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伏藏师-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勒点头:“好,坦白说,我也不知道爱娃小姐在哪里,但是我知道,以她的身份和地位,只能是跟那位阿道夫先生在一起。她的一生,牢牢地跟阿道夫先生拴在一起,从未离开过。我相信,只要他们还活着,就一定没分开过。”

    骆原忽然被“阿道夫”的名字惊醒了,使劲攥紧拳头,猛地擂在茶几上,发出砰的一声。

    “你说什么?阿道夫?爱娃?难道你指的是她、她、她……”

    由于太过惊骇,他也变得结巴起来。

    杜勒点头:“没错,就是他们。”

    骆原转向屏幕,看着那个金发碧眼的女人,双眼渐渐发花,看不清那张脸。

    他非常清楚二战柏林被围、元首与情妇自杀的那段情节,那位殉葬的情妇,即是爱娃??勃劳恩。当然,她在生命即将结束前,已经跟元首正式结婚,是带着正式名分离世的。爱娃是被“金屋藏娇”的女人,所以留存于世的资料不多,照片也屈指可数。

    骆原仔细回忆自己看过的纪录片,眼前这女人的确与元首身边的女人长得极其相似。可是,从二战结束至今近七十年,一个风情万种的三十岁少妇早就成了鸡皮鹤发的百岁老妪,又怎么可能保养得如此完美?

    况且,从屏幕上看,影像的录制时间绝对是在近几年,清晰程度至少为“高清”甚至是“超高清”。

    “她不是爱娃,不可能。”骆原喃喃地说。

    杜勒走过去,把电视机的亮度调到最高,指着那女人脖子正面那颗黄豆粒大的黑痣,极有自信地说:“看这里,这颗痣是勃劳恩家族的传统标志,它的位置、形状、色度都与爱娃高度吻合。我曾研究过爱娃的全部资料,对她的五官相貌、言谈特征都做过深入了解,所以绝不会认错。”

    见骆原仍然不肯相信,杜勒索性松开自己的领带,解开衬衣上的第一颗纽扣,指着自己的喉结下面。

    那个位置也有一颗黑痣,与屏幕上那女子的黑痣位置完全相同。

    “你——怎么会这样?”骆原问。

    “我也是姓勃劳恩的,杜勒??勃劳恩,是爱娃小姐叔叔的重孙子。我的重祖父拜森??勃劳恩、祖父克迪拉尔??勃劳恩、父亲扬科??勃劳恩都居住在慕尼黑的乡下农场里,现在家族的事基本交予我处理。所以,我对爱娃小姐的旧事才会如此了解。”杜勒回答。

    骆原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在震惊之余,他的商业头脑立刻有了另外一层考虑:“杜勒先生,我真的感到怀疑,怎么会这么巧?”

    像他这样的商场经营,过惯了勾心斗角的日子,一旦从那女子的致命诱惑中清醒过来,智商立刻恢复原先的水平。

    杜勒长叹一声:“不是巧,而是几百次相同的事件发生后,我拼命寻找其中的规律,并且借助于丰富的地理学、气象学、考古学知识综合分析,才获得了今天重逢爱娃小姐影像的机会。骆原先生,我没有恶意,更不是骗子,只是看你在驾驶舱门口的激动情形,忍不住站出来多嘴。如果对我有所怀疑,那再下就此别过,你只当没有见过我就好了。”

    他极有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向外退去。

    骆原只迟疑了十几秒钟,随即叫住对方:“杜勒先生,请留步。我只是随意问几句,何必生气?”

