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伏藏师-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我再试试看,能不能从宏观角度去观察这组密码……那是一件越来越复杂的工作,我必须得坐下来,慢慢理顺思想……”堂娜一边说,一边轻轻咳嗽起来。

    听到她的咳嗽声,林轩的心蓦地紧缩了一下,忍不住心疼,但现在还不是出手的时候,必须忍耐,等待最佳时机。

    “七圣刀。”林轩低头,张开手掌,看着自己的十指。之后,他轻轻地把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蜷曲起来,只剩其它的七指。

    高手的指甲是可以当做利刃来使用的,尤其修炼到一定程度后,一寸长的指甲可弯曲可直刺,犹如一把百炼缅刀一样。

    当把异术灌注于这样的“刀”上,就变成了“幻术十八法”之一的“七圣刀”。

    那种异术在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中曾大略记载过:又爆仗响,有烟火就涌出,人面不相睹,烟中有七人,皆披发文身,着青纱短后之衣,锦绣围肚看带,内一人金花小帽、执白旗,余皆头巾,执真刀,互相格斗击刺,作破面剖心之势,谓之‘七圣刀’。”

    “七圣刀”是幻术学术界久已关注的一项神器,但一直散佚于民间,自明末清初已经失传。

    林轩此刻已经决定,一出手,就用“七圣刀”攻击那虚幻的影子。他知道,任何技术上的攻击到了最后拼的都是个人临场应变能力,很多时候之所以能以弱胜强、以柔克刚,都是挑选了最恰当的时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真正的高手既能够奋击于九天之上,又能潜行于九地之下。

    修行“幻术”的人被称为“幻术师”,在日本的诸多门派典籍中都有“幻术师”的记载,并且昔日的幕府时代曾经有“扶桑幻术八子”这样的超高水平幻术师出现。

    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幻术师基本都是来自边塞少数民族,例如敦煌《沙州伊州地志》残卷中就记载了唐代沙州祆主表演的幻术。另据《册府元龟》记载,唐高宗显庆元年正月,朝廷曾下令禁断这类幻术表演,因为胡人的幻术日渐盛行,已经影响到国家安全。

    唐人笔记《朝野佥载》卷三记载:河南府立德坊及南市西坊皆有胡祆神庙。每岁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酹神之后,募一胡为祆主,看者施钱并与之。其祆主取一横刀,利同霜雪,吹毛不过,以刀刺腹,刃出于背,仍乱扰肠肚流血。食顷,喷水呪之,平复如故。此盖西域之幻法也。

    敦煌158窟涅槃变图像中西域送葬诸王子中有刺心剖腹形象,其实也是来自胡人祆教的影响。这种令唐宋世人惊骇的幻术,由于和汉族所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应予爱惜的道德观和民俗不符,被朝廷大肆禁止,到了中国的明代以后已基本消亡。

    按照现代唯物主义理论的解释,幻术无一非虚,无一非假,它实际就是魔术。每一种幻术都需要精心策划,才能将虚作实,以假为真。如“口吐字画”,表演者喷水墙壁,就能现出字画。其原因在于事先以五倍子浸水,用这种药水作书画于墙壁,隐而不见,临表演时以皂荚水喷之,便能显出书画,如笔墨所书。

    幻术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观察实践中的一些巧合现象,进行加工和编排。表演在众目昭彰之地,从容不迫,不露破绽,这是需要一定技艺的。

    在唯物主义者看来,幻术有迷信色彩,宣扬神仙鬼怪作祟,应当批判禁止。但是,应当在批判的同时发掘幻术,从幻术中总结科学知识,使幻术焕发新的光彩。

    一面是迷信,一面是科学,这两者是矛盾重重而不可兼得的,用唯物主义的理论去解释,根本无从下手。

    所以,林轩身兼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真理,始终认为无论是幻术还是幻术师这一职业,只要存在,即为合理。

    幻术师是一个不多见的职业,由于它的法术大都是制造幻象欺骗他人,所以从根本上看,他们与西方魔术师、魔法师比较接近。

    从技术内容上看,幻术师是以迷惑敌人为主要手段兼以精神折磨杀死对手的可怕职业。他们通常很高傲,且身出名门望族,是典雅与神秘的最佳体现者。林轩知道,西方很多小国的君王、王储、王子都是幻术的拥趸,很多占星师也都是毕生修行幻术。上流社会中,更是随处可见幻术师的影子。

