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绣-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老赵也没预料到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会保证这个承诺,之前还有点担心,以学武的机灵劲和手里的本事,去哪都是被人看中的,如今到不用担心了。

    只是心里忽然有种放走了苍鹰的后悔感,学武是个聪明心底善良有底线的孩子,正是因为看中这一点才同意收他为徒的,如今再次看到了学武的好,不禁有点唏嘘感慨。

    县太爷也赞赏的看了眼学武,这个李家人还真是不能小看呢,先是这个老太太睿智明理,善于利用一切可用的形势为自己谋利,有很会做人做事让人觉得洽到好处,不会让你觉得难受碍眼,反而很欣赏。

    再是李家的几个孩子品性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那个没见面的巧兰,一手绣艺清逸脱俗,那一手漂亮有风骨的字,不说是谁你绝对想不到是个村姑写出来的。

    再就是这个学武,审时度势,机灵厚道,看来李家人以后自己要多注意点了。

    县太爷盖上了自己的私章,摁了手印写了自己的名字,一式两份交给二人。

    “好了,以后就算不是师徒了,也不要成为仇人,都是四里八乡的,闹的难看了大家都不好过嘛!”县太爷出来打圆场。

    李老太和李老头连连鞠躬应是,态度恭敬,“是,都听您的。这是赎身的银子。”

    李老太出门的时候背着人把银钱分开了,他们的银子都是碎银子,银锭子老百姓很难见到轻易用不着,所以绣铺李叔给的也是碎银子。

    李老太拿出一个手帕,虽然有点磨得毛边了,但上面的绣花却很有清雅飘逸的味道,老太太用满是皱纹的手,慢慢的一层层打开,里面是大小不一的碎银子,她挨个数着,扒拉了一下,似乎还不够。

    有结果李母的荷包,数了些铜板出来,终于凑够了数目,双手捧着交给县太爷。

    县太爷看了,脸上有点不忍,这可能是李家全部的财产了,就算李家有个手巧的绣娘,也不过是普通农户。

    “要是你们困难,我可以先给你们垫付上。”县太爷当时没想那么多,张口就是五十两银子,现在隐约有点后悔自己莽撞了。

    县太爷的能力不容质疑,但他毕竟是世家子出身,金尊玉贵长大的,对银钱概念不是很强烈,也就是到了青山县才开始了解民间真正的疾苦,去品尝百姓的包谷面糊糊喝。

    以前吃粗粮也才纯粹是个野趣,谁拿它当饭吃呐!

    李老太微微摇头,“不要紧的,我们有两双手总能挣回来的,这全都是我孙女给李家相爷绣寿图挣来的,原先打算给学武盖房子的,临出门时孙女非要让我带上,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勤快点不愁过不上好日子,大人来了,我们会越过越好的,不愁!”

    老太太不哭不闹,话云淡风轻,却透着一丝坚韧的品格,农家人也有自己的傲气!

    却也极为聪明的点清了,这是巧兰辛苦挣来的,是他家全部的财产了,真的没有了。

    财不露白这个道理在什么时候都是金玉良言。

    “也好,有困难就让传虎去找我。”县太爷望着李家人的态度多了份尊重。

    无论什么时候大家总是对自立自强的人报以好感。李老太的作风,让县太爷心里多了份骄傲,这是我李家的根,没丢人!

    拿了银子的老赵心气也平了些,又说了几句好话。

    李家村民纷纷鼓掌,不断地称赞县太爷,“县太爷是青天大老爷,给咱们老百姓撑腰呢,谢谢县太爷。”

    李老太率先跪下了,紧跟着里外一群人呼啦啦跪了一片,称颂之声不绝于耳。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李老太给县太爷作势,让他的名声又小小的进了一层,对他治理青山县,在百姓中树立威望很有好处,也不白拉他给自家出头。

