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佳肴记-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句话说,古人都讲究落叶归根,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愿意离开故土,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存。家里有粮有田,谁还愿意去当那个不被人待见的外地人啊!只有活不下去了,才会一路乞讨,往有活路的地方走。老天爷不把人逼到换子而食的地步,谁还愿意当流民,当暴徒,为了一口吃的跟人拼命呢!
周小米觉得,这次的雪灾完全没有林氏想得那样可怕。首先,在这之前的几年,粮食大丰收,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或许也有条件特别不好的人家,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是周小米相信,这样的人家并不多。而且眼下刚过完年,家家户户的年货都还有剩余,都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再说,除辽东府,只怕别的地方也没有这样大的雪,现在又是冬天,瘟疫啥的也流行不起来,日后等雪停了,朝廷一准能派人来,到时候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没等暴徒闹起来,日子就能正常了。
周小米怕林氏忧虑过重,再忧心出什么毛病来,连忙把自己的想法跟她说了。
林氏听了,果然觉得内心的郁闷被排解了不少。
周小米就又道:“娘,你要是还觉得难受,到时候可以设一个粥棚,让我大哥他们出面施粥,反正咱家粮食也多,捐出一些来,就当是给子孙后代积德了。”
林氏从来没想过这些事儿,听闺女这么一说,倒是觉得不错。
“对对对,还是小米想得周到。娘跟你说,老一辈人都说啊,这冬天里头,一碗热水就能救人一命!那些没饭吃的人,要是能吃一碗热粥,没准儿就活过来了。”
周小米点头称是,“行,娘,你不心疼就行。”
林氏瞪了她一眼,道:“粮食和人命哪个值钱?娘难道连这点账都算不明白?”看样子心情确实好了不少。
周小米就笑,“娘,你是最好的,你最好了。”
次间里顿时响起了笑声。
早饭过去,林氏和李嫂,顾氏三人带着老五,老六在厢房里玩,把次间让出来,留给周小米他们议事。
周小米说的还是雪灾的事,她觉得,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好机会。
“大哥,雪一停,乡亲们必定会上街,或是修葺被雪的压坏的房屋,或是买粮。我猜想,应该会有一小部分的人衣食没有着落。你想,咱们镇上平时就有不少穷苦人,这个年又是雪又是风的,对他们来说,怕是不好过。我看不如由你和二哥出面施粥,年轻力壮的可以雇来帮忙清理镇上的积雪,或者是帮着乡亲们修房子,工钱我们出。”
周翼兴双眼冒光,朝周小米竖起一根大拇指道:“小妹,高啊!”虽然搭了一些粮食和工钱,可是却能为周家扬名,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具体方案,大哥你们两个自己定。”
周翼虎点了点头,“雪一停我们就动手,确保抢在别人前面。”这个机会,稍纵即逝,必须得抓住了。
当然,他们现在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将来回汴京做打算。
周翼兴又道:“唉,小妹,这事儿光咱们三个玩,不带着老三,不好吧?”
“三哥才不会那小心眼呢!现在对他来说,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读书,二月的春闱对他来说,很重要。对我们全家来说,更重要。”
“我知道,只是老三把自己关在屋里,不眠不休的看书,不会出什么事情吧?”周翼兴也是担心自己弟弟的身体,虽然他的病早就好了,但是万一再累犯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提起这个,周小米倒是有些心虚。
周翼文已经好几天没出屋了,每天关在房间里苦读。为了能让他的精力,体力都能跟得上,周小米特意亲手做汤给他送去,以保证他的营养。当然了,汤里是加了料的,仙府小筑中的灵泉水,有明目醒脑,提神解乏,增强记忆力的功效。这个时候不拿出来给周翼文喝,周小米会抱憾终身的。所以她借着给周翼文做汤的机会,直接拿灵泉给周翼文煮汤喝,结果就是周翼文每天只休息一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除了吃饭,上茅房,都用来看书了。关键是他自己不觉得累啊,反而觉得文思泉涌,浑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看在别人眼中,这种情况可就有些不太正常了。
“三哥心里有数,他不会逞强的。二哥,我可提醒你,别拿乱七八糟的事情去烦三哥。”
周翼兴连忙道:“我知道,你放心吧!”时间紧迫,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若是这个时候他还分不清轻重缓急,那可就是太糊涂了。
“行!那你们商量着,我去给三哥做好吃的。”周小米也知道,二哥虽然是个活泼的性子,但是不会在这个时候玩闹,所以还是比较放心他这个人的。
周小米起身往厅里走去,周翼兴在她身后嚷嚷着,“多做一口,你还有二哥呢!”