    杜勒停步,苦笑着摇头:“我没生气,只是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想找一个知己真是太难了。”

    骆原一把拉开了酒柜的门,豪爽大笑:“我觉得,我们就是知己。中国人有句俗语,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我们别管飞机会出现什么状况了,先喝一千杯再说。”

    半小时后,两人已经喝掉了一瓶人头马、一瓶伏特加,全都有了七分醉意。

    “杜勒兄弟,帮我找到……帮我找到她,找到她……”骆原指着那电视屏幕。那女人还在,并且一直都茫然向前望着,没有变换过姿势。骆原有种直觉,那女人不快乐,眉目之间透着无穷无尽的哀怨。就是这一点,让他一直心痛,放心不下。

    杜勒嬉笑着:“好吧好吧,我们就组建一支考察队,深入喜马拉雅山脉中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一个山谷一个山谷、一个山洞一个山洞地搜寻过去,地毯式搜索,梳子式搜索,我就不信找不到她。我不要你出钱,只要你陪我一起去完成这个梦想就好了。你知道不知道……我们的家族最早属于真正的南美洲猎头族,我们的猎头术、猎命术都是最纯粹的、至高无上的艺术。爱娃从五岁起就学习猎头族的秘术,到了十七岁就已经是猎头族中的精英人物。如果没有跟随那位先生隐居起来,凭她的聪明才智,很可能就成为猎头族的长老,最终掌管我们的家族……可惜啊可惜,她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的视线,成为史上不解之谜。放心,我一定帮你找到她,看看她为何会死而复生……”

    仗着醉意,骆原对“猎头族”毫无恐惧之感。

    他只是对那女人爱娃迷恋,一旦动了**,便如秋天的山火,一发不可收拾,一定要获得一个像样的结局才行。

    “她果真是那位元首的情人爱娃吗?历史上说,他们两个一起自杀于柏林的地下室里,然后被火化埋葬,尸骨无存,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骆原仍然不解。

    杜勒摇着头哈哈大笑:“骆先生,我举个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了。历史都是大人物和史学家们联手创造的,没有真相,永远都不会有最真实的版本。我们能看到的,不知经过了多少修缮与删减,早就面目全非了。我得到的资料跟史料完全不同——他们两个并未吞枪自尽,而是制造假象,金蝉脱壳,离开柏林,去往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你们中国的历史上,有一个姓杨的女人,本来毫无过错,陪伴在皇帝身边,但叛军却把矛头全都对准了她。最终,只能在一个叫马嵬驿的地方自尽而亡。你们的历史书里就是那样写的,但很多人都知道,那个姓杨的女人并没有死,而是到了中国海东面、日本海西面的一段无人管辖海域的所谓‘仙岛’上,并且安享晚年,无忧老死……”

    那“姓杨的女人”是谁,凡是中国人都知道,其最终结局,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写得清清楚楚。

    “历史与现实……老弟这个比喻说得很妙,值得干一大杯!”骆原举杯。

    酒是好东西,能够迅速拉近男人之间的距离。

    骆原的酒量极大,而且越喝越清醒,又喝了几杯后,装作若无其事地问:“老弟,你有办法找到爱娃小姐吗?我看你好像极有信心的样子,难道是有什么独特的线索?”

    杜勒点头:“对,我有一架……一架收音机,能够收听到一些奇怪的讯息,就是跟爱娃小姐有关的。不过,现在收音机是在……是在……”

    他喝得实在太多了,只说到这里,便向后一仰,沉沉地昏睡过去。

    骆原叫了几声,又推了几下,确定对方不再醒来之后,便迅速搜查了对方的衣袋。从随身的证件上,他确认杜勒没有说谎,此行的目的也的确是莫斯科。

    “他要到喜马拉雅群山中去寻找爱娃,何必绕远到莫斯科?岂非南辕北辙?”骆原有些奇怪。

    他凝视杜勒脖子上的黑痣,仔细反思两人的所有交谈内容,随即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对方是值得信任的,喜马拉雅寻人之旅值得投入!”

