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伏藏师-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电王的出产地正是赛思佛力家族拥有的宝石矿井,所以,他是该宝石当之无愧的主人。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这也正是他后来遭*劫杀的主因。
现在,事情很明显,既然骆原是当年恐怖事件的主导者,那么电王一定是落在他手里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那是谁的眼睛
“哈哈哈哈”,骆原干笑四声,骤然闭嘴。
既然大家都是顶尖智者,他自然没必要故弄玄虚,因为很多貌似高深莫测的面具都是展示给低智商的普通人看的,在林轩面前,他只能有一说一,连一点浮夸的东西都没必要拿出来。
“那你说,怎样才能走遍冈仁波齐峰?”骆原问。
“你有闪电,试过不就知道了?”林轩问。
骆原探手入怀,再拿出来,摊开掌心,露出了一颗半个鸡蛋那么大的椭圆形蓝色宝石。那宝石的外层并不发光,只是呈现出朦朦胧胧的一层淡灰色。
林轩从杂志上看过“闪电”的照片,与骆原掌心里的一模一样。
“正因为试过,才发现世人传说是个天大的错误。我携带它转山至卓玛拉山时,遭遇泥石流,同行的伙伴一人失踪,一人重伤;第二次,我带它转至天葬场与山坳玛尼堆时,似乎遭遇了鬼打墙,在大片荒原中迷失方向,最终在一大队日本旅行者带领下才死里逃生。可以说,在两度转山时,闪电都没有焕发出应有的神力。”骆原说。
一提到卓玛拉山和山坳玛尼堆,林轩脑子里立刻跳出了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前者为5630米,后者为5700米。
登山常识告诉他,海拔超过5000米之后,人类脑部供血、供氧都会出现问题,这种情况持续三十分钟后,大部分人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幻觉。人们常说,去西藏转山是“身体下地狱,灵魂上天堂”,可见路途之艰辛、景色之壮丽。当然,任何探险旅行都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强。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闪电治疗不了高原反应,这很正常。”林轩说。
骆原冷笑着摇头:“你以为我不明白这一点吗?我从五岁起,就在这茫茫大雪山上跨马奔跑,与高原从来就没有隔阂,所以后来才有‘高原王’的称号。我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高原反应,绝不会突然开始剧烈反应。”
林轩只能苦笑:“是啊,那你来说说,究竟是为何出现了幻觉?那些突发事件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骆原沉吟着回答:“我觉得,冥冥之中有一只无形的巨手正在拨弄着一切,它要你成功,你就成功;它不要你成功,无论再怎么努力,也只是白费力气,就像这面镜子——”
那镜子一直都沉默存在,包括那眼睛出现之后,也是沉默无声的。
“你以为,现在就能到眼睛里去,或者是到镜子里去?”骆原问。
“我不知道,但我很想知道。”林轩回答。
他试着移动脚步,希望能找机会夺下骆原手中的枪。
“她没事,别担心。”骆原指了指地下躺着的萨曼莎,“我使用了加重型钢芯子弹,冲击力超强,虽然不能破坏她穿的防弹衣,但却令她受了不轻的内伤,至少要昏死二十四个小时以上才能醒来。所以,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可以任意交谈感兴趣的话题。”
林轩没有什么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面对骆原时。
现在,谜题太多,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
“你不开口,那我来问吧。我问你,你到底隶属于哪个组织,最高管理者是在大陆、香港还是什么特别的地方?”骆原问。
“推进亚洲和平组织而已,无野心,无组织,全凭会员自己发展。”林轩只说了一半实话。
“不可能,你们这几年做的很多事都超过了专业的国家间谍。难道说,你们的级别比国家间谍还高?”骆原表示怀疑。
林轩不想反复辩论这些问题,刚要开口结束这些话,忽然觉得后背一凉,寒风阵阵。
他回头看,原来那眼睛已经扩大到极致,两只眼睛的长度连起来,几乎超过了镜子宽度。
于是乎,他整个人都倚着其中的一只眼睛,后背紧贴着那眼睛的眼珠部分。按道理说,那眼睛既然存在于镜面中,就应该是一个绝对的平面,不可能让林轩感受到眼睛是立体而凸起的。
林轩立刻伸手抚摸那眼睛,手指划过,那眼睛竟然产生了合眼、睁眼的动作。
