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伏藏师-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蒋锡礽的身手跟年龄极不相配,一倒地即腾身而起。

    林轩已经捡了两把短枪在手,抵住蒋锡礽的胸口向后推,一直把对方逼到墙角。

    “够了,别逼我开枪。”林轩无法说更多,因为现在的局势已经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哈哈哈哈,末日来临,诸神崩毁,就算你开枪,也只是早一点把我送入轮回,对我又有什么伤害呢?”蒋锡礽展开双臂,像是要将会议室里的人全都揽入怀中一样。

第五百八十四章 北欧神话

    一瞬间,林轩觉得精神有些恍惚,因为蒋锡礽所表现出来的狂妄、执着、自大、傲慢是他从未见过的,仿佛九五至尊的帝王君临天下,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凌驾于天下几十亿人之上,就算大国元首也绝对不敢有这样的口气。

    所有人类全都惧怕末日的来临,无论平民还是君王,对于死亡有着来自内心深处的巨大恐惧。贪生怕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任何人无法克服这种恐惧,即便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也会在穷途末路时发出绝望的悲鸣。

    “林轩,我带你走。”蒋锡礽转过头,看着林轩。

    林轩确信,蒋锡礽眼中带着某种诡异的魔力,如同暗夜深海中的鬼火,飘忽游荡,捉摸不定。

    “去哪里?”林轩不自禁地张口问。

    “去掌控天下的地方。”蒋锡礽说。

    林轩垂下了握枪的手,低声回答:“好。”

    “那么,我们现在就走?”蒋锡礽问。

    他的脸上血污未干,大片头发被血水粘在额头上,看上去又肮脏又诡异。

    “现在就走。”林轩像着了魔一样,重复着蒋锡礽的话。

    “不许动,举起手来!”冲进来的士兵大吼着逼近。

    如此局面下,只要冲突升级,不知将有多少人当场毙命。

    林轩望着塔努大叫:“放他走,放我们走。”

    塔努犹豫了几秒钟,蓦地挥手:“后退,让他们走。”

    这种局面下,除了相信林轩,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可想。

    士兵向两侧闪开,枪口仍然指向蒋锡礽。

    林轩带着蒋锡礽大步向外走,经过田梦身边时,低声说:“对不起。”

    情况复杂,他已经无法将田梦的感受考虑在内。

    “好,你好,你很好——”田梦眼中含着泪,咬牙切齿地回应。

    林轩苦笑:“如果我能活着回来,一定给你一个合理的解释。”

    田梦摇头:“我不要解释,如果你能回来,大概再也见不到我了。”

    在爱情中受挫的人,往往心灰意冷,宁愿将自己放逐于天际,也不想再见故人,徒生烦恼。

    爱与死,是人类悲欢离合的关键点,也是人类避不开的命运魔咒。

    林轩离开田梦,走到塔努面前。

    “林,不要亲手把我送上军事法庭,毕竟我们是在飞机上同生死共患难过的朋友。”塔努说。

    “我尽力。”林轩回应。

    “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塔努说。

    作为51地区的最高长官,塔努在这次的复杂事件中已经捉襟见肘,无兵可用。眼下,他已经为轻视蒋锡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林轩告诉塔努:“送我们上岸,然后给我们一辆车。”

    这些要求很容易得到满足,但是上岸之后的事,就只能由他自己来面对了。

    两人搭乘冲锋舟上岸,一辆加装了雪地防滑链的汽车已经停在岸边。

    “上车,向西北去。”蒋锡礽吩咐。

    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车子立刻启动,向西北进发。

    林轩不再开口,只是专心驾车,沿着一条仅有五米宽的简易公路前进。

    “林轩,关于北欧神话,你知道多少?”蒋锡礽忽然问。

    林轩点头:“知道一些。”

    在入藏之前,林轩对于全球各地、各国、各宗教、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有着广泛的了解,读过的相关资料不下千本。当魏夫人说魏先生、霍先生都被囚禁于极寒之地时,他也系统地回忆了跟北欧、北极圈有关的内容。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要想找到某一地区的地理资料、文化知识实在是容易之极,唯一需要的就是一颗博闻强记的大脑,而林轩恰恰不缺乏这些。

    北欧神话最初起源于对太阳以及自然的生成能力的崇拜,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其形成时间相对较晚于世界上其他几大神话体系,其口头传播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首先在挪威、丹麦和瑞典等地方流行,公元七世纪左右随北上的移民传播至冰岛等处。

