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绣-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b4641/
……
001章代替
初春天气还有些微微的凉意,大齐苏北地区青山县李家村今年是个丰收年,家家户户脸上都带着喜气,今年一年不愁没吃喝了,过得好些的人家说不得还能攒两个大子呢。
但惟独李水丰一家子却是愁眉苦脸的,为啥呀?
事情是这样的,开春了天气转暖化了冻,孩子们圈在屋里一冬天也憋得很,青山县顾名思义背靠大青山,物产还是挺丰富的,孩子们大小就在青山里玩,顺便摘个野果砍个猪草,套两个野鸡打打牙祭是常有的事,李水丰一家子也是如此的。
李水丰今年五十二岁了,和老伴跟着大儿子李青山一起过日子,李青山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是男孩,老大李学文在家务农已经娶了媳妇,给他生了两个孙子了。老二李学武从小跟城里药铺的老大夫去做学徒了,学门手艺不常在家。
老三是个闺女李巧兰,芳龄十二,人如其名,长得清秀文雅,也是个小家碧玉的小美人,心灵手巧因是老闺女家里最得宠。
昨个下午的时候侄儿清远和清刚要去山里玩,巧兰也想着给家里割些猪草回来喂,顺便就带着侄儿去玩一会。
半个月前巧兰在山里设了套挖了洞留着套小动物的,今儿一去果然套了两只兔子,已经死了,天还有些凉并没有坏掉,还好着呢。
这让三人挺高兴的,拿着兔子打了猪草准备回程的时候,碰上村里的二赖子了,他是村里有名的癞瓜瓜了,爹娘死得早靠村里接济着长大的,谁知长大不学好整日的瞎胡闹,今儿看见李巧兰了发现他们手里的兔子就想去抢夺,巧兰肯定不乐意啊,一冬天家里也没吃几回肉好容易得了个兔子,回家一家人都能解个馋呢,凭啥给你啊。
这一拉扯一闹,二赖子是大男孩虚长巧兰好几岁呢,不知怎么地一下子把巧兰推下了山坡,巧兰从坡上滚了下去,脑袋磕在了石头上,当场血流如注,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二赖子一看不好跑了。
清远让弟弟赶紧回家报信,让家里来人救姑姑。
这李家人才知道巧兰出事了,脑袋磕破了个大口子,当夜就送到城里老二学徒的药铺里给诊治了,据说曾摸着鼻息没气了,可把一家人吓坏了,好在大夫和他家都是熟人,儿子又在他铺子当伙计,给扎了两针缓过气来,又给开了药,看在熟人的面子上并没收诊金。
但是药材也花了不少钱,不但将一年积攒的银子都花了,还借了五两银子,一下子家里就空了,还欠了外债。
李家人气坏了,好好的姑娘出去打个猪草回来差点丢了命,找到二赖子狠狠地抽了他一顿,可也只能这样了,二赖子没爹没娘没家没业,啥也没有,你想找人赔偿也找不着。
巧兰磕了脑袋一时半会醒不过来,昏迷了两天一夜才算醒过来的,但醒来却是现代苏州姑娘李兰馨,真正的巧兰已经死了。
李兰馨在躺了一天一夜后才算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哪,不由得有些哀叹,怎么出门旅游一回也能遇上祸事,这也罢了还能遇到穿越这么狗血的事,好在这家人品都不错,人口简单相处也和睦,不然真的心塞死了。
将巧兰的记忆融合之后才算明白过来,这孩子真心死的好冤枉啊,可也没办法,李兰馨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前生家里人去得早,自己靠着一手绣活安家立命的,如今占了巧兰的身躯也回不去了,倒是应该好好孝顺李家人,两辈子头一回有这么多亲人疼爱,心里知乎庆幸老天爷疼她了。