    这个决定,将决定他今后的人生走向,所以他一旦痛下决心后,便连喝了两大杯酒,以消除自己浑身抑制不住的轻颤。

第十章 鬼湖拉昂措怪事

    从前,他绝不相信“一见钟情”这件事,而且他已经步入中年,早过了那种看到美女就心跳加速的年龄。这一次,他无法控制自己,看到那女人第一眼开始,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仿佛对方双眼中藏着某种奇特的魔力,将他的思想完全吸住,无法自拔。

    “找到她,一定要找到她!”他回到座位上去,看着电视屏幕。

    当他看到那女人转过身向台阶下走去的时候,心头突然一紧,情不自禁地举手,向屏幕抓过去,嘴里叫着:“别走——”

    刹那间,电视屏幕上的影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电子讯号雪花噪点。几秒钟后,电视节目恢复正常,外面机舱里也响起一阵激动的欢呼声。

    骆原怅然若失,刚刚经历过的事仿佛一场怪梦,醒来后不留痕迹。不过,依然躺在沙发上昏睡的杜勒,却实实在在地告诉他,那不是梦。

    接下来,骆原查询到爱娃的全部资料,获得了如下讯息:

    爱娃??勃劳恩1912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市,父亲弗里茨??勃劳恩是一名教师,她还有两个姊妹,姐姐爱尔莎和妹妹格利特。1929年,17岁的爱娃在希特勒专用摄影师海因里希??霍夫曼的照相馆中做助理,因此与希特勒相识,并逐渐发展成恋爱关系。彼时的爱娃金发碧眼,充满青春活力。史料记载,希特勒曾称,除了希特勒的母亲,爱娃是唯一一位触动希特勒灵魂的女性。真正打动希特勒冰冷的心的,是爱娃的个性、魅力和独立,这些特质一直吸引着希特勒。1932年11月,由于恋爱受挫,爱娃用手枪打断颈动脉自杀,获救。1934年,他们的恋爱关系向父母公开。1935年,爱娃吞服安眠药自杀,再次获救。希特勒赠予她一栋小楼,从此巩固其希特勒唯一女友的地位。1938年,她成为希特勒遗嘱的第一继承人。1945年,希特勒在生命的最后几十个小时里与她结了婚,完成她多年的心愿。

    按照时间推算,爱娃最后自杀时,是一位三十二岁的少妇,与骆原在电视中看到的人年龄、外貌全都吻合。可是,骆原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三十二岁的女子经过了七十年后仍旧容颜不老。

    “找到她!”这是他唯一的想法。

    抵达莫斯科后,骆原通过朋友关系去拜访了一位前苏联情报系统的资深官员,弄清1945年柏林希特勒的官邸地下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那位克格勃情报系统的高官回忆,当时清理官邸的全都是克格勃内部值得信任的人员。他们活捉了所有守卫,并捕获了希特勒身边的十几名近侍,确信爱娃服*自尽,而希特勒则是命令自己的侍从向自己头部开枪而亡。两人的尸体遭到焚化,但并未烧尽。为证实希特勒的死亡,焚烧所剩希特勒的颚骨,现存于俄国联邦安全局档案室,而其头骨残骸存于俄国国家档案室,此外没有任何遗体残存于世。

    对方清晰记得与希特勒有关的一切,但对于爱娃则语焉不详。

    骆原大感失望,因为所有参与过那场战争的人,都只记得挑动了全球风云的那些男人们——墨索里尼、东条英机、希特勒、丘吉尔、斯大林、罗斯福、艾森豪威尔……相反,人们对于大人物身边的女人却毫不在意,仿佛她们只是点缀在历史图册中的几朵枯萎的干花而已。

    在莫斯科,他结束了最后一单生意谈判,然后打电话给总公司辞职。每个人对他的决定都深感意外,几位总裁一致向他提出挽留,但骆原全都婉拒,从此踏上了寻找爱娃之旅。

    讲完这一切,骆原眼中已经有了淡淡的泪光。

    中国古人常说,四十不惑。四十岁的人,已经能够看穿世情,看淡得失,极少再做出孤注一掷的决定。像骆原这样,仅仅是从一次诡异事件中看到了那个女人,就决意奉献毕生精力去寻找她,实在是令林轩在惊愕之余倍加钦佩。

    “一个敢爱敢当的人!”这就是林轩对骆原的评价。

    “骆先生,您给我讲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但我仍旧不明白,这故事与您受的伤有什么必然联系?”林轩问,“还有,极物寺的高僧们在门口布下驱邪之阵,又为的是什么?”