    中世纪时,基督教在整个欧洲盛行,由于其在政治强力打击,大部分记载北欧神话的作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而付之一炬,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的有冰岛史诗《埃达》以及日耳曼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等。

    北欧神话是一个多神系统,大致上可分成四个体系,即巨人、神、精灵和侏儒。其中,巨人创造了世界,生出了众神,但同时也是众神最大的敌人,可以将之理解为人格化的自然力量。神分为两个部族,以主神奥丁为首领的阿西尔部落以及以大海之神尼奥尔德为首领的瓦尼尔部落,其中主神有十二个。精灵及侏儒属于半神,他们为神服务,其具体由来很模糊,属于日耳曼地区一特殊的创造。在北欧神话中有许多特别的部分,比如人类的创造过程中,首先被创造出来的是女人,而且创造的材料不是大多数神话中所示的泥土,而是一根树枝。另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处极北,终年寒冷,因此冰霜巨人在神话中的地位很高,并且令众神头痛不已。其次,神话受“灭亡与重生”的观点则影响最大,在这里,神是不完美的,其本身也要面临灭亡的命运,如奥丁为了获得知识牺牲了左眼,被吊在树上九夜,饱受创伤后才得到了象征其力量的长枪。

    “那就好极了。”蒋锡礽说。

    林轩没有接话,只是专心地向前望着。

    “我们去超级种子库。”蒋锡礽补充。

    林轩点头,不说一个字。

    北欧神话相信当万物消亡,核心思想是——新的生命将再次形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环的。

    这一点,如藏地寺庙僧侣相信高僧的转生、转世、复活、伏藏基本是一致的。

    北欧神话是被遗忘了很久的神话,古代北欧人的后裔将这份瑰宝弃而不顾,已有好几个世纪之久。北欧神话最早流传在芬兰、瑞典、挪威及冰岛一带,甚至在北美及格陵兰岛都有其踪迹,是日耳曼民族之一的斯堪的那维亚民族(维京人的祖先)所创,后来罗马帝国瓦解,此时那维亚人趁机向欧洲其它地方侵略,北欧神话也逐渐趋于完备。北欧神话中英雄的后裔,即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及德意志东北低地的日耳曼民族。他们生在荒凉艰难的自然环境中,养成了勇武彪悍的个性,流浪、战斗和狩猎是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他们经常在大胆进取的首领率领下远征他国,并从异国赢得在本土所没有的地位与财富。

    这些战胜国原有的文化未必优于被他们征服的国家,武器和装备也不一定能胜过对方。但他们拥有不畏恐惧的冒险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这是日耳曼民族所以能侵扰整个欧洲的重要原因。这些不怕死的日耳曼勇士,逐渐扩大了远征的范围。公元400年,他们以莱茵河、多瑙河为界,与罗马帝国相邻。到了罗马国势渐衰,他们便不断侵扰罗马帝国的领土。

    死亡和战争组成了北欧的历史,所以,由死亡到重生的思想通道很快就被打通,也许是源于宗教的力量,也许是来自于高僧们的长年顿悟,总而言之,北欧从此后有了属于自己的强烈地域色彩的神话体系。

    “神话与现实,究竟哪个才是真确的?维京人的剑与长枪,到底来自人类烘炉的锻造,还是获得于上天的恩赐?那么多维京人的勇士,在大毁灭来临前去了哪里?”蒋锡礽喃喃地问。

    维京(vikings)一词带有掠夺、杀戮等强烈的贬义,《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记载,公元789年,维京人发动了一次对英国的袭击,当时他们被当地征税的官员误认为是商人。以后的200年间,维京人不断地侵扰欧洲各沿海国家,沿着河流向上游内地劫掠,曾经控制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并曾远达地中海和里海沿岸。其中一支甚至渡过波罗的海,远征俄罗斯,到达基辅和保加尔。更为著名的一支维京人向西南挺进,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大肆劫掠不列颠群岛,并且还向欧洲大陆进行了侵扰。

