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弃女当自强-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要说这种话!你当年做得对,不然哪有今天?你看看你子现在孙满堂,多好!”

    “阿木哥,我早说过的,你要是愿意,我的子孙也是你的……阿玉身子太弱,都没能给你生个孩子,我为你难受啊,夜里都睡不着!”

    “我和阿玉有过孩子的,她身子弱、眼睛不好了,也是因为那个孩子……你好好过日子就行,不用为我们难受,我们现在有小曼,阿玉很高兴,我也安心了,我们会更加好起来的!天色不早,志平妈你赶紧回去吧!”

    “阿木哥……”

    阿公:“快去吧,夜了路上不好走!”

    围墙内,小曼躲在两棵冬青树之间,听见院门吱嘎一声,从树叶缝隙里瞧去,原来是阿公进来了,还把院门虚掩起来,然后大步往正屋走去。

    小曼侧耳听见围墙外一声叹息,脚步渐行渐远,便从冬青树后钻出来拍拍衣裳,正要回屋,却听哗啦一声,回头看见大姑奶那个孙女也从另一棵冬青树后钻了出来,笑咪咪拍打着身上的灰尘。

    小曼楞了一下:“你怎么在这里?”

    “我怎么不能在这里?”那女孩歪着头看她,笑容讨好:“这院子又大又好玩,特别适合玩捉迷藏!那边还有很多牡丹花,我们以后天天剪下来插瓶子里,戴在头发上,又香又漂亮!”

    小曼无语:那是蔷薇花好不好?不是牡丹啊不是牡丹!

第二十四章 玻璃汤

    天色不早,阿公舀了锅里中午剩下的两碗玉米头稀饭吃了,交待小曼家里有客,晚上煮白米饭,他自己就准备去看守水库。

    捡了把柴刀挂在腰间,再背起竹背篓,小曼忙跑过去,把灌满水的竹筒递给阿公。

    特意准备好的,里头兑了灵泉水。

    阿公说:“给我空竹筒就行了,山里泉水好着呢,家里开水留着你们喝!”

    小曼不依:“山泉水太冰冷,喝多了容易肚子疼,阿公,你要保重身体,平时在外边不得已喝几口,在家里,有开水的时候最好还是喝开水!”

    阿奶摸索着走过来说道:“老头子你听到没有?连小曼都懂的道理,我说了多少次,你就是不爱听。你现在可不是年轻小伙子了,总喝着冷冰冰的山泉,刺激肠胃,真到肠胃出问题的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行行,都听你们的,以后我少喝点冷水!”

    阿公接过水筒放进背篓,小曼跟着他走到院门边,又叮嘱一句:“阿公,要记得喝,家里拿柴火烧开的,你不要浪费哦!”

    “知道了,”阿公朝小曼挥挥手:“你阿奶眼睛不方便,你别贪玩,出门去要记得赶紧回家。那个阿菊表姐,让她跟你一起玩吧,明天阿公回来,再送她家去!”

    “哎,懂了!”

    小曼目送阿公身影消失在公路另一侧小路上,便折转回家,关上院门,也不理会那个正在摘花的阿菊,自顾去找阿奶。

    阿奶让小曼先烧起灶火,洗米下锅煮晚饭,这才坐下来听她说话。

    “阿奶阿奶,我问你:今天下午来借钱的那个阿花,住后头家的秋二奶跟我说是阿公以前的媳妇儿,是不是真的啊?”

    阿奶眼睛看不见,瞪起人来却别有神韵:“你个小小人儿,什么都关心,这也让你打听到了!”

    “嘿嘿,无意的,秋二奶来我们家院子里打水,瞧见了那个阿花,我帮秋二奶打起两桶水,她就告诉我说:这个阿花啊,年轻时候是你阿公的媳妇儿,拜过堂入过洞房的哟!”

    阿奶撇撇嘴:“听那老太婆瞎扯,什么年轻时候?才十岁的小屁孩,懂什么入洞房!”

    “哟?那是真的拜堂成亲啦?阿奶,你快跟我说说!”

