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绣-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啊,不过这些东西产出该怎么结账你们说章程了么?还有威子的地也在里头,还有兰子和老二的,好几家弄在一起,要定个规矩,鸡鸭鹅附带产出归属怎么结账要提前说明明白,不能最后闹意见就不好了。”李老太提前提醒孩子们一声。

    “放心吧娘,都说好了。鸡鸭鹅这些东西产出的送店里就按市场价低一成给算钱,结的账算您跟爹的,钱用来买庄子和地里的种子等等需要用的东西,剩下的用来买庄子上需要的,这些钱就不用自己掏了。再有多余的就是孝敬爹娘的,最后算兰子的。虎子说威子只要粮食和酒其他不要,就都给兰子得了,她的地多需要买的东西也多。他爹和老二都商量好了。东西也写好了。”李母乐呵的说道。

    老二觉得他们在庄子上纯粹是占便宜了,啥都不用操心也不需要他们掏钱啥的,李青山说种子什么的他就掏了不用弟弟出钱了,连村里地上需要用的种子钱等等开支都从庄子上就能都打发掉了。

    老二很不好意思,给店里的东西也比市场价要低,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了,白拿钱所以这些琐碎附带的钱就不要了,给了兰子了。守正和仁立小玲子他们是一致同意的。

    老二一家子从来也不小气各色,兄弟两个有商有量不在乎吃亏占便宜这点东西,很好说话。

    “那就好,你们兄弟妯娌处的好有商量,我们两个百年后也能安心闭眼了,可不能学的小家子气,打虎还要亲兄弟呢,给底下孩子们做个榜样,人心散了家也就散了。”李老太很满意他们和睦相处的态度。

    “娘您放心吧,我们不会那样的,这都多少年苦过也享福过,这么好的日子哪能不珍惜呢。”李母点头认同婆婆的话。

    “最后还是我占便宜了。”巧兰嘻嘻一笑,插科打诨。

    “嗯,就是让你给白占了,你嫂子的店以后你可得多操点心啊。”李母也不忘了提醒闺女,人家感恩对你好,你也不能忘本,亲戚有事需要帮忙别当看不见了。

    “放心吧,我晓得呢。”巧兰点头。

    吃过饭传虎和巧兰说说话,“你打算种苜蓿草么?”

    “嗯,学武说的要养地,头几年先养养地,地养好了不管干什么都是好地了。我就想着干脆从西北弄点牛羊过来养着,卖了也是钱,哪怕卖肉也不会赔本的。你觉得么?”

    “可以啊,要是养了牛,就让嫂子做卤牛肉,肯定不愁销路。”

    “嗯,这个倒是可以,我特意问过了,西北的牛不属于耕牛,朝廷允许宰杀,完全没问题。”传虎是个谨慎的人特意查阅了律典,问得很清楚才有这个想法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255章下雪

    巧兰一听顿时安心了,“那就没问题,反正头几年肯定是要投入一些的,那些荒地白放着也是可惜了,不如种了苜蓿草养养呢,我们家买的这些荒地也只种一茬粮食,开春种的也是苜蓿草,只种冬小麦,我爹说不能可劲的造会把土地弄毁掉的,要养上几年呢。”

    “确实是这样的,那咱们也买点苜蓿草籽种上?”

    “种呗,开春就种,人手够么?”

    “够了,不着急全部种完,弄一点是一点,先开上几亩再说,一点点弄,全都弄出来人手钱也不少,反正荒地也不急着干啥,就慢慢弄种草籽不用那么费心。”

    “也是,那你看着弄吧,头先开始别着急弄那么多牛羊,先养一些看看再说。”巧兰提醒道。

    “放心吧,我晓得呢。”

    “虎子哥,我觉得蓄水池应该在挖一个吧,水渠也要继续再挖,荒地一旦开起来就要引水渠呢,这些工作要提前规划一下,别到时候手忙脚乱的也不好了,这个庄子我特别喜欢,想着好好弄起来呢。”巧兰跟着去过一次看了一回,天然条件非常好,她确实很喜欢。