    骆原有些不好意思:“他们作法驱邪,是因为我在鬼湖拉昂措里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

    林轩一怔,不明白事情为何又牵扯到鬼湖。

    在雄巴村这几年,他了解当地藏胞对拉昂措的忌惮。从许多藏民眼中,他听到过几个与拉昂措有关的诡异传说:

    曾经有藏民在半夜经过拉昂措,目睹湖心缓缓冒出周身长着几百只雪白圆眼的怪物,那种白光能够一直照亮全部湖面,并且伴随着怪物的呜呜吼叫声。

    又有藏民在白天划船载着游客进入拉昂措,被突然掀起的巨浪连人带船一起吞没,尸骨无存。

    还有藏民半夜看到有十几辆大卡车疯了一样高速狂奔,一直开向湖中央,直到沉入水中。

    传说仅仅是传说,没有证据,被许多外地游客斥为无稽之谈。毕竟如果有十几辆大卡车失踪的话,一定会有人报案追查,不会毫无下文。

    “骆先生看到了什么?”林轩问。

    “一艘船。”骆原回答。

    林轩松了一口气,在拉昂措的湖面上出现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什么船?”林轩接着问。

    骆原在回答之前,先看了一眼多吉措姆。

    多吉措姆有些踌躇,但最终点了点头:“骆先生,您讲述的那些事最终被认定为‘妄语’,只不过是精神出了小问题导致眼中发生‘幻视’。藏地之内,那么多各教派著名寺院,都曾遇到过外地人发生‘幻视’的情况,所以见怪不该。引发这种状况的原因,大部分可以归结为高原反应并发症,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作为医生,林轩接触过多吉措姆说的那种“幻视”病人,通过小剂量镇静剂注射治疗,即可在短时间内复原,不留任何后遗症。

    骆原摇头:“不,我确信自己不是‘幻视’,而是真正看到了那一切。不信的话,等我调集的打捞队到了,就能证明一切。”

    多吉措姆摇头:“拉昂措是一个鬼湖,鬼的世界人类永远不懂,并且也不应该去做过多的探究。藏地之中,存在太多人的思想无法理解的东西,即便是自娘胎里便开始修行藏传佛教密宗之法的高僧大德,也只能穷毕生之力,获得九牛一毛的顿悟。事到如今,我只能劝您放下心中所有虚妄,之后远离藏地,以保全自己的性命。”

    骆原坚定地摇头:“不,大师,如果不能解开这个疑惑,我就永远不离开极物寺。”

    林轩被夹在中间,无法开口,直到此刻才能插嘴:“骆先生,先说您看到的那船吧。我是医生,也许我能解释‘幻视’产生的根由。”

    他被多吉措姆的话所误导,也以为骆原出现了游客们常有的“幻视”。

    “好吧,小兄弟,我说给你听,相信你听完之后,一定会跟我有相同的认识——”

    林轩点头:“洗耳恭听。”

    玛旁雍措和拉昂措在西藏非常有名,因为一个圣湖和一个鬼湖仅有一路之隔,距离那么近,肯定是两水同源。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同源的水必定同质,甜水同为甜水,咸水同为咸水,清水同为清水,浊水同为浊水,彼此交融影响,最终变得一模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不可违背的地球真理,普天之下全都适用。可是,真理在这里却被扭曲,同源的两湖,带给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鬼湖的水咸涩难当,不可饮用,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圣湖的水清澈甘甜,胜过雪山寒泉,这更是无法辩驳的事实。

    于是,因玛旁雍措的存在,世人便更厌恶拉昂措,因其占据了巨大的地方而不能给藏民们带来任何好处,等于是浪费了阿里地区极其有限的土地资源。

    “小兄弟,不知你对于二战各国潜艇的认识有多少?”在叙述自己所见所闻之前,骆原又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林轩想了想,如实回答:“一点点而已。”

    骆原又问:“那么,对于德军潜艇呢?有没有看过图片及介绍?”

