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伏藏师-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莸确芑鞔笃浦断子谡蟆!闭畔字宜篮螅牟拷锟赏⒗疃ü⒘跷男恪芷妗⒎胨竦嚷柿觳斜蚰希谥厍焓艿矫骶⒉康淖杌鳎鞅惺亟⒑螅绦蚬笾莘较蜃疲笥肽厦髁希餐够髑寰皆谖髂细魇〉墓愦蟮厍岢至私辏钡角宄目滴醭跄辍

    张献忠的失败,与“闯王”李自成之败极为相似,都是内部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大矛盾,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昔日的失败,也许能为今日的胜利提供保障。”玉老先生说。

    “应该怎么做才是上策?”林轩问。

    “那答案就在你心里。”玉老先生指着林轩的心口回答。

    林轩想到历史上那么多大人物都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不禁有些悲凉。

    “我们没有多长时间了。”魏先生插话,打断了玉老先生和林轩的对话。

    “不会有事的。”玉老先生说。

    “救他。”林轩指着玉老先生,也就是指着魔术师的身体。

    “我说过,该死的总会死的,救不救都毫无意义。”玉老先生决然地说。

    “断掌纹无法更改吗?我们也许可以逆天改命,让他挺过去。必要的话,我也可以洗净我的掌纹,用来抵消他生命中的厄运。”林轩说。

    他知道,断掌纹等于是一个人的死刑判决书,要想改变,必须有人做出重大的牺牲。

    手相学上特意注明,智慧线和感情线相交,从手掌的一端至另一端,成一直线横越的手相,称为“真断掌”。有这种断掌纹的人有以下特点:主观极强,不肯听取别人的意见;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差;爱恶分明;做事有责任感,不达成功不停止。

    手相口诀有云:男儿断掌千斤两,女子断掌过房养。这就是说男人断掌,是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价值千金。事实上,很多事业有成的男性也确实是断掌,但是代表有成功的能力不是说有断掌一定能成事业。女子断掌则代表命硬之人,克性较大,对周围的亲人的运势都有阻碍的作用离婚的几率也大。

    以上,全都是说断掌纹“善”的方面,至于“恶”的方面,就只有一条,即“断掌即断命”,是“第一大恶”之手相。

    事实难测,眼下这群人凑得极巧,正好遇到了“川字纹”对“断掌纹”,也就是“极善对极恶”。

    “你愿意用自己的川字纹去救他?”玉老先生问。

    林轩坚决地点头:“没错,我愿意。”

    魏先生也失声叫出来:“那样——危险透顶,何苦如此?”

    人类社会中,孩童是由母亲哺育长大,故大部份人的生命线的开端与智慧线相连而生,称之为“人字掌”。

    明代陈确所撰写的《六爻相术》对相术精确考订,有里程碑性质的贡献。书中特意标明了这样一句话——“女川事事福。男川事事难。右川代代福,左川累累金。”。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女性有川字纹如果可以激活运势,事事顺利;如果男性有川字纹不激活运势就会事事难办。现实中也确实如此,一般身边长不顺利,有小人干扰,财运、事业和预期差很多。右手有川字纹的人蕴藏着福气好运,左手有川字纹的人蕴藏着无限财运。

    激活“川字纹”的运势这个过程就像一个人面对一个仓库,自己有财运但是如何进入仓库的门,还需要风水石来激活。如果想激活命中的好运,化解命中固有的劫难,女士需要带紫冰银镶嵌蓝绒晶的饰品,之后请法师用“四叶幸运石、黄金、玫瑰金、赤鱬鳞、红竹石”制作成石碑护身符,之后让法师按照生日在结印册上添加“橘梗、千叶藤、山岐幡”,这样组合就可以激活运势;男士带红竹石饰品请法师用“四叶幸运石、法体盐、玫瑰金、蜜蜡石”制作,之后请法师按照生日在结印册上添加“云月舞鹤、九虹锦声、音无响子”才可以激活运势。

    “你真的决定这么做?”玉老先生重复地问。

    林轩摊开双掌,伸到玉老先生面前去。

    在他的掌心里,那两对“川字纹”深刻清晰,完美无比。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林轩说。

    堂娜一死,他已经有了归隐江湖的想法,如果能用“川字纹”拯救卧底魔术师,那将是他最大的心愿。

    “你知道吗?川字纹包罗万象,正是世间一切‘伏藏’的珍藏之地。”玉老先生说。

    林轩长叹一声,因为“川字纹即伏藏”这句话他曾经听藏地几大寺庙的高僧们提到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拆解其中最深的秘密。