    “嗯,我知道,等咱们钱再多点人手在多些时候,我就把后面那些荒地和林地都买下来,弄成一个大庄子。”传虎心里有自己的野心。

    “好啊,现在不着急。”

    传虎和巧兰说了一会子话,气候冷了天黑的也就早了,传虎不得不起身准备回府了,临走前还盼着等开春兰子嫁了就不用这样来回天天惦记着跑过来了。

    送走了传虎巧兰又开始了蜗居的日子,天越发冷了,忽一日清晨醒来,就见到满天都是雪白了,皑皑的铺天盖地,天空还在飘着大片的雪花。

    巧兰楞了许久,才反应过来,这一片刺目的雪白是下雪了,“下雪了。奶奶爷爷,下雪了。”她咋唿着就跑了出来。

    “早就知道了,真好,等了三年终于下雪了,再不下雪水渠的水就真的不够用了。”李老太欢喜的叹息一声。

    县太爷干了件大事,就是给个村落都修通了水渠,别说真的缓解很多地方的缺水危机,保住了粮食的产量,立了不小的功劳。

    他们这几个村虽然没什么大事,但山那边有几个村已经缺水十分严重了,粮食产量下降了很多,村民要去山里抬水喝,地里也开始龟裂了,但大家还是想要在坚持一下,轻易不愿意就这样卖地远走,离开家是一件大事。

    虽然他们村影响不太大,但大家都看得到水渠的水位下降的已经十分惊人了,在降下去真的要缺水了。

    “太好了,这下不用担心缺水的问题了。爹,咱家是不是也在荒地旁选块地方盖个蓄水池啊。”巧兰问道。

    这次缺水危机确实很吓人,看到庄子上有蓄水池,所以巧兰也想给家里弄一个。

    “也行,挖个池子而已,倒也不是难事。”李老头想了想挖个池子也是个好事,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那就开春挖。”李青山也点了头,总有旱涝的时候,多留一手是对的。

    “外面好多人呢。”巧兰在院子里往外瞅,就看到了很多人都在外面玩闹,许久不下雪大家的心情都十分雀跃。

    “你可不许出去闹,快进屋在冻病了可了不得。进屋把褥子拿出来烤烤,给你奶奶铺上。”李母站在门口吆喝女儿不许她出门混闹。

    “哦,知道了。”巧兰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进了屋,本来还想着去堆个雪人呢。

    李母看他那个样子忍不住拍了她一下,“不许闹,明开春就要嫁了,可不能在病了,太不吉利了。”

    “哦,好吧。”巧兰撅撅嘴无奈点头。

    跟着李母把大毛衣裳都拿了出来,得亏准备的早,棉袄和皮衣都翻找出来,放在熏笼隔上慢慢的烘烤,去除凉气给老人换上。

    再把皮褥子也给老人重新铺上,老人怕冷所以早早就准备好了。

    巧兰用剩下的羊皮做的褥子,有盖的还有铺的,李老太喜欢在堂屋躺椅上靠一靠,冬日不盖个小被子会着凉,李老太腿有风湿不敢凉着,所以巧兰用剩下的羊皮和狐皮凑成一个小被子给老太太随身盖着保暖。

    上次去城里特意买了一个大号的熏笼,也是烤炉,这种是铜制的,有专门的一个架子,夹在铜制的圆形镂空炉子上架子上有个铜的平台,可以放一个木板,转门用来冬日里烘烤衣服的。