    林轩轻轻点头:“也只有一点粗浅认识罢了,因为我对于二战中的海军战事并不了解。”

    他一直谦虚而低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绝不会不懂装懂。

    骆原感叹:“好吧,那我提一艘潜艇的名字,你看看是否有印象?”

    林轩忽然醒悟:“骆先生,难道您是在拉昂措湖上看到了一艘二战时的德国潜艇?”

    这种万万不可能的事竟然会出现在真实世界里,令林轩顿时觉得啼笑皆非,并且向多吉措姆转过脸来。

    多吉措姆微微点头,默认了林轩的猜测。当然,他的脸上同时浮出无奈的苦笑,证明自己对骆原的话根本不信。

第十一章 梵文古卷,极物之国

    “正是,正是!”骆原蓦地提高了嗓门。

    多吉措姆摇头苦笑:“骆先生,本寺三大僧、阿里地区十五名寺顶尖智者在上个月已经聚集于极物寺,共同研究你看到的那些影像,并且一致得出结论,那些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只不过是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候的‘幻视’。你到底要我们重复多少次才肯相信?”

    二战德军潜艇不可能出现在亚洲,如果骆原的描述为“美军潜艇”,或许还有一点点可信度。所以,林轩脸上不由自主地出现了怀疑神色。

    骆原的目光在林轩、多吉措姆脸上来回扫了几遍,颓然长叹:“我说的你们不信,你们的结论我也不信,咱们谁都说服不了谁。所以,我从尼泊尔那边重金聘请了几个打捞高手,深入鬼湖,一定能得出最正确的结论。”

    房间里静默下来,气氛有些尴尬。

    话不投机半句多,多吉措姆站起来,向林轩点头:“我还有事,不能陪你了。你自由行动吧,我们有时间再聊。”

    说完,他就慢慢地开门走出去。

    “大师,我会用事实说话,证明你们都是错的。”骆原冲着多吉措姆的背影叫了一声。

    多吉措姆停步,但没有回头,低声说:“山雪化为冰水顺流而下,大河蒸腾向上化为雨雪,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往复循环中有条不紊地生存着,这种正反顺逆没有固定的形态。骆先生,也许我们谁都没有说错,也许我们谁都错了。你孜孜不倦追求答案的态度令我钦佩,但如果是一位真正的智者,绝不会缘木求鱼,也不会刻舟寻剑,不是吗?”

    像他那样的藏传佛教高僧,绝不会因话题争执而随便生气。他们的境界已经接近于天道、自然之道,是骆原这种人无法理解的。

    门外,驱邪之阵仍在,珠帘上的每一颗珠子都因常年摩挲而被完美包浆,呈现出一种深沉而圣洁的独特光泽,比起色谱上的任何颜色来,都更具神秘魔力。这样的圣物每一种都价值连城,但阿里地区的高僧们甘愿无私奉献,为骆原驱邪。由此可见,藏传佛教中的修行者早就将财富置之度外,只追求无上真理与慈悲之道。

    远处,各色旗幡迎风招展,旗幡上写着的咒语经文每翻转一次,就等于是被世间神灵之口诵读过一遍,给悬挂旗幡者增加一次虔诚的祝祷。

    林轩的视线由门口透出去,落在无尽头的蓝色虚空之中。

    他尊重多吉措姆,是因为后者对于藏传佛教典籍的理解已经到了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地步,以佛理佛法劝人,令人无不心悦诚服。

    “嘿,极物寺的大师们真是固执极了!”等多吉措姆的背影消失,骆原低声笑起来。

    林轩微微不悦:“骆先生,大师们是择善固执,而您呢,为什么要执迷于那些并不存在的影像?您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但每一位‘幻视’的病人,都会说自己真正看到了,并且将各种细节描述得清清楚楚。可那又怎么样呢?最终证明,根本没有那些东西,就像您刚刚说的,拉昂措湖里怎么会出现二战时的德国潜艇?”

