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伏藏师-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资料记载,林格和久恩舍均是元首的贴身随从,直到二战结束的最后一刻,两人仍一直跟随在希特勒身旁,亲眼目睹了元首自杀的全过程,并亲手埋葬了元首的尸体。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两人被俘。1950年初,两人被军事法庭判处25年有期徒刑,从此失去下落。2000年6月29日,俄罗斯特工部门首次向新闻界透露了当年林格和久恩舍在军事法庭上的供词,披露了元首自杀前后的一些匪夷所思的细节。
“对,正是他们,看来,你对俄罗斯特工解密的那些文章非常熟悉?”骆原问。
林轩点头:“看过一些,但都很粗浅,能否听听你的高见?”
骆原点头:“高见不敢当,我只是对此感兴趣而已。林格和久恩舍都是忠心耿耿之辈,被元首的奋斗理论洗脑,恪尽职守地陪在元首身边,直到他消失为止——”
据那两人说,该段历史详情如下:
1945年4月,苏联红军突破柏林防线,希特勒指挥部内一片混乱。4月24日,希特勒紧急召见警卫分队长沙乌布,商谈军事文件处理问题。沙乌布走出希特勒办公室后,要求林格把保存在他那里的两只装着军事文件和几沓德国马克的箱子浇上汽油烧毁。
同月25日,希特勒把林格叫到屋内,宣布可能是他一生最难做出的一项决定,如果柏林失守,他和爱娃将自杀。为防止尸体落入苏联军队手中,他命令林格在他死后将尸体和他居住的防空洞全部焚毁,现在应该准备好两箱汽油,放在防空洞入口处,随时准备使用。
第二百六十二章 移动的黑洞
4月29日,苏军已接近元首的总指挥部,德军高级将领纷纷逃命。一名叫费格良的军官去外面侦察情况却一去不返,令元首大为光火。费格良在元首身边负责通讯工作,并且是爱娃的妹妹格列捷莉的丈夫。元首下令全城搜查费格良,终于将其逮捕并立即处死。接着,元首通知爱娃,要一起自杀。爱娃答应,但有一个条件,她要与元首举行婚礼,正式成为他的夫人。元首与爱娃的婚礼在简陋的防空洞中举行,德国宣传部的一名高级官员作为证婚人主持仪式,正式宣布他们成为夫妻。婚礼结束后,元首夫妇与其他人一起共同组织了一个简陋的茶宴。
4月30日,元首开始实施自己的“死亡计划”,先毒死了自己喜爱的一只狗,以检查毒药的性能。下午3时45分,元首走进属下的办公室,与部下告别。随后,他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再次提醒保镖,不要忘记焚毁他的尸体。两名保镖刚刚走出办公室,里边便传来一声枪响。众将推开了办公室的门,发现元首倒在沙发上,上身穿白衬衫,扎黑色领带,灰色西服,下身是黑裤、黑袜、黑皮鞋。地上扔着元首使用过的两把手枪,子弹是从元首的右太阳穴穿入,周围墙壁和地面上溅满血迹。爱娃服毒后已停止了呼吸,蜷曲在元首右边,身上薄如蝉翼的纱裙也溅满了血迹,
遵照元首生前旨意,大家把两具尸体搬运至地面,浇上汽油焚烧。几个小时后,几名保镖把两人尸骸合葬在附近。
5月5日,苏联红军从地下挖出了元首和爱娃的尸体,仔细辨析后送回莫斯科。
以上就是最完整的元首与爱娃自杀过程,由苏联克格勃高官亲自向外界媒体公布,措辞严谨,细节完整,推敲合理,不容置疑。
长期以来,任何史学家、戏剧学家、电影导演要拍摄这一题材时,基本上都会遵循以上的情节安排,否则就会被人指摘为胡编乱造。
那么,当时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其实,人类历史上有这样一条世所共知的潜规则——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成王败寇,胜者通吃,掌权者可以任意篡改历史,把黑的写成白的,非正义的写成正义的,反正百年之后,真正了解历史的人都已经与世长辞,没有人再来纠正那些粉饰过的历史。
二战历史是由战胜国写就的,美国、英国、苏联、中国都是有权利在那六年的历史簿上写点什么。那么,苏联人写下的,就是柏林之战的最后一段辉煌胜利。
