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伏藏师-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全球文学巨匠的托尔斯泰是站在一个极高的精神层面看待“战争”与“和平”的,犹然如此,他尚且无法肯定地说,到底是“战争”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还是“和平”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所以说,战争与和平是永恒的命题,跟爱、死这两个男人、女人之间的终极命题一样,是“活着的人类”所无法看透的。

    那么,如魔术师所说,他的人生目标是“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解放而战”又从何谈起?岂非空中楼阁一般?

    “你们——我不开玩笑,十分钟后*就会爆炸,所有人一起灰飞烟灭!”那空姐被林轩和魔术师无视,顿时变得怒不可遏,先前刻意伪装出来的温柔娴淑已经荡然无存。

第四百七十四章 忘我一战

    “可怜的人!”魔术师大笑起来,因为他也发现了一件事,本来垂着头入睡的魏先生已经不在座位上,而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空姐的背后。

    以魏先生的江湖经验,别说是空姐孤身一人了,就算再有十个八个的同党,也不可能是魏先生的对手。

    林轩早就注意到了魏先生的动作,所以对眼前的局势一点都不着急。

    空姐越发愤怒,气急败坏地指着魔术师:“不许笑!你的名字已经上了教授的死亡名单,很快就会横死街头……”

    魔术师毫不在意,转身向着林轩:“你怕不怕?”

    林轩摇头:“没什么好怕的,你是来帮我的,你都不怕,我怎么会怕?”

    魔术师眨了眨眼睛,脸一红:“我其实很怕,但为了最后的胜利,我别无选择。还有几分钟时间,我们必须得抓紧了。”魔术师指了指电视机。

    屏幕上,元首那张脸仍在,但林轩怎么也无法把电视里的人与叱咤二战的纳粹元首联系起来,因为两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没关系,你们有的是时间,我已经调整了自动驾驶仪,让这架飞机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空做椭圆形盘旋,至少可以增加两小时时间。当然,只要你们需要,在这里盘旋至燃料耗尽都不是问题,因为我刚刚通知了塔台和航空公司,说我们的飞机有点小故障,需要延长航行时间。”魏先生笑眯眯地说。

    空姐闻声大惊,倏地转身,枪口指向魏先生。

    魏先生的动作极快,脚下一进一退,就夺下那支手枪,然后戳中了空姐腰间的穴道,令她软绵绵地倒地。

    “一切平安无事。”魏先生说。

    魔术师将自己的左掌贴在电视机的散热罩上,右掌贴着林轩的左掌掌心。

    “从现在起,把一切有形的东西都当成是幻觉,把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当成是真实的。记住,我们是用思想去解决那件事,身体无用,只能留在这里。”他说。

    其实不必他提醒,林轩也知道接下来他们要做什么。

    “假设一切传闻都是真的,一切历史记录都是假的,那么,我们就将得到另外一个完整的反转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一切都是可以解释的。比如说,希姆莱说过的沙姆巴拉洞穴、地球轴心、不死勇士神力都是存在的,而元首也在近卫军亲信的保护下逃离柏林,抵达藏边阿里地区,径直进入沙姆巴拉洞穴,成为唯一掌控地球轴心的人类——于是,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失去柏林和欧洲的元首仍然具有毁灭世界的强力,这种力量要比美国总统、五角大楼、美利坚合众国海陆空三军部队更强大,其中的差距,相当于神界与人界的对比。只要他想,就可以瞬间毁灭地球,抹平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痕迹。只有这种说法,才能解释得通他为什么放弃掌控欧洲的大好局面,孤注一掷地寻找地球轴心……”魔术师缓缓地说。

    林轩默默地点头,谨慎地接受魔术师掌心里传来的热力。

    “我翻阅过很多资料,日本人从未放弃过对地球轴心的追寻,因为他们固执地认为,地球轴心一定存在。同理,作为邪恶轴心国的第三方——墨索里尼执掌的意大利政府也深信地球轴心的存在。德、意、日三方既然能结为攻守同盟,自然是因为他们的元首与军政高层有着相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教授最受天皇信任,而其出身却极其神秘,我们神枪会发动了全球范围内的所有线人,费时三年,才查出他与二战时的意大利政府有特殊关系。可惜的是,神枪会的线人在调查此事过程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死于各种各样的意外。我们很明白,神枪会孙家与教授已经是势不两立,虽然我是尾张荣枯的弟子,但我已经做好了随时遭受意外的准备……”

