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那些年的人和事儿-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彻坐在龙椅上,一双眉头皱的死死的,咬牙切齿念着“赵信”这个名字,相比于损失了三千铁骑,最让刘彻气愤的莫过于就是赵信的投敌。
他大汉的前将军,一位食邑三千户的大将竟然降了匈奴!
赵信的投降,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刘彻的脸上。
。。。。。。
赵信,原本就是匈奴人,几年前战败后投降了大汉,鉴于他的领兵能力不错,而且归降大汉后,表现良好,刘彻将其封为翕侯,还让其继续领兵,且在以往的大战中多次立功,搞得汉武帝都将其视为了自己的心腹来培养。
可现在,就是这么一个心腹大将,居然率部投敌,纵然你是身陷重围,无力回天,可你也不应该背叛大汉,背叛我刘彻!
气急败坏的刘彻,又是一掌拍在了面前的书案上,龙颜大怒道:“传朕旨意,前将军赵信,投靠匈奴,罪无可恕,着夷其三族,羽林卫即可捉拿赵信全家,给朕就地处斩!”刘彻最后的那句话,几乎是咆哮的喊出来的,可见他被赵信投降的事情气成了什么样,居然连一天都等不了,今天就要杀了赵信全家泄愤。
说完之后,汉武帝就开始骂街了,一口一个废物,一口一个混账,一口一个挨千刀的,果然是老刘家人,跟他祖宗刘邦一样,出口成脏的。。。。。
汉武帝这边骂,那边朝堂重臣噤若寒蝉,一个个低着头,连口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被气头上的汉武帝抓来泄愤,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完蛋,相声行业的那位祖师爷可就好多了,还有闲心四处东张西望呢。。。。。。
。。。。。。。
要说现在的群臣中谁最引人注目的,大概也只能是跪坐在大殿下,那个身穿红色汉服,生得一对小眼睛,双眸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抹抹智慧的光芒,但却很不老实的中年人。
只见他身旁的大臣们听着汉武帝的大骂,一个个都吓得低头直哆嗦着,只有他胆儿非常大,非但没有低头,反而还有些贼眉鼠眼的左顾右盼了几下。
见众臣没一个敢放屁,这位长得有点滑稽的中年人,严谨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然后。。。。。。。轻轻的推了推坐在自己身旁五十多岁的董仲舒。。。。。。
董仲舒错愕的看向了那个中年人,中年人则是朝汉武帝的方向努了努嘴,又摆出了一副丢人的表情,一双大手也是不断摇晃。
他的意思很简单,董老哥,您是丞相,赶紧去劝劝陛下吧,让他别骂了,处理正事要紧,你说陛下好歹也是个当皇帝的,这么骂街好看吗,赶紧的,您去劝劝。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老先生,看这个中年人居然把主意打在了他的身上,好悬也没被气死。
董老丞相睁着自己那一双老眼,小心的看了一眼龙椅上依旧在骂街的汉武帝,然后急忙收回了目光,朝这个中年人好顿摆手,意思也很简单,要去你去,我可不找那倒霉催的。
中年人有些鄙夷的瞧了一眼董丞相,随后再一次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非常标准的拿着笏板跪坐在垫子上,高声道:“陛下,臣东方朔。。。。。。”
“滚!”
刘彻正在气头上,也没听见是谁跟他说话,直接一个滚字就喊了出来,给时任太史大夫的东方朔差点吓昏过去。。。。。。。
骂完了这个滚字后,刘彻显然是气消了一点,他也知道自己刚才骂错人了,就没有在继续骂下去,但依旧脸色铁青,紧蹙眉头。
刘彻把右手靠在书案前,脑袋柱在了右手的掌心,闭上眼睛,左手一下又一下的按摩着自己的太阳穴,一边按,一边道:“殿下何人说话?”