“我,恰恰知道那段真正的历史,因为我曾以记者身份深入佩塔克监狱最古老的重犯区,采访了已经接近一百岁的林格和久恩舍。确切说,他们那时的年龄分别为97岁和99岁,但从表面看,两人不过是五十多岁的样子。在监狱中没人能解释这一奇特的现象,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是经历了奇异的怪事,才令身体特质改变,出现了‘延缓生长、长生不老’的超自然现象。采访中,他俩不约而同地提到,当年向苏军投降后,任何人都不相信他说的话,并且日夜施以酷刑,要他们讲出元首的下落……”
不用说,他们的身体状况是在元首自戕的地下室里改变的,所以,必须让他们开口说话或绘画,把当时的情况描述出来。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格先开口,久恩舍也随之开口,他们一起相互补充着,把元首自戕这一战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首先,林格说,元首根本没死。
根据林格和久恩舍的供述,元首自杀的原因是:元首惧怕柏林失守;他的健康每况愈下;元首不肯在对手面前投降(当时传说苏联发明了一种能使人昏睡的瓦斯气,他担心苏联军队突然使用这种气体,使他来不及自杀而落入苏军之手);不想被苏军生俘,他尤其怕自己和爱娃被处死后,尸体被苏联示众。
苏联特工部门并不完全相信元首随从的供述,他们怀疑元首是在服毒后被保镖开枪打死的,但并未获得这方面的证据。苏联还怀疑,挖出的尸体可能不是元首本人,尸体可能被人偷换过。
从那以后,该种怀疑就没有中断过。
林格信誓旦旦地说:“元首打开了盒子,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水滴,忽然之间就**消失,没有任何征兆。我仔细地检查过盒子,实在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我确信,他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特殊关照。”
以二战末期的物理知识水平,的确无法解释这种超自然现象。即便是放到现在,也是相当少见的诡异现象。
骆原用现代人熟知的理论告诉大家:“元首不过是落入了运动中的黑洞,黑洞自身有强烈的吸引力,又像吞噬一切的怪兽,能够毫不费力地吸入一座大厦。”
当然,即使是面对这样的解释,也会有人打破沙锅问到底:“元首究竟去了哪?还是地球上吗?还在人类的眼睛可视的范围之内吗?”
答案是现成的,元首就在地球轴心。
“透过这颗水滴,就能进入地球轴心,也就是镜子后面的世界。”骆原百分之百肯定地说,“因为它就是暗镜,地球上绝无仅有的一枚,也是连接着现代和未来、真实和虚空的秘密通道。追随它,就能发现元首。”
林轩不敢完全相信骆原的话,因为“移动的黑洞”这个说法只是理论上存在。
他研究了大量物理学书籍后,对于黑洞有着自己独特的简介。
他确信黑洞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星球,而是一个几乎空空如也的天区。黑洞又是宇宙中物质密度最高的地方,地球如果变成黑洞,只有一颗黄豆那么大。而且,黑洞中的物质不是平均分布在这个天区的,而是集中在天区的中心。这个中心具有极强的引力,任何物体只能在这个中心外围游弋。一旦不慎越过边界,就会被强大的引力拽向中心,最终化为粉末,落到黑洞中心。因此,黑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太空魔王,吞噬一切,消化一切,灭亡一切。
如果元首是被黑洞带走的,那么现在,元首早就不复存在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西王母之泪
深入黑洞,必然死亡,然后消弭于无影无形,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黑洞的形式是不确定的,可见的、不可见的都是,广义的、狭义的……”骆原沉吟起来。
“很多问题,你也不确定,是不是?”林轩问。
骆原回答:“没有人是万能万知的,即使是造物主之神,也只能了解他造物之初时事物的本来面目,等到万事万物发展起来之后,分支如老榕树的根须,盘错交杂,谁能理清脉络?我虽然精心研读了俄罗斯及前苏联各个小国的秘史资料,却始终不能理解一件事——这水滴究竟是什么?”