    阿奶被小曼缠得没法,只得给她讲故事:“你阿公小时候家里穷,太公太奶生得四五个孩子呢,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他们三姐弟,也还是穷得没法养了,你阿公是最小的,太公太奶就四处打听,想把他送给人做养子什么的,当时十几里外仙草村的何家听说了,就派人来和太公商量,何家倒是有十几二十亩田地,可人丁不旺,又刚病死了几口人,只剩下一对祖父母和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女孩儿,最小的女孩儿就是那个何阿花,和你阿公同岁。最后两家说好,何家用几亩田换你阿公做上门女婿,说好十七岁再去他家,因为何家也没确定到底要留哪个孙女在家继承香火,何阿花的娘也还年轻,指不定另有别的打算。就这样,何家、莫家成了亲家,逢年过节,你阿公经常去何家走动,也算跟何家姑娘是青梅竹马吧。十岁的时候,何阿公突然大病,怕捱不过去,就仓促让你阿公跟何阿花拜了堂,谁知拜堂之后何阿公又活过来了,就把你阿公送去城里一个药铺做伙计,十四岁,你阿公跟着药铺掌柜的外出采买药材,被土匪抓上山,两年后逃回来,何家又有大变故,何阿花已经另招得女婿上门了!你阿公只好又回去城里药铺干活,后来有军队经过,一个懂中医的军医把他带走了……”

    “原来我阿公还进过军队?”

    “他在军队里也没学到什么,就是因为认识些草药,帮着军医收拾收拾药材罢了。嗯,还兼顾帮一些军官太太递送配好的调理药品,有些需要严格掌控火候、按顺序下药材熬煮的药汤,怕别人做不好,也由他做好,再送去给官太太们。”

    “阿奶,那你和阿公是怎么认识的?”

    莫小曼几乎要问到阿奶脸上去了,她自己没发觉,她看着莫阿奶的眼睛里满满的全是探奇,一闪一闪跟天上的启明星有得比。

    “这个嘛……咳咳!”莫阿奶咳嗽两声,感受到了小曼呼出的热气,有所惊觉地伸手摸摸自己的脸,发现小曼贴靠这么近,又好气又好笑地把她推开:“你这孩子,在煮饭呢,别让灶火熄了,赶紧去看看,添柴火!”

    莫小曼:“……”

    好吧,她不着急,知道阿公阿奶原来真是有故事的,慢慢挖掘呗,生活中得添点乐趣才好玩啊!

    小曼起身往厨房走,阿奶又跟过来,絮絮叨叨地叮咛:“小曼啊,你看看菜畦上还能不能掐一把空心菜?再摘几颗小番茄、青辣椒,你阿公说油罐子里沉着半罐油渣子,就捞两勺出来,掺着这些炒一碟菜,打个玻璃汤,也能招待小客人了!”

    听阿奶说起玻璃汤,小曼忍不住笑了:所谓玻璃汤,就是烧热的菜锅里倒下去半瓢清水煮沸,然后舀一小勺猪油放进去,再放盐,等这锅清水汤倒进汤盆,可以清晰地看到汤面上被油花划拉出一块块不规则的几何图形,还真有玻璃块的样子,这就是“玻璃汤”的由来!

    穷人有穷人的智慧和幽默,一个寡淡清水汤,偏偏取个这么有趣好玩的名头,也是绝了。

    吃晚饭的时候,自个儿留下来不肯回家的小菊表姐忽然犯别扭——她不要吃饭!

    阿奶苦口婆心哄劝着她,小曼倒是略带惊奇地打量小菊两眼:阿公阿奶带着自己离开莫家小院,分得的口粮并不多,前几天请客吃饭还是借了五叔奶家一些米粮,这些天的伙食,除了保证炒菜油水充足,主食都吃的玉米窝头和稀饭,今晚还是因为有小菊,阿奶才让小曼煮白米饭。

    三碗雪白米饭摆放在桌子上,一碟油光滑亮炒空心菜,碧绿之间点缀着红色番茄辣椒、金黄猪油渣,还有那盆能照镜子的漂亮玻璃汤,她小菊居然抵得诱惑,不肯吃!

    真是想不通呢!

