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江源将自己心中的猜测继续说了出来。

    “陛下,臣认为,冠军侯之所以会杀了前任浑邪王,很有可能并非出自他的真正用意,毕竟冠军侯那日都向您保证,他不会杀浑邪王,而且冠军侯对大汉的忠心,陛下肯定也知道,臣猜测,很有可能是其他人说了什么,这才让冠军侯做出了这般不智之举。”

    刘彻若有所思的问道:“你的意思是,去病是被人蛊惑了?”

    江源笑了笑,没有回答刘彻反而道:“陛下,冠军侯今年才不过二十岁,心智还不成熟,如果遇到什么别有用心之人,只怕也是。。。。。。而且,不满陛下,冠军侯的威望实在是太盛了,臣近日还听闻,朝中有不少大臣要为他请封王位。”

    江源这种人的话听个乐呵就好了,可对于刘彻而言,他却不能听个乐呵。

    霍去病的部下不遵从自己的圣旨,只知道一味的效忠他们的将军。

    霍去病战功过重,威望太盛,甚至比自己的威望还要高。

    请封王位。。。。。。呵呵,漠南之战时就有人提出过了啊。

    这些事情都是真的,也都是事实。

    听着江源的话,刘彻的心中忽然生起了一种无端的恐惧,这种时候,他竟然连江源话语的真伪都没有细想,因为这时的他满脑子都是请封王位和霍军几个字。

    过了半响,刘彻看向了江源,面无表情的沉声道:“你想怎么办?”

    江源心中一喜,不露声色道:“按照卫大将军一同行事便可。”

    刘彻微微一皱眉,最后,在霍去病和皇位前,刘彻做出了选择。

    “准。”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年

    因为张太戍的缘故,导致这一次收服河西的战事中,刘彻没有往霍去病的军中安插任何一名眼线,可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江源先前说“按照卫大将军一般便可”,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江源的意思是霍去病身边眼线的数量可以跟卫青保持一个级别了。

    当说出了那个准字后,这一刻,张太戍的那些发自肺腑的劝诫,似乎都从刘彻的脑海中消失,第一次河西之战受了重伤,躺在病榻上险些身死的霍去病也消失了。

    刘彻心中的霍去病只是当日那个在朝堂上顶撞他,那个说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个威望甚重,那个已经到了可以打破祖制,裂土封王的权臣。

    霍去病对大汉的忠诚,刘彻是知晓的,但他不会让任何人有资格威胁到他的皇位!

    哪怕那个人是他的亲儿子都不行!

    霍去病的功劳太大了,在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时,刘彻对他就有了一些防备,可当时因为大军归来的惨状,和张太戍的句句肺腑之言,再加上昏死在床榻上随时都可能死去的少年将军,刘彻选择了宽心,选择了信任。

    但现在,当一个臣子的威望和能力到了已经足以威胁到了刘彻的皇权时,他潜意识里就忘记了过去霍去病为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忘记了霍去病赤胆之心,有的只是防备。

    毕竟霍去病,太耀眼了,性格也太冲动了,如果他能不杀浑邪王,如果他的脾气能好一点,他知道蛰伏,或许刘彻还会继续信任他。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在大军班师回朝的第二天,霍去病给刘彻上了一封奏章,说什么?还能是什么,冠军侯可以不在意自己的功劳奖赏,但他却不能不为自己麾下的将士讨一个公道。

    仆多高不识的战功完全不次于赵破奴,为什么他们得到的赏赐这么少?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匈奴人吗?

    不!这绝对不行,不管他们是什么人,我霍去病只知道他们都为大汉流过血,他们都为大汉立下过战功!

    我会让他们得到他们该得到的一切,谁也别想拿走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

    霍去病的奏章写的很激烈,刘彻看完他的奏章整整骂了一天的人,因为在霍去病的奏章里,他居然公然训斥刘彻,他居然敢骂刘彻赏罚不分。

    霍去病只想为自己麾下的兄弟们讨一个公道,可这份奏章在刘彻看来却有了其他的意思。

    赏罚不分?这不就是再说自己没有给他冠军侯应有的封赏吗?所以他才借着给部下讨公道的机会,顺便告诉自己,你刘彻不仅是对高不识仆多赏罚不分,对我霍去病也是一样!

