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剩女甜园-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氏对二人一下午的结果很是满意,本来想把鲶鱼养起来,过些天再吃,可一听林雨说鲶鱼是吃肉的,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一股脑地就都炖了,这下子连着土豆,一共炖了大半锅,直吃得大伙儿翻着肚子在炕上直哼哼。
隔天一早,还没待林雨起床,两个大嗓门特意压低了的嘁嘁喳喳声就在屋外响了起来。
“还睡着呢?”
“是啊!”
“要我说,这当姑娘的都懒,哪像咱们这成了婚的,天天伺候老的、照顾小的,想多躺一会儿,还要想想家里有没有存粮,想着今天帮人纳个鞋底、明天帮人摸(孵)几个鸡蛋,多少挣点,也让咱家里的爷们儿少受些累。”
想着人家是在议论自己起得晚了,林雨赶快起身,抓起衣服穿了起来。
“她才回来,可能多少还不适应。”
“还不适应!都回来几天了!你家那口子今儿天不亮就和我家的一起去山上打猎了,你看,这太阳都要出来了,竟然还躺着!真当自己是老姑娘了,放眼十里八村,哪有这么大年纪的还赖在哥哥家的?我说,她有没有交给你们些银钱?”
“你看你说的,我这当嫂子的怎么了,这么两天就问她要钱,像是容不得人似的。”
“合着你们就让她白住?人家当这么多年宫女,身上还能短了银钱?”
“太福他爹没说,我也没法提这事儿。再说,她住在这儿,将来我们也是得收彩礼钱的。”
“哼哼。哎,我说,你昨儿看没看到大新媳妇带了对银耳环?哎哟,我是除了新媳妇,没看到谁家娘们还能戴上银耳环的!”
“大新家自打嫁了小妹,这生活真是不同了!”孙氏接口道。
“可不是,人家小妹嫁给了有钱人,家在县里有个店铺,别提多威风了!连带着大新媳妇都能戴上首饰,你看看人家那嫂子当的!”
“哎呀,烦死了!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太财一个骨碌从炕上爬起来,打断了林雨的听话。
“太财起来了啊!”林雨温声道。
“嗯。”太财左看看、右看看,“爹他们走了,又不带我!”太财无比生气。
难怪今早大全天不亮就上山,自己还没被吵醒,原来是不想带着太财,所以一家人都放轻了脚步。
外面的声音还在继续着,林雨问道:“太财,外边的人是谁啊?”
太财听了一下,“是大壮他娘。”
“就是和你一起抓鱼的大壮?”
“是啊!”太财点点头。
林雨有些黯然。她住在这里本就有寄居之感,孙氏再和大壮娘这么说,难免不是在暗示自己。
刚回来的时候,她就看孙氏帮着收拾东西的时候,一直瞟自己包袱里有什么,后来说买了肉,她又一惊。太财进水摸鱼,凉到了肚子,她又说没把鱼拿回来给自己吃。和别人洗衣服的时候,她又不高兴说自己是老姑娘。
其实林雨没怪她,也提醒自己不要敏感。毕竟孙氏只是个农村妇人,没什么世面,一直减省也是为了这个家。自己突然出现,本就让他们措手不及了,她倒是和自己说了想送太福、太财进学,但自己也实在囊中羞涩,就没接这个话茬。
她也知道孙氏一直想让她拿出点银钱给家里的,只是自己总觉得没个银钱傍身,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了,万一出点什么事,自己就更被动了。