    小曼肚子饿了,没力气也不愿意跟小菊磨牙,所以默不作声,撑着下巴等着阿奶自个儿在那里做思想工作,时不时拿起蒲扇在饭菜上挥挥,防止蚊子飞来落进饭菜里。

    正专注于赶蚊子,忽听见一直闷声不响的小菊开口说话了:“舅奶,我要跟小曼一起睡!”

    阿奶和小曼都楞了一下:这什么节奏?在饭桌上呢,肚子还空着,怎么就要睡觉了?

第二十五章 难搞的小菊

    还是阿奶反应快些,问道:“小菊是说,今晚要跟小曼睡一个铺?”

    “嗯。不止今晚,以后我住下来,都跟她睡!”

    小曼无语了,却没作声,她现在只想小菊肯拿碗,这样就可以开动了——本地农村规矩大,客人来家,主人表示敬重,通常要等客人上桌拿碗,用了第一筷子菜,其他人才会开始吃用。

    小菊虽小,她也是个客,不然阿奶怎么会那样下力气哄劝她吃饭,如果换小曼做主,早不管她了。

    阿奶哄着说:“先吃饭好吗?你看我们家现在宽宽的,好几个房间呢,床铺都有的,你愿意睡哪里都成!”

    小菊很执拗:“别的房间我不喜欢,我喜欢她那间!”

    阿奶:“我的房间和小曼的差不多,你要喜欢也可以睡我那间!”

    “不一样!她的房间东西全是新的!”

    阿奶:“……”

    小曼忍无可忍:“睡个觉而已,又没说不让你睡,还不吃饭了,又不是小孩子,你至于吗?”

    小菊猛地抬头,瞪住小曼:“我要是不经过舅奶同意,你肯定不让我睡!”

    “谁说的?”

    “你!”

    “我什么时候?”

    “就算没说出口,你心里就是这样的!你自己想想:今天我进门到现在,你理我了吗?你话都不跟我讲,你就是讨厌我,不想我留下!更不会想我跟你睡!”

    小曼:“……”

    果然乱棍能打死真武师,这个梁小菊无理取闹的本领不一般呢,小曼居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但她又不是真正的十一岁,还不至于跟个小女孩计较,何况现在又饿得要命。

    “行了,你很聪明了,都知道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吃饭吧,吃完饭你随便,阿奶都说了,家里这么多房间,你爱选哪间就哪间,好了吧?”

    阿奶没再出声,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脸上平平静静的。

    梁小菊这才肯拿起饭碗,却也挺斯文客气,光吃白饭不挟菜,阿奶看不见,小曼就做代表,第一筷子菜挟给梁小菊,再给阿奶挟了几筷,然后开吃!

    吃完饭,阿奶和梁小菊聊些家常话,了解她家里情况,通常亲戚往来说的就总是这些话题。

    小曼收拾完桌子去洗碗,顺便往灶膛里塞两根柴火烧一锅热水,以前小曼在刘凤英和莫国强家,一年四季洗脸洗澡都用冷水,现在跟着阿奶,就算是大热天,阿奶也不赞成她用冷水洗澡,唠唠叨叨非让她用温水,说女孩子不宜洗冷水澡,得用温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小曼上辈子也不是白活那么多年,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不过夏天实在是太热,有时候也忍不住贪凉偷偷洗个冷水澡。

    该洗澡的时候,梁小菊又犯倔:怎么劝说都不肯洗,小曼拿出新买的梳子、海鸥洗发水、上海牌香皂,还贡献了自己的新毛巾和韩大妈给的一套换洗衣裳,她就是不要洗!

    面对这么难搞的梁小菊,小曼实在没辙了,说道:“现在又不是大冬天,天气热成这样,你白天出了不止一身汗吧?难受不难受啊?你不讲卫生,谁愿意跟你一起睡?”

    小曼心里都想好了,要是这家伙再不肯洗澡,就由着她一个人睡,自己去和阿奶睡!

    阿奶也苦口婆心地又劝说几句,梁小菊看了小曼一眼,绞着两手忸忸怩怩说道:“我不要穿旧衣服,我想穿床头挂着的那套新衣!”

    莫小曼:“……”

    那是我的新衣好不好?我都不舍得马上穿!