那一滴水能够洞悉映照出每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可见它能包容一切,将全部时间与空间都笼罩在内。整个地球上有六十亿左右人口,它如果具有无限大的存储空间的话,一定就能包容一切,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变化。
那么,它就是一个超浓缩的地球资料库,不该被束之高阁,而应该公之于众,让更多人能借助于它,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
“是啊,那是什么?”林轩随口附和。
“我知道它是什么。”萨曼莎忽然清醒过来,撩起头发打了个哈欠,似乎刚刚从睡梦中醒来。
“是什么?”骆原咄咄逼人的目光立刻投射到萨曼莎脸上。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西王母之泪’?”萨曼莎问。
虽然她问的是两人,但目光却落在林轩身上。
林轩与骆原几乎同时回答:“听过。”
“那就是它的名字,根据前克格勃头子加哈涅夫留下的军事笔录可知,‘西王母之泪’是一种远古时代传递下来的返老还童神药。中国神话中,嫦娥后悔离开广寒宫下嫁给后裔,遂远赴西方灵山西王母的宫殿,苦求灵药,终于获得了两粒仙丹,吃一颗长生不老,吃两颗白日飞升。”萨曼莎冷静地解释。
林轩知道那个传说,他刚才不说破,就是想拖延时间,尽量看清骆原的底牌有多少。
嫦娥求药的故事有一个悲惨的结局,嫦娥把应该是分食的两粒仙丹一个人吞下,果然白日飞升,直奔广寒宫而去。
“西王母之泪”与其说是仙丹,不如说是一个俯瞰人间的神为了痴男怨女们而流下的怜悯之泪。
“现在,我们有一颗仙丹,吃了它,就能——”
萨曼莎说到这里,目光跟林轩相对,突然想通了一个问题:“元首的消失,是因为这种仙丹在起作用吗?”
太多复杂线索交织在一起,让本来明明白白的真相变得异常复杂起来,怪不得昔日亚历山大大帝要挥剑斩断绳结,因为那些纷乱如麻的绳结堆积太多,纠葛太深,唯有一剑断之,才能解放人的思想。否则,费力去解,抽丝剥茧,只会让人发疯。
“停,停下来,停下来!”骆原突然大叫。
林轩苦笑:“是啊,我们应该停下来了,走了这么久,始终没有遇到一个能解开困惑、放心休憩的节点,只是在一个谜题套一个谜题的黑暗路上行走,无休止地苦思冥想。这样的路,只会把人的脑力熬干,变成植物人。停下来,放弃一切已知的线索,或许就是最好的选择。”
他背靠着镜面坐下,放松四肢,让自己保持一个比较舒坦的坐姿。
萨曼莎也坐下,但脸上的肌肉仍然是紧绷的,根本无法松弛。
“这是一颗仙丹?”骆原表示怀疑。
他一直把水珠当成是“暗镜”,即容纳一切、洞察一切的神秘窗口。如果是仙丹,除了吞服,没有第二种处理方法。
他当然看过嫦娥奔月的故事,那个愚蠢的女人完全忽视了西王母的警告,两粒一起吞下,抛弃后裔而去,上演了一出千古遗憾的苦情戏。
“萨曼莎,你还知道些什么?”骆原向萨曼莎吼着。
他等了那么久,不甘心功败垂成,必须要获得一个满意的结果。
萨曼莎摇头,根本不想跟骆原共享那些来自俄罗斯安全局的信息。更何况,目前所有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根本融合不到一起,对打开镜面毫无帮助。
“告诉他吧,那样大家才能合作下去,谁都不会有生命危险。”林轩明白目前的情况下,骆原占据绝对的先机,盲目对抗,只会导致无谓地自损。
萨曼莎冷哼了一声,眼睛望向别处。
“喀拉”一声,骆原手中的枪子弹上膛,指向萨曼莎:“告诉我,你还知道些什么?俄罗斯安全局到底要在喜马拉雅山脉干什么?这里是中国、印度、尼泊尔的地盘,你们俄罗斯人有什么权利横插一腿?”
突然之间,骆原面目狰狞,凶神恶煞一般,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林轩没有插嘴,因为他也想看看,萨曼莎究竟是不是还隐瞒了其它细节。他累了,身体累,心更累,在无数谜题之间颠沛流离,四处碰壁,就算是再坚强、再勇敢的铁人都有崩溃的时候。
他看着萨曼莎的侧影,凝视她笔挺的鼻梁与微微嘟着的红唇,很期待从她嘴里再说出一些珍贵线索来。
“冷静下来,寻机突破,不可以冒失妄动,现在已经到了真正的图穷匕见之时了——”他能感觉到镜面反馈过来的森森寒意,也能察觉骆原刀子一般的目光正在他和萨曼莎的脸上来回扫视,犹如择人而噬的超级困兽。
“一首诗。”萨曼莎慢慢地开口,“加哈涅夫曾经说起过一首普希金的诗。”
骆原点点头:“哪一首?是什么句子?”