    幻术师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杀人于无形,即没有流血的杀人,他们与巫师、元素使不同,从不借助虚无的自然元素来施展技能的,而是运用各种植物所能带给人的奇妙幻觉或可怕的梦境来迷惑对方的灵魂和心智。因此,他们身边永远不会缺少一些可怕且美丽的植物,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欧洲神秘宗教中对这一职业毁誉参半,主要是因为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大多数都处于亦正亦邪之间。另外一方面,虽然有这一职业,人们却只是将其看作是单纯的诅咒专家,可事实上幻术师的攻击能力远不只如此。

    林轩见过不少“幻术师”,而且跟他们深度交流过,对那一职业有相当深刻的了解。

    石壁上那美丽、妖冶、神秘、繁复的花枝图案,一早就让他联想到了“幻术师”的存在。只不过,在这古老而神秘的空间里,施术的“幻术师”是谁?来自何朝何代?他又去了哪里?

第四百零七章 七圣刀

    令林轩困惑的是,这秘密空间里只有石化的巨人,而没有一个活人。如果石壁上的尼泊尔咒语是由活人从外面完成的话,那人去了哪里呢?

    “也许只有深入幻术的世界,才能看到事件的源头吧?”林轩终于做出了艰难的决定。之所以“艰难”,是因为两个等级不同的幻术师相遇时,低手冒然杀入高手的心灵境界里,就会弄巧不成,反遭戕害。

    林轩知道“那人”的厉害,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肯拼命去赌这一把。

    “我要进去了——”堂娜大声说,最后一个字音拉得足有十秒钟那么长,余音袅袅不绝。

    林轩一急,当“那人”在身边时,堂娜的任何行动都会导致极坏的结果。要么,被敌人所乘;要么,遭敌人陷害。

    “只能铤而走险,没办法了!”他咬了咬牙,骤然间从石像后转出去,身子一旋,扑向堂娜的侧面。

    那里只有空气,但林轩的意识之中,那里一定站着某个人,而且很可能就是犹如跗骨之蛆的“那人”。

    他的七根手指一屈一伸,七股不同颜色的气体由指尖倏地发出,伴随着“嘶嘶”之声。

    那就是传说中的“七圣刀”,每一指代表了诸天神佛之一,在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色中蕴含着七神佛之力,具有开山裂石的威力。气是无形的,他用无形的“气”去对付无形的“人”,正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能够起到克制、消解的巨大作用。

    他的动作来得太快,空气中的透明影子晃动了一下,来不及闪避,已经中刀,瞬间现出原形,正是“那人”。

    “你好狠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人*了一声,倒退五步,后背贴在石壁上。

    林轩来不及回答,先去看堂娜。

    堂娜脸色平静,双眼微闭,已经进入了禅定状态。

    “你杀了我,她也会死……嘿嘿嘿嘿,我已经帮她进入了迷宫,剩下的结果有两种,她能不能回来,全都在我手里掌握着,你又能拿我怎么样?你又能拿我怎么样?哈哈哈哈……”那人桀桀怪笑,神情既可怖,又可笑。

    “你在误导她?那能有什么用?这组尼泊尔密码连你都解不开,别人更不用说了。”林轩说。

    那人摇头,双手捂着胸口。

    “我杀你,堂娜就回不来,是这样吗?”林轩问。

    “当然是……这样,当然是这样,你可以试试,但她的生命只有一次。你杀我,就是间接杀她……”那人回答。

    实际上,“七圣刀”一旦触及到目标的身体,就会自动刺入体内,如七把挠钩一样,死死搭住,绝不松开。那些气体应该被称作“无形刀气”,因其无形,更容易深入人的五脏六腑、骨缝筋络里去。一旦发作起来,敌人的身体内部就会被“庖丁解牛”一样分解开来。

    “我不信。”林轩说。

    “你不信?你信不信有什么关系呢?我只是在为天下苍生谋福利,打开那里,进入那里……咳咳,咳咳……就会见到地球轴心,那是地球的运动中枢。如果我们控制那里,就让地球加速运转,把时间消耗得更快,那样地球的寿命终结之日就会来得更早一些……这个星球太黑暗了,充满了不公平待遇,必须打碎然后重塑一个。你不出现的话,我已经劝说天下人归降了……”那人还在狡辩。

    “打碎和重建?这不是件容易的事,相信每一个地球人都不想失去它。现在——让她出来!”林轩低声说。

    那人摇头:“跟我无关,她是自愿进入禅定状态的,有什么事都是她自己承担,而且她想做什么又不跟我说……”