东方朔同志急忙小跑的跪倒在了大殿中央,行了一个大礼,道:“回陛下,是臣东方朔。”
刘彻半眯着眼瞧了瞧东方朔,对于这个油嘴滑舌的家伙,刘彻还是蛮喜欢的,一眼过后,刘彻重新闭上了眼睛,有些不耐烦道:“何事?”
东方朔嬉皮笑脸道:“陛下,臣斗胆想给您讲一个故事,说有那么一天啊,长安东城的一个长舌女听说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找了小老婆,还把休书都摆在了她的面前,这给她恨得啊,当着大庭广众就开始骂街,呵,骂的那叫一个血乎啊。。。。。。”
群臣一个个都忍不住偷乐,有几个还不小心笑出了声,就连董仲舒也是低着头,肩膀一顿颤抖。
汉武帝差点被东方朔讲的这个故意气晕了过去,随手就把案桌上的笔砚砸向了东方朔,破口大骂,“给朕滚出去!”
东方朔比较机灵,汉武帝的砚台没砸中他,而是在朝自己飞来的第一时间,便被他躲了过去,身形非常干净利落,可见他以前应该是没少挨汉武帝的揍。
东方朔躲过了汉武帝丢来的砚台,倒也看不出有什么后悔和害怕,朝刘彻讪笑道:“得嘞,臣遵旨,这就滚。”
东方朔非常恭敬给刘彻行了一礼,然后迈着大步走出了未央宫,身后只留下了群臣们敬畏的目光,以及咬牙切齿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都快冲过来撸袖子揍他的汉武帝。
人才啊,这胆儿是真大。
把手在未央宫两侧的羽林卫将士,看见东方朔提前出来了,一个个都跟他笑着打招呼道:“东方大人,今儿您可出来的有点晚了。”
东方朔摆了摆手,“出来的晚,回去的可就早,等着看吧,陛下马上就会派人来找我了。”
说完,东方朔索性就坐在了未央宫外的台阶上,和羽林卫的将士们聊起了天。
要说这东方朔也是欠揍,你们就看看他讲的那个故事,恩,长安东城的一个长舌女,听说自己丈夫在外面找了个小老婆,不要她了,就开始当众骂街,这不就是在指桑骂槐,说赵信投降匈奴,汉武帝骂街的事情吗。
东方朔真是胆儿大,居然敢把汉武帝比作是一个长舌女,简直就是老虎还在气头上,他就赶忙又去摸了摸老虎的屁股。。。。。。
而且,听他刚才和羽林卫的对话,估计这种事儿以前他也没少干。
汉武帝没当场活剥了东方朔的皮,都算他心胸宽广了,也不知道东方朔究竟是怎么活到今天的。。。。。。
不过。。。。。。。这才是东方朔,这才是那个敢于直言上谏的千古第一智者。
东方朔正跟羽林卫聊天呢,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从未央宫跑了出来,冲坐在台阶上的东方朔喊道:“东方大人,陛下有旨,让您快点滚回去。”
“嘿,瞧见没,我说啥来着,陛下一天不让我骂两句,那是浑身难受,得,走了,明儿见。”东方朔十分骄傲的从地上站了起来,冲那些笑呵呵的羽林卫将士道。
。。。。。。。
东方朔,一位传奇的人物,关于他,在历史上大部分的评价都是一个智者,但有个前提,风趣诙谐,恩,人家可是相声这行的祖师爷啊,现在学相声的人在拜师的时候,都得顺路在拜拜他,你说他这人得多有意思,就看他刚刚给汉武帝随口胡诌了那么一个故事就知道,这老兄有趣着呢。
东方朔,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
这就是史书上的东方朔,也就是现在的他,很符合,尤其是直言切谏这一点。。。。。。。还是那句话,他究竟是怎么活到这么大的,按理来讲,这种人用一个词儿就可以形容。
嘴欠儿。
一般对待这种人也只有一种解决办法。
大嘴巴子啪啪啪啪。
“让你特么在嘴欠,让你特么在嘴欠,老子抽不死你个碎嘴子的!”