    呵呵,正可谓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啊,霍去病真的只是在替仆多高不识二人鸣不公而已,他自己压根就不在乎那些虚名。

    政治白痴啊,政治白痴,刘彻确实是你的姨夫,但更多的他是大汉的皇帝。

    霍去病你怎么能用对待自己舅舅或者是黄小伟他们那种办法,来对付刘彻呢?

    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嗯,对待黄小伟和卫青时,你完全可以这么做,那是因为他们都把你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们都很宠爱你,所以你说什么他们都不会在意,哪怕你骂他们,卫青顶多就是说你一句不懂礼貌,黄小伟干脆就摸摸你的脑袋,说你小子又皮紧了。

    可刘彻并不算是你的亲人。

    事实上,在皇位面前,亲生父子都可以反目成仇,更别说,你这个有着外戚身份,手握重兵的将领了。

    除此之外,刘彻还在霍去病的奏章里看到了其他东西,比如说收买人心,比如说拥兵自重!

    曾经说过,在刘彻的心中有一份名单,有一份他可以毫无保留信任的名单,曾经的那份名单上有过许许多多的人,但在不久前,只剩下了霍去病,而现在,那份名单又成了一片空白。

    你们以为刘彻把霍去病从名单上划去,派人监视他,只是因为他杀了浑邪王,或者是在朝堂上公然顶撞刘彻吗?

    不,他们之间的矛盾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跟浑邪王死不死,霍去病顶不顶撞刘彻都没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是权利,就是皇位!

    哪怕这其中有一人从来都不曾有过半分叛乱的念头,甚至他还可以为了大汉去死。可另一个,另一个端坐于皇位上的人却不想去管这些,他只知道,你的存在,威胁到了他,威胁到了他的皇位。

    这就足够了。

    但好在的是,后者虽然不在全心全意的信任前者,可后者也不是一个傻子,不然他就不是汉武帝了。

    何况,两者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只要霍去病能收敛一点自己,只要他能不那么强势,只要他的威望能渐渐弱小,刘彻也不会拿他怎么样,还会一如既往的信任他,毕竟匈奴还未灭啊,刘彻还需要霍去病继续为自己冲锋陷阵。

    可。。。。。。收敛?不强势?那还是霍去病吗?

    刘语兰,平阴公主,或许,关键时刻,只有她才能拉霍去病一把。

    相比如霍去病和汉武帝之间骤然爆发出来的矛盾,虽然激烈,但还有回旋的余地,可有一方。。。。。。却不再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

    大唐。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显驾崩于贞观殿,享年五十五岁。

    高宗去世,大唐上下一片哀嚎。

    凭心而论,李治为人可能软弱了一点,没有乃父世民之风,但他却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依靠先皇李世民为他打下的根基,李治顺理成章的于在位期间做出了一番贡献,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外交方面,大唐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当然了,如果不算黄小伟他们那次率军围攻长安,李治称得上半个明君,可他的为人懦弱,优柔寡断,却是不争的事实,武则天,就是其中最好的证据。

    帝后争锋,前者被后者打的满地找牙,到了李治晚年的时候,大唐的朝政几乎都被武则天一人所把握,而武则天后来所行之事,也让李治的身上有了洗不净的污点。

    李治临死前的那个晚上,他先是在贞观殿的病榻上叫来了武则天和太子李显,弥留之际,李治沉重的拉过武则天的手,告诉武则天,自己走后,你一定要好好辅佐太子。

    武则天笑呵呵。。。。。。啊不对,是泪眼汪汪的答应了李治,陛下放心,臣妾定不辜负陛下嘱托。

    李显也赶紧按照事先排练好的,哭得可伤心了,一个劲的嚷嚷着父皇别走,儿臣不要皇位,就要父皇。

    李治安抚了几句,就让他们母子二人退下了,随后又传召朝中的重臣话别,这都是常规的,一般老皇帝临死之前,都必须跟手底下的大臣们串串气,让他们日后好好辅佐太子,太子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们一定要提出来,争取让咋们大唐更上一层楼。

    臣子们一个个也是哭得泪流满面,告诉李治,陛下您就放心吧,老臣们绝对会好好辅佐太子殿下。

    跟重臣们说完了,李治又召见了自己其他几个儿子,告诉他们,你们虽然无法继承皇位,但这大唐的天下终究是咋们李氏子孙的,你们要好好辅佐你们的皇兄。

    用了没多长时间,李治就把该见的人都见的差不多了,但还有一人他没见,直到最后一位皇子离开了贞观殿后,黄小伟终于走了进来。

    不管怎么讲李治也算的上是黄小伟的一位故人,于情于理他都该来送送他,送送这个被自己欺负了十几年的倒霉皇帝。

    。。。。。。

    李治此时已是弥留之际,但大概是因为回光返照的缘故,躺在病榻上的他看起来并不是那么的虚弱,也并没有到了连话都说不了的地步,脸色反而还很红光。

    看见黄小伟走进贞观殿,李治居然还从病榻上坐了起来,黄小伟直接懵了,然后嘴欠的喊了一句,“你还能动弹啊?”