其实大壮娘说得也对,这不是现代,爹娘死后的财产是没有女儿的份儿的,即使女儿并没有出嫁。而且这是北方,这里女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因为这里并不流行给女儿添什么嫁妆,都是男方家给彩礼,女方家再给退回去一半,作为一对新人的生活费。有的家大方一些,就退到**成,有的家小气一些,给退回一两成也是有的。所以,类似于林雨这样,尚未出嫁就父母双亡的,父母什么都不会给她留下。而她选择住在谁家,将来的彩礼就要给谁家,这就是她的寄居的生活费。
第六章 郑氏
想到这些,林雨愈发觉得创造财富迫在眉睫。按理说她将来出嫁是可以有一笔彩礼钱给大全家的。但是,一来自己年纪大了,即便自己有在宫里“镀金”,毕竟还是奔三的人了,身体各项机能和小姑娘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凡有钱有势的,谁不想找个年轻又好生养的?这不是现代,不流行什么真爱,她这年纪,给人家当后母都大了,谁又会花多了钱来娶她一个老姑娘呢?二来自己也没什么漂亮的脸蛋,不然也不会在宫里这么多年都是个最下等的宫女,所以找个金龟婿这样的想法,林雨是一点都没有的,她很有这个自知之明。
既然出嫁是个难题,那么孙氏作为不太大方的大嫂,可能会因为大全的面子照顾她一天两天,但时间长了,难保她们这对挂名姑嫂不会起矛盾。她是外人,若因为她给大哥一家带来矛盾,林雨是很不愿的。怎么说,她能回来林家沟,都是因为前主记忆中那残存的一段亲情,而不管怎样,大全一家确实是她在这个陌生世界的一个依傍,但她实在不愿自己成为大全一家的负担。人有脸树有皮,她的骄傲,也不允许自己被人家当成拖油瓶。
但是,凭借一己之力,如何才能赚钱呢?眼下就要深秋了,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收已经过了,在这农村,冬天就已经是闲季了啊,大家都“猫冬”,哪里还会有赚钱的营生呢?
不待林雨从思绪中回来,就听房门一响,却是孙氏走了进来。
“哎呀,你俩醒啦?饭都在锅里熥(tēng热)着,你们洗完脸就自己拿出来吃吧,我要和大壮他娘要上山,把地里剩下的倭瓜慢慢往家里倒腾。”
“倭瓜?”林雨一激灵,问道:“可是那外皮金黄,个头很大的瓜?”
“是啊!”
“咱们什么时候有这倭瓜了?我没记得家里种过啊!”
“也就是这四五年才流行种的。个儿大、好存放、又顶饿,现在都流行种这个!我不和你们说了,我要拿着土篮子先走了。”说着,孙氏利落地从柜上拿着头巾把头发包上,就要去外屋拿土篮子。
“大嫂,我也去帮你!”说时迟那时快,林雨掀开锅盖,拿了一块熥好的玉米面馒头,啃了一口,就要和孙氏出门。
“我也去!”太财有样学样儿,也拿了块馒头叼在嘴里。
孙氏笑笑,“成!那大妹咱们就一起过去!”
大壮的娘已经站在门口了,是一个黑灿灿的三十岁多的农村妇女,看起林雨来,两个眼睛里闪着精明的光,从上打量到下,让人很不舒服。
“郑嫂子!”林雨朝着大壮的娘点头道。村里大多是姓林的,所以大家都称其娘家的姓氏。
“嗯。”大壮娘用鼻音应了一下,又扯了一下旁边的黝黑的小皮猴,道:“这是你雨大姑!”
林雨头上瞬间留下三滴汗,却也笑盈盈地应了大壮那“雨大姑”的叫法。
而郑氏身后,还跟着一个怯懦的身影,比之郑氏母子算是白净了许多,见林雨眼睛直直的看向自己,就郑氏身后又缩了一下。
“这是——”林雨问道。
“这是大壮他小姑姑,叫珊丫头,十五岁了。”郑氏把身后的小姑娘拉了出来,道:“还不叫人!”
“雨姐!”林珊扎着小辫儿,在头上绾着两个包包,眼睛有些小,说起话来,也是怯怯的。
原来林珊也是住在哥哥家的未嫁女,林雨送给了她一个暖暖的微笑。
林珊表情僵了一下,随即嘴角扯了一个弧度。然而还未来得及形成笑容,就被郑氏一个大嗓门打断了。“走吧!别在这门口磨蹭了!”
