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遂人意-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来探探你的口风。”

    双冒抬眼,终于惊奇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询问:“什么人。”真的想拜托他家夫人,在考虑嫁人,只要人老实厚道就成。

    双冒:“看你心急的,告诉你呀,这可不是一般人,可有名望了。”

    双冒凝眉,名望都跟年龄划等号的,结论就是人不年轻。配她倒也合适,他这个年岁,若是真的找个年轻有为的那才是不现实呢。

    阿福跟着为古大夫美言:“家产颇丰。”

    双冒问的不经意:“续娶。”有名望,有家产,这个年岁,可不就就是续娶吗。

    阿福:“什么话呀,人家还没成过家呢。”

    双冒跟着说道:“有疾”这样的这年岁还没媳妇,那就是有病了。

    阿福拍桌子:“你就配得上这样的呀,还是你觉得我专门坑你来了,非得给你找个瘸子拐子配了呀。”

    双冒不吭声,看来对嫁人还是有些抵触。

    阿福喜笑颜开的说道:‘告诉你,认识的,古大夫,人品好,医术好,性子也好,不错吧。撞大运了呢。你那脸就是真的歪了也不怕,咱们家有神医。’

    双冒考虑都不考虑就开口了:“不太好,换一个吧,若是不嫌弃麻烦,让妹夫在庄子子上,寻个老实本分的就好。”

    阿福:“你这要求还真不高,庄子上的人你就别想了,老实本分的都让前些日子去的那两个给占下了。没你份,就这个吧,我看着人不错,夫人看着也成,你别看胡子拉碴的的,人家才三十出头。只不过是平日身边每个女人,没人帮着搭理而已。捯饬捯饬也是一表人才的。”

    要说阿福也是够对得起古大夫,一句话给抹去七岁,变成了三十出头了,倒也不算是欺骗,肯定比三十大几岁不是。

    双冒到不介意年岁:“不合适,我比不得你,你该听夫人说过才是,说到底我也就是一个罪奴,若不是在夫人身边日久,有些情分,早就在庄子上了。还是在庄子上找个人的好。”

    阿福叹气:“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夫人的性子你还不知道呀,那是个有仇当时就报的,但不会给自己留下后患的,既然把你留在身边,那就是信任你,当初咱们三人在引雷山上能回来,夫人就没把我们当外人,你怎么就这么多年都放不开呀,听你这意思,你对古大夫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就这么定了吧,咱们姐妹没有亲人,这么多年相依相扶持下来,这个主我做了,我不是夫人那个怕挡责任的,将来我也不怕你抱怨我。总比就这么耽误着好。”

    不等双冒说话,人家直接当家作主把门外的媒婆给招呼进来了,这就是同意了意思。

    媒婆都是喜庆的,进来就开始恭喜小娘子,一连串的好话从嘴巴里面冒出来,外面的经过的丫头顷刻之间,就知道双冒姑娘要结亲了。婚事成了。

    什么是打鸭子上架呀。就是这个样的,不过对双冒来说只有感激,这种事情,这个时候,能有个给他当家作主的,真的让人窝心。

    嫁就嫁了吧,也省的整日里为了这点事,什么事情都做不得。(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二章 不占便宜(求月票)