    骆原猛地击掌,嘴角挂着淡淡的冷笑看着林轩。

    林轩站起来,叹了口气,觉得自己没必要再浪费时间了,甚至没必要再多说一个字。

    他记起了自己带来的女孩子格桑,记起了那个神秘的黑衣人,这些事已经够头痛的了,实在没必要跟骆原纠缠在一起。

    “再见。”骆原主动挥挥手。

    “再见。”林轩点头,转身向外走。

    “你其实是个很无趣的人。”骆原又咕哝了一句,“跟这些藏传佛教的老僧们没什么区别。”

    林轩不加理会,走出那门口。

    他回到藏经阁,刚一迈进去,就发现多吉措姆正靠在门边,沉默地向前望着。

    正前方的木架边,格桑正低头翻看着一本古老的羊皮纸册子。

    多吉措姆转过脸,用唇语说:“别出声,看着。”

    林轩立刻噤声,轻轻闪到门的另一边,以免挡住门口后的光线变化惊动了格桑。

    那册子已经泛黄,书脊、边角都有被蠹虫啮噬过的痕迹,可见年代极其久远。

    林轩到这里来多次,也曾浏览过书架,但对那些古梵文誊写而成的经卷几乎看不懂,一句也读不下来。

    按照位置来推断,他记得那本册子的名字翻译为汉语应该是《极物之国》。多吉措姆曾说过,那册子里讲的是一个古代西藏存在过的国家,比世人皆知的香巴拉之国更久远。那国家的名字由极长的古梵文组成,音节晦涩,所以,极物寺僧人平时便直呼它的汉语名字。

    多吉措姆曾说:“这本册子是完全游离于藏传佛教典籍之外的一本书,仅在本寺有一本,别的地方根本没有,而且印度、尼泊尔、泰国等地最古老佛寺的书籍名录中也未提到。按照书中文字来解释,所谓‘极物之国’,是指在那个国度里,人类一切的事与物全都发展到极致,无法再向前半步,是极限中的极限,即人类极限、地球环境极限、一切的极限。在藏传佛教大德看来,‘极物’的境界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只是人类发展的众多阶段中的一个,以现有的人类智慧,根本无法理解‘极物’的意义。”

    格桑是个聋哑少女,想必没上过学,也没有太多文字知识,要想读懂一本古梵文册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她在看什么呢?竟然看得那么专注?

    林轩不解,但他尊重多吉措姆,所以对方要他怎么做,他总会依言而行。

    从他站的角度,只能看见格桑专注阅读的侧脸。忽然间,他发现格桑脸上有了微笑。那是一种极自然、极欢愉的发自内心的笑,纯真圣洁到极致。一看到她的笑,林轩心底便泛起一阵喜悦的浪花,不由自主地被她感染。

    “啊……”多吉措姆忽然发出一声长叹,疾步向前,到了格桑侧面,随即说出一长串藏语。

    他的语气相当复杂,惶急、惊恐、骇然、讶异——总之,林轩明白,多吉措姆也是因为看到了格桑的笑脸而无比震惊。

    格桑抬起头,脸上的笑容消失,愕然看着多吉措姆。

    林轩走过去,大声提醒:“大师,她是个聋哑人,无论你说什么,她都听不懂。”

    在他看来,格桑能通过读唇语来理解汉语的意思,而藏语的音节太多,口型变化太复杂,格桑不可能读懂。

    “不,她不是聋哑人,她一定是读懂了这册子,一定是——”多吉措姆大声反驳,并且迅速伸手,将那册子翻过来,指着封底上的一幅画给林轩看,“看这里,看这里,她一定是读懂了,只有真正读懂这册子,才会像她一样笑!”