林雨无奈地笑笑,跟着两位嫂子一起上了山。
因为历云县在北方,靠近胡山国,所以也是山区。这里的村子大多是什么沟、什么岔、什么山之类的。老百姓的除了少部分麦田在山下之外,其余的田地都是临山而辟,走到自家地里,亦要走上一阵子。
这些人都是上山下河惯了的,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依旧脚下生风,只是苦了林雨,在后面赶得辛苦。
“哎,你小姑子这也太娇惯了,这才几步路,还能让咱给她落那么远!”郑氏捅了捅孙氏的胳膊,道。
“大妹你快点,等你倒地方,都晌午了!”孙氏的大嗓门立刻响起。
“诶!”林雨应着,又加快了脚步,其实总共也就落了十步八步,他们说话林雨也都能听见,但还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继续紧紧地跟着。
“我说,孙嫂子,后个儿就中秋了,明儿集市该去买两块月饼了吧?”郑氏边快步地走着,边问孙氏道。
“一到年节,这钱就跟石子儿似的往外掏,不吃还不是那么回事儿!可这一块月饼就要三文钱,能买半斤白面了!”孙氏嘟哝道。
“娘,我想吃月饼!”太财赶紧小跑追上孙氏,嚷道。
孙氏一巴掌拍在太财脑袋上,“一天就知道吃!”
见孙氏又打了太财的脑袋,林雨加快步伐,追上去把太财护在一边,怕他再说出什么惹孙氏生气的话。
“大妹年纪也不小了吧?”
见郑氏明知故问,林雨不太高兴。这天从一大早被她吵醒以来,就觉得这郑氏是个爱搬弄是非的,比自家嫂子的层面高多了,最起码自家嫂子还没她这么明目张胆。
“二十九。”林雨淡淡地答道。
“我就说嘛,你这年纪也不小了,难怪这么护着太财,要知道,你要是早嫁人了,孩子也该有太财这么大了!你看你,长的在咱们村里也是不错的,可不能一直赖在你哥哥嫂子家,女人呐,嫁人才是正经的。就说我们珊丫头吧,夏天的时候订的亲,就因为她一向乖巧,对方喜欢的很,给彩礼就给了五两银子呢!”郑氏得意道。
林雨有些反感,这郑氏怎么就一直鼓动着让她嫁人,倒像是自己吃了她家的粮食一般!
大抵孙氏也是讨厌别人说林雨是老姑娘之类的话,听郑氏又提起来了,立刻又说起别的话题,给岔了过去。
第七章 倭瓜
倭瓜地在半山腰上,山上的气温更冷些,所以远远的就看见已经被秋霜打得发蔫的倭瓜地里,叶子都破败地趴在地上,显得那一个个金澄澄的倭瓜尤为突出。果然这倭瓜就是现代的南瓜!因为倭瓜都是随熟随摘的。这会儿入了秋,秧苗被打死,剩下的也不能再长了,所以就都要收回家。
倭瓜地是新辟的,每家一亩左右。两家的地离了百步远的样子,一到地方,两家人就分列开来。
倭瓜秧苗大,再加上藤蔓到处爬,所以整片地里都铺着交错的瓜秧,看不清是垄台还是垄沟。行走在里面,只能把脚插到一个个空隙中。
孙氏拿着镰刀砍着瓜秧,林雨和太财就负责把倭瓜分到土篮子里。
看着满地的倭瓜秧子,林雨皱眉道:“大嫂,这瓜秧怎么遍地都是啊?”
“倭瓜就是藤蔓的东西,当然遍地爬了!”孙氏大抵是因为郑氏的话,心中还生着气,所以对林雨的态度也不甚友好。
“可是你看,这扑了一地的秧苗,瓜却是很少啊。”
“谁家不都是这样的?咱家还算是好的!肥追得多,瓜长得也比别人家好!”
“大嫂,你看,这个秧,”林雨拿起一根藤蔓,道:“你看这根,这么长,上面一个瓜都没结,白长了这么粗壮!”