萨曼莎回答:“是普希金的那首《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也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那首《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是他于1827年创作的诗歌,它向在残酷的环境里受难的革命者送去了诗人忠诚的友谊、必胜的信念、热情的鼓励和崇高的敬意。
几乎在萨曼莎说出那首诗名字的同时,诗中的句子已经浮现在林轩的脑海中:
“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
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
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
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
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
她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
大家期望的时辰不久将会光降;
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
来到你们的身旁,
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
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黑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第二百六十四章 囚徒困境
“为什么是这首诗?”林轩似有所悟,“加哈涅夫为什么偏偏谈及普希金的这首诗,他是否暗示着一场战斗的奇特结局?”
那首诗的结尾句“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曾给林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最初读这首诗的时候,总是将该句与中国成语中的“太阿倒持”联系到一起。
“加哈涅夫说过,这是一个巨大的预言。”萨曼莎继续说。
骆原不解,下意识地重复:“预言?巨大的预言?”
萨曼莎缓缓地环顾四周,略带着凄凉而悲哀的语气回答:“没错,他说过,这是一个预言,一个发生在将来的、对全球人类都很重要的预言。当然,那也是一个契机,成与败、胜与负、正义战胜邪恶还是邪恶战胜正义……那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就像宇宙中流星与流星的碰撞那样,不早也不晚,同时划破天际,在唯一的轨道上迎面撞击。他害怕那样的时刻,才在潜逃十五年后心甘情愿地自首,并自己申请进入北极圈最寒冷的雅库茨克冰下铁狱服刑。我费了很大力气找到他,又经过十几次审讯,才得到了这些信息。”
预言是智者创造的谜面,谜面被破解之时,就是预言应验之日。
加哈涅夫曾经是克格勃组织里最著名的军师级人物之一,能令他感到困惑的问题,一定是相当复杂而深奥的。
“那是一首好诗——”林轩低声背诵了一遍《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如今,他们这一行人岂不也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囚徒?
囚徒还有刑满释放之日,而他们在不停求索的路上已经近乎迷失,或者说,一开始他们就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假如能突破镜面的阻挡,他们将会进入更加神鬼莫测的环境。
假如不能突破镜面阻挡,则是千辛万苦到此却空手而回,这种巨大的挫败感将让他们终生无法释怀。
“加哈涅夫把那首诗称为‘囚徒觉醒的时间点’,囚徒觉醒,就能挣脱枷锁,拿起武器,杀出一条血路,逃出生天。反之,如果囚徒任凭别人宰割,就会错失‘觉醒时刻’,成为敌人刀下之鬼。随之而来的,是全人类寄托在囚徒身上的大希望、大梦想也会被扼杀,人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血火地狱之中。他曾说,最先这重任似乎是要落在他肩上,但他却因事关重大而不敢接受,只想在冰下铁狱里苟延残喘,虚度此生。”萨曼莎继续解释。
在诗中,“矿坑深处、忍耐、阴暗地底、阴暗牢门、苦役洞窟、沉重枷锁”等等词汇恰好能跟这里的环境一一对应,镜面即牢门,死死阻住他们前进的道路。那么,“弟兄们利剑”具体是指什么呢?
