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伏藏师-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有无数例子说明,美国的科幻电影具有无比正确的前瞻性,电影中展现的很多当时匪夷所思的细节,时至今日已经成了人类的真实生活。
如果《地心毁灭》这部电影的主题能够站得住脚,则其中心论点与林轩所想的不谋而合,都是证明了“地球轴心存在、地球依赖轴心动力的驱动、谁掌控了地球轴心就掌控了地球和人类的命运”。
第三百二十一章 未知生焉知死
火山喷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那只是地球内部岩浆总量的极小部分,更多的岩浆已经被地球轴心消化掉。
林轩忽然又想到:“人类以为地球上种种自然灾害都是针对自己而来的,实际上,那只是地球的自我循环过程,无论地表有没有人类、动物、植物,这些循环都会自动进行,亿万年来一直如此。那么,可以说,人类只是寄生于地球,而非地球的主宰者。如此想来,美国的航空航天部门踌躇满志地要立足美洲、飞向宇宙有多可笑?中国古人已经说过,未知生,焉知死?这才是真正的地球先民的智慧,只不过被人类忽视了而已……”
“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原见于《论语??先进第十一》: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思想精华,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类似的反对迷信鬼神的话还见于《论语》中的其它地方,比如《论语??述而》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敬神如神在”等箴言名句。《论语》中很多句子与世界各国的启蒙思想家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但孔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存在的年代却比欧美思想家早出2400年之久。
现代人并不理解古代人的智慧,但却拥有无比强大的盲目勇气,大刀阔斧地前进,成了思想的懦夫、行动的巨人,与古代人面对大自然时的谦卑、恭谨恰恰相反。
古人的“未知生、焉知死”名句到了现代就变成了“不知生、不知死”,更有甚者,已经被独裁者演化为“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林轩想到这些,心情顿时变得沉重起来。
组织存在的要旨,是想打击各国的恐怖主义活动,使人类生活于安定和平之中,以减少地球上普遍存在的暴戾和仇恨。不过,某些小国总统却是不断地横征暴敛,加重了平民与统治者之间的敌视,最终逼迫平民离心离德,成了恐怖行动的看客,为飞机撞楼、市区爆炸而叫好。
简单说,组织要团结人民,小国统治者却是肆虐践踏人民,不知死活,只顾当下。
那么,组织只能采取变通的手法,帮助平民推翻这些小国的暴君,让小国走上民主之路。两次海湾战争中,组织一直派驻了大量高手以无名英雄的身份参与其中,使得石油小国中倒悬于水火的平民获得解放。
“人类如果不停止自残,则大自然的扑击将来得更猛烈、更彻底。”林轩自言自语地说。
地球轴心是地球存在、发展、毁灭的唯一枢纽,如果像獠牙魔的邪恶组织控制了它,地球本身和人类的命运都悬于千钧一发之机。
七十年前,盟军全力进攻柏林一战,正是为了阻止纳粹元首染指地球轴心,毕竟以元首的疯狂程度,只要获得了进入地球轴心的钥匙,必将在某个众叛亲离、弹尽粮绝的时刻,与星球同归于尽。
“那么,元首成功了吗?没成功的话,他之前所做的那么多努力都去哪儿了?”林轩不禁在心底自问。
“关于蜂巢宇宙,我知道一些事,但并不全面。”原先生说。
两人在平台上停下来,不约而同地转头向后看。
远处,赤色的岩浆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像一条蜿蜒的红龙,气势磅礴,威力无比。他们经过的一些地方已经被岩浆淹没,要想回头,只怕已经难上加难。
“这些事,我跟那位先生聊过。”原先生接着说。
他的脸色极其苍白,那是失血过多的缘故。在这种艰苦环境里,两人无法得到任何外来的给养,只能依靠各自深厚的内功支持。
“林轩,你还记得那位先生曾讲过两则跟火山、熔岩、迷途天外来客有关的故事吗?”原先生一边问,一边缓缓坐下,采取盘膝跌坐之势调匀气息。