    李治靠在了病榻边上,刘洪公公赶紧给李治拿了个垫子靠着,听见黄小伟那句不着调的话,李治不由露出了一丝苦笑,心中暗暗道,这人到底哪里厉害,平日作风跟个市井流氓无疑,怎么就会有那么大的力量,那么大的机缘呢?唉。。。。。。这人和人的命,当真是不一样啊。

    李治苦笑一声道:“老师,学生时日不多了,这大概就是回光返照吧。”

    黄小伟点了点头,径直坐在了李治的床榻边上,瞧着眼前这位生命无多的老皇上,黄小伟咋了咋舌道:“你这就要过去了,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啊?”

    李治摇了摇头笑道:“老师,这些日子来,学生每每都会想到曾经的那些人和事,今日在看到老师,学生心中也是不免感叹一句,你我师生相逢于十五年前,可现在的我已是老迈不堪,但您仍旧是这般的年轻,学生知道您定不是常人。”

    黄小伟受不了李治说话弯弯绕绕,摆了摆手道:“有话你直说,别老这么虚了冒泡的。”

    李治尴尬的笑了笑,随即道:“既然老师都这么说了,那学生也不客气了,老师,学生知道您不是常人,三年前,学生就曾希望您在我走后照料照料大唐,当时老师可是一口答应了,但学生现在还想问一句,当年的承诺是否作数?”

    黄小伟没管李治话里的其他东西,反而是说了一句,“三年前?我靠,我儿子上个月刚过完百天啊,这四个月的功夫,你这三年就过去了。”

第一百四十四章善者

    黄小伟说完刚刚那些话,也是反应了过来,对啊,三年,四个月,这个时间对比已经很长了,要知道两年前的婉儿还只有五岁呢。

    黄小伟叹了一口气,伸手拍了拍床褥下的李治大腿,安慰道:“这个,你走了就走了吧,能不能不要老来拖累我啊,我也是挺忙的。”

    看李治要哭,咳咳,也没那么夸张,反正那张脸是越来越红,黄小伟担心自己把他气死,赶忙道:“当然了,能帮的我一定帮,但我还是那句话,有些事情,我也改变不了啊。”

    “但您是我大唐的逍遥侯。”李治盯着黄小伟,意味深长的说出了这句话。

    黄小伟有些没搞懂李治话语里面的意思,反问道:“这跟我是你们大唐的逍遥侯有什么关系?你也不是不知道,我这个逍遥侯就是一个虚职,而且这十五年来,我也没怎么行使过逍遥侯的权利吧,当然了,下跪这种事情也不是我让你们干的,那可是你亲爹,世民兄这么说的。”

    李治摆了摆手,还是一副微笑的模样,“老师,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学生今日只想得到您的一个承诺,大唐陷入危难之时,您能帮就帮,帮不了就算了,但学生希望,大唐,不会亡于老师之手。”

    黄小伟懵逼了,什么意思?我没事儿闲的灭你们大唐干嘛,话说李治这老混蛋临了都要死了,怎么老说疯话啊,哎,对!这就是快死了,脑袋瓜子都不灵活了,嗯?好像也不对,大概是我当年带兵来围攻长安,把他吓得至今都没缓过神,恩,很有可能。

    想明白了原因,黄小伟大大咧咧的摆了摆手道:“放心放心,这都没问题。”

    李治见状,笑容满面的给黄小伟拱了拱手道:“如此,学生便多谢老师了。”

    “你还有事儿吗?”黄小伟问道。

    “没了。”李治点了点头。

    “那我就走了。”黄小伟从床榻前站起身。

    “老师,慢走,学生恭送。”李治挥手相送。

    黄小伟走了,望着大殿内缓缓离去的背影,李治的目光突然显得忧愁了许多,也怅然了许多,更多的则是一种虚无缥缈。

    当黄小伟离去后,靠坐在床榻上的李治忽然喃喃自语了起来,说的话也非常奇怪。

    “朕五岁时,曾遇一老道,姓袁,他给朕讲过一个故事,很多朕都记不清了,但有些朕还记得很清楚。”

