的?
这还是只是开始呢,以后还会有这样的麻烦。
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基层工作,不比上头那些大领导更了解百姓们?
最后还是杨济华和西志平去把田婆婆和两个孩子从江边拉了回来,西志平承诺镇里会给田婆婆送三千块钱扶贫特困款。
三千块钱根本解决不了什么大事,田婆婆也不傻,她看出来这里谁的官大,拉着两个孩子直接跪在了市里的大领导面前。
为首的领导见人直接跪在自己面前,周围又有这么多人看着,你一句我一句地帮腔,说田婆婆的日子比金珠还难等等,他略一思忖,便把自己的钱包拿出来,里面的钱全掏了出来,一共有一千多块,连数都没数便放进了田婆婆手里。
大领导都掏钱了,跟着来的市里领导们也都拿出了自己的钱包,连电视台的那些工作人员也不例外。
市里的领导们掏钱了,县里的领导们也不能干看着呢,他们也拿出了自己的钱包,加上镇里的几个人,还别说,这一凑,竟然也凑出了一万多,这笔钱不小了。
田婆婆拿着这些钱,再次给领导们磕头了,电视台的摄像师自然没有错过这些镜头,刘萍让田婆婆对着镜头说了不少感谢的话。
周水仙见田婆婆下跪得钱了,也跑着去凑热闹,哭着说金珠把她的钱抢走了,说日子的艰难,说金珠的不孝顺等等,求青天大老爷给她做主,把钱要回去。
金珠见为首的领导黑着脸,正要走过去,只见杨济华开口了,“二嫂子,莫要胡闹,你家日子艰难,你让领导们去看看你家住的是多大的房子,家里的彩电是多少英寸的,对了,你家连电话都用上了,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这位老人家,那钱是给你孙女的,不是给你的,那几个孩子还小,以后念书的花销大着呢。”
为首的领导说完黑着脸转身走了,他一走,那些领导们自然一个个都跟着离开。
周水仙看着那些背影,怎么也没想明白,这当官的怎么说变脸就变脸呢?
谢谢乐趣看书的书虫的平安符,也谢谢克丽丝塔儿和丹包子的礼物,谢谢支持。
第三十六章、电话
这次曝光事件的好处就是金珠一家收到了二万二千五百块钱社会各界的捐赠款,加上他们原有的五千多块钱,一共有了二万七千多块钱的家底了。
金珠听从金杨的劝告,拿出五千块钱存了一年的定期,剩下的两万块钱存了三年定期,活期本上留了二千。
这个结果其实并不是金珠想要的,因为这钱,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也让不少人受到了牵连。
第一个牵连到的人就是杨济华,杨济华因为田婆婆的下跪事件和周水仙的无理取闹,被县里和镇里的领导们训斥了一顿,责怪他处事不当,加上之前的隐瞒不报,所以他被免职了。
杨济华刚被免职,别的村子又有村民闹自杀了,不过不是跳江,是跳楼,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想要低保补助,据说那村的村长害怕自己落一个跟杨济华一样的免职下场,赶紧答应了。
消息传了出去,不光是梧桐镇,就是整个上善县乃至整个乾东市都闹起了自杀潮,村民要不到低保自杀;农民工要不到工资自杀;病人没钱看病自杀,当然不是真的自杀,多半是爬到闹市区的高楼上,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没几天,西志平也受到了牵连,虽然没被免职,但是背了一个记大过的处分,同样受到处分的还有县里的一位主管领导。
外面的这些事件金珠是一无所知,因为这种新闻事件多半是在网络上传播,她能接触外界的只有家里那台只能收三个频道的小电视机,而经过了金珠事件,市电视台是绝对不敢再播出这样的新闻了。
这天,是个周日,难得在家休息,金珠说要给弟弟妹妹们做点好吃的。因为从上一周开始,她们姐妹三个都去忙着帮村子里不养猪的人家割番薯藤,那番薯藤不光新鲜的时候可以当猪饲料,就是晒干了也能留到冬天给猪当饲料,这样的话她们就不用担心冬天没有东西喂猪。
这活以前她们就干过,所以金珠倒是也知道怎么做,不过这活是真的辛苦,所以金杨几个一听说做好吃的,脸上立刻有了笑容。
“大姐,我想吃红烧肉。”金牛依旧是这个要求。
“今天大姐不做红烧肉,做一样新鲜的东西给你们吃,大姐给你们包饺子吃。”
金珠也是忽然想起来家里有几袋面粉,正好后面菜地还有刚长出来的韭菜,又有现成的鸡蛋,正好给大家包一顿饺子吃。
“哦,吃饺子啰,我们也有吃饺子啰。”只从电视里看过吃饺子的镜头的金牛兴奋了,喊完之后,金牛又跑到金珠面前,忽闪忽闪着大眼睛,问:“大姐,饺子好吃吗?”