从今以后她就是李巧兰了,代替原身好好的活下去。
“巧兰,还疼么,起来吃点东西吧,我熬了点粥给你喝。”嫂子张桂花端着一碗白粥进来了。
巧兰坐了起来放下手里的荷包,心里微微有点感叹,为了给她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积蓄还跟亲戚借了五两银子,如今还给她吃白米粥,这可是稀罕东西,按照原身的记忆,就是两个小侄儿也没有单独吃过白粥,顶多隔三差五一个鸡蛋就打发了,如今倒是天天给她吃鸡蛋喝白粥,这对一个地里刨食的农家来说,真是很金贵的吃食了。
“嫂子我都好多了,以后别给我做荷包蛋和白粥了,家里为了我都落下不少账了,省着点吃吧。”巧兰真的不好意思了。
她吃白粥,爹娘祖父祖母都吃玉米糊糊,这吃的也不安心啊。
嫂子桂花是个厚道人,原身巧兰也是个文静乖巧的姑娘,姑嫂二人之前就相处的可好了,并没有什么龌龊,一家人非常和睦。
这回是为了救侄儿避免被打才被推下山坡的,嫂子心里特别感激,因此看病时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都拿了出来。
“瞧你说的,这生了病不得养养啊,流那么多血呢,得好好补补,快吃我放了好几颗红枣桂圆肉呢。”嫂子坐在炕边上跟她说话,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
“谢谢嫂子,这些日子都让你和娘忙乎了,我一点也没帮上忙,拖累你们了。”巧兰有点愧疚,占了人家闺女的身体,心里不落忍。
“一家人快别说这客气话了。巧兰我瞧着你的手艺可又长进了,这手艺我是拍马也赶不上了。”嫂子拿着她绣的荷包看了看,上面的鲤鱼仿佛活了似得,带着活泼欢快的气息,让人一看就喜欢上了。
原身的绣活是祖母教的,祖母以前是官家千金不知为什么父亲得罪了皇帝被贬了官家道落魄了,但祖母年幼时得苏州绣娘教导过,不仅识字会算术而且一手绣活十里八村比不上,这巧兰就是跟祖母学的本事。
而兰馨自己就是苏州人,以前跟隔壁绣房的老大娘学的手艺,因两家是邻居,大娘怜惜她父亲去得早母亲有病,七岁就跟着学艺,大娘不仅会苏绣还会一些顾绣和湘绣,自己开个铺子,儿子并不喜欢这个,她见兰馨有这个天赋就免费教她把这手艺传承下去,兰馨一干就是二十年,后来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手绣活绝技名动四方,一幅绣图能卖不少钱,就连博物馆都曾请她去仿照皇后的朝服绣一幅,有些剧组也会请她做古装,价钱都很高这手艺只会比原身强不会比原身差的。
002章了解
巧兰笑了笑,谦虚的说道:“瞧嫂子说的,我这不是为了卖个好价钱么,正巧我整日躺在床上也闷得很,就多用点心,东西好看掌柜的也能多给点钱,好还上咱家的账。”
嫂子赶紧劝道:“可别,巧兰你这身体好要养养呢,可别着急着想还钱的事,这家里这么多人呢,身体养好了再说,不急。”
“我知道呢,我不会累着自己的。”
巧兰腼腆的笑了笑。
“妮子,你好些了么?”李老太太穿着一身粗布斜襟褂子走了进来,先摸了摸巧兰的额头,这才放心的坐在炕沿上,捡起她绣的几个荷包看了看,微微点头。
“长进了,比以前可进益了不止一点。”老太太赞许的笑道。
巧兰想了想问道:“奶奶,我记得你有一块雪锻来着,我想绣幅图拿去卖,做个炕屏应该能够吧?”
