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就回来了,现在大伙儿都在关心战事,这场婚事还不知能否按时完成。”简薇有些忧虑,“希望一切顺利,咱们的水师能胜利。”
顾青云点点头,接着就问起庞庭深的事。
庞庭深这是刚散值就跟着顾永良到他们家吧?
“他都来了,我还能把他赶走不成?且他小小年纪就一个人在京城里生活,来咱们家吃顿饭是正常的事,他又不是常来。”简薇帮他在腰际系上玉佩,笑道,“现在探花郎可是京城炙手可热的女婿人选,就你还嫌弃,让其他人知道了,肯定说你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这是犹豫。”顾青云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不过门第高的人家一回想起以前的案子,不是都在犹豫吗?庞家的名声的确有损,我现在犹豫很正常。”
七月下旬,庞庭深祭祖回来,还顺便给他带来庞喜林的信。在信中,庞喜林直言看中他家顾景,想替庞庭深求亲,言辞非常恳切,还把“强买民田案”之后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力图让顾青云没有后顾之忧。
顾青云看完后大吃一惊,回想起庞庭深当时递信给自己时那羞涩的举动,恍然大悟。
肯定是那臭小子先看中顾景再回去跟庞喜林说,否则无缘无故的,庞喜林怎么可能突然提起这门亲事?
为此,顾青云心里一下子矛盾纠结起来。毫无疑问,他是喜欢庞庭深的,第一次见面时还曾不着边际地想过把顾景嫁给他,只是后来经过谨慎考虑,就把这点心思按捺下来,不再提起。尤其是在庞庭深中了探花后,想结亲的念头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为庞庭深太抢手了,顾青云不认为自己家适合,尤其是他不知道庞喜林的想法,也许人家早就有安排了呢?
至于他原先看好的女婿人选,就像他和顾景说过的,最好是书香门第,是次子,还和顾景有共同爱好,比如喜欢读书,喜欢外出看世界等等。
可话是这么说,想要找到合心意的少年谈何容易?如今有点出息的男人都想往仕途上走,顾青云也没有那个资格让人陪着顾景,以顾景为重。
不说其他,单他自己就做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他大部分的精力不是花在科举上就是花在仕途、孩子上,最后还有话本、算学书在消耗他的精力,花在简薇身上的时间还是比较少的。
前段时间,他好不容易找到符合条件的,不是已经定亲就是性子玩世不恭,或生性风流,房里早已有了好几个通房。
时间一长,顾青云和简薇就知道先前考虑的条件是有困难的,正在琢磨呢,庞庭深就冒出来了。看他的意思,似乎非常喜欢顾景,在他这里过了明路后,顾青云发现对方每次和顾景见面,双眼都在放光。
郁闷,顾景才十四岁呢,就有人在旁边虎视眈眈了。
话说,顾景的想法他还不得而知,毕竟她还没有表态,但庞庭深是何时起这个念头的?
作者有话要说: “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是某位明朝将领说的。
第234章 暴怒
顾青云看向简薇,沉思半晌才问道:“薇儿; 你的意见呢?”
简薇绕着顾青云转了一圈; 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心疼地说道:“你又瘦了。就爱上 ”
顾青云一听; 上下看了看; 发现腰线这里是宽松了一点; 不以为意:“是肌肉结实了。”
简薇白了他一眼,劝说他:“以后晚膳你可要吃多一些肉; 再瘦下去对身体不好。”心里却在盘算着以后要给他煲些补身子的汤。
这话顾青云不能承诺,他觉得自己的身材挺好的,很标准,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工作上是辛苦了点,但起码不用熬夜,还能应付得过来。再者,晚饭少吃肉; 只吃个六七分饱是他多年来坚持的结果,成果一直显著,自己的身体非常健康; 极少生病; 就算是偶尔不小心受了点风寒; 也是很快就好。
“难不成你觉得像张修远那般才好看?”顾青云斜睨了她一眼。
张修远人到中年,因为一点点放纵,肚子鼓起来了; 现在大家一起蹴鞠时,他早就防不住自己,每次都跑得气喘吁吁的,等运动过后,还叫嚷着下一次让自己等着瞧。