孙氏这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道:“咋?你还会种瓜?”
“在宫里的时候见别人给果树去枝,只留下几个枝结果,结出来的果子又大又好吃。如果留着那些枝干,不仅会抢了果子的肥料,还会让全树的果子都长的小而酸涩。所以,种瓜也是一样,留这么多藤蔓,它自然往疯了长,能让瓜吸收的也就少了。”
孙氏上下瞧了瞧林雨,道:“好像是有那么点道理。不过,这些事你要和你大哥说,种地这样的大事,我可不能做主。”
“诶!我回去就跟大哥说。”林雨笑着,其实她这个大嫂也没啥,尖酸了一些而已,也不是听不进别人的话。
“对了,大嫂,这倭瓜咱都咋吃啊?”林雨蹲着往孙氏那边挪了一挪。
“就蒸熟了就吃呗!要么就炖着吃!怎么吃不行?”孙氏又挥舞起镰刀,漫不经心地道。
“那、咱们县里有没有用南瓜做的小点心卖?”林雨满怀希望的问道。
孙氏睨了一眼林雨,道:“能吃上蒸倭瓜就不错了,哪还有钱去买什么劳什子点心!除了过年时候的年糕,成婚时候聘礼里的糕点,我长这么大都没吃过什么点心!再说了,点心多贵!有那钱,多买些米面,多吃点细粮,都烧高香了,还点心!”
“不是,大嫂,你误会了,我是说,如果没有卖的,我们可以做一点,明天去县里卖啊。”
“啥?南瓜还能做点心!”孙氏停止了手里的动作,瞪大眼睛问道。
“对啊!什么点心不都是这些吃的做的?南瓜做的点心,比一般的点心都好吃呢!”林雨微笑道。在现代的时候单身久了,最喜欢研究一些看着漂亮、吃着又好吃的小点心之类的东西,因为工作之余,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供自己研究。
“你会做?”
“是啊!”
“谁家不种倭瓜啊?你确定这东西会有人买吗?”孙氏将信将疑。
“卖不出去咱自己留着吃或者送人都行啊!嫂子你放心吧!卖不出去,成本钱都算我的!”林雨调皮地眨了下眼睛。
“这还成。”孙氏嘟哝道,嘴角不禁勾起了点点笑意。
“还有啊,嫂子,咱们这儿月饼都是啥馅儿的?”林雨继续问道。
孙氏看着林雨,问道:“咋?大妹你不是连月饼都会做吧?”
林雨粲然一笑,道:“会是会,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咱们这里的月饼和宫里的有什么不同。”
“咳!咱这边的月饼里面都是糖炒面和松仁、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芝麻,也就这一种馅儿呗,这馅儿还不够香?那宫里的都是什么馅儿?”