    阿奶断然拒绝:“那个不行!那是买给小曼的,等开学了她要穿着去学校!”

    梁小菊转着眼珠子看向阿奶:“舅奶,我奶说了,让我来做你们的孙女,我以后就在这家里住,也要去上学!”

    阿奶淡淡的说道:“我多谢你奶的好意,但是你爸妈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他们一定舍不得你。你以后得空,可以常来家玩。我自己有孙女,你看,小曼是我的乖孙女,我们家有这个孙女就够了!”

    梁小菊扁了扁嘴,似乎想哭:“我不想回家!家里屋子那样小,才有两个房间,我们兄弟姐妹六个,加上爸妈,不够住,这里却白白空着这么多间房……回家,总有干不完的活,背这个那个弟弟妹妹,哥哥姐姐有新衣穿,我从来没有!”

    阿奶听了小菊的话,没再说什么,唯有叹息。

    小曼更加不好吱声,因为就目前情形来看,她确实是很走运,得到了阿公阿奶的庇护和宠爱!

    她拿上辈子的自己跟梁小菊做了比较,觉得梁小菊虽然也辛苦,承受着贫穷,但还是不如自己可怜!毕竟梁小菊有父母兄弟姐妹环绕在身边,都是彼此牵挂的亲人,她没有被遗弃、被踩踏,她还能保有属于她自己的个性,想说自己想说的,可以任性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而上辈子的小曼哪里有这样的胆量和自信?她从小被刘凤英践踏摧残,磨灭自尊,根本没有了自我!

    所以,莫小曼没有资格怜悯梁小菊,梁小菊的忌妒眼红不忿,她受着就是了!

    人就是这样,你百般哄着吧,她硬是不听,当莫小曼和阿奶放弃劝说,不再管梁小菊洗不洗澡的问题,她却自己行动了,端着小曼洗完放在石台上的铁桶、脸盆走到井边去打水洗漱,还跑了两趟回来找小曼要换洗衣裳和海鸥洗发水、香皂、毛巾梳子。

    这一洗就洗了一个多钟头不肯歇下来,因为她不肯用温水直接浇井水,阿奶担心会着凉生病,紧着催了五六次,才算洗好。

    等晾干头发,也该睡觉了,小曼在阿奶指点下关紧院门,四处查看一番,再把阿奶扶回她房间躺下,拉下电灯开关,然后回自己屋里,梁小菊已经在床上躺着,莫小曼目前还没有枕头,只有一方新枕巾铺在床头,被梁小菊占去了,莫小曼也无所谓,只要她不闹,就天下太平。

    两个同龄女孩共铺躺着,竟没有一句话说,幸好年纪小容易入眠,闭上眼睛不到两分钟,就都梦周公去了。

第二十六章 吃鱼

    第二天早上起来,小曼去菜园拔草,梁小菊也跟着一起,两个小姑娘好歹算是熟悉些了,劳动中也不缺乏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得挺热闹。

    中午阿公回到家,手里拎着一条半尺长的河鲫,约莫有一斤多重,阿公满脸笑容,说经过河边遇到了满仓叔,满仓叔因为进新房那天没能来恭贺,刚好鱼篓里装到了两条鱼,就把最大这条硬塞给阿公,当是补礼了。

    小曼高兴地接过那条鲫鱼,鱼儿还在甩尾巴,新鲜得很,七十年代末,本地工业和矿冶还没有发达起来,山川江河也不像后世那样处处遭受污染,河里水质很纯净,出产的鱼虾野味不用说肯定无比鲜美,等烹煮的时候再加进点灵泉水……啧啧!小曼想着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鲫鱼汤还很滋补,做一锅鱼汤出来,全家都好好补补!

    小曼用脸盆盛了清水,把鱼放在盆里游动,和梁小菊一起捉鱼玩,又特地拉过阿奶的手让她也摸摸那条鱼,阿奶很高兴,眼睛看不见,嘴里却赞叹着说这条鱼真是太漂亮了。

    又对阿公道:“前些天多亏得满仓从河里救了小曼,我们都还没有送谢礼呢,这又收了他的鱼,怎么好意思啊?”

