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伏藏师-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类之于地球,就像蜉蝣之于大树,前者与后者的力量不成比例。要想好好地活着,人类就要细致严谨地研究地球,一步一个脚印地弄懂种种匪夷所思事件。于是,我去见了‘盗墓之王’杨天和杨风兄弟。他们兄弟对抗幻象魔之战已经成了经典,尤其是杨风,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插入鞘中的名剑,温文儒雅,谦逊含蓄,但一遇到事,立刻高速行动,一击必杀……”
林轩对于杨天、杨风的认识与魏先生有着惊人的相似,他曾向组织建言,如果能邀请杨风加入,组织的执行力一定会得到加强。
“杨氏兄弟对我所说的内容非常看重,而且对于西藏十大未解之谜的研究也早就开始,只不过他们的研究方向为‘香巴拉’。杨风说,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数以万计的藏地百姓之后,他确信香巴拉是真实存在的。那是个类似于世外桃源的地方,整族人为了躲避战火,深入山中,自给自足,永不复出。他认为,香巴拉人就是上一代的藏地人或是躲过了地球大毁灭的原住民。只要找到那个地方,人类就不会惧怕大洪水、大地震之类的毁灭性灾难,在大难来临前,能够找到退路。当然,如果能够从香巴拉人那里知道上一代地球的情况,详细了解地球的毁灭原因,也能够及时地通报各超级大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那一次,大家谈得很投机,虽然没有立即达成合作意向,但我觉得,自己对于珠峰旗云的研究并不是孤独的。从杨家回来,我就着手准备入藏,也就是在这时候,蒋锡礽大师到访,在我面前打开了另一扇门……”
林轩在记忆中搜索,竟然想不出这位姓蒋的先生是谁。
他暂时压下自己的疑惑,耐心地听下去。可是,魏先生似乎是故意隐瞒,对这位蒋锡礽大师没有任何详细介绍。
“蒋大师说,大灾难是一定会发生的,但无论是古埃及历法还是玛雅人的历法都存在某种谬误,该谬误的产生原因则是他们无法预计到人类对于地球的过度开发,从而造成了地球自转的加快。近代人对于地球的自毁是空前绝后的,移山填海,毁林耕田,拦河筑坝,竭泽而渔,这种种倒行逆施又岂是数千年前的玛雅人所能预见的?所以,历法的错误导致了大灾难来临节点的变化。现在,科学的计算方法已经失效,大家只能依靠于像《诸世纪》那种宽泛预言类的书籍,来对未来加以展望。蒋大师还说,藏地绒布寺作为全球海拔最高的寺庙,在预见灾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要想寻求某些答案,就一定要到那里去,亲临其境,叩问内心,方能获得上天的启迪……”
林轩仍在想“蒋大师是谁”这个问题,但同时也佩服这位蒋大师的理论。
在物理学家那里,时间是一种“流”。既然是“时间流”,那么其流动速度必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会受某些外来力量的干扰。比如一只在假想中可以永动的陀螺,当外界有重物砸下时,陀螺必定会倾倒停转。同样,地球自转、公转形成的“时间流”也是如此,当地球不堪负重时一定会转得越来越慢,当地球上的生物全都死于大劫时,地球一身轻松当然会越转越快。
蒋大师的意思是,地球人改变了地球的转动速度,所以也就大大地改变了“时间流”的本质,令原本精确无比的埃及历法、玛雅历法出现了偏差。于是,所有大毁灭的预言都变成了有惊无险的笑谈。可怕的是,大劫没有来到,但并非永远不到。那些毁灭人类的大劫难已经成了悬在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落下来。
由此可见,这位蒋大师的确是居安思危,高瞻远瞩,透过复杂纷扰的世俗万象看到了人类世界发展的精髓本质。
凡哲学家必定是悲观主义者,而这位蒋大师毫无疑问就是真正的悲观主义者,悲天悯人,胸怀地球。
“我曾问过蒋大师,他在绒布寺悟到了什么?他告诉我,一切来自内心感应的东西都是无法与别人分享的,他到这里来,并不是教导我什么,也不是督促我做什么,而只是想告诉我,人类再不行动,将会死于自己的无知无识之中,与地球同朽。当然,地球是不会朽灭的,它就像一所千年不倒的大房子一样,换一个朝代,换一个主人,房子仍然是房子,仍然会装饰得富丽堂皇,历久弥新。人类如果满足于现状,那是很可悲的,就像年轻人在墓地中饮酒作乐一样,报应转瞬即至。于是,我把入藏的第一站选择为绒布寺……”
听到这里,林轩再次感叹“英雄所见略同”。
入藏之前,他也对绒布寺情有独钟,曾经数次赶往珠峰,徘徊徜徉于那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与所有游客不同,他不看风景,只想在晨钟暮鼓、日升日落中获得启迪。
资料中介绍,绒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巴松乡南面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东西侧的“卓玛”(度母)山顶,海拔5100米,高峻寒冷,景观绝妙。它始建于1899年,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依山而建,一共五层。