020章打算

    学武的事情终于算是有了个了结,大家也都松了口气。

    “李学武,我不会放过你和李巧兰的,你们等着!”赵大妞的眼睛像是淬了毒的蛇芯子,阴冷的眼神让人脊背发凉。

    “你闭嘴!”老赵也急眼了,县太爷都出动了,你还这么不识时务,岂不是得罪了县太爷。

    心里急转了几个想法,手上的动作却一点都不慢,一巴掌就朝女儿挥了过去,啪的一声,打在了右脸上。好么,这回脸胖的齐整了,左右都肿了,对称。

    赵大扭用恨意的眼神望着他们,一转头飞快的跑了,那个眼神却让大家心里毛毛的。

    “孩子不懂事,我会教训她的,勿怪勿怪!”老赵尴尬的搓搓手,额头上冒着冷汗。

    县太爷回过头来深深的看他一眼,眼里带着冷意。

    李家人没再说什么,只是鱼贯退出了老赵的药铺。

    李老太和李老头来到县太爷跟前,再次鞠躬,“大人真是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为我们出头做主支持公道,我们家学武就算解除了师徒关系,也要落个忘恩负义的名声,我们实在是负担不起了……这次真的太谢谢您了!”再三鞠躬道谢,不时的擦着眼泪,让人看了心生同情。

    此时李家人站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看热闹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刚才很多人压根挤不进去药铺,此时李老太这番作态,让大家伙对县太爷再次鼓掌,双眼冒光的望着县太爷,称赞他是青天大老爷。

    “老太太不用如此客气,为百姓做主是我分内之事,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去县衙找我。”县太爷面带笑容,忍不住在心里为老太太伸大拇指,高!姜还是老的辣啊。

    “是,是,是,大人慢走!”李老太含笑点头,该做都得做了,点到为止即可,此时不用再纠缠了。立刻让开了道路,目送县太爷离去。

    李茂盛再次驾着车先带村里的老人回去,然后再回来一趟拉剩下的人,不然还坐不下呢。

    “茂盛啊,你先回去吧,我要给孙女买点丝线和布料回去,家里没有银子了,房子也盖不成了,巧兰出来的时候让我买点东西回去好做活嘞!”李老太叹口气,面上恰到好处漏出一丝苦意来。

    “娘,莫怕,儿子们都在呢,勤快点不怕过不上好日子,实在不行咱们再赞个二年先给老二弄。”老二青淮扶着母亲安慰。

    “都是我不争气,把妹妹的血汗钱全花干净了。”学武低着头捂着脸难过的哭了,回家可怎么跟妹妹说呀!

    李老头照着学武头上就是一个爆栗子,喝骂道:“没出息的东西,还不如个姑娘有心气呢!大小伙子干点啥不能养家糊口了,不行就跟你哥回家种地,得闲了给村民们看看病,去山上挖挖药材,多得是活干嘞!再让我听见这没出息的话我打死你!”

    “是啊,学武别哭,你就算不是药铺的人,也有手艺啊,我们等个有了头疼脑热的还得找你去,这四里八乡多是看你的脸去,他老赵家又不是咱们青山县的人,谁认识他呀!”

    李婶子拍了拍学武,细心的安慰,末了还腌了老赵一把。

    老赵不是青山县的人,是后来才投奔来的,因为青山县虽然小这里却很富庶,条件还是可以,又靠着长江码头,人来人往,还是挺热闹的。

    老赵当初为啥在这收徒呢,为的是站稳脚跟,因为他是外来户,村民都很抱团的,一般也不认他,但收了徒彼此之间有了利益牵扯,自然要为他说两句话的,这局面就能打开了。

    李老头是李家村的老户了,世代居住在这的,李家人提起来没有不知道的,因为他婆娘认字,当年可是一枝花,站出去那容貌先不说,就说那气质就不是村姑比得上的。

    何况李家人做事很得体懂礼,心善人缘好,教大姑娘小媳妇绣花,带孩子们认字,就是学武,谁有个什么难事,学武都肯帮忙,有的时候家里实在困难了,买不起药钱怎么办呢?学武自己去山里挖药炮制好,悄悄的送给村民,并不要钱,他师傅也不知道。