    架子去掉就是一个取暖的炉子,是镂空的,有个罩子,去掉罩子就可以添加木炭了,一般巧兰家都会加一点她自己做的熏香或是一点子陈皮,或是一把子山里的香草熏熏屋子。

    李老太就坐在熏笼旁边,得空心情好就会用织布机织布,或者在躺椅上迷瞪一会。

    因为屋子大了,一个熏笼有点不太暖和了,巧兰就又买了两个,专门放在堂屋里,剩下一个给了张嫂他们,他们那个屋也蛮大的显得有点空荡冷清,多个炉子回暖和些。

    “嗯,这个被子好暖和。”李老太盖着孙女新作的被子笑着点头。

    “爷爷,你也试试这个皮衣,我做的长了点可以把膝盖也盖住,这样就不太冷。”巧兰拿了大毛衣服出来熏烤好给老人试试,不合适可以再改。

    李老太试穿了一下,满意的点头,“暖和,合身呢。”

    “嗯,鞋子也穿上试试。”

    靴子也是新做的,用羊皮裹的多做了护脚脖的,穿上不漏风很暖和。

    “好嘞,暖和舒服的很。”李老头穿上走了两圈,十分高兴。

    “你的衣服呢,也拿出来烤烤要穿了。”李母忙乎着给家里人烤衣服。

    “我的也准备好了。”

    巧兰做了一身长斗篷,白狐皮的兜帽一圈是白色的狐皮,很可爱漂亮,面子用的是湖绿色缎面绣宝相花的样式,另一件是短款的斗篷,海棠红亮锻绣缠枝莲的花色搭配上湘裙也十分好看。

    “嗯,这样式真不错。”

    “嗯,我还做了个长筒棉褙子在家穿呢。”巧兰得意的把自己喜欢的新衣服都拿出来展示。

    “嗯,出门该做两身衣服的。”李老太看了眼点头,却觉得衣服有点少了。

    “也不常出门用不着,我做了一身冬日的湘裙和棉裙呢,够用了。”

    “也罢,等你嫁了自己再做去吧。”李老太点点头,想着离出嫁也不远了,不宜出门了。

    “嗯。”巧兰也是这么想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256章牛肉

    下了雪更没法出门了,巧兰只能在家里绣花画画,不过这会可以画雪景图了,她打算画几幅雪景图,另外从李家拿来的几幅真迹欣赏临摹的很不错了,这回就手把自己的雪景图填上让人一起给李家送了回去。

    正好仁立哥把马车做好送了过来,二叔把驴也买好了,巧兰包好了字画,还有一些香薰丸子和胭脂,准备给李家送过去。

    “娘,我给李素媛送点东西过去,人家给我看的字画我都临摹差不多了,要不要再添点农货?”

    “哦,是那个丫头啊,要添点啊,给拿点她爱吃的小菜,还有咱家新磨的新粮还有水酒都给装上点,另外从县里回来的时候再给我买点小坛子,我做小菜用。”

    “成,我都记下来了,还需要别的么?有没有要带去卖的东西?”

    “有呢,等会我拾掇一下,鸡蛋差不多了,还有兔子也够多了,还有宫花也扎的多了,另外买点盐糖回来,油家里有你带回来的素茶油不用买了,你奶奶说吃着茶油挺香的。”李母在厨房转了一圈说道。

    “行啊,我爷爷才拿回来的一头整猪,也不缺肉吃了,有个庄子真是好啊,想吃啥都有了,一年也省不少钱呢。”巧兰念叨着笑道。

    李母也仰头满足的笑了,“可是呢,庄子地方大,不愁养不下猪牛羊,以后吃啥都有,行了也不缺啥就这么些了。”

    “成,让我张叔给送一趟。”巧兰把东西整理好贴上条子,要买的东西也写好了装上马车。

    张叔看了一眼知道自己要买什么东西,要送什么心理就有数了,点点头驾着马车就走了。

    张叔到了李家把东西交给李家的人,李素媛的丫鬟亲自过来接的东西,张叔很仔细问了名字才把东西给了人家,又把送的礼卸下来,李家人挺高兴,给还了些礼,是京城带过来的新款绫罗绸缎,李素媛也用不完,本来就想着给巧兰一些呢,正好人就来了。