    别看古大夫娶媳妇的年岁大了些,可人家娶媳妇的速度快,快的让池二郎这个侯爷,还有鲁二都看着眼红,当初他们娶亲的时候,可没有这么痛快。哪个不是磨了一年两年的呀。

    就没看出来,这个慢郎中,在这种事情上,竟然如此的迅速。

    从求娶到大婚不过十几天,人家就搞定了。转眼就结亲了。

    芳姐带着几个丫头,在双冒发嫁的小院子里面,给双冒道喜。虽然是临时凭租的小院,可以染布置的喜气十足。

    双巧最和气,真心诚意的恭贺双冒能够嫁人成家。送的礼物都是亲手缝制出来的八福群面。

    阿寿嫁的不错,本来想说要把阿寿嫁回华府的,华二老爷听到自家闺女把丫头的卖身契都给发还了,再把丫嫁回来当奴才,伺候人,心里怎么都觉得不舒坦,

    索性同华老夫人要了两家的身契发还了。

    阿寿的夫家虽然在华府当差,可是公公在老尚书身边当差,有些见识,自小就让孩子们跟着读书的。

    放了身契之后,华二老爷索性成全闺女,帮着找了个书院就读,据说看着是个有出息的,如今看来阿寿的夫君最有前途。

    为此,老尚书可是特意去二房斥责过华二老爷呢,就你家闺女娇贵呀,伺候的丫头都成事了哈,两家子的身契,你说还就还了,老夫怎么就不知道,你还有这么败家的一面。是不是你家闺女样条狗,你也得给找个门当户对的下崽子呀。气得不轻,说话都没水平了。

    华二老爷不好同老爹顶撞,当初他在外面淘换个孤本,价值也是不菲的呀。比两家子的身契还贵呢,也没见老爹说过他败家呀。

    如今看来老父亲如芳姐说的一样,人老了越来越怪异了,时间长了怕是都要孤僻的。不用太跟他老人家一般见识,能顺着,就多顺着一些。只当是他们这些小辈的孝顺长辈了。

    华老尚书对儿子没法,也只能自己生闷气,只要搀和上倒霉孙女,就没有让他老人家顺心的时候。

    不管怎么说,华二老爷一番作为,华府的下人对待这位回府的姑奶奶都要高看三分,谁不知道这位姑奶奶伺候好了,好处多着呢。

    没看到吗,伺候姑奶奶身边的姑娘们,嫁的一个比一个好,嫁妆比小户人家的娘子都不差。谁不尽心尽力的伺候呀,能的了这位姑奶奶的青眼,说不得往后能有个好前程呢。说跑题了。

    一向严肃的阿寿,一样高兴双冒能够找到夫家:‘恭喜你,咱们都嫁人了,夫人也能少操些心。就是一时半会的怕是身边没有和用的人呢,不然奴婢在过来呆上些时日,好歹把几个小丫头带出来。’

    双冒看向芳姐。心说活该身边没人伺候,在这么折腾下去,怕是身边的丫头都要出嫁的,烦也烦死了。不然她会这么突然地嫁人吗。

    双冒:“不用,你们一个一个的出嫁了,我身边还能没有人呀,双冒早就给带出来了。好好地在夫家过日子就好。这夫妻感情是经营出来的,你们可别本末倒置了。光想着我这里,怠慢了夫君,回头不得宠爱,可别到我这里来哭诉,我不负责任的。”

    阿福:‘大喜的日子,也只有您能说出来这么败兴的话。’

    然后对着地吐痰:“呸呸呸。”三口之后,抱着双手对天作揖:“坏的不灵好的灵。”

    芳姐龇牙,被嫌弃了:‘神神叨叨的,莫不是你当家的,每日就看你这个样子吧,那可真是委屈了鲁管事了,难怪人家当初死活不愿意娶你。亏死了。’

    阿福黑脸:“打人不打脸,您说的什么呀,我们夫妻好着呢,稀罕死我了。”

    双巧低头,臊死了,说的都是什么呀。

    阿寿跟着脸红,这人在夫人面前向来没脸没皮的:“浑说。”

    芳姐:“秀恩爱死得快,你家鲁二那张脸,你看出来过,哭跟笑的区别吗,还稀罕你,怕是表错情了吧。”

    双冒捂着额头发愁,这还是大婚吗。

    阿福恼恨:“人身攻击,我当家的怎么了,脸上有疤,男人看着才英武呢。”

    阿寿不等芳姐开口:“夫人,今日双冒大喜的日子,什么死不死的就不要再提了,咱们是来贺喜的,是客人,可不能这样。”

