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佳肴记-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氏明明什么都没做,就已经把她打击得乱了分寸。

    赵嬷嬷只能劝。

    无果。

    马氏对宋氏的恨,又上了几个台阶。

    第二天,等宋氏收拾停当,准备离府与王夫人汇合,往宝刹寺去的时候,周佳梦带着人到了院子里。

    王嬷嬷一问,差点没乐岔气。

    这姐儿是听谁说老夫人上香要带着人去的?难不成因为王夫人,连府里这些不安分的都心动了?

    王嬷嬷就站在廊下道:“姐儿快回去吧!老夫人谁也不带!去佛祖面前祈福许愿,是要诚心诚意的,带了那些不干净心思的人去了,只怕佛祖会怪罪。”

    这话说得太不客气了。

    周佳梦当场被差得满面通红,掩面离去。

    宋氏等人,这才离了周府。

    马氏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气得胸口直疼,连忙让人喊了江氏和周佳梦来,问她们想要干嘛。

    无非就是指责她们母女不安好心,是两颗墙头草罢了。

    周佳梦却红着眼睛跟马氏解释:“听闻祖母是陪着王夫人去上香。王大人是皇后的亲哥哥,又是中书令,要是能与王夫人说上话,对祖父也是有利的。他老人家日后在朝堂上行走,也便利些。”

    马氏也知道那个王夫人,是个不好相与的,你拿了张笑脸去巴结她,可是她呢,眼皮都不抬一下。

    说起来也是够丢人的!自己当初那么眼巴巴的凑到人家的近前去,结果呢,对方连看都没看她一眼,还让人放出风去,说是府中下人没有眼色,什么人都放进来,王夫人还把那个管事发落了,给他安了一个治下不严的罪名!

    这是**裸的打脸啊!

    马氏因为这个事儿,足足两个月没出屋!

    谁想到那宋氏竟然得了王夫人的青眼!

    马氏提及宋氏,胸口处又痛了起来,也不想在训斥她们什么话,就挥手打发了她们二人。

    回到屋里以后,周佳梦就跟江氏道:“娘,您看,最近祖父可是一直在荣寿堂跟祖母说话,吃茶呢!可见祖母身体好了以后,祖父的态度也跟先前不一样了。”

    江氏犹豫,“可是,宋氏没有儿子。”

    意思是早晚都是不得势的。

    “娘,正是因为她没有儿子,咱们才要往她近前凑啊!您想想,嫡,庶,能一样吗?爹爹要是占了嫡子名头,这府里,以后还有二房什么事?”周佳梦就又道:“好歹爹也是进士出身,虽然这些年仕途不太如意,可毕竟他还年轻呢,娘,您好歹让父亲再添两个人,现在对咱们来说,最要紧的是得有个能传承香火的。”

    当闺女的,伸手管父亲房里的事儿,实在是挺没脸的。可是她娘亲太善妒,根本不顾全大局,她要是再不说几句,将来好处只怕都要让二房得去了。

    江氏一听说这个事儿,当下沉了脸。

    周佳梦就不敢吱声了。

    随后想起早上自己在宋氏的院子里受到的冷遇,王嬷嬷的话,就是在打她的脸呢!

    周佳梦深吸一口气,方才迫使自己冷静下来。

    不是早就预料过,宋氏不会给自己好脸色看嘛?情理之中的事情,气什么呢?

    又过了几天,宋氏跟周幽提起参加赏花宴一事。

    周幽听说又是王夫人给她下的帖子,心里暗暗称奇,不由得道:“你一个人去,也太寂寞了一些,不如带府里的姐儿们过去凑个热闹。”

    这是想给那几个庶子的闺女长脸面呢?

    宋氏推辞,“没有晚辈在,不是很方便。”

    周幽就不再说话了,转而问起上次去宝刹寺的事情。

    宋氏就面露迟疑。

    周幽就问:“怎么了,难道有什么事?”

    宋氏摇头,轻叹一声,才道:“王夫人与慧心大师面谈时,我避了出去。”

    周幽点头,“你这么做是对的。”

    宋氏欲言又止。

    周幽心里就不悦起来。

    两人是夫妻,她有什么话是不能跟自己说的?