    张叔在县里逗留了一会子把事情办完该卖的都卖了,该买的都买上,看了一眼儿子嘱咐了几句,小玲子给带了两只烧鸭回来,让加个菜。

    巧兰这回重新画了几张雪景图,果然比之前的要好很多了,那股子韵味也出来了,得到了李老太的赞赏。

    绿萼梅的炕屏也已经绣好了,巧兰打算没事干在家绣这个雪景图了,外带屏风也绣了一扇了。

    仕女图是带人物和景色的,有簪花的,有玩耍的,有扑蝶的,还有看景跳舞的,景色各异,且还是双面异色绣。

    目前巧兰只绣好了其中一扇两面,难得给自己家绣一副,自然是要弄最好的给自己了。

    要真说起来还真是干什么没什么,绣娘的家里没有摆件没有屏风,这东西花时间巧兰自己也没给自己折腾过,以前总想给自己摆一二个,刚摆上被人看到就要走了,钱直接划账了,家里就放不住来个朋友看见直接抱走了。

    这回自己成亲,也想摆一个在家里,难得有机会绣个屏风,所以一心要弄个精致好看的,拿出了自己全部的本事,也是想趁机突破自己。

    冬日里忙活了起来,下雪了,大家都忙着开始存储冬日的菜和粮食,有些家里已经开始杀猪了。

    他们家的东西已经不需要在弄什么了,小菜干菜李母和婶子张嫂他们已经预备了很多东西了,自己吃外带送店里也足够用了。

    庄子上养的有猪羊和鸡鸭鹅等东西,不缺肉吃,李老头前些日子让儿子孙子一起,带着佃农一起忙活,做了很多腊肉存上了,还酿了很多酒水进地窖,万事俱备什么都不缺了。

    巧兰在家一心开始绣炕屏和屏风,玲玉在旁边打下手噼线,干的越来越老,也越来越细致了,就连绣的荷包都越发精细了几分。

    巧兰给玲玉买了纸笔开始练字画画了,玲玉在画画上很有天赋,字虽然练的还不像样,但画却很有样子了,连李奶奶都说她是吃这碗饭的人,这让玲玉特别开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玲玉深知自己得了好机缘,越发下苦功夫一心要学好这门手艺,将来也是自己吃饭的本事,下的苦功夫比别人多很多倍这份毅力和坚持就比很多人都强。

    春妮不常来了,大概是摆摊很辛苦太累了吧,或者是王嫂子不愿意让她来了,偶尔来家玩一会却也不提学绣花的事了,巧兰每次都笑脸相迎,再也没问过这个事,大家当邻居处着就可以了。

    她现在越发觉得师傅说的是对的,奶奶他们眼力更老辣一些,时间能帮着他们淘汰看清很多人,不需要自己表态结果就出来了。

    其实她没有生气或者怨愤什么的,不学也不能勉强,只是觉得有点可惜是真的,不过这里的人女孩子确实对认字读书不是很在意,能赚钱能拿得起家务活就是好姑娘了,没必要学认字啊。

    巧兰也不强求,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和想法,都应该尊重理解,他们和王家的关系依旧还是不错的,王嫂子也常来遛弯说笑,但没有刚开始那么热切了。

    今年还算丰收吧,王家按照契约给了粮食了,他们家也能过得富足的年,气氛也是十分高兴的,特意带了些礼物过来算是感谢他家,李老太笑着收了,按照合约依旧是十年,给粮食就成,不用掏钱了。

    王嫂子见李老太特意重复了一遍,心里这才踏实了些,虽然情况好了些,但真要给钱还是困难的,她想让儿子去做学徒,学医有点花钱,还要认字读书啥的,投入不起,还是得根据自家情况来,这次也特意给李老太唠唠嗑,说了说自己的想法,算是说开了吧,李老太表示了理解和认同。