    魔术师娓娓细说着,但他脸上始终带着无所畏惧的凛然之色。

    他掌心里释放的热力越来越汹涌,使得林轩的心跳持续加快,由平日的每分钟七十次渐渐到达了每分钟二百次左右。

    蓦地,林轩看到了一条倾斜向下的白色隧道。

    隧道本身是黑灰色的,但汹涌的水流沿隧道下泄,那长约十米、高约七米的隧道竟然被水完全充满,仿佛高楼上的二次升压水管一般。

    林轩就在隧道之中,随着水流飞驰而下,视线中只是白水,看不清任何其它物体。

    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不存在,只剩视线如摄像机一般机械地工作着。

    到后来,空间不存在了,他体会不到身体跟随水流前进的无助感。相反,他已经与水流融为一体,水即是他,他即是水,摄像机的观察角度完全与水的流向一致。

    最终,他对于时间的感觉也消失了,不再担心时间的流逝、水流速度、水世界带来的危险。

    最后的最后,他抵达了一种完美的“忘我”境界。

    忘记身体、忘记空间、忘记时间直至最后达成“忘我”境界,是人类修行的渐进过程。这四种阶段的飞跃很不容易,无论是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对此有过分析统计。大致来看,由“本我真存”到“忘记身体”,需要三年的坐禅时间;再到“忘记空间”,至少需要十年;至“忘记时间”则要三十年修行才能达到;至于“忘我”,则根本无法计算,因为有些修行者枯坐一生,都未必能真正地“忘我”。

    《庄子??天运》中说: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

    《晋书??王坦之传》中说: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此天地所以成功,圣人所以济化。

    真正能“忘我”的,已经近乎圣人。

    古之智慧者如禅宗大师神秀毕生钻研佛经,仍然只达到“看见本相”的阶段,故此写出了史上著名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休使惹尘埃。

    佛经记载,神秀大师是汴州尉氏人,隋末出家,唐高祖武德年间在洛阳受戒,五十岁时嗣禅宗五祖弘忍,历六年,升为上座僧。弘忍卒后,神秀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开禅宗北宗一派。

    他在这首偈语中直抒胸臆,认为身是觉悟的根本,心像明镜一样,能照万物。物象来时,镜不增加,物象去时,镜不减少。换句话说,他已经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眼旁观、超凡遁世”的境界,能够看清我、人、它、世界的根本界限。

    “菩提”一词为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 tree、large 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当日,神秀写完偈语,遍示众僧,自以为必定能接掌师父弘忍的衣钵。熟料,寺院低级僧人慧能却惊鸿闪现,写出另一首一鸣惊人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

    神秀、慧能可称为一时之瑜亮,然则“既生瑜何生亮”?与慧能这样空前绝后的大人物生在同一个时代,是神秀最大的悲哀。

    敦煌本《坛经》中原原本本地记载了这件禅宗里的典故:弘忍为考验弟子禅解的浅深,准备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验。时神秀为众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之。慧能在碓房间,闻僧诵这一偈,以为还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众见此偈,皆甚惊异。弘忍见了,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

    这段典故林轩曾百遍千遍地看过,当时无所领悟,此刻在魔术师的心灵牵引之下,突然顿悟:“人这一生之中,身是负累,无法依照思想的指引穿越千山万水;心是负累,一旦动心,只会一次次受伤害。只有摒弃身心的负累,才会形成精神上的巨大突破。”

    他钦佩神秀僧的日夜苦修,也羡慕慧能僧的慧眼慧心,但他自己一定也有自己的路。找到那条路,就将不再迷失。

    堂娜一亡,林轩的心便陷入无休止的痛苦迷惘之中。如今,对于堂娜的思念已经成了巨大的累赘,变成成百道枷锁,将他重重锁紧。所以,他必须强迫自己走出来,才能重新做回原来的那个林轩,为了组织而战。