    “一个天命之人,一个被打入地狱的善者,善者饱受折磨,尝尽了世间所能尝尽的一切痛苦,天意赐予了他力量,也换来了他永堕黑暗,尘世的浩劫降临,天上的火焰焚烧,血,很多血,死人,很多死人,两百多年的基业毁于此人之手,无数的。。。。。。。”

    “呵呵,”说到这里,李治发出了一声苦笑,“想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有什么用,朕已经无暇去管身后之事了,但可惜的是,那个道士好像让朕带给那人一句话,不过朕忘了,朕想不起来了,朕也不想去想。”

    “唉,刘洪啊,朕忽然想起来自己还没写遗诏,你替朕拟一道遗诏,朕死之后,传位于太子,让他。。。。。。。。”

    李治骤然合上了自己的眼睛,胸膛没有了起伏。

    “陛下!”哀嚎响起。

    公元前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于贞观殿,传位于太子李显。

    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于高宗灵柩前继位,七日后,高宗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

    。。。。。。。

    满目尽是白绫的长安皇宫中,黄小伟和已然六十的武则天漫步于皇墙内,身旁的美妇人已不再像当年那般年轻,她也老了,即便岁月再怎么忽视她,她也终究是成为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妇人,两鬓斑白,原本吹弹可破的俏脸也布满皱纹。

    岁月夺走了她的容貌,但却给予了她更多的东西,比如说威严,纵然黄小伟知道自己不需要害怕她,可跟武则天并肩而行,还是给予了他极大的压力,武则天显然也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对此她只是淡淡一笑。

    “侯爷还会在大唐多留几日吗?”武则天和黄小伟一边漫无目地的走着,一边随口闲聊了起来。

    黄小伟摇了摇头,“一会儿我去看看婉儿,然后就准备回家了。”

    武则天没说什么,只是嗯了一声。

    很快,俩人又陷入了沉默,皇宫内的御林军将士大多都换上了一副白色甲胄以此来悼念刚刚去世的老皇帝,锋利的长枪上也是缠绕了一层白绫,望着那些从自己身旁缓步走过的将士们,黄小伟挠了挠头,又看了看身旁很是平静的武则天,在心中思虑了一会儿,不由道。

    “你就没什么要和我说的吗?”也不怪黄小伟会这么问,眼下李治已死,朝堂定然还很震荡,她要是想做什么的话,这时便是最佳时机。

    听到黄小伟的问话,武则天莞尔一笑,“侯爷,如果我这个时候请您出面的话,您会帮我吗?”

    “当然不会了。”黄小伟一张嘴就不小心把实话说了出来,可他居然还没反应过来有什么不对,直到看见武则天眼神中的那抹玩味后,他才暗叫不好,自己被这个老娘们给套路了。

    黄小伟以前曾经和武则天说过,我可以帮你登临帝位,但前提是你要把握好时机,如果你来找我的时候不对,我肯定是不会帮你的。

    刚刚,武则天随便施了点小手段就让黄小伟把大实话说了出来,鬼都知道现在不是她继位的最好时机,唉,这臭娘们的心计真是越来越深了,黄小伟恨恨的在心里想到。

    似是知道黄小伟心中在想些什么,武则天停下了脚步,向黄小伟弯下了腰,轻笑道:“侯爷莫怪,刚才不过是一玩笑话,妾身也从没有想过现在就继承皇位。”

    这一下子黄小伟倒是有些奇怪了,“你现在不想,那你想什么时候啊?”

    武则天直言不讳道:“先帝刚刚驾崩,新帝继位,这种时候妾身若是出来抢夺皇位,天下豪杰定会全力反抗,因为妾身是在抢李氏的天下,新帝的脾性妾身也不是不知道,所以现在妾身想等等。”

    黄小伟顺着武则天这番话认真琢磨了一番,他认为,武则天是打算等李显那个废物干出点缺德事时,在名正言顺的把他拿下,嘿,要是这样的话就好了,老子还是不用帮她。

    想着想着,黄小伟的嘴角又不可控制的露出了坏笑,这一幕全都落入了武则天的眼中,黄小伟这种人在武则天面前几乎算得上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就好像曹操刘备看他一样,黄小伟一撅屁股,俩个老头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