    村民们多数都很善良实诚,即便买不起药也会送点鸡蛋捎点自家种的菜送过来,表表心意,对李家人还是很敬重的,所以李婶说,村民们认的是学武这张脸,是没错的。

    学武抹把脸,“嗯,我歇几日还是去山里采药,下乡看病去,熟悉手艺也是好的。”

    “这就对了,男子汉大丈夫心气可不能灭了,别白瞎了你妹妹这么多年的辛苦。将来你有能耐了,要记你妹妹的好,她不容易啊!没白天没黑夜的绣啊,多大点人就知道心疼兄弟了。”李婶很喜欢巧兰,很乖巧懂事,小小年纪就很少出去疯玩,多的时间都留在家绣荷包了。

    “嗯,我知道,这些年我把妹妹快累死了,把一家子都拖累了。”学武含着眼泪点头。

    “以后就好了,这以后也不用送那么多东西了,一点子家业都送光了,也没落下一句好,等着看他有什么下场吧。”李婶撇撇嘴,一脸不屑。

    说了几句大家分手,带了铜板的趁机也去买点东西回家。

    李母陪着李老太去绣铺给孙女买点丝线和好料子,离开了大家,李母才问道:“咱家一下拿了那么多银子,会不会有什么不妥呀。原想着让巧兰好好歇歇,这下又不成了,巧兰肯定不会歇下的,她一心想给他哥盖房子呢。”李母心疼的叹口气。

    没办法,谁让地里刨食就那么多收入呢,地里也不长银子呀,巧兰的绣图来钱算是快的,可却是她熬的心血啊。

    当娘的也心疼女儿,可巧兰平时不干活,就得出力,不然家里早晚会有怨言的,何况家里确实还需要银钱。

    “莫担心,不会有事的,房子先不盖了,免得人惦记着。我盯着巧兰,不让她累着,再说我还想着给巧兰攒点嫁妆,再买点地给她防身呢。”李老太自有自己的打算。

021章计划

    李母一听顿时高兴的合不拢嘴,“谢谢娘,我就担心巧兰,两秃小子我倒不那么担心,大不了还能回来种地么?巧兰以后年纪大些眼睛不好了可怎么办呢?”

    绣娘因为耗费眼睛,不到年老就会花眼了,所以一个好的绣娘是十分珍贵的,若是能写绘画水平还很高的慧纹就更稀罕了,对任何一个绣楼都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哪怕眼睛不好了东家也会心甘情愿的养着她,眼睛不行不能绣了可以带徒弟啊,手艺可以传承下去,只要她活着就是招牌,白吃白喝也愿意啊!

    “别担心,我会给巧兰都安排好的,不会委屈了她的。”李老太没有怪李母大惊小怪,依旧温和的笑着。

    “我知道娘一向疼她,是我白操心罢了。女户的事要不是您一直坚持也立不起来,村里人都不以为然觉得咱家有钱烧得慌了,可我心里不知道多感激娘呢。”李母并非不知道好赖,就这一个闺女,大小就知道心疼家人,小小年纪还没桌子高,就开始自己绣荷包贴补家用了,只要是她能给的自然都希望给女儿预备好才踏实呢。

    李老太轻笑一声,眼底有些不屑,“他们懂什么呀?江南那边女户多的是,有嬷嬷有绣娘还有大户人家的丫鬟都自己立女户,给自己一个保证,都是穷苦人家,抓牢自己的东西才是上策。巧兰立了这个,将来她名下的财产谁也夺不走,就是我们将来都死了,巧兰也能过得很好。”