估计汉武帝每一次在被东方朔直言劝谏后,心中都会响起这么一句话。
东方朔就好比是唐朝的魏征,汉武帝就好似李世民,也不对,魏征那就是个有油盐不进的主儿,李世民的脾气也蛮不错,而且时刻愿意反省自己。。。。。。。但汉武帝的脾气可就没那么好了,说整你就整你,说砍头就砍头,后悔也不管。
所以,这就更能体会出东方朔的机智了。
分割线,元旦快乐,元旦快乐。
第七十三章凡事就怕有对比
言词敏捷,滑稽多智,这就是东方朔劝汉武帝的方式,讲点笑话,逗人笑一笑。
实际上,就是暗地里拿笑话里的人来讽刺你,但他这个可不是乱讽,人家东方朔聪明着呢。
一般的情况下,在听完东方朔讲的笑话后,汉武帝几乎每一次都会暴跳如雷,把东方朔赶出朝堂也是常有的事儿,遇上某一天,东方朔的嘴太欠儿,说话也太特么的阴阳怪气,明里暗里就差点名道姓说你是个混账时,汉武帝一天都能把他赶出去三四次。
目前最高纪录是五次,尚未被打破,东方朔先生仍是自己记录的保持者,可喜可贺。
而且,万一遇见了某一天东方朔的嘴还是太欠儿,可正赶上汉武帝的心情也太差,那。。。。。。。讲完笑话后,东方朔直接会脱下官袍。。。。。。也就是被汉武帝罢官,回家老老实实赋闲种地去。
要是汉武帝在生气一点,得,没二话,拉出去打屁股,打这个碎嘴子一个皮开肉绽!
可是,注意可是。。。。。。可是汉武帝一旦消了气,冷静了下来,开始细细琢磨起东方朔讲的笑话后。。。。。。
那他剩下的那点气儿也将消失了个一干二净,甚至还会感到羞愧,然后赶紧把在家待着的东方朔官复原职,或者就是把正在门口挨揍的那个碎嘴子拉进来。
就好像今天这样。
汉武帝在把东方朔赶出朝堂后,过了不到一分钟就冷静了下来,当然,在这一分钟里,汉武帝已经快把牙都咬碎了,人家堂堂个皇帝,你说他是街头的长舌妇人,谁不生气啊。
但是,在生气过后,刘彻便感觉的自己的脸颊火辣辣的,心中羞愧不已,望着众臣的目光也多了几分的躲闪。
刘彻觉得东方朔说的很对,虽然话很恶心,但理儿都在哪儿摆着啊,想一想,自己贵为天子,大汉皇帝,居然做出了跟街边妇人一样的举动,粗俗,毫无帝王威严,按老话来讲,那就是丢人都特么快丢到姥姥家了。
唉,不该啊不该。。。。。。“行了,别废话,让东方朔赶紧给朕滚回来。”
瞧一瞧,这就是聪明人,他当着你的面骂你,你还觉得人家骂得对,搞不好还得给他升官呢。
。。。。。。。
东方朔笑嘻嘻的走回了朝堂,朝刘彻行了一礼,便坐回了自己的垫子上,一言不发,该说的话他都已经说完了,刘彻也反应了过来,接下来就等着他问自己吧。
果不其然,刘彻说话了。
他盯着坦然坐在朝堂下,一脸风轻云淡的东方朔,不自然的清了清嗓子,道:“东方朔,出来,朕有话要问你。”
“诺。”东方朔老老实实的站在了过道中间。
“把你心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吧,朕听着,不过有一点,你要是敢拿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来烦朕,朕第一个饶不了你。”刘彻指着东方朔中气十足道。
东方朔换上了一副笑脸,“陛下,臣想说,您现在虽然已经处置了赵信一家人,但苏建您还没有处置呢,且大将军哪里也需要您好生安抚,毕竟此次漠南之战,大将军也是斩首了一万九千余匈奴人的首级,当论功行赏,切勿因一战失利,便连累大将军,不然。。。。。。”