    在林轩的记忆库中,可以肯定地确认,维京人并非什么勇士,而是流寇与海盗,而鼓舞着维京人远行的,也不是什么和平友好的梦想,而是烧杀、劫掠、抢夺与寻宝。

    林轩用眼角余光瞥着蒋锡礽,时刻注意对方的情绪变化。

    如果把蒋锡礽这个人一分为二地看,就会得到许多种新的发现。

    其一,蒋锡礽的前世是藏地僧侣,有着丰富的藏地生活经验,对于藏传佛教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那么,在他由生到死的过程中,一定获得过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随着他的转生而延续到了下一代,智慧叠加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超越常人。通常情况下,一个带着前世记忆出生的人,都有着清醒的重生目的,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超级哲学命题。更进一步说,如果没有某种目的,人是不会重生的。重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蒋锡礽为什么目的重生”就是林轩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公路拐弯,进入了一片高低起伏的冰原,道路两侧都是数米高的寒冰挡墙。那样的建筑能够抵挡倏忽来去的冰原飓风,确保旅行者的安全。

    林轩向前看,就在几百米外,突然出现了一列装甲车队。

第五百八十五章 末日穹顶

    “是我们的人,不要怕。”蒋锡礽说。

    林轩绝对没有想到此地会有装甲车队,再向前走了一阵,距离车队一百米时,他越发感到惊讶。这是一个由十辆轻型装甲车、五辆坦克车、五辆运兵车组成的车队,车中的士兵所持的都是最先进的单兵武器。如果这些人全部下车集结,应该在五十人左右,瞬间就是一支战斗力相当强悍的突击队。

    既然蒋锡礽都拥有了自己的军队,其身份更是不容忽视。

    车子经过装甲车队时,所有人一起向着林轩的车敬礼

    那些装甲车上没有任何国家部队的标志,士兵肩上也没有任何军衔标识,但从士兵的精神面貌上来看,全都精干而沉着,应该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你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所以士兵们要列队欢迎。”蒋锡礽说。

    林轩摇头:“恐怕不是‘欢迎’,而是在这里准备一场伏击战吧?”

    他是有着丰富的军事知识的人,知道51地区不会就此罢手,塔努一定会派人在后面追踪。那么,这支装甲部队将毫不客气地消灭一切尾随而至的美国突击队。这场遭遇战不可避免,而51地区的损失也是意料之中。

    站在林轩的角度看,51地区绝非善类,如果蒋锡礽的属下能利用地形优势消耗一部分51地区的力量,对于未来的势力角逐也许不是坏事。要知道,今日之国际形势,林轩所在的组织与51地区相比,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正面抗衡。

    战争就是如此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作为中立方,只能淡然处之。

    蒋锡礽微笑:“没错,我们犯过一些错,但很快就能纠正过来,让敌人无机可乘。”

    林轩不语,专心致志地把住方向盘,视线紧盯前方。

    “不要担心你的女朋友,据我观察,她是一个高智商的女孩子,不会随着其他人冒进。”蒋锡礽又说。

    林轩一笑:“借你吉言。”

    车子继续前行,又走了几公里,后面响起了一阵激烈的枪声。从枪声判断,战斗进行了十五分钟左右,有坦克参与战斗,发射炮弹超过二十枚。51地区的潜艇中只有单兵轻武器,重武器极少。如果塔努轻敌,绝对就会一头撞到南墙上,连回头改错的机会都没有。

    “51地区蔑视任何人,这是他们的优点,也是他们的缺点。我把他们引来,就是要消灭北极圈内所有的敌人,然后可以安安心心地搞我们的研究。那些潜艇是最后的隐患——当然,现在他们也消失了,永坠冰海,一切心安。”蒋锡礽没有回头,但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做好计划,等待收割。

    林轩不做任何表示,不过他很清楚,正如蒋锡礽所说,以田梦的智商,无论塔努下达什么命令,她都不会轻举妄动,更不会孤军深入,被敌人合围俘虏。

    车子前进了一个半小时,停在一个“v”形冰谷之内,前面是高耸的冰壁,已经没有去路。

    “暂停一下。”蒋锡礽说。

    “你们把基地入口建在冰崖上,真是巧妙。”林轩向前望,迅速发现冰崖上有几道石隙极不自然,有着人工伪装的痕迹。

    “你看出来了?”蒋锡礽笑起来,“跟聪明人打交道,真是省事多了。”