喇嘛们当初之所以决定把寺庙建得这么高,是因为“图清静”。此刻看来,那根本就是托辞。修行者“修心”,即使是在闹市都能淡定自如,又何必追求“清静”。唯一正确的解释,就是寺庙的选址是某种“神启”的结果。
绒布寺是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从这里向南眺望,可以看到珠峰山体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天气晴朗,更能够看到传说中的珠峰旗云。寺脚下的绒布河是由珠峰北坡的三大冰川一东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部分泉水汇集而成的冰水河流。
由地理位置看,绒布寺处于一个“上接青天、下达流川”的中间节点,那么寺庙和僧侣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也是如此,向上听取神佛的意旨,经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融会贯通之后,再向下传达给万众臣民。
在某种意义上说,寺庙僧侣与一国之君的作用相近,都是受命于神、受命于天,率领民众过上安逸富足的生活。
事实上,林轩并没有在绒布寺顿悟。他只是隐约感觉到这个寺庙在藏地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但他又始终抓不住那种微妙的感觉。
很多玄学家都曾提及,在藏地那种静谧、广袤、古老、原始的生存环境中,任何一个情感细腻的人都会有诸多复杂感受,其中的某一些将会无限接近于人的思想极限。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人类的思想是有边界的,即“思想安全藩篱”,一旦突破,就会造成大脑运动频率过快,生理机体无法承受,其最终结果就是“植物人”或者“脑瘫”。
再有,在藏地随时都会产生“高原反应”,那更是使人陷入思想困顿的巨大诱因。从医学理论上说,高原反应让人因为脑部缺氧而思想停滞,随即带来呼吸困难、行动乏力等机体不良反应,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将有生命危险。
那么,玄学家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了“高原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在藏地,某一部分人脑部高速运动,自然会造成严重缺氧,而另一部分则脑力活动较弱,没有那么多微妙感受,也就远离了高原反应。
有好几次,林轩从绒布寺远眺珠峰旗云,脑子里面出现的不是美景,而是一种无言的恐慌。正如擅长于带兵打仗的元帅看到沙盘时,就会在脑中模拟一场激战那样,百万兵甲全都了然于胸。
对于林轩而言,那种“即将看穿一切”的感觉来得如此强烈,就像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一样,可悲的是,越是贴近,越无法戳穿它。
在接下来这段录音中,他听到了一段来自其他人的对话,非常奇特,但相当有哲理性。
“不要相信你听到的那些传闻,尼玛……但是师傅,天钦是我的哥哥,他在造大船的隧道里工作。如果天钦说的没错,在师傅伟大智慧能看出那是什么?如果世界末日真的来了,你会怎样?已经满了,别倒了师傅……像这杯子,你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猜疑,要想看到智慧之光,你必须清空杯子……”
那是两个人的对话,一个人苍老而镇定,一个人年幼而惶然。
听到这里的时候,林轩按下了录音机的暂停键,闭上眼睛沉思。
录音资料还很长,要想全部听完,恐怕要听到半夜。
“魏夫人被挟持去了哪里?她去见‘大帝’会不会有危险?如果‘大帝’在港岛,这是不是一个能将其彻底消灭的大好机会?”他的掌心又一次渗出了冷汗。
危机也是机会,只要能把握机会,就能在劣势中瞬间扭转,反败为胜。
只要消灭“大帝”,一切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第五百六十五章 今世与前世重合
当林轩暂时从魏先生的录音中清醒过来的时候,惊觉天色已近黄昏。二十四小时内发生了太多事,令他的神经高度紧张。
对面书架上有样小东西一闪,泛起一个奇异的亮点。
林轩起身,几步走过去,发现那是一张镀银的书签。
书签夹在一本英文诗集中,只露出半寸见方的一小部分。书签做工极为精致,上面印着一幅手绘的仕女簪花图,仔细端详竟是魏夫人的模样。
那是一本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集,书签所在的页面正是那首著名的《我从火车上下来》。
年轻时,林轩也读过这本诗集,因为佩索阿所写的都是哲学诗,不但能够带给人哲学的美感,更能让人获得哲学上的开悟。
他知道,魏氏夫妇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家中藏书超过万册。那么,把这样一本诗集放在此处,夹以书签,看来是经常翻读,难道这本书与他们最近正在进行的事务会有着某种联系吗?