    芳姐:“就说我身边离不得阿寿,看看人家说的多好。恭喜你了,双冒,往后就嫁人了,你那张脸,可别在整日里绷着了,我都开始发愁,哪天古大夫看够了,可怎么好呀。”

    阿寿无奈:“夫人。”

    芳姐:“当然了,古大夫肯定是不会看够的。不过你还是要笑笑。”

    阿福:“双冒姐模样好,性子好,笑不笑都出挑,只有古大夫高兴地份。”

    阿寿:“夫人说的也对,夫妻之间,总要和美一些才好,虽然很漂亮,可也不能总是如此。笑一笑挺好的。”

    双冒:“就说我可以不嫁人的吗,看吧,穿上这红袍,往后百年喜乐都由他人了。”

    芳姐瞪眼,这是什么爱情婚姻观呀:‘呸,你个怂货,别说是本夫人身边的大丫头呀,我嫌丢人,凭什么喜乐由人呀,我是让你嫁人,不是把你卖给他古家当奴才,你怎么就不想想让他看你的脸色果日子呀,看看人家阿福是怎么做的,你看看鲁管事,哪日不是被阿福折腾的晕头转向的呀。实在不行你学学人家阿寿,两口子成天乐呵呵的也成呀,再不成你学双巧,成亲几日呀,肚子都大了,一家子都看孩子脸色转,怎么到了你这里,就变成这话了呀。枉费你在本夫人身边服侍这么多年,没看到本夫人怎么过日子的吗,你看我每日看着侯爷脸色过日子了吗。

    双冒冷冷的看过来:“您没看侯爷脸色过日子吗,你背地里少哄侯爷了吗,您”

    芳姐直接拍桌子:“闭嘴,那是夫妻情趣,你个没成亲的你懂个屁呀。告诉你大喜的日子别招惹我呀,日子过好点,不然看我怎么折腾你。”

    然后再看四个丫头看着自己的眼神,芳姐果断的走人了,什么眼神呀。

    不过在这四个丫头跟前,自己也没有什么秘密,还有脸面就是了。从心里就不认为在小事上哄哄男人有什么不对,虽然有点伤面子,可里子自己得了呀,他们懂个屁呀。

    早知道有些事就该避讳他们一些。这喜酒喝的芳姐这个懊恼。

    剩下四个丫头在屋里:“夫人恼羞成怒了。”

    阿福:“好像也没说什么呀。当初夫人哄侯爷的时候,也没见夫人这么脸红过呀。”

    阿寿:“你们实在是不成体统,都是夫人太过宽松了,才让咱们散漫至此。”

    双巧:“我没有说什么的。”好吧这位真的没有说什么。

    双冒:‘不过夫人说的也对,可着京城数,咱们夫人的御夫手段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咱们伺候夫人日久,合该学到几分才是,我若是把日子过得乱七八糟的,那还真是对不住在夫人身边这么多年的熏陶。

    阿寿:“你这是骂夫人呢,还是嫌弃夫人呢。”几个人心照不宣的笑了。

    阿福:“当了新嫁娘果然不一样,从认识双冒姐姐开始,也就今日说话诙谐了些,看着人都跟着鲜活了。”

    两个丫头点头:“恭喜你。”

    双冒比较感怀:‘多谢你们今日能够过来,我没想过要嫁人,身边没有什么亲人,你们能来,我心里真的高兴。我不瞒着你们,我对不起过夫人,这么多年心存愧疚,本来想着过上几年,就去庄子上养老的,没想到还能跟姐妹们在京城里面,时时相聚,我感念夫人的恩德与宽宏,只是每每失态,不知道怎么同夫人表达这份心情。你们不用担心我,我会把日子过好的,原本也就是没想过嫁人,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这方面的事情而已。如今既然已经嫁人,不拘什么人,我定然会把日子过好的。不会枉费了夫人这番心意。’

    阿福:“说的是呢,要说起来,咱们几个双冒姐姐,手段厉害,嘴上功夫都是顶尖的,还能拿捏不住一个古大夫。呵呵。”