    林轩的七根手指又张开、放下,那七色的气体就烟消云散了。

    “我已经放了你,她现在在哪里?”林轩问。

    “在这尼泊尔迷宫最深的禅定之处。”那人向壁上一指。

    林轩小心翼翼地握住堂娜的手,感觉对方手指冰冷,脉象虚弱,心跳也越来越缓慢,只有每分钟三十多次的样子。

    “错误的禅定会害死人的,你知道吗?”林轩凝视着堂娜的眼睛说。

    堂娜无语,保持着一动不动的僵立姿势,目光只盯着那石壁上的图画。

    “你不出来,我就进去找你。”林轩咬咬牙,再次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为了堂娜,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林轩脑子一转,眼前那花已经不是死的,而是繁复绽放、蝴蝶飞舞的季节。

    在万花丛中,他看到了一扇镶嵌着无数尼泊尔文字的黄金大门,正在他的视野中熠熠放光。

    那扇门与石壁上的完全不同,金光灿灿,光彩夺目。

    恍惚之间,他的思想中还有一扇门,却是白银铸就,跟那黄金大门交替出现。

    “尼泊尔的花?尼泊尔……”林轩努力凝聚思想,在脑海中思索与尼泊尔有关的线索。

    尼泊尔的全称是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南亚山区内陆国家,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该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相接,东与锡金为邻,西部和南部与印度共和国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北方邦和北国邦接壤。公元前6世纪,尼泊尔人就已在加德满都河谷一带定居,之后印度的移民以及英国的入侵,共同谱成了尼泊尔的历史。

    尼泊尔的东、西、南三面被印度包围,国境线长2400公里,是一个近长方形的国家,从东到西长度为885公里,从南到北在145至241公里之间。

    尼泊尔北部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高度在4877米至8844米之间,世界上最高的十四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在此地就有八座,依次为珠穆朗玛峰、干城章嘉峰、洛子峰、马卡鲁峰、卓奥友峰、道拉吉利峰、马纳斯鲁峰和安纳普尔那峰。中部山区占尼泊尔国土面积的68%,主要由最高峰达到4877米的马哈布哈拉山系和相对较矮的丘日山系组成。特莱低地占尼泊尔领土面积的17%。

    该国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海拔1千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近一半。东、西、北三面多高山;中部河谷区,多小山;南部是冲积平原,分布着森林和草原。

    正是这种奇怪的地势,造就了尼泊尔当地的各种特产,国内千奇百怪的风俗习惯也令人瞠目结舌。

    尼泊尔北部巍巍雪山在林轩脑海中次第浮现,他甚至能感觉到冰雪世界里的极寒正扑面而来。

    他终于看清了,那石壁上的花枝图案之中竟然蕴含着尼泊尔的一切,这才是真正的“一花一佛国、一沙一世界”。

    正是因为他对尼泊尔国内山川河流、城邦寺庙的无比熟悉,才能由这巨大的花枝图案中发现它跟尼泊尔的特殊联系。

    看到尼泊尔,林轩就不能不想到它的首都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位于加德满都河谷西北部,巴格马提河和比兴马提河交汇处,群山环抱,苍松翠柏,阳光灿烂,四季如春,被旅行者尊称为“山中天堂”。那是一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以精美的建筑艺术、木石雕刻而成为尼泊尔古代文化的象征。尼泊尔历代王朝在这里修建了数目众多的宫殿、庙宇、宝塔、殿堂和寺院等建筑,在面积不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有佛塔、庙宇250多座,全市有大小寺庙2700多座。因此,有人把这座城市称为“寺庙之城”“露天博物馆”。

    花枝图案之中,也包括了加德满都城中那些大大小小、风采各异的寺院,大众万象,无所不容,堪称为尼泊尔的“清明上河图”。

    “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林轩益发困惑了,“怎样才能解开它?”

    当日留下图案的人,一定是胸怀国家,忧国忧民,才以尼泊尔为题材,创造了这种石门封闭之术。

    那么,是不是只有另一个“胸怀国家、忧国忧民”的人横空出世时,才能打开它?