    此刻,他脑海中忽然浮起了《金刚经》末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那个四字偈语句。

    如果可以像经书中说的那样,把过往经历的所有事情都看作是梦幻泡影,像露水一样见太阳即散,像电光一样转瞬即逝——如此一来,人就获得毫无牵挂,潇潇洒洒,由人性之中提炼出佛性,最终跨越一切心灵沟壑,获得圆满的修行。

    “如果我可以做到,是否就可以把堂娜忘掉了?”他在随波逐流的奔行中痴痴地想。

    水声轰鸣,波涌浪翻,不知要将林轩带往哪里去?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译者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后由禅宗所倡导,是禅宗著名的经典,持诵该经功德显著,唐以后诸朝代都有名僧大德推崇此经。

    台湾著名禅宗大德耕耘导师曾说,持诵《金刚经》具有消灾、解怨、灭罪的功效。

    这个四句偈语教导人们不要执着于过去的恩恩怨怨,要把它放下。持诵《金刚经》到了最高境界就是“正受”,有了正受,人才能“达世如幻”。从今以后,不会再执着于过去的恩恩怨怨,也不会耽心未来会怎么样,只活在当下,把一切都放下,这才是人生最幸福、最快乐的事。

    再向前,突然看见水中突兀地长出一棵参天巨树来,枝叶覆压数百米,上面栖息着各种各样的璀璨水鸟。

    “是菩提树!”林轩认出了那棵树。

    菩提树生长在印度,树干高大,树冠覆盖范围很广。

    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古印度一个小国国王的儿子,他不愿过王宫里的荣华富贵生活,为了寻求人生的真谛,毅然出家修行,经过几年的艰苦修行,终于有一天他来到尼连禅河中沐浴,浴后坐在一棵菩提树下,面对东方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得无上大觉,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起来。”

    释迦牟尼经过七天七夜的沉思静虑、冥思苦想,终于在黎时分豁然开朗,彻悟了人生无尽苦恼的根源及解脱轮回的方法,从而成为大觉大悟、至高无上的佛祖,菩提树也因此被称为开启修行者智慧法门的“神树”。

    后来,佛教界亦把修行得道的高僧称为“菩提”,比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开篇一句就是:须菩提,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一句翻译为通俗语言后意思就是“那菩萨啊,在很深很深的禅定之中”。

    只有菩提树下长时间的打坐禅修,才能想通人间道理,像菩萨一样云游四方,超度别人。

    在藏地,林轩见过太多来自尼泊尔的苦行僧,那些人的生活颠沛流离,饭都吃不上,有时只能寄宿于好心人的廊檐之下。这些僧人的外表跟乞丐差不多,其精神状态还不如乞丐愉快,一生的工作就是在各个城市之间跋涉流浪。

    林轩与其中一部分人交谈过,发现他们的智慧、头脑、思辨都是上上之选,有些还具有高等学历,但忍受不了循规蹈矩的城市生活,才采取了这样一种离经叛道的表达方式。

    他们所做的,正是去掉了“梦、幻、泡、影、露、电”之后的纯真修行,摆脱一切束缚,精神与**全都无限贴近于大自然。

    “我懂了,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修行者,都有着各自的追求目标。有的人精神坚定,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有的人却意志薄弱,无法持久前进。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是缘法的真谛,因为西方哲学家说过‘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理,天下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修行者。大道朝天,殊途同归,这才是所有修行者们要走的那条也许晦暗、也许光明的路……”

    在汹涌的水流之中,林轩久被压迫的心似乎已经解脱出来,那正是禅宗顿悟的力量。唯有顿悟,才能让一个人的困惑之心再见光明。

    水势渐渐弱了,林轩不偏不倚地向着那菩提大树冲过去。

    在他潜意识中,那棵树是灵魂的栖息之所。

    菩提树的存在是一个预兆,林轩收缩身体,终于在经过大树的时候,一跃而起,踏足于大树的枝桠。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天使芳邻

    林轩耳边传来叽叽喳喳的嘈杂鸟语,但他仰面望去,枝繁叶茂,鸟儿们尽藏身绿叶深处,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你在哪里?”他提气大叫。