现在是枪械相互制衡的年代,冷兵器正在退出战场,已经不是古罗马勇士们用利剑、盾牌、战车来证明自己的时代了。
林轩向上看,自然而然地注视着那支刺向镜面的长矛。只不过,长矛在画中,画在墙上,它们俱是看得见、摸得着但却不能使用的画中线条。
骆原喃喃自语:“又是一个谜……又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太多谜题在我脑子里像蠕虫一样活动,我无法思考,根本无法正常思考……”
他手中的枪指向萨曼莎的额头,食指扣在扳机上。
“我们三个,是三个未知数,现在我宣布,到了必须消除一个未知数的时候了。”骆原神经质地冷笑着。
“杀了她,我们就可以打道回府了。”林轩苦笑,“她是唯一一个不可以消除的未知数,你盲目杀死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人。如果累了,大可以放下枪睡一觉,明早醒来继续解谜。相信我,这世界、地球、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题,即便杀了她,你也成不了傲视全球的亚历山大大帝。”
骆原稍稍迟疑,食指僵住,而林轩要的,就是他这片刻的迟疑。
倏地,林轩从地上弹起来,双手抄入骆原的腋下,顺势翻滚,以兔子蹬鹰的腿法,把骆原踢飞到半空去。电光火石的刹那,他缴下了骆原的枪。
他的单兵格斗能力要超过骆原,所以才能准确地窥见了骆原站姿上的缺点,伺机而动,一击得手。可惜,他没料到骆原竟然还有“第三只手”,第三只手中竟然也握着一把短枪,居高临下,瞄准他和萨曼莎,连续扣动扳机。
“眼睛,眼睛,眼睛,林轩,你回头看,镜子上的眼睛——”萨曼莎嘶声大叫。
林轩来不及多想,迅速抓住萨曼莎,连续侧翻,惊险万状地躲过了骆原射出的五颗子弹。弹头在岩石地面上蹦跳着,溅起一长串刺目的火星。
“镜子上的眼睛,我看到了,看那眼睛!”萨曼莎还在叫。
林轩扭过脸,见镜子上浮现出了两只巨大的眼睛,正是极物寺藏经阁中《极物之卷》封底上的眼睛。
当时,那眼睛是画在古卷上,不知已经过了几百年,纸张都变黄变脆了,却不能折损那双眼睛的幽深魔力,令人一看到就会被吸引,眼睛要男人干什么,男人就会干什么。所以说,它很有可能是女人的眼睛。
林轩猜测,在《极物之卷》上画下眼睛的人所用的颜料一定是藏地唐卡颜料中的极品,其中混合着金银粉、玉石粉、草木粉、生物粉甚至是人体组织研磨后的碎末。这些颜料经过千年来的研发、革新、修正、进步,变得不褪色、不脱落,技术炉火纯青,早就超过了“颜料”这个词汇本身的意义。
他万万没想到,在藏地深处竟然真的有这样一双眼睛,生动而诡异,带着深沉冷漠的邪魅之气,横在那面镜子上。
更为令他惊骇的是,《极物之卷》上的眼睛是“画”,无论画得有多逼真,但终归是画,只能束之高阁,留存后世。
现在,他看到的却是一双铁定活着的眼睛。
那么,问题是,那是谁的眼睛,又是出于什么目的,要在屏幕上出现?那个展露出自己眼睛的人,究竟藏在哪里?
第二百六十五章 镜面前最后一战
镜面之上,每一只眼睛的宽度都有一米,高度则在四十厘米左右,如同一个异世界的入口。普通人不会有这么大的眼睛,其眼中的内容也不会如此丰富。更何况,众人所见的只有眼睛,没有耳、鼻、口、舌等其它五官。
“我们可以进去。”萨曼莎又叫。
“进去?”林轩稍有迟疑。
“到里面去,揭开最后的秘密。”萨曼莎忘记了骆原的威胁,只是全神贯注地盯着那眼睛。
一瞬间,林轩觉得完全可以由眼睛进入镜子里去。
“进入那眼睛,又会发生什么?如果眼睛是入口,深入其中,是不是就可以直抵镜中世界?”仿佛有一束智慧之光射入了林轩脑子里,让他瞬间洞悉天机。
“我们进去,不管是错是对,只要进去了就是胜利。”萨曼莎说。
骆原落地,枪膛里还有子弹,却完全忘记了射击。
三个人完全震惊于瞬间出现的那眼睛,但谁都无法说清楚那眼睛存在的意义。
“我们……进去,我们一起进去……”骆原喃喃地说。
萨曼莎大声回应:“好,这次就让我们捐弃前嫌,一起进去,联手探明镜中世界。”
骆原答应:“好,联手行动,化敌为友。”
几乎同时,萨曼莎用轻得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告诉林轩:“你自己去,我阻止他,加哈涅夫说过,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在那世界里获得永生。你去,别管我。”
那眼睛距离地面约两米,林轩确信自己只要轻轻一跃,就能轻松地进入那眼睛里。
“为什么不能一起去?”他问萨曼莎。
“这里就是我的末日。”萨曼莎悲哀地笑着,双臂垂下,袖子遮盖了手背。嚓的一声,两截短刃从袖子下弹出来,散发出森森寒气。
“一起走吧?”林轩说。他从未自己独个逃生过,总是冲锋在前、撤退在后,现在被一个年轻的异国女孩子以生命照拂着,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萨曼莎摇摇头:“林轩,这就是缘分,还是相信缘分吧。我会在这里一直等你,直到你平安归来。”
此时,骆原距离镜面最远,当他蹒跚向前的时候,萨曼莎陡地从斜刺里冲上来,两把短刃毫不留情地刺入了骆原的小腹,接着拔出,连续突刺十五次。
这种情况下,她没理由失手的,必能取骆原的性命。
“砰砰砰砰”,骆原连开四枪,全部射中萨曼莎的胸口要害。
萨曼莎要算计他,实际却是中了他的圈套。江湖之上,尔虞我诈的事例层出不穷,但最终总能分出胜负,一山更比一山高,最高明者赢家通吃。
说到底,萨曼莎还是低估了骆原。
萨曼莎倒地,骆原的枪里还有子弹,当他将枪口对准林轩时,忽然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了,对吗?”