现在,魏府空无一人,林轩捧着诗集,轻轻地读起来:
“我从火车上下来
对那个遇到的男人说再见。
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十八个小时
并有过一次愉快的交谈,
……
每一次的告别是一次死亡。
是的,每一次的告别是一次死亡。
……
人类的一切都令我感动,因为我是一个男人。
人类的一切都令我感动不是因为我对人类的思想
或人类的学说有一种亲合力
而是因为我对人类本身有着无限的亲情
……
这一切,在我的心里,是死亡和这世界的悲哀。
这一切活着,因为它死了,在我的心里。
而我的心略微大于整个宇宙……”
在读到最后一句“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时,林轩的心弦似乎瞬间被拨动了。
古往今来,那些能够挺身而出拯救人类的人,莫不是有“心大于宇宙、心包容宇宙”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站得高,看得远,胸怀古今,放眼全球,带领民众走向和平美好的未来。像魏先生那样的人,才称得上是这个时代的异术师领袖。唯有那样的人,才能引领全球华裔异术师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他沉思了一阵,合上那本诗集,重新回到桌边。
刚刚那段突然出现的对话有些莫名其妙,但他思索了一阵后,从“尼玛、天钦、隧道、大船”几个词语中突然明白了这段对话的来源,那是电影《2012》的台词,即片中的老喇嘛和小喇嘛的对话。
老喇嘛说的“清空杯子”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明的哲学理论,水满则溢,装的太多了就会流出来,如过不想让水流出来就得清空杯子,把里面的倒出来才能再倒进去。在现代哲学理论中,用“空碗求学”来命名这种思维模式,即学习任何的理论,先要抉择,然后放空自己去纳受,最后才是辨析。否则带着自己的成见和旧有的习气,无法真正地获得知识。学习知识是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在我心里也有需要清空的东西吗?”林轩喃喃自问。
他很明显地感觉到,魏先生留下的录音里处处充满玄机,句句发人深省。
“我从前心里一直有个执念,就是完成组织的任务,消灭一切罪犯,维护亚洲和平。如果放下这一执念,我心里还有什么?一无所有,空空如也。那么,我活着,就只是为了维护亚洲和平吗?如果大地震、大海啸、大劫难发生在地球反方向的美洲,我难道就冷眼旁观?也许就在此刻,我需要放下组织这一身份上的禁锢,把自己当成像魏先生那样的异术师,为全人类而战——”
沉思中,他的手指摸索到了录音机的播放键,轻轻按了下去。
暮霭沉沉,书房里的光线已经模糊到无法看清文字的地步,但这样一种昏昧的环境更适合于听声音,更能让人的心沉静下来。
“我想,此刻听录音的人已经拿到对面书架上那本书了吧……”
当录音机里传出这样的声音时,林轩吃了一惊,不过随即明白,魏先生留下的录音不是一种读报告式的陈述,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互动。
“让我来猜一猜,听录音的会是谁?小原、罗开、年轻人、杨天、杨风、苏伦甚至是山东神枪会赶来的年轻一代高手?我不知道,除了你们,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人能有机会来到这里,找到这卷录音。好了,不管你是说,我都必须说,我们之间是有缘分的,有缘分的人才能一起做大担当的事。当你听到上一段对话时,猜到说话者是什么人了吗……”
林轩轻轻点头,仿佛魏先生就在眼前似的,低声回答:“猜到了。”
录音机里的声音只顿了几秒钟,随即响起魏先生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哈,那是一段电影的对白,正是来自于《2012》那部电影。或许,你还在奇怪,我在前面提到过的蒋锡礽大师是什么人吧?我给你十秒钟时间,十秒钟之后,我将揭晓答案……”
林轩凝神细思,从打开录音机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2012》那部灾难电影,那么“蒋锡礽”这个名字是否也会跟电影有关。