    “伏藏,针对有缘众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净相耳传’,也可以称为净境或净观,耳传即指口耳相传。你在藏地许久,应该知道伏藏如意宝扎西彭措法王与伏藏法主所传授的‘净相耳传藏‘。在宁玛派教法的传播途径中,第三个途径就是‘净相’。以前很多的高僧大德,都从空中取过伏藏。如今伏藏如意宝扎西彭措法王也曾有很多次示现突然从空中掘取伏藏……”

    林轩听到玉老先生说这些话,心头有些阴翳突然散开,一片空明,无比畅快。

    “伏藏具有速疾、净相、直接、窍诀、捷径的殊胜特点,一个真正的伏藏取出来之后,都会度化一定数量的有缘众生,特别是在刚刚取出来的时候。一个伏藏法刚刚取出来的时候,如果能如理修持,它的加持力会非常大,很容易获得成就,但是随着后者的承接与延续的因缘越来越复杂而不直接,其加持力自然慢慢减弱。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刚刚转说佛法不久的五百年当中,修行成就的人特别多,后来修行成就的几率在慢慢减少,是一样的道理……”

    林轩低头凝视着自己的掌纹,耳边的声音渐渐远了,心上的声音却越来越震撼。

第四百九十章 如来藏

    普通人常常提到“人生的意义”,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么,这里的“意义”和“价值”具体是指什么,却从未有官方说法或者是定型的内容。所以,这句话完全变成了空话、套话,到了关键时刻,往往无法给需要帮助的人以崇高的信仰和抵抗黑暗的力量。

    林轩此刻想的,正是从小就在说的“意义”和“价值”。

    他本来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要凭借超强能力击败邪恶,救更多的人。现在,他发现,如果一个人的信仰不够坚定、向善的决心不够强烈,那么即使消灭邪恶,这些人就会变成新的邪恶,而不是这个社会的主人。

    他知道,当年莲花生大师给弟子们灌顶、传法后,把各种灌顶、修法、仪轨的传承,交付给不同的伏藏师,并特别嘱咐不同的护法神保护这些伏藏,同时给予了最决绝的叮咛:“未来什么时候需要这些伏藏法,什么时候就能取出来。”因此,依靠这种殊胜的因缘,才使藏密代代流传,不会断绝。任何一个时代和地区,只要出现一位标准的伏藏大师,就可以从他的智慧心田里取出伏藏。所取出的伏藏中,灌顶、修法、仪轨的传承涵盖一切佛法精义,总集四大事业(息、增、怀、诛),而且传承非常清净。这是莲花生大师特有的、非常伟大的弘扬密法、续佛慧命的诀窍。依靠这种窍诀,藏密永远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毁灭。

    所以,伏藏是非常奇妙的佛法传承方式,莲花生大师说过,藏密的最后一个希望就寄托在伏藏身上,因为伏藏藏在如来藏中,而这个如来藏永远都不会改变,所以伏藏永远都不可能被彻底毁灭。

    “前辈究竟要带给我什么?”林轩喃喃地问。

    “为什么要别人带给你?为什么不是开启你内心的伏藏?”玉老先生问。

    林轩的心灵被深深撼动,惭愧到汗流浃背的地步。

    这个问题如同“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简单,因为“伏藏”是一个人本身就具有的,外面来的人不过是替他打开那扇窗子一样。窗子开了,阳光照进来,那些来自远古的神秘讯息就露出了本来面目,一切高明智慧开始成为能够被人解读的文字。

    “是。”林轩只说了一个字。

    魏先生猛地击掌:“好,说得好极了。一切佛法的真髓在于点化和顿悟,我现在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深山古刹内的两位高僧一样。虽然年龄不同,但智慧却不分高下。我曾亲眼目睹过无数次掘藏的过程,但那些人、物、事都没有触动我的内心,而你们今日说的,却仿佛是一柄重锤,敲在我的天灵盖上,让我幡然猛醒……”