    魔术师没有回应,似乎并未与他一样随着水流下来。

    正前方,巨树树干正中,有着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

    他向前走,到了洞口前面。

    树洞幽深,空不见底。侧耳谛听,洞内毫无声响,与外面的水声、鸟语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反差。

    “树洞通向哪里?”林轩不禁有些踌躇。放眼四望,水光接天,仿佛这巨树是茫茫水上唯一可供栖息之地,不进那洞里去,根本没有另外的出路。

    这种情形,让他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一部幻想电影,名为《未来水世界》。在那部片子里,未来的地球被海洋涵盖,陆地极为稀少,并且成为人类必争之地。在大水面前,人类束手无策,只能艰难生存。就像现在,形势逼人,他除了走入那树洞,连回头的路都没有。

    这里是思想的浩瀚海洋,而一个人的思想一旦融汇到海洋中,则微不足道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只能如此吗?魔术师引导我到这里来,下一步该做什么?”他犹豫了十几秒钟,毅然前行,进入树洞之中。

    他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能够审时度势之后,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不做无谓的拖沓延迟,那样只会浪费时间,贻误战机。

    洞口之内是一道旋转木梯,一路迤逦向下。

    林轩这一次不再犹豫,循着阶梯快步前进。那阶梯是凿刻于树干上的,逆时针旋转,精巧、工整、光滑,仿佛经由几百名匠人细心地打磨过,令每一层阶梯都成为不可多得的工艺品。

    他的右手边就是树干的内壁,上面布满了一圈一圈的年轮。

    年轮是木本植物主干横断面上特有的同心轮纹,一年内季候不同,由形成层活动所增生的木质部构造亦有差别。暖季生长旺盛,细胞较大,木质较松;冷季生长缓慢,细胞较小,木质较紧。这两层木质部形成同心轮纹,根据轮纹,可推测树木年龄,故称年轮。

    巨树的年轮极其紧密,粗略看至少有数千圈之多,也就代表它已经存活了数千年。

    林轩一边走,一边抚摸那些年轮印痕,心中感慨万千。人类虽然自诩为地球上的高等动物,但其出现、进化、发展的过程无法跟远古植物相提并论。巨树用年轮记录自己年龄的同时,也记录着地球的进化过程。再过千年,人类消亡于地球之时,这些巨树仍然存在并将一直活下去,再次记录下这一代地球人自生自灭的过程。

    如果植物可以开口说话,那么它们将是比人类更具有远见卓识的族类。

    由此他又想到了魏先生,因为魏先生年轻时就曾遭遇过“巨树成精说话”的奇事。

    人生百年,即使自诞生至死亡的每一天里都不分昼夜地学习,也不可能看遍全天下。所以说,比起包罗万象的地球来,人类的智慧、眼光与脑容量还是太微不足道了。

    那种一圈一圈的环形下降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林轩已经忘记了时间,而且是在深刻的沉思中前进,所以他根本不在意自己走了多久。

    直到他脚下踩到了坚硬的岩石,才恍然发觉,已经穿过了树洞,到达了另外一个世界。

    此刻,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白色的世界,目光所及,石壁、地面全都是乳白色,像是刚刚淋过牛奶一样。

    他向前走,踏上一个乳白色的广场,大约两百步之外,是一大片乳白色的石壁。那石壁极高,视野之内不见尽头,百米之上全都被乳白色的云雾遮住。

    石壁之上,密密麻麻地开凿着无数山洞,这让林轩联想起原先生等人居住过的那片山壁石窟来。

    当然,这种石壁挖洞的形势也让林轩联想到中国大陆陕西省的窑洞建筑。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汉族民居形式,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在陕西的延安、榆林等地,随处可见傍山而建的窑洞。早在4000多年前,生活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汉族先民就有挖穴而居的习俗。窑洞依山而建,在天然土壁上水平向里凿土挖洞,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而且住在里面冬暖夏凉。直到今天,窑洞式房屋还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居住人口达4000多万。

    “穴居”曾经是原始人类最重要的栖息方式之一,人类的生命密码中有着强烈的穴居情结。而且,很多已经“开天眼”的异术师都曾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过,五千年来每一次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朝代更迭,都是拥有土地的神击溃了占据城市的魔,以“农民消灭城镇”的相同斗争路线取得了胜利。