“好吃。”金珠笑着摸了摸金牛的头。
“大姐,你跟谁学的做饺子?”金杨疑惑地问。
他们家从来没有吃过饺子,村子里也很少有人包饺子,除非是那些在外面打工回来的人过年时会跟着外边的人时兴一把,也包一顿饺子吃,平时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家包饺子。
“大姐刚学的,那天大姐去找杨琴她妈妈,本来想把家里的面粉托她卖了,可巧那天她在铺子后面包饺子,我就跟着她学了。”
金珠上辈子就会包饺子包馄饨,也喜欢吃饺子吃馄饨,看到家里有好几袋的面粉,自然有些动心,可她也知道,这个家从来没吃过这些东西,所以不敢轻易动手。
王碧霞以前打工的时候在外面跟别人学过包饺子,她自己还蛮喜欢吃的,偶尔会给家里人换换花样,可巧那天让金珠赶上了,也算是给了金珠一个理由。
“真的吗?大姐,那我做什么。”金杨一听跟杨琴妈妈学的,也就没有再怀疑什么,笑呵呵地问。
“去后面割点韭菜洗了。”
金珠安排完金杨,又让金柳带着金牛把那十只小鸭和十只小鹅赶去江里试试水。
至于金珠自己则忙着和面调馅,擀面杖是金珠自己跑了大半个镇子才买来的,正当金珠教着金杨擀饺子皮的时候,金杏来了。
以前的金杏有什么事都是站在外面说,很少进金珠家,这次也不知怎么回事,竟然没点动静就直接进来了。
“咦,你们在做什么?包饺子?”金杏进门便看见金杨拿着一根圆棍滚来滚去的,旁边的锅盖上摆了两三个饺子,好奇地问。
金杨一看金杏,先就没好气,“干嘛?有事?”
“婆让你们去我家接电话。”金杏一边说一边四处寻摸着。
“接谁的电话?”金珠问。
“当然是你爸的了,我爸找到你爸了。”金杏的眼睛扫了一圈,没扫到什么好东西,扭身就走,也不管金珠去还是不去。
她要回去报信,金珠竟然带着金杨在家包饺子吃。
“大姐,怎么办?”