    宋氏思量再三,才道:“慧心大师送王夫人出来时,与我打了个照面。当时他面露惊讶之色,十分不解的对着我说了‘怪哉’二字。”

    周幽面无表情的听着。

    宋氏就道:“我当时也奇怪呢,觉得自己是第一次跟慧心大师碰面,他或许是认错人了也不一定。哪知道王夫人却说我与大师有缘,让大师赠我两句话。那大师却说,我面相生得好奇怪,有些事情说不得。”说到此处,宋氏就低低的道:“这几日,我心绪不宁,觉都没有睡好。思来想去的,决定挑个日子,再去一趟。”

    周幽觉得她有些小提大作了。

    那些个道士,和尚,就爱故弄玄虚,说什么天机不可泄露之类的话,为的还不是骗香油钱?

    不过,她爱去就去吧!左右这些都是小事。

    能跟王大人攀上关系,才是最要紧的。

    “也好,你去拜拜菩萨,上上香,也许心里就不会难受了。实在不行,就去别的寺庙,也不非得宝刹寺不可。”

    宋氏点头。

    两个人就又说了几句闲话。

    周幽起身离开了。

    宋氏照例送他到门口,转身就让人开窗通风,把厅里厅外都收拾了一遍,甚至还让人重新熏了香。

    或许是她从心里觉得周幽这个人不仅假,还恶心吧!所以每次只要周幽一来,她就觉得屋里的空气混浊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宋氏参加完王夫人的赏花宴以后,几乎整个汴京城的贵妇们,都知道周尚书夫人身体康健,重新回到这个圈子里来了。有些跟郡主,跟周婉琼关系好的人家,纷纷给宋氏下帖子,请她过府赴宴。还有一些宋氏以前的手帕交,也都热情的邀请她去府中坐客。

    宋氏似乎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马氏差点咬碎一口钢牙。这些都是她多年以来求而不得的东西。

    现在马氏出了一个太子侧妃,那些人的嘴脸才好看了一些,不然的话,只怕依着她的身份,都无法在那个圈子里立足!

    马氏焦虑不安,总觉得有大事发生。

    宋氏再次去了宝刹寺,回来时,大惊失色,差人给周幽递了信儿,让他赶紧下衙回家一趟。

    这么多年了,宋氏都很少做这么唐突的事。

    可见是件大事。

    周幽就坐了轿子回家,衣裳都没换,就去了荣寿堂。

    “发生什么事了?”

    宋氏面沉如水,眼睛又红又肿。

    显然是大哭过了。

    王嬷嬷屏退左右,把荣寿堂的次厅清了个干干净净,又让人把整个院子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周幽越发诧异了。

    “到底怎么了?”

    宋氏整个人颤巍巍的,似乎连话都说不出来了,她喘了好半天气,才哽咽着道:“老爷,咱们的儿子,可能还活着。”

    “什么?”周幽大惊失色,记忆忍不住退回三十多年前,那个被烧的面目全非的厢房前。

    “胡言乱语,一派胡言!”

    周幽腾的一下站起身来,伸出手来指着宋氏问道:“是谁在胡说八道!你到底从谁那里听来的这种荒谬之词?”(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 结果

    宋氏的话,犹豫晴天霹雳一样,狠狠的劈在了周幽的心上。

    “胡言乱语,一派胡言!”

    周幽腾的一下站起身来,伸出手来指着宋氏问道:“是谁在胡说八道!你到底从谁那里听来的这种荒谬之词?”

    他非常激动,声音也非常的大,幸亏王嬷嬷有先见之明,早早的把侍候的人撵的远远的,否则的话,只怕要不好收场。

    宋氏泪眼朦胧的盯着周幽看。

    他这样,到底是不能接受,还是在逃避?

    “夫人。”周幽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连忙调整了一下情绪。他坐回位子上,失神片刻,才道:“当年的事儿,你我都是亲眼目睹,几个婆子都烧死于厢房之内,你认为瑾儿还有生还的可能吗?”

    宋氏便道:“老爷是想让瑾儿活着,还是希望他死了!”

    “什么话!无知妇人!”周幽的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难道他想让嫡子惨死夭折吗?那是他儿子,他不心疼?如果他不想让孩子出事,孩子就能平安无事的话,那么他就天天想,无论如何也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儿子惨死!

    周幽想起那个生下来就会笑,眉眼都肖像自己,十个月就会喊爹爹的嫡子,眼眶也不由得红了起来。

    嫡子出事之后,他和宋氏的关系就恶化起来,夫妻二人渐行渐远,貌合神离,再也回不到以前去了。

    厅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

    周幽想到宋氏年纪轻轻就失了儿子,自己又生了那么多年的病,到了这个岁数,也没有个新生的儿子在她身边服侍,闺女又嫁了,对她就不由得产生了几份心疼。

    “夫人,那慧心大师的话,不能做准。咱们家里的事儿,整个汴京上下,谁不知晓?”当年那场火,确实蹊跷,开封府和大理寺并案查了许久,也没查出什么线索来!不是人为蓄意放火,不是意外,那大火是怎么来的?