绣图可以卖多一些钱远比荷包卖的钱多,这样也可以早点还上别人的账了。
李老太太慈祥的笑了,“这急什么,你养好身体再说。”
“我都好了,没什么事了,再说一天做的活也不多,您给我吧,不然我实在闲的无聊。”巧兰拉着老太太的手撒娇。
老太太拍她一下,嗔怪道:“你这孩子,行了我给你拿去,可不许累着自己,我可不经吓了。”
“我知道,您放心。”巧兰一再保证。
老太太这才把自己箱子里的一块雪锻拿了出来给她,这还是老太太当年剩下的一点陪嫁,正经的江南雪锻,质地细腻,入手轻滑富有光泽。
“你打算绣什么?”老太太坐在一边问道。
巧兰比划了一下,找了一张黄纸,在纸上用炭画了起来,不多时一张漂亮栩栩如生的图就出现在纸上。
“喜报三元,好,意喻吉利,图样也好看。成,就绣这个吧。”老太太一看着图样就知道孙女大有长进了,当即拍板同意了。
喜报三元代表着希望和祝福,是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式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图样为喜鹊三,桂圆三,元宝三组合在一起为喜报三元,是很吉利的花样,很多家有学子的都很喜欢这个图案。
巧兰要绣的就是这个图案,比较大众化更能迎合市场的需要,这年头家境略好点的都喜欢孩子读书,将来改换门庭,这样的东西很有市场什么时候也不过时。
巧兰拿着布料比划了一下,心里就有了哈数,这对她来说不过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东西了,以前比这更大更复杂的图都绣过,这个根本不是事,主要是为了还账,自己占了人家闺女的身体,有责任孝顺李家亲人,还账是必须的。
巧兰将绷子装好,仔细地看了一遍挑出自己要用的丝线,对着阳光将同一个颜色的丝线又仔细的区分了深浅和粗细,绣图和绣荷包可不一样,绣图讲究的耐性和精细,尤其是色彩的把握很重要。
当年为了学出彩来,师傅特意带她去学习国画和书法,这些都是必备的知识,没这个你做不了慧纹,成不了大事,只能是绣娘,绣娘和大师差老鼻子远了。
巧兰把线劈得极细,手上的功夫犹如行云流云,看得人眼花缭乱,一看就是做老了的。
弄好了线这才开始一针一线的绣了起来,此时巧兰仿佛换了一个人,全身心地投注在其中,完全忘了周围还有人,脑子里是清晰的花样图案,怎么下针怎么配色更好看,她心里门清。
那专注平和的眼神让老太太微微点头,嫂子更是瞪大了眼睛,一个劲的点头赞叹。
老太太轻轻的招呼了嫂子出去,把时间留给巧兰,让她安静绣去。
出了门嫂子才拍手道:“奶奶,我是真服气了!以前我还觉得我比巧兰不差什么呢,如今我算知道了,巧兰在咱们村为啥被人赞头一份的好姑娘了,凭这手绝活,咱家欠的那点账完全不是事啊。”
之前还是有些担心的,老太太大口一张就借了五两银子,能抵全家吃喝一年的嚼用了,可老太太一点都不紧张,如今她才算明白李家有能耐呢,人家有本事自然就敢张口。
老太太面上露出微笑,“巧兰是我一手调教出来的,大小就对这个有灵性有天赋,如今卧床半个月耐性更比从前,绣艺更是长进了不少,比我原先想的还要好几分呢。她能大好我就放心了,那天那么多血可把我吓坏了。”想起那个二赖子他就恨得不行。
嫂子也皱起眉头啐道:“白便宜那个二赖子了,要不是杀人犯法,我恨不得让学文宰了他,没脸没皮的东西,连孩子的东西也抢。以后见他就揍他一回。”