听到杨大山来电话了,金杨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惊恐。
“没事,不怕的,有大姐呢。”金珠说完,洗了洗手,还是决定去听听杨大山说什么。
再说金杏跑回家,第一件事自然是跟周水仙告状,可巧今天杨小红一家也在,杨小红也听说了镇里、县里、市里都有人来看望过金珠,东西是东西钱是钱的,便想过来看看,十分好奇金珠到底得了多少钱。
“什么?包饺子吃?金珠怎么会包饺子?”周水仙的第一反应又想起了鬼附身。
“那她来了没来?”杨小红问。
“不知道,我反正告诉她们了,爱来不来。我看他们家的屋子里还是空空的,没什么东西。”金杏撇了撇嘴。
“你知道什么?人家肯定藏起来了,要不就是拿去卖了,别的不说,米面粮油正经有不少,来一次人都有大袋的米和大桶的油,那死娃子精着呢,说不定拿去卖了”周水仙跟金珠打了几次交道,一点便宜没占到还吃了好几次亏,对金珠是又恨又怕的。
“不能吧?这么快能卖给谁去?对了,妈,我大哥走的时候是怎么跟大壮交代的?”杨小红问。
“一年给两千斤早稻三十斤菜籽油,别的什么都不要。”
杨小红听了默算一下,二千斤早稻差不多能出一千四百斤大米,四个孩子一天一斤大米,倒是也差不多够吃,三十斤菜籽油虽说有点少,可他们一顿饭最多炒两个素菜,也用不了多少油。这么说金珠一家子的大米和油基本可以自足,难怪她妈说金珠收的那些米面粮油可能拿去卖了。
“妈,不如我去跟金珠说说,那些大米和油卖给我好了,她一个小女娃子去哪里卖?卖给谁?”杨小红说。
周水仙听了刚要开口,吴霏和金宝跑进来了,告诉他们金珠来了。
金珠进门时,杨小红笑盈盈地站起来拉着金珠的手走到屋子中间坐下。
这是金珠第一次进这边的屋子,到底是新房子,这边的客厅比金珠家亮堂多了,地上铺的是米白的地砖,厅堂中间还有两个类似贵妃榻之类的座椅,金珠知道这叫沙发,她现在就在沙发上坐着,比木凳舒服多了,软软的厚厚的,沙发的对面墙上挂了一个大电视机,里面的人物和图像比她家那个小的清楚多了,就跟真人一样。
金珠扫了一眼电视,又看了一眼屋子里的人,吴小伟陪着吴露和金杏在看电视,周水仙在择菜,屋子里没有人在打电话啊。
“金珠啊,来,吃个橘子,我也是刚进家门,正打算一会过去看看你们呢。”杨小红一边说一边剥了个橘子递到金珠手里。
“不是说让我来接电话吗?”金珠接过橘子没吃便放下了。
她可没有耐心地跟他们敷衍。
“刚撂下了,你爸说,让你把钱交给我保管,跟我们一起住,别把钱弄丢了或者是糟蹋了,他现在回不来,厂子里没有假,要请假的话他这几个月工资都拿不到了。”周水仙说。
“我们不可能把钱交给你。他要再来电话你告诉他,这钱是给我们姐弟四个念书用的,谁也别打它的主意。”
“谁打你主意了?这是你爸的意思,说你们拿了这么多钱,肯定有人惦着,你们几个还小,哪里知道这钱该怎么用?”周水仙看在那一万多块钱的份上,倒是也忍着脾气好言相说。
“是啊,金珠,你看看你们四个,你才刚十二岁,又要去镇里念书,早出晚归的,家里的事也帮不上什么忙,金杨也才十岁,也要念书,能帮了你多少?左右你婆也是要给金杏几个做饭,也不差你们四个,你就听话搬了过来。这样你爸在外面也安心些,我们这些做长辈的放心。”杨小红说。
“金珠啊,你婆和你大姑都是为你们好,不说别的,你那边那栋房子也太破了些,光线不好,也潮湿,你们住着也不舒服,看看你们小叔家,这大新房子多敞亮?”吴小伟也劝上了。
“姑父这话说的可不对,这大新房子再好也不是我们的,我们能在这边住一个月还是两个月?我小叔回来我们一样要搬走。”
金珠不是杨金珠,不会被这些人轻易糊弄。
周水仙见劝不动金珠,脸一拉,没好气地说:“电话机旁有你爸的电话,你自己听听你爸怎么说。”
金珠听了这话走到电话机旁,看见一张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上面有一组数字,金珠拿起了这张纸,手微微颤抖起来。
谢谢快乐来敲门的平安符,也谢谢克丽丝塔儿和修钰的礼物。
第三十七章、不给
吴露一直在观察金珠,见金珠拿着那张纸光看着不动,翻了个白眼,对着金杏耳语几句。
“金珠,你怎么不打啊?”金杏问。
“我不会打电话。”金珠说了实话。
她的记忆里有杨金珠接过两次电话的印象,一次是李小莲的,一次是杨大山的,但是从没有给别人打过电话。
“真笨,连打电话都不会,我来教你。”金杏走了过来,从金珠手里拿过纸片,把话筒拿起来,对着那几个号码摁了下去。
“通了。”金杏正要把话筒给金珠,杨小红接过话筒,摁了一个键,把话筒放上去了。
“大哥,我是小红,金珠来了,你有什么话跟她说吧,这孩子比较拧,我和妈劝了她半天也不听。”杨小红对着电话机说。
她的话音刚落,电话机突然传来了杨大山的吼声。
“金珠,你个死娃,是你吗?”