    万物生长,来自泥土,所以唯有亲近泥土、接引地气的人才能最终成功。

    在藏地各大寺庙中,僧侣们闭关自省时,都是把自己关在切入山体的洞中,令自己的灵魂与大山、大地相融合,以此来获得醍醐灌顶般的顿悟。

    虽然看不见人影,但林轩相信,那些山洞是为了给某些人居住而开凿出来的。以洞口的数量来看,粗略估计,很久之前此地应该居住着数万人。

    林轩向前走,到了广场中央回望,见那巨树亦是高高矗立,树头直插云雾之中,既壮观又诡奇。

    “巨树是生长在水中的,现在这里却一滴水都没有,难道已经被云雾隔在天外了?”他困惑地自言自语。

    他回想树洞内的细密年轮,忽然醒觉:“一环年轮代表一年,逆时针穿越树洞时,是否每下一层阶梯,就等于是退回了一年的光阴?可惜我没记住年轮的数量——”

    蓦地,一队人由树干顶上急速滑下,距离地面还有十几米之时,一起张开双臂双腿,借助身上穿的黑色滑翔衣翩然落地。这群人一看就知道是训练有素的杀手,甫一落地,立即警惕地反手拔刀,呈战斗队形散开。

    在这群人之中,林轩看到了三张熟悉的面孔,有两人分别是堂娜、田梦,另外一人则是他自己。

    这种情景,就像他站在场外观看电影拍摄过程一样,而场内的那个“他”就是自己的替身,在替自己“演戏”。

    看到他们,林轩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

    “我们提前到了。”那个“田梦”说。

    “情报可靠吗?”那个“堂娜”说。

    “当然可靠,为了这个情报,‘天使芳邻’在柏林、罗马、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的四大联络站都被德国间谍连根拔起,至少七十五名华裔情报员遭了毒手。我们正是用这个巨大的牺牲抛出诱饵,让纳粹相信已经成功地杀人灭口,不再泄露元首的行踪。如果不做这种牺牲,岂能骗得过老奸巨猾的情报头子希姆莱?”那个“田梦”回答。

    “你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作‘一将成名万骨枯’,果然没有说错。田将军,你为了自己能够快速晋升,简直不顾下属的死活,这种孤注一掷的疯狂战斗精神真是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以同僚的命做诱饵,我们苏联情报机关是绝对不会做的。”那个“堂娜”说。

    “你们?”那个“田梦”冷笑,“你们当然不会做,也肯定做不了。否则的话,昔日德国机械化部队闪击斯大林格勒,几乎要将整个苏联切成洋葱丁——你们的情报人员在干什么?都躲在地窖里伴缩头乌龟吗?外人不知道,我还能不知道吗?为了情报机关大面积失误的事,斯大林元帅至少枪毙了四名克格勃高级军官,是也不是?”

    “嘘——”那个“林轩”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两个女孩子一起闭嘴。

    “我们已经抢得先机,如果一切顺利,再过四个小时,元首和他的近卫军们就会到达这里,成为我们的盘中之餐。”那个“林轩”说。

    “林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连我们的最高统帅都是相当佩服的。”那个“堂娜”语出至诚地赞美。

    “那还用说,我们的罗斯福总统、麦克阿瑟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对林将军相当器重,一直都邀请林将军在这场战争结束后去美国深造。”那个“田梦”也说。

    那个“林轩”微笑起来:“你们回去,替我谢谢最高统帅的盛情和美意。我说过,我是中国人,血管里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液,终生不会为外国人效力,只为自己的祖国而战。中、美、苏三国结盟后,大家永远都是共同进退的盟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请告诉斯大林元帅和罗斯福总统,任何时候需要我的帮助,都可以直接联络我。我们的‘天使芳邻’间谍组织是为二战而建,但它在战后也将一直存在,成为同盟国捍卫和平的倚天长剑。”