“是真人的眼睛,是真人的眼睛,是真人的眼睛,它在动——”只有真人的眼睛才能对外界骚扰产生反应,才会有这种动作,那是任何生物模型所模拟不出来的。
“不要动,不要走!”骆原叫着,飞速地投身过来,要阻挡林轩前进的脚步,但林轩身体一旋,便避开了骆原右手的拼命一抓。
“林轩,别逼我开枪!”骆原再次拔枪,对准林轩的胸口,“再逃我就开枪了。”
惶急之下,林轩觉得头顶那岩画一闪,给他造成了错觉,仿佛那头牛和勇士都已经活过来,正在进行你死我活的碰撞,而勇士所持的那把长矛也变成了真的。
他反手去抓,手中竟然真的有了一杆沉重冰冷的长矛。
骆原扣下了扳机,子弹出膛。
林轩握着长矛向前一刺,正好从骆原喉咙下穿过。
这两个动作是同时发生的,所以骆原虽死,那颗出膛的子弹仍然射中了林轩的心脏要害。
“这是真实的眼睛?是谁的眼睛?难道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巨人眼睛?”这样的想法令林轩觉得好笑,毕竟远古神话已经成了典籍中的腐朽桥段,现代人已经无法跟远古诸神们直接对话,只能向他们遥祝景仰而已。
“那么,是巨兽的眼睛?史前恐龙或者巨鳄的眼睛?”这想法更离奇。
“难道是大山的眼睛?”他又在心底自问。
在普通人看来,大山静止不动,亘古不亡;但在地质学家看来,大山却是不断地隆起或者塌陷,自有地球纪元以来,大山就没有停止过骚动;在灵异学家看来,大山却又是另外一种样貌,他们竟然是有思想有生命的,并且自成体系,一座、一组大山,都会具有人类才有的五官、心情、配偶、繁衍等等社会活动。只不过,极少有人能看懂,而那些看懂的人都是成名多年又退隐江湖的绝顶高手,既不爱虚名,也不爱利禄,所以这种虚妄的东西,永远不会打动他。他们的某些研究成功后,全都封存,束之高阁,懒得向外界发布。
现在,林轩终于想通了:“那是大山的眼睛!”
第二百六十七章 眼睛的神力
山也是有灵魂的,这在很多灵异学家那里已经获得了验证,并且有大量文献资料可以作为佐证。
林轩向后缓缓倒下,那眼睛在瞬间无限扩大,似乎已经超出了镜面尺寸的限制,将外面的隧道全都包容进去。
“我中弹了——”林轩意识到那颗子弹已经穿透了自己的要害,甚至他在自己心跳变得异常紊乱之时,清醒地察觉那子弹在心脏上撕裂的伤口正血淋淋地张开。子弹穿胸而过,击中了他背后的镜面。
“死亡就要来临了。”林轩忽然有一种彻头彻尾的放松感,这么久以来,他始终在藏地不停奔走,为了“地球轴心”的核心问题而殚精竭虑,辗转反侧。他信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理,身在组织,就要为组织分忧,竭尽全力地去完成每一项任务。
死,就是永远的休息。
在藏地的极端气候下,被射中心脏的人即使没有当场死亡,也会在未来几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送命。
所以,他对自己的未来已经有了定论。
他感觉,自己已经眼睛包容进去,身体悬浮,飘荡无依。
之后,他觉得自己跟那眼睛开始有了相当微妙的沟通,仿佛自己也成了眼睛的一部分,眼睛能看到的,他也能看到。
于是,他看到眼睛迅速扩大万倍,不但包裹住隧道外的广大空间,甚至包括大山、冰原、珠峰、喜马拉雅山脉、整个藏区乃至于尼泊尔和印度……再往外,则是亚洲、半球、地球、太阳系……
眼睛扩大的力量无穷无尽,直至延伸到了深邃无尽的黑暗宇宙之中。
林轩具有极深厚的宇宙星空知识,他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集合体,即8颗行星、164颗已知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等等。
现在,他通过那巨大的眼睛,完整无缺地观察到了这一切。
那么,再向外延伸,他将抵达银河系。
“银河系,多么遥远、多么广袤无垠的世界啊!如果不是有这眼睛的牵引,我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近这些星球。这是临死前的幻觉吗?还是死亡之后灵魂飞速逃逸而去时看到的独特景象?”他昏昏沉沉地胡思乱想着,自己的眼睛说不出是睁着还是闭着,总之,根本无需抬眼看,那些影像就自动进入自己的脑海之中。
他清楚人体的结构,也明白骆原所持的大口径*能给人体带来多大的伤害。
骆原是射击高手,那颗子弹射中的位置是林轩身体的要害。
当然,林轩拔下画中那长矛反刺出去的时候,也毫不留情,直贯骆原的咽喉。高手相搏,胜负只在电光石火的刹那之间,往往是一招决定生死,而不是像街头无赖那样反复冲突,大战三百回合。
他们这次的交手,一出手,便彼此重创,毫无寰转的余地。
就算死,林轩也无悔,因为他是为萨曼莎出手的。只有杀了骆原,萨曼莎才可能全身而退。
他感到惋惜的是,没有早早发现骆原的疑点,竟然在所有人鹤蚌相争之时,让骆原一个人渔翁得利,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林轩感觉自己的身体越升越高,在黑暗中远离了太阳系那些熟悉的星球。