    周幽害怕“天谴”二字。

    一个人德行有失,甚至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苍天才会示警。

    但凡是帝王,就没有不信这个的,不然设立钦天监做什么?

    这世上但凡出现点什么稀奇的宝贝,就会被为是上天的馈赠,预示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反之,只要出现点什么反常的事情,就会被冠以上天预警,不立其身的说法。

    连皇上做了个梦,都得赶紧找人来解一解,看看这梦是吉是凶,背后可有什么发人深省的寓意没有。

    一场毫无出处,蹊跷无比的天火,只要被稍加渲染,就会被人利用,成为打击他,对付他的利器。

    上不忠君爱国,下不能自立其身,德行有失之人,怎能得得君上重用?这把柄要是落到政敌的手里,他就算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所以当年周幽下了很大力气,才快速的把这件事情压了下去。他花费了不少银钱打点各司,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的就是在那些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抢个先机,把众人的嘴堵上。

    也许正是因为他太理智了,所以宋氏一直都觉得他根本不在乎他们的儿子,甚至还觉得他在利用这件事,来彰显自己的手腕和能力!甚至用这件事在朝堂上站住了脚!

    换句话说,宋氏一直觉得,当年周幽能进六部,如今能稳坐尚书之位,是儿子当年出事换来的。

    心结,不是那么好解开的。

    宋氏对周幽由怨生恨,一恨就恨了三十多年。

    当年那场火,烧掉的,又何止是几条人命,他们夫妻之间的情分这么简单?为何那个男人就是看不透?明明一切都是马氏,马家所为!为何他为了前途,为了功名利禄,至亲子,至公道于不顾!

    到了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提起儿子来,他居然还是这个态度。

    “慧心大师说我并无丧子面相,反而是瓜瓞绵绵,子孙昌盛之相。”宋氏也冷静了下来,拿着帕子按了按眼角。

    虽是做戏,但是三十多年的委屈和困苦,还是记她忍不住伤了心,落了泪。

    周幽听了这话,眉毛就不由自主的收拢到了一起,他到现在仍然无法相信,嫡子还活在世上的这个说法。那个慧心大师,此时在他眼中,无异于一个神棍!没准儿他就是想趁机敛财呢!

    现在也不是说这个事情的时候,如今气愤这么尴尬,他就是说出花来,宋氏也是听不进去的。不如另找个机会,再告诫她一番。

    “你莫要想太多,累了就赶紧歇着吧!”周幽逃似的,阔步离开了花厅。

    宋氏紧紧的捏着手里的楠木佛珠,觉得自己连叹气的力气都没有了。

    周幽离开荣寿堂后,居然没有去西跨院,而是一个人回到了前边书房里。

    他嘱咐长随道:“任何人来都不见。”

    那长随跟着周幽好多年了,熟知他的每一个口气和眼神。知道老爷这是有要紧事儿,不想让人打扰,连忙应了。

    周幽一个人坐在书案后面愣神!

    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即便是当了曾祖父,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可是他呢,勉强当上了祖父,却只有一个半傻的孙子。每每看到周家香火无以为继的时候,周幽都在想,当年他是不是做错了。

    如果当年能给那孩子一个公道,或许,现在家里又是另一番模样了吧?

    但是那个慧心大师,到底是何来历,也要派人去查探一下才好。还有就是宋氏,最近变得奇奇怪怪的……

    周幽下定决心要探究这后背的事,却不知此举已经是落入了宋氏纺织好的大网里。

    等过了五月初五,周翼兴就着手安排入京一事了。

    这次他要代表周家谈皇商一事,这是大事,虽然只是走个过场,但毕竟是跟宫里的人打交道,还是要慎重对待的。

    而且他还要在京中买宅子,还要留心京郊是否有农庄,田地出售。最重要的是,周家要在京中置产开店。

    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也确实是很辛苦。

    周小米怕他一个人吃不消,干脆让耿亭和周平跟着他一块上京。一人计短,两人计长,耿亭是做生意的老手,是见过大场面的,周平又对周家忠心不二,有这两个人在一旁帮忙打点,周翼兴会轻松很多。