东方朔没有在说下去,刘彻也没打算让他在说下去,当即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诺。”东方朔重新坐回了自己的垫子上,朝身旁的董仲舒笑了笑,董仲舒也微笑的跟他点了点头,老丞相望着东方朔的目光充满了感叹,心想这家伙还真是一个奇人,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干,但也正是多亏了他啊,要不然今天陛下什么事儿也不用干了,净骂街了。
刘彻笔直的坐在自己的龙椅上,乌黑的瞳孔在眼眶中不断转动,右手也是在不断把玩着翡翠扳指,沉思后,刘彻开口道。
“传臣旨意,苏建兵败,罪无可恕,但念其忠勇,将其贬为庶人。”
苏建同志如果知道这个消息,恐怕会好好的感谢感谢那个投降了的赵信,也会好好感谢感谢自己当时没有脑袋一热跟着叛变。
要不是赵信投降摆在了汉武帝的眼前,要不是苏建在战场上奋力拼杀,最后只剩一人也拼命逃回了大汉,汉武帝是绝对不会饶了这个败军之将的。
所谓凡事他就怕有对比,两个将军,一个是前将军,一个是后将军,一个在危难之际,义无反顾的率众投降,一个拼死突出重围,只剩他一人,还竭尽全力的逃了回来。
跟赵信相比较,苏建就是一个忠臣,大大的忠臣,但是。。。。。。忠臣打了败仗,一样别想跑。
秉着有功要赏,有过要罚的心理,汉武帝这才念在苏建是一个忠臣的份儿上,看在赵信投降的份儿上,只是简单的把他变成了老百姓而已。
要不然肯定也得被杀上个几族,最轻也得落得个满门抄斩,苏建同志当真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啊。
处理完了败军的事情,汉武帝坐在龙椅上,跟殿内的众臣继续道。
“大将军卫青,此次出征漠南,斩首一万九千余人,实乃大功一件,虽发生了赵信苏建二人兵败之事,但这也抹杀不了大将军的功劳,传旨,赏卫青黄金千两。”
刘彻说完了,嗯,说完了。
他给卫青的赏赐只有一千两黄金,跟以前动不动就是升俸禄,和赏赐的礼物都论车拉,简直就是泥云之别。
说句不好听的,汉武帝本来连这一千两黄金都没想给,妈了个巴子,朕给了你这么多的兵马,你居然还只是和匈奴人打了个平手,你卫青有什么脸要封赏。
升官发财?啊呸,要不是以后还得用上你,朕这次非从你这儿拿点东西从不可。
见汉武帝就这样敷衍卫青,甚至连出言安抚的意思都没有,东方朔有些看不过去了,连忙站出身道:“陛下,大将军劳苦功高,此次也是斩获颇丰,还拿下了漠南之地,您看您是不是忘了点什么东西没说啊?”
刘彻盯着东方朔,一字一句道:“朕没忘,这就是朕给大将军的赏赐。”
“可。。。。。。”东方朔还想在说些什么,立马就被刘彻骂了回去。
只见刘彻狠狠的拍起眼前的书案,咬牙看着东方朔道:“东方朔,朕问你,此次漠南之战,朕花费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究竟要为了什么?”
东方朔低头不语,他瞬间就明白了刘彻的意思,过了片刻,只得沉声道:“为了能够彻底消灭伊稚歇。”
刘彻强忍着愤怒点头道:“对啊,朕发动漠南之战,就是为了彻底拔去伊稚歇这颗钉子,可现在。。。。。。可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伊稚歇虽然损失不少,但主力尚在,仍可与我们继续周旋,对了,我们还夺下了漠南,将伊稚歇赶到了漠北。”
刘彻重重的拍着书案,咆哮道:“可那个漠南究竟是我们打下来的,还是伊稚歇不要,白白丢给我们的!”
