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伏藏师-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派邪派,只要是人,就都有舍己为人的闪光时刻。
雕像夺不下那把枪,生怕子弹走火,误伤爱娃,所以马上答应:“好,我听你的,走。”
巴彦宗夏毫不迟疑,大声下令:“无关人等都出去,把地下室的五道门都锁死,连只老鼠都不要放进来。”
那群人在濒死边缘获得赦令,跑得比兔子还快,瞬间出门,“咣当咣当”几声过后,所有门关闭,地下室里彻底安静下来。
“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开始。”巴彦宗夏说。
雕像的眼睛始终盯着爱娃,根本不去看巴彦宗夏,当然也不关心后者在干什么。
“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一些不寻常的事,你会有很多异样的感觉,听到很多怪声,但不要怕,就把这些当作是噩梦。所有不愉快瞬间就会过去,你就会到达一个干干净净的世界。记住,去到那个世界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要借助那个空间洞悉世界的本真一面,提升自己的智慧,帮助所有人……”
巴彦宗夏的话不停地灌进雕像耳朵里,但却是一耳听、一耳冒,根本没留下什么,直到他突然感觉到后颈一凉、一痛。
“你干什么?你——对我干了什么?”雕像大叫,刹那间绝望到了极点,但也困惑到了极点,因为他看见了自己已经遭到斩首的身体。
那身体当然是他自己的——穿着德**装,脚下是黑皮靴,腰间系着黑皮武装带,皮带上挂着棕色牛皮枪套,枪套里插着一支银色的手枪。关键是,那个身体的颈部以上空空如也,大好头颅已经失去,只留下空荡荡的脖颈。
他之所以能自下向上看到这一切,是因为他的人头已经滚落在地。
巴彦宗夏双手握着一把两尺长的藏刀站在侧面,保持着挥刀斩首的姿势,脸色紧张之极,肌肉紧绷凸起。
传说中,只要刽子手的刀够快,被斩首的人人头落地之后,还能看见、听见并开口说话。这一幕,如今在雕像身上重演了。
“好了,好了,好了……”巴彦宗夏一直在重复同一句话,不看人头,只看着那被削断的脖颈。
“啪、啪、啪”三声枪响过后,雕像又听到了爱娃的尖叫声:“你干了什么?你对他干了什么?你杀了他,天哪,你杀了他!”
那三枪,全都贯穿了巴彦宗夏的额头,只留下一个凹陷的弹孔。
自从前线局势恶化后,爱娃一直在勤奋练枪,希望在大难临头时,能拥枪自保。这三枪一洞的技术,就是苦练的结果。
这就是柏林一战中雕像的全部记忆,作为已经被斩首的人,他无法记住更多。
他知道自己被斩首,随即想到:“我死了,要下地狱去了。哈哈,原来巴彦宗夏是在骗我,根本不是救我走。也罢,集中营里死了那么多平民、诺曼底战场上死了那么多士兵,一切祸患的起源都在于我。我死,那些罪孽就一笔勾销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个遭到全球正义之士唾弃的大独裁者终于良心发现,承认了自己曾经犯下的滔天大罪。
这故事竟然离奇到了这种地步,出现在总理府地下室里的一具藏僧尸体竟然引出了如此复杂的情节,令林轩也听得入了神。
那么,他梳理故事的主干,就得到了这样的内容:巴彦宗夏要带走雕像,但雕像不从,愿意与爱娃同生共死。爱娃以死相逼,要雕像走,雕像只好就范。巴彦宗夏将雕像斩首,大惊之下的爱娃开枪,射杀了巴彦宗夏。但是,雕像、爱娃最终还是以一种神秘方式离开了地下室,到达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现在,林轩能够肯定,地下室内自杀、焚毁的两具尸体绝对不是纳粹元首和爱娃,而是另外的两个人。
虽然苏联克格勃将地下室骸骨奉为无价之宝,但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小把戏而已。
“我以为自己死了,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七彩光环构成的门。我无法行动,但那道门自动向我套过来。过了那道门,我感到自己又拥有了完整的身体,并且乘上了一架高速飞机,直线飞行,一直到了这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这里是天堂或者地狱,不知道渴也不知道饿,浑浑噩噩地活着。自始至终,我心里唯一的信念就是见到爱娃,只要她好,我就算上刀山、下油锅也无所谓。”雕像恳切地说。
林轩禁不住苦笑:“世间的意外真是太多了,我猜巴彦宗夏要带你走的必然程序就是斩首,但爱娃杀了他,中止了程序,所以你才被抛落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空间里。人算不如天算,天要你如此,谁也帮不了你。”
雕像点头:“以斩首来作法,这种手段真的是不多见呢。”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巴彦宗夏先把作法的过程告诉雕像,双方达成共识后再开始,其结果肯定比冒然行事要好很多。