    大牛被送去县里学铁匠学打铁了,也是手艺活,大牛力气大人也憨厚,学着打造工具还是可以的。

    春妮依旧跟着王嫂子卖东西,离不开人,王嫂子不让她学绣花了,没时间还要卖肉赚钱呢,春妮有些失落,几次来家玩都坐在一边帮李母扎花,那认真劲就别提了,但巧兰却不好说什么了,只是教了她扎别的样式的花,也能让她换点钱。

    传虎这些日子挺忙的,隔几天才来一次,前些日子又过来了,给送了些羊肉和牛肉,说是西北军船送了些牛羊过来,知道他想养这个人家就给送了一些过来,传虎已经送到庄子上去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257章火锅

    “咋弄这么多牛肉啊,这要吃到啥时候啊?”巧兰帮着一起整理牛羊肉。

    “这都是牦牛肉,抗寒,吃着对身体好呢,你们吃着吧,今晚上还吃辣锅子?我给你们片牛肉成不?”

    “成啊,虎子哥,你给多片点肉呗,我拿去冻上,吃的时候化开一些就成了,还得帮我把骨头棒子都砍断,肉剃下来,我熬点骨头汤,回头你也来喝一点成不?”巧兰笑着说道。

    “中,我来干。你去弄点汤和调料,整点菜,我来弄肉,拿几个筐子来。”传虎干脆的点头,拿了匕首就开始剃肉了。

    “成,还吃冻豆腐不?”

    “吃。”

    巧兰去厨房把家里的调料拿出来,准备炒上一大锅麻辣汤锅的调料,然后冻到外头,冻硬后取回来切成小块拿油纸包好在放入容器里保存,吃的时候那一小块出来化在汤里一熬煮就成,方便又美味。

    还要在做一点炒花椒和辣皮子,放在汤锅和麻辣鱼上头热油淋上去,味道就呲出来了,提前做好放在罐子里,就不用每次麻烦的去炒料了。

    张嫂给巧兰帮忙打下手,巧兰炒料,不一会麻辣的味道就出来了,满院子都是香辣酥麻的味道,让人直流口水。

    传虎在院子里弄肉,闻着味就笑道:“我本来不饿的,闻着味都觉得肚子在叫唤了。”

    李青山也帮着弄肉剁骨头,听了这话哈哈大笑,“兰子,你多弄一点,我叫你二叔他们也来吃辣锅子,他们也爱吃这一口。”

    “哦,知道了,让清刚去喊人,不然一会就做饭了。”巧兰在厨房里喊道。

    “姑姑,我去。”清刚高兴的蹦了起来,一熘烟就跑掉了。

    事过境迁,清刚在学堂里交到了新的朋友,清远屡次得到夫子的称赞和辅导,二人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互影响,两个孩子心情开始回转,家人的关爱和学文时不时的谈心说话,把清远当成了半个大人一般对待聊天,孩子们也恢复了欢声和笑语。

    不一会二叔抱着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东子就过来了,身后还跟着婶婶赵氏和小玲嫂子,外带守正和仁立,今儿仁立回来的早,也没什么事就回来了。

    “呦!这味道真是勾人呢,正。”二叔闻着赞不绝口。

    “爹娘,我给你们拿了点杂粮过来,你吃着,别人给了点藕,正好加菜了。”赵氏把东西放下,洗了手帮李母弄菜。

    “哦,家里还有粮食没吃完呢。”

    “留着吃吧,我哥没种那么多杂粮,我怕你们不够吃。”老二接过大哥的斧头,在墩子上剁了起来。

    “一会拿点牛肉回去,那堆你嫂子都弄好了,兰子做好料了你端点回去吧。”李青山比老二大好几岁,剁了点肉累的直喘气。

    “好,正好我说炖点骨头汤给孩子和他们娘们吃吃呢,虎子我们占你便宜了。”老二冲传虎笑了笑。

    “叔,这说客气话了,都是自己人,这点子肉算啥呀。”传虎不由得失笑一声。

    “还是兰子做的料味最正,也不知为啥我每次做了麻辣料都不如兰子得好,那会子卖这个锅子也不如兰子的好。”小玲子忙着切肉分装。

    “她喜欢吃爱琢磨,可不是比我们弄得好么。没干别的就喜欢琢磨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说我把孩子养的太娇了。”李母无奈的笑了笑。