太阳系之外,必然是银河系的地盘。
银河系是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包括1000到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可见物质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00亿倍。天文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它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上面有一个银心和四条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林轩熟知的太阳系位于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
以下是天文学家对于银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
天文学家玛丽亚??格曼认为通过对银河系恒星集群盘面的研究表明,银河系内围的恒星集群年龄较大,而外围的恒星则更加年轻,可以推测银河系的形成从内部开始,后来逐渐演化到10万光年以上的直径。
科学家称本次调查还发现新的证据,银河系在成长过程中还吞并了许多小星系,来自其它星系的天体汇入了银河系的内部。
由于有大量的伽马射线从银河系中央射出,史蒂芬??霍金曾经声称自己的观测表明银河系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黑洞,再远离地球和太阳系,就会到达那个黑洞——”林轩悚然一惊,“黑洞消灭一切,而这双神秘之极的眼睛难道是来自黑洞吗?那镜面……那镜面难道就是黑洞的一部分?”
镜面是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有形体,而黑洞则是理论上存在的无形体。所以,很少有人能将两者直接画上等号。
林轩是拥有超强智慧的人,当他幡然醒悟之时,瞬间将镜面等同于黑洞。
那么,深入镜面之中,正是误入黑洞之内,也就是主动踏入了一个最凶险、最难缠的陷阱里。
空沙、萨曼莎、骆原之流费尽心机要闯入镜面,但却入镜无门。如果他们也能想到“镜面即黑洞”的道理,会不会马上退出,再也不敢回来。
当然,现在空沙死、骆原死、萨曼莎昏迷,三人已经没有机会再度深思这种问题了,能够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也许只有林轩一个人。
“哦,不……我已经中弹了,这些很可能是人类灵魂由生入死的必经阶段,当思想结束时,生命也就休止了。天哪,我还没有找到堂娜,我还没有为组织建功立业……天下之大,我还没有在最高山峰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他想了太多太多,脑中走神,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
接着,他记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名为“上帝憎恶裸奇点”的著名模拟黑洞案例:
罗杰??彭罗斯在1965年和1970年之间的研究指出,根据广义相对论,在黑洞中必然存在无限大密度的空间,即时间曲率的奇点,这和宇宙时间开端时的大爆炸相当类似(这是基于“宇宙大爆炸而产生了生命”的理论)。在此奇点,科学定律和预言将来的能力都失效了(即一切已知物理理论失效)。然而,任何留在黑洞之外的观察者,将不会受到可预见性失效的影响,因为从奇点出发的不管是光还是任何其它信号都不能到达。
以上这些晦涩术语的意思是:人类站在黑洞外观察,永远看不清黑洞的本质。真正的黑洞研究,是要深入其中进行的,但这一点根本无法实现。迄今为止,人类无法建造出能够对抗黑洞暴力撕裂的飞行器,任何人进入黑洞,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这令人惊奇的事实导致罗杰??彭罗斯提出了宇宙监督猜测,也被意译为“上帝憎恶裸奇点”。换句话说,由引力坍缩所产生的奇点只能发生在像黑洞这样的地方,在那儿它被事件视界体面地遮住而不被外界看见。严格地讲,这是所谓弱的宇宙监督猜测:它使留在黑洞外面的观察者不致受到发生在奇点处的可预见性失效的影响,但它对任何不幸落到黑洞里的可怜的航天员却是爱莫能助。
现在,如果眼睛的力量继续扩大,林轩相信,自己将会被送往巨大的银河系黑洞,万劫不复。
第二百六十八章 蜂巢建筑
林轩忽然想到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伟人名句,他目前这种身体不动而视界一去千里的状态,岂不是正跟句子中描述的一模一样?