要不是小姑子挡着,今天躺在床上的就是自己儿子了,可儿子那么小能不能活下来还两说呢,因此心里更是感激小姑子,救了儿子一条命啊。
“算了不提了,没白的再生一肚子气,巧兰命里有福,以后就大吉大利了。”老太太双手合十的念叨道着。
“可不就是这话么。”
“中午吃贴饼子,做个菜粥,把那腊肉放两片。”老太太心疼孙女留了那么多血,想着放点肉给补补。
嫂子答应着,“要不我单独给巧兰做一碗得了,家里的肉也不多了,这日子还长着呢。”连自己儿子想吃也没舍得给。
“不,都吃,一家人都吃,爷们还要下地干活呢,不吃好咋成呢。”老太太摆摆手,并不偏心,她一向很公平的。
嫂子心悦诚服的点头,嘀咕着,“那我少放点吧。”
“娘,我回来了,隔壁张婶子给我了一只野鸡,咱们给炖上吧。”李母回来了,也就是巧兰的亲娘。
“呦,还真肥呢,行那就炖上,鸡汤下个面也好吃得很。”老太太捏着鸡脖子拎了起来估摸了一下,高兴的笑道。
“回头等龙眼熟了给她家送点过去。”老太太笑着吩咐。
“那还用您说么,我早就送了点红枣过去了,巧兰呢今天头还晕么?”李母心疼姑娘,家里的活不让干,自己和儿媳妇就都干了,让女儿好好的养一养。
003章家人
“我瞧着今儿气色好多了,在屋里绣图呢。”老太太坐在摇椅上纳着李水丰的鞋底。
李母这才点点头,略微放下一点心,“能好起来就行,我就怕留下什么毛病。”
留下毛病以后影响嫁人,眼瞅着十三了,也该看人家了,这猛不丁的出这事太吓人了。
“没事,你忘了当初生巧兰的时候,和尚可是来说过,巧兰命里有一劫,过去了就万事顺遂呢。”老太太抬起头笑眯眯的说道。
“话是这么说,可谁也没看见影啊,我只盼着她平平安安的,其他的也不敢求了。”李母背过身去擦擦眼泪,那日孩子差点没了气息,魂都吓没了。
“莫哭了,不吉利。孩子活蹦乱跳你哭哪门子,没得晦气呢!做饭去爷们要回来吃饭了。”老太太最不喜欢女人哭哭啼啼的,皱着眉头轻斥了两句。
“哎,我这就做饭去。”
“把鸡杀了多炖点汤放点红枣给孩子吃。”老太太扭头嘱咐了一句。
“哎,知道了。”
中午李水丰和儿子孙子一起回来了,将叉子放在门口篱笆边上。
“巧兰好点没?”李老大问闺女好些了没。
“好多了,莫担心。”李老太太回了一句。
“那就好。”李老大是个很厚道的庄稼人,不会说漂亮话但对儿女都很好。
中午吃的是炖鸡和包谷面饼子,还有一小盘酱黄瓜雪里蕻和木耳炒腊肉,腊肉很少只有几片,吃的是参了黄米的二米饭。
李母和嫂子做好了饭在门口喊道:“爹娘吃饭了,当家的吃饭了。巧兰出来了。”
“嗳,来了。”巧兰应了一声才抬起头来,看了看喜鹊已经绣了半只了,还不错。
巧兰往桌子上一坐,就发现她的碗里全是肉,爷爷和老爹等人碗里都是咸菜,看不着肉片子,这让她心里暖暖的,却也觉得下不去嘴。
她把肉挑了些给爷爷奶奶老爹老娘,又给两个侄儿挑了些。
老太太赶紧说道:“没几块肉,你吃吧。我给孩子们留了汤下面呢,你吃你的。”又把肉挑回去给她。
“奶奶,我吃不了这么多,我都好了。”巧兰笑了笑。
“吃吧,这是隔壁婶子给的。”嫂子笑着说道。
吃过了饭,巧兰去外面转了一圈,割了点猪草回来给圈里的鸡鸭都喂了一遍,溜达了一圈又回去继续绣图。
下午的时候巧兰在屋里绣帕子,李母坐在院子里纳鞋底,就听见院子外面有人喊道:“李嫂子,你在家呢啊。巧兰好点没?”