    飞机蓦地抖颤了一下,似乎出现了某种机械故障。

    随即,驾驶舱里所有的灯都灭了,机舱里出现了短暂的黑暗,最终只剩舷窗里射进来的天光。

    这是在万米高空之上,任何人对飞机故障应该极为敏感,因为那关系到每个人能否活着落地。但是,他们三人谁都不去理会那事,只是静静地对立着。

    “莲花生大师认为,虽然伏藏大师们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即使不是大成就者,也至少是开悟的人,但他们也受生死轮回的影响,要经过很多生生死死。在这些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令意识不断的毁灭又重新唤醒,其间会被忘掉很多东西,所以不能把伏藏藏在人的第六意识之中,而藏在如来藏中,即证悟空性的智慧当中,因为这个智慧永远不会改变……”

    林轩听玉老先生讲这一段,心里像饮了一杯玉泉水泡的龙井茶一般通畅舒泰,嘴唇也感受到了一种来自高深知识、智慧真髓的微甜。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他则感到,这一刻灵魂已经离开身体飞升,飞到最高明的境界中去。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死亡后,进入正式的阴间前,必须喝下一碗孟婆汤,忘掉前尘往事,记忆变成空白,准备投胎转世,成为一个“新人”。

    带着前世记忆出生的人也有,但却是极少数。

    如玉老先生所说,如果拥有“伏藏”的人经历死亡、转生的过程,就会抹平记忆,成为一个思想全新的婴孩——那样的话,他所拥有的,就不是真正的“伏藏”。

    “比如说,虚空与漂浮虚空中的云,无论云怎样千变万化,虚空永远是恒定无动,因此云起于虚空,最终必幻灭于虚空。如来藏就像虚空一样恒定无动,即使历尽生死轮回,也不会动摇如来藏。所以,莲花生大师把伏藏藏在如来藏的智慧中。当开发伏藏的因缘聚集的时候,伏藏师只需进入证悟智慧的境界,伏藏的内容立即会全部显现出来。所以有很多伏藏大师在写完了整个伏藏内容以后,也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但是大成就者,却清晰一切的来龙去脉。很多大修证者、上师的修证是非常殊胜的,可于梦于定之中,轻易自在地游历莲花生大师的刹土或极乐世界等清净佛刹,在佛菩萨坐前听闻教法,当从梦或定中醒来之后,就将这些修法完整无误地记录下来,一种修法或者仪轨便形成了……”

    玉老先生的诉说已经告一段落,声音越来越轻,气息越来越弱,似乎随时都会离开魔术师的身体,回到来的地方去。

    “我懂了。”林轩回应。

    “你懂了吗?”玉老先生问。

    林轩深思了十几秒钟,又忽然摸着心口自问:“是啊,我懂了吗?那些深藏在如来藏中的智慧,像雪山上万年寒冰下的水,流淌不止,但外界的人却被坚冰挡住,看不见那些代表着智慧的水。这一刻,我以为我懂了,谁知道我所理解的是否真的是伏藏的本意?我是伏藏师,难道也可以做自己的掘藏师吗?”

    这一问,似乎将玉老先生也问住了,愣怔地张着嘴,深深地凝视着林轩。

    “前辈——”林轩轻声呼唤。

    蓦地,二等舱方向传来杂沓的脚步声,几十名身着普通人服饰但身法、面目却绝对不是普通人的中年人猛扑进来。

第四百九十一章 闽南邪术

    “那是什么?我可以那样做吗?”林轩没有得到最后的肯定回答,又追问了一遍

    “杀了他们,杀了他们!”冲进来的几十人一起乱七八糟地叫嚷着,但用的却不是汉语,而是一种极为古怪的闽南土语。

    那种话让林轩心中一惊,因为之前组织领导交代过他另外一件事,正是跟一位闽南的邪派绝顶高手有关。

    “前辈,我在等您的示下。”林轩第三次追问。

    玉老先生老僧入定一样,微微眯着眼,鼻孔一张一闭,轻轻噏动着,浑然不觉林轩的声音。

    “不要急,你只管问,剩余的事交给我!”魏先生低吼一声,倏地冲了出去,扑向那几十人。

    魏先生在上一代江湖中,威望、身手仅次于“南白北雷”两大高手,所以在贴身肉搏中,不怯任何场合。

    这一次,林轩需要现场立刻恢复安静,免得打扰玉老先生的沉思。

    “杀了他们——”混乱的叫声并未维持多久,因为魏先生出手如电,一个回合过去,即打倒了三分之二的敌人。

    他的功夫来自于中国古典派的“大擒拿手”、“大摔碑手”、“大劈棺掌”,威猛刚硬,气势如虹。飞机上地方狭仄,他挡住要道,敌人围不上来,形不成合围之势,发挥不了群体作战的优势,所以立刻被魏先生控制局面。