至此,柏林一战的事情并没讲透彻,其中还是存有疑点,比如巴彦宗夏究竟要带元首去哪里?带走元首的价值何在?爱娃是如何消失的?巴彦宗夏既然被称为‘大天师’,难道会死于三颗普普通通的手枪子弹吗?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在现代化的特种部队里,几乎人人都明了人体是存在很多“洞”的,如果瞄准这些“洞”来射击,就只会穿透表皮,不会伤及脏器、骨骼、筋络。在一个成年人身上,这样的“洞”至少有十几处。
这就更加说明,大天师巴彦宗夏是可以躲过那些子弹的,即便中弹,也不会当场立毙。
林轩已经下了决心,一旦爱娃回来,绝不放过探明一切的机会。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绝望的会面
“在柏林之围的问题上,一定有人在说谎。”林轩忽然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任何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版本,之前有人说过,柏林被围前,纳粹元首已经带人由秘密渠道到达西藏。
“真相只有一个,多出的其它版本就一定是别有用心的谎言。”林轩下了定论。
如果元首被卡在异时空里这件事是真的,那么所有关于“地球轴心、大宝藏、纳粹藏金”之类的传言就都是假的。
林轩倦了,只是强撑精神,等爱娃到来,这也是他寻求自救的唯一方法。
在朦朦胧胧中,林轩做了一个“文字”构成的梦。在这个短暂而深刻的梦里,没有任何其它事物,只有一块巨大的黑板挂在前方。黑板上不停地出现不同笔迹的粉笔字,全都是他思想深处的推理过程。
“当人分处在多维空间的不同维度里,就会各自生存,永不见面,就像陶渊明《桃花源记》里写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换句话说,人人都知道另一维度、另一维度里的人是存在的,但却不愿意也没办法去见到对方,这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悲剧……”
“中国文化中,人死后要进入六道轮回,即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那么,这‘六道’就可以看作是六个维度,彼此间没有任何交集,不通语言,不通思想,分别转生为不同的种族。一旦转生,就不可能重做选择,除非是等到下一轮死亡……”
“死亡是改变维度、改变生物形态的唯一方法,所以由外界进入此地时,要采取非常手段,即接近死亡或是正式死亡的状态下,才能突破不同维度的界限,从三维世界进入四维、五维甚至多维。人类的智慧程度不同,也决定了其进入多维世界后的命运,譬如雕像就只能在这个固定空间内生存,无法逃逸……”
“大天师巴彦宗夏既然能离开雪山到柏林去点化纳粹党魁,其修行一定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死于爱娃射出的三颗子弹,那是表象,而非事实真相。雪山之上的藏传佛教之内,高明智者多不胜数,精通天眼通、天耳通、天心通、它心通、读心术、遥感术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发生在柏林之围中的怪事,只不过是巴彦宗夏的障眼法,甚至是他早就预料到的结局……”
“镜面宇宙是存在的,那是完全相同、左右一致的对等镜像世界,这一点早就被香港的‘那位先生’证实过;现在,我们身处的是六角形蜂巢宇宙,从前仅仅存在于物理学理论中,如今正被我们一步步证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人类由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至今,最多不过五千年的发展史,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脑部智慧的开发也仅是冰山一角。以此刻的能力去思考并解决宇宙高端问题,犹如将博士生的研究课题交给学龄前儿童来解答,绝对是天书一样。此刻的我,只能多看、多听、多思,尽可能地在各种复杂事件中存活下去,这也是全人类必须要牢记的一件事。所以,中国古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名言亦是真理中的真髓……”
“一定有什么方法可以打破多维世界的壁障,消灭虫洞,删繁就简,让世界回到三维立体空间的状态。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应该就是真正的解决之道?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摧毁一切,就像二战后期美国人的原子弹瞬间摧毁了日本天皇的武士道精神那样。如果有一种爆炸能连超级战犯的精神意志都能摧毁的话,还有什么能够抵挡?”