    “是,是。只是可惜了这回一下五十两银子就没了。”李母微微叹口气,也有些心疼,可却没办法。

    “断干净是好的,以后就不用什么节礼了,过年送一次就成,不要就拿回来,只要咱们不让人说嘴就行,往年三节两寿的礼加起来也不比这少了,这些年咱家的银子都耗在这上头了,我一直担心,时日长了兄弟之间早晚会有不满的,如今才是透亮了呢。只要人在没什么是挣不会来的。”李老太并不担心,反倒松了口气。

    “说的也是,这些年苦了巧兰了,可我却不能拦着她,真要让学文出这么多银钱,张氏也要不高兴的,我只能委屈我的巧兰了。”李母心里什么都明白,为啥可着劲辛苦女儿,没法子老大成亲了有自己的家,适当贴补可以,不能太过了。

    “有苦才有甜,巧兰这样为家里着想,将来她的嫁妆自然要厚厚实实的,谁也不能说半个不字。”李老太早有打算,今日的苦是明日的甜。

    “哎,还来得及,再攒攒能攒起来。”李母原先是打算把巧兰手里的银钱给她留着做嫁妆的,等风头过去明后年再填点土地的,农家人还是有地心里踏实,谁知道出了学武这事,看来短期内是买不成地了。

    二人去了绣铺,李掌柜的迎了上来,左右看了看没别人,才压低声音问道:“都解决么?我不好过去一直担心着。”

    “都解决了,花了五十两请了县太爷了结了关系,以后总算清净了。”李老太也没瞒着。

    “五十两!真够黑的啊!”李叔砸吧这嘴,一脸愤慨,农家人能有几个五十两啊,给干了这么多年还要这么多,真不是个东西。

    “幸亏巧兰之前还剩了一些,不然真要抓瞎了,我来买点丝线和料子回去,大牛啊,老太婆求你个事呗?”李老太抓着李掌柜的手,一脸诚恳。

    李掌柜做了多年掌柜,这家店是京城大人物开的,他自己也是走南闯北有眼里劲的人,当即拍着胸脯表示,“大娘放心,我也是李家村出来的,当年要不是你教我认字算数,我也不能有今日。只有好活也不太累的我肯定先紧着巧兰,只是他身体受得了么?上次摔了一跤养好了么?流那么多血怎么地也要好好养二年,她岁数也不小了,眼瞅着该说亲了吧,这身子骨可得壮实才行。”

    李老太和煦的笑着,“养着呢,家里肉没敢给她断过,这不原本巧兰攒了两个钱准备给她哥盖房子娶媳妇的,这下全白瞎了,出来的时候让我多买点线回去,打算接着干呢,我这孙女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啊!”

    “谁说不是呢,巧兰可是数一数二的好姑娘,有好活我肯定想着她,她的手艺现在要涨价了,上回李相爷寿宴上可出了风采了,我打算让她绣个大活送去京城总店,到时候身价还能在翻一番,这地方终究小了,挣不上钱,得送去大地方才有得赚呢。”李掌柜早就琢磨好了。

    这山疙瘩能有几个人天天要绣图啊,还得京城这样贵人多的地方要这玩意呢。

    “那就劳你操心了,你放心,我家巧兰干活仔细的很,肯定不让你少赚钱。”李老太连价格都没问,一副特别信任李掌柜的样子。

    “包在我身上了,我又单门进了些上等丝线,您挑挑?这回颜色分的特别细致,正经的江南丝线,价格也高,还有雪锻我也托江南分店的掌柜给我留了两块好的,您看看您能用上么?要是您用不上这没人能用了。”李掌柜热情的拿出自己私藏的好货给李老太看。

    李老太对着阳光比着手里的丝线,仔细的区别颜色,这同一个色系的丝线,可以分的很细很细,丝线颜色越细致,绣出来的图就越好看。

    一个花瓣的颜色从深到浅如何过度都需要不同颜色,阳光反射到花瓣上又是个什么颜色,这些都是绣娘必须要知道的,好绣娘绣出来的东西就极为逼真,原因就在色彩的把握和运用上。