    “咒语……”玉老先生轻轻说。

    林轩向前探身,全神贯注地谛听着。

    “我看到了咒语……刚过一百岁的时候,我看到诵经的人举着经幡走向大雪山,一边走,一边在玛尼石上写下很复杂的咒语。他们把玛尼石扔向山谷,山谷里就长出五彩缤纷的遍地花朵来。”玉老先生说。

    林轩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那种情景讲的是数百年前藏地高僧“行走布道”的场面。那些受命于佛祖的高僧们为了让普通平民认识到佛法的重要性、神奇性,所以就使用了这种“掷石生花”的高明手法,其中的奥妙,与佛祖“掂花讲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宁玛派早期师徒相传和诵经同时存在,到了公元14、15世纪时,萨迦派与噶举派高层相信杂密长生方法分为两部咒语,萨迦派有一半咒语,噶举派有一半咒语,这是因为宗喀巴大师向香巴噶举僧人求教一些杂密修行方法时,香巴噶举僧人将包括长生等秘法分开传给宗喀巴大师。萨迦派与噶举派高层相信取得长生方法之后,就可以展现佛法之伟大,因此两方起了巨大的争执。于是,包括宁玛派等都出现了不念经、不修法的涣散局面。

    那段历史,被记载入教派历史中,真的是修行者的莫大悲哀。

    “前辈,请说得更清楚一些。”林轩说。他希望明确地知道,自己身怀的伏藏、掘藏究竟是什么东西、怎样进行,而不是让一切仍旧处于混沌之中。

    “咒语……宗喀巴……宗喀巴意识到杂密咒语虽然种类众多,法力强大,但是对于没有超脱**的人,轻易掌握杂密会带来灾难。宗喀巴提出了改革方法……那些方法的出现,让密宗得以继续……”玉老先生说。

    林轩冷静地代替对方叙述,以节省时间:“方法有两个,第一个是去除杂密永生、不老、不死、复生、召唤鬼神等咒语,只保留简单修行和基础治病的咒语,这个也称作‘纯密改革’,意思是将杂密选择性传给弟子,选择后的成为纯密;第二项改革是整顿纪录,但是仍然有些宁玛派僧众不愿放弃得到杂密永生之术也因此产生分类。依据《土观宗派源流》说,直至公元16世纪时,宁玛派中还有僧人曾经意图得到杂密永生之法,最终无果,只是找到一些简单的祈福,纳财的咒语。”

    “没错,正是这样。”玉老先生长叹。

    侧面,魏先生加速打倒了所有敌人,但当他低头察看那些人的真实身份时,表情越来越凝重。

    “小兄弟,我们遇见大麻烦了,这些人属于华裔中南洋蛊术一派。我不确定这架飞机上还有没有其他敌人,但他们饲养的蛊虫却可以轻松逃过机场安检,一旦在飞机上释放出来,我们就……完了。”魏先生气喘吁吁地说。

    林轩来不及回头,玉老先生已经继续说下去:“密宗的内容极为庞杂,为三部,即杂密、胎藏界、金刚界。杂密部多为仪轨、咒语,讲究神通与法术是密宗最早的雏形,保留了密宗所有法术和奥义。杂密,意思为不纯或不系统的密法。开元年间,开元三大士译出胎藏界与金刚界密续之后,这两部密续被称为纯密。相对于纯密,在它们之前译出的密教经典与咒语,法术,都被称为杂密。杂秘保留一些,早期法术,如幻术、式神术、召唤术、傀儡术、祈福、祈雨、治病、安家、息灾,乃至于驱使鬼神、包罗万象,如:女用彧鸈、男用黑赤鱬牙添“千帆团扇、闻竹、刳舟剡楫”三个押契,把人的险厄运势引导到解脱的境界制服凶煞,并超脱欲念,感受到运势改变,完全专注固定在好运位置,从而达到避免凶煞的方法——这些和‘佛教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伟大思想不合。佛教弟子可以用杂密符咒,但是祈福,求财要慎重,不能对每个人都使用,要不人会有懒惰之心,只有对真正需要祈福的人才可以使用。所以一般上师不轻易使用杂密的法术,只有为了帮助贫困或者命数很不好的佛门弟子才使用,以展现佛法伟大……”