    林轩脑海中反复思考尼泊尔这个国家的特殊习俗时,另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感觉又浮上心头。

第四百零八章 大迷宫

    他杀伤了那人,意在阻止那人对堂娜的进一步戕害。可怕的是,这种“阻止”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堂娜的迷失?如果他能进入那石壁迷宫之中,就能与堂娜会合,把堂娜平安地引领出来。

    人类建造迷宫已有5000年的历史。在世界的不同文化发展时期,这些奇特的建筑物始终吸引人们沿着弯弯曲曲、困难重重的小路艰难行走,寻找真相。

    人类对于迷宫有着天生的着迷与恐惧,因为那些繁复的分岔路径,会让人的思考能力被完全压榨干净,最后导致脑力枯竭而亡。

    众所周知,普通人依靠视觉来指引方向,一旦视觉丧失,则依靠触觉甚至嗅觉来帮助自己前进,那就会变得相当困难。当视觉、触觉、嗅觉都失去时,人类就会在迷宫中绝望、抓狂,导致最后精神崩溃。

    林轩此刻面对的是一座精神迷宫,如果不对那花枝图案产生兴趣的话,就不会陷进去。他与堂娜都是智力高手,不甘心被迷宫所困,所以才会发动全部精力,与迷宫对抗,目标是打败迷宫,敞开那扇大门。

    “花枝大概有六百条……每条上有十八朵花,那么加起来共有一万朵,而每一朵花都有它独特的样子,代表着一个独立的小迷宫,其组成元素为花蕊、花瓣、花萼……无数小迷宫连成了大迷宫,就像无数小房子组成了摩天大厦一样。要想走出大厦,就要把每一个小房间穿行一遍……”林轩在心底默念。

    他相信,堂娜也采用了同样的计算方式。

    他移动视线,从花枝的右上角进入迷宫,而这也是传统迷宫中最正确的游戏方式。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原则,迷宫的右上角为“东北”,是迷宫的能量起源之地。

    曾有欧洲著名术士说过,地球上每一块版图的东北角都是能量最强盛之地。固守那个位置,就能登基坐殿,开国辟疆,成为万代之主。

    举例来说,昔日清代开国皇帝发迹于东北,固守其龙脉,后来率众夺得天下,坐享十二帝共267年。后来,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麾下“兴中会十三太保”深入东北长白山的绝地峡谷之中,冒死掘断了大清龙脉,才得以推翻清廷,进入崭新的中华民国。

    现代人都以为术士之言,不可轻信,但很多真理就是隐藏在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之中,非得有高明之士破解出来,普通民众才能看到。

    很快,林轩就进入到了迷宫的核心,即花枝最繁复之处。他骤然发现,花枝之下竟然还隐藏着另一层迷宫,与表面看到的景物近似,但第二层的一万朵花亦是各不相同。一瞬间,这迷宫的复杂程度翻倍,破解它所需要的精力也必须相应增加。

    “原来这是一座立体迷宫——退无可退,只能咬牙向前走了!”他逼迫自己振奋精神,继续前行。

    在林轩记忆中,最早的迷宫建于公元前约1600年的迈锡尼时期,地点是在克里特首都的一座王宫里,它与在希腊的皮洛斯找到的公元前12世纪画在粘土板上的迷宫很相似。

    到罗马时期,迷宫图案成为装饰品的首选。在贵族的豪宅里,前厅和餐厅装饰着迷宫拼花图案。这些几何图案的中心通常是古代神话中的景象:忒修斯和被杀死的弥诺陶洛斯。当时的人们更关心的似乎只是图案形式,有时并不在乎他们的“迷宫”有错——既进不去,也出不来。

    到了基督教时期,迷宫的神圣力量又回来了。人的整个生命如同一座迷宫,而这座迷宫的中心是人生的转折点。只有通过艰难曲折的朝圣之路,才能告别罪恶的生活,到达迷宫的中心,在那里找到人生的目的。

    中世纪初期用来装潢手稿的小图案中,迷宫的形状有了变化,司祭奥特弗里德??魏谢布尔格斯基让构成迷宫图案的线路形成一个基督教的十字架,由此产生了五花八门的哥特式迷宫。这些迷宫的图案往往用来装饰大教堂的入口处。例如,沙特尔大教堂就称得上是一座迷宫。要想进到教堂的中心,要拐28个弯——跟太阴月的天数一样……