    “嗯,这回丝线不错,以后就照着水平走。你要是回回都能有这样的好丝线,就能绣个大图,以前那线颜色都不全没法绣好图。”老太太摇头砸吧嘴。

    “成嘞!这我就明白要什么样的了。不管您绣什么图,只管拿过来,我肯定收,按大小好坏给银子,成不?”李掌柜自从看到了李相爷家的万寿图,对巧兰非常信任。

022章探问

    “成,不过我家巧兰的事不能往外说啊,太扎眼了。”老太太还是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

    李掌柜的笑了,“您放心,这是我们的规矩,坏了规矩谁还敢来我这卖东西啊,行里知道也饶不了我的。”

    “我就白嘱咐一句,今天太惹眼了。你把料子拿过来我在好好看看,你真想把巧兰的图拿到京城去?”李老太问起这个来。

    “那当然,您当我哄您呢?我知道上次的图您吃亏了,那也是我吃亏了呀!可我不能得罪李家老爷啊,这以后还要来往不是。我想让巧兰绣一副特别出彩的大图,我送到京城总店推荐一下,要是出了彩以后肯定活不断地,价格也绝对不低。五十两算个啥呀!”说罢左右看了看,将他们拉近里面的屋里。

    这才说道:“你知道赵大扭为啥逼着巧兰绣图么?县太爷那日也去了看了图,当场就说道,王府给太后的送和贺礼就是绣图,从江南高价购的,但是县太爷说根本就不能和巧兰的东西比,他这个糙汉子都能看出区别来了,一个劲的夸赞,没想到小小县城也有这样的人才。

    当时李相爷也点头赞了,表示自己也见过王府的绣图,当时还挺惊艳的,但和巧兰的一比,差的远了,就单说这字和画都越过江南那位绣娘了。王府给的是金子,三千两金子啊,据说是江南红极一时的绣娘,这个价还是因为是王府才给的。

    你想老赵那日也带着大妞了,大妞听见了能不心动么?不过这些年我从她手里收的巧兰的东西,我压价都很低,也是心里看不上他们这幅做派。当时我也很震惊,所以后来才有了想让巧兰绣副好的我送去京城的想法,这钱凭啥不是咱们赚呢。”李掌柜也有年头没出过门了,对现在的情势并不了解,也没预料到巧兰的东西会这样好。

    他一直以为江南的绣娘该是比巧兰厉害才对,知道吃了亏但没想到会差这么多,心里也有点后悔价格要低了,但也不能反悔了。

    李老太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啊。这样吧容我回去想想,等我想好了告诉你我要什么料子和丝线,你给我弄来,我保证我们祖孙两个让你露回脸,不过先说好,像样的大图京城那边一年只能走一副,你知道好图一年半载才绣一副,多了绣不出来,还得给咱们县城留点余地不是?”

    老太太从来没有想过巧兰的东西会有人看不上的情况,一副言之凿凿的自信。

    李掌柜一看,这是压箱底本事压根没拿出来过,也是,这小地方随便绣几笔就够过日子了,不需要那么拼命,没人欣赏得了啊。

    “成,只要您有我一定给你卖掉,价格肯定比李相爷家的高,金子不敢说,银子少不了你们的,五十两算个屁呀!”李掌柜拍着胸脯保证了。

    紧接着李掌柜拿了一个红布包进来,又让伙计倒了好茶给老太太。

    李老太看了看掌柜的进的雪锻和锦缎,微微点头,“这次的货不错,这块红的和白的我都要了,以后多弄点这样的好缎子,素面的多压花的要少一些,另外我要一些金银线,你给我弄点来。”

    “好嘞!”李掌柜都没犹豫就答应了。

    金银丝线可是用真金白银拉丝成的,这个是值钱的东西,李掌柜想都没就答应了,可见他对李家是很信任的。

    这回料子给的多,大概是李掌柜想让巧兰绣大图的意思,大图才赚钱呢,但也考验功夫,更耗时间和心血了。

    “这多少钱?”李老太打算买下来回家了。

    “大娘您骂我呢?咱什么关系啊!以往也没要过钱啊,您拿去就行了,剩下的还是老规矩,送你了。”李掌柜立刻笑着说道。

    李老太也没矫情,“成,等绣好了再拿过来。”