当他感觉自己已经远离地球、深入银河系黑洞之时,身体究竟还在那镜面前吗?抑或是身体已经化为乌有,只有精神和灵魂永在?
在他身边,群星闪烁,而所有的星又是以无限神秘的广袤幽暗为统一背景的,连星星都无法自控的究极宇宙中,他一个小小的地球人又算得了什么呢?只是渺小到连微尘都算不上的一份子而已。
最后的最后,他感觉到了一种“无声消失”的状态,仿佛身体已经散开去,分散为十万八千尘末,非但肉眼不可见,而且就算用放大数千、数万倍的电子数码显微镜都不可见。他存在,只存在于物理范畴之内,仅限于名义上存在,实际对世界上任何事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彻底从原先的世界中剥离开来了。
“啊——”他蓦地醒来了,却发现自己仍然站在镜面前。
萨曼莎倒下,骆原喉头被长矛纵贯过去,手中的枪、蓝宝石还在,地上那锡盒中的水滴也在。
“原来我还活着?”林轩欣喜地低语。
他低头看胸口,胸口没有弹孔,他是完好无损地站在这里的。
“那么,那颗子弹……我那些奇特幻觉……我究竟去了哪里?那仅仅是一些不着边际的幻觉吗?现在,我该怎么办?带着枪和宝石离开?算了,还是先叫醒萨曼莎再说吧——”他向萨曼莎那边走过去。
两人相距约有十五步,正常情况下,只要十秒钟就能走到萨曼莎仰面躺着的地方,但是当他跨出三四步之后,骤然发现,两人间的距离并没有拉近,仍然保持着十五步左右。
林轩停步,看看脚下。
隧道的地面都差不多,都是略微潮湿的青色岩石。
他跟骆原之间的距离不到十步,于是转折方向,走向骆原。
奇怪的事再次发生了,他同样无法缩减与骆原的距离,无论怎么走,那距离都毫无变化。
骆原掌心里的蓝宝石一闪,吸引了林轩的目光。他向前伸手,试图抓住那宝石,却发现身前的空气变得十分凝重,并不像平时那样,只要手掌能够触及之处,一伸手就能轻松拿到。
他缓缓发力,克服空气中的阻力,最终将蓝宝石拿在手里。
忽然间,他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音乐声从身后传来。
他的背后是那镜面,如果有音乐响起,那一定来自镜面。
“真是奇怪——”他慢慢转身,蓦然发现,自己背后竟然是空的,根本没有镜面。
“怎么?镜面呢?”他有些奇怪,连续扭头、回头、扭头、回头几次,发现自己背后是隧道,而身前是骆原、萨曼莎,镜面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找不到镜面的同时,他发现了另一个问题,自己处于一条前后相通的隧道里,可以向前走,艰难地去跟骆原会合,也可以向后走,进入那无限幽深的隧道。当然,在他的逻辑思维中,向后走的话,就是走出隧道,将看到骆原的大批手下。
“骆原先生,萨曼莎——”他提气大叫。
可惜的是,骆原已经被长矛贯喉,回应他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了。
“怎么办?先出去?”他心情十分矛盾,但又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沿着隧道向外走。
大概走了五分钟左右,隧道尽头有了亮光。再走,很快便到了隧道入口处,外面亮堂堂的。
更可怕的事发生了,林轩发现,他走完了隧道,并没看到骆原的手下,也没看到熟悉的场景,而是置身于一个极高的悬崖开口处,向下看,深不见底;向上看,高不可攀;向前看,则在百米之内有一个巨大的发出光亮的蜂巢形建筑。
那蜂巢建筑的直径至少有数百米,悬空停留,相当怪异。
在自然界中,蜂巢的存在有其特殊意义。
蜂巢是蜂群生活和繁殖后代的处所,由巢脾构成,各巢脾在蜂巢内的空间相互平行悬挂,并与地面垂直,巢脾间距为7到10毫米,称为蜂路。每张巢脾由数千个巢房连结在一起组成,是工蜂用自身的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的。大、小六角形的巢房,分别为培育雄蜂和工蜂的,底面为三个菱形面。培育蜂王用的巢房,称为王台,形状似下垂的花生,是蜂群在分蜂前临时修筑的,多在巢脾下部和边角上。在雄蜂房和工蜂房之间,以及巢脾与巢框的连接处,出现有不规则的过渡型巢房,用于贮存蜂蜜和加固巢脾。
生物学家曾解剖过成千上万的蜂巢,无论是野蜂还是家蜂,其蜂巢的大体结构都是一样的,全都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各个部位的尺寸仿佛是拿尺子精心量过的一般。