    林轩看看蒋锡礽,蒋锡礽下车,向着冰崖顶上挥手。

    很快,车子右前方的冰壁上便出现了一道约有五米高、五米宽的不规则门户。开启之处,正是林轩刚刚发现的石隙。

    “这里是超级种子库的另一入口。”蒋锡礽介绍。

    车子驶入那门户之内,原来那里有一个天然的冰洞,经过人工整修后,变成了一条倾斜向下的公路。路面上横向开凿细密的齿形凹槽,以增加轮胎的抓地爬坡能力。林轩做了几次深呼吸,察觉冰洞中的空气并不憋闷,可见修建者已经很好地解决了通风问题。

    “你很沉得住气,不问任何问题。当今天下,像你一样有内涵、有深度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蒋锡礽喟叹。

    林轩一笑:“我当然有问题要问,但那似乎与今天的事没有直接关系。”

    蒋锡礽点头:“问吧,我可以回答你任何问题。”

    林轩转头,看着蒋锡礽:“蒋大师,你上次参加电影《2012》的拍摄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想法?是想通过自己在大银幕上的形象警告世人,还是想从电影中找到转世重生的密码?”

    这个问题当然与今天的攻守杀戮无关,但林轩相信,蒋锡礽肯去参演那样一部有着警示意义的末世电影,肯定有其个人目的。

    世人愚昧,不知道蒋锡礽的真实身份,才对他等闲视之。

    蒋锡礽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复杂,既然你问,我就试着作答,希望你能听懂。”

    林轩点点头:“我试试看,魏先生说过,你是一位具有转世重生经历的伏藏师。藏地独有的‘伏藏’现象令普通人感到困惑,但我在藏地三年时间,接触过很多伏藏师,跟他们有过彻夜长谈。所以,我脑中存着的伏藏师知识并不贫瘠,相信能够理解你说的话。”

    这些话并没有自夸的意思,而是林轩过去生活的实情。

    蒋锡礽思索了一阵,才低声回答:“好吧,我试着说得简洁一点——我是一名伏藏师,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性。我七岁那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河谷中打猎,无意间射中了一只极老的秃鹫。它的腿上绑缚着传递消息用的铜管,而铜管中的那封信就是给我的。”

    掘藏师挖掘伏藏师脑中的“伏藏”有着许许多多种方法,但这一次蒋锡礽的“伏藏”开启之旅却是分外奇怪。

    “那封信是‘我’写给我的,那第一个‘我’远在数百年前,地点则是数千公里之外的珠穆朗玛峰绒布寺。”蒋锡礽说。

    这句话如同绕口令一般,但林轩还是在几秒钟内迅速理解消化。

    蒋锡礽的意思是,前世用秃鹫传书告诉后世一些宝贵的信息,但这里存在一个巨大的谬误——在一般情况下,后世的“生”要与前世的“死”相衔接,中间的过程极短,最多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即一天的时间长度。

    按蒋锡礽的说法,他的后世在七岁时才接到秃鹫传书,岂不证明那秃鹫在路上不停地飞翔了七年,到了那时才将信交到幼年的蒋锡礽手上?

    这其实是不可能的,所谓的“转世重生”必须是紧密衔接的,否则前世的灵魂离开躯体后不到新的身体里还能去哪里?

    “莫非,绒布寺的敲钟人就是你的前世?”林轩问。

    蒋锡礽回答:“既是也不是,因为我的前身并不在寺内修行,而是云游四海,无忧无虑。”

    林轩无法理解这句话,沉默地等待着蒋锡礽进一步解释。

    “稍后再向你解释。”蒋锡礽说。

    车子行进到一扇巨大的闸门前面,门上方的一排摄像头自动跟踪调整,对准了林轩与蒋锡礽。

    “这里已经进入超级种子库的备用通道,但这条路在设计图纸上并未出现,而是霍东国先生自己另外添加的,专门为了那超级‘球中球’而设。”蒋锡礽说,“霍东国向魏氏夫妇隐瞒了一部分实情,表面看起来很无辜,实际他才是真正对‘球中球’感兴趣的人。”

    那道闸门打开后,林轩驾车驶入,通道已经变成了标准的四米高、四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两侧的照明灯、信号灯、道路标线、墙面箭头指示牌一应俱全。

    “在观众看来,‘世界末日’这个词已经变得非常时髦。天文学家预言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前几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将举办‘行星防御大会’;美国核科学家调快了‘末日之钟’,称人类距离发生全球毁灭性灾难的‘午夜’只剩下5分钟;电影导演们争拍‘末日电影’,从以前的《后天》《地心末日》到近期上映的《太阳危机》,讲述的都是类似故事。与此相对,现实社会中不少人在为‘世界末日’做准备,他们将动植物的种子或藏于北极或藏于城市,并把相关设施比喻为《圣经》故事中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这种表面上的恐慌其实是非常可笑的,以现代人的常识,他们所做的一切事都无助于抵御末日来临,反而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于是,我决定改变这一切。”蒋锡礽介绍。