“不同维度、不同宇宙、不同时空……当所有概念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变得极度复杂了,就算我绞尽脑汁也算不清楚。我现在真的需要一场大爆炸,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毁灭一切然后重建世界秩序。这大概也是一战、二战所产生的最大作用吧?如果没有那两场全球大战,欧洲早就人满为患,而科技生产力也仅仅向民用发展,人类世界也变成了人人只知道经商、吃饭、娱乐、睡觉的养鸡场,没有任何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是战争刺激了人类的发展,之前是一战、二战这种地球表面的战斗,未来,宇宙空间战将能奠定人类向宇宙深处发展的基础……”
林轩脑子里的事情越来越多,眼睛虽然睁着,却眼神涣散,什么都看不到。
直到有个女人停在他背后,用一种清脆却淡漠的口吻说话,他才猛然清醒过来。
那女人说的是:“你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
林轩倏地转身,面对的正是白衣飘飘的德国古典美人爱娃。
“你怎么从这边过来?你不是向那边走过去了吗?”错愕之下,林轩的话有些莫名其妙。
站在他面前的的确是爱娃,与历史资料中的照片百分之百相像,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容颜稍改。
爱娃的目光极其深邃,虽然望着林轩,但林轩分明感到,那目光的焦点已经落在自己身后极遥远处。
“你是谁?”爱娃重复问。
“我是林轩,一个来自中国的探险家。”林轩立刻回答。
爱娃点头:“不要挡住了我的路。”
这句话恰好提醒了林轩,他马上张开双臂,急声叫着:“不要走,留在这里,有一个人要见你。”
不等爱娃插言,林轩连珠炮一样继续说下去:“是元首要见你,他跟你一样被困在异常的空间里,苦苦守候,能感知到你的存在,却看不见你。”
爱娃眼中突然有了亮光,坚冰一样的淡漠脸色也有了暖意。
此时,爱娃在林轩身前三步远处,而雕像则是在他右前方五步之处。这种情况下,只要雕像向前伸手,就能用指尖触摸到爱娃的身体。
三个人面对面站着,如果这一幕发生在地球的真实世界中,一定会上演爱人久别重逢、猛烈拥吻、热泪盈眶的感人桥段。影视作品中,导演和编剧最擅长制造这种“催泪弹”,并非常乐意以此作为全剧的*。
林轩看看爱娃,再看看雕像,那两人脸上只有茫然与苦涩。
“你向左看,爱娃就在你前面,距离三步。”林轩出声提醒。
雕像如同一只僵化许久的木偶,艰难地转身,紧握着双拳,嘴唇噏动颤抖,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三步,只有三步。”林轩只能提醒,却无法替代雕像去给爱娃一个满满的拥抱。
雕像张开双臂,蹒跚向前,脚底踉踉跄跄。他的确向前走了三步,每一步都在两尺半左右,符合林轩的估算。但是,迈过三步后,他竟然穿过了爱娃的身体,到了她的另一侧,并且背对着她。
“她在哪里?她在哪里?”雕像茫然地伸着手臂,浑然不知已经跟爱娃擦身而过。
林轩倒吸了一口凉气,突然间无言以对。
不同维度的人就算近在咫尺,也不会触摸到彼此,这是雷打不动的真理,更是铁板钉钉一样的事实。
“她就在……她就在你身后,但是很抱歉,非常抱歉,我无法让你看到她。她就在那里……”林轩看着雕像,手向爱娃指着。
雕像深深地吸了口气,咧了咧嘴角,低声回应:“我能感觉到她,我真的能感觉到她在这里,似乎连空气之中都飘荡着她身上的香味。”