    阿公站在旁边看她们玩弄那条鱼,也呵呵笑着合不拢嘴,说道:“我刚才跟满仓提到了,要备一份谢礼上门去的,满仓说不要,他常在河边走,救过的大人小孩都不记得多少个了,可从不图什么谢礼的!”

    阿奶点头叹道:“那孩子,是个有功德的呢!他话是那样说,咱们总也要尽到自个心意才好。”

    “我们家这份谢礼肯定要给的,等我去一趟城里回来再说。”

    吃过午饭,阿公对梁小菊说道:“你在这也没什么事做,白白空闲着,你家里却是忙得很,我这就送你家去,好歹能帮着你爸妈做点事,看弟妹也好啊!”

    梁小菊不愿意:“我不回去!我奶都和我爸妈说好了,让我来做舅公舅奶的孙女,我爸妈答应了的!”

    阿公耐心道:“昨天我也跟你阿奶讲过,用不着的,老大家的小曼归我们住了!”

    梁小菊委屈地撇撇嘴巴,眼圈红了:“阿奶说小曼不是莫家的孩子,她将来找到亲生爸妈,会走掉的!我奶和舅公是亲姐妹,我才是舅公有亲缘的孙女,我不会走掉!”

    阿公生气了:“你那糊涂老奶瞎说,你也信?小曼户口都跟我们在一起,她就是我的亲孙,这个家是她的,她哪也不会去!”

    梁小菊捂着眼睛嘤嘤嘤哭起来:“我就要住舅公家,我不回去!”

    阿公:“……”

    阿奶坐在屋檐下,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莫小曼蹲在脸盆边玩鱼,农村习俗,好饭菜非得留到晚饭才享用,因此中午没能杀这条鱼。

    梁小菊在那边哭泣,莫小曼却嘻嘻笑道:“阿公,那就让小菊住着吧,你看咱们家有鱼,兴许她是没吃到鱼肉,才不想回家的!”

    一句话说得阿公和阿奶都笑了,梁小菊放下捂在眼睛上的手,瞪视着小曼,嘴唇动来动去不知呢喃些什么。

    梁小菊不肯回家,阿公省了跑一趟外村的时间,就去办别的事情,一出了门整个下午都不见人影。

    眼看太阳落山,小曼煮好饭,梁小菊自告奋勇把那条鲫鱼宰杀剁块,小曼教她抹点盐腌渍一下鱼块,两个人从后菜园挖了块嫩姜,掐一把香菜葱花,趁着小菊去井边洗香菜的当儿,小曼烧热锅用猪油略微煎一煎鱼肉,添进灵泉水大火煮开,再改小火慢炖,等到汤色呈奶白色,阿公就进了院门。

    满屋满院的鱼香味,让阿公阿奶赞不绝口,阿公问是谁做的鱼,梁小菊答说是两个人一起做的,莫小曼则笑着告诉阿公阿奶:往常阿妈刘凤英做鱼做肉,自己都在灶旁烧火看着,大致懂得怎么烧菜,会搭些配料。

    阿公阿奶深信不疑,莫小曼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毕竟自己现在才十一岁,会烧制出美味的好菜肴,没有点理由显得太奇怪。

    连鱼带汤,一大锅鲜美的佳肴,四个人居然吃得一点不剩,只有地上散落的根根鱼刺还能证明刚刚结束的晚餐吃的是什么。

    阿公吃完晚饭又要去水库,此时天色已完全暗下来,家里没有电筒,小曼正在忧心阿公要怎么走夜路,却见阿公从他的背篓里拿出个物件来,小曼认得那个东西,是玻璃罩马灯!

    1977年,手电筒已经不算稀罕物,家境稍微好点的人家都能拥有一个手电筒,莫国强、莫二叔也各有一个,夜晚外出拿着照路,又轻便又体面。

    阿公拿出来的这种玻璃罩马灯,既古老又显得笨拙,是烧煤油的,也只有像阿公这样年纪的老人,才会依然用着马灯,而不是像中青年男人们那样攒钱买个电筒,一根绳子拴在身上,方便得很。

    小曼帮着阿公点亮马灯,熟悉的煤油味并不觉得臭,反而觉得亲切好闻!