顾青云一直等着,结果还是老样子。
简薇感受到他委屈的眼神,只能放弃继续劝说的念头。唉,有时候她觉得夫君再胖一点还是很不错的,如今的他身姿依然挺拔,宽肩长腿腰细,乌发黑亮,眼睛有神,举手投足间温和有礼,书卷气极浓,虽然肤色黑了点,但和两个儿子走出去,还可以冒充孩子们的大哥,每次和他站在一块儿,她总会担心自己看起来是不是像他姐姐。
有位不显老的丈夫也是一种压力啊。
“对了,薇儿,你还没说对庞庭深的看法。”简薇的思绪跑远了,就听到顾青云提高嗓音问话。
“我觉得庞庭深是不错的少年郎,庞家只有庞探花是官身,以前他们家还有过一次教训,以后有极大的几率不会再犯错,至于庞探花的那些兄弟姐妹,姐妹咱们先不说,单说兄弟,只要男人能狠下心,不会有什么问题。”简薇说得轻描淡写,“以庞探花和你的关系,他肯定不会对小丫如何,至于白妹妹,我记得今年十月初五是白尚书的六十五岁大寿,听深深说他娘亲会带着弟弟妹妹上京来参加寿宴,到时再看。”
庞喜林有两儿一女,二儿子名声不显,今年十五岁,还没有功名在身。
顾青云听他说过,想等一等再让他进场,不急。
六十五岁寿辰并不是整寿,白家可能没打算大办,只是白烨如今是正二品的刑部尚书,多少人想巴着,最后肯定有很多人会自动上门。
因为是三品以上的高官,所以白烨身体没有问题的话,是要等到七十岁才致仕,不过一般过了六十五岁,皇帝就会让老臣逐渐退下来,封个虚衔,比如三公三师之类的。
白烨的父亲白致远是帝师,有名的大儒,早已去世,白烨本人是皇帝的心腹,是坚定的保皇党,对皇子们的拉拢无动于衷。白烨还是顾青云这一科进士的座师,只是他本人不喜结党,对他们这些学生都是淡淡的,除了之前把唯一的庶女下嫁给庞喜林。
顾青云一直和白家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总会送礼。等夏尚夏大人致仕后,顾青云升为正五品的工部郎中,白烨和他的联系这才慢慢地变得紧密起来,有宴席时也会邀请他们参加。
此次的寿宴,他们家肯定得上门的。
“我还是不喜欢。”顾青云摇摇头,还是觉得找一户简单点的人家嫁才好,最好是不纳妾的。
他和庞喜林一直保持联系,之所以对大头探花有好感,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对方身边除了妻子外没有其他女人。他们在信中当然没有说这些,是他和同年们聚会时,其他人说起才知道的。
当然,这样并不表示庞庭深以后一定会对妻子一心一意。
“你啊,现在就着急了,咱们说再多也没用,还得看小丫自己的意思,万一她不喜欢,咱们这么操心那不是白费心思、自作多情么?”简薇见顾青云烦恼的样子,就柔声安慰他。
在她看来,女儿喜好安静,性子清冷,但她毕竟是自己和外婆一手教出来的,又在皇家女子书院历练过,为人处世方面是没问题的,认为一般情况下,女儿嫁到哪里都可以活得好好的。
事实也是如此,女儿跟自己出去做客时,从来没有失礼过,其他夫人太太们对她的印象不错。她和夫君从小精心教导,不就是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眼光不局限于内宅,内心坚定强大的女子吗?毕竟如今的世道对女子还是不公平,女子很容易因为丈夫的花心而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这时如果女子能看开,自己还有一两样爱好可以寄托,日子会好过许多。
听简薇这么说顾青云一想也是,就拉铃让下人去请顾景到堂屋。
夫妻二人相携走到堂屋,顾景才刚刚进门。
话说,经过三个月的改建,在花费六百多两银子,把他们账面上的钱都掏空后,他们的房子终于改建完毕,效果令他们满意。
这是一座四进的四合院,沿着轴线,前院是客房、正厅、马号、倒座房,二进是顾永良和顾永辰住的地方,各住一个院子,还有跨院,第三进是顾青云和简薇住的地方,现在顾景也住在这里,至于最后一进就是后院,顾青云空出来,等待顾大河和小陈氏上京居住。
除此之外,后院后面还有一层后罩房,本来是女眷和丫鬟居住的,但前面的倒座房已经足以住下顾宅的下人,这里就作为后花园,准备种上不同的植物,还做了个秋千,只是现在天气炎热,那些花草还没来得及种下。
整体而言,这么大的宅子已经够他们一家居住了,还绰绰有余。为此,简薇又买了四名下人,还让宁瑶把她放在田庄里的下人招回来。