他的眼中陡然蓄满了泪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转。
林轩的心被一股巨大的悲伤死死攫住,这一刻他忘记了雕像和爱娃的真实身份,只把他们当成普通的情侣。
如果他是一个高明的阴阳师,自然能够让两个世界里的苦情人顺利沟通,但他不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我知道,他在。”爱娃久久没有开口,一开口,两行晶莹的泪珠先扑簌簌地跌落在地。
雕像蓦地抬手,扣住自己的左胸,脸上表情极度痛苦。
“你怎么样?”林轩急问,以为雕像是心脏方面突然出现了问题。
“我没事,我只是心疼……她哭了,她是不是哭了?在柏林的时候,只要她哭,我这里就会疼——不要哭,不要哭……林轩,你叫她不要哭,我很好,我现在很好,现在没有人能分开我们,我们都能好好活下去,不会因为战争的胜负而分开!”雕像一手捂胸,一手徒然地在面前横着挥来挥去,试图触摸那个根本不可能碰到的爱人。
林轩控制情绪,向着爱娃低声说:“你哭,他就心疼,能不能先不要哭?这时候,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爱娃浑身一震,马上仰起头,让刚刚流出眼眶的眼泪全都收回去。
这种生理体验也真是奇异,爱娃眼泪一停,雕像脸上的痛苦表情就消失了。
“告诉他,我有多爱他。”爱娃说。
她不敢低头,因为一低头眼泪就会流出来。
“我……我该怎么告诉他?”林轩摊开双手苦笑。
爱,不是捎口信,可以原封不动、不打折扣地帮一个人告诉另一个人。
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只有心心相印的两个人才能体会到。
鬼湖一战后,林轩也很想托一个人、一阵风、一场梦告诉堂娜自己有多爱她,但却始终不能如愿。
“对不起,我做不到。”他只能如此告诉爱娃。
第三百六十章 内省神功
站在雕像与爱娃之间,林轩左右为难,只能看到、听到却无法帮助任何一方。
“柏林一战后,她去了哪里?”雕像问。
林轩把这句话完整地转达给爱娃,并再次将爱娃的回答转达给雕像:“我眼见那藏僧一刀斩掉了元首的头颅,震惊之下,下意识地开枪射击,穿透了对方的额头。人头落地不可复生,我在极度错愕、惊怖之中,听那藏僧说‘人算不如天算,带你走吧’,之后我就被一个光环带走,到了这里。在我脚下只有一条无限循环的阶梯,我只想走完它,直到发现人生的真谛。”
雕像又问:“巴彦宗夏有没有说过,他到底要带我们到哪里去?”
林轩用同样的话问爱娃,爱娃回答:“没有,我一直都在怀疑,他只是故弄玄虚的骗子。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地球轴心,也不存在不死勇士,一切都是别有用心的人编造出来的。二战中,实力决定一切,德国虽然能横扫欧洲,但与大洋彼岸的美洲人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以一个国家的力量去挑战全世界,必遭灭顶之败。”
她说出这样的话,一定是在后悔没有早劝纳粹元首停手。一步错,步步错,二战天平因此发生逆转,英美联军最终完胜,令德、意、日臣服。
雕像说:“不可能,巴彦宗夏没有骗我们,在大雪山下面的确埋藏着不为人知的大秘密……”
几十年不得相见,一旦能通消息,随之而来的竟然是一场争吵,这也是林轩想不到的。
事件的焦点最后归结为——“巴彦宗夏到底有何居心?”