李母站起身往外迎道:“呦,这不是李掌柜么?你快进屋喝杯水,我们集市的日子就去了。巧兰好多了,谢您惦记着了。”
这是云锦楼的李掌柜,也是这个村出去的,如今在城里当掌柜的,这十里八村巧手的妇女媳妇都把荷包帕子送他那去卖,赚两个零花钱贴补家用。
李掌柜拍拍身上的土,笑道:“我来找巧兰有点活想问她干不干。”
“快进来,喝杯水慢慢说。”李老太太在屋里也听见了,倒了碗糖水给端出来。
“唉,谢谢大娘。”掌柜的也没客气,一口气灌肚子里了。
巧兰听见动静也出来了,望见李掌柜,原身经常和他打交道因此很熟悉,“李叔来了,你找我啥事啊?”
李掌柜坐在小马扎上,“是这样的,城里东街的地主家的老太太要给孙子绣个喜报三元的小炕屏,我瞅着这活只有你能干,就你手艺最好,这不我就找你来了。”
巧兰想了一下问道:“那给多少钱呢,多长时间啊?”
“她要得急,孙子要去赶考了,想让带上,可能只有半个月时间,也就是下次市集你得给我,银子给的富裕,二十两银子。”李掌柜比划了两个手指。
李母急切地说道:“我家巧兰头还好透呢,可熬不得呀。”
巧兰想了想毅然点头,“娘我没事,小炕屏没那么大,图案也简单,并不费力,咱家还欠着账呢,这活我接了。”她毫不犹豫快速的答应了下来。
李母有些心疼也有些不高兴了,“你这孩子咋这么倔呢。”
李掌柜的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先把十两银子的定金给你,还有上等的雪缎都给你,你也不用太着急实在不行我去说说再拖两日。”
巧兰摇摇头,“我能行,不能让您难做,您要不是为了照顾我们家也不至于老远跑来,这活谁绣都可以的,我知道您是好心帮我们家呢,我能绣。”心说正巧想绣三元图,这就瞌睡了送枕头来了,还能多留一块雪锻绣别的呢。
李母背过身去擦擦眼泪,终究没再说什么。
李掌柜哈哈一笑,摆摆手,“这话就别说了,都是一个村的,你不是还叫我一声叔么。成了我走了。”
说着就从兜里掏出十两银子给了李母,还有卷了一小块雪缎被包在红布里。
巧兰接了下来,李母跟在后面送李掌柜,“慢走啊。”
“成了,别送了。”李掌柜挥挥手又坐着车回去了。
老太太有些担心的看着巧兰,“成么?不行奶奶给你打下手。”
老太太眼有些花了,手艺挺好但眼神不行了,所以一般也不绣啥东西了,就是给孩子们纳个鞋底还成,就这还得让孩子们给穿上针呢。
“没事,我能行,都好了的。不是大活,要不然我也不敢接,二十两银子不要多可惜了,咱家这不就能把账还了么。”巧兰笑了笑回了屋。
李母有些担心,却也知道家里因为给孩子看病欠了账要及时补上才好,时间长了怕是不好。
下午爷们从地里回来,才得知巧兰接了个活已经收了十两定金,老大有些不高兴,“身子都没好咋就干上活了,是不是谁给你说啥不好听的了?”说着那眼歪着媳妇张氏。
张氏愕然,连连摆手,“我啥也没干啊,再说小姑子是为了救清远,我再不是东西也不能干这事啊。”她急得脸都白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有点委屈。
巧兰也赶紧开口,“没嫂子啥事,是我自己的主意,人家给二十两银子呢,咱家正好能把钱还上,我寻思着活不累,我就接了,明儿娘去把钱还给村长吧。”
004章决定
“这不着急,你就别管了,这过些日子还,这立马去还让人眼红呢,缓几天再说。”老太太想了一下开口,这一转眼就让人知道巧兰赚了十两银子,肯定惹人眼红,等市集日之后再还钱来得及,让人以为是她家卖了什么东西还上的账就好些了。
“也行。”