    阿寿:“什么话,夫妻之间何谈拿捏之说。要互相敬重。”

    阿福:“你个秀才娘子,道理一套一套的,我这个市井夫人可不能相比,我只要把当家的给捏住了,他就不敢作妖。”

    双冒:“你不用拿捏,你家鲁管事也不敢作妖。没娶你以前,鲁管事,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府上辛苦行走,把府里当家了。娶了你之后,鲁管事按时值班,不时的还要请个事假。可见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说法是不假的。”

    阿福:“挤兑走了夫人,你们这是要把我也给挤兑走了。”

    几个丫头说说笑笑的时候,古大夫已经带着花轿进门了。

    阿福带着小姐妹,直接去古大夫置办的宅子里面喝喜酒。没道理一家人还要两处吃酒,那不是浪费吗。

    池二郎同芳姐被邀请入席,竟然还能做个见证人什么的。古大夫老脸皮厚,任其他人怎么说说笑都不带脸红的,给池二郎同芳姐敬酒:“小人同浑家身边没有个长辈,侯爷同夫人能来,小人倍感荣幸。”

    池二郎心说你能把这丫头娶了,我们府上太平不少,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真的不用客气,夫妻二人饮尽杯中酒,

    芳姐拿出来一个盒子:“这里面有你们二人的身契,同其他的三个丫头一样,既然成了家,就要好生的过分日子,奔个前程。这东西还给你们。不过有言在先,我家双冒性子虽然倔强了些,可心地是好的。即便是有个什么出格的手段,那也肯定是为了这个家,古大夫你年岁长上几岁,定然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的,多多担当,可不能因此就错待了她。不然我是不会饶你的。”

    一屋子的人,都那么愣愣的,话是好话,可怎么看这位都是拆台的。有你这么说新娘子的吗。有你这么戳新郎肺管子的吗。

    池二郎都觉得过不去:“呵呵,夫人就是伤怀,双冒嫁人而已。”

    古大夫脸色古怪,年岁大点而已,怎么这位夫人处处都要踩一脚呀:‘侯爷说的是,多谢夫人成全,夫人放心,我古悠,也不是什么纯善之人,当初若不是栖身与夫人门下,走出那等险恶之处,也不会有今日。更别说娶妻生子之事,何曾敢奢想过呀。能够得内子成家相守,已然是意外之福分,怎敢相负。’

    芳姐:“更不放心了,这么多年了,今日才知道古神医还有这么一个生僻的名字,怕是里面的新嫁娘都不怎么熟悉这个名字呢。”

    古大夫觉得选的日子不好,夫人就是来砸场子的:“夫人说笑了,虽然生僻了些,可身契上可是写的明明白白的。”

    芳姐看看身契,没事谁看那东西呀。

    定国候:“呵呵,大喜的日子,古大夫快去敬酒吧。”

    芳姐一人在这里伤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才几年呀,这些丫头都嫁人了。”

    定国候:“再不嫁人就愁在府上了,有人能娶,夫人该知足才对。”

    芳姐不讲理:‘都是你这么说,我这丫头才一个一个嫁出去的。’横眉竖眼的,就要把一腔的邪火发泄在这位定国候的身上。

    池二郎心说这是真的舍不得了。整天跟丫头找茬,逼着人家嫁人的是他,如今丫头真嫁人了,又开始舍不得了,女人还真是纠结。

    果断的低头小声说道:“那日里走水,本候浑身上下只穿了了个束裤,可是全都让你这丫头给看了呢。”说完一摊手。

    芳姐黑脸咬牙切齿的暗恨,就说让这丫头给占了便宜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嫁就嫁了吧。”说完拉着夫君就撤席了。

    定国候心里那个美呀,就说这女人醋劲儿大,让别人看一眼都放不下,真是没办法。谁让他把这女人给娇惯成了这个样子呢。

    佯装的说道:“还没吃喜酒呢,没看洞房呢。”