这样带来的影响是,以后他们到隔壁方家就得多走一段路。
此时顾青云见她脸蛋红扑扑的,鬓角的发丝还是湿润的,就连忙问:“你刚才干什么去了?一头的汗。”
顾景坐在简薇的下首,闻言白皙的脸蛋上顿时露出开心的笑容:“爹爹,我刚刚和壮壮在花园里玩呢,他太好玩了,不像别的小孩喜欢哭闹,我们一逗他就笑,又乖巧又可人爱,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顾青云狐疑地看着她:“那我刚才回来时为何不见你们在花园?”他们居住的庭院也有以前遗留下来的花草树木,景致优美,刚才他走回来,如果有孙子在,他肯定会驻留的。
“我们在太外婆他们那里呀。”顾景眨眨眼,略微奇怪地回答,只觉得他爹的情绪有些不对。
顾青云拍拍脑袋,他脑子有些不清楚了,往常这个时候孙子他们是在隔壁,不到用晚膳的时间是不会回来的。
“爹爹,找我有什么事?您快点说,我还想回去和壮壮一起玩。”顾景催促道,掏出手帕擦擦汗。
简薇见她难得的活泼,心里极为高兴。有大孙子在就是不一样,以前还得催她才动一动,现在倒好,每天从书院回来就去找大孙子玩,性子似乎还开朗了不少。
顾青云干咳一声,见简薇故意不看自己,有些委屈,这不是把压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吗?算了,快刀斩乱麻,他还是直截了当问吧。
听到顾青云的问话,顾景很是淡定,微笑道:“爹爹,我还在想您什么时候才问我呢?”通过和姐妹们交流,她知道自己是幸运的,有一对疼爱她的父母,没有想过牺牲她的亲事,反而一切为她着想。
顾青云和简薇对视一眼,有些讶然。
“爹爹,庞叔叔的信哥哥们早就跟我说过了,说实话,我自己也不知道喜不喜欢他,反正我就是觉得和他聊天能聊得来,他能知道我在想什么,我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大部分相同,我喜欢看的书他也喜欢看,而且他认为女孩子学多点东西是对的,没有看不起我们,这我能感觉得到。至于以后的事,谁知道呢?我才十四岁,不急。”
顾景一口气说完,声音清脆悦耳,只见她慢条斯理地把自己的手帕折叠好,抬头看着顾青云,目光没有退缩,“我不着急,起码得打听清楚对方家里的具体情况吧。”
顾青云见状,微微怔了怔。他有些高兴,又有些酸楚。女儿长大了,他能看得出小丫是对庞庭深有些许好感的,但她理智还在,这样一看,似乎对庞庭深也没什么。
雾里看花的朦胧感,是不是顾景还没开窍?
这时简薇开口道:“我和你爹是担心你,万一你们真成了,我们担心庞家的长辈们不好相处。”因为这堂屋里只有他们一家三口,说起来可以直言不讳,有什么说什么。
顾景把锦帕放回袖口,微笑道:“爹爹,娘亲,你们放心,真到了那个地步,我总有办法让自己过好的,要不然这些年岂不是白学了这么多东西?”
她可不是书呆子,爹爹一直教她用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不要拘泥书籍,她可是一直在慢慢琢磨呢。
不等顾青云和简薇反应,她就扑到简薇怀里,撒娇道:“要不,等我十八岁再嫁好不好?人家现在一点也不想嫁人。”
简薇有些受宠若惊,见顾景难得向自己撒娇,忍不住笑了起来,抚着她的脊背,急声道:“好好好,你才那么小,不急。”
她怀里的顾景偷偷笑了。
顾青云暗忖了一会儿,见顾景没有那个想法,心里松了一口气,之后几人转移话题,说起顾传恪的囧事,纷纷笑了起来。
事后,顾青云还是给在湘省的表哥陈桥去信一封,让他到潭州府打听一下庞家在当地的风评,以防万一。
顾景的事暂时告一段落,庞庭深仍然时不时到顾家刷一下存在感,他自己带着一名书童在新买的两进四合院居住,听说门房和厨娘还是白家那边安排的,否则两人还不知道该如何过日子。
顾青云一家把他当成故人之子接待,加上他和顾永良是同僚,不涉及到顾景的话,倒是其乐融融,只是顾青云有意让顾景避嫌,保证不会让他们单独在一起。其实他也知道,两人从来没有单独在一起聊过,每次都有顾永良或顾永辰作陪。
即便这样,如今的年轻人交际广泛,顾景也有两个好朋友,时常要去参加聚会,两人在外见面的机会还是有的。
顾景的事暂且不提,顾永辰的亲事终于在过了中秋节后算是初步定下来了。顾永辰和卢家二姑娘在经过多次见面后,他就跟顾青云提出了。