第四百七十六章 逃亡线路

    林轩远远地看着那个“林轩”,感觉一切就像一场朦胧浅梦。

    他知道,“林轩”不是林轩,“堂娜”不是堂娜,“田梦”也不是田梦,这也许只是万千轮回中一次今生与前世的邂逅,并不能改变什么。

    那些人并未发现林轩的存在,因为他此刻是以“思想”的形式存在,而不是真人身体。

    “到那里去,占据十米高度上所有的射击点,目标对准那树洞出口。”那个“林轩”挥手下令。

    立刻,几十人向前狂奔,敏捷地攀上石壁,隐入洞中。

    “我想,应该万无一失了吧?”那个“田梦”自言自语。

    “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事。”那个“堂娜”反驳。

    “你们俄国人都被元首的机械化部队吓破了胆——要知道,现在是1945年,纳粹末日已经到来了,绝非他们的鼎盛时期。元首一行人早就成了丧家之犬,连柏林老巢都被盟军连根拔起了。”那个“田梦”说。

    那个“堂娜”冷笑起来,但却没有立刻反驳“田梦”。

    “你笑什么?”那个“田梦”的声音有些发虚。

    “我没笑什么,只是觉得,如果你相信盟军总部发出的战报的话,又何必跟着我和林将军千里迢迢地到这里来?完全可以在柏林、在纽约参加二战胜利庆功宴,等着你们的罗斯福总统颁发美国国民功绩勋章好了。”那个“堂娜”说。

    美国的功绩勋章是于1942年7月20日由国会决定设立的,该勋章授予美国武装部队或盟军中在服役期间功绩卓著的主要人员,授予美国国民功绩勋章时不分等级,每次奖励均颁发一枚功绩勋章,但依据陆军条例第672-5-1号规定的条件授予外**人功绩勋章时,则分以下四级,即总司令、司令官、一般军官及外籍军团成员。

    “天使芳邻”是二战时同盟国之间为了协同作战而设立的高级间谍组织,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情报,为二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这三人都有资格获得美国国民功绩勋章。

    “勋章并不重要,我到这里来,也不是为了狙杀元首,而是……而是为了继续与林将军并肩作战。”那个“田梦”回答。

    那种直抒胸臆的表白方式并未令那个“林轩”感动,他向两个女孩子打了个“请暂停”的手势:“不要轻敌,我们要面对的绝对不是一只丧家之犬,而是尽藏精锐、另有所图的特殊部队。我查过柏林清理战场的全部资料,元首身边那二十六支护卫队根本毫发未伤,没有一个出现在尸体堆中。你们想想,这岂不是一个最危险的信号?”

    两个女孩子顿时哑口无言,她们对于那个“林轩”并非仅有男女感情上的倾慕,在军事素养上,她们也对他甘拜下风。所以,他一开口,两人立刻停止斗嘴,全都认真听着。

    “这是一场苦战,来到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可能都无法独善其身。所以,我们此刻要把精力全都放在即将开始的绝地一战上,任何分神,都将带来不可预估的灾难。堂娜将军、田将军,我希望二位能抛开任何芥蒂,全力迎敌。你们看,我带来的‘中华铁血团’死士共有八十人,是从几万士兵里挑出来的,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如果这一战不死,日后必定能在军队中封侯拜将,富贵加身。可是,我又非常非常清楚,这一战之后,活着离开此地的,绝不超过十人。同样,堂娜将军率领的‘莫斯科女杀团’负责于尼泊尔、印度一线沿途袭扰元首队伍,在山地运动战中也会死伤无数;田将军率领的‘鹰旗’负责大雪山布防,只怕会数度与元首部队发生正面接触战,全军覆没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林轩听着那个“林轩”讲解战争形势,脑海中立刻出现了尼泊尔、印度、藏边等地的军事地形图。

    那个“林轩”继续说:“元首一行进入亚洲的落脚点一定是印度的巴雷利和比利皮德之间,因为那里处于印度、尼泊尔的两国交界,防守相对松懈。有情报表明,纳粹早在1939年前后就在尼泊尔西南边境设立了间谍站,打通了由那里进入中国西藏普兰的交通线。我推测,元首会在比利皮德短暂休整,并收集欧洲战场情报,以确定下一步的行动。之后,他们会沿着兰布尔、加特戈达姆、阿尔莫拉、拜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