周小米不打算理他,直接穿好披风,带着丫头们往小厨房走去。
小厨房里的食材十分齐全,一点也不输给大厨房。每年入冬的时候,周小米都会在这会儿做一些好吃的,给老五,老六加餐。
不一会儿,小厨房里便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没过多久,又传来了让人垂涎欲滴的饭菜香味儿。
周翼文的营养餐,新鲜出炉了。当然,也少不了周翼虎和周翼兴的那一份。
初三这天傍晚,雪势渐小。
林氏喜得说了好几句“菩萨保佑”之类了话。
到了夜里,下了几天的雪终于停住了。不过天气也更冷了一些,完全不像是要立春的样子。
初四这天早上,久违的阳光终于钻出云层,洋洋洒洒的落了下来。虽然天气很冷,但是阳光照在身上,还是挺暖和的。
镇子上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
不管怎么样,雪总算是停了,再这样下下去,很多人都要撑不住了。
街上弥漫着一股萧条的味道,完全没有往年年后的欢快气氛。不少人都开始自发的除雪。没办法,大雪把门都堵住了,不想点办法把雪清了,人都出不去屋了。
镇子西边的平民巷子那边,好多人家的屋顶都被压坏了。没办法,家里的房子本来就不结实,被大雪这么一压,直接就报废了。
家里冷得厉害,柴火也烧完了,米缸也见底了。本来就艰难的日子,被大雪这么一压,眼瞅着就要垮了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灾
镇子西边的刘大壮,看了看躺在炕上的老爹,看了看躲在媳妇怀里饿得直哭的小闺女,当下蹲到了地上,眼圈红了起来。
怪他,没本事啊!
家里本来就穷,除了这两间破旧的老房子以外,再也找不出啥值钱的东西了。家里没有地,吃粮吃菜,都得花钱买。全家老的老,病得病,全指着他这一个壮劳力去外头做零活,打短工过活。
要过年的时候,他揣着二百多个大钱进了家门,先给老爹抓了两副药,又买了点年货,买了点粮。想着跟家人过个年,等过了初五他就出去找活干,再挣钱。本来挺有奔头的,可是这一切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打乱了。大雪把房子压塌了,好在家里是两间房,塌了一间,可以挪到另一间去住,挤一挤,更暖和。可是刘大壮现在愁啊!天气这么冷,家里没炭也没米了,老爹还在床上病着呢,大雪堵门,出都出不去,他上哪儿去挣救命的钱去?
“妞子她爹,要不,咱上邻居那借点米?”刘大壮的媳妇王氏,是个非常脸小的人,平时说话都是细声细气的,一提跟邻居借粮,脸就先红了。
“跟谁借啊!大家都是啥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家里有老有少的,这种天气,唉……”你让他咋张那个嘴嘛。
王氏低头看着怀里饿得直掉眼泪的孩子,眼圈也红了。
家里就剩下两个地瓜了,那点东西,根本不够四口人吃的,况且老人还有病呢,这可咋办才好?
就在这时,门外有人道:“大壮,大壮在不?”
“好像是李大哥。”王氏擦了擦眼泪,推了刘大壮一下,“你出去瞧瞧。”刘家人口简单,夫妻俩又都是老实性子,平时跟邻居们相处的不错,所以王氏想这会儿有人上家来,指不定有啥好事呢。
刘大壮叹了一声,起身迎了出去。
“哟,李大哥,过年好。”两个人在刘家的灶间碰了面。
“兄弟,别说那些没用的了……”李大哥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长得结实,平时说话就是个大嗓门,为人实在,热情,与刘家相处的十分不错。
“我问你,你家是不是没米下锅了。”
刘大壮很尴尬,这种事情,谁也不想对别人说。可是家里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他又了解李大哥的脾气,故而迟疑的点了点头。
“唉,这雪下的不是时候,我来的时候,看到你家房子好像也塌了。”
“李大哥,唉,都是我没本事啊!”