    林轩点头:“是,关于‘超级末日种子库’的资料我也在谷歌上查过,记忆犹新。”

    挪威人给“超级末日种子库”取了个响亮的代号,叫做“末日穹顶”。

    这个种子库设备先进、位置偏僻、人迹罕至,建设者霍东国自豪地将其称为“地球上最安全的诺亚方舟”。人类只有遇到核战争、小行星撞击、气候剧变、海平面上升等末日危机,且外界没有其它种子可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末日穹顶”。

    联合国相关组织负责人曾踌躇满志地说过:“即使最坏的事情发生,它也能够让人类在这个星球上重新建立农业生产。”

    从世界地图上看,“末日穹顶”位于北极圈以内的北冰洋上,此处60%以上的土地被冰川覆盖,植被覆盖率还不足8%,多数地方不适合人类生存。即使是在人烟“稠密”地区,也仅居住着3000多人。相反,这里却是动物的天堂,北极熊约有5000多头,另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海象、海豹、北极狐等。

    挪威政府能够率先提议在此地建设国际种子库,可谓具有超前的危机意识,定址之初,受到全球所有国家政府的赞誉。

第五百八十六章 在电影中死亡

    “很少人知道,其实,这个所谓的种子库只是我们的大计划中的一部分。”蒋锡礽笑起来,“世界上很多事,平民百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真相永远深藏在表象之下,只有少数大人物才能知道。”

    林轩点头,表示赞同。

    “英雄创造历史”这一论点几乎是所有史学家们一致赞同的,平民百姓就像洪水中的飘蓬,根本无法左右局面,连自己的小命都无法保全。在他们看来,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没有人能螳臂当车一样去阻挡它。其实,所谓的朝代更迭、江山替换都是一个或一群英雄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他们推翻了旧时代,创立了新时代。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要数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从瓦岗山寨的基础上推翻隋朝,建立了新政权,而那些追随并帮助李渊站上新朝大殿的英雄们,都被画下全身像来,高悬在凌烟阁上。

    “你说,大多数人是不是愿意做左右时代的英雄?”蒋锡礽问。

    林轩摇头。

    “你不同意?你不愿意做那样的英雄?”蒋锡礽追问。

    林轩又摇头:“对不起,蒋大师,你误会我意思了。我当然同意你说的,只要是有理想的人,都愿意做振臂一呼、应者千万的时代大英雄。但是,我不明白,你已经是经过两世修行的伏藏师,难道心中仍然有这种争名逐利的念头吗?我在藏地三年,接触到的修行者至少过千,几乎所有人的梦想都是领悟佛法的最高境界,像那些先师一样虹化而去,成为大千世界中最耀眼的星。你呢?你的梦想是不是成为人间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柄?”

    蒋锡礽一怔,双手握拳,压在胸口上。

    林轩不去打扰他,只是安静地期待着。

    藏地的修行者们所过的生活非常艰苦,尤其是在反复的闭关思索过程中,所经受的身体折磨、思想锤炼之苦不是普通人能够忍耐的。

    林轩与许多修行者交流过,那些人的思想境界的确已经超越了这个平凡的世界,从吃喝拉撒睡的“人”境抵达了靠思想、空气活着的“佛”境。

    藏传佛教中的闭关过程类似于印度瑜伽术中的“龟息沉眠”,但又有着些微的不同。

    印度人通过瑜伽术达到与死神近距离接触的地方,历经死亡之后,更懂得如何长生。反之,藏传佛教僧侣则是通过“闭关”来无限接近“佛”,不求自己的长生,而求与“佛”融为一体,为这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两种行为,一为私一为公,高下立判。

    “我的上一世死于何时,说出来你也不信。”蒋锡礽说。

    不等林轩问,他又自己接下去:“我死于那部电影之中。”

    林轩听不懂这句话,遂低头回忆《2012》那部电影的情节。

    电影中,当印度洋的洪水越过喜马拉雅山脉汹涌扑来之时,蒋锡礽在绒布寺的钟楼上,沉着地最后一次敲响了那传遍全球的“最高之钟”。随即,绒布寺、钟楼都被大洪水吞噬,蒋锡礽如同汪洋中的蚂蚁一般,不知所终。