金珠记得以前接电话都是拿着话筒的,不期然从电话里传来了声音,把她吓了一跳,忙退后了一步。
“笨蛋,这是免提的。”金杏又嘲笑了一句。
“爸,是我。”金珠镇定下来后,往前走了一步,学者杨小红低头对着电话机说话。
“你这死娃子,我听你婆说了,你带着金杨几个去跳江,死娃子,你可敢干啊,我跟你说,幸好这次没事,要是出事了,你看我不打死你去。”
“那能怪我?谁叫婆不带金牛去看病,也不给我们钱。”金珠知道今天的重点是周水仙要钱,所以没等杨大山提这事,便先告了周水仙一状。
“你个死娃子,你婆说金牛根本没事,你自己没把弟弟带好你还敢怪你婆?我看你这死娃子就是欠打,我不在家,这家指不定被你祸害成什么样了,那几个小的怎么样了?”
杨小红见杨大山一直不说正题,这电话是要收费的,便对着电话说:“大哥,我们刚才都劝她搬到这边来住,可这孩子根本不听话,大哥,还是你劝劝她吧。”
“爸,我们四个现在好着呢,我会做饭,也会做夏天的裙子,我们几个都穿上了新衣服,还有,家里养了三十只鸡鸭鹅,还有两头大肥猪,我们四个人分工做事,日子过着好着呢。”
“金珠,你到底收了多少钱?”杨大山问。
“爸,那是我们四个的学费,我们几个都说好了将来要去念大学,我前段时间的作文竞赛还拿了第一呢。”
“死娃子,我问你到底收了多少钱,女娃子念什么鬼大学,念了大学不一样嫁人打工?”
“这个就不用你操心了。”
“好了,好了,我这还有事,不能跟你多说,你把钱交给你婆保管,那钱我自有用处,你们不许瞎花,听见了没有。”
“你什么时候回来?”
“三个月后。”
“你回来再说。”
金珠这话刚说完,杨大山把电话挂了,电话里传来了几声忙音。
“金珠,这可不是我骗你吧,是你爸让你把钱给我的,走,我现在就跟你去取去。”周水仙喜滋滋地站了起来。
“我爸说的你跟我爸要去,我反正没答应。”
“什么?你个死娃子,你连你爸的话也不听了?我打死你个死娃子,我打死你短命鬼,这下你那个村长爷爷也不是村长了,我看还有谁来帮你撑腰。。。”周水仙见这会只有金珠一个人在,想起这些日子从金珠手里吃的亏,不禁气不打一处来。
“你打打试试,村委会就在下边,你要敢打我就死劲喊。”金珠说归说,倒是也趁大家没防备的时候跑出了大门,站在了大门外。
周水仙追了出来,一看下面这排楼就是村委会的,嘴里虽然依旧不干不净的,倒是也没再敢撒泼。
“妈,你别闹了,金珠是大孩子了,别动不动就又打又骂的,让外人看了像什么话?本来没什么事,可传来传去的都以为你虐待了孩子,再说你这样,孩子们也会被你吓跑的,谁敢搬来跟你住?谁愿意搬来跟你住?”杨小红追了出来,拉住了周水仙。
“大姑,你好好劝劝婆,我们自己过得蛮好,不用你们操心。”金珠说完就跑了。
她还惦记着自己家里的那堆面呢,谁耐烦去听他们几个说些废话?
回到家的金珠见金杨站在门外张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