“兄弟跟你说,大家都一样的,没谁会瞧不起你。不过,我来是跟你说重要事的,镇上富户周家,在街上立了个粥棚,正在施粥呢!你赶紧,让弟妹抱上孩子,拿上碗,去领粥去。”
“施粥?”刘大壮有点懵了。
“啊!可不是嘛!你还愣着干啥啊,麻溜的。”
刘大壮这才反应过来,谢过李大哥,转身进了屋,带上媳妇,孩子,拿上家里的粗瓷碗,领粥去了。
许多像刘大壮一样的穷困人家,都在初五这天早上,跟刘大壮一样得着周家在镇上施粥的消息。
人们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拿着碗,朝东市走去。远远的,就看到了周家设的粥棚。黑色的毡布被几根木棍撑起来,搭成了一个临时的棚子,几口大锅就支在周家豆腐铺子和熟食铺子的门口,冒着滚滚的热气,很打眼。
周家铺子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人们都伸着脖子,朝那几口大锅张望,想知道到底是不是在发粥。
不时有米香味儿传来。有人一边走,一边喝粥。吞咽的声音更加刺激了人们饥饿的肠胃。
站在队伍里的刘大壮轻声对白氏怀里的闺女说,“妞妞,等会儿你就能喝上粥了,乖乖的啊!”
瘦弱的小女孩乖巧的应了,大眼睛里写满了期待。
动队慢慢的移动,很快轮到了刘大壮他们。
刘大壮颤巍巍的把碗递了过去。
他拿的是家里的大瓷碗,那种宽口,深底的碗,能装。刘大壮有些不好意思,可是这个时候,能多装一口就是一口啊!
“你叫什么名字?”
刘大壮一愣,不安的看了一眼自己面前一身贵气的少年,战战兢兢的道:“小的叫刘,刘大壮。”
周翼虎是个不苟言笑的性子,他没把身上的杀气放出去,就算得上是平易近人了,根本不可能冲着陌生笑。
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上去不那么严肃,“我看你身子骨还算结实,有没有兴趣加入除雪维修队?”
“什,什么队?”刘大壮一头雾水。
“是除雪难修队,主要是帮着清除这镇上大小道路的积雪,还有就是帮忙修葺一些被雪压坏的房屋。如果你肯来,我们可以发给你工钱,要粮食还是要钱,都行。”
还有这样的好事?
王氏看着傻掉的刘大壮,连忙抻手捅了捅他,“他爹,你傻愣着干啥,赶紧答应恩人啊!”
刘大壮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给周翼虎鞠躬行礼,“谢谢恩人,我愿意。”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他这算是找到活干了啊!
周翼虎让人给他盛粥,还道:“你可以到那边登记,随时可以过来干活,每天干完活后,都有人给你结工钱,要粮,要钱都行。”
刘大壮又千恩万谢了一番,捧着粥碗飘飘忽忽的离开了粥棚,到了隔壁做了登记。
王氏也领了粥,找到了刘大壮。
“他爹,咋说的。”
“回,回家说。”他还是像往常那样卖力气,帮着清雪,修屋顶,做一些体力活,每天就可以领半斤米,或者等价的钱。那可都是新米啊,白花花的,就是过年也吃不上几顿的米,居然每天可以领半斤,足够全家人每天吃了。要是省着点吃,还能有剩余。
跟刘大壮有同样心情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不少像刘大壮一样的壮劳力,都怀着感恩,激动的心情报了名。
也有人不理解,周家图什么啊!
那上好的,白花花的大米,就这样便宜了与周家毫无相关的人。雇那么多人去清雪,修葺房屋,出工出料的往里面搭钱,图什么呢?
有人看得明白,便道:“你不懂,周家现在不缺钱,缺的是名声,要的是名气。”
是啊,周家要的是名气,想要一个好名声,这对他们将来做生意都是极有力的。周家缺,林家不缺吗?赵家不缺吗?