当他将每一个电影角色都回忆了一遍之后,“蒋锡礽”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蒋锡礽是一个演员的中国名字,在电影中饰演最后敲响警钟的绒布寺老喇嘛。他的外文名字叫亨利欧,曾出演过多部华语电影,包括《花轿泪》《末代皇帝》《千年敬祈》等。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秒钟,林轩却是快速无比地将“演员、老喇嘛、智者、异术师、哲学家”等几个不同身份叠加到了蒋锡礽身上。
电影中,当印度洋海啸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向绒布寺扑来时,老喇嘛开始敲钟,神情自若,超卓泰然,如同凤凰在火中涅槃重生一样。那个段落中,蒋锡礽似乎已经与老喇嘛的角色融为一体,从内到外,散发着大无畏的勇气。在那次大劫中,山河毁灭,方舟独存,而留在很多人记忆之中的还有一个名叫“蒋锡礽”的勇士。
看电影的观众只以为演员是在导演的指示下去演绎各种角色,大部分人都关注主角,忽略配角,这已经是人之常情。等到散场灯光亮起,这场戏也就结束了,离开影院的观众绝对不会将剧中人物、剧中角色带到现实生活中来。
林轩禁不住长叹:“魏先生,您究竟是在设置怎样的一个谜题?”
十秒钟刚过,魏先生的话继续从录音机中流出来:“答案就是《2012》中的老喇嘛,一个电影角色,同时也是一个当代少有的智者,更是一位足迹踏遍藏地的伏藏师。伏藏师这种身份无需我赘述,但当蒋大师登门时,我却真正吃了一惊,因为他说,足足经过了六十五年的思考与探索,他才明白了自己的伏藏师身份。蒋大师来见我的时候,刚过了六十四周岁生日。也就是说,他在母亲胎中孕育之初,已经开始思考。太多‘婴儿带着前世记忆出生’的例子表明,人都是有前世的,而蒋大师的前世,正是绒布寺里的一名喇嘛,一辈子的工作就是撞钟……”
林轩听到“伏藏师”三字的时候,立刻把录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集中注意力倾听。在藏地,他接触过太多伏藏师,也从中认识到藏地“伏藏”文化之深邃。不过很可惜,每一个经过“掘藏”之后的伏藏师,往往都没有善果。唯一的解释就是,伏藏师为了脑中的“伏藏”而活,当“伏藏”被开启,则他今生的使命就已经完成,可以重返六道轮回去修行了。在伏藏师的世界里,死亡绝对不是冷冰冰的生命终止,而是一次满怀希望的六道重生。
巧合的是,蒋锡礽的前世是绒布寺的撞钟喇嘛,今世作为演员,又饰演了一次自己的前世。这些非比寻常的经历,使他比别人更容易看透末日浩劫的本质。
林轩扼腕叹息:“如果能跟这位蒋大师面对面探讨研究就好了,至少比通过第三人口述要直观明了。”
在雄巴村的时候,他曾亲眼见到一个人的后世与前世生活重叠的例子。一名赶着牛车送货的人去一个偏远的乡村送货时,半路上突然顿悟,知道自己的前世竟然也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也同样赶着牛车去往那个叫朗却朵的小村。他能清楚地说出五十年前朗却朵村每一家每一户的人名,讲出在自己的前世临死前曾赊出过一些货物,要求那些欠钱的人归还。他说的所有话都被一一印证,朗却朵村的七十多位村民一起向他下跪,以为他是真神降临。
这个例子说明,某些特殊条件会触发前世、后世记忆融合的机关,而电影《2012》就成了引发蒋锡礽“伏藏师”记忆的关键点。
“你也许很想跟这位蒋大师面对面交流?也许想分享一些对于伏藏师的看法等等等等。好吧,我现在就会请他出现,亲自回答你的问题。不过首先,请大家双手合十,一起诵念六字大明咒……”
林轩并不认为蒋大师肯定会出现,因为现在毕竟只是魏先生在录音机里说话,根本没有别人。
他正想着,对面书架上突然射出了一道光柱。
第五百六十六章 世界末日种子库
那光柱并非普通灯光,而是一种类似于全息技术的激光投影,在书房正中的空地上投下一个人的影子来,跟林轩印象中的《2012》老喇嘛一模一样,即那位演员蒋锡礽,也就是魏先生刚刚口述的伏藏师。
光柱是从林轩拿走的诗集背后射出来的,可见诗集的存在也是一个诱因,激发了事情进行的下一环节。
此刻,魏氏夫妇似乎在联手导演一幕戏剧,而林轩就是演员,被导演牵着鼻子走,任何有意无意的动作,全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蒋锡礽的影子穿得极厚,上下身都是双层加厚羽绒服,脚下则是既厚又硬的雪地作战靴。如此装扮,只能说明他处于一个极寒环境之中。
这影子是慢慢移动的,而非一成不变的固定图像。