“真确定是卢家的二姑娘了?”顾青云问他。
顾永辰脸上霎时涌起红晕,眼睑下垂,羞答答地答道:“爹爹,我觉得她很好,我们能聊得来,她也喜欢蹴鞠,技术还很精湛,不觉得无趣。”他们是一伙人一起出去玩,但两人在卢开云的监督下还是单独相处过的。
顾青云见他难得这副模样,神情有些古怪,追问道:“真认定她了?”他记得简薇昨晚上还跟他抱怨,说卢家二姑娘性子活泼,第一次见面时那温柔害羞的模样是装的,熟悉之后就暴露出来了,还认为顾永辰现在性子不稳重,两人真在一块儿过日子,不知是否会吵架。
“嗯。”顾永辰重重点头,“反正我认定是她了。”
顾青云沉吟了半晌,由于早就有心理准备,就说道:“你待会再去跟你娘说,咱们两家先说好,暂时不定亲,现在在打仗,不好在这关头办喜事。”等过了这阵子再说。
“爹爹,我明白的。”顾永辰能理解。
之后,两家就先交换信物,暂时不对外宣扬,准备等这场战事过去再定亲。
战事走向依然扑所迷离,现在信息的传递很慢,顾青云等人着急不已,尤其现在上场的还有陆煊,更是暗暗担心。
他在上值的路上还见过陆泽,对方外表看起来依然镇定自若,但嘴角起的水泡还是暴露了他的着急和担忧。
随着时间的拉长,发生在海外的战事不知不觉中牵动了不少人的心。长期安定的生活让大家认为自己国家的军队是无敌的,毕竟他们把边疆的游牧民族压得动弹不得,俯首称臣,没道理和外番人打仗会输,但现在一连两个月还没有胜利的消息传出,自然会着急。
越不想什么就来什么,让人不喜的事情终于来了。九月初一,战报传来,他们夏朝竟然打输了!
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尤其是京城,大伙儿更是不可置信。据说永安帝还在早朝上大发雷霆,暴怒不已。
作者有话要说:
看大家为了顾景的婚事着急,请放心,我会给她一个好结局的,不过我会坚持我原先的大纲来写。
第235章 关注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爷; 奶; 吃饭了。”就在这时,九岁的大丫清脆的声音传来; 她相貌清秀; 面色微微发黄。其实不止是她; 村里人都是这样,面黄肌瘦的。
顾青云来这里后才发现以前看的电视; 里面的人很多都是穿着长衫或长裙的,可他现在见到的都是穿着裤子和短褐的老百姓,要不是衣服样式不同,他都觉得和现代的差不多了,女子的衣裙也没有拖曳在地,只刚刚盖住鞋面,走路的时候还会露出鞋子的样式。
在他看来,老百姓要经常下地干活; 穿着宽大的衣袍很不方便,所以这种短、窄的衣衫应该是劳动人民专属的,而且都是麻布织成。
在顾家; 织布也是家庭的重要收入之一。麻布的优点是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性甚佳; 缺点则是穿著不甚舒适; 外观较为粗糙,生硬。
大人们都是穿麻衣,只有小孩; 特别是顾青云可以穿更加柔软的棉布,三位姐妹都是只有内里穿棉布,外裙还是麻布做成的。
村里唯一穿长衫的就是大爷爷顾伯山了。
大家洗好手脚后就围着一张长桌坐着,每个人面前都有两个大碗,一个准备用来装菜,一个是装饭的。
这时,小陈氏和大姐大丫就抱了三个有脸盆那么大的盆子出来,这里面就是红薯饭、青菜和野菜混合,水煮黄鳝。
老陈氏轻咳一声,拿起勺子开始分饭菜。
是的,顾家就是分餐制,用老陈氏的话说,大家一起吃的话都会一窝蜂地夹肉菜,你争我抢的,显得很没有教养。
分好了饭菜后,你爱怎么吃就怎么吃。
在顾青云看来,他奶奶应该是享受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听话的就给多点,不听话的就给少点。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爷爷、爹、二叔三个主要劳动力饭菜是最多最好的,女眷就少很多,特别是三个姐妹就更少了,只刚够吃饱。
分完饭菜后,大家开始慢慢吃了,这时候,顾青云碗里就会有爹娘夹过来的黄鳝肉。
“爹爹,娘亲,自己吃,你们辛苦,我不辛苦。”顾青云摇摇脑袋,用小手挡住碗口。其实,他的小碗里也是黄鳝居多,几乎没有多少青菜。这是他奶对他的偏爱。
“我喜欢吃青菜,给我青菜就可以了。”现在是三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青菜还没长好,村里人都是和野菜一起混合吃的,有蕨菜和荠菜,野菜虽然做得口感不好,但营养很丰富。