    公道村所处地理位置很好,两省交界处,交通方便,山川峻美,有江有河有连片肥沃的田地,自古以来就不是个轻易能饿死人的地方,因为江河流势符合条件,本地深山里五十年代就建起了一个中型水电站,所以当别的村庄还点着煤油灯照明的时候,公道村早已用上电灯。不过水电站的电输送得也不算正常,有时会停电十天半月甚至半年,所以家家户户还是保留有一两盏煤油灯。

    而莫小曼对煤油灯情有独钟,是因为上辈子她从小到大,睡觉的地方都不装电灯,刘凤英只给她用煤油灯!一直到煤油灯终成古董,买不到煤油了,才作罢!

    莫小曼提着马灯要送阿公出门,阿公却不担心天黑路难走,兀自站在正屋门口跟阿奶说话:

    “我下午去找过蓝校长了,蓝校长说没问题,开学就让小曼去学校,从一年级读起!”

    阿奶连连点头:“这就好了,打个招呼,小曼进去也多自在些!”

    小曼这才知道原来今天下午阿公一直在外面,竟是为了自己上学的事。

    不由得有些脑壳疼:真的从小学一年级读起吗?学1+1=?

    哦老天!

    无聊就罢了,浪费宝贵的时间等于浪费生命,不行,要想个法子,上学可以,得跳级!

第二十七章 摘山稔

    梁小菊是个勤劳的好孩子,在舅公家的大院子里闲了两天,第三天就要小曼带她出门干活。

    两人都是半大的小姑娘,队里稻谷倒是成熟了,但还没到宣布开镰收割的时候,生产队里用不着半劳力,工分是没得挣了,家里也还没买到鸡鸭猪仔,暂时不用打野菜,实在闲不住,就只能上山砍柴喽。

    阿奶却为防出意外,阻止她们上山,说是那天办进火酒席,莫支书用牛车拉了四五捆柴火过来,还有剩的,够烧些时候,明天阿公就背柴火回来了。

    小曼明白阿奶的心思,阿奶又不是不知道小曼,从小干惯活的人,哪会轻易出什么意外?阿奶只是担心梁小菊,万一梁小菊出事,亲戚间就不太好说话了。

    梁小菊在梨树下那块干净的长条石上滚来滚去,对着小曼喊道:“好闷啊!这地方人都不多一个来,快闷死我了!”

    小曼摊手:“就这情况喽,家里人少,住的又偏点,大白天的人家都出去干活,没空窜门的,哪比得你家人多热闹?你想不想回家啊?”

    梁小菊警惕地看她一眼:“我不想家!我家热闹是热闹,太吵了!还是这样好,清静!”

    小曼好笑,这妞,给整矛盾了。

    看看天色还早得很,小曼就走去和阿奶商量:“我带小菊出去一会,我们不上石山,就去土坡上割茅草,行不?”

    新改建的厨房里砌了省柴灶,得把木柴砍成一尺左右的小截,烧时扔进去就行了,用省柴灶的厨房通常干净些。

    茅草也可以烧火,一般是大土灶用,架起大铁锅,煮猪潲熬大锅粥什么的,最适合,不过有大灶的厨房就免不了草灰飞扬,没法保持洁净了,那敞开的灶口、四面墙壁会被烟熏火燎得黑糊糊的。

    自家还没有大灶,割两担茅草回来放着,倒是可以当引火用。

    阿奶也是怕真把梁小菊给闷坏了,就叮嘱小曼:“那就去吧,拿镰刀时小心点,不要挑重担子,每人扎两捆脑袋那么大的茅草,就行了!”

    梁小菊一听可以出门,也很高兴,和小曼一起连声答应着,两个人拿了镰刀和两头尖的圆木尖担,相伴离开家。

    出了门就要和村里人打交道,那天进新居请酒席,加上刘凤英闹的那么一出,小曼算是露了脸,在村子里小有人气,路上遇着谁都跟她打声招呼,就连村道上跑着的狗狗迎面相撞,也朝她摇摇尾巴,小曼一直保持着笑容,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梁小菊自然不知道小曼从小因为受刘凤英虐待,连带着在村里也被人轻看,还以为她本来就这么受欢迎,看着她的目光越发的羡慕忌妒。

    小孩子之间的忌妒,除了极少数特别的,大部分纯粹就是忌妒而已,并无太大恶意,梁小菊就属于这一类。

    小曼知道梁小菊有点任性矫情,但她本质不坏,昨夜两人睡觉睡到半夜,小曼忽然被拽醒,迷迷糊糊中听到梁小菊嘀咕:“要是掉下床去,我就不看你了!”