录音机的声音又响了:“看到蒋锡礽大师,不要喜悦,也不必质疑,因为他目前还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愿意,就能跟他交流沟通。他跟我说过的话,也会告诉你,希望那些话对你有启发。不过,在你与他的对话开始前,我想提醒你,他要讲的是一个很复杂的前世记忆的故事,其中时空颠倒,次序混乱,很可能颠覆你记忆中的某段历史知识。听一听吧,如果你被卷进来,也未必是坏事。我还想告诉你,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有些是因为时间原因,在我们出生之前就结束了;有些则是因为空间原因,因为我们不在现场而错过了。那么我请问你,我的朋友,如果我们手握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你愿意被卷入吗?愿意挺起胸膛去拯救地球吗?别急着匆忙回答我,因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极难,不是在短时间内能下结论的。所以,慢慢看,慢慢想,我们还有一些时间来解决它……”
其实,林轩想问的问题很简单:“你的前世是谁?你为什么在那里?”
他觉得,只要解决了这两大问题,接下来跟伏藏师蒋锡礽的沟通就很容易了。
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像,还可以使幻像与表演者产生互动,一起完成表演,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按照魏先生所说,如果可以跟投影中的蒋锡礽对谈的话,那这应该是全球最先进的通讯模式,与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已经有八分相同。
林轩走近那投影,横跨了几步,与那投影面对面。
“蒋大师,蒋大师?”他连问了两声。
沉思中的蒋锡礽如梦方醒,一下子回过头来,望着林轩。
他的脸无比苍白,而嘴唇却十分冶艳,眼神又是那样阴冷,活脱脱就是一个欧洲吸血鬼的经典形象。
“是蒋大师吗?我是来自港岛的林轩,是魏先生指点我跟您交流的。”林轩微微鞠躬。
蒋锡礽用心谛听林轩的话,之后眉头紧皱:“交流?魏先生在哪里,为什么他不出现?你又是谁?你想问什么?”
林轩对于这种“对谈”技术吃惊不已,毕竟目前各大媒体都未披露过“3d实景通话”或者类似技术,只实现了屏幕对谈、2d平面屏幕对谈的模式,距离眼下这种完全是真人、即时、超远距离对谈模式相差十万八千里。由此可见,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最尖端者已经将后来者抛下数百年。
最可怕的是,那些拥有最高端科技的国家绝对不会向媒体披露自己的研究成果,深藏实力,不动声色,只把力量蓄积在暗处,一朝爆发,必将技惊四座。相反,那些发展中国家受到蒙骗后,以为本国已经跟世界强国比肩,跻身于世界豪强之列,可以停下来喘口气发展发展经济了,但事实却是,距离越拉越远,永远无法追赶。
经济学家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超级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科技,那么在全球竞争中永远都处于劣势,最终沦为任人宰割的大笨象。
见到蒋锡礽并与之说完了第一句话,林轩想到了太多太多,一时间精神有些恍惚。组织内部早有智者意识到了各国与美国之间的巨大差距,曾经提出“美国是全球之敌”的论点,并且就此论点反复阐述,如果任由美国高速发展下去,用不了五十年,世界又将重复二战命运,各国再次沦为美国的附庸,任美军予取予求。这种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在航空航天、深海潜航还是电子技术、网络掌控方面,美国人的优势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可是,现实情况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这些方面遏止美国的势头,就像昔日的印第安人的长矛羽箭无法阻止美国牛仔们的长枪短铳一样。
“喂,回答我的问题!”蒋锡礽的影子叫起来。
对于蒋锡礽的问题,林轩只能简单作答:“蒋大师,我姓林名轩,港岛人,是魏先生的朋友。现在,他有事出远门了。”
蒋锡礽重复了两遍:“出远门?出远门?”