    周翼兴临行前,周小米拉着他说了很长时间的话,兄妹俩说生意经,也说一些官场上的事儿,也说周家的事儿,无非就是想把该说得话都说了,免得离得远了,有些话再想说,就不方便了。

    周翼兴准备充分,挑了五月十二那天启程进京。

    林氏把人送走以后,免不得又失落一番。三个自幼在她身边长大的孩子,一转眼都长大成人了,家里这一小片天地,已经不够他们施展拳脚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

    都说儿子们长大了,出息了,她该适时的放手了,可是谁又能知道她这个当娘的,心里有多惦记孩子们?

    周小米懂林氏的失落,便想方设法的安慰她,还让老五,老六,到她身边凑趣!私下里没有人的时候,还悄怕跟她道:“娘,二哥进京是好事,咱们家早晚都是要回去的,您愁什么呢!”

    林氏长叹一声,是啊,她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离开生她,养她的地方,去汴京生活。

    汴京城啊!那对她来说,是多么陌生的地方啊!

    五月中旬,宋氏再次去了宝刹寺,这次她不是一个人去的,而是由她女儿周婉琼陪着一起去的。母女二人坐的轿子刚从周府出发,那边马氏安排的人就跟了上去。

    马氏早就觉得这段时间内,府中蹊跷之事太多,这些不寻常的事儿,大多都与宋氏有关。她派人打探了好久,奈何荣寿堂像个铁桶似的,什么消息也打探不出来!

    马氏急得团团转,一颗心像是被猫抓了一样,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她便去探了周幽的口风。谁知一向很好说话的周幽,这次却把嘴闭得像蚌壳一样严实,她旁敲侧击了半天,愣是一个字都没挖出来。

    越是这样,马氏越觉得这里面有事儿,于是让赵嬷嬷去通知她儿子赵大,让他安排人,盯紧宋氏。看看她到底在玩什么花招。

    宋氏早就料到马氏不会安生,不过她去的地方,马氏的人又去不了,怕什么。

    马氏等了半天,结果跟梢的人回来说,宋氏居然又去了宝刹寺!

    宝刹寺不是谁都能去的!

    马氏心存狐疑,不明白宋氏是怎么想的。她要是诚心礼佛,大可以去香火鼎盛的女娲庙,大乘寺,偏偏去宝刹寺。

    宝刹寺里,肯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马氏更加笃定了,自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宝刹寺一趟。

    等宋氏等人从宝刹寺回来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周婉琼毕竟是出嫁的女儿,不好在娘家逗留太久,侍候宋氏梳洗以后,就回了蒋家。

    周幽则是跟同僚小酌了几杯,才坐着轿子晃晃悠悠的回府。

    周幽进府后,没有去正房,而是像以前一样,转身去了西跨院。

    马氏也早就派人等着呢!

    等周幽一进屋,少不得要换衣裳,擦脸,递醒酒汤。等周幽安稳歇下来的时候,已经过去小半个时辰的时间了。

    马氏只道:“老爷最近一直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可是衙门里又有了什么棘手的事情?”

    还能有什么事?

    受春闱舞弊泄题案一事影响,他现在还战战兢兢的呢!礼部要主持年底的恩科,自然不能再出岔子了。还有就是武举之事,一帮大老粗在朝堂上瞎掺和,兵部自己摘不定,就把他人礼部拖下水,这叫什么事儿啊!

    周幽一向是大男子主义惯了的,朝堂上的这些事儿,又怎么会跟马氏说呢!

    他有些心烦,就敷衍道:“左右不过是那些事儿。”

    马氏见他有些不奈烦,心里暗喜,道:“今天姑奶奶回来了,不过没待多久……”

    “好好的,她回来做什么?”哪儿有外嫁的女儿见天往娘家跑的?

    “姑奶奶也是一片孝心,陪着夫人一起去上香。”

    上香?

    周幽的脑中一下子就闪过宝刹寺三个字!

    好个宋氏,魔障了不成?

    周幽眸子里藏着火呢,口气也冷硬起来,“夫人去的哪家寺庙?”

    “宝刹寺。”

    府里的马车调配都有记录,不管谁用,都会记上一笔,一查就知道了。所以这事儿根本瞒不住。

    果然,周幽的脸色很难看,眼底似乎在酝酿着什么情绪似的。

    马氏就趁机道:“老爷惜怒,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只是妾身想着,那宝刹寺到底不是寻常寺庙,夫人也是有了春秋之人,加上之前一直病着,会不会被人骗了而不自知啊!现在那些个和尚,有几个是真正的得道高僧?还不是想着多说些好话,让大伙往外掏香油钱?”