    他闺女不像农家孩子,地里的活不大会干,也就做饭还行,但也不会做大锅饭,就会弄个巧。

    “谁说的,我觉得兰子可好了。咱老李家就这一个闺女,养娇点咋了,兰子多懂事乖巧啊,大小就知道心疼人,干啥都能拿得起来,也不爱多嘴多舌,走到哪都是文文静静的,谁不夸啊。”赵氏立刻反驳,不觉得娇气点咋了,又没吃别人家饭。

    “我只求着她日子过得好,过得安稳我就别无所求了。”

    “可不是么,咱们不就图孩子们能过得好,平安就知足了。”赵氏理解的点头。

    “汤现在炖么?”传虎把肉都剃了下来,开始弄羊肉了。

    “你不管,一会吃完了饭我在弄,放到熏笼上慢慢的炖着去。对了弄点药材进去防风防寒的,学武给我弄好了的,我去找找。”李母又想起了肉汤里应该放点药材滋补一下。

    “儿子不是给你写了本子么,东西呢?”李青山问道。

    “找到了,你吼啥,我找找么。”李母不乐意的白了老伴一眼。

    学武给李母写了一个小本子,上面是熬药膳的方子,需要那些药材多少克,怎么熬都写的可清楚了,药材都分门别类放好贴的条子,不会弄错。

    李青山夫妻只有李青山认字还多些,李母认得字有限,所以习惯了把东西都分门别类的放好整理利索,不然李母就不记得是啥了。

    年纪大的人记性就越来越差了,孩子们体贴家里有老人,不管是吃的还是药材,都习惯了要贴条分开装好,一包肉就是一顿的量,取了就走不用一大块去化冻,那样肉来回上冻化开就要坏了,药材也是一样全都写了条。

    “我来,又不认得字也不会看秤。”李青山抢过东西,自己拿了小秤开始弄药材,倒在一堆,准备好晚上洗好了骨头就熬点汤给全家人喝。

    “嘿,还嫌弃我呢,别吃我做的饭啊。”李母气的眼睛瞪的熘圆。

    李青山讨好的嘿嘿一笑,也不辨嘴,只是个笑,李母没好气的剜了他几眼。

    “伯娘,你看虎子切得肉好薄啊,切得真好。”小玲子称赞的笑道。

    “嗯,是好,这不兰子给的任务,让把好肉都切成薄片装盘,吃的时候直接化冻就成,瞧瞧都懒得不愿意干这点活,分配给虎子了。”李母知道闺女偷懒呢。

    “伯娘你可别管,人家虎子切得高兴呢,乐意着呢。”小玲子朝厨房努努嘴,调侃传虎。

    传虎耳朵微微有些发红,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手里的活却没停,媳妇说切就切呗,听话就有好吃的呢。

    李母摇头失笑,也不说什么,忙乎着把骨头一堆一堆的拢起来装进小篓子里,回头挂在地窖里,吃的时候好取。

    火锅弄起来并不复杂,就是把能涮的菜都切一切,人多干得快。

    “婶子,王叔王嫂他们干的咋样啊?”