林轩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二战到了末期,连纳粹党内部都有很多中级将领试图冒死刺杀党魁,以终结这场战争。人心已经涣散,政权名存实亡,所以一个来自大雪山的藏僧竟然愿意拼死驰援党魁,这是令人无法理解的。
“握着他们的手,就能让他们彼此聆听到对方的心声。”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传入林轩耳朵里。
林轩不动声色地抬头向上看,天永远是灰茫茫、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发现。
“把你们的手给我。”林轩同时向两人伸手。
两人非常配合,全都默默地伸出手来。
林轩握住那两只手,三个人的心跳声立刻融合在一起。
“不要说话,透过我去感受对方。你们都好好地活着,总有机会在一起,永不分离。”林轩低声吩咐。
林轩的心跳干净利落、平稳有力;雕像的脉搏温和而迟缓,而爱娃的心跳却是激动而雀跃。
“我感受到他了!”爱娃大叫。
“你呢?”林轩转身去看雕像。
雕像嘴唇颤抖,满脸肌肉都在微微抽搐:“是的,我感受到她了。”
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心跳,已经比之前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要好很多。林轩真的愿意竭尽全力,让这两个已经分离七十年的苦情人相见。
“你愿意?”那天上来的声音在问。
“我愿意。”林轩坚定地回答。
是谁在说话并不重要,林轩心底固有的善良永不泯灭。就算雕像、爱娃都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他也一视同仁,把他们看成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牛郎与织女等等爱而不能相守的例子。
“好,一定会有机会——”那声音又说。
起初,林轩以为那声音来自天上,自然而然地向上看。忽然之间,他发现那声音其实是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是他自己在跟自己对话。
林轩屏住呼吸,慢慢地闭上眼睛。他曾练习过一种奇特的内家功夫,名为“内省神功”,与昔日终南山古墓派的“*”极为相似,都是集中全部注意力反观内心,以“自省、自励、自强”来激发一个人内部潜力,以替代外力的帮助。换句话说,这种功夫能够开启人类被屏蔽禁锢的心智,以达到“自给自足、自强不息”的效果。
蓦地,他在内心晦暗昏昧的世界中看到了一尊高不足一尺的坐佛。
那佛像正襟危坐,目视前方,不语不动,威严冷肃。
“毁灭,才能创造新生。死亡尽头,才会绽放鲜花。”那坐佛说。
“我还是不懂,请明示。”林轩用思想向对方请教。他不敢开口,生怕一出声就无法凝聚精神,再也看不到对方。
“最复杂的事要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那坐佛回答。
坐佛的话言简意赅,林轩依旧不能领会。
“二战结束于何时何处?”那坐佛问。
林轩稍一思索,立刻在思想中回答:“结束于美军向广岛、长崎投放*,时间分别是1945年8月6日与8月9日。”
广岛、长崎事件是*唯一一次在战争中使用,但美国政府也是事出有因。
二战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于1945年5月8日投降,但是太平洋战争仍在持续。美国、中华民国、英国在1945年7月26日发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并未作回应。美国于是按计划使用曼哈顿计划中成功制造的核武器,并分别在8月6日及9日在广岛与长崎投下名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广岛约有9到16万人因核爆而死亡,长崎则有6到8万人死亡。长崎遭受核弹轰炸后六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盟军投降,并在1945年9月2日签署《降伏文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你懂了吗?”那坐佛问。
林轩一怔,试探着问:“只有大爆炸才能结束一切混乱局面?”