    周幽的脸色就更黑了几分。

    冯氏就道:“您消消气,千万别不管不顾的去质问夫人!说到底,夫人也是个命苦的人,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吃斋念佛的,求的也不过是咱们一大家子的安稳罢了。”

    周幽就想起宋氏说起嫡子未死之事。

    简直是荒谬透顶!糊涂至极!

    宋氏要是有马氏这般识大体,何以他们夫妻多年来一直不睦?

    宋家人,骨子里就淌着倔强又骄傲的血,可笑,可怜!

    周幽嘴上没说什么,可是脸色却说明了一切。

    马氏暗喜,却犹豫着道:“不然,改日妾身去那宝刹寺瞧瞧,看看里面到底是个什么光景。只怕妾身人微言轻,有心想为老爷,夫人分担,却没有那个能力。”她在暗示自己想去宝刹路,可惜没有门路。

    周幽眼眸微暗,浑浊了些许的眼珠微微转动,不知道在想什么。

    马氏也不也说话,就在一旁等着他示下。

    “嗯,最近天气不错,改日,我亲自去宝刹寺走一趟,跟杜,范几位大人同行,就当是踏青了。”

    马氏万万没想到,等着她的,会是这个结果!(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 再问

    马氏万万没想到,等着她的,会是这个结果!

    老爷不是应该思忖一番,就顺势答应她的要求,顺便替她打通关节,然后让她去宝刹寺探查一番吗?怎么信口胡诌,说起天气不错,要去跟同僚踏青的事情来了?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老爷刚才说了什么?他要自己亲自去宝刹寺走一趟!

    难道宋氏去宝刹寺的目的老爷已经知道了?

    可是他为什么要防着自己呢?

    难道说这二人有什么心照不宣的秘密不成?

    马氏的心里忍不住发酸,脸上却适时的表现出了一个万幸的笑容,“有老爷亲自出马,妾身也就放心了。”

    周幽没说话。

    马氏就换了话题,跟他说起了别的事。笑意盈盈的马氏,其实差点咬碎了自己的一口老牙,可是她得装成什么都在意的样子!

    翌日,周幽就找了个借口,中午喝酒的时候,跟同僚们说起了宝刹寺的事。

    大家为了讨他欢心,就顺着他的意,七嘴八舌的说起了宝刹寺的事儿。

    没一会儿的工夫,周幽就把宝刹寺的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晚上散衙的时候,他就喊了自己的两个心腹幕僚,在书房里密谈了一番。

    第二天周幽沐休,带着几个幕僚,贴身的随从去了宝刹寺。

    宝刹寺,确实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其实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愿意到这里来!大概是因为那个传说的关系,不少人都觉得这里晦气,是个是非之地,所以真要是拜佛烧香,人们都会选择别的香火比较旺盛的寺庙,而不是到宝刹寺里来。

    不过,宝刹寺里能人多,到这里当和尚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周幽到了山门前,让人递拜帖。

    这是宝刹寺的规矩!跟其他大开山门的寺庙比起来,宝刹寺的规矩比较多,你想进来,就得按照人家的规矩办事。

    小沙弥接过拜帖,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然后关上了角门。

    周幽就站在宝刹寺门前,环看四周景色。

    远处青山环绕,近处绿树成荫,眼前的景色,就像是一幅山水画一样,让人觉得心情瞬间明亮飞扬了起来。

    山里空气清新,里面似乎夹带着一股松脂的味道,带着一股冷冽的气息扑面而来。山林深处,不时能听到鸟鸣之声,更为此处添了几处野趣。

    周幽觉得后背冷嗖嗖的,环山抱水的地方,一般都比较有讲究。这地方或许真是煞气太重吧,不然青天白日的,他怎么有了打冷颤的感觉呢!