林轩熟知那位先生的生平,立刻点头:“记得。”
那两则故事实际可以合并为一个,大概意思是,两位驾驶航天器进行宇宙探索的宇航员误入镜面宇宙中的地球,两人却误以为是航线折返回到了原来生活过的地球,但发现一切物是人非,连时间也退后了数百年。
两则故事的题目分别为《天书》和《奇门》,那位先生曾帮助幸存下来的一名宇航员寻求真相,最终功败垂成,因为以人类现有的知识与技术,对两位宇航员的奇遇(抑或可以说是“遭遇”只能是瞠目结舌,袖手旁观,根本无法给予实质性的援助。
就是在那个故事中,那位先生认识到了“镜面宇宙、平行宇宙”的存在,并亲自与来自镜面宇宙的同类们交谈、合作。如此经历,天下再没有第二个。可惜的是,那位先生本来以为可以跟随宇航员逆行进入镜面宇宙,去探究平行世界的更大奥秘,最终没能成功,航天器也毁于火山喷发。
那样的结局,也从侧面证明,镜面宇宙是不可逆行的,其中包含着太多未知因素,宇宙航行之旅并非是观光旅游一般悠闲自在,而是充满了诸多诡异危险。
“当时,我们在港岛中环文华东方酒店二十四楼健身中心咖啡厅见面,一起把‘蜂巢宇宙’与‘镜面宇宙’做了最详细的对比,在座的还有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宇宙学专家,大家一致认定,按照现有的资料,能够判定之前‘镜面宇宙’的认识是有缺陷的,而‘蜂巢宇宙’更合理。只不过,随着以后物理学知识进一步发展,人类也许会发现宇宙的构成模式甚至比‘蜂巢’更科学,是目前的人类无法理解的一种形式。当我提到‘蜂巢宇宙’就存在于地球上时,麻省理工学院来的专家们纷纷摇头,表示无法理解,只有那位先生说出了‘藏须弥山于芥子窍’的真理。他赞同我的意见,也批判了人类盲目向外太空发射航天器的行为,认为那只会造成宇宙交通的大混乱……”
林轩心头一动,因为原先生说的那个见面地点具有相当特殊的意义。十年之前的愚人节之夜,港岛最具人气的一位影视歌三栖明星就是从二十四楼一跃而下,做了最辉煌、最轰动的谢幕。
原先生目光如炬,马上猜到了林轩心底想到的问题,轻叹一声:“其实,当时在座的还有一位,因为他对灵学、玄学、心理学的高深认识,我们特邀他参加了讨论。没想到,正是这次讨论,才造成了当日的悲剧。”
林轩浑身一震,没再追问,已经明白原先生这些话的意思。
那位天皇巨星的骤然离世牵动着全球华人粉丝的心,而他挑选了愚人节这一日离去,则更像是跟所有粉丝开的一个巨大玩笑。很多玄学人士曾经出面声明,他的生命并未结束,但这种奇怪的论调在铺天盖地的悼念声里被迅速淹没。
“难道玄学人士做的推测是真的——”林轩虽然这样想,但那不是此时此刻的重点,所以他并未开口提出自己的见解。
“林轩,我其实一直很佩服那位明星,因为他对于生命、宇宙有自己极深刻的认识,超过了大部分科学家们的臆测和推理。我相信,他已经到达了自己苦苦追求的最高神境界。”原先生的话,对林轩的猜测做了间接回答。
两人的思路重回眼前的困境,如果前面没有生路的话,就要永远葬身于这岩浆世界了。
“幸好,堂娜是安全的。”林轩淡淡地笑起来。
“是啊,我相信,她是在一个普通人根本无法抵达的地方,即蜂巢宇宙的边缘地带。”原先生说。
“什么意思?”林轩注视着原先生的脸,心底有了不祥的预兆。
“在我们的宇宙中,时间空间的发展是线性移动;在镜面宇宙中,时空除了线性发展,还会产生等量反向发展;在蜂巢宇宙中,时空极度扭曲,黑洞、虫洞、白洞随处可见,而且大量出现了层叠虫洞、时间悖论,无法用地球物理理论去解释。所以,不管你想不想听,我都要告诉你,堂娜的存在已经成了一件极度荒谬的事,而你以为她‘安全’,也仅仅是一种心理安慰。”原先生极为严肃地说,“我不想打击你,但不得不讲出我的真实看法,那就是……那就是——她未必存在。”
林轩皱眉,低声重复着原先生话中最后的五个字:“她未必存在?她、未、必、存、在?”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关己则乱”,一旦身在局中,再聪明的人也都会陷入“灯下黑”的困境,看不清事情的关窍所在。
“你的意思是,我们一起见到的堂娜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子?但她明明跟我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对话,她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都是真实存在的,不会是虚像。”林轩急急地解释,为堂娜辩解。
原先生先点点头,后摇摇头。