“他现在率领部众只是暂时的躲在了漠北,用不上多长时间,他便会卷土重来,所谓的漠南之地,很快便又会成为匈奴人的地盘,他们可以继续对我边关袭扰,掠杀我大汉子民,就这个战果,你还想朕如何赏赐卫青!”
东方朔继续低头当哑巴,董仲舒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现在汉武帝到了气头上,而且这件事儿压根就没法劝。
说的难听点,这次漠南之战就是打了个平手,俩家都互有胜负,这种情况刘彻怎么会大大赏赐卫青,战略目标没有完成不说,还。。。。。。毕竟赵信那个家伙,现在正和匈奴的伊稚歇单于喝酒吃肉呢。
汉武帝要是大肆封赏。。。。。。肯定会惹来别人的嘲笑,你麾下的大将都叛变了,你还封个屁啊。
刘彻说完,龙袍一抖,道:“即刻派一匹快马,去告诉卫青,让他加快行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长安,朕要好好跟他聊聊!”
说完,刘彻又小声的咬牙,攥拳道:“仗儿居然打成了这个样子,卫青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东方朔这时又开口了,满面笑容道:“陛下,臣又想起一件好玩的事儿,您听着哈,就说有一天吧。。。。。”
“你的舌头不想要了,就告诉朕。”刘彻瞪着东方朔,阴冷十足道
东方朔被刘彻的这一句话,吓得急忙闭嘴,坐了回去。
接下来,汉武帝便和大臣们继续议事,主要还是围绕漠南之战后的相关事宜展开商讨,还有重点研究一下,下一场大战究竟要怎么打,如何打。
漠南之战,现在已经结束了,汉军的收获还是非常大的,毕竟控制了漠南,为以后出击河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如果不是出了赵信这么一档子事儿,汉武帝肯定会好好奖赏卫青,即便卫青没有能达到自己给他定下的目标,但还是很大程度的杀伤了匈奴人,大大的挫败了他们的锐气。
可怜的卫大将军,全是被赵信给连累了,但没关系,因为一名汉军快马,此刻正快马扬鞭向着长安的方向赶来,士卒的脸上露着激动的表情,手中的马鞭都被他抽断了。
第七十四章大捷
自漠南之战后,匈奴人已经不敢在和几年前一样与汉军硬碰硬了,而是在思考如何避开汉军的锋芒。
毕竟数次与大汉交锋,再加上这场漠南之战,虽然匈奴人的战果也不小,但相对而言,损耗最大的还是他们自己。
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汉与匈奴,两方依旧处于胶着状态,数年大战,皆互有胜负,双方还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大汉没有能全方位碾压匈奴,匈奴也没有能大败汉军,若是按照如此情况进行下去,这场汉匈大战,估计还要在打上十年以上,最后才会以其中一方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而此刻漠北河西的匈奴人已然开始准备几年后可能要到来的大战了。
不过他们要干嘛已经无所谓了,重要的是汉武帝现在要干嘛。
刘彻一边和朝堂上的众臣商讨大战结束后下一步的行动,一边在心中暗暗揣摩,下一次出征的将领人选。
赵信的事情给了刘彻当头一棒,导致刘彻现在对一切匈奴人的降将,降兵,都抱有着莫大的怀疑与敌意,刘彻认为匈奴人是不可靠的,别看他们现在投降了自己,但只要情况不对,绝大多数的匈奴人都会和那赵信一般,临阵投敌。
这不得不防啊。
目前的大汉军队中,匈奴人占的比例并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尤其是领军的将领中有很多都如那赵信一般,是投降的匈奴人,毕竟匈奴人了解匈奴人,而且他们的单兵战斗力也很可观,所以刘彻才会对那些匈奴降将赤诚相见,大加封赏,希望他们能好好的为自己效力。
但有了赵信的前车之鉴后。。。。。。。说句实在的,刘彻已经对那些匈奴降将起了杀心。
刘彻是一个很英武的皇帝,他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道理,凡事不能以偏论全,并不是所有的匈奴降将,都好似那赵信般,厚颜无耻,但。。。。。。不知怎的,每当刘彻想要继续任用那些匈奴降将时,心中总会浮现出一句话。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在这种情况下,刘彻原本订好了的下一次出征将领人选,也被他全部推翻,只因里面有不少的匈奴人。
刘彻一边听着殿下大臣们的汇报,一边在心中暗自揣摩。
“此次漠南之战虽然只打了个平手,但占据着主动的依旧是他的大汉,目前匈奴人已经退到了漠北,河西一带,按照原计划,下一步就该是出兵河西,但朕原本是打算让卫青一举歼灭伊稚歇,然后在出兵河西。”
“可现在。。。。。。。伊稚歇率部躲藏到了漠北,大大加强了那里匈奴人的防备力量,自己如果兵出河西,伊稚歇等漠北匈奴,定会派兵来救,这就又是一场硬仗啊!”