    “我等您,不着急。”

    李母和李老太又去成衣店挑选了不少的碎布头子卷吧了拿回家做荷包,买了些家里的糖和盐,顺便跟老刘头道了个谢,多亏了传虎不然不一定请的到县太爷呢。

    老刘头叫住李老太进屋,“您别忙谢我,都是一个村的帮衬是应该的,跟你说个事啊,我看上巧兰了,想娶了进来给我家传虎做媳妇,您考虑两日?”

    老刘头为人直爽,不会拐外抹角,他婆娘早死了,想了许久也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探问合适,干脆避着人直接问了。

    李老太笑了,“传虎是个好孩子,我回去和老头子孩子们商议一下。”

    “行,我们家情况你也知道,传威小了点,好在眼瞅着也大了,能帮着我干活了。”刘老头还有个小儿子,刘传威,传虎的弟弟,今年八岁,就是因为生了他难产,刘母才拖了二三年去世了。

    家里的银钱也花光了,老刘头一咬牙一跺脚准备参军,把孩子托付给弟妹,要是他们父子回不来了,这个就是弟弟的孩子了,给他们摔个孝子盆有人给上个香就行了。

    因此刘传威是老刘头的弟弟弟媳妇养大的,老刘头回来的时候传威都五岁了,为了感谢弟弟一家子给他养大儿子,还会认字算数,这就是很精心了。

    老刘头父子回来时带了钱回来的,不光自己盖了大瓦房还给弟弟一家子也盖了房子,比他家的还好,还大,还给两个侄儿一人买了十亩地在名下,这是感谢弟弟一家子这样用心教养小儿子,兄弟两个处的很不错,他家都是厚道人。

    李母有些动心,刘家兄弟两家子人品在李家村也是数得着的,日子过得也好,手底下有真本事,老刘头两兄弟以前是要饭的在武当山做过童子,一身的功夫是那时学的,不然怎么敢去当兵呢。

    想想传虎为人处事很精明不失踏实稳重,人也是个直爽将义气的,在衙门里也混得好,衙门的活也是个稳定收入,脸面也好看,这样一想确实有点心动的。

023章不满

    告别了刘家李母和老太太往集合点走,准备回村了,没钱了,有钱也不能再买啥了,今天太惹眼了。

    “娘,您觉得传虎咋样?我觉得挺好的,刘家人口简单,传虎虽然年纪大点但见过世面,人也稳重精明,不像那些个毛头小子不懂事,家里也没有婆婆,便是小叔子也大了,也不愁啥。将来巧兰能过上省心的日子,您说呢?”李母扒拉了一遍,觉得各方面都不错呢。

    “嗯,回去再商议一下,别走漏嘴了,坏了巧兰名声。”李老太把周围的后生扒拉了一圈,觉得刘传虎还是个靠谱的,心里也算满意,但回去还要再问问老头子的意见。

    “那当然了。”李母点点头。

    坐了茂盛的车回了村里,李母挨家挨户去谢谢人家,这回带的是以前她自己绣的荷包和帕子,算是个谢意,村民们都给站脚助威了,怎么样也要有点表示。

    李老太太绣出来的东西也是精美漂亮,拿出来送礼也不落价,村民们推辞一番欢喜的收下了,表示有事言语一声,都是一个村的,不能让外人给欺负了。

    再次回到家这才算消停了,李老太太坐在堂屋里,看大家都围了过来,巧兰端了碗糖水给二人,乖乖的坐到一边。

    “事算解决了,巧兰也没银子了。以后大家努力干活吧。“李老太也累了挥挥手让他们散了。

    “那以后巧兰也不用出银子了,都是一家人。”张氏犹豫了一下,咬着唇眼神闪烁着开口。

    李老太幽幽的看了眼张氏,然后望向巧兰,“你看呢?”