蜂巢,是蜜蜂家园必要的“家具”和“食品室”,从建筑设计学的角度讲,蜂巢如果设计成圆形或八角形,就会出现空隙,如果是三角形或四角形,则面积会减小。所以,在这些形状构造中,六角形是最科学的,是最高效率的结构。
建筑学上,这种六角形排列而成的结构叫做蜂窝结构,因这种结构非常坚固,故被应用于飞机的羽翼以及人造卫星的机壁。蜂巢内外面的巢穴刚好一半相互错开,相互组合六角形的边交叉的点是内侧六角形的中心,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强度,防止巢房底面破裂。另外,从剖面图可知,两面的巢房方向都是朝上的。
蜂巢是严格的六角柱形体,它的一端是六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六角棱锥体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奇曾经专门测量过大量蜂巢的尺寸,令他感到十分惊讶的是,这些蜂巢组成底盘的菱形的所有钝角都是109°28′,所有的锐角都是70°32′,毫无例外,浑然天成。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克尼格和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从理论上的计算,如果要消耗最少的材料,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正是这个角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蜜蜂称得上是“天才的数学家兼设计师”。
而且,在很多宗教典籍中,蜜蜂是来自最高神祗花园里的跳舞天使。于是,蜂窝结构又被称为“上帝密室”。
那蜂巢形建筑让林轩感到困惑,因为在他印象中,只有前卫艺术家才会去建造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因为它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只适合某些特立独行的人进行行为艺术时使用。
暂时,他还想不通隧道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出现。至少在他印象中,原先进入隧道时,外面应该是平坦的广场才对。
“我究竟是在哪里?”他先思考这个问题,最后确认,自己绝对是在隧道之中。
“镜面呢?它在哪里?”镜面不会突然消失,一定是隧道内发生了异常事件。
“骆原死了吗?”答案是肯定的,被利器贯喉,没有人能逃生。
“我怎么回去?我怎么回到萨曼莎身边去?不行,我得把她叫醒,两个人在一起,总能想到其它好点子。”他问自己这一问题时,已经做出了看似正确的决定,并且随即向后转身,拔腿飞奔,原路返回。
接下来,他必须回到萨曼莎那里去,把她叫醒,两人一起想办法面对困难。
以林轩的绝顶智慧,都根本想不到,他如今陷入的是一个多么令人绝望的困境——
第二百六十九章 面对面,不相见
很快,林轩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他拿到蓝宝石的地方。
令他惊诧的是,隧道外那些骆原的手下已经进来,全都围在骆原旁边,盯着那贯穿咽喉的长矛站着,一个个呆若木鸡。
“我杀死了高原王!”到这时,林轩才猛然醒悟。
高原王是江湖上的大人物,尤其是在大陆西南、尼泊尔、印度一带,几乎是江湖魁首。在极物寺,高原王时隐时现,是林轩、堂娜最大的威胁,而此刻却倒在了林轩的长矛之下。
高原王一死,高原一带的江湖形势又要风云大变了。
林轩走近,那些人根本对他没有察觉,注意力全都放在骆原身上。
“喂,喂,喂——”林轩大叫,试图唤起那些人的注意,但很明显,他们听不到林轩的声音。这种情况,在鬼神电影中也曾多次表现过,往往是鬼魂混入人间时,人类根本看不到它们的存在,因为鬼魂是无影无形、无味无声的,与人类世界无法互通有无。
“我死了吗?我是鬼魂吗?不不,如果我是鬼魂,那我的身体一定会留在那里,就留在死亡现场。那里什么都没有,我是人,不是鬼魂……”林轩在自己大腿上使劲掐了四五次,次次生疼,可以证明他的确是好好活着的大活人,既非做梦,也非游魂。
那么,那些人为何近在咫尺,却看不见他呢?