刘彻越想眉头蹙的越紧,“如果自己没有猜错,接下来的河西之战,肯定又要耗费无数的兵马钱粮和数年的光阴,说不定才能侥幸拿下哪里,中途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也说不准,就算是失败的几率也很大,唉。。。。。不好办啊,不好办。”
“相比于这些,最关键的还是统兵的人选,这又是一大难题啊。”
刘彻微微挑眉,脑海中浮现出了卫青的模样,“反正不管怎么说卫青是一定要去的,他常年和匈奴人交手,每战都是斩获颇丰,据说现在的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都会畏惧三分,恩,下一次出兵河西,还是让他挂帅。”
“不过这次匈奴人的降将一概不用,不仅不用,反而还要夺了他们的兵权,将他们都迁到长安城居住,严加看管。”
“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量那些人也没胆子搞什么小动作,要是他们不知死活,背地里敢和匈奴人有来往的话。。。。。。哼哼,”刘彻眼神阴翳,狠辣十足。
那可就别怪朕心狠手辣了。
“陛下,您看此法可行吗?”董仲舒站在大殿中,向龙椅上的刘彻,轻声询问。
刘彻刚刚都在思考接下来的大战,对董仲舒的话只听了一小半,但他也懒得管这种小事,不过是筹集军粮而已,刘彻摆了摆手道:“就依丞相所言。”
“诺。”
正当未央宫内的早朝还在进行时。
一位风尘仆仆的汉军精骑,骑着快马由北门冲入了长安城内,战马那矫健的长蹄踏在了青石所铸成的街道上,引来了四周行人诧异的目光,不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这名前来报信的汉军精骑,右手握着战马的缰绳,左手高举一束竹简,满脸都挂着激动笑容的他,始一冲入长安城,便向街道上的行人高声大呼。
“大捷,大捷,我军大胜匈奴,全都闪开!”
行人们赶紧给这员边关报信的将士,让开了一条路,生怕被战马误伤。
而那名汉军精骑,手中依旧高举战报,嘴中不断地喊着“大捷”二字,一路不停歇的冲向了大汉皇宫的方向。
这一日,整座长安城中回荡的都只有士卒兴奋地大呼声。
。。。。。。。。
未央宫内,汉武帝依旧在和众臣商讨接下来的河西之战。
刘彻说了,两年内,必须出兵河西,拿下这片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东方朔同志听完说话了。
“陛下,臣愚见,现我军刚刚与匈奴进行了一场大战,士卒疲乏,若是过了不到两年便再次兴兵,是不是有点过于匆忙了?”
刘彻半眯着眼睛道:“朕的将士们难道用两年的时间也休息不过来吗?”
说完,刘彻忽然看见东方朔正站在殿下,一个劲儿的朝自己挤眉弄眼,刘彻顿时就明白了什。
当下,刘彻阴沉一张脸,道:“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别跟朕拐弯抹角的,”随后,汉武帝气愤的指向了站在殿下,坦然若之的东方朔道,“东方朔,你以后要是在敢跟朕玩什么云里雾里,小心朕治你的欺君之罪!”