“宫里有什么馅儿的我倒是没怎么吃过,但是听他们说过,有一种叫南瓜月饼的,也是用的倭瓜做原料。”林雨小声道。
“你说这月饼也能用倭瓜做?”孙氏也不由压低了声音。
“是啊!他们告诉过我制作方法,如果成功了,咱们明天是不是也可以趁着中秋这会儿,到集市上卖一些,补贴家用。”
要说林雨说做什么小点心,孙氏还真是不看好,毕竟没几家会有那个闲钱去买点心吃。可月饼就不一样了,后日就过节了,明天上街买月饼的人肯定特别多,要是自家也能捞一笔,那真是太美了!想到这里,孙氏的眼睛都变得晶晶亮了,直呼一会儿回去就让林雨做。
“可是,嫂子,做月饼需要月饼模,要不然没那个形状,看着也不像月饼啊!今儿去县里买,也不知道来不来得及。”
“来得及!有什么来不及的!一会儿咱把倭瓜搬完,你告诉我这倭瓜该怎么弄,我就在家给你处理,你就带着太财去城里,该买什么,一并买回来!”孙氏利落道。
“成!那咱们就快点干!”想到能赚钱了,林雨也充满了干劲儿。
倭瓜地里恰如林雨说的一样,秧苗铺了一地,可瓜没有多少,大家忙活了大概半个时辰的样子,所有的瓜就都砍下来了,并且堆成了一堆。一共就七十多个,大大小小都有。
孙氏把土篮子里面装的满满的,和林雨一起抬着。太财年纪小,拿不了什么沉的东西,就在怀里抱着一个,大家疾步往家里走去。
别看倭瓜数量不多,可是三个人也搬了四次,花了一个半时辰才搬完。
等到搬最后一趟的时候,是超重把剩下的都搬完的,所以到家的时候几人就直接躺在炕上,连动都不愿意动了。
但是一想到还要到县里买做点心用的东西,林雨也就不敢再偷懒,赶快换了衣服,并告诉孙氏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就带着太财往县里赶去。
第八章 进城
其实林家沟不算偏僻,林雨走得慢,步行也才不到一个时辰就能到城里。但总归是大姑娘,一个人荒山野岭的走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所以孙氏说让带着太财,林雨就一口应了下来。
农村人平时没个休闲,更没有闲钱去逛街,所以不到年节,村里人都很少进城。太财仗着年纪小,又赖叽,所以家里逢上年节,也能带着他进几次城。但是这次进城,太财明显高兴了许多,因为这次是和他崇拜的大姑一起进城。孩子小,就跟不知疲倦似的,在林雨旁边蹦蹦跳跳,欢快极了。
一看见历云的城门,太财高兴地尖叫起来,林雨也抑制不住笑意,和太财一起往城里跑去。
上次因为着急回林家沟,林雨也没怎么仔细看县城,这次一看,历云县不愧是边境县城,卖的东西十分丰富,吃的、喝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
太财更是一会儿看看那插在高高草束上的冰糖葫芦,一会儿看看摊主正耍着的提线木偶,一会儿又看看人家大碗里冒着热气和香气的**茶,应接不暇。但他还算乖巧,没嚷着要这个、要那个。
人家都说七八岁是讨狗嫌的年纪,可太财不管在家里怎么作,出来都能表现得这么乖巧,林雨还是觉得很安慰的。
两个人都是一大早起来吃了块馒头,然后又干活又赶路的,这也过去了三个时辰了,林雨都觉得自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何况是正长身体的太财?
所以林雨选了一个馄饨摊,叫了两碗猪肉白菜馅儿的馄饨。
太财从小到大也没吃过几顿馄饨,但凡年节能吃顿饺子都是很好的了,何况是馄饨?所以馄饨一上来,立刻就盛了一个,往嘴巴里送。
只听太财痛苦地“唔”了一声,一个大馄饨就掉在了地上。
林雨心知太财是烫到了,赶紧问道:“有没有烫坏?”