    对于黄小伟的神情变化,武则天猜了个一清二楚,但也没什么用,因为即便是李显犯了什么大错被自己拉下皇位后,她也不会这么早就继位。

    时机还不够啊,她的威信也还不够,试想一下,在这个年代,虽然女性的身份地位不像日后那么低,但让一女人坐到皇位上的这种事情,还是属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武则天可没有那么傻,她需要慢慢来,一点点的走上皇位。

    而且说句老实话,现在的黄小伟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令她重视了。

    一晃十五年过去了,女皇这些年也是成长了很多,全方位的,不论是心智还是城府又有了不同的增长,随之而来的也是她心中的底气,她相信,哪怕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她也一定可以登上皇位,而黄小伟。。。。。。。他能帮自己当然是最好,帮不上就算了,自己也没真指望他。

    武则天,一代女皇是不会将自己谋划了半辈子的大事,全都交在黄小伟这个不靠谱的家伙身上,虽然这个黄小伟浑身上下都透露出一股邪性,但武则天还是更信赖自己,信赖自己的力量。

    该说的话也讲得差不多了,黄小伟向武则天摆了摆手,去看上官婉儿了,骤然听闻黄小伟提起上官婉儿,武则天叫住了转身离去的黄小伟,跟他说了一件事情。

    嗯,跟有关上官婉儿的,嗯,还跟另一个男人有关,嗯,那个男人是武则天的侄子,嗯,他叫武三思。

    。。。。。。。

    上官婉儿的寝宫中。

    玉树临风,颇为潇洒的武三思放下了手中的诗词,向书案前那静坐绘画的少女投去了炙热的目光,见少女还是跟以往那般画着一个人的肖像,武三思眼中的炙热也是少了许多,一声轻叹自他的口中发出。

    三年时光,上官婉儿的变化并不大,出落得还更加美丽了,长安第一美女的名头放在她的身上一点都不过分,甚至称她是大唐第一美女也不会有人反对。

    在这几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王孙贵胄被她倾城的容貌所折服,前来追求她的人更是犹如过江之鲤般,数之不尽。

    最初武三思也是跟那些追求者一般,想要来博上官婉儿一笑,因为自己是武则天的侄子,上官婉儿又跟武则天走的很近,所以武三思亲近她的机会也是多了不少。

    一开始,武三思还希望能追求到上官婉儿,可后来当她见识到某位痴情的少女,到底是有多么的痴情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诚然,武三思不算是君子,但他也不愿意强求,而且他的脑袋很冷静,他清楚的知道,不论他做什么,上官婉儿都不会将画中的那人变成自己,于是。。。。。。。

    说来有意思,放弃了追求的想法后,无意间,俩人竟然还成为了好朋友。

    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第一百四十五章武三思

    端着手中的茶水,武三思静静的坐在了专心作画的上官婉儿面前,仔细打量少女那绝美的脸蛋,要说武三思的眼中没有半分迷恋,那是不可能的,如此佳人坐在自己眼前,这天下还没几个男人能收住心,可他的眼中除了些许的*外,更多的则是欣赏,欣赏少女那绝美的容颜。

    看的久了,武三思不由叹了一口气道:“婉儿,你天天画这人,不累吗?”

    上官婉儿捏着毛笔的手顿了一下,一丝苦涩爬上了她的脸蛋,累?怎么会不累呢。。。。。。真的很累啊。

    三年的时间里,上官婉儿每日大概也就是画画写诗,除此之外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在这三年中,上官婉儿对黄小伟的感情。。。。。。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每天都会忍不住想起那个人。

    可那又怎样?她做不出那些令人作呕的事情,纵然她很想回到那个家,很想去看看她挚爱的小伟哥,但不行。

    那个人说的很对,那里不再是自己的家了,她也不能回去见黄小伟,不然痛苦的就不光是她自己了,而是所有人。

    有什么痛苦,就让婉儿一个人来承受吧,婉儿做错了事情,做错了事情就要接受惩罚,这。。。。。。应该就是上天赐予我的惩罚吧,可婉儿。。。。。。真的做错了吗?大概是的吧。

    越是压抑心中的情感,上官婉儿的眼前就总是会浮现出黄小伟的模样,但好在的是,这三年里他一次也没来过,可能是现代那里的时间过得比较慢吧,不然,真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呵呵,这样也不错,就默默的在心里喜欢小伟哥吧,对大家都好,可我。。。。。。可我好像见见小伟哥啊。