    芳姐扭头:‘说的也是,不然我也看回来好,不然太吃亏了。“

    池二郎不嘚瑟了,拉着夫人快步出了神医的院子,顺便同夫人说道:‘这种便宜咱们不占。’(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三章 匆匆经年(求月票)

    几个丫头都嫁出去了,芳姐的心里也松快了些,剩下院子里面一群飒爽英姿的丫头们,一点都不愁嫁,随着圣人对芳姐这个一品夫人的赏识,外面求娶这些丫头的人家多了,别说自家庄子上还有管事,掌柜的呢,出口不成内销也不成问题。

    芳姐身边近前伺候的人变成了婆子,在芳姐看来,小丫头的流动量太大了,才调教出来,相处出来点感情,转眼就要嫁人,简直就是给比人调教的一样,莫如一开始就挑两个合用的婆子在身边伺候,至少稳定性有保证。

    出嫁的几个大丫头,都说若是夫人不嫌弃,他们愿意回府服侍着。

    芳姐摆摆手,都给你们身契还回去了,干嘛还进来呀,再说了都是当娘的了,就该在孩子身边享受天伦才对。

    她是真的舍不得自家几个丫头再进来做伺候人的差事。

    几个丫头知道夫人的心意,倒也知趣,三不五时的进府来同芳姐解解闷。顺手的时候,还能帮着调教一下婆子什么的。

    至于池二郎吗,只把夫人把身边的丫头换成婆子的行为,归为自家夫人实在是太悍了,都不容不得自己身边有年轻貌美的小丫头在。

    反正心里挺美的。每次见到芳姐身边的婆子,都要挑眉掀唇角,心情好的了不了,芳姐也只当不知道,就让他自以为是的乐呵好了,反正也没什么妨碍。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京城里这些勋贵人家,也适应了把部曲归为朝廷的日子,圣人只不过是把这些私兵收了,并不影响他们这些勋贵子弟在朝廷的地位,

    众人能够接受以后,对定国候府的态度,多少也有些改变,池二郎这事虽然办的不地道,人也不太是个东西,可这部曲交出去之后,他们这些府邸的境况,着实改变不少,现如今陛下在朝堂上,也能稍稍的松松手,给他们这些勋贵子弟一些实缺了。这就是改变。

    要知道当初的定国候在朝堂被圣人看不上眼,被众臣排挤,他们这些勋贵人家也没强到哪里去。

    那是几代圣人的经营,就为了这点私兵。到了如今的圣人,一步比一步逼得紧。他们的日子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只不过没有人同当初的定国候一样,知道日子不好过,还花样作死而已。

    现如今好了,圣人不在防备他们,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竟然还能把他们这些子弟提拔一下,简直事可喜可贺。

    至少这些公侯府邸,不至于就此没落掉。要说起来也是池家这位定国候的本事呢。

    可惜也没人为此特意感谢定国候就是了。毕竟是祖宗基业,还是让这位定国候给拿出去,换他自己的好处了,在理解也没人心里痛快。只能说是稍微缓和而已。

    胖哥在国学里面,只和自己合得来的同学耍闹,这些看门第的公侯子弟,那是真的不在看在眼里,当然了有人真要是合得来,他也不会介意人家事公侯子弟就是了。

    当初那个打架认识的老国公的孙子,两人就听聊得来的,也可说是打的来的。

    如今这些公侯子弟在长辈们的示意下,不在排挤胖哥了,人家胖哥也不稀土他们了。只是见面点头的交情了。

    池二郎都想过,自家闺女儿子将来的婚配,怕是不太容易,这些功勋人家不愿意太跟他们往来。至于寒门士子那里吗,说句实话,人家也不太搭理他们,要知道他岳家当初因为寡妇在家的问题,活活的让这些大儒们给记在心里了。没成拒绝来来往户,那都是拖了谢大先生的福气了呢。