太财捂着嘴,眼泪汪汪的,一句话也不敢说。
林雨赶快把他的手拿开,温柔道:“快张开嘴,让大姑看看,有没有烫坏。”
太财这才张开嘴给林雨看,舌尖都烫得有些白了。
“很疼吧?”林雨心疼道。
“不疼。”太财含混不清地答道。
林雨叹息的摇摇头,让掌柜给拿了点温水。“来,慢慢喝几口,让舌头缓缓。”
太财边喝着林雨喂他的水,边掉下了大颗大颗的泪水。
“怎么哭了?还疼是不是?”林雨问道。
太财又喝了一口,这才别开了头。道:“我刚刚以为馄饨掉地上了,大姑会打我。”
“傻孩子,吃得急了些,也不是你的错,大姑怎么会打你?”说着,用手轻轻地把太财脸上的泪擦掉。
太财瘪了瘪嘴,道:“大姑,你真好。”
“行啦,吃馄饨吧。这次慢点吃,要吹凉了才能吃哦!”林雨笑道。
“嗯!”太财重重地点了点头。
馄饨很实惠,一碗里面有大大的十个,再加上加了白菜丝、水芹末、芝麻油和葱花的汤汁,甭提有多美味了,让林雨和太财直撑得慌。
林雨向摊主打听了一下,知道点心铺子在县里一共有两家,都在这条街上。又打听了,这条街的街尾是一个大的农贸市场,每逢初一、十五就会摆大集,但是要中秋了,所以这次大集就改在了十四。大集上卖什么的都有,但如果要摆摊,需要明天辰时,到市场入口处的衙差那里买块对牌,对牌五文钱一个,占地一坪(约3。3平方米)。要是想要好的位置,就要去得早些。
打听完了这些,林雨就向糕点铺子走去。
两家糕点铺子离得不远,只半柱香的脚程。一家叫李记点心铺,另一家叫陈记品味斋。李记接近大众口味一些,铺子里卖的除了时下正火的月饼,就是一些奶香包、翻毛饼、果馅饼、小卷酥、枣花等。陈记的品味斋就层次高些,多是些桂花糕、福儿酥、水晶包、马蹄糕、千层糕等。而月饼上,陈记只有传统的糖仁馅儿,陈记就多了种百花馅儿的。不过百花馅儿的月饼就要贵些,普通的月饼三文钱,百花馅儿的就要八文钱,贵了一倍还多。
林雨也不能光看不买,每种糕点就都买了两块儿,权当尝尝现下流行的东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买完了糕点,林雨又到杂货铺去买了四个糕点模子,有“花好”“月圆”两种,共两种型号。还买了点包装用的草纸。
出了杂货铺,林雨又领着太财去了粮店,买了十斤白面,和糕点里的五仁、白糖等。去了布匹行买了几尺棉纱布。
全都置办齐全了,时间也近了未时三刻了,林雨不敢耽搁,赶快带着太财往家里走去。
回去的路上,太财比来时更欢快了,毕竟吃饱喝足,浑身像是有了使不完的劲儿。
林雨打听明白了明天要做的一切,也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待到家,太阳也落山了。不过林家的小院里热闹得很,原来是大全和太福他们也打猎归来了。
大全和大壮的爹还有其他两家,一共四家人一起打到了一头野猪,足有二百多斤重。另外大全还打到了一只兔子、四个野鸡和两条蛇。
猪是在大壮家杀的,每家能得到四十斤肉和一些下货。剩下的猪血和猪头都当晚在大壮家吃了。其他三家拿一些青菜和水酒。
待在大壮家吃完晚饭,已经到了掌灯时分。
孙氏记挂着和林雨做点心赚钱,也在大壮家吃完后就赶了回来。
白天的时候孙氏已经帮着林雨蒸好了南瓜,晚上林雨就轻松了许多。
制完了糖浆,有的用糖面做皮,就用南瓜做馅儿;有的用南瓜和面做皮,就用糖浆和果仁做馅儿。但是不管是哪种月饼,都要先将面粉炒熟,有时候还要掺入适量的糯米粉,这样,就省去了烤月饼的环节,一次成型,简单又好吃。
当然,从下午看完两家点心铺的月饼之后,林雨就更坚定了自己可以做月饼卖的事实,因为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烤箱,所有的点心都是蒸制的。
此外,林雨还做了一些南瓜形状的小点心,也是果仁糖心的馅料,一个个整齐的码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后出锅,样子十分可爱。
待把所有东西都收好,林雨和孙氏才爬上炕睡觉。