巧兰用了十多天的功夫将绣图绣好了,之前还有不少荷包,是原身自己绣的也留了下来,明天正好是集市的日子,可以将这些荷包拿去换些钱回来,顺便给自己买点日用品。
家里刷牙的青盐没有了,巧兰不刷牙很难受想去买点回来,顺便擦脸的香脂膏子也没了。
“娘,明儿去集市叫我一声呗,我想去买点东西回来。”巧兰跑进厨房跟正在做活的李母说道。
“嗯,肯定带上你。”李娘子看到女儿又活泼起来了,心也放下了。
第二日一大早,李母和儿媳妇张氏带着巧兰背着背篓,坐着同村村长儿子家的驴车去城里卖绣品。
青山城在这一带是兵家要地同时也是各个地方的中转站,靠着长江码头,南来北往的商人在这里稍作歇息,各色货物都是很齐全的。
“呦这不是巧兰么,伤好了么?”同村的马婶子也去市集卖自家的鸡蛋,同坐一辆驴车过去。
巧兰微笑一下,“婶子好,谢婶子关心,我都好了。”
“那就好,这该死的二赖子好长一段时间不敢出来冒头了。”马婶子点点头同仇敌忾的骂着,村里人没少被他祸祸。
巧兰低下头没吭声。
一行人没多久到了城里,大家各自分开,李茂盛是村长的儿子也去办自己的事,“下午还在这集合啊。”
“知道了。”大家伙应一声各自去卖东西。
每回上市集都是坐他的车,略微给几个铜板意思一下就行,邻里相互间也很照顾。
母女三人先去了云锦楼卖东西,顺便把图给交了。
“李大妹子过来了,快坐。我正说到你们你们就来了,城里李家李老爷从京城回来调养身体,要过寿呢需要不少荷包帕子,正发愁你们怎么还不来呢。”李掌柜笑着招呼他们,让伙计赶紧上茶。
“我们把荷包也带来了,你看看。”李母先拿自己和儿媳张氏的荷包帕子。
掌柜的翻看了一下,点头道:“还是以前的老价,荷包十五文一个,帕子十八文一个。这一共是一百个荷包,八十条帕子,共计两千九百四十文钱。”说着数了铜钱给他们,老百姓更愿意用铜钱比较方便。
李母和张氏拿着钱分了分,脸上都带了些喜色。
李掌柜这才开始算巧兰的,她的和李母他们不是一个价位,巧兰绣的精致,价格也就高些,卖的特好自然价也高,上回巧兰送过来的荷包,他一个就挣十文钱呢。
“巧兰来我算算你的,图等会看。你带了多少啊?”
“一共六十个荷包,二十个新样式的荷包,帕子老样式是五十个,新样式的有二十个。我还带了个绣图,一会您给一起看看。”巧兰拿出自己的包袱,打开挨个递给掌柜的看。
掌柜的看了看,赞许的点头,“好不错,真不错!这样老花样子荷包还按以前价二十文一个走,新花样我给你算三十五文如何?”
巧兰腼腆的笑笑,“都听掌柜的,我没意见。”
掌柜的很高兴,接着说道:“你这帕子绣的文雅清隽,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帕子我给你八十文一个,这三元图绣的好,主家肯定满意,再给你十两银子。”掌柜的表情很兴奋,这巧兰的东西一向卖的比别人快,如今是好了不止一成,定能翻翻的卖个好价。
巧兰想了想虽有点可惜却也无可奈何,笑着点头,“我听掌柜的。”
虽然价有点低了,但落下一块雪锻,回头考虑绣别的图,那块布比奶奶的大呢,还能略微宽松些呢。
“那行,老花样的帕子是五十文一个,一共是5600文,外加四十两银子,铜板需要换成银子么?”掌柜的拿出算盘啪啪的拨拉了几下就全部算出来了。
李娘子和儿媳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的惊讶,乖乖,这闺女比他们二三年都挣得多呀,怪不得老太太常说巧兰不愁过不上好日子呢。
巧兰想了一下摇摇头,“不用换了,我还想买点布,那个掌柜的你刚才说李家相爷要过寿是么?要是我绣了大图过去,你能卖掉么?流云百福,用不同字体写得寿字,你看行么?”