“没错。”那坐佛回答。
这简短的对答像一道闪电,使得林轩的思想瞬间由混乱变得冷静。二战末期,全球各国到处都是废墟、硝烟,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随处可见尸横遍野的景象。那时候,上层大人物当机立断,用*来结束一切,而不是继续使用拖泥带水的海滩登陆战、地面站——那是最正确的决定,简单、干净、利索,让日本人无力回天,只能跪伏称臣。
诚然,*的威力冠绝当时的全球武器序列,大人物在下令投弹前,必定也有诸多顾虑。真正的英雄能改变世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由此看来,彼时的盟军各国领袖都是真正的大英雄,有勇气,有担当,绝不存在妇人之仁。
“你需要做决定。”那坐佛说。
“什么决定?”林轩问。
“你自己知道。”坐佛回答。
林轩没再问下去,而是用“自省神功”继续探索自己的心灵世界。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座巨大的迷宫,那迷宫的规模会因各人的智慧高低、年龄大小、经历多寡而差异巨大,迷宫每一处所藏的内容更是千差万别。
在迷宫里,林轩看到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轨迹,有成功的快乐,也有失败的苦涩。他看到生命旅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有些人激励他、赞赏他、提拔他,使他的生命一次次飞跃;有些人则是他的敌人,一次次将他逼入绝望的陷阱里。这里的每一幕都是真实的,都曾一分钟一秒钟地分割着他的生命。只有在这里,他才是真实的。
到了最后,他站在迷宫的中央,面对四面八方那些阡陌纵横、幽深难测的岔路。
“这迷宫只是平面存在,如果由二维、三维过度到四维、多维,迷宫和人生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向天看,瞬时发觉,自己刚刚走过的只是庞大迷宫的冰山一角,未来的路不是千万条,而是亿万条、亿亿条,全都等着他做出抉择。
不同的决定,将决定他不同的未来。
在无法做出决定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只有扫荡一切,把充满困惑的旧世界一手打破,才能重新开始,正如他小时候曾经放声高唱的那首歌——“雄鹰展翅飞,那怕风雨骤,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
“坐佛是谁?是我。做决定的是谁?是我。能在千难万险中活下去的是谁?是我。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是谁?也是我……”
林轩心中浮起一连串问题,但他都能一一坚定作答,正如当年“武圣、汉寿亭侯”关云长临阵对敌时的豪言壮语一般。
昔日在汜水关前——敌将华雄连斩十八路诸侯麾下勇士,帐中所有将军全都畏首畏尾,不敢出声。唯有关二爷请令出战,孟德公亲手斟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昔日在白马坡前——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每一个时代,都有改变世界、青史留名的大英雄,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平凡人万难完成的事在他们手中易如反掌——“武圣、汉寿亭侯”关云长如此,林轩亦如此。
林轩知道,未来必定有人在全世界传颂他的名字,将他与“武圣”关云长相提并论。
林轩轻轻地睁开双眼,慢慢地将雕像、爱娃拉近。
“看着我的眼睛,我要你们在我的视界中相见。”他坚定地说。
第三百六十一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个原理,相当于急转弯路口设置的警示凸透镜一样,从两侧过来的车辆都能借助镜面的反映观察前路情况。光的折射和反射能够补足人眼的不足之处,这就是人类物理学的真谛。
林轩把自己的眼睛当成镜面,把雕像、爱娃所处的不同世界作为九十度转角的两段路,要他们透过自己,彼此望见对方。
这样的事,从前没有人试验过,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林轩凝聚心神去感受雕像、爱娃的五指,前者的手温热而后者的手冰凉。他用精神意志力将这一热一冷的力量全都吸引进来,在胸口完全融合,拧成一股绳。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雕像、爱娃同时惊叫起来。
林轩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但仍然不敢大意,稳稳地握着两个人的手。这种融通手法的最高境界,应当是将两个陌生人完全吸引到自己身体里,让他们的灵魂合体,从而摆脱时空的障碍与**的累赘。
如果他能将不同维度的人或事联通起来,那他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造之神,与远古诸神比肩,为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的人带来最大的福祉。
事情的发展并未如林轩想象的那样,两个彼此思念了七十年的老情人久别重逢、抱头痛哭的画面没有出现,恰恰相反,他听到了雕像、爱娃一起发出的惊叫声——“你是谁?你不是他(她),你到底是谁?”
瞬息之间,两人同时从林轩手中挣脱开去,刚刚开始的思想接触也一下子断开。
林轩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幸好此时没有过多的外界干扰,他才能从容地收敛心神,从半幻觉半真实的状态里退出来。
“怎么了?”他问那雕像。
“那不是爱娃,那是另外一个女人。”雕像说。
“怎么可能?她明明是爱娃,长相、姓名、思想全都跟历史上的爱娃一一对应起来。如果你连她都能认错的话,真是无法理解了!”林轩有些焦躁。
雕像与爱娃相爱至深,按理说不会发生“相见不相识”的奇怪事情。唯一可能的解释也许是雕像被禁锢得太久,以至于感觉失调,无法与爱娃沟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