林轩不解,但随即回应:“你杀了她,你也死定了。”
骆原咧了咧嘴,脸上露出比凶神恶煞更可怖的诡笑:“我是不会死的,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人在高原,高原王绝世无敌。”
听到那两句话,林轩突然记起了前年冬天发生过的“印度大亨飞机失事恐怖事件”。当时,*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西郊劫持了印度珠宝大亨赛思佛力的私人飞机,警方与*协商条件时,有一名戴面具、持变声器的匪首不止一次地说过同样的话,意在强调“高原王是青藏高原上唯一的主宰者”。
“你在想什么?我不妨来猜一猜,是不是想到了赛思佛力被劫持那案子?”骆原问。
真正顶尖的智者在一起,其思想几乎是共通的,别人看什么、说什么、想什么,自己一眼就能看出来,反之亦然。
“操纵那案子的就是你?”林轩反问。
骆原哈哈一笑,接着反问:“你觉得,我从赛思佛力那里拿到了什么?”
林轩亦连续反问:“你知不知道,就算获得了北方邦至尊蓝宝石‘电王’,也不可能借着它的智慧光芒走遍冈仁波齐峰?”
两个人的对话接近于禅宗“打机锋”的地步,其中牵扯到的,正是1965年在印度北方邦深井窑出产的一颗至尊蓝宝石。那宝石被命名为“电王”的原因,是因为半透明的宝石中镶嵌着一道蓝色闪电,而它不但形状是闪电,更可以在黑暗之中散发出耀目的电光来。
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电王亦是如此,并且它是属于印度克什米尔蓝宝石中的极品。
同产地的宝石颜色呈矢车菊的蓝色,也就是微带紫的靛蓝色,明度大,色鲜艳,有雾状的包裹体并具乳白色反光效应,一直被誉为蓝宝石中的极品。地质学家关于这种颜色感觉产生的原因一直没有定论,只是笼统说有可能是金红石等细小颗粒渲染所致,也可能是一些极细小的裂隙及相伴的出溶物对光的散射引起的,颜色不均匀,常形成界线分明的蓝色及近无色的色带。该类宝石的主产矿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北端,海拔五千多米,终年被雾笼罩,近几年产量极其稀少。
骆原是传说中的高原王,自然对克什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的任何事物都最有发言权。众所周知,在历年来藏民、游客自发进行的“转山”活动中,没有人能完整地绕着神山冈仁波齐峰转一圈。很多虔诚的朝拜者历时十几年,数度进藏,竟然无法达成这一心愿,中途不是被暴风雪所阻,就是遭遇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等。
神山之“神”,令人瞠目结舌。
在最古老的吐蕃经书、《古兰经》手抄本中,都记载着“电光照亮冈仁波齐峰”的章节。简而言之,就是说如果有人带着电光进入冈仁波齐峰,就能一窥神山的真实面目。电是大自然中最不可捉摸、无法捕获的东西,所以不可能有凡人带“电光”入山。于是,当克什米尔蓝宝石“电王”横空出世之时,很多人都看到了希望。
电王的出产地正是赛思佛力家族拥有的宝石矿井,所以,他是该宝石当之无愧的主人。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这也正是他后来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