    嗡的一声,林轩头顶的空调出风口震动起来。

    他抬头看,一群黑色的飞虫正涌出塑料栅栏,凌空飞下。

    “是蛊虫!”魏先生大叫。

    飞虫直扑玉老先生,几乎是一眨眼之间,就将玉老先生的头面完全包裹起来。

    林轩一急,反手脱下外套,裹在双拳上,沉腰坐马,向着玉老先生的脸部双拳击出,以劈空掌力震飞黑虫。

第四百九十二章 佛门经典

    江湖上曾有一段时期,人人谈蛊色变。

    苗疆炼蛊师们擅长从阴湿之地攫取五大毒虫互咬,将最后的幸存者制成蛊虫。

    湘西历史上曾有个存在了八百年的土司王朝,实行的是非常残酷的封建农奴制,老百姓遭受重重压迫,妇女比男人的命运更苦,毫无人生权利可言。湘西的是苗族妇女为了最起码的生存权,被迫采取措施,保护自已。她们从山上捉捕来几十种有毒的较小动物,将它们一起放在桶子里盖住,不给它们喂食,逼着那些饥饿已极的小动物互相残杀。小动物以大吃小,余下最后一条最大的动物,其全身聚集着几十种有毒小动物的毒性,成为剧毒动物,被人晾干研成粉末,储存于瓶内,即为“蛊毒”。湘西妇女若遭人侵犯,即悄悄将藏于指甲的蛊毒倒入仇人的茶杯、酒杯或饭菜内、或水缸里,即为“放蛊”。只有放蛊的人才有独门解药。

    湘西的“蛊术”和泰国的“降头术”被称为东南亚两大邪术。湘西的蛊术和湘西的赶尸一样,到现在也没有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和赶尸不同的是,放蛊几乎在湘西地区都有留传,而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溆浦四县。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只附在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所谓的放蛊方式和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见过,但却根深蒂固的留在人心。苗族几乎全民族都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殖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进攻,索取食物,让蛊主难受,就将放蛊出去危害他人。

    其实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呼的一声,那些蛊虫一散复来,根本就不给林轩救人的机会。

    “趴下!”林轩大叫。

    玉老先生的行动稍有迟缓,等他趴下,毒虫已经入侵了他的面部皮肤。

    “记住,记住,伏藏师的使命是无比远大的,记住——”玉老先生声嘶力竭地叫喊着,突然间语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林轩的心猛地一沉,因为他预感到,一定是蛊虫侵入了玉老先生的咽喉,他的声音才被割断。

    “让我来吧!”魏先生火速杀到,手中握着一件救生衣,瞬间将玉老先生的头部裹住。

    “不要碰我,不要碰我……”玉老先生拼命挣扎。

    “那是唯一的办法!”魏先生回答。

    他突然后撤,救生衣将玉老先生的脸部抹了个干干净净,蛊虫全都沾在救生衣上。

    “好了,结束了!好了,就这样结束吧……”玉老先生疲惫无力地低语。

    林轩终于松了口气:“好。”