    华二老爷对外孙的教养一直都没有放松过,看出来了,外孙年岁还小,容易为外物所祸,这段时间连性子都扭吧了。这段时间还是盯着点的好,放在身边熏陶熏陶。

    他家姑爷闺女,身边孩子多,事情多,怕是一时半会的想不到孩子身上。

    要说胖哥的性子,还真是不好形容,你说这孩子从小跟他爹还有小舅舅,在辽东的边塞乱转悠,稍微大点,他爹忙了,小舅舅进学了,他白日里同小舅舅上课,谢大先生对他要求不高,就是不太管,全凭熏陶的意思。就是被先生放养了。

    晚上的的时候,就同名满京城的大混子祖父一起找乐子,等回到京城的时候,这性子已经混合教育成功一半的。总结来说这就是个被放养长大的孩子。

    等到华二老爷现如今再把外孙放在身边熏陶那么一下,这孩子那真是不好形容了。

    虽然喜武,可文学修养也不错,毕竟他亲外祖父的功夫不会白搭,何况还有那么一个名声在外的先生呢。

    武艺方面师从亲爹,池二郎一点都不藏私,在加上她娘那么一个护犊子的劲头,把整个山场都变成了儿子的游乐场了。训练的手法更是超前。你说人家这孩子能成什么样。

    文武艺都有所成,就是放养长大的性子不太好说。熏陶那也是放养的一种方式不是。

    胖哥如今,就两字‘霸道’。身材都配合着性子来的,别看还是少年,可远远地一招眼,就让人能感觉到剽悍。

    甭管在学里,还是家里,都是说一不二的主。

    华二老爷对与外孙也不知道怎么说好了,人家霸道的有分寸,占理,作为长辈你也不能随便乱折腾孩子不是。

    只能尽量的提高自家外孙的文学素养。尽量让外孙霸道的风度翩翩,不着痕迹。

    曾经担忧的同姑爷闺女说过,外孙的性子怕是有点左。

    当时池二郎骄傲自家儿子,觉得岳父小题大做,芳姐也只是安慰老爹别担心,咱们这样的家底,孩子难免有些小脾气的。

    芳姐就想了,费心费力的挣下这份家业,那不就是让孩子能过的随心的吗,只要奉公守法,稍微霸道点也没什么。真心的不认为儿子有什么大毛病。

    别说池二老爷那个他孙子天下第一,估计除了皇家子弟,在这位老爷心里,就没有人比孙子更金贵。

    原来的时候还哄孙子两句,知道把孙子往正道上领,等到胖哥的翩翩风采展现出来的时候,这位祖父第一个被孙子的风采折服了,从此以后,他孙子说啥是啥,儿媳妇的话都排在后面。

    要不说人家胖哥养成了霸道的性子呢,跟这位祖父绝对有着莫大的关系。

    要说这位定国候府的小世子,霸道的性子名满京城,那还是在池二郎的官途彻底在京城站住脚,定国侯府变成了京城探手可热的一品侯府之后,从小胖子,变成了翩翩少年郎。

    无论是从气度,还是长相,都让芳姐这个当娘的满意,不愧是她华四生出来的儿子。

    事情的起因,貌似是因为,五郎貌似有了意中人,然后要被人截胡,也不知道胖哥是从什么地方听来的,这位定国侯府世子,就带着手下的一一大帮的好兄弟,鲜衣怒马过市,气势磅礴耍无赖,就这么搅合了人家的文定礼。

    要说胖哥不愧是这么多高人教导出来的弟子,做事相当的有分寸,人家带出去的抢亲的兄弟,都是千挑万选的,每一个都叫得出来名号,每一个府上都有点根基,那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动的。就是九门提督的人过去也得掂量掂量。

    至少第二天御史参奏的时候,一大片的官员人家跟着中枪了。可见人家想的多周到。

    池二郎看着败家儿子恨不得抽死他,什么样的天仙绝色,值得他们甥舅如此大费周折呀。

    华二老爷听到御史的奏折,眉头能夹死苍蝇,当爹的太失败了,儿子都有意中人了,他竟然不知道,也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事被打击到。