都缺。
可惜啊,凡事都要讲究一个抢占先机。等林家集镇上的其他富商反应过来时,周家招募的工人已经将进出林家集镇的道路积雪清除掉了。天气冷,积雪一时半会儿化不了,周家就让人用马车将雪拉到镇外的荒地上,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解决了民生问题,可以算得上一举两得。
而且有心人一打听,还发现周家把镇上的两间破庙收拾了出来,门窗都已经修好,有了挡风挡雪的能力,空地上多了许多干稻草,木板,屋里还有炭火,热水,为的就是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
粥棚那边还在继续施粥,听说粥很稠,跟以往稀得似米汤一样的粥完全不同。
当然,雪灾没有林氏想象的那么恐怕,影响不算太大,暴民的事情自然没有发生。周家的雪后工作没做几天,朝廷就派人下来了。
当朝廷派发下来的赈灾粮发到林家集的时候,那些衙门里的人惊讶的发现,林家集镇似乎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似的,道路畅通,没有发生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更没有因为堆积积雪而发生口角的问题。镇上干干净净的,完全没有雪灾后该有的样子,一些破损的房屋好像也被人自发的修好了,人们脸上都带着感激的笑容,没有因为大雪的问题,饥饿的问题,发生什么抢,偷之类比较恶劣的事情。人们没有颓废,街道上甚至看不到流离失所的人。
好奇怪,雪灾来得突然,别的县,镇都被打得措手不及,灾后情况非常不好,怎么林家集镇就这么特殊呢!
当头头的就派手底下人打听去了,这一打听,自然就把周家给打听出来了。
周家人心善,施粥,雇人帮着清雪,修葺房屋等等的事情把那个头头弄一愣。
无奸不商啊!这年头商人的觉悟都这么高了?
再一查,可不得了。
这周家,有三个不得了的儿子,两个是举人老爷,其中一个还是解元公!另外一个则是禁军营的人,听说还是个卫队长,从七品。
难怪,能为朝廷分忧解难呢!若是所有的商人都有这种觉悟,朝廷也就省心了。
这事儿,得如实上报,不为别的,就为这一趟走的神清气爽,没看到百姓麻木不仁的苦瓜脸,没听到怨声载道的报怨声。
周家又掏钱,又费力,他们这个名,得扬。
于是乎朝廷派来的人,跟县衙的人为了周家的事儿,碰了碰头,两边的人似乎都觉得,这是个好事。一家出了两位举人老爷啊,那是啥样的前途?周家的将来,恐怕不好说啊!现在巴结,总比日后溜须拍马好吧?况且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很快,就有人找上了周家,周翼虎代表周家,出来跟那人见了面。
来找周家的人,正是朝廷派下来体察灾情的官员之一,他来首先是肯定了周家做出的贡献,其次是想向周家人透露,自己会与黑河县令交涉一下,拟一个为周家请功的折子上去。当然,像这种地方上的小事,基本上劳动不着上头那位的大驾,不过周家的所作所为,确实起到了表率作用,到上头走个过场,让上面的人对周家有个印象。毕竟像周家这样一门双举人的人家,想让人忽略都难。
周翼虎是聪明人,好歹他也算是混迹官场的人了,这点话再听不明白,在汴京城的这几年,他就算是白待了。
周翼虎客气了两句,然后把人送出了门。
他还真是客气了,一点要“意思”的意思都没有。
周翼兴过后问他,“大哥,你就没想着跟人家意思意思?”塞钱的意思。
“凭什么?”周翼虎拿眼睛斜他,道:“这种情况下,谁敢意思谁就是找死。别人要不给你捅出来,算你小子命大,而且你就算意思了,他们也未必敢要。”遇到大灾的时候,你还敢跟官员意思意思!除非是不要命了!当今圣上最恨的就是这种发灾难财的人,要是被有心人捅了出去,那可是掉脑袋的事。就算你周家没做啥十恶不赦的大坏事,但是你敢这么顶风作案,就得有随时被抄家掉脑袋的觉悟。
古代律法就是这么规定的,皇权大过天!皇上说杀,哪个敢留?