陡的,他大声叫起来:“他说过要来北极圈的话吗?他说过吗?”
虽然对方只是影子,但那一瞬间,林轩还是感知到了蒋锡礽体内蕴含的巨大力量。
在那部灾难电影中,蒋锡礽作为一个演员,很好地演绎了绒布寺老喇嘛的角色,面对滔天洪水,镇定自如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敲响警钟,传告四方。
那也许是地球人能够发出的最后一种声音了,自那之后,大洪水吞噬一切,连地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也沉入水下。通常意义上说,那样的钟声被称为“丧钟”。丧钟鸣响,代表着死亡的最终降临。
正因为蒋锡礽是个有着“内心巨力”的人,才能通过摄影机和银幕让每个观众都感受到这一点。电影中,他是小小的配角,但在生活中,他无疑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角。
“他没有留话,不过魏夫人从‘诸葛孔明八阵图’上探知,魏先生去了北极圈。”林轩不动声色地后仰身子,避开蒋锡礽如金刚猛扑一般的气势。
蒋锡礽的情绪立刻变得烦躁而激动:“好好好,他终于肯来了,我以前就跟他说过,大毁灭即将来临,如果不留退路,将会死无葬身之地。他有没有带着太太和女儿一起来?还有那只大鹰?现在好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唯一看得上的智者就要来了……”
江湖上都知道,魏先生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夫人、女儿,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他可以为了这两个人牺牲生命。
现在,林轩可以确定蒋锡礽身处北极圈,这种高级的全息投影技术一定是对方留下来的,应该是之前已经与魏先生达成了某种约定,可以随时保持联系。所以,一听到魏先生去了北极圈,蒋锡礽便兴奋之极。
转念再想,林轩不明白蒋锡礽为什么会提到“太太、女儿、大鹰”,因为这不像是探望朋友、谈论工作,而像是举家迁移、千里逃难。
林轩试探着问:“蒋大师,请教你的前世是谁?你来自哪里?姓甚名谁?你如今为什么会被囚禁在一个苦寒之地?”
没想到这句话令蒋锡礽十分错愕:“什么囚禁?你说是我被囚禁?哈哈哈哈,可笑,可笑,我能被什么人囚禁?”
林轩察觉问题有误,随即改口:“大师,请恕在下愚鲁,您现在所处的是什么位置?”
蒋锡礽的回答直接将林轩的心拉下了冰河:“我在挪威北极圈的‘世界末日种子库’里。”
那个位置应该是在挪威北极圈地区一个极为孤立的小岛上,“世界末日种子库”的正式名称叫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最多可以存储22。5亿颗种子。目前该种子库已经对75万种不同的农作物种子进行了备份,即使面对核战争或者小行星撞击地球等毁灭性灾害,人类依旧可以凭借该种子库中的储备重建家园。该种子库深藏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上山体永久冻土层中,所处的位置比该地区历史最高海平面的海拔还要高。大门完全封闭后,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中的种子都保存在零下18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中,而且都封装在真空包装之内,以保证隔绝氧气和最大限度地降低新陈代谢活动。在向山体内部延伸125米长的隧道尽头的储藏室中,环境温度即使没有经过人为降温措施,也不会高于零下3。5摄氏度。那些至关重要的储藏室代表了未来农业生存发展的机会,全球几乎所有农作物的种子都会搜集到这里进行备份保存。
林轩几年前就读过该种子库的资料,没想到今日会在与蒋锡礽的对话中提到。
挪威在联合国的指导下筹建该种子库,是本着“为后代留下种子”的思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