    御史大人慷慨陈词之后,圣人询问:“华爱卿可知此事。”

    华二老爷:“回圣人,臣惭愧的很,竟然不知道呢。”

    圣人以现老态,对老臣尤其荣宠,看向池二郎忍不住感叹,这算是传了祖父的基因了,定国侯府又出来一个混子,多大的孩子呀,都敢抢亲了:“定国候呀,孩子教成这样,你可是有何敢想。”

    池二郎:‘微臣惭愧。回府后定然好生教导。’

    圣人心说,是不能随便放出来饶民,这位世子在京城的名声可是很响亮呢,跟他祖父有一拼:不过还是很给面子“呵呵,小儿女亲事,虽然胡闹,倒也不是多大的事,华爱卿呀,你觉得呢。”

    华二老爷:‘微臣只是觉得孩子竟然长大了。’

    华大老爷骂娘,什么时候了,这倒霉兄弟竟然不在状况中,这也太托大了,偏偏圣人竟然跟着感叹:“是呀,咱们都老了,孩子们能不长大吗,恭喜爱卿就要娶得佳媳了呢。听人说,爱的外孙可是说了,古礼上有说,抢亲那是风俗。只是时日久远,朕都忘了出处了”

    华二老爷对于书本上的知识,从来都是朗朗上口的,别说是这种正要用的时候了,人家张口就把百年前,千百年前,还有各个种族之间,不同的求亲,求娶方式,在朝堂上给众位大臣普及了一边。

    语言幽默,用词生动,好生让人向往呢。原来求娶方式如此多种多样呢。而胖哥他们的求娶方式还真的不是太惊悚。还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圣人:“华爱卿果然博古通今。”

    池二郎低头,倒霉孩子,做的都是什么事呀。御史在地上跪的都要吐血了,京城里面的大事,他不能不奏,可如今呢,圣人竟然跟着这位被参奏的人扯家常。

    最让御史无奈的是,这件事情竟然没有苦主。暗恨站在朝堂三品之下的京官一眼,你家小娘子都被搅合了亲事,你怎么就不开口人。

    这位京官心里乐呵着呢,开口做什么呀,华府那是什么门第,华五郎那是什么名望呀,打着灯笼找不到的好亲事,水到渠成,他们这样的二等府邸,能抓到这么一个女婿,睡着了都能笑醒了。

    至于被搅合亲事的男方,人家看得更开,不是没有文定吗,那就算不得丢脸。一家女百家求,自家门第人品都差人家华府一等呢,真的不怨。

    关键是胖哥当初叫嚣的话太诛心。人家胖哥就说了,他们也是过府求娶的,不过是按照古礼来的,至于决定权,他们不敢以势压人,只让女方自己选择就好。若是女方难以抉择,那就现在把两个男主角拉出来比试一番好了。为公平起见,他们也可以拉助力的。

    谁让他们进来搅合亲事的,都是一水的小郎君呢,还是一群有权有势的官二代们,谁不掂量一番呀,别娶亲没成,在丢人现眼了。

    听了胖哥的一席话,就不知道当初那京官的脸色都好看呀,好有面子,这可是古礼呢。史书上有看过的。不愧是尚书府,学识渊博,博览群书呀。

    男方能说什么呀,掂量掂量就走人了,不愿意丢人显眼,恨不得这事就捂在被子里面才好呢。能说自家孩子未战就败吗。顶多就是背后说句有辱斯文而已。

    御史相当于弄了个窝脖呢。

    圣人:“爱卿对这桩婚事怎么看。”

    华二老爷:“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臣不是那等迂腐之人,幸好几个孩子知道按照礼数来,没有唐突了小娘子及府邸。”

    圣人:“可喜可贺,如今这古礼可是少见的很呢,听说百余年前,男方带的小郎君们越多,越周正,就是对女方越尊重呢。”

    华二老爷:“圣人说的是。”

    就听后面的三品京官跟着跪地叩谢:“臣谢过圣恩。能得华侍郎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