    两个人一起睡,自己很有可能是被梁小菊挤得快掉下床,但梁小菊能及时把她扯回来,说明她心里是存着善念的。

    小曼不排斥梁小菊留下来,家里多个人也挺好,但她知道这不太可能,阿公或许不会过于反对,阿奶态度却很坚决。

    阿奶和小菊的奶奶之间似乎关系也不好,小曼记得昨天那位大姑奶进了门,自始至终都没跟阿奶说一句话,而阿公和大姑奶争执的时候,阿奶一动不动坐在房檐下,并没进屋,大姑奶离开她也不吱一声!

    阿奶向来不是爱惹事的人,如果小曼没有亲口告诉她自己并非刘凤英亲生,或许阿奶也不会执着地把小曼要到身边来,如果阿奶和大姑奶之间不和,她又怎么接受得梁小菊?

    要知道接受了梁小菊,就跟梁家牵扯上了,要是大姑奶以看孙女为由经常上门来,阿奶可就被迫与她面对,从此失了清静。

    阿公凡事都听阿奶的,这件事最终的结果,估计就是梁小菊在公道村住几天做做客罢了。

    小曼觉得应该尽地主之谊,带梁小菊四处去走走,自己也顺便多在村里人跟前晃悠,刷刷存在感。

    公道村是个大村,有五六个生产队,各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耕作区,耕作区不单指田地,还包括分到队里的山林土坡,小曼记得自家归属的生产队叫三队。

    三队的人砍柴要去东面的石山,割茅草的话就去西边延绵起伏高低不等的土坡,东山上有耐烧的高山柴,土坡密集的茅草、矮木丛,也是很好烧火的,那些矮木丛中还有浆果树,比如香甜的桃金娘,本地人叫山稔果,七八月间成熟,所以这时候女人小孩都喜欢到土坡上去割柴草,顺便采摘山稔果。

    小曼带着梁小菊去到本队耕作区的山坡上,先钻进草丛中去找山稔果吃,成熟的山稔果果子乌黑油亮,拇指大小,越肥硕的越香甜可口,但也不能多吃,肠胃消化不够强大的话,吃多了这个,就会便秘!

    所以小曼和梁小菊并不敢多吃,吃了二三十颗就打住,此时嘴唇、牙齿、手指头也都变成黑紫色的了,被山稔果汁染的,这种果汁还不容易掉色,洗也洗不掉,得过三四天才会褪去。

    上辈子的小曼做惯农活,割两捆茅草根本不在话下,这辈子重新回到这个时间段,小曼发现,她竟然手生了!

    梁小菊却是干脆利落,割草、抱堆、捆绑,然后尖担一扎,一挑结实整齐漂亮的柴草就立在那里了。

    人家又可以钻进草丛继续摘山稔了,小曼还在这边挣扎着捆绑柴草——要用力压实、勒紧,不然半路绑绳松懈,可够得去收拾。

    梁小菊摘了两衣袋的山稔出来,看见小曼还扛着尖担跟两捆柴草做斗争,忍不住咯咯直笑,顺便嘲讽几句,小曼懒得理她,咬牙用尖担把柴草串好,挑起就走下山坡。

    梁小菊比她大一两岁,也比她力气大、能干,她就算跑出老远,梁小菊也能立马追上来。

    两人这么你追我赶地,路上也不歇息,挑着担子下坡穿过两条清浅小溪、一大片田垌,直接一口气回到村里,最后在大队部的大栅栏门前停了下来,把肩上柴草担子往路边一放,喘着气歇歇脚。

第二十八章 大队代销店

    见梁小菊抻着脖子直往栅栏门里瞧看,满眼好奇,重生回来这么久,小曼也还没来过大队部,索性就拉着梁小菊一起走进去参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