    等了大概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角门吱呀一声被人打开了。

    方才接帖子的那个小沙弥去而复返,依旧双手合十,朝着众人行礼道:“施主久等了,请跟我来。”

    众人拾阶而上,从角门进了宝刹寺。

    宝刹寺,确实与别的寺庙大有不同。

    此处环境幽静,寺庙之中并没有前来祈福敬香的香客,各厢房处都是一副门窗紧闭的状态。整座寺庙都静悄悄的,听不到钟声,听不到梵音。

    寺院内,古树参天,静得有些渗人。

    一行人步履匆匆,跟着小沙弥绕过大殿,往后面的厢房走去。

    这边有禅室,都是给香客们歇脚用的,能来宝刹寺的香客,一般都非富即贵,平民百姓们就是有心来,只怕也进不了这个门。

    小沙弥将众人引起一间禅室,然后道:“诸位施主稍事休息,小僧去去就来。”

    禅室环境整治,清幽,摆设倒是中规中矩,跟其他寺庙的禅室没有什么不同。

    小沙弥捧了茶和点心来。

    跟着周幽来的随从,就走到禅室外面,警戒起来。

    两位幕僚知道周幽来此是有事,故而只道:“大人,属下们四处瞧瞧去。”

    周幽点头,道:“这宝刹寺不比旁的地方,切勿四处走动。”

    二人心知肚明,行礼退了下去。

    不一会儿外头有人诵了一声佛号,推门而入。

    来人是一位中等身材,面庞微黑,留短须,长相很不起眼的一位大和尚。此人年约四旬,眉目慈善,双眼中透露着几分看透世事的精明。但是目光并不犀利,反而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慈祥之意。他身上穿着寻常的麻灰色的僧衣,胸前挂着一串发亮的佛珠,头上并没有戴僧帽,头上的六个戒疤清晰可见。

    周幽并未起身,只是一边上下打量着着来人,一边将身上的官威释放出来。他在官场足有三十年的时间,如今也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之人,很少有人能够不惧他身上的这种气势。

    这算是下马威吗?

    慧心大师诵了一声佛号,神色无异的走到周幽身边。他似乎并没有感受到来自周幽身上的威严和压力,反而镇定自若的打量周幽。

    两人对视片刻,慧心诵了一声佛号,问道:“施主可是姓周?”

    周幽这才起身,“正是,见过大师。”

    二人随即落座。

    周幽暗想,此人果然有两把刷子,别的不说,光是这副长相,光是这一身的气派,就让人觉得他是个得道高僧。不知底细的人,很容易就被他哄骗了过去!这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当真比一般小庙里的主持还要有派头,更像是精通佛理的人,也难怪宋氏对他推崇备至,连王夫人都找他批流年。

    “阿弥陀佛,施主是大善之人。”

    刚见面,就信口开河了。他可不是无知妇孺,被夸赞两句,就晕了头,搞不清事情的主次了。

    “何善之有?”周幽含笑不语,一副要搞事情的样子。

    慧心大师一直都是那副让人看不透的样子,明明其貌不扬,却给人一种很高深莫测的感觉,好像他的每一个表情,都是富有深意似的,让人不由得暗暗揣测。

    “施主背部平阔厚实,圆厚如团扇,乃是多福少灾,大贵之体象。施主印堂平满,眉头宽平,鼻直且不偏斜,眼睛细长,乃是福贵高位之显现。施主好福气,是位居高格,多子多孙,长寿之命。”

    哼!

    周幽冷哼一声,好个油嘴滑舌的和尚!

    他六部尚书的身份摆在那里呢!大和尚明明知道了自己的身份,却还说这么一番话,不是马后炮,给人戴高帽还能是什么!

    “大师高见,恕在下不敢认同。”

    慧心脸上神色不变,问道:“施主有话不妨直说,老纳洗耳恭听。”

    周幽不徐不疾的道:“我的身份,很多人都知道,包括大师在内。”他说完这句话,就朝慧心看过去,似乎在征询他的意思。

    慧心点头,双手合十,道:“正是。”

    周幽才又道:“说句狂妄一些的话,老夫如今勉强能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之人,正应了大师那句‘福贵高位’的话,但是,多子多孙……呵呵。”说到最后,周幽苦笑一声,他有些自嘲的道:“不怕大师笑话,老夫只有两个儿子,孙子嘛,勉强算得上有一个。”可惜是个半傻。

    这件事,也不是什么秘闻,汴京城有点声望的人家都知道!当初这件事儿刚传出来的时候,他可是成了不少人嘲笑的对象,都说是祖上做了缺德事,才会有这个报应。特别是他的那些政敌,简直想利用这件事情把他弄死!幸亏他平时行得端正,坐得直,没有让对方抓到什么要命的把柄,这种所谓缺德事,也不是什么能证明人品性的证据,否则的话,他能不能活到今天还得两说呢。

    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