    林轩在自己的记忆中忽然获得了启迪:“很多时候,怎样穿过迷宫是不重要的,那些外在的路径只是一种简单障碍。重要的是,人类在动脑的同时,自身的机体潜能被大幅度提升,成为人生之路上的强者。在西藏大地上,藏民们奔走在通向拉萨的那条艰难朝圣之路上,他们的人生就是一座迷宫,有的人甚至从小到大都没离开过自己的帐篷。但是,他们笃信朝圣的重要性,认为‘朝圣’将会使他们获得终生相伴的力量。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存在迷宫,那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原罪,谁都不能避免。只有破除迷思,走出自己的迷宫,才能放眼天下……”

    当他想到要“走出自己的迷宫”之时,突然浑身一震,因为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思想始终被捆缚着,并没有真正地解放出来。

    换句话说,起初入藏,他把组织交付的任务作为头等大事,无论做什么,不管多么忙,都会将“任务”放在第一位。当堂娜失踪于鬼湖,他又把寻找堂娜作为头等大事。这种目标上的变迁都是他的思想决定的,而不是坚守不变,至死不渝。

    他活着,始终是为“任务”和“堂娜”,那么何时才能回归到“我眼观我心、我手写我心”的时候,审度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自己为自己活着,做一个完美的人……

    现在的他,以为自己知道该干什么,恰恰是错了。

    正如苏东坡《题西林壁》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么,当他身在花枝迷宫之中时,走过的每一步是对还是错?他是应该为堂娜活着、为组织活着还是为自己活着?

    首先,找不到堂娜如何?完不成任务如何?

    其次,就算找到堂娜又如何?就算为组织完成任务又如何?

第四百零九章 迷宫主干

    每个人都会遭受心灵上的“迷宫”禁锢,如果不能冲破,一生就会碌碌无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只能使用少部分脑部能量,无法全部开发的原因。

    林轩在双层迷宫之外,又发现了更多歧路,但却始终没有发现堂娜。

    “堂娜——”他用“心声”呼喊。

    “我在这里,我在这里……”大约一分钟后,堂娜的声音遥遥传来,似乎是在花枝迷宫的另一端。

    林轩循着声音找过去,发现堂娜正站在一棵粗大的主干之下。

    这一次,两人是毫无挂碍的灵魂相见,身体都在石壁之外原地凝立不动,并没有进入花枝。

    “就是它,只要断开它,就能进入下一层空间里。”堂娜的表情无比严肃。

    主干是一株植物的脊梁,脊梁断了,花也废了。

    “断开它,我们会不会有什么损失?”林轩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他们此刻身在花的迷宫之中,走错一步,也许将导致花死人亡的后果。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因此而产生任何危险,都是为了取得胜利而必须要付出的。”堂娜说。

    主干之上,花枝向各个方向分散出去,生命力无穷无尽,不断细分,直至出现了成千上万细枝,最终构成了一个繁复茂盛的世界。

    “这里就是迷宫的尽头,它是唯一的障碍。我相信,只要断开主干,那花枝就会枯萎,控制着石门的封印就会失去效力。”堂娜说。

    林轩向前走了几步,到了主干旁边。

    那主干的直径足有三十厘米,表皮坚硬,与百年紫藤相似。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根本无法将其断开。

    “我来试试。”林轩展开双臂,轻轻揽住主干,缓缓发力,想要将它拔起,但连试了三次,主干纹丝不动。

    “我的灵感来自于加德满都的‘加斯达满达尔’。”堂娜试着解释。

    那个词语在尼泊尔语中意为“独木大厦”,是公元16世纪时,李查维王朝的国王在市中心用一棵大树修造而成的塔庙式建筑,三重飞檐,造型相当华丽,

    加德满都建于723年,当时主持建城的古那加玛德瓦帝王将该城命名为“康提普尔”,意为“光明之城”。其后,人们以这座建筑为中心,大兴土木,修造房屋,向外扩展,加德满都也就沿用为城市的名称。

    林轩明白堂娜的意思,这组迷宫就是由花枝封印幻化而来,主干是一切的命脉。当他用自己的智慧理顺这一切时,已经过去了至少两个小时。

    “一切皆是幻象——最坚强处也就隐藏着最脆弱的空门……百年古树,枝头繁茂但主干的一半已经枯萎,这是最常见的现象……它一定有弱点……”林轩一边沉思,一边绕向主干的右侧。

    果然,当他的视线改变时,看到那主干的背后竟然早就腐朽凹陷。

    主干既是花枝的源头,又是封印的始作俑者,正如门户、门枢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腐朽一样,它也是外强中干,到了生命的尽头。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找到它的弱点后,只要稍稍发力,就能将它断开。