林轩努力回想堂娜出现在那小窗后面的时候,自己眼中看到、耳中听到的一切。他确信那时的堂娜是“活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因为大自然磁力地貌、人脑幻影而产生的一个影子。
他的确看到了她,只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力量存在,所以他无法抵达她的面前。
“我也承认她那时是‘活着’的,但是,那种‘活着’与我们平日所说的‘活着’完全不同。”原先生试着解释,但这一次的事相当复杂,急切间,两人的沟通出现了大问题,根本说不清楚这个问题。
在那蓝色的立体海洋面前,虎梦禅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穿过那道小窗,可知人类一直以来研究并推演的物理学存在着巨大缺陷,在三维世界以外的地方无用武之地。
其实,原先生反复解释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堂娜活在一个林轩毕生无法抵达之地,那么,她的“活着”与林轩的“活着”还有什么联系吗?
在这一刻,林轩突然想到了远古神话中另一个经典例子,即“牛郎织女”的故事。
故事中,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善织五彩缤纷的云锦,后来与孤儿牛郎结成了夫妻。在人间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王母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但牛郎用箩筐挑着儿女追到天上。王母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银河,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后来王母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搭桥,让他们每年七月七日在银河上相会一次。
相见而不能相守,正是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最悲哀的结局。
同样,林轩看到了堂娜,却不能更进一步握她的手,那这种相见只是徒增痛苦,让两人的见与离变成了一个反复撕裂的伤口。
忽然间,林轩觉得自己的视线变得模糊起来,有两颗泪珠猛地涌出来,让他内心的煎熬与痛苦暴露无遗。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他爱堂娜,爱的开始点就是受伤害的开始点,一旦爱了就再难割舍放下。
第三百二十二章 阿里寺庙
“那是一个无论生死都无法抵达的地方,跟我们的世界没有任何交集点,我不知道在你朋友身上发生了什么,在这种事面前,只有见招拆招,却不能做更多。”原先生说。
林轩身心俱疲,艰难地摇头:“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在原先生的启迪下,他的脑子很快就转过了弯,知道原先生要表达的意思了。
“你可以在这里小憩一下,我们再往前走,不知道要面对多么复杂的状况呢。”原先生说。
林轩接受了原先生的建议,调匀呼吸后,慢慢地平躺,闭目休息。
时间分分秒秒过去,林轩的思想越来越平静,渐渐地忘记了堂娜,只是全身心放松,强迫自己迅速恢复体力。
他进入了一种非常深沉的“假寐”状态,神游物外,物我两忘。
“啊?我在哪里?”不知过了多久,林轩从假寐中醒来,一跃而起,身轻如燕。
原先生不在,平台上空空如也,只剩林轩自己。四周,岩浆仍在奔涌,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原先生,原先生……”林轩纵声大叫,却没有人回应。
他向前看了看,马上选择路线,跳跃前进。
又走了一公里多,林轩就看见原先生正站在岩浆之河正中的一根石笋上,高高矗立,俯瞰八方。
“原先生!”林轩迅速赶过去。
“我以前似乎见过这里的情形。”原先生低声说。
前面,四面的石壁进一步收窄,只剩下三米宽、三米高的方形洞口。当然,岩浆液面以下的部分不知深浅,按照流速估算,深度至少还有十几米。
“在超级望远镜里,我见到过这儿。通过那个洞口之后,就到达一个奇怪的竖井,唯一的通道就是从竖井坠下。现在,岩浆高热,我们等于已经没有去路了。”原先生说。
林轩远眺了一阵,的确如原先生所言,除了进入那洞口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
“失去了那把宝刀,你就再也没有潜入岩浆的能力了,是吧?”他问。
原先生点头:“当然,我也只是血肉之躯。”
两人面面相觑,同时叹气,失去了主张。
林轩想过回头,但来时的路被渐渐上涨的岩浆液面淹没,也已经失了退路。
“你还看到过什么?”他只能继续寄希望于原先生。
“洪水倒灌陆地,淹没一切,地球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与之前有部名为《未来水世界》的电影一模一样。”原先生回答。
水火无情,人类在这两种自然元素面前,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看来我们只能自绝于此了。”林轩长叹。
他脑中仍有残存的睡意,无奈之下,先坐下来,身体后仰,想闭目休息几分钟。就在他后仰之时,一下子看到五米高的洞顶上竟然镌刻着许多文字。
那是古藏语里的一种,曾出现在阿里地区的许多寺庙根基基石上,大概意思是:轮回无尽,万劫不复,热极转冷,冷极热生,一切天定,人不能御。
“看那些文字。”林轩向上一指。
原先生抬头看,嘴唇噏动,通读了一遍,满脸都是困惑。
“谁会刻这样的文字在这里?”原先生低语,“我曾在阿里地区的很多寺庙里看到过同样的文字,难道它们之间是相通的?”
林轩的记忆力超强,在藏地三年,很多地方的文字、地貌完全是强记下来的,双眼如同高精度照相机一般,看到便记在脑子里。
“我也看到过,至少在三个寺庙看到过……”他边思索边回应。
阿里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0″至86°11′51″、北纬29°40′40″至35°42′55″,地域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全地区总人口95803人,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
它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在亚洲乃至全球地理环境中,阿里地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降雨量少、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严寒,诸多不利条件,导致该地区的建设速度极其缓慢,很多地方的藏民仍然生活在近乎原始的闭塞状态中。
阿里地区有着众多寺院,著名的有拉巴寺、鲁扎西曲林寺、语寺、色底当曲林寺、益日寺、松吉江久林寺、苏木如桑旦林寺、荣穷普日寺、顿曲寺、日娃扎西曲林寺、曲色寺、邓帕巴通娃顿旦寺、萨让扎西曲林寺、吉嘎朗杰拉孜寺、吉嘎拉玉寺、香孜热布加林寺、卡孜寺。
在这些寺庙中,深藏着数以万计的历史隐秘事件,有时候一块断碑、一段残壁就能揭示出漫漫历史中某一特殊事件的真相。正是因为苦寒、高海拔、人烟稀少等恶劣自然条件,才阻止了全球数万盗墓贼们的光顾。
否则的话,阿里寺庙早就像1900年前后的敦煌莫高窟壁画那样,被各国侵略者掳掠一空了。
林轩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色底当曲林寺看到该种文字。
那个寺庙位于札达县曲松色康村,海拔高度为4300米,矗立在色底河的东北岸和阿意拉山脉的西北处。这条河里有黄金和各种矿物宝石,所以叫“色底”,“底”就是印度语“水”的意思。该寺属于托林寺下属25座寺里的其中一个,集会殿的主佛是未来佛、度母等,附近还有三座佛塔,分别是尊胜塔、天降塔、菩提塔。
林轩记得是在天降塔的基座背阴处看到以上文字的,那个位置避开了风吹日晒,所以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古藏语的语义非常晦涩,翻译为汉语之后,只能描述出大概意思,其中那些精要之处,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在林轩看来,那段话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轮回、忍耐、煎熬、希望”。
他也亲眼所见,在藏地漫漫寒冬之中,很多藏民缺衣少食,如冬眠的动物一般隐忍苦熬着,直到迎来春暖花开的第二年。他们笃信轮回,心底深处永远充满着热切的希冀,渴望在艰难的今生结束后,轮回转世,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这种近乎愚昧的坚守,构成了藏族人民的民族特色,值得全球所有民族学习。
第一次见到那些文字,林轩并没有特殊的感受,绝对不像眼下这样,身临绝境,唯有靠坚强的信念支撑自己走下去。
林轩还在另外两处寺庙里见过同样的文字,其一是顿曲寺,其二是香孜热布加林寺。
顿曲寺位于噶尔县门士乡南面,象泉河的源头,距门士乡20公里。该寺由多杰扎喇嘛??曲尼桑布(宁玛派)于十三世纪创建,由山南多吉昌寺派出舍久喇嘛和珠姜喇嘛主持修建。从修建到现在为止寺庙共有7位转世喇嘛,寺庙主供佛为多巴??释迦牟尼,属象泉河源头寺庙。顿曲寺在印度人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印度的冈巴河流的源头正是象泉河的源头,故印度人非常崇拜该寺庙、同样,在藏族人们心里也很崇拜此寺庙。寺庙周围有一块自然形成的乌龟石,患有皮肤病或关节炎等病情的人,如果在乌龟石头虔诚求拜,就对患有此类病的人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现在,该寺的主寺为白玛贡觉活佛。
香孜热布加林寺遗址位于札达县香孜乡,海拔4400米,遗址主要分布在山腰及山顶,呈东西一线展开,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包括寺庙,城堡及窑洞遗址等,大体上有东、西两大群落。
山脊顶部一线,为碉楼及防护墙,采用土坯砖用石块混合砌建,现存墙体高度约3到7米。在山脊的南坡,分别建有强巴佛殿和护法神殿等寺庙殿堂。
第三百二十三章 徐霞客游记
人类对于一件事的认知跟环境有关,如今岩浆满地,前后无路,再看到这些充满玄机的古藏语文字,林轩心里立刻充满了忐忑。
昔日的“看”,只是兴之所至,游玩观览,把文字和风景记在脑子里而已。
今日的“看”,却是必须看出门道,看出生路来才行。
“既然后退无路,那么必须向前。”林轩已经下了决心。向前,一方面是求生,另一方面必须跟岩浆一起前进,才能找到它们的归宿之地。
“我也看到过同样的文字,是在萨让扎西曲林寺的千手千眼观世音佛像脚下。”原先生说。
林轩点头:“那寺庙我也去过。”
那座寺庙的地址是在札达县萨让村北部、萨让河南面,北纬31。56与东经79。05的交叉点上,海拔高度为3200米,与托林寺相距75公里。该寺建于16世纪左右,以前属格鲁派,而现在属于旧密宗派,护法神殿的主供佛为六臂金刚和吉祥天母等。该寺有非常精美的旧式阎王面具,燃灯节时护法神殿内禁止女性进入,寺内还有集会殿、神殿、库房和非常大的风旗柱子。
林轩明白,原先生说的文字位置是在集会殿内的右侧,即那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脚下的基座之上。与汉传佛教大不相同的是,该寺的观世音脚下不是莲花蒲团,而是千万饿鬼。
“那时看了,并未受到启发,没想到一切缘法的真相,全都指向了地球轴心。如此看来,藏传佛教所有寺庙中大概都隐藏着各种线索,只是人们没有发现它们的一双慧眼,没有醍醐灌顶一般的启迪力量。”原先生感慨极深。
自古以来,朝圣者把藏地各大寺庙尊崇为“无上宝库”,一方面是因为寺庙集中了数千年来朝拜者供奉的金银、玉石、珍玩、古董,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寺庙兼容并蓄了无数朝代、无数宗教、无数僧俗的最高智慧,是一个看不见的“知识宝库”。
所以说,那些真正有慧眼、慧心的人都有自知之明,往往不敢入藏,即使入藏也不敢进寺,生怕是“一入法门深似海”,自己的一颗心再也收不回来了。
近百年来,曾有无数普通游客第一次入藏便皈依成僧的例子,那不是虚构神话,而是真人真事。
“你怎么想?接下来怎么做?”林轩问。
“你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又何必问我?”原先生长叹。
林轩心中的确有了主意,绝对不会半途而废,被困死在这里。向前的通道没有被岩浆完全充满,所以他觉得可以用“壁虎游墙功”贴着山洞的顶进入,直至原先生说的“竖井”。当然,就算是“竖井”,也可以借助“壁虎游墙功”继续前进,一直到真相被揭露出来为止。
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遇到任何事,都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穷尽真相,不放过任何疑点。
譬如从前,他在休闲时间打游戏机,很多大型的单机游戏都被他耐心地打穿过,一直杀到游戏关底,取得最终胜利。他最喜欢做的就是把游戏打穿之后,看着屏幕上出现的勋章和英雄榜被自己的名字一次次刷新。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八个字就是他的人生态度。
“我必须得进去,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要找到地球轴心,让我们的星球获得永生。”他说。
让地球轴心掌控在仁人志士手中,远比落入窃国大盗手中要安全的多。
“我支持你。”原先生说,“但是我觉得,我们也许可以等,等到岩浆停止奔涌的时候。那样,保险系数要大一点。我们是探险家,不是亡命徒,记着这一点。”
“岩浆会停止奔涌吗?我判断它们是地球轴心的驱动动力源,它停止,地球的自转也就要停止了是吗?”林轩问。
原先生摇头:“不会,因为有位前辈说过,地球也是需要休养止息、呼吸顿挫的。”
林轩环顾四面,岩浆的流速并未有减慢的趋势。相反,岩浆向前进入狭窄入口后,因为液面收窄,速度有明显的提高,看上去更是声势惊人。
“林轩,你在藏地应该听说过‘夜帝’的传说对吧?”原先生拍着林轩的肩膀,“不要急,静下心来,慢慢等机会。”
林轩猛省,自己的确不该着急,在这种生死抉择关头,好的心态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根本武器。
夜帝,是西藏雪人的又一个称呼,意思是“居住在岩石上的动物”。
在西藏十大未解之谜中,喜马拉雅山脉雪人是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最合理的解释,那种巨大的人形动物属于类人猿的范畴,处于生物进化链条的一个中间环节,能做出人类的动作,吼出人类的基本词汇,但却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
接下来,原先生向林轩讲述了跟珠穆朗玛峰“雪人”有关的一件事——1953年12月31日,一支英国探险队全副武装地到达印度,准备前往尼泊尔与西藏边界,寻找神秘的庞然大物雪人。在六个月前,也就是1953年的夏天,探险队首领埃德蒙??希拉里和他的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吉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曾经发现过巨大的人类脚印。他们坚信,雪人一定会再次出现。那支探险队仅仅在历史上出现过这一小段记录,之后便没有下落。可以推断,他们的寻找雪人之旅一定是发生了某种变故,以至于无人生还,连返回尼泊尔的记录都没留下。
“我在尼泊尔的民间史《大山志》里找到了埃德蒙??希拉里的名字,他在探险行动之后,一个人皈依于尼泊尔天龙寺,僧号为密多罗恰。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他并且得知了探险队的遭遇,并最终证实,他的人死于雪山野人的荒原追杀之中。在那场发生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屠杀案中,他是唯一的幸存者,躲在冰川缝隙里偷拍到了雪人的样子。”原先生进一步补充。
林轩知道,雪人是一种介于人、猿之间的神秘动物,到目前为止,尚未有确切的雪人标本供人们研究,关于雪人的传说材料远远多过实证,从来没有人捕获过一个真正的“野人”。当然,目前世界上所有的雪人照片都是模糊不清的,仅有人形,脸部五官都分辨不清。所以,在任何生物学家那里,这些照片都不足为信。
“真的有照片吗?”林轩问。
“那部相机在极寒环境中脱手,坠入冰川深渊。幸好,密多罗恰精通素描,他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记忆,把超过百名雪人的样子一个一个画出来。你也许猜不到,他笔下的雪人每一个都拖着半尺长的獠牙,与我在北海道收集到的獠牙魔形象有九成相似。这就说明——”原先生停住,看着林轩。
林轩苦笑:“这就说明传说中的雪山野人就是日本北海道的獠牙魔?两者之间,必定是密切关联的?”
这种说法令人震惊,之前科学家提到“雪山野人”时,都认为这种动物虽然四肢发达、凶猛残暴但智商极低,大概仅有猿类的初级智慧,绝对没有“思考”能力。
如果按照原先生说的,将“雪人”与“獠牙魔”之间画上等号,则人类与之相遇,必死无疑。
“雪人、獠牙魔都是我们的大敌,两者之间无论谁是谁的后代,都是极其危险的雪山杀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