大家一副“这小孩怎么那么懂事啊”的欣慰神情。
顾青云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接受爷爷奶奶和爹娘的馈赠,实在是他们干的活多,万一吃不饱干活累出病了,他怎么办?在这个家里,在他还没长大之前,他能靠的就是他们了。
至于三位姐妹偶尔投过来的羡慕眼光,顾青云就无视了。
吃完饭后,老陈氏就宣布二婶李氏下午不用去田里干活了,留在家里做饭就行。
其他人都没有意见,毕竟李氏已经怀胎三月了,这次怀像不是很好,今天拔草弯腰的时候就不舒服了。
刚刚吃饱饭,干了半天的活,大家都会回自己的房里歇一会。
林溪村是七山一水两分田,水田少,山多,荒地多,那些荒地都被些石子、野草覆盖着,所以大家分的宅基地也大,村子里现在人口又少,所以每家每户的占地面积都挺大的。
顾家也不例外。
整个农家小院是坐北朝南,分有前后院,都是用篱笆围成的,还围着种了一圈的枸杞树、金银花藤,还有当地的一种荆棘灌木从,荆棘灌木从上的叶子和树皮都是刺,可以有效地抵挡牲畜,后院因为靠近山,就多围了一圈的木制栅栏,又种了一圈当地的绿竹。
小院门口对着的正房有三间,左边是爷爷奶奶住的地方,还隔了一个小房做仓库,中间是堂屋,是待客和吃饭的地方,右边是厨房。
左右厢房就是顾大河和顾二河住的地方,都是三间小房子。
房子都是泥瓦房,本来屋顶是茅草的,自从一年前顾青云的身体不再需要吃药后,家里就存钱把茅草屋顶改成了瓦片,这样一来下雨就不会老是漏水了,整座农家小院看起来也规整了不少。
据顾青云估计,整座院子占地面积有七八百平方米。
顾家人很是勤快能干,后院是茅房、粪坑、猪圈、鸡笼、菜地,前院就种了葡萄、柿子树、桃树、李子树、枣树等各种能结果的果树,都是从山上移植下来的,多年来,要想吃水果就只能指望院子里的果树争气了。
现在果树都长大了,每年还可以拿到镇上卖,多多少少有点收入。
住的地方没有矛盾,离得比较远,所以大家可以说些悄悄话。
此时,顾青云还和父母睡在一起,他的大姐大丫和二姐二丫住在隔壁。
“哼,娘就是偏心弟妹,我怀栓子的时候还一直下地干活呢,大丫差点就生在田埂上了,现在才三个月还没显怀,就说干不得活了,真那么娇贵的话,嫁给我们家干嘛?不会嫁到镇里?”小陈氏回房后就开始愤愤不平。
二婶李氏是隔壁村的,娘家有四兄弟,唯独她一个女儿,是四年前进门的,因为有娘家有嫁妆,刚开始还和小陈氏互别苗头。小陈氏是老陈氏的远房侄女,关系也不是很亲近,但小陈氏嫁过来后,当时只有她一个儿媳妇,还是过了一段婆媳相好的日子,可自从李氏进门后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在顾青云大哥夭折,顾青云身体不好的时候,即使老陈氏表面上是一碗水端平,但小陈氏还是觉得公婆更偏向二房。
小陈氏和老陈氏的娘家都不在本地,当时逃荒的时候也失散了,现在还没能联系上。
“娘这也是为了孙子。”顾大河把正在房里绕圈圈的儿子抓住,准备把他放在小床里睡觉。
顾青云郁闷,他明明正在饭后散步好不好。
“孙子?孙子,哼,谁知道一定能生孙子?要不是弟妹那年回娘家非要带儿子回去,还染病不治,你瞧吧,现在的顾家哪有我们这一房站的地?我一想到那年冬天栓子和二娃子同时发烧,娘和弟妹坚持要大夫先给二娃子看病我就心寒,明明我们栓子比二娃子病得还要严重。哼,不就是看我们栓子身子骨弱吗?结果现在活下来的还是栓子。”二娃子就是二房夭折的儿子。
“好了,你别在孩子面前说这些。”顾大河看见眼睛亮晶晶的儿子就头疼,忙叮嘱道,“儿子,你娘说的话不要说出去。”
顾青云猛地点头,小手捂住嘴巴小声道:“我谁也不说,爷奶也不说,我知道爹娘是最疼我的。”
“我儿子就是聪明。”小陈氏很是欣慰,搂着他道,“在外面你就和你爷爷奶奶亲近点,但不要什么都说出去。”
顾青云点点头。
“你弟弟看起来是憨厚老实,可最后不也没意见吗?大夫还说了,要不是他来早一点,栓子就救不回来了,当时大夫还是你去背回来的呢。”小陈氏下结论,“反正,我就希望弟妹这次最好生个女儿。”
顾大河叹了口气,这又不是由他们说了算。
“栓子他爹,我想了想,为了栓子以后过得好一点,还是得用点手段。”小陈氏突然小声道,见顾青云已经躺在小床上闭上眼睛了,就给他盖上小被子,现在还是三月份,天气还有些寒冷。
“什么手段?”