    林轩猛然间出掌,横向砍过去,竟然把那主干拦腰斩断。

    刹那间,林轩头顶落下无数植物的果实。

    “贝尔果?”堂娜叫起来。

    贝尔果只是热带植物之一,尼泊尔的尼瓦尔族女人,一生至少要结两次婚。当她们长到7至9岁,还未走出童年时,神圣的第一次婚姻就降临了,这次婚姻被叫作“果实婚”,其婚礼仪式被称为“益喜”。这结发的“新郎”不是男人,而是一颗由女孩父母精心挑选出的“贝尔果”,即当地的“贝尔树”结出的果实,属于一种青绿色坚果。

    在某种意义上,“贝尔果”就代表着青涩的婚姻。

    林轩点头:“的确是那种果实。”

    贝尔果乱坠如雨,至少有几百颗一起落下。

    在尼瓦尔族的习俗中,“果实婚”往往是集体婚礼,虽只是嫁给一颗坚果,但“益喜”的仪式却*隆重,毫不马虎。在仪式现场,家长及亲朋欢聚一起,“待嫁”的女孩们穿上最鲜艳的纱丽,在额头中央点上意寓吉祥的“朱砂痣”,有时也会在头顶上系一张绘着“太阳神”的纸帕,意谓神圣的“太阳神”将注视着她完成这个“果实婚”的仪式。

    梳妆完毕,在祭司的主持下,女孩们对着贝尔果和父母一一行礼,表示婚姻的成立。婚礼结束后,父母将“新郎”用一块红布裹好,女孩们会将这位“新郎”珍藏在身边,陪伴自己一生一世。

    “果实婚”是“初婚”,女孩们的“再婚”依然是通过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定下的。在男女双方家长定下婚约后,两家就要实行“相亲礼”,即由男方带上10颗槟梆、一盒粉、两套新衣作为见面礼送到女方家中。“相亲礼”仪式之后,男方家中便可以着手选择吉日筹备婚礼了。

    在异族人看来,尼瓦尔族的“果实婚”更像是一种女孩子们的成人礼,有着从少女走向青年的纪念意义,就像中国人用“豆蔻”代表少女、用红豆代表相似一样。

    “这里怎么可能有这种果子?”堂娜伸手接住一枚贝尔果,仔细地凝视着。忽然间,她仿佛想到了什么,脸颊一红,眼角眉梢全是处子的羞涩。

    林轩没有注意到堂娜的表情,在贝尔果乱落的“果雨”中,他脑中一亮,随即又是一乱,迅速地由贝尔果想到了纳粹元首的后人。

    有资料表明,元首的后人都喜欢这种尼泊尔果实。

    据英国一家有官方背景的媒体报道,纳粹元首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地堡自杀后,希特勒家族的其他成员及其后代一夜之间人间蒸发。比利时记者让??保罗??穆德斯和历史学家马克??维尔米伦宣称,他们通过dna鉴定在美国和奥地利追查到了39名仍然活着的元首的亲戚。目前,那些人他们全都更改掉了原先的姓氏,隐姓埋名地生活着。

    穆德斯和维尔米伦两人称,他们在美国纽约长岛追查到了元首的三名亲戚,分别是路易斯、布赖恩和亚历山大,他们都是纳粹元首的亲侄孙,他们的父亲则是元首的侄子威廉??帕特里克。威廉出生于英国利物浦,1939年3月从德国移民到了美国纽约。1944年,33岁的威廉还获准加入了美国海军,成了一名海军一等兵。

    研究发现,威廉从美国海军退役后,与一名德裔女子结了婚,然后举家移居长岛。威廉将自己的姓氏改成了希勒,他和妻子菲丽丝一共生有4个儿子。威廉死于1987年,菲丽丝也在2002年离世,除了其中一个儿子霍华德在1989年死于车祸外,另外3个儿子至今仍默默无闻地生活在纽约长岛。路易斯和布赖恩两人共同生活在长岛东帕奇古地区的一座小木屋里,从事着园丁的工作,亚历山大则是一名退休心理学家。

    威廉在1987年去世之前,曾多次向家人交代,他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千万不要将他的骨灰运回德国安葬,威廉还叮嘱他的儿子们千万不要在他的墓碑上刻上原先的姓氏,所以威廉在纽约的墓碑上只写着“威廉??帕特里克”的字样。

    这份资料引起了全球各国特务机构的注意,并且一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