    册子的封底上,用白描手法画着一双眼睛。

    册子的尺寸大概是长三尺、宽两尺,那双眼睛的尺寸将封底占了个满满当当,所以其实际尺寸是人眼真实尺寸的数十倍。左侧那眼中,画着一座美丽的城池,其中有房舍、城楼、宫殿、高塔、街道、花树,街道上的行人服饰全都是藏民装扮。也就是说,那眼睛里画的是一个藏族城市,而其布局,相当于中国大陆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一个片段。

    林轩觉得,任何人看到这幅画,都会联想到《清明上河图》,因为它们呈现的都是城市日常生活场景,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唯一不同之处,前者画的是藏民,而后者则画的是汉民。

    另一只眼中的内容则诡异而恐怖,满是披头散发的恶鬼,个个体无完肤,鲜血横流,其背景则阴森可怖,隐约可见张牙舞爪的蛇蝎毒虫正择人而噬。画面一侧,有刀山、油锅之类刑具,一部分肢体残缺者的人类正被青面獠牙的恶鬼折磨,或抛掷于刀山上,或投掷于油锅内。

    “地狱,这里画的一定是诡异凄惨的地狱,而那只眼里画的,则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天堂——是了是了,两只眼分别看到不同的景物,正好是说明善与恶、好与坏、天堂与地狱的强烈对比。”林轩反应极快,迅速参悟了封底那幅画的意义。

    “这册子在极物寺数百年,本寺最年长上师的师父,曾留下遗言,能够看懂它的,就是救世之主,真正的‘极物之国’的转生者。”多吉措姆的情绪非常激动,喘气越来越粗,额头上的青筋也根根暴跳起来。

    林轩松了口气,因为拉昂措湖畔那死士将格桑委托给自己时,点明她脑中有伏藏。多吉措姆是阿里地区有名的掘藏师,如果他肯出手,则自己肩头的担子就可以卸下了。

    “恭喜大师,如果格桑是极物寺的有缘人,您正好能发掘她脑中的伏藏,解开所有谜团,岂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林轩笑着说。

    多吉措姆并没显露出太多狂喜之色,而是审慎地上下打量着格桑。

第十二章 尼泊尔

    在两人对话时,格桑已经离开书架,走到窗前去,透过那小小的木窗向外望着。

    “大师,您在怀疑什么?”林轩问。他有种直觉,多吉措姆并不相信格桑,并且隐约露出某种敌意。

    多吉措姆沉默良久,忽然长叹:“我真是为难极了——她能看懂这册子,但不能说话,无法表达心中的思想。作为一名资深的掘藏师,我却根本探测不到她的内心。这是相当矛盾的事,我之前从未遇见过。”

    林轩了解掘藏师的工作,并且有缘见过多吉措姆为尼泊尔来的朝拜者开启脑中“伏藏”的盛举。他记得那是在一年之前,有位名叫“苏鲁木”的尼泊尔牧民一路长拜着来到极物寺,恳请多吉措姆为他解除噩梦。

    苏鲁木的噩梦与珠穆朗玛峰有关,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梦见自己赤身**登上了珠峰绝高处,站在一堵断崖旁边俯瞰珠峰大本营的方向。之后,他用一把金色的剑,在断崖上写了很多异族的文字。实际上,他是一个从未上过学的牧民,从六岁起便跟着大人游牧放羊,踏遍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所有水草丰茂之地。

    他将那些不解其意的字一笔一笔描绘出来,拿来给多吉措姆看。多吉措姆给他服下了十几颗藏药团成的大丸子,又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