周翼兴细细的琢磨了一下,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呢!原本不怎么重视这些弯弯道道的周翼兴,也开始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出去看一看的念头,就更强烈了。
没过几天,艳阳高照。
街上又热闹起来,好像一点也没受影响的样子,大家正在准备过正月十五呢!这对于百姓们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
不过,街上的气氛有些奇怪。
过节,特别是像上元节这样重要的节日,各家各户肯定是要庆祝一番的。中国人的庆祝方式,也就是讲究一家团圆,坐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的购买力都是十分强悍的,不说别的,元宵总得买上一些吧,熟食总得买点吧?就算老人不吃,还有孩子呢?总得切几个钱的。
今年人们也不例外,百姓们揣着自己的辛苦钱,小心翼翼的挑选着自己要买的东西。只不过,正泰兴门前冷冷清清,完全没有光顾的样子。
反观周记熟食铺子那边,倒是生意兴隆,不少人宁可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别人家去买。
而且周家豆腐铺子的生意也出奇的好,人们好像就认准了周家似的,就乐意去他们家花钱。
林家铺子里的两个伙计悄声聊天,“你说周家怎么突然就火起来了?”铺子里生意不好,摘得他们这些伙计的收入都下降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 周家,林家
林家铺子里的两个伙计悄声聊天,“你说周家怎么突然就火起来了?”铺子里生意不好,摘得他们这些伙计的收入都下降了。
“也不是突然火起来的。”另一个伙计用十分神秘的口气跟自己的同事道:“周家的熟食店刚开起来的时候,就把咱们的生意抢了。刚开始大伙还想等着看人家笑话呢!觉得周家想跟咱们东家抢生意,肯定没戏啊!别的不说,就说咱们正泰兴的这块招牌,那可是老字号,有多少做熟食的,都败在了这块招牌下面?”
另一个伙计深以为然,他来的时间短,不知道这么多事儿,现在听了前辈的话,顿时觉得对方懂得很多,很有道理的样子。
“不过,人家确实有两下子,铺子不但没倒,反而越来越兴旺。”
“唉,哥。不对啊,我记着我刚到铺子里的时候,周家也没火成现在这样啊!咋过个年的工夫,咱们店里都没人来了,他们那儿呢,像是不要钱似的。”
那个伙计看了他一眼,又谨慎的四下看了看,才道:“这不嘛,前段时间下雪,人家周家又是施粥,又是给那些穷苦人找活干,发粮发钱的,对吧?你说那些人能不念着人家的好吗?”过节的时候不去别人家买东西这事儿,也就说得过去了吧!
那小伙计点了点头,“也是!”危难的时候被人拉了一把,肯定得记着人家的好啊!要是转过头就忘了,那不成了忘恩负义的人了吗?
两个伙计的悄声议论,让顺道过来查看店铺经营情况的林胜听了个正着。
跟在林胜身边的陈掌柜一脸的尴尬,恨不能打个洞钻进去。
林胜虽然没有当场发难,可是黑着一张脸,任谁都能看得出他此时的心情。
陈平很郁闷,觉得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林家的根基在林家集镇,执拗的林家人认为,这里不仅仅是林家发迹的地方,更是他们林家的风水宝地。所以他们认为只有林家集镇的生意红火,林家的生意才会真的一直红火下去,林家的事业才会一直顺遂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林家虽然发达了,但是却不愿意搬离这个小地方的原因!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可谁成想竟然冒出了一个周家!
有些人家发迹起来,是需要积累的,好几代人不断的努力打拼,才会形成一个殷实的经济环境,才会成为有实力的富商。
可是周家呢!说他们是一夜暴富也不为过啊!这才几年的工夫啊,人家就已经发展成可以与林家比肩的地步了。本来两家的实力也算是旗鼓相当,要真是较起真儿来,无论在实力,人脉上头,林家还是要压周家一头的,毕竟几代人的努力在那里摆着呢!周家就是骑马追,也撵不上人家啊。
可是仅仅一年时间,全变样了。
林少爷中举的消息传来时,林胜是非常高兴的。林家世代经商,不是没想过用读书这条路来改换门庭,只可惜林家香火本就不旺,传了好几代都没出一个读书的苗子,所以到了林玉风这儿,林胜可谓是想尽了办法,无论如何都都要让儿子走上读书这条路。
事实证明,林胜的眼光不错,林玉风也是个争气的,十二岁就中了秀才,如今又中了举,可算是为林家扬眉吐气一回。
林少爷中举一事,让整个林家人为之沸腾了!一个举人老爷,代表了什么?林家有了林玉风,就等同于有了一把利剑啊!对付起生意上的竞争对手,那还不容易吗?