    可以肯定的是,按照电影剧本的情节,绒布寺老僧一定是殉难于大洪水,因为他根本来不及赶上那些巨大的方舟。

    编剧之所以这样设计,其中暗含着一种极为悲怆的理论。世界上的儒、释、道三教都有着悲天悯人之心,教义之中都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所以说,老僧用自己的“不逃避、与地球共存亡”行为来表达一种“赎罪”的理念。

    地球死亡于大洪水是一场悲剧,那么总要有人为这场浩劫来买单。绒布寺老僧就是这样一个赎罪符号,他的死,证明地球人已经意识到之前的疯狂开采已经给地球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得到教训之后的地球人一定能在下一个轮回中引以为戒,珍惜地球环境。可以说,老僧敲钟的桥段是电影中的一个亮点,能够引起所有思想家们的反思。

    “死的是绒布寺老僧,不是你。”林轩说。

    蒋锡礽苦笑:“你是一个聪明人,难道连这一点都想不清楚吗?”

    林轩也苦笑:“理论上,我可以想得通,但你说的这种灵魂转移方式过于奇特,说出去恐怕也没有太多人相信。”

    蒋锡礽的脸渐渐地严肃如两侧的水泥墙壁:“我不要有人相信,相信不相信,都无助于改变或是确定这一结果。我只能说,事实就是如此,我的上一世就是死于电影之中。印度洋的大洪水沿着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席卷而至,我至今都忘不了那些比天还高的洪水之墙黑压压地迎面罩过来。那寺中所有人都逃离了,退往大山里的方舟。只有我,等待着洪水和死亡,因为我似乎已经看清了过去、当下与未来,自己的命运与地球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死,就不能生;不生,就不能找到未来的路。”

    林轩梳理蒋锡礽的转生之路,发现对方与之前接触过的所有伏藏师有着根本的不同。那些伏藏师隔着一世或几世传递出来的是佛法、佛理和佛物,都是对这世界有推动作用的宝贝,而蒋锡礽的转生,只是为了自己。

    蒋锡礽是电影中绒布寺老僧的扮演者,那么,当他死于电影,就等于是老僧、蒋锡礽、情节一起死了,成为电影中一个小小的句号。那么,死亡之后的老僧和电影情节都消失,可以忽略不计,只有蒋锡礽成功地转生复活。

    “你从一个蒋锡礽转生为另一个蒋锡礽,这就是问题的焦点,对不对?”林轩说。

    蒋锡礽大力点头:“极好,极好,你终于想通了。”

    按照林轩的计算,表面看来,蒋锡礽作为一个演员,扮演了那个老僧之后,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离开剧组,过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在大洪水到来的那个桥段里,蒋锡礽在所有人都没察觉的时候,死过,又活过来。那个时段或许是几秒钟,或许是几分钟,总而言之,蒋锡礽重生了,由一个演员走向了大独裁者的终点。

    车子拐了两个弯,到达了一扇灰色的大铁门前。

    前面有一小队武装者把守,地面上还砌筑着相当专业的防卫工事。

    林轩观察那铁门,应该是一扇超厚的防辐射铅钢门。这种结构的门有着超强的防辐射能力,比普通的铅衣、铅保管箱更能阻止辐射源外泄。从武装者所持的枪械、火箭筒来看,全都是俄制武器。他联想到北极圈是俄罗斯人的地盘,近水楼台先得月,从俄罗斯军火商那里购买武器是天经地义的事。

    蒋锡礽看着林轩:“进了这扇门,现有的地球物理理论就不管用了。”

    林轩点头:“蒋大师,我的人生字典中从来没有‘恐惧’二字。既来之则安之,希望这是一次有趣的经历。”

    蒋锡礽大笑:“好好,年轻人有勇气,那么咱们就进去。”

    两人下车,工事中有人跑过来,送上来两套灰色的铅衣。

    蒋锡礽穿上铅衣,用工事中的电话拨号,等到电话接通,意气风发地大声问:“我是蒋锡礽,二十八宿到了没有?”

    林轩一惊,因为“二十八宿”这个名字指的是当代最著名的二十八位华裔异术师,虽然都是华人,但却分布于全球各国。据说,当这二十八个人聚在一起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