    “挺好的,人老实会干活也有眼色,帮我不少忙了,我如今就闲得多了,抽空帮着他们做个衣服弄个鞋子,一点都不累了。”赵氏满意的点头。

    她现在多是跟孙子玩,不用支应两头闲工夫多了不少,家里的活他们帮着干了不少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258章转变

    兰这才放心的点点头,他们是农家不用摆老爷太太的谱,但也不能让人欺负到头上来,只要老实本分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好。

    要知道他们家给的条件也是可以的,不打不骂也不用你自己搭钱人情往来,吃食都是新鲜的,我们吃啥他们吃啥也没有区别对待过,一年四季衣裳也是两身,零嘴也常给孩子买着吃。

    外面情况并不是都这么好,有些地方还是很苦的,而且大户人家规矩很多,奴才还分三六九等呢,人情往来必不可少,真正赚到自己兜里的不一定是原先那么多,最要紧的是随时有可能丢了性命。

    就如玲玉一家子,那也算有手艺有本事的人了,可还是得罪了人被再次卖掉,这算好的了,没打死你已经开恩了,主要是主家想留个好名声而已,也并非真正的慈善。

    所以他们吃饭的时候都是和他们分开的,便是玲玉也不和他们一起吃饭,但吃了什么都会给留一份,这是奶奶坚持的。

    巧兰弄好了锅子还需要熬煮一会入入味,自己在院子里就写了条挨个贴在装肉的篮子里,二叔还要带回去一些,也写了标签,吃的时候好找好拿。

    “还是兰子细心,上回给我的药忘了写条子,好么不知道哪个是哪个了,还是玲子回来看了才认出来给我贴上条了,不然我都不敢放了。”赵氏一摊手无奈的笑了。

    好多药材切了片长的都好接近,药材放在一处不写名字不认识了。

    “呵呵呵,人老了就是记性不好,学武拿回来的药茶都是给我包好的,一小包就是一壶,刚好不用我自己再弄,这样好,不然我就不乐意喝了,忒麻烦了。”李母也点头认同,人老了记性差了,往往转身就忘记了。

    传虎把羊肉也都剃了下来,骨头砍断堆成一堆,巧兰把骨头分开挨个装入篮子,给二叔他们也带回去一些,可以给东子熬汤喝。

    “羊肉要切片么?算了我给你切好吧,省的你再弄了。”传虎想了想又开始切了。

    “你切好了我就不用弄了,炒菜下锅子都特别好用。”巧兰也是图省事。

    “成。”

    “兰子,装点牛羊肉分两份,给村长和里长送一点过去,快到年节了该回礼了,人家老是给咱帮忙呢。”李母琢磨了一下,心里算计着还有几家要送一点。

    好在东西多,传虎考虑的周到,给了一头牛一头羊,羊一头其实也没多少,但牛肉可就多了。

    “成,那我在包几分小的,用这个小篮子装上一点,你好送礼成不?”巧兰拿着李青山编的小巧精致的篮子说道,小篮子巴掌大点造型美观精巧,装不了多少东西也显得很好看。

    肉装多了也不够送,用这种小篮子装一块也是个意思,农家人不讲究什么,看的是个情分。

    “成,还是兰子聪明,我就说大哥做的这个小篮子平时用着也很可心,装个小零碎好得很,这会子送多了显得摆阔,送少了不够吃一顿,这个就刚好,一顿两顿是足够了。”赵氏也高兴地点头。

    “那成,我算算,给我装上四份,不算你村长叔和里长叔的,你李叔给咱们盖了房子没少帮忙,得送一份表示一下,还有你李掌柜的老是照顾你呢,也得来一份,隔壁你李婶子,上回也是她几个小子给撑得场面,那回也没少他家小子给壮胆呢……。”李母掰着指头算了算。

    “是呢,那我装上再填几个梨子中不?”

    “再给一点干海带,咱家还多呢。”李母多加了一句。

    “成,我来包。”巧兰把东西包好码好,看着好看也讲究,肉用油纸包了。

    “行,包好你放那一会子我忙完了去送。”李母点点头。

    “伯娘,锅子好了,吃饭吧。”小玲子从厨房忙乎完出来了。

    “成,吃饭了。”

    今天做的辣锅子,不过给爷爷奶奶是单独弄的三鲜汤,他们吃不了这么辣的汤,料汁略微辣点还可以,太辣肠胃会受不了的。

    “这牛肉真新鲜,对了,虎子你那牛还有么?快过年了我估计想买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