    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痴痴地盯着画上的人,上官婉儿心头一酸。

    小伟哥,婉儿想你。

    “还好了,不算太累,三思哥你今天怎么来看婉儿了?”上官婉儿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向武三思投已微笑道。

    所谓佳人一笑,倾国倾城,武三思望着上官婉儿脸上的笑容一时间也是有些看呆了,过了一会儿,收住了心,武三思不免又叹了一口气,摇头无奈道:“算了,随你去吧,我也管不了你,你有你的想法顾虑,我又能说什么呢。”

    “但。。。。。。。”端着茶杯,轻轻的吹了吹杯中的茶叶,武三思沉声道:“但你也不要把什么都放在心里,仔细算算,我们相识也有两三年了,婉儿,有什么话不要老憋在心里,三思哥现在对你是没什么想法了,不过作为一个朋友,我还是愿意给你一些忠告或者是劝诫的。”

    “真的没事,三思哥还是说说你吧,你今天来找婉儿一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商量吧?”上官婉儿避开了武三思的话题,同时清澈的大眼中透露出了一抹狡黠。

    武三思苦笑一声,“果然什么都瞒不过你,好,那我就直说了,”放下茶杯,武三思向着半空一拱手,“先帝驾崩,太后昨日召见我,打算让我入朝为官,今日特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忠告?如果有的话还请不吝赐教。”武三思给上官婉儿做了一个长辑。

    听着武三思的话,聪慧的上官婉儿很快便想明白了一切,盈盈一笑道:“只怕太后不止召你武氏一人入朝吧?”

    武三思没有否认,“不光是我,武氏中凡是年轻才俊,太后基本都打算召入朝中。”

    上官婉儿理所应当的点了点头,武则天称帝,这是她早就知道了的事情,所以现在听闻武则天招揽武氏之人入朝为官,她也不觉得惊讶,这很正常,纵然太后现在不想登基,但总要培养自己的亲信党羽,以此来把握朝政,外人在忠诚到底也是比不过自家人。

    简单的思索过后,上官婉儿给了武三思一个建议。

    “三思哥,你虽是太后一脉,但毕竟是刚刚入朝,做事还需谨慎,另外。。。。。。。”上官婉儿水灵的大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另外太后若是想架空陛下的话,还需等等,陛下那个人你也知道,性子虽然软弱了一点,可好歹也是一国之君,再加上他是刚刚即位,心中肯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何况,他的那位国丈也不是等闲之辈,不过三思哥也不需要针对他,只需平日里无事的时候多搜集搜集他的痛脚,婉儿相信,太后不会留那个人太长时间,甚至是陛下做得不好,太后可能也会把他拉下皇位,这样,待日后太后出手之时,三思哥便可助太后一臂之力,拔出韦元贞也名正言顺了许多。”

    历史上的上官婉儿除了写诗写的很好,再加上那放荡淫,秽的名声外,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她巾帼宰相的名声,何况她还是一个经过了刘备曹操启蒙,又被武则天带在身边教导了十几年的孩子。

    不得不说,婉儿在政治上很有天赋,很多事情一点就透,还可以举一反三,哪怕是现在的武则天,在不考虑黄小伟的情况下,也很想把上官婉儿收到自己麾下。

    不然,今日武三思又何苦来找上官婉儿问计呢,初入官场,武三思比较紧张,什么都不懂,但他又不敢去请教武则天,不然在武则天的眼中他武三思岂不就成了一个废物,他的志向可是很远大的啊。

    而跟自己交好,算得上是知己的上官婉儿,就是他目前最好的一个选择,两者是朋友,朋友之间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可武三思不知道,今日他是第一次来向上官婉儿问计,一直到此后的几十年,直到他死亡的那一刻,他也没能离开上官婉儿的帮衬。

    对于上官婉儿来说,不贪图自己容貌的人,这个世界上真的不多,从这一点上,她就愿意结交武三思这个人,更会尽心尽力的帮助这个兄长一般的人物

    武三思是个聪明人,得不到的东西,他不会强求,也正是因为这个聪明的举动,让他换来了日后上官婉儿对他的支持和帮助,至于俩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只是朋友而已。

    但彼此之间的距离难免是近了些,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也难免会把武三思当成上官婉儿的第二个床上客。

    唉,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高宗还未驾崩之时,上官婉儿便和武三思成了朋友,又怎么会是在李显被废之后,才坐到了武三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