    魏先生在玉老先生胸口一拍,一枚黑色的虫子由玉老先生嘴里弹出,振振翅膀,扭腰飞走。

    “还好,蛊虫没有及时地在玉老先生胸腹部留下痕迹,否则的话,那就麻烦了。”魏先生松了口气。

    “去看那些法典,真正的东西……在……在法典里,去看那些佐钦寺的法典!”玉老先生又叫。

    “哪些法典?”魏先生问。

    玉老先生充耳不闻,只是继续说:“1684年第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命其弟子宁玛派高僧白玛仁增大师前往康区传教,在康区又得到林葱和德格两大土司的鼎力支持,于1685的在德格东北不远处建立佐钦寺,第一代活佛,自此转世相承。后来佐钦寺得到从清朝中央政府到地方势力以及周边国家不同程度的支持,其发展之规模、速度等各个方面皆超过噶托寺和白玉寺,成为西康地区最著名的宁玛派寺院。根据四川省档案馆藏档案,‘清雍正九年(1713年)果亲王来康时,特赠镀金佛像100余尊。第三代任宝卿系*姨表兄弟,得西藏资助创设讲经院。不丹国不仅派僧人前来学经,而且礼聘该寺大喇嘛担任国师。第五代任宝卿获不丹国的损献,开办高级部讲经院,免费为深造者提供食宿。竹庆寺因有种种特殊援助,发展神速,成为四川藏区宁玛派之三大主寺之一’。这便是佐钦寺之所以如此兴隆长盛的主要客观因素,在主观方面佐钦寺也做了不少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工作。比如,佐钦寺在教学方面,参照格鲁派在系统学习佛教显宗理论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开设了必修的十三部显教经论课程,它们分别是《俱舍论》、《因明论》、《部律论》、《摄大乘论》、《辨中边论》、 《辨法法性论》、《现观*论》、《入中论》、《入行论》、《根本智论》、《回诤论》、《无常观论》、《解脱道论》。这十三部经论相当于格鲁派寺院里学习的五部大论,同时进修隆钦饶降巴等宁玛派著名学者的论著。因此,佐钦寺逐渐变为甘孜、阿坝地区乃至整个藏族地区系统学习宁玛派教法的中心寺院,甚至成为一座深造佛教知识、研习藏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学府。解放前,佐钦寺常住寺僧一般在五六百人左右,而且‘它的声望似乎也超过了前藏的多吉扎寺和敏珠林寺。各地宁玛派僧人也常到这个寺院求学,不丹和尼泊尔的的宁玛派僧人也往往来这里求学的’。可以说,佐钦寺不仅在中国藏族聚居地区赢得很高声誉,而且在周边国家享有崇高的威望。佐钦寺仅在中国藏族聚居地区就拥有一百多座宁玛派属寺,这些寺院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甘孜二地,以及青海玉树等地区……”

    那个寺庙的来历林轩当然知道,但他不清楚此刻玉老先生突然提及佐秦寺是什么用意。至于法典,人人可见,又何必专程跑到佐钦寺去看?

第四百九十三章 云层黑洞

    忽然之间,林轩觉得,自己正开车行驶在一条漆黑的高速公路之上,两侧全都是深不可测的荒野,前方则是永无止境的未来。有时候,侧面偶尔掠过一两盏路灯,但却转瞬即逝,无法照亮恒久的黑暗,对他的旅行也没有任何警醒的意义。

    在这样的一种旅程中,他能做的就只有双手握紧方向盘,踩下油门,以最快的速度前进,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逃离黑暗,趋向光明。可是,他身后的是黑暗,身前的也是黑暗,黑暗吞噬了一切,包括时间和空间,甚至是他的思想。于是,他在越来越深刻的黑暗中,越来越绝望地意识到,无论多快的加速度,都不可能逃出黑暗的掌控,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力气,最终将归于虚无。

    “难道我是处于最大的黑洞中吗?”他忍不住低头检视自己的身体,但身体也仿佛消失了,他所拥有的只是自己的一段视线。

    黑洞拥有湮没一切的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说,当任何一种物体、形体处于黑洞之中,将会变成虚无,有等于无。

    “黑洞——”他奋力地抬起双臂,欲向上逃离,改变自己的空间轴坐标。可是,那仍然是毫无用处的,因为黑洞是三维甚至是多维的,在任何方向和维度上,将他全方位、全身心地消灭掉,直至一切尘归尘、土归土。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已经窒息。当然,也可能是黑洞连他的呼吸都吞噬了,使他变得并不存在。

    “去看那些经典。”他耳边又响起了玉老先生的声音。

    “古往今来,中华上下五千年遗留给我们的那些经典的文字,将变成一枚枚指南的路标,让我们逃离无知的荒漠,走向知识的绿洲。”这依稀是中学时代他的语文老师李华清摸着他的头说过的话。

    “有人把图书馆比喻成知识的海洋,但我却把它看成是远航的巨轮。有了巨轮,一个人的人生才永不颠覆,将未来变成坦途。”这依稀是大学时图书馆里那个秃头顶的管理员说过的话。

    “林轩,华裔江湖之中,每一名有爱国之心、爱国精神的有志之士,都是一块可以信赖的方方正正的城砖。正因为有这些砖,才有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长城是华裔的骄傲,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没有人会去注意那些普通平凡的城砖。华裔高手活着的意义,就是煅烧自己,把自己变成城砖;牺牲自己,成就国家。”这是他的武学老师说的,任何时候想起来,都会令他热血沸腾。

    忘掉祖国、忘掉历史的人都是可耻的,所以中华前辈才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铿锵有力的治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