当然,林家已经把周家当成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了,所以林胜觉得他要利用好林玉风这个举人的身份,借以打击周家,让他们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可是结果呢?
没等林玉风中举的消息完全公开呢!那边有差官敲锣打鼓的往周宅去报喜了,一打听,好嘛,人家周家不但一门双举人,考中了两个,而且其中还有一个是解元公!!!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林玉风虽然很出色,但是一个二十岁的举人和一个十六岁的解元公,哪个更有前途?瞎子都看得出来吧?
于是乎,林胜想借着儿子举人的名头,打压周家的打算还没开始实施,就已经胎死腹中了。
林胜为了这个事情,可是郁闷了好一阵子。好不容易振作起来,想出了一条好计,准备给周家上道大菜,让他们好好尝尝,谁知……
出师未捷身先死!那个孙道石,比想象中还要笨一些,做假账居然让人发现了,幸亏他还算识相,并没有把林家人给供出来,否则的话,事情就不好收手了。
因为这个事儿,林胜都没心思过年了,越看周家越来气!
气啥?
气人家生意好吗?
是,也不是。
林胜是觉得,周家人的命太好了。虽然前几年一直在走背字,可是人家现在缓过来了啊!家里兴旺起来了,人口也多,孩子们个个能干。不像他们家,总共就一个儿子,一个闺女。
儿子比不过周家的倒也罢了,谁让人家周家儿子多呢!可是闺女呢,同样是一家一个,结果还是比不过人家。
林胜心里这个郁闷啊!当下啥心思都没有了,转身就带着人回府了。
白氏正在府中料理庶务呢,结果听闻林胜回来了,脸色还不大好看的样子,当下便忧心了起来。
最近老爷的心情一直不太好,整个人也因为操劳过多而显得十分疲累。这会儿正要过节呢,别在这个当下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来年一年都晦气。
白氏将手里的事儿全都放下,想着一会儿好好跟林胜说说话,总不能让他把啥事都憋在心里头啊。
正想着,林胜就大步走了进来。
白氏连忙让人给林胜打水擦脸,又差人将灶上温着的炖盅给端了过来。
林胜的脸色很不好看,白氏想了想,就将厅里的下人都遣了出去,自己亲自服侍林胜。
“老爷,脸色怎么这么难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白氏轻声询问道。
“哎!夫人,我现在就是后悔啊!”早知道周家的人会这么厉害,当初他就应该使出非常手段来打压,而不是给他们一点点强大起来的机会。又或许知道了周家闺女的本事后,他们如果能正确对待,许给她一个正妻的位置,也许情况又不一样了吧?
周家可是出了两个举人啊!和这样的人家结成了姻亲,对林家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啊!
林胜倍感遗憾,如果当初他们不自作聪明的话,那么眼下的情况是不是又会有些不同了呢?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明明白白的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上。
林胜这个人,虽然也挣脱不开封建礼制下一些大男子主义的特质,但是总体来说,还算是个不错的人。跟那些有事没事就冲媳妇发火,喜欢推卸责任的男人比起来,他还算是个好的。至少他不觉得当初的事儿全是白氏的错,他自己也有错,错在目光短浅上。
早知道周家有今天,就让儿子娶了周小米又有什么关系?她虽是农女出身,可是懂得东西却很多,要是当初她嫁过来了,没准现在周家的暖锅店,就姓林了!
林胜悔不当初,脸上的颜色更难看了几分。
白氏大概能猜到一些林胜心中所想,提起空上,她又何尝不觉得后悔。只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当初他们瞧小了周家人,这是事实。本想着以周家的实力,想要跟他们正面打擂还要许多时日呢,谁能想到,五年的工夫,一切都变了。现在的周家,可不是的那个周家了,一门双举人,这搁到哪儿都是值得颂扬的事情。
“事情已经发生了,还想那么多干嘛?周家不好相与,以后咱们远着他们就是了。”白氏说完这话,突然停了一下,像是不敢相信这话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的一样。
也是啊,她嫁到林家这么多年,啥时候让林胜朝别人低过头啊!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低头,也得对着上位者低头,对着权贵低头,周家算是什么东西!
这话,她也就在心里想想,是绝对不敢说出口的。没有人比白氏更清楚,为什么周家要大张旗鼓的与林家对上,甚至不惜得罪他们这个地头蛇,也要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