“哎呦,臣不敢。。。。。。”东方朔同志吓得急忙跪倒在了地上。
别看他摆出了一副害怕的模样,可这位相声行当的祖师爷心里就没一丁点的恐惧,刘彻冲着他发火又不是第一次了,他早就习惯了,现在他正琢磨着要怎么委婉的和汉武帝说一说接下来的河西之战。
想了一会儿,东方朔讪笑道:“陛下,臣的意思是漠南之战刚刚结束,而匈奴人虽然也是死了不老少,但主力尚存,目前只不过是躲在了漠北,暂避锋芒而已,况且,不提伊稚歇,单单河西等地的匈奴大军就还有数万,再加上那里地形险要,我军万一。。。。。。”东方朔没敢再说下去。
但刘彻却很是善解人意的帮他把下面的话说了出来。
“万一我军冒然进军,深入河西,两军交战时,伊稚歇率漠北等匈奴骑兵赶到,对我大军前后夹击,定然是要全军覆没!”
“东方朔,你是这个意思吗?”刘彻强压着怒火看着东方朔。
他决定了,一会儿必须好好整整这个油嘴滑舌的家伙,妈的,就用说话不吉利来治他的罪,先打上五十大板,非让这混蛋涨涨记性不可!
奶奶的,有什么话,你就不会私下里来找我说吗?非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我泼一盆冷水!看我一会儿怎么整你的。
可刘彻注定要失望了,那个滑溜的跟泥鳅一样的东方朔,又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的就被他抓到把柄。
只见听到了刘彻的问话后,东方朔连忙把自己的脑袋摇成了拨浪鼓,摊开了双手,摆出了一副无辜委屈的样子道:“陛下,我说什么了?臣可什么都没说啊,刚刚那都是您说的,哎,诸位大人,你们都听见了吧,是陛下说的会全军覆没,我的意思是,即便天时地利样样不行,咋们大汉也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东方朔,你。。。。。。”刘彻差点被东方朔噎死,好家伙,又被这个混球摆了一道。
不过。。。。。。汉武帝幽幽一叹,东方朔这个混蛋,也算是间接逼迫自己说出了,两年后出兵河西的最坏后果。
全军覆没。
这一点都不夸张,不要以为汉武帝时期的匈奴人都是一群酒囊饭袋,如果不是碰见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俩个命中注定的克星,单凭公孙傲,公孙贺,还有那个路痴李,是绝对不可能消灭匈奴人的。
只因他们的战斗力过于强悍,用一句话就可以形容一下,没有了卫青和霍去病的大汉。
守有余而攻不足。
也对,要是匈奴人战斗力不够强横,刘邦那个老痞子当年又怎么会被人家搞出了个白登之围,还差点被弄死,搞得汉朝年年只能和亲,送公主给匈奴的老大睡。。。。。。可怜大汉那些娇滴滴的公主啊。
刘彻颇为头疼的揉了揉自己的脑袋,东方朔还有他自己刚刚都已经说了,两年之后的河西之战不能派遣大军强攻,要不然失败的风险太高,即便是卫青,刘彻也不敢保证他能取胜。
“东方朔,假如我们不派大军进攻河西,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无奈之下,刘彻只能向那个智者求援了。
东方朔神秘一笑,双眸中泛出了一道精光,缓缓说道:“陛下,臣觉得,若是不派大军进攻,那我们可以先派一支精骑,深入河西,试探试探匈奴人的虚实,待日后在大举进攻。”
“嗯?”听着东方朔的话,汉武帝猛然来了兴致,大手一挥,“说下去。”
“诺。”东方朔拱手道。
“陛下,现如今的局势,您已是很清楚了,眼下我们和匈奴人就好比是在赌博,别看我们现在赢了不少的钱,但接下来要是孤注一掷,把所有的本钱都压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