    “不用,每个月五两银子我出得起。”巧兰很淡然的开口,心中一叹,到底还是她想事想得少了,这次一下拿出五十两银子动了人心了。

    “你哪那么多话呀?我妹妹不靠别人也能过得很好,是我们占了妹妹的光呢。”学文狠狠瞪了眼张氏,眼里有些不满,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提醒还是真不想要这五两银子?眼里有些冷意。

    张氏慌张的摆手,“我是为了妹妹好,没别的意思。”

    “行了,忙乎一早上没吃东西,做饭去吧。”学文没了好脸色。

    张氏知道自己惹恼了男人了,低着头悄悄去厨房。

    李青山叹口气,“学文啊,管管你婆娘,这是心大了。”

    “我知道,您放心,有我在她翻不出大天来,等着我怎么收拾她。”学文眼神一冷,这五十两把她的眼拱热了吧。

    “哥,别怪嫂子,是我瞒了银钱。”巧兰叹口气还是把事揽在身上,不愿意哥嫂因为她不和睦。

    “跟你没关系,你挣的钱凭啥全拿出来,她自己还有私房钱呢怎么不说?他自己一个月也没挣五两银子啊。你别管有我呢。”学文心里也有些不高兴,媳妇太不给脸了。

    “我不说什么了?要是想拿巧兰的钱,可以,以后她每个月也要出五两银子,清远清刚以后也别想上学的事了,这五两银子是你妹妹给孩子上学用的,不是养她的。”李母一听话头就知道张氏打什么主意了。

    李老太摆摆手,“不要紧,有我在呢。”

    “行了忙去吧。”李老头拉着脸走了。

    地里还有活干呢,青山和学文也去地里了,学武拿着背篓药锄去山上看看,挖点药材回来,炮制好了也能卖钱。

    李母心里憋了口气,吊着脸。

    李老太对巧兰说道:“线和布都给你拿回来了,你李叔没要布料钱,剩下的料子是你的,他说想让你绣个大图,送到京城去,要是能被看上,价格就高了。”

    巧兰点点头,犹犹豫豫的问道:“我嫂子是不是不高兴了,我藏了五十两没跟她说,要不我去道个歉吧。”

    “不去,你忙你的去吧,画上几幅图给我看看,京城的人讲究个雅致富贵,你走这两条道指定能行。佛像也可以的,那块红布我打算让你用金银线绣,你琢磨一回。”李老太转移了巧兰的注意力。

    “好,那我去琢磨一下,先画图看准了才能绣,我琢磨着要是有好料子可以绣双面绣,苏州那边不是行这个么?”巧兰想了想说道。

    “可以,不着急要,要弄就弄个好的。”

    “行。”

    巧兰回去画图了,上次李叔给送了笔墨纸砚,她每日早起练字都没舍得用,这个留着是画大图用的,轻易也不敢多用,宣纸也很贵的。

    李母想了想说道:“下趟张氏就别回家了,这咱家情况略好了些,她可没少往娘家拿东西,我看是皮痒了。”

    “嗯,你敲打一下,心大了可不好。”李老太轻轻的笑了笑。

    “成,我知道咋办了。”李母和老太太多年婆媳,怎么会不知道老太太这是生气了,不好跟孙子辈计较,但李母可不一样,她是张氏的婆婆,肯定要敲打她了。

    张氏一个人在厨房做饭,李母出来了,“做点好的,学武多长时间没吃肉了,把那牛肉切一块,再炒个肚子,爷们要下酒,还要请村长里长过来道个谢呢。”

    张氏回过头来犹豫了一下,“肚子就剩最后一块了,都弄了么?再炒个别的菜?”

    “都弄了吧,多个人吃饭呢,以后做饭多做一口,那鸡汤还有吧?”李母问道。

    “有呢。”张氏点点头。

    “单门做一碗给巧兰下个面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