而家里的三个男人,早就因疲乏了一整天而呼呼大睡了。
明天,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吧。林雨想着。
第九章 集市
许是心里有事,第二天天不亮,林雨就第一个爬了起来。待她穿戴好,下了地,大全也张开了眼睛。
“大妹今儿怎么起这么早?”大全睡眼惺忪地问道。
“昨儿和大嫂商量过了,今天要早起去集上卖点心。”林雨微笑着答道。
“卖点心?大妹你做的?”大全睁大了眼睛问道。
“嗯。昨儿大哥你喝多了,回来就躺下睡了,我和大嫂一直做到半夜呢,一会儿要劳烦大哥给挑到镇上,我和大嫂负责卖。”
“诶,好!”说着,大全立刻起了身。
感觉到被子的掀动,孙氏也睁开眼睛,看林雨都起来了,自己也赶快起了。
大全把水桶拿过来,林雨用昨日买的棉纱布把里面铺好,就把月饼仔细地码在了里面,一面放的是大号的南瓜馅儿月饼,一面是小号五仁馅儿的南瓜月饼。上面再摞上两个小蒸笼,蒸笼里面是坐在剪好的苞米叶子的小点心。
“大妹你们这是弄了多少?”大全咋舌道。
“装起来的是一百六十块月饼和二百个南瓜糕。待会儿到集上,咱们就卖五文钱两块月饼,再送一个南瓜糕。南瓜糕单卖一文钱一个,两文钱三个。然后咱再拿几个让大家试吃的,留点家里吃的。”林雨答道。
“一文钱一个的东西,你还要买两块月饼就白送?”孙氏的大嗓门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林雨笑笑,道:“大嫂,咱这不是白送,这是促销!你看,城里已经有了两家卖点心的老字号了,咱们冷不丁出来卖,人家也不信任不是!不仅如此,咱们还要多拿几个月饼切成小块儿给大家试吃,免得大家回去后觉得上当,认为咱们再骗他们。”
“看大妹说的多在理!做买卖就该诚信些,不管别人买还是不买,咱先把东西摆在那里,童叟无欺!”大全道。
孙氏瘪了瘪嘴,再没说什么,只好去叫两个孩子赶快起床。
大全去把昨日猎到的兔子收拾了,又把蛇扒了皮泡到凉水里。
“大妹,咱这野猪肉和兔子就留家里咱自己吃,那野鸡一会儿咱拿集上卖了,你看行不?”大全边忙活,边对林雨道。
见大全问自己的意见,林雨有些受宠若惊。一直以来,自己都觉得是在大全家客居,而此刻,大全问她的意见,忽然就有了种,她也是这家里的主人的感觉。
“大哥,这,你不必问我的。你和大嫂怎么商量都好。”
“和你商量都是应该的,咱都是一家人。”
听着这个“一家人”,林雨眼底热热的,“其实怎么都好,我都听大哥的。”
“诶!那咱明晚上就吃炖兔肉!”大全笑道。
“好!”林雨也止不住眼底的笑意。
一家人吃了早饭,留下太福和太财看家。就拿起东西往县城里去了,这时天也才刚亮不久。
秋日的清晨空气十分凉爽,大雾让漫山的红叶若隐若现,如入仙境。但是也有不好的一点,就是浓雾让三人的衣服都有些湿了。
因为是要去集上摆摊,所以走得格外早些,村里赶集的人都没他们走得早。
一路上大全不时地感慨几句,有时是怀念兄妹们小时候的快乐时光,有的是说林雨进宫后家里的一些变化,但多的还是感叹林雨有了一门能赚钱的小手艺。林雨觉得很窝心,“家”的感觉也愈加浓厚了。
到城里农贸市场的时候刚刚卯时三刻,可入口处买对牌的地方已经排了两个长长的队伍,每个队伍都有二十多人,可见集市之红火。
大全让孙氏和林雨去旁边歇着,自己则去排着队。
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到辰时的时候,每个队伍就都能有近五十人排队了。
到大全的时候,林雨过去瞧了瞧,选了一个中间地段的位置。又去旁边的店铺花五文钱租了一张桌子,这才把东西搬到了自己的摊位处,开始摆了起来。
林雨把月饼和糕点一个个整齐地放在了桌上,用干净的纱布盖好了,又拿小盘把切好的试吃品放在了外面。桌腿处则放着大全的野鸡,这样卖月饼和野鸡,两不耽误。
“月饼!好吃的月饼!京里最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