她刚才听到李老爷家里过寿,要是能挣一笔就好了,李家也就是过得去的日子而已,若是能多挣些再买点地,日子一定能越过越好的。
掌柜的欣喜的点头,“成啊怎么不成。你手艺这么好,肯定行啊。不过日子有点紧,不到半年了,你身体能受得了么?”
都是一个村的,掌柜的一向喜欢巧兰这孩子,心灵手巧,自己从她这也赚了不少呢,她的荷包帕子送到城里去抢着要,每个荷包帕子上平均都能多赚五文钱呢。
李娘子立马开腔,“巧兰,要不然就算了吧。”
巧兰却坚持的说道:“我能行,可以不绣那么多绣一百个就行。”
“成,只要你能****就一定给你卖掉去,你先画个样式我拿去给李家老太太看看,说不定就能定下来了。”掌柜的赶紧招呼伙计去找了些纸笔过来,让她画下来。
画得好自然也能绣的好,这样李家心里有数,也敢让她绣了。
巧兰拿着笔思考了一下在纸上画下了云纹和连绵的如意纹,又用不同的字体写了寿字,这手字很有自己的风骨,这可是她学了近二十年的成果,岂是一日之功呢。
巧兰一口气写了出来,长长的呼口气,缓缓的放下笔,掌柜的拿起来轻轻吹干仔细一看,立刻大赞,“好,好呀!你等着我现在就去,你等着我。”说罢捧着纸张就跑掉了。
006章杂货铺
拿到了布料三人去了刘家的杂货铺子,这也是同村的刘家。刘家父子三人,老儿子还小呢才八岁。老刘头的老婆当年因为生小儿子难产没养好,拖了三年多还是走了。这刘家以前是猎户出身,有一年服了兵役父子二人都去了,多年以后很幸运完整回来了,据传言还带回来了不少金银。
置办了青砖大瓦房,还有五十亩土地,外加城里的一栋带一进带院子的铺面,开了这个杂货铺,村里的人都喜欢把鸡蛋什么的卖到他这来,他给的价实诚从不捣鬼。
杂货铺什么都卖,油盐酱醋茶,这里因背靠长江码头,各地商人倒腾来的花胶和海物等等杂货都有卖,偶尔也会进些女人的香脂香粉什么的,价格都不高,但很好用,有时候丰收了也会卖粮食,但不如粮店卖的多就是了。
如今刘家大儿子刘传虎因为艺高人胆大,在军里也算一号人物,回家乡后被衙门招了去做了捕快了。
三人走进铺子熟稔的和刘老头打招呼。
“刘叔,你在呢。”
“呦是大妹子呀,这不是巧兰丫头么,身体好了么?”刘老头为人很和善,精明中不失刚直,一家子都是这个性格,很有人缘。
“谢谢刘叔关心,我好了。我想买点白糖盐还有酱,顺便再给我来点麻花和蜜饯吧。再拿两盒上回的香脂膏。”想着蜜饯回去哄哄小侄儿吧。
“好嘞,你等着我给你秤去。”
刘老头麻溜的去给他们装东西去了。
“李婶子,嫂子,巧兰也来了。”刘传虎穿着一身官服进来了,笑着和他们打招呼,眼光落在了文秀的巧兰身上。
一身粉红色的棉布对襟薄袄子,下身穿着浅红色的长裤子,乌压压的青丝编成了大辫子垂在肩膀后,白嫩的小脸平添了几分秀美。
刘传虎灼热的眼光让巧兰奇怪的抬起头来看来人,这人在巧兰的记忆中有印象,印象还蛮好的。
高大的个子,国字脸浓眉大眼,虽不是帅哥但也是精神硬朗的汉子,尤其是他在战场上历练过,杀过人身上多了一股子属于男人才有的正直浩然之气,很有阳刚味。
“虎子哥。”巧兰笑着和他打招呼。
“嗯,你身体好点了么?头还晕不晕了,二赖子前些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