“你觉得我们栓子怎么样?他很聪明的,你教他写自己的名字,多久了他都没忘记,平时学数数也很快,大丫都没他记得快。”
顾家在前朝是个小地主,有两百亩地,当时为了供养顾伯山读书就卖了一百亩,为了最大限度占便宜,当时顾伯山在学堂里学了后就回来教给弟弟,所以顾季山是懂一点字的,他生了儿子后也把自己记得的字教给两个儿子了。
所以顾大河也会写几十个常用字,在顾青云有意识的诱导下,也把自己会的字教给他了。
现在小陈氏一说,顾大河就记起来了,忙点头道:“是啊,我们栓子聪明,我教他写的字他都记得了。”
“栓子身子骨弱,现在虽然看着大好了,可你看,和别的同岁小孩相比,还是小了一圈,我怕他将来干不了农活怎么办?到时我们老了,还能帮他多久?现在,我想想,我们让他去读书怎么样?不用下地干活多舒服,你看大伯,前朝的时候老是考不上,结果新朝新立,他这么大年纪一去考,竟然给他考了个童生回来,还做了村长,现在,还想着去考秀才呢。”
小陈氏很清醒,在这个家里,她是最希望儿子好的。她以后不能生了,如果不是栓子,可能现在早就被休了,即使她相公站在她这一边又如何?只要公婆坚持,他总有一天也会妥协的。毕竟没有儿子传宗接代,每个男人都不能容忍的。
她要想办法为儿子打算打算。
他在镇上做短工的时候就见过账房,体力活不用做,还有热茶和点心奉上。不像他们这些干活的,汗都流了几斤,一口水都没能喝上。
“当家的,我再问问你,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了,以后你年纪大了,朝廷征徭役的时候我儿子能干得了那些活吗?”小陈氏见相公有点犹豫了,就忙鼓动道,“他身子不好,这不是要他的命吗?我们可就这么一个儿子,以后二弟生再多儿子,那也不是我们的亲生骨肉啊。”
顾大河又是一怔。
是啊,现在新朝赋税比前朝少多了,不用交什么名目繁杂、乱七八糟的税,他们种田的只要按照亩数交三成的农业税就行了,可是人口要交的赋还是有的,三岁以上的,每人每年要交100文钱,不论男女,现在全家就要900文,明年二弟的女儿三丫就满三岁了,到时就要交一两银子。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晚上只有这章了。
第236章 谈心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可前世他的母亲根本就不领情; 于是剩下的鸡蛋就越来越多; 吃都吃不完,最后他外婆就指挥他把鸡蛋给腌制了; 咸蛋的味道非常好。
现在; 他记起来了; 于是忙教给家人。
刚开始顾青云说要腌咸蛋的时候,老陈氏她们还不以为然; 因为腌咸蛋这活儿村里的婆婆媳妇们大都会,包括她们。可是顾青云觉得她们腌制的咸蛋不好吃,难推销出去,就要求先用自己的法子来腌制。
具体制法是:将新鲜的鸡蛋洗净,晾干(不能放在阳光下晒干),放入坛罐内。然后在锅中,按每五十只鸡蛋用四公斤水的比例,把适量的生姜、八角、花椒放入水中煮。待煮出香味后; 加粗盐两斤、少许白糖及白酒或黄酒。等卤水完全冷却后,倒入摆入鲜鸡蛋的坛内,以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