他无法解释这些,只能凝神屏息,看那些人的唇语。
有个人说:“头领死了,我们先撤吧,连他都被那个林轩杀了,我们就算强留下来,也没有意思,根本不可能为他报仇。不如就此散了,各自投奔前程。”
另一个人说:“是啊是啊,头领早就说过,那个林轩不是等闲之辈,来自亚洲最大的秘密组织,很有本事,靠山后台又硬,轻易惹不起的。现在,只有首领、林轩、萨曼莎在隧道里,一人重伤昏迷,一人穿喉而亡,只有林轩不见了,他肯定是凶手无疑。”
还有个人嚷嚷:“大家散了吧,回尼泊尔去,打开仓库,分钱回家。”
唇语这种功夫是靠看别人说话时嘴唇的动作来解读此人说的话,是种难度超高的脑力思考技巧,需要海量的练习才能做到,人类社会中一些听力障碍者会使用这种技巧来与他人交流。
林轩专门研究过唇语,因为那是历代间谍大师们行走江湖的必备技巧。
他在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和纽约城市学院进行过系统的唇语练习,深知视觉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更多地识别听到的语言单词,特别是在某些噪音水平下,这样的提升最高能到六倍。人脑可以借助于视觉,从说话人的面部以及嘴唇的移动获得一定的视觉信息,而这样的视觉信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识别说话的内容。在不同的噪音水平下,面部以及嘴唇的移动信息能帮助我们提高 10%到60%左右的识别率,但是当周围的环境噪音非常强或者当语音信号非常微弱的时候,唇语识别就显得相当困难了。
此刻,他同时观察几个人的唇部动作,相当吃力,几乎目不暇给。
第一个开口的应该是个小头目,他向旁边躺着的萨曼莎看了看,挥挥手,大声说了一句话,应该是“把她带走”的意思。
萨曼莎是个美女,也是目前这茫茫雪山上唯一的女人,自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林轩一惊,向前猛冲,却被那种看不见的凝滞空气阻住,根本到不了萨曼莎的旁边。更何况,外面有超过五十个歹徒,超过五十把短枪,他就算冲出去,难道能挡住五十支枪同时击发的弹幕吗?
外面的人欢呼起来,对小头目的命令举双手欢迎。
“快起来萨曼莎,快起来啊!”林轩眼睁睁看着,却帮不上任何忙。
歹徒们把萨曼莎搀起来,其中一个还拿出水壶,给萨曼莎喂了两口水。
萨曼莎呛咳了一阵,终于清醒过来。
歹徒们完全低估了萨曼莎的实力,因为他们进来时,萨曼莎是受伤倒地的。他们都认为,萨曼莎只是捡了一条命罢了。
林轩敏锐地看到,萨曼莎那种眼神迷离、恍恍惚惚的神态都是装出来的,她的眼角余光一直盯着距离最近的歹徒腰间插着的一把“*”。
那种短枪是单兵作战中的王者,射击高手甚至可以拿着它来对抗狙击步枪,中远距离一枪爆头。
这种大口径手枪最初是用来打靶和狩猎的,射程在100米以上,另有传闻有人使用加长枪管击倒了200米外的麋鹿。
*拥有极其彪悍的外形,其后坐力相当强大,发射力量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但它也是任何小巧玲珑的战斗手枪所不能替代的。该枪的这种特点受到好莱坞的注意,由于*手枪相当闻名,因此在许多电影、小说和电子游戏中亦有出现过。
比如在1984年由mickey rourke主演的一部动作片《龙年》(the yearthe dragon)中,*第一次在电影中登场,从此以后,*在近500部电影、电视中亮相,这里的统计还不包括美国以外的影视作品,当剧本中提到“有强大威慑力的手枪”时,几乎都是选择*作为道具,*就是